T/ZS 0128-2020 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技术规程.pdf

T/ZS 0128-2020 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ZS 0128-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68174
下载资源

T/ZS 0128-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ZS 0128-2020 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技术规程.pdf

CS91.080.01 P.30

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monitoring of existingbuilding structural safety

谷山美郡外墙外保温施工组织设计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monitoring of existingbuilding structural safety

浙江省产品与工程标准化协会 *布

浙江省产品与工程标准化协会 *布

根据任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实施危*性牧人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官理规定>有关同 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文件和《城市危*房屋管理规定》(建设部129号令) 件,为动态了解既有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基础沉降、倾斜变形、结构裂缝及动力特性等 情况,通过传感器和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既有建筑结构安全的远程化监控,便于* 异常及时预警处置,确保既有建筑的使用安全,编制组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实际经验,制 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为8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设计、安装与 验收、监测应用、运行与维护。 本规程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起草单位:杭州市拱墅区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中心 浙江中浩应用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拱墅区建筑业管理服务站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市奉化区住房管理和保障中心 浙江中检海德标准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童文华厂 周林霞吴成华李峰陈雪静 葛锦晶 陈祖明 白植树 周温明 柳璐璐沈琴 邱宇芃陈峰 施 权 洪信春 周竹萌 陈俏洪成都

1.0.1为规范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为危*既有建筑后期的处置提供有效支撑,做到 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既有建筑结构安全的智慧监测。 1.0.3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1.0.1为规范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为危* 文撑,做王 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既有建筑结构安全的智慧监测。 1.0.3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2.0.1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intelligentmonitoringforstructural safetyof existing

2.0.1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intelligentmonitoringforstructural safetyof existing building

通过对既有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 结合物联网自动监测技术手段,观测、感知建筑物的变形和重要结构部位损坏情况和变化趋 势,及时地掌握既有建筑安全动态,*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2.0.2监测系统monitoringsystem

2.0.3监测设备monitoringequipme

2.0.4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

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 转换元件组成。

2.0.5物联网关IOTgateway

长期连续采集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的数据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交换,控制数据传输的装 置

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 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

2.0.7监测频次frequencyofmonitoring

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2.0.8监测预警值alarmingvalueonmonitorin

为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或质量及周边环境安全,对表征监测对象可能*生异常或危*状态 的监测量所设定的警戒值。

2.0.9变形deformation

建筑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的现象,可分为沉降和位移两大类。沉降指竖 向的变形,包括下沉和上升;位移为除沉降外其他变形的统称,包括水平位移、倾斜、挠度、 裂缝、收敛变形、风振变形和日照变形等。

2.0.10差异沉降differentialsettlement

2.0.10差异沉降differential settlement

不同位置在同一时间段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现象。 2.0.11倾斜inclination 包括基础倾斜和上部结构倾斜。基础倾斜指的是基础两端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差异 沉降现象;上部结构倾斜指的是建筑的中心线或其墙、柱上某点相对于底部对应点产生的偏 离现象。

3.0.2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前应根据各方的监测要求与设计文件明确监测目的,结合 工程结构特点、现场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工程概况 2监测目的和依据; 3 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 4 测点布置与监测设备; 5监测系统; 监测数据处理; 7 结构状态判定: 8监测人员的配备; 监测管理制度: 10 应急处置。 3.0.3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应设定监测预警值,监测预警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和被监测 对象的控制要求。 3.0.4监测设备应按时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0.5监测资料应及时上传至监测系统,信息应实现互联互通。 3.0.6监测结果应与结构分析结果进行适时对比,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对监测对 象与监测系统进行核查,监测值超过预警值时应立即报警。 3.0.7监测期间,监测服务机构应对监测设备采取保养和维护措施;不得损坏传感器、电缆、 采集仪等监测设备,未经监测实施单位许可不得改变监测点。 3.0.8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的相关规定。 3.0.9监测服务机构在实施智慧监测前,应对既有建筑进行现场勘查,收集既有建筑相关信 息资料,并向委托单位提交智慧监测技术方案。 3.0.10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工作流程可按图3.0.10进行。

3.0.2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前应根据各方的监测要求与设计文件明确监测目的,结合 工程结构特点、现场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工程概况; 2监测目的和依据; 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 4 测点布置与监测设备; 5监测系统; 6 监测数据处理; 7 结构状态判定; 8 监测人员的配备; 9 监测管理制度: 10 应急处置。 3.0.3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应设定监测预警值,监测预警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和被监测 对象的控制要求。 3.0.4监测设备应按时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0.5监测资料应及时上传至监测系统,信息应实现互联互通。 3.0.6监测结果应与结构分析结果进行适时对比,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对监测对 象与监测系统进行核查,监测值超过预警值时应立即报警。 3.0.7监测期间,监测服务机构应对监测设备采取保养和维护措施;不得损坏传感器、电缆、 采集仪等监测设备,未经监测实施单位许可不得改变监测点。 3.0.8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的相关规定。 3.0.9监测服务机构在实施智慧监测前,应对既有建筑进行现场勘查,收集既有建筑相关信 息资料,并向委托单位提交智慧监测技术方案。 3.0.10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工作流程可按图3.0.10进行

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

4.1.1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智慧监测系统的设计应遵循长远规划的原则,做到安全可靠、方案 可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维护。 4.1.2智慧监测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特点、各阶段的监测需求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4.1.3智慧监测系统至少应具备下列功能:

