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南沙新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19年3月).pdf(1)基本要求 城市绿地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 亏等预处理后引入城市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 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并衔接城市雨 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低影 响开发设施结合湿地公园和有景观水体的城市绿地宜设计雨水湿地
湿塘等。 对城市绿地的不透水地面进行透水铺装改造,对规划公园、绿地 进行透水铺装建设,结合公园及绿地水体建设雨水湿地、湿塘、生物 带留设施等,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的径流雨水,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 或湿地公园,滞蓄涝水的同时美化公共空间。 城市绿地内湿塘、雨水湿地等雨水调蓄设施利用雨水湿地生物, 生态堤岸等设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周边区域径流雨水进入城市绿 地与广场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前,利用沉淀池、前置塘等对进入绿地 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防止径流雨水对绿地环境造成破坏,并通 过调蓄设施的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 放系统相衔接
(2)设计措施 1)透水铺装设计 绿地内人行道、广场、地面停车场等应采用透水铺装。 2)下沉式微地形设计 ①微地形直接下凹,下凹坡度宜为1:5~1:10,底部不进行换填 ②微地形承担一定的滞水功能,并承担雨水的转输,将雨水汇至 下游的雨水花园
(1)基本要求 城市道路与广场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 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以雨水 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处理。低影响 开发设施结合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绿地优先设计下沉式绿地、生 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 对于现有交通道路与广场,在满足设计规范及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优化改造人行道路为透水铺装,根据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具体情况 选取适合地段改造为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路面,改造道路绿 化带及道路红线外绿地,建设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 发挥道路系统渗蓄与缓释作用。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
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路面排水优 先考虑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必要时排入道路及周边公共用地地下空 旬设计的调蓄设施。道路径流雨水进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的低影响 开发设施前护面墙及护岸施工组织设计,利用沉淀池、前置塘等对进入绿地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 处理,防止径流雨水对绿地环境造成破坏。 当红线内绿地空间不足时,将道路雨水引入道路红线外城市绿地 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消纳。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保证上下游排水系统的顺畅
(2)技术措施 1)透水铺装设计 透水路面按照面层材料可分为透水沥青路面、透水水泥混凝土路 面和透水砖路面。透水路面结构层应由透水面层、基层、垫层组成 包括封层、找平层和反滤隔离层等功能层,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综合考虑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环境等因素,并结合雨水 排放和利用要求,透水路面应满足荷载、透水、防滑等使用功能和耐 久性要求。 ②透水路面结构和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1)基本要求 河湖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洪、排涝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是城市水循环、河湖连通、调水活水过程中的重要基础 也是海绵型村镇的主要建设内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城市水 系的功能定位、水质等级与达标率、保护或改善水质的制约因素与有 利条件、水系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因素,合理制定河湖水系的保 护与改造方案,使其满足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 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保护现状河流、湖泊、湿塘、坑塘、 勾渠等城市自然水体,利用城市自然水体设计湿塘、雨水湿地等具有 雨水调蓄与净化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湿塘、雨水湿地的布局、调 蓄水位等应与城市上游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及下游 水系相衔接。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城市水系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 内的城市公共绿地,在绿地内设计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调蓄、净化 径流雨水,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的水系入口、经过或穿越水系的城市道 路的排水口相衔接。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绿化带接纳相邻道路等 不透水面的径流雨水时,应设计为植被缓冲带,以削减径流流速与污 染负荷。
