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转换层钢管柱和转换钢桁架的吊装方.doc转换层钢管柱和转换钢桁架吊装
三、主要施工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
四、施工平面布置图、平台搭设示意图
CECS325:2012 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七、主要施工机具使用计划
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西路,为两栋塔楼工程,待建的A塔楼52层,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B塔楼36层,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两栋塔楼均为写字楼。裙楼为6层(临边有1.5m高的砼壁女儿墙),面积约5.6万平方米,以商场为主,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本工程A塔楼建筑高度为222.20米,B塔楼建筑高度为161.10米。
塔楼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7层为结构转换层,已建裙楼结构为钢管混凝土结构,通过转换层结构上部结构转换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A塔7层层高5.5米,标准层结构开间为4.50米;B塔7层层高5米,标准层结构开间为4.00米。
转换层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作为上下弦杆。钢结构内充填混凝土。
本方案主要为7层转换层钢管柱和转换钢桁架的吊装方案。
转换层钢管柱和转换层转换桁架的构件重量见下表:
本工程共有三十一条柱采用钢管砼柱作主要承重结构,具体各根钢管柱实际数据为:
A、B塔楼分别在七层楼面设置转换层,转换层设有转换桁架,根据设计图纸, A、B塔楼上弦杆有关参数如下表:
注:下弦杆已在裙楼天面时施工
1、在地面上使用100t汽车吊一台,将各个钢构件起吊至裙楼楼面;汽车吊在地面位置见施工平面布置图;汽车吊支腿横向占地10m,长向占地15m,距外墙边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汽车吊位置处围墙须拆除。
2、在楼面上运送构件利用滚轴式小车承载构件在钢板面移动到吊装现场;因楼面上有架高管线、结构反梁,需将钢板架高,钢板面高度距7层楼面500mm,钢板支撑采用水平放置的80×80mm木枋,在楼板面分层纵横向放置,木枋间距为201mm(净距120mm),钢板厚20mm;又北面部分平台因结构跌级关系,钢板需架高1100mm,该部分平台采用 ¢48×3.5钢管按满堂红方式搭设。
3、楼面吊装利用起重门式吊架,此门式吊架起重能力可达150kN;
4、A、B塔楼在钢管柱外侧距柱中3m范围内搭设施工平台(除广告架和柱紧靠外墙处),平台面平塔楼内钢板面,只承受一般施工荷载,不承受钢构件荷载。该施工平台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用钢管支撑,板面为20mm厚钢板;
5、滚轴式小车沿钢板行走路线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6、先吊装A塔楼,然后吊装B塔楼;先吊装柱,后吊装桁架;
7、A塔楼A-1×A-G处柱由于该位置无法放置门式吊架,钢管柱采用塔吊吊装;由于塔吊在该位置最大起重量约30 kN,钢管柱及其附件重量超过30 kN时,采用钢管柱和附件在现场拼装(焊接);
8、东面临边现有大型广告牌,其钢构架有部分在安装钢管柱时会有阻碍,在实际操作时,将与广告施工单位密切联系做好加固措施后,再将部分钢架拆除,使钢管柱得以安装。
三.主要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
(一)、1#施工平台的搭设
靠裙楼北边的施工平台因结构跌级搭设高度为1100mm,详见附图的1#施工平台,先用100t汽车吊将构件吊至1#施工平台东北角,再用车架(5台小车)移至1#施工平台离安装位置最近的地方。然后再用车架(12台小车)转运至2#施工平台安装。
架空平台搭设和荷载情况:
架空平台面板采用20mm厚钢板,板下次枋为80×80木枋,密铺;主枋为80×100双木枋,放置于可调上托上,主枋间距600mm;立柱(¢48×3.5)支撑主枋,纵横向600×600mm布置,立柱下用140×70方钢(壁厚5mm)和18厚胶合板作底座。设上下两道纵横水平钢管,钢管端部与周边结构顶牢。
小车及平台经钢管柱作用在楼面的集中荷载转换为楼面等效均布荷载计算。
