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doc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007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doc

表C2 平原地区沟道比降

表C3不同土壤类别的沟道边坡系数

表C4不同类型沟道糙率

b)当非自流排水时(即在外河水位顶托发生奎水现象的情况v),需按稳定非均匀流公式,推算沟道水面线某房建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由此确定沟道断面及两岸堤顶高程等。

C6.5 排水沟纵断面设计

排水沟纵断面根据沿沟的地形条件、排水沟水位推算结果和横断面设计成果进行水位衔接设计,以保证沿程排水畅通。

纵断面设计时,各级沟道的沟底应满足下列要求:下级沟道的沟底不得高于上级沟道的沟底;上、下级沟道在通过日常流量时的水位衔接应有一定的落差,一般可取0.l-0.2 m;上、下级沟道在通过排涝设计流量时允许短时羹水,但沟道应尽可能比两岸地面低0.2-0.3 m。

C7.1 排水暗管埋深与间距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吸水管埋深应采用允许排水历时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位埋深与剩余水头之和,剩余水头值可取0.2m左右。季节性冻土地区,5还应满足防止管道冻裂的要求。

b)吸水管间距宜通过田间试验确定,也可按 GB 50288-l999中的附录K所列公式进行计算,经综合分析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C5确定。

表C5吸水管埋深和间距 m

C7.2 集水管埋深应低于集水管与吸水管连接处的吸水管埋深10~20cm,间距应根据灌溉排水系统平面布置的要求确定。

C7.3 排水暗管的设计流量可按公式(C42)计算确定

Q == CqA··‘……………………(C42)

式中:Q——排水暗管设计流量,m3/d

C——排水流量折减系数,可从表C6查得;

q——地下水排水强度,m/d,取值见 GB 50288中附录L;

A——排水暗管控制面积,m2。

表C6 排水流量折减系数

C7.4 吸水管和集水管的内径分别按公式(C43)和公式(C44)计算确定

式中:d1——吸水管内径,m;

d2——集水管内径,m;

n——管的内壁糙率,可从表C7查得;

a——与管内水的充盈度a有关的系数,可从表C8查得;

i——管的水力比降,可采用管线的比降。

表C7 排水管内壁糙率

C7.5 圆形吸水管或集水管平均流速可按公式(C45)计算确定。

…………(C45)

式中:V——圆形吸水管或集水管平均流速,m/s;

β一一与管内水的充盈度α有关的系数,可从表C8查得。

G7.6 排水管道的比降 i应满足管内最小流速不低于0,3m/s的要求。管内径d≤100mm时,i可取I/300-1/600;d>100mm时,i可取1/1000-1/1500。地形平坦地区吸水管首末端高差不宜大于0.4m,如比降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可适当缩短吸水管长度。

C7.7 吸水管实际选用的内径不得小于50 mm,集水管实际选用的内径不得小于 80 mm。吸水管宜采用同一内径,集水管可根据汇流情况分段采用不同内径。

C7.8 非圆形吸水管或集水管可按其断面积折算成圆形,实际采用的非圆形断面积应分别折算断面积的互1.5倍和1.3倍左右,并据此进行水力计算。

C7.9 吸水管周围应设置外包滤料,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外包滤料的渗透系数应比周围土壤大10倍以上。

b)外包滤料宜就地取材,选用耐酸、耐碱。不易腐烂、对农作物无害、不污染环境、

方便施工的透水材料。

C)外包滤料的厚度可根据当地实践经验选取。散铺外包滤料的压实厚度,在土壤淤积

倾向较重的地区,不宜小于8cm;在土壤淤积倾向较轻的地区,宜为 4-6cm;在土壤无淤积倾向的地区,可小于4cm。

注:土壤的淤积倾向可用粘粒含量与粉粒加细沙粒含量的比值Rg作为判别指标。Rg≥O.6时,无淤积倾向;Rg=0.5左右时,淤积倾向较轻;Rg<0.4时,淤积倾向较重。

