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岩棉板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docx

复合岩棉板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doc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9062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复合岩棉板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docx

6 面层抹面胶浆施工宜在中层抹面胶浆凝结前或24h后进行,厚度1mm~2mm,以仅覆盖玻纤网、微见玻纤网轮廓为宜。抹面胶浆总厚度应控制在6mm~8mm。

6.2.11 复合无机纤维板粘结24h后,应按设计要求固定锚栓。锚栓呈梅花型布置,间距不超过300mm×450mm。且通过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抹灰施工。

6.2.12 外饰面作业应待抹面胶浆基层达到饰面施工要求时进行,具体施工方法按相关施工标准进行。

南沙新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19年3月).pdf6.3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

6.3.1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应采用粘锚托结合的施工方式,应按下列工序进行:

6.3.2 弹控制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据建筑立面设计和相关技术要求,在墙面上弹出外门窗水平、垂直控制线及膨胀缝线、装饰缝线等;

2 在建筑外墙大角(阳角、阴角),及其他必要处挂垂直基准线,在每个楼层适当位置挂水平线,以控制保温装饰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3 根据设计图纸弹出保温装饰板的安装线。

6.3.3 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起始位置安装起步托架。

6.3.4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安装时应按单项工程排板设计,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水平度、垂直度控制线进行。板缝间距控制在8mm~15mm为宜。

6.3.5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粘贴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照水平方向自下而上的顺序粘贴;

2 高温和非常干燥的环境下施工前应适当湿润基层墙体表面;基层墙体出现表面吸水率过高或其他影响保温装饰板的粘结的情况时应暂停施工;

4 胶粘剂要按相关标准专人配制,并根据施工环境不同和施工方案的要求严格控制搅拌时间,粘结砂浆宜在配置后90min内用完。拌好的胶粘剂应注意防晒避风,超过可操作时间后不准使用。

5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板粘贴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每贴完一块,应及时清除挤出的砂浆;板与板之间的缝隙要均匀一致且达到设计要求。

6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板无底板(衬)应做界面处理,粘贴面应涂刷界面砂浆两道以上;待界面砂浆表干后再刮涂粘结砂浆。

7 辅助机械固定应在胶粘剂初凝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以保证系统表面平整度。

9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需做防火、防雷构造时,应根据单项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与工程同步进行。

6.3.6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安装锚固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板粘贴完后立即安装锚固件;

2 锚固件数量、深度、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应使用适宜直径的钻头钻孔,钻孔深度应大于锚杆长度;

4 当锚固件连接件由两个部件组成时,应在安装前基本完成组装,安装前定位螺钉时预留一定的调整余量,安装调整到位后拧紧定位螺钉;

5 旋入式锚栓应使用专用电动工具拧紧,不得敲击钉入墙内;

6 锚固件应与保温装饰板的面板进行有效连接,连接强度符合本规程第四章的规定;

7 当设置承托件时,应先安装承托件再安装保温装饰板,承托件锚固点间距不应大于600mm。

6.3.7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粘贴24h后应填塞嵌缝材料,嵌缝材料可以采用聚乙烯泡沫保温棒,也可以采用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填塞。泡沫保温棒直径宜为板缝宽度的1.3倍,嵌缝材料距离板面深度宜为4mm。

6.3.9 待密封胶干燥后可撕掉板面保护膜,将板面清理干净。后续作业不得碰撞、污损板面,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7.1.1 外保温工程的施工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 5020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规定。

7.1.2 外保温系统及其组成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的规定,进场时应提供具有中文标识的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

7.1.3 外保温工程应同主体结构同时验收,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墙体节能保温分项工程验收。

7.1.4 外保温系统材料应按本规程附录B要求在施工现场抽样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7.1.5 外保温工程应对下列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1 保温层附着的基层及其表面处理,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界面处理;

2 保温板粘结或固定;

3 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

4 锚固件及锚固节点的做法;

6 墙体热桥部位处理;

7 托架的位置和数量;

8 各种变形缝处的节能施工。

7.1.6 外保温工程验收的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保温墙面面积扣除门窗洞口后,检验以每1000㎡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 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商定。

7.2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7.2.1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所用材料进场后,应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其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系统性能检测报告;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核查现场抽样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品种、规格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

7.2.2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节能构造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检验方法: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节能构造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规定进行现场实体检验。

检查数量: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每个单位工程每种做法至少检查3处,每处一个检查点。

7.2.3 薄抹灰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复合无机纤维板与基层和各构造层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必须牢固,复合无机纤维板与基层的拉伸粘结强度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2 锚栓的种类和数量、锚固位置和深度、锚盘位置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3 锚栓安装后应进行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

检验方法:观察、手板检查;实测锚固深度。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3处。

7.2.4 复合无机纤维板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3处。

7.2.5 抹面胶浆与复合无机纤维保温板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裂缝。抹面层与复合无机纤维保温板的拉伸粘结强度不得小于0.10MPa。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和观察检查;现场进行拉伸粘结强度试验,试件裁切时只切透抹面层。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

7.2.6 托架的设置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2.7 外墙热桥部位采取的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查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观察检查,每个检验批的每种热桥部位抽查20%。

检查数量:按不同热桥种类,每种抽查20%,并不少于5处。

7.2.8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板安装应上下错缝,各板间应挤紧拼严,拼缝应平整,碰头缝不得抹胶粘剂。

检验方法:观察;手摸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5块保温板。

7.2.9 玻纤网应铺压严实,包覆于抹面胶浆中,不得有空鼓、褶皱、翘曲、外露等现象。搭接长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增强部位的玻纤网做法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5处,每处不少于2m2。

7.2.10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10的规定。

表7.2.10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7.2.11 变形缝构造处理和保温层开槽、开孔及装饰件的安装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

7.2.12 外墙外保温墙面抹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2.12的规定。

表7.2.12 外墙外保温墙面抹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7.3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

7.3.1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工程所用材料进场后,应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其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系统性能检测报告;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核查现场抽样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品种、规格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

7.3.2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节能构造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东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检验方法:复合无机纤维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节能构造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规定进行现场实体检验。

检查数量: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每个单位工程每种做法至少检查3处,每处一个检查点。

7.3.3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复合无机纤维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与基层墙体应粘结牢固、无松动和虚粘现象,粘结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机械固定件数量、位置、固定深度和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城市高架桥施工组织设计[推荐]3 构造节点和嵌缝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含辅助工具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进行现场粘结强度拉拔试验。观察、手板检查;实测锚固深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