(2)技术措施 1)活水动水方案 南沙新区河道具有显著的感潮河道特征,河水随海潮涨落。目前 区内河涌水闻无一定的启闭调度规律,平时一般保持全开状态,多数 河涌无法保证生态水位和景观水位。河涌的流动也受潮水影响,往往 是在涨潮时外水流向内水,在退潮时流向围外水道。南沙新区平原型 河道除了涨落潮外,其他时间段的流动性较差。 在水系整治的基础上,科学调度河涌水闻,增加雨洪资源利用设 施,制定活水方案,加强水体循环。活水动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潮差引水、换水。对于河道两端连通外水的河涌,可通过 涨潮时开启一端闸门、关闭另一端闸门引水入内河涌,退潮时关闭原
先开启的闸门,并开启另一侧闸门换水,调活水体。当河涌水位过低 时,同时关闭两端闸门,保证河道的生态水量。 ②水循环泵。利用水泵是能够直接、迅速提高水体流动性的方法 通常有两种实施办法。一是建立河道间的水循环,利用水泵和压力管 道将两条距离较近的河道连接起来,由一个方向将水从一条河道抽提 到另一条河道。二是建立河道内的水循环,从河道的一端用水泵抽取 定水量,通过管道分几处将水释放至本河道内。 ③水体微循环和增氧曝气。水体微循环和增氧曝气都能够增加水 体的局部循环,提高水体流动性,增加水体复氧能力。水体微循环根 居装置原理和消耗能源的不同,可分为喷泉曝气、推流曝气、太阳能 曾氧曝气等多种类型。曝气装置一般通过多种方式扬水或往水里充氧 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保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2)生态护岸设计 生态岸线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生态护岸材料和形式的选择、陆 或缓冲带、水域生物群落构建和已建硬质护岸绿色改造等。 ①应满足结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等相关要求,常用的生态护岸 材料主要有石笼、生态袋、生态混凝土块、开孔式混凝土砌块、叠石、 干砌块石、抛石、网垫类和植生土坡等。 ②宜根据河道的防洪除涝、航运、引排水、连通、生态等功能要 求,结合水体的水文特征、周边地块的开发类型、可利用空间、断面 形式和景观需求等选用。 ③不同生态护岸材料的特性指标应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内的相 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对没有相应规定的材料,在设计时应慎重采用, 也可通过材料的测试报告、应用条件、规模化工程案例的效果评估等 材料,结合治理水体的水文特征、设计断面形式等核算该材料的边坡
4)陆域缓冲带设计 陆域缓冲带包括陆生植物群落以及布设在其中的防汛通道、慢行 道、游步道、休憩平台、人工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设施,其
①生态清淤需科学确定河湖清淤范围、深度和规模,优先采用绞 吸式环保清淤方式,妥善处理清淤尾水,单独处置含重金属等有毒有 害物质的底泥 ②机械增氧适用于水体流动缓慢、水质较差、水体溶解氧较低 或者需要降低有机物含量的水体,增氧后水体的溶解氧宜不大于5 mg/L。 ③生态浮床适用于水深较深、透明度较低、直接种植水生植物存 活较困难的水体,科学布局浮床位置,优先选用根系发达、生长期长 株型低、便于管理维护的挺水植物。 ④生物膜净化技术适用于水质较差、流速低的水体,可选择悬浮 型填料、生物绳、碳素纤维绳和组合型填料等作为载体。 5水体循环技术适用于水体流动缓慢或者封闭水体,利用动力设 施分别形成垂直循环或者水平微循环
植物作为海绵城市技术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仪发挥看重要 的生态功能,而且作为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中唯一的景观元素,发挥 着重要的美学功能。因此,植物的合理选择与配置对长期维持低影响 开发设施技术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沙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植 物选择考虑以乡土树种为主、耐污染抗性强、净化能力强、周期性耐 劳耐旱等因素。 (1)以乡土树种为主 植物在本土地区经过长期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生存并保存下来 的种类称为乡土树种,在本土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 物的长势较好,适应当地环境的能力强,有利于生态群落的稳定。选 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也可以减少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成本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涵盖建筑与小区、绿地、道路与广场、河湖水 系等多个系统,涉及建设、市政、园林、水务等多个行业,海绵城市 的建设要求需要在各层级规划中落实。同时,当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城市控详调整时,建议同步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修编工作,以使海 绵城市建设要求适应城市发展
