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技术规程.pdf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
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carbon fiber rainwater harvesting modulesystem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方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技术规程
主编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天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023年XX月XX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23年北京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二院地铁院机电分院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核工业西南勘祭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斐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大乘环保新材有限公司 天津普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杨璐杨宏旭王庆辉肖骏邱蓉徐向飞方琦 孙迎霞聂长栋刘宝玲白舜文张智李业峰董雷 李刚郑威杨添喆肖新波主胤驰杨宵金鹏许为民主 东政张子峰刘超华植堰潘虹韩素华王伟缪永刚 李松江方凯飞杨昆陈海孙宏亮张烷综邱峰 穆健鹏姚聪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系统组成及主体材料 4.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 4.2碳纤雨水收集模块 4.3雨水净化导流装置 4.4雨水排气装置 4.5数据传输装置 4.6软件系统, 5设计... 2 5.1一般规定, 5.2系统设计, 5.3设计节点... 13 6施工..... 29 6.1土方开挖. 29 6.2模块安装, 29 6.3数据传感器铺设 29 6.4回填.. 29 6.5智能显示系统和数据传输装置安装 30 7质量验收, 7.1一般规定 31 7.2主控项目 32 7.3一般项目 32 8运维养护, 34 8.1模块调蓄设施运维 34 8.2智能系统运维 34 附录A体积吸水率试验方法 35 附录B雨水净化导流装置测试方法 36 本规程用词说明 37 引用标准名录 38 附:条文说明 39
1.0.1为科学规范和指导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和运行维护 等工作,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确保工程质量,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实际情况 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共停车场、园区内新建、 改建、扩建项目中需采用雨水调蓄设施的区域。 1.0.3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地方标准的规定。
0.6径流系数runoffcoef
是悬浮物的削减率,它取决于沉淀速度与停留时间、水深沉降速度受比表 小影响
2.0.8植草沟grassfurrow
是种有植被的地表浅沟,可收集、输送、排放并净化径流雨水。 2.0.9下沉式绿地sunkengreen 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 2.0.10下垫面underlying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绿地、水面、道路、广场及铺装等。 2.0.11调蓄容积detentionandrevaluatingvolume 雨水调蓄设施用于调蓄径流雨水的容积。 2.0.12生物滞留带biologicalretentionzone 通过土壤的过滤和植物的根部吸收等作用,对径流雨水进行净化,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并 减缓流速的渗透设施。
2.0.13海绵城市spongecity 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 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2.0.14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 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 化”的现象为城市热岛效应。
2.0.13海绵城市sponge
3.0.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应符合国家和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在正 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碳纤雨水收集模块部分设计使用年限不得少于25年。 3.0.2落实海绵城市等相关规划,衔接排水防涝、绿地系统等相关要求,应协调智能化碳纤 雨水收集模块系统与建设项目整体海绵专项方案的关系,确保基本功能,强化绿色海绵设施 功能,实现功能与景观效果的有机统一。 3.0.3根据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和建设条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合理确定智能化 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化方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海绵城市系统设施的综合效益。 3.0.4海绵城市提倡师法自然,利用自然生态手法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采用自然石材作为原材料,应具有安全无毒无害性,对土壤及地下 水不造成二次污染, 3.0.5加强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跟踪处理好材料的 源头,应精心设计、认真施工、严格管理,强化运行维护,加强监测评估,积累建设和管理经 验。 3.0.6本规程中所指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及其他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环境保护的有关 规定,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0.7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 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3.0.8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所用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除应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外,尚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经有资质的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确认合格。 3.0.9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的组成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有关职业健康和环境保 护的规定,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