4.1.3智慧监测系统至少应具备下列功能: 1 日常监测功能; 2 预警管理功能; 3应急处置管理功能; 4档案管理功能: 5 数据综合应用展示功能。 4.1.4 智慧监测系统应包括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数据处理与控制子系统、 数据存储与管理子系统和安全预警子系统。 4.1.5智慧监测系统应合理选用和布置传感器和采集设备。 4.1.6智 智慧监测系统硬件应采取保护措施,具有可维护性,硬件使用寿命应符合相关规定和 要求。硬件的布置宜具有一定的余度,宜优先采用标准成熟的产品。 4.1.7智慧监测系统软件应与硬件相匹配,且具有兼容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和良好的用 户体验性

4.2.1传感器子系统用于实时、准确地采集既有建筑的数据信息。

4.2.1传感器子系统用于实时、准确地采集既有建筑的数据信息。

1 根据结构状态、体系和形式以及经济条件选择,并结合监测内容和目的选择传感器类 型和数量; 2应满足量程、测量精度、分辨率、灵敏度、动态频响特性、长期稳定性、耐久性和环 境适应性等要求,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计量检测单位出具的精度检测报告: :宜选择具有补偿功能的传感器,降低或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 4宜便于系统集成。

4.23传感器类型及其监测内容可按表4.2.3的规定确定

4.2.3传感器类型及其监测内容可按表4.2.3的规定确定。

表4.2.3传感器类型及监测内容

4.2.4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4.2.4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感器的量程宜为满量程的80%~90%,且最大工作状态点不应超过满量程; 2采样频率应根据监测参数和传感器类型选择。当在对结构加速度等动态反应进行监江 时,传感器采样频率应为需监测到的结构最大频率的2倍以上,采样频率宜为结构最大频 的3倍~4倍: 3具有良好而稳定的线性度,在对结构位移及应变等反应进行监测时应满足较高的线 度要求; 4具有良好而稳定的灵敏度和信噪比: 5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分辨率,且不应低于所需监测参数的最小单位量级; 6具有满足监测要求且足够小的迟滞差值; 7具有良好而稳定的重复性; 8控制测量值的漂移。 4.2.5 不同监测功能的传感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风速及风向的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机械式风速传感器和超声式风速传感器宜成对设置; 2)宜选取采样频率高的风速仪,且不应低于10Hz 3)风速仪应安装在工程结构绕流影响区域之外: 2监测风压的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压监测宜选用微压量程、具有可测正负压的压力传感器,也可选用专用的风 注士

2)风压计的量程应满足结构设计中风场的要求,可选择可调量程的风压计,风压计 的精度应为满量程的土0.4%,且不宜高于10Pa,非线性度应在满量程的土0.1%,响 应时间应小于200ms 3)风速仪量程应大于设计风速,风速监测精度宜为0.1m/s,风向监测精度宜为3° 监测温度的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选用监测范围大、精度高、线性化及稳定性好的温度传感器; 2)温度监测精度宜为±0.5℃。 监测湿度的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选用响应时间短、温度系数小,稳定性好以及湿滞后作用低的湿度传感器; 2)湿度监测精度宜为±2%RH; 3)湿度宜采用相对湿度表示,湿度计监测范围应为12%RH~99%RH 5监测结构整体振动的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速度监测可选用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电动速度摆加速度传感器、ICP型压电 加速度传感器、压阻加速度传感器; 2)加速度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5的规定。

表4.2.5加速度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6监测位移和变形的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变形监测可分为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三维位移监测和其他位移监测: 2)监测变形仪器量程应介于测点位移估计值或允许值的2倍~3倍;采用机械式测 试仪器时,精度应为测点位移估计值的1/10; 3)倾斜监测宜采用倾斜传感器,倾斜传感器可根据监测要求选用固定式或便携式:

4)监测裂缝两侧两点位移变化时可选用裂缝传感器,传感器包括振弦式测缝计、应 变式裂缝计或光纤类位移计上海立明助剂有限公司“厂区综合楼”工程脚手架施工方案,传感器的量程应大于裂缝的预警宽度,传感器测量 方向应与裂缝走向垂直; 5)三维位移可选择光学仪器法、卫星定位系统法、摄影法进行监测。 监测应变的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根据监测目的和工程要求,以及传感器技术、环境特性选用电阻应变计、振弦 式应变计、光纤类应变计等元件; 2)量程应与量测范围相适应,应变测量的精度应为满量程的0.5%,监测值宜控制为 满量程的30%~80%; 3)混凝土构件宜选择大标距的应变计;应变梯度较大的应力集中区域,宜选用标距 较小的应变计; 厨森**温商礼档动能

在结构上的布置以及加速度传感器的布置,传感器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布置位置应根据现场调研和力学分析结果确定,符合建筑结构受力特点; 4敏感区域应增加传感器数量进行数据重点采集: 5宜布置在结构反应最不利处或已损伤处; 6可合理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原则,减少传感器数量。 应便于安装和更换, 8 宜减少信号的传输距离。 4.2.7 应根据传感器类型选择操作方便、耐候性好且精度符合要求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 4.2.8 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供电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确定。 4.2.9 传感器可视具体情况选择相同或不同采集时间间隔。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应能准确地反 应结构的动力特性,并应与理论分析结果建立起对应关系。

4.3.1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系统用于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处理。 4.3.2采集设备的选型和设置应符合下列定:

4.3.2采集设备的选型和设置应符合下列定

4.3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系统

1根据输出信号类型、匹配性、兼容性、精度、分辨率要求和监测要求进行选型GB/T 42027-2022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pdf,并具 有稳定性、耐久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