7.1城市总体规划衔接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充分遵循了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低冲击开发 的相关理念和要求,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间较早,仅对低影响措施 提出了定性的要求,尚无定量化指标,对下一层次规划指导性较弱, 建议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结合片区开发建设需求,将 每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提出的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及水资源的相关 指标要求融入城市总规,以便在下层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细化落实
7.2城市专项规划衔接
7.2.1 城市水系规划衔接
建议结合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水系规划优化以下规划内容: (1)城市水系应尽量保护与强化其对径流雨水的自然净化与调 蓄功能,优化城市河道、湿地与湖泊布局,与海绵城市总体布局相衔 妾,发挥水体生态廊道及连通功能, (2)优化水利管理范围内绿地的布局,增加对陆域缓冲带的规 刻要求,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充分发挥缓冲带对面源径流的拦 截、净化功能。 (3)结合生态岸线恢复率指标,合理确定水系岸线功能定位: 在可以布设为生态岸线的河段,应优选生态岸线,以提高水陆系统的 物质能量交换,重建滨岸带生态系统,
7.2.2城市排水规划衔接
建议结合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排水规划增加以下规划内容: (1)明确低影响开发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指标。通过对排水系 统进行总体评估、内涝风险评估等,明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径流总 量控制目标,并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 控制目标相衔接,至少将控制目标分解至各排水系统。 (2)确定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及防治方式。应通过评估、分析径
流污染对城市水环境污染的贡献率,根据城市水环境的要求,结合径 流污染物控制要求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同时明确径流污染控制方 式并合理选择低影响开发设施。 (3)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最大限度地发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 等作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溢流应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或超标雨水径 流排放系统衔接。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应与低 影响开发系统同步规划设计。
7.2.3城市道路规划衔接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中总体控制目标,在城市各级道路规 划中确定各等级道路的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目标,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 身及周边绿地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径流的渗、滞、净等控 制目标。 (1)提出各等级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在满足道路交通安 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落实 低影响开发设施,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利用不同等级道路的 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 地、透水铺装、渗管(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 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2)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空间布局与竖向。道路红线内绿化 带不足,不能实现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要求时,可由政府主管部门协 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布局与竖向,综合达到道路及周边地块的低影响 开发控制目标。道路红线内绿地及开放空间在满足景观效果和交通安 全要求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承接道路雨水汇入的功能,通过建设下 你式绿地、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提高道路径流污染及总量等
控制能力。 (3)明确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类型和布局。城市道路横断面、纵 断面设计的专项规划,应明确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基本选型及布局等内 容,并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城市道路设施的空间衔接关系 有条件的地区应编制专门的道路低影响并发设施规划设计指引,明确 各层级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低影响开发控 制指标和控制要点。
7.2.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衔接
