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38.1-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差压法.pdf

GB/T 1038.1-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差压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269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038.1-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差压法.pdf

ICS 83.140.10 CCS G 31

塑料制品薄膜和薄片 本透过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差压法

GB/T1038.1—2022

删除了参考文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工商大学、湖南航天远望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华 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宏裕 新型包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丽水蓝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 司、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广州标际包装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若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石 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华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轻工 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博、沈传熙、赵凯、彭疆、王汉利、郝文静、蔡琨、邓锐、张凤波、卢军、范能全、 邵德花、谭金、刘岭、王帆、邹江、韦丽明、梁雁扬、林华杰、胡伟、陈欣、李田华、吴磊、白泽清、王峰、 李注洋、王蕾。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 1970年首次发布为GB/T1038一1970建筑工程柱钢筋施工工艺,2000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塑料制品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差压法

本文件规定了在压差条件下,测定塑料薄膜和薄片以及多层结构材料的气体透过性的两种试验方 法 一压力传感器法和气相色谱法。 本文件适用于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的测定,其他材料的气体透过性测定可参照使用。 注:差压法通常也称为压差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B.1 气体透过率gastransmissionrate;GTR 在塑料材料两侧的单位压差下,单位时间内渗透过材料单位面积的气体的量。 注:以物质的量表示时,单位为摩尔每平方米秒帕[mol/(m²·s·Pa)];以体积表示时,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平方米天 帕[cm/(m²·d·Pa)]。 3.2 气体透过系数gaspermeability;coefficientofgaspermeability P 在塑料材料两侧的单位压差下,单位时间内渗透过材料单位面积、单位厚度的气体的量。 注1:以物质的量表示时,单位为摩尔米每平方米秒帕[mol·m/(m²·s·Pa)];以体积表示时,单位为立方厘米厘 米每平方厘米秒帕[cm?·cm/(cm²·s·Pa)]。 注2:虽然P是聚合物的物理性能,但薄膜制备方法影响聚合物材料的取向和晶体结构,进而会影响到材料的渗透 性能。 注3:P仅限用于测量单一材质的单层塑料薄膜、薄片。

装夹在渗透腔(见图A.1和图B.1)中的试样将渗透腔分为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对低压腔抽真

GB/T 1038.1—2022

空,然后对高压腔抽真空。将试验气体充人抽真空后的高压腔,试验气体经试样渗透进入低压腔。通过 监测低压腔的压力增加或通过气相色谱仪来得到试样的透气量

5.1试样应具代表性,厚度均匀,无褶皱、折痕、针孔等缺陷。试样面积应大于渗透腔的气体透过面 积,并且能够密闭地装夹在渗透腔上。 5.2除非另有规定或经相关各方协商一致,应测试三片试样。 5.3标记出面向试验气体的试样面。 注:原则上,建议试验与实际的使用条件完全相同,比如对于包装材料,气体是从内向外渗透,或从外向内渗透。 5.4按照GB/T6672测量每片试样的厚度,单位为微米(μm)。在整个试验面积上测量不少于5个 点,记录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结果精确至1μm。

5.1试样应具代表性,厚度均匀,无褶皱、折痕、针孔等缺陷。试样面积应大于渗透腔的气体透过面

注:原则上,建议试验与实际的使用条件完全相同,比如对于包装材料,气体是从内向外渗透,或 5.4按照GB/T6672测量每片试样的厚度,单位为微米(pm)。在整个试验面积上江 点,记录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结果精确至1μm。

6仪器、试验步骤和结果计算

本文件附录中描述了两种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附录A:压力传感器法; 附录B:气相色谱法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结果以所有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由于没有得到不同实验室的数据,本试验方法的精密度未知。一且获得不同实验室的数据,后续 中将增加精密度表述。

试验报告应包含: a 本文件编号; b) 所用的试验方法(压力传感器法或气相色谱法); c> 识别所用仪器的必要信息(品牌、制造商等),包括当使用压力传感器法时,压力传感器的类型; d 识别被测试样的必要信息; e) 被测试样的制备方法; f) 朝向试验气体的试样面; g) 所用气体的压力、组成及纯度; h) 每片试样的平均厚度、最小厚度和最大厚度; i) 被测试样的数量; j) 试样状态调节的详细信息;

k) 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1) 试验温度和湿度; m)有效渗透面积; n) 试验结果; 0)试验日期。

CB/T 1038.12022

GB/T 1038.1—2022

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各种塑料材料的气体透过性

使用压力传感器测定气体透过性的仪器示意图见图A.1。该仪器由渗透腔、压力传感器、进气装 置、腔体积控制装置和真空泵组成。进气装置用于向渗透腔供应气体,气体在渗透腔中通过试样进行渗 透,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透过试样的气体引起的压力变化。

渗透腔应由上腔(高压腔)和下腔(低压腔)组成,具有固定的渗透面积。高压腔应有进气口,低压腔 应与传感器相连。渗透腔与试样接触的表面应光滑平整,装样后不应漏气。气体渗透区域的直径在 10mm~150mm之间。

