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建筑边坡工程现场检测标准.docB.3.3 在每级荷载下按时间间隔1、2、3、4、5、10、15、20、30、45、60、75、90、120、150、180、210、240、270、300、330、360min记录蠕变量。
式中:s1 — t1 时所测得的蠕变量;
DB44/T 1906-2016 基于万兆高性能IPv4IPv6 互联网关技术规范.pdfs2 — t2 时所测得的蠕变量。
B.3.5 锚杆在最后一级荷载作用下的蠕变率不应大于2.0mm/对数周期。
B.4 锚杆抗拔性能检测
B.4.1 受检锚杆应随机抽样。对施工质量有怀疑的锚杆应单独抽样检验。
B.4.2 施工过程的中锚杆抗拔性能检测的抽样数量应符合设计及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1351的规定。对既有建筑边坡工程的锚杆抗拔性能检测的抽样数量,宜根据现场实际检测条件,由检测机构、委托方及设计单位等按约定抽样方案确定,且每种类型的锚杆抽样数量不宜少于3根。
B.4.3 锚杆抗拔检验宜采用单循环加载法。检验要点如下:
1 对非预应力锚杆施加第一级荷载,荷载值为检验荷载的10%,加载后应恒载10min检查检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卸载至零后,检查锚杆回弹和变形情况。
2 对预应力锚杆施加两级荷载,每级荷载为检验荷载的10%,第一级加载恒载3min,第二级荷载恒载10min,每级加载均应检查检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卸载至零后,检查锚杆回弹和变形情况。
3 正式试验时,前三级荷载可按检验荷载值的20%施加,以后每级应按10%施加;加载到每级荷载时应恒载5min,在加载到检验荷载时应恒载10min,每级荷载作用下均应记录锚杆位移。在检验荷载作用下,10min恒载时间内锚杆的位移变化量应小于1.00mm;当不能满足时恒载至60min时,锚杆位移变化量应小于2.00mm。卸荷应按加载顺序反向分级卸荷,卸荷至0荷载,每级卸荷恒载时间应为5min,并测量锚杆位移。恒载期间,试验荷载下降量不应大于该级试验荷载的5%。
4 试验中加载速度宜为(0.05~0.10)Nak/min,卸载速度可为加载速度的2倍。
B.4.4 荷载分散型锚杆验收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荷载试验前,各单元锚杆应进行预张拉,预张拉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预张拉荷载宜为检验荷载的20%。
2 荷载分散型锚杆检验宜采用单循环加载法,也可采用多循环加载法。
3 荷载分散型锚杆检验采用单循环加载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已张拉单元锚杆应在该单元锚杆检验荷载作用下锁定,方可进行下一个单元的锚杆验收试验。
3)各单元均满足本标准第B.4.6条的规定时,所检荷载分散型锚杆合格。
4)荷载检验完成后,各单元锚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锁定。
4 荷载分散型锚杆检验采用多循环加载法时,其检验方法应符合《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的规定。
B.4.6 锚杆抗拔验收试验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载到检验荷载后,恒载期间锚杆变形稳定;
2 拉力型或拉力分散型锚杆弹性变形在检验荷载作用下,所测得的弹性位移量应大于该荷载下杆体自由段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且小于杆体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值;
3 压力型或压力分散型锚杆弹性变形在检验荷载作用下,所测得的弹性位移量应大于该荷载下锚杆杆体总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90%,且小于锚杆杆体总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110%。
B.4.7对既有边坡工程,非预应力锚杆抗拔检验应按本标准第B.4.3条的规定执行,对预应力锚杆的检测应检测预应力锚杆持有荷载,预应力锚杆持有荷载的检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
附录C:锚杆锚固质量评定
C.0.1锚杆长度和注浆密实度现场检测结束后,应对被检测锚杆的锚固质量进行评定,发现检测数据异常应重新复检。
C.0.2 锚杆锚固质量评定包括锚杆长度和注浆密实度评定。
C.0.3 收集边坡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资料,施工单位应提供详细的锚孔、锚杆施工资料,检测人员核算被检锚杆锚固段长度和总长度的理论值和施工值。
C.0.4 锚杆总长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的95%,且总长度负偏差应小于250mm,锚杆总长度可评定为符合设计要求。
C.0.5 锚杆注浆密实度质量等级宜符合表 C.0.5的规定。
表C.0.5 锚杆注浆密实度评判标准
注:1. L为锚杆杆体长度;
2.Cm为同类锚杆的波速平均值,若无锚杆模拟试验资料,其取值原则如下:当锚固密实度小于30%时,取杆体波速(Cb)平均值;当锚固密实度大于或等于30%时,取杆系波速(Ct)平均值(m/s);
3.为幅频曲线上杆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C.0.6单根锚杆的注浆密实度不低于C级时,评定该锚杆注浆密实度合格。当锚杆空浆部位集中在底部锚固段时,按以上标准降低一级评定。若锚杆锚固段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则注浆密实度评定降低一个等级,如存在两个以上严重缺陷,则注浆密实度评定为不合格。锚杆的注浆密实度为D级时,若锚杆空浆部位集中在自由段,锚固段密实度大于或等于90%,可评定锚杆注浆密实度合格,但检测结果中应注明锚杆自由段注浆质量缺陷。
C.0.7单根锚杆总长度和注浆密实度均合格时,可评定单根锚杆的锚固质量合格。
附录D:重力式挡墙厚度雷达检测法
D.0.1本方法适用于重力式混凝土、砌体挡墙的厚度检测。
D.0.2 雷达检测系统、参数设置及使用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456的规定。
D.0.3检测前应收集建筑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基础和混凝土挡墙设计文件及相应的施工、竣工记录,估算出检测部位需探明的挡墙厚度,且应制定检测方案。
D.0.4 现场标定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1正式开展检测工作前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应进行现场标定,同一个检测批的介质标定点数不应少于 3点,取平均值为该批介质的介电常数;
2 标定工作可在已知挡墙厚度部位或钻孔实测挡墙厚度位置上进行;
3 标定时雷达图象上的界面反射信号应清晰、准确;
4 测区相对介电常数的标定值宜按下式计算:
εr=0.09t2/4h2 (D.0.4)
式中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双程传播时间(ns)
h——标定介质的已知厚度(m)。
D.0.5 当无实测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时,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初步判定宜符合表D.0.5的规定。
表D.0.5 部分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D.0.6 混凝土挡墙厚度现场检测每20m或每1个变形缝区段不应少于一条横剖面(一条测线)。当测线采用连续测量方式时,扫描速度不得小于 40道(线) /s;当采用点测方式时,测点应包括截面控制点位置,总测点数不宜少于5点。
D.0.7 检测数据的处理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456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原始数据处理前应检查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且复核雷达采集数据的有效性;
2 雷达分析软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规定;
3 异常数据的剔除应有可靠的依据;
4 对砌体挡墙宜采用其他检测方法验证雷达分析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D.0.8 挡墙厚度检测数据记录宜符合表D.0.8的规定。
表 D.0.8 雷达法检测挡墙厚度记录
检测: 校核: 第 页,共 页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建筑边坡工程现场检测标准》条款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么做的,采用“可”。
本标准引用下列标准。其中,注日期的,仅对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标准;不注日期的,其最新版适用于本标准。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 51351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
2020一级注册结构上午题目及解析(比较详细).pdf《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 152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 182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
《锚杆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GJ/T 401
《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JGJ/T 456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建筑边坡工程现场检测标准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22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22]13号)的要求新天地花园12栋六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标准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先后召开全体会议3次,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建筑边坡工程现场检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