根据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控制目标,在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 不同功能的绿地海绵城市建设自标,因地制宜优化绿地布局,局部调 整绿地功能,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布局。 (1)明确海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在景观性、可游 憩性基础上,强化绿地系统的生态性、可渗透性、可调蓄性,合理预 留或创造空间条件,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径流进行渗透、调 蓄、净化,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2)确定不同类型绿地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在满足城市绿 化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等各类绿地低影响开发规划建设目标、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 亢深度等控制指标。 (3)确定不同类型绿地适用的低影响设施类型、规模及布局。 统筹江河湖泊等水生态敏感区、生态空间和绿地空间布局,充分发挥 录地的渗透、调蓄和净化功能, (4)布局消纳周边超标雨水径流和必要初期雨水的场地和设施, 有条件地区因地制宜的规划布局占地面积较大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与排水防涝规划衔接,预留超标径流和城市道路初期雨水消纳场地
8.1近期建设总体要求
8.2近期重点建设区域选取
结合南沙新区近期开发建设实际,选取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主 要包括蕉门河中心区与南沙自贸区。 (1)蕉门河中心区位于南沙中心区,是广州市重点发展地区, 规划定位为区域综合服务中心,是南沙新区近期重点建设的区域之 薰门河中心区区域总面积为22.84km²,是现状建成区较为集中的地区 主要用地性质为居住、商业、商务等,是士三五期间重点建设区域。
(2)南沙新区自贸区由海港区块、明珠湾起步区区块、南沙枢 纽区块、庆盛枢纽区块、南沙湾区块、蕉门河中心区区块、万顷沙保 港及加工制造业区块组成,总面积60.15km2。南沙自贸区重点发展 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高端制造等产业,建设以生产性服 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 南沙自贸区是近期重点建设区域,但由于建设范围广、建设时限短等
南沙新区自贸区范围及近期建设区域示意
上述重点建设区块中,1号重点建设区块(焦门河中心区区块) 正在开发建设中;5号重点建设区块(慧谷西区)现状已建成,但根 据规划要求,后期需要改建;9号重点建设区块(海港区块一)和10 号重点建设区块(海港区块二)已完成部分区域的建设;其余区块基 本属于待建状态,
8.3近期重点建设区规划
8.3.11号重点建设区块(蕉门河中)
8.3.22号重点建设区块(庆盛枢纽区块)
(1)基本情况 2号重点建设区块属于庆盛枢纽区块,该重点建设区块面积为 5.14km²,规划近期建设面积为3.72km²。 1)区块现状土地利用情况 2号重点建设区块现状建设开发强度低,建设用地面积为1.12km2 其中居住用地占现状建设用地的45%,工业用地占23%,城市道路用 地占19%,其他用地占13%,主要为交通场站用地以及公共服务用地 及城市道路用地。 2)区块规划地利用情况
该区块近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3.72km2,占该区块面积的72%, 规划建设用地以城市道路用地和教育科研用地为主,分别占近期规划 建设用地的49%和23%,同时规划了条带状绿地,占比20%,其他用 地占15%,主要为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
8.3.33号重点建设区块(灵山岛尖区块)
(1)基本情况 3号重点建设区块即灵山岛尖区块,属于自贸区范围,为明珠湾 起步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块面积为3.83km²,规划近期建设面 积 3.36km²。 1)区块现状土地利用情况 本区块目前正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整个区块内已完成搬迁,正在 进行土地平整工作,规划路网和水系基本已经形成。 2)区块规划土地利用情况
本区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3.36km2,占区块总面积的88%,规 划2020年前完成开发建设,开发建设强度较大。规划建设用地以商 业和居住用地为主,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9%,未规划工业用地,现状 工业用地逐步置换,绿地占26%,道路用地占28%,其他用地占26%, 主要为科研教育用地、文化设施用地等
(4)海绵城市建设内容 灵山岛尖区块是明珠湾区起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定位为粤 港澳高端服务业合作区。本区块应以目标为导向,提出海绵城市建设
内容。 1)在南沙明珠湾开发展览中心等建筑与小区系统内实施低影响 开发,满足海绵建设指标要求。建筑与小区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时应利 用透水性路面和生态停车场,增加雨水下渗量。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 和绿色屋顶等绿地设施滞留雨水,增加雨水径流时间,达到消峰和错 峰作用。结合景观水池对雨水进行调蓄,并经简单处理后于绿化浇灌 和道路浇洒。 2)在生元路等道路与广场系统内实施低影响开发,满足海绵建 设指标要求。道路系统进行低影响开发时,人行道中应采用透水铺装 并在透水铺装下方选择换填或增加导水管,增加下渗能力;非机动车 道可采用透水沥青混凝。道路红线外建筑退缩带内设置植草沟,植 草沟内设置雨水口,植草沟用于消纳道路红线内未消纳雨水,植草沟 为设置初沉设施,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 3)在南沙雨洪公园等绿地系统内实施低影响开发,满足海绵建 设指标要求。绿地系统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应充分利用绿地空间,采 用多样化的蓄、滞、渗、净、用、排措施,因地制宜地根据现有景观 进行调整或局部微地形改造,形成完整的生态处理链,组织管理场地 为雨水径流,进一步提升公园景观;绿地内步道铺装应采用透水铺装 降低场地开发对园区下垫面的破坏,减小场地的径流。 4)按照水系规划要求,加强区内水系的连通,严格控制河道蓝 线与绿线保护范围,加大区内河涌的保护及生态修复,提高河道水质 的自净能力。滨水景观带人行步道和铺装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增加场 地对雨水的渗透,减小径流;在河道的局部断面设生态缓坡及植被缓 冲带,达到减小地表径流污染的目的;在雨水排入河涌前设置生物滞 留设施,通过植物、土和微生物系统达到蓄渗和净化径流雨水