传感器应能够测定低压腔的压力变化,灵敏度应不低于5Pa(0.038mmHg)。应使用无水银真 电子隔膜式传感器或其他合适类型的传感器。

从进气装置将试验气体导入高压腔。进气装置为存储气体的储气罐,配置有灵敏度不低于100 75mmHg)的压力表。储气罐容量应足够大,以使高压腔的压力不会因为气体渗透而下降。

A.2.5腔体积控制装置

为扩展气体透过率测试量程,低压腔的体积可通过腔体积控制装置,比如附加的储气罐或转换接 行调节。

能使低压腔真空度低于10Pa(0.075mmHg)的

GB/T 1038.1—2022

A.3状态调节与试验温度

将试样放到盛有无水氯化钙或其他合适干燥剂的干燥器中,在与试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将试样干 燥至少48h。对于不吸湿的材料,通常不需要干燥

试验应在23C士2℃的条件下进行。经相关各方协商一致,可选用其他试验条件。

A.4.1在低压腔上放置与渗透面积相同的滤纸(见图A.1中3)。 注:滤纸用来支撑薄膜试样,推荐使用通常用作化学分析厚度在0.2mm~0.3mm之间的滤纸。 A.4.2在渗透腔的上下两部分的平整边缘上均匀地涂抹一薄层真空油脂,将试样装在下腔上,应无起

GB/T 1038.12022

A.4.3在试样上依次放置橡胶密封圈、上腔,以均匀压力压紧渗透腔的两个部分,使试样完全密封。 A.4.4关闭气源阀(见图A.1中9)和隔断阀(见图A.1中10),打开放空阀(见图A.1中11)。开启真空 泵,对低压腔抽真空,以使试样与滤纸贴合。打开隔断阀(见图A.1中10),对高压腔抽真空,直至低压 腔压力达到27Pa以下,并继续脱气3h以上,以排除试样所吸附的气体和水蒸气。需注意,将渗透腔 抽至真空所需时间取决于试样的渗透性。 A.4.5抽真空结束后,关闭真空泵、隔断阀(见图A.1中10)和放空阀(见图A.1中11),维持真空度。 A.4.6如果低压腔的压力上升,重复A.4.3~A.4.5的操作,直到低压腔压力稳定,完成脱气。 A.4.7打开气源阀(见图A.1中9),将气体导人高压腔,当达到大约0.1MPa(1atm)的压力后,关闭气 源。记录与进气装置相连的压力表上显示的高压腔压力Ph。若低压腔压力开始增加,表明气体开始 渗透。 A.4.8绘制低压腔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直至曲线成直线状,即达到渗透平衡。 A.4.9计算渗透曲线中直线部分的斜率(dp/dt,见A.5),也可使用设备记录的渗透曲线。

GTR= dp RXTXphXA X dt

V 低压腔体积,单位为升(L); R 气体常数8.31×10”,单位为升帕每开尔文摩尔[L·Pa/(K·mol)]; 一 一试验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力h 高压腔的气体压力,单位为帕(Pa); A 试样的渗透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dp/dt一一单位时间内低压腔的压力变化,单位为帕每秒(Pa/s)。 气体透过率(GTR)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平方米天帕[cm²/(m²·d·Pa)时,按公式(A.2)计算:

△p/△t一在稳定透过时,单位时间内低压腔气体压力变化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帕每小时 (Pa/h); 2 一一低压腔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 A 试样的渗透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T。,P。——标准状态下的温度(273.15K)和压力(1.0133X10Pa); T 试验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协一协2 一试样两侧的压差,单位为帕(Pa)。

文明施工方案(实例)A.5.2气体透过系数

气体透过系数(P)单位为摩尔米每平方米秒帕[mol·m/(m²·s·Pa)]时,按公式(A.3)计算: P=GTRXd

GB/T 1038.1—2022

式中: GTR一气体透过率,单位为摩尔每平方米秒帕[mol/(m²·s·Pa)]; d 1 一一试样的平均厚度,单位为米(m)。 气体透过系数P单位为立方厘米厘米每平方厘米秒帕[cm²·cm/(cm²·s·Pa)]时,按公式(A.4) 计算:

式中: GTR一气体透过率,单位为摩尔每平方米秒帕[mol/(m²·s·Pa)]; d 一一试样的平均厚度JG∕T 197-2018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pdf,单位为米(m)。 气体透过系数P单位为立方厘米厘米每平方厘米秒帕[cm²·cm/(cm²·s·Pa)]时,按公式(A.4) 计算:

式中: △p/△t一在稳定透过时,单位时间内低压腔气体压力变化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帕每秒(Pa/s); V. 一低压腔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 A 一试样的渗透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T。,P。一—标准状态下的温度(273.15K)和压力(1.0133X10Pa); T 一一试验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d 试样的平均厚度,单位为米(m); P1一P2一试样两侧的压差,单位为帕(Pa); GTR一气体透过率,单位为立方厘米每平方米天帕[cm/(m²·d·Pa)]。 注:气体透过率(GTR)计算公式(A.1)对应气体透过系数(P)计算公式(A.3);气体透过率(GTR)计算公式(A.2)对 应气体透过系数(P)计算公式(A.4)。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