该位置按楼面活载为11.5kN/㎡,拟采用5台小车作底,上设托架盘承受110kN钢构件重量,每台小车承受的重量为110÷5=22kN;前排3台小车之间的间距约1.5m,后排2台小车之间的间距约1.5m;
根据公式(见简明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 19页)
板块均为4500×4500mm,计算简图中3台小车(p)为在板块中最不利荷载布置;
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b=0.7×4.5=3.15m
Mmax=(n2+2)pl/24n=(32+2)×22×4.5/24×3=15.13kN.M
等效均布荷载qe=8 Mmax/bl2=8×15.13/3.15×4.52=1.9 kN/㎡
钢板和楼面荷载:78.5×0.02(钢板重)+5×0.08(次枋)+2.5(其它)=4.47 kN/㎡
上述荷载组合为:1.9×1.4+4.47=7.13 kN/㎡<11.5 kN/㎡ (11.5 kN/㎡为设计认可的楼面活载数值) 满足要求
1台小车承受的重量为22kN,小车面积为300×400mm,次枋为80×80密铺,故1根木枋承受的集中荷载为:22÷3.75(300÷80=3.75)=5.87 kN
楼面荷载:4.47 kN/㎡
木枋线荷载为:4.47×0.08+5×0.08×0.08=0.39 kN/m
Mmax=0.125ql2+FL/4=0.125×0.39×0.62+5.87×0.6/4=0.9 kN.M
支反力:0.39×0.6/2+5.87/2=3.05 kN
б=M/W=0.9×106/(80×802/6)=10.55﹤13N/mm2=[б] 满足要求
τmax=3V/2bh=3×3.05×103/(2×80×80)=0.71N/ mm2<1.4 N/mm2
ω=5ql4/384EI+Fl3/48EI=5×0.39×0.64 ×1012/384×9000×3.4×106 +3.05×0.63 ×1012/48×9000×3.4×106
(I=bh3/12=3.4×106)
=0.47mm 主枋截面80×100mm,按水平双枋排列,跨度(钢管间距)600mm; 1台小车承受的重量为22kN(集中荷载按最不利跨中布置) 楼面荷载: 4.47 kN/㎡ 木枋线荷载为:4.47×0.6+5×0.08×0.10×2=2.76 kN/m Mmax=0.125ql2+FL/4=0.125×2.76×0.62+22×0.6/4=3.42kN.M 支反力: 2.76×0.6/2+22/2=11.83 kN б=M/W=3.42×106/(2×80×1002/6)=12.83N/mm2<13 N/mm2 τmax=3V/2bh=3×11.83×103/(2×2×80×100)=1.11N/ mm2<1.4 N/mm2 ω=5ql4/384EI+Fl3/48EI =5×2.76×0.64 ×1012/384×9000×13.33×106 +22×0.63 ×1012/48×9000×13.33×106 (I=bh3/12=13.33×106) =0.86mm 4、钢管立柱(¢48×3.5)验算 钢管立柱承受主枋传来荷载及枋自重为: 22+4.47×0.6×0.6=23.61kN ¢48×3.5钢管 i=15.78mm,λ= L0/i=57.03 (L0=1100-201=900mm) 查表得:Φ=0.894 Q/SY 06014.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3部分:采出水处理.pdfN=AfΦ=105135 ×0.894=93990N≌94kN>23.61 kN 满足要求 (二)2#施工平台(行走小车的钢板平台)搭设 平台采用80×80mm木枋搭设,在7层楼板面分层纵横向放置共6层,每层木枋间的间距为201mm,平台顶面上放置钢板,钢板厚20mm,平台高度共500mm。 承受钢构件的钢托板根据钢构件的重量分大小不等尺寸,钢构件的单段最大重量为110 kN (GGJ15加附件总重),采用钢托板的尺寸为6000×7500mm;每台行走小车尺寸为300×400mm,共布置12台小车,每排3台,共4排; 钢托板和小车从1#平台运输钢构件到2#平台,运输时间很短,并且严格控制吊装时间,使吊装时间不大于3小时,因此近似把钢构件集中荷载化为均布荷载,即110÷(6×7.5)=2.44 kN/㎡ 施工平台自重:5×0.08×0.08 ×1 ×5 ×6 (6层木枋) +78.5×0.02(钢板)=2.53 kN/㎡ 工艺流程-信号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荷载小计: 2.44+2.53=4.97 kN/㎡<5 kN/㎡ (5 kN/㎡为设计认可的楼面活载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