4号重点建设区块(横沥岛尖区块)
(1)基本情况 4号重点建设区块即横沥岛尖区块,属于自贸区范围,为明珠湾 起步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块面积3.77km²,规划近期建设面积
3.22km2。 1)区块现状土地利用情况 本区块现状开发强度较低,绝大部分区域为农田和水域,建设用 地面积中大部分为工业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 2)区块规划土地利用情况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3.22km2,占横沥岛尖总面积的86%,规划 2020年前完成开发建设,开发建设强度较大。规划建设用地以商业为 主,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9%,绿地占23%,道路用地占29%,其他用 地占10%,主要为居住用地以及公共设施用地等。
44号重点建设区块现状及规划(2025年
(4)海绵城市建设内容 横沥岛尖区块是明珠湾区起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定位为粤 港澳高端服务业合作区和水乡住区。本区块属于新建区,以目标为导 句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1)对于尚未开发区域调整规划控制指标,严格按照海绵城市建 设的相关要求进行控制。从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系统、绿地系统 等多方面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满足规划要求。 2)在大元路等道路与广场系统内实施低影响开发,满足海绵建 设指标要求。道路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时,人行道应采用透水路面,降 低道路开发后的径流系数,透水铺装底层可增加集水盲管,避免出现 长期雨水淤积现象;非机动车道可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并设导水管 司时衔接好与道路管道排水系统的关系。在中央隔离带设置设置高位 花坛,机非隔离带设置植草沟,就地消纳雨水。 3)在凤凰大道两侧绿地系统内实施低影响开发,满足海绵建设 指标要求。道路绿地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时可在市政道路和绿地之间设 置生态缓冲带,减缓道路雨水径流流速和过滤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根 据地形地势设置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或雨水花园,增强雨水缓释功 能,净化水质,调蓄雨水径流。绿地景观带步道应采用透水铺装,降 低场地开发对下垫面的破坏,降低场地的径流系数。 4)按照水系规划,加强区内水系的连通,严格控制河道蓝线与 绿线保护范围,加大区内河涌的保护及生态修复,提高河道水质的自 净能力。河道海绵城市建设时可在河岸两侧设置生态缓坡,种植对污 染物吸收能力强、耐受性好的植物,削减陆域污染。滨水景观带人行 步道和铺装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增加场地对雨水的渗透,降低径流系 数。
8.3.55号重点建设区块(慧谷西区块)
(1)基本情况 5号重点建设区块即慧谷西区块,属于自贸区范围,该区块面积 为1.08km²,规划近期建设面积1.06km²。
1)区块现状土地利用情况 现状建设开发强度较高,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0.76km²,占该区 块的70%,绝大部分为工业用地,占现状建设用地的83%,其他用地 主要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2)区块规划土地利用情况 本区块近期均为建设用地,近期规划建设面积1.06km2,基本涵 盖整个区块。规划建设用地以教育科研用地和商业用地为主,分别占 近期规划建设用地的39%和18%,城市道路用地占23%,居住用地 极少,无工业用地,规划滨河公园绿地占比17%,其他用地仅占3%。 该区块是由现状绝大部分为工业用地发展为无工业用地,涉及到工业 用地向商业用地、教育科研用地的转变,在海绵改造中需要注意原有 工业用地的污染问题
55号重点建设区块现状及规划(2025年
(2)建设目标 在海绵城市建设单元管控指标的基础上,结合5号重点建设区块 建设实际,确定海绵建设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5%,对应设计降 雨量为24.0mm;年径流污染控制率49%。 (3)建议控制指标 为使5号重点建设区块达到日控制设计降雨量24.0mm的海绵城 市建设要求,结合《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广州
(4)海绵城市建设内容 慧谷西区是明珠湾区起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基本建成 用地性质以工业用地为主。根据控规要求,该区定位为大型高新技术 产业区和综合发展区,用地性质将发生较大改变,存在较多改建工程 本区块应结合城市改造,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内容。 1)对公共建筑、办公区等进行低影响开发改造,提高径流控制 率。对于区块内的公共建筑增加改建力度,加强公共建筑绿色屋顶改 建,增加道路的透水铺装率,充分利用区内的公共绿地,蓄积及利用 周边公共建筑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2)对区块内道路的雨水系统进行提标改造,路面铺装进行低影 响改造,提高道路雨水系统的蓄积净化能力,根据地形及汇水情况改 造成雨水湿地、雨水花园,提高道路两侧绿化带的蓄水能力,净化初 期雨水,控制径流峰值。 3)完善区域内旱李截流系统,将平时雨水管中的污水截流到污 水厂处理,下雨时解决初期雨水问题,汛期可以确保防汛排水。 (5)工程量测算 根据各地类中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调蓄设施 的建设比例,确定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效调蓄容积满足地块径流总量