4.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
4.1.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应包括碳纤雨水收集模块、雨水净化导流装置、排气装置 及数据传输装置、信息化平台软件功能系统。
图4.1.1系统组成图
1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2一雨水排气装置;3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4一回填土;5一传感器 6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包裹布;7一数据传输装置;8一4G/5G传输;9一信息化智能后台; 10一时空数据可视化:11一手机显示端 4.1.2系统应用方式可与雨水口、雨水检查井、市政管网、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生物滞留 带、植草沟、绿植屋面、透水铺装、绿地等设施结合应用
4.2碳纤雨水收集模块
4.3雨水净化导流装置
4.3.1雨水净化导流装置根据需求应分为普通型和虹吸型两种,做法可参照图4.3.1执行。
图4.3.1虹吸型(图左)、普通型(图右)雨水净化导流装置
表4.3.2普通型雨水净化导流装置污染物去除率
表4.3.3虹吸型雨水净化导流装置污染物去除率
表4.3.4雨水净化导流装置规格尺寸表
4.4.1雨水排气装置用于排放模块内空气,利于地表雨水通过导流装置快速进入模块。可参 照图4.4.1执行,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定做
4.4.2雨水排气装置规格尺寸应执行表4.4.2的技术要求
图4.4.1雨水排气装置
表4.4.2雨水排气装置规格尺寸表
4.5.1数据传输装置应包括金属立杆、太阳能板、蓄电池、传输线、传感器、发射器。数据 传输装置图应按图4.5.1执行。
图4.5.1数据传输装置图
1一底板;2一支架;3一电源适配器;4一太阳能板;5一数据传输器 O
4.6.1智能监管系统数据架构由行业管理部门统一建设城市雨水资源数据资源中心,应构建 涵盖企业和行业两个层级的雨水资源数据资源体系。 4.6.2智能监管系统技术架构应根据系统的应用架构与数据架构,应在城市雨水资源收集和 利用管理部门、雨水资源企业间合理配置相应的应用支撑平台、主机及存储系统、通信网络 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应用系统、数据采集终端系统等技术资源,还应考虑与部、省级雨水 资源利用主管部门以及城市其他相关部门间的业务对接。 4.6.3智能监管系统功能架构可根据需求,应增加雨量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模型模拟 器、平台展示仪表等附加智能系统,可有效反馈降雨雨情、内涝风险预估、水质指标等实时 数据,指导绿化浇酒、应急处理等管理工作, 4.6.4智能终端系统应包括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信息化管理平台、移动终端等。 4.6.5智能终端系统检测平台应体现在对城市水环境的智慧化管控,系统应对自然降水、海 绵体前后水质水量、排水管网重要节点水质水量等数据进行长时间全面监测,从而通过物联 网将海绵城市中的水系,绿地与广场,道路,建筑与小区等基础设施进行有效连接,为城市 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4.6.6智能终端系统监测内容应符合以下规定: 1雨量监测系统监测不同区域的降雨情况,应提供准确的降雨数据,分析不同时间段 不同地段区域的雨量数据变化规律; 2海绵体监测系统通过压力水位和水质监测传感器应对人工湖、景观河、蓄水池等重要 海绵体进行水位和水质监测,掌握雨水蓄积状况、确定再生利用方式,通过流量监测各个汇 水区汇水面积变化,以起到提前预警、防治洪涝的作用; 3排水管网监测系统通过对管网排口、泵站及易涝点水量水质的监测能力,应分析海绵 建设与雨水管网的协调程度,有利于实现城市水安全系统的联合调度; 4遥感影像监测系统通过局部空天地遥感地图影像、矢量地图的监测和收集,应实现遥 感影像地图和关量地图切换;重点区域用无人机采集的倾斜数据制作三维地图,可通过多期 维地图以及多起卫显遥感影像如盈海体以及地表水瓷源的少变化
4.6.7智能评估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5.1.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使用规模的计算宜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和经济技术分析后进 行确定。 5.1.2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规模应综合考虑项目下垫面类型、汇水面积、安全性能要求等 本底条件某某大厦工程机电工程施工方案,并充分结合综合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年SS削减率等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进行综合分析计算。
5.2.1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系统使用年限应不得低于完成面铺装、停车场等场地使用年限 且不得低于25年。 5.2.2模块覆土深度应满足表4.2.4模块类型及最低覆土深度要求。 5.2.3模块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不同规格尺寸的拼接设计。 5.2.4雨水排气装置宜间隔20m设置1处,且应高出完成面50~100mm。雨水排气装置顶部应设 置防水透气网,防止雨水倒灌现象发生。 5.2.5雨水净化导流装置宜间隔20m设置1处,高度不应高于完成面。 5.2.6智能系统应配置土壤含水率监测系统,其余指标监测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配置。 5.2.7根据不同需求,本系统可灵活应用于各类场景,应结合需求进行具体的适应性设计。 5.2.8高地下水位区域设计需满足覆土厚度及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厚度合计高于地下水位 30cm以上。 5.2.9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容积计算:
表5.2.9智能化碳纤雨水收集模块总孔隙度
1一设计路面;2一排水豁口;3一道牙;4一素土夯实;5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 6一植被浅沟;7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8一排水坡向;9一宽度500~2000mm; 10一细砂找平50mm厚;11一传感器;12一传感器检修口;13一支架;14一太阳能板; 15一数据传输器
DL/T 890.452-2018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 第452部分:CIM稳态输电网络模型子集5一排水坡向;6一下凹绿地;7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8一碎石过滤;9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 10一雨水排气装置;11一排水坡向;12一素土夯实;13一细砂找平50mm厚; 14一传感器:15一传感器检修口:16一支架:17一太阳能板:18一数据传输器
一设计路面;2一开孔路缘石;3一透水土工布;4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5一碎石过滤; 6一素土夯实;7一细砂找平50mm厚;8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9一传感器; 10一传感器检修口:11一支架:12一太阳能板:13一数据传输器
一设计路面;2一开孔路缘石;3一透水土工布;4一雨水净化导流装置;5一碎石过 6一素土夯实;7一细砂找平50mm厚;8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9一传感器; 10一传感器检修口:11一支架:12一太阳能板:13一数据传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