8.3.66号重点建设区块(南沙湾区块)
(1)基本情况 6号重点建设区块即南沙湾区块,属于自贸区范围,该重点建设 区块面积为4.96km²,规划近期建设面积4.69km²。 1)区块现状土地利用情况 该区块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2.51km²,占该区块总面积的51%, 该区块的特点是绿地较多且集聚成片,占现状建设用地的31%,大面 积绿地为海绵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城市道路用地占19%,其余
以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及行政办公用地为主。 2)区块规划土地利用情况 该区块近期规划建设面积为4.69km²,基本涵盖整个区块,近期 规划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为主,分别占近期规划建设用地 的24%和34%,城市道路用地占23%,绿地与广场用地占12%,其 他用地仅占7%。
66号重点建设区块现状及规划(2025年
8.3.77号重点建设区块(南沙枢区块)
(1)基本情况 7号重点建设区块属于南沙枢纽区块,该重点建设区块面积为 4.88km²,规划近期建设面积3.76km²。 1)区块现状土地利用情况 现状建设开发强度较低,其中绝大部分区域为水域和农田,现状 建设用地面积为1.89km²,其中大部分为居住用地,占现状建设用地 的71%,工业用地占17%,其他用地占12%,主要为行政办公用地及 城市道路用地 2)区块规划土地利用情况
本区块近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3.76km2,近期规划建设用地以 交通用地为主,占近期规划建设用地的63%,居住用地占13%,绿地 占比 11%,其他用地占 26%
77号重点建设区块现状及规划(2025年
南沙枢纽区块区块规划定位为粤港澳融合发展试验区,重点发展 资讯科技、金融后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本区块后期需要新建,
8.3.88号重点建设区块(万沙保税港及加工制造业区块)
(1)基本情况 8号重点建设区块属于万锁沙保税港及加工制造业区块,该区块 面积为7.38km²,规划近期建设面积为4.92km²。 1)区块现状土地利用情况 现状建设开发强度低,有81.0%的区域为水域和农田,现状建设 用地面积为1.90km2,绝大部分为工业用地,占现状建设用地的79.0%, 其他用地主要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及城市道路用地。 2)区块规划土地利用情况 该区块近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4.92km²,近期规划建设用地以 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为主,分别占32%和27.0%,教育科研用地占 13%,绿地占比16%,其他用地占13%,以商业用地为主。
在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的基础上,结合8号重点建设区块建设 实际情况盐业集团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海绵建设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对应设计降
(4)海绵城市建设内容 万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规划定位为国家加工贸易转型服 务升级区,重点发展加工制造、研发孵化、数据服务等。本区块后期 需要新建,以目标为导向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内容。 1)从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系统、绿地系统等多方面全面落 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满足规划要求, 2)对区块内工业建筑,应充分利用区内的绿地空间,增加周边 也块的雨水调蓄能力,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降低硬质化比例,控制 地表径流量。 3)按照水系规划要求,加强区内水系的连通,严格控制河道蓝
8.3.99号重点建设区块(海港区块一)
(1)基本情况 9号重点建设区块即龙穴岛海港区块,属于自贸区范围,该区块 面积为13.04km²,规划均在近期建设, 1)区块现状土地利用情况 现状47%的区域为水域和其他非建设用地,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 6.90km²,其中大部分为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及一类物流仓储用地,占 现状建设用地的95%,其他用地占5%,主要为城市道路用地。 2)区块规划土地利用情况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3.04km2,较现状新增建设用地面积 6.14km²。规划建设用地以交通用地为主,占规划建设用地的60%, 类物流仓储用地占26%,绿地占6%,其他用地占8%,主要为商业 用地。
在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的基础上,结合9号重点建设区块建设 实际情况,确定海绵建设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5%,对应设计降 雨量为17.2mm;年径流污染控制率41%。 (3)建议控制指标
(4)海绵城市建设内容 龙穴岛作业区块规划定亻
(4)海绵城市建设内容 龙穴岛作业区块规划定位为国家加工贸易转型服务升级区中建某局施工组织设计(130P)-.doc,重点
岛作业区块规划定位为国家加工贸易转型服务升级区,重点
8.3.1010号重点建设区块(海港区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