D)散铺外包滤料的粒径级配可根据土壤有效粒径d60按照表C9的规定确定。

表C9 土壤有效粒径与外包滤料粒径级配关系

]C7.10 各种化纤外包滤料的厚度和滤水防沙性能应通过试验确定。作为排水暗管外包滤料的土工织物,可先按公式(C46)进行初步选择,再通过试验确定。

O90/d85≈4…………………(C46)

式中:O90——土工织物的有效孔径(mm),即在士工织物孔径分布曲线上小于该孔径累计百分数为90%的士工织物孔径;

d85——在土壤粒径级配曲线上,相应于过筛累计百分数为85%的土壤粒径,mm

C8.1 轮牧小区数目可按式(C47)计算:

轮牧小区数目= +休闲区数…(C47)

小区内放牧天数

C8.2 轮牧小区面积按式(C48)计算:

小区面积= +休闲区数…(C48)

小区数

一般100头乳牛群轮牧小区面积不宜小于4-6公顷;一般600头绵羊群轮牧小区面积不宜小于5-7公顷。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规划

3.3.3.1水利工程项目规划主要包括排灌工程系统规划、喷滴灌工程规划、竖井工程规划和排灌电气工程规划四部分内容。

1)骨干沟渠是指干、支级灌排沟渠。

——灌溉干渠尽可能布置在灌区的最高地段,其他各级主要渠道亦应沿地形较高地段布置,以便控制最大的自流灌溉面积。排水于沟应布置在地形最低的地段,或利用天然的沟道,以便承泄上一级沟道来水时,不发生壅水现象,并能自流泄人承泄区。但运用这一原则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地形条件有时必须放弃高地的自流灌溉面积而改为提水灌溉,或是适当提高排水沟位置,局部低地可采用机电抽排。

—渠系布置要求总的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并且工程安全可靠。例如当渠线遇到沟谷时,可采用绕行与直穿两种方式。绕行即渠道沿等高线随弯就弯;直穿就是做填方渠道或虹吸管、渡槽等建筑物横过沟谷。采用何种措施蒲黄榆快速路某高架桥承台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secret,要从各方案的工程量、水头和水量损失等方面进行比较确定。

——为了减少渠道输水损失,防止渠道坍塌,保证工程安全,选择渠线时,还要充分注意渠道沿线的地质情况,尽量避免通过风化岩层和节理发育的破碎带以及透水性较强的地带。

——为了防止渠道由于超过允许最高水位而酿成决堤事故,保证渠道和渠系建筑物的安全,灌溉渠系上必须修建泄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一般修在容易发生事故和需要特别加以保护的关键渠段,如渠首闸下游、引水渠末端、有大量坡地径流汇人渠段的下端以及渡槽、倒虹吸、大填方渠段等重要工程的上游。具体位置最好设在能够利用天然河沟洼谷作为泄水道的地方,以减少开挖泄水道的工程量。

——对于灌溉渠系,上级渠道的布置应为下级渠道创造条件较好的分水点位置,应注意利用灌区内原有的小型排灌系统和水井以及塘堰、水库和抽水站,组成井渠结合,蓄。引、提结合的灌溉系统。

——对于排水沟道,则下级沟道的规划布置应为上级沟道创造良好的排水条件,不发生壅水。特别要选好承泄区,使之满足以下要求:①在设计情况下,承泄区的水位不应使排水系统造成壅水或淹没现象;②承泄区的输水能力或容量应能及时排泄或容纳由排水区排出的全部水量;③在汛期,承泄区的洪水位若对排水地区产生奎水,引起淹没,则其淹没历时不应超过设计中所规定的时间。对于排水沟出口与承泄区之间连接段的布置,要考虑水流及泥沙条件。一般要求干沟与承泄区连接处的交角,最好成45°-60°。干沟出口处,承泄区应具有稳定和平顺的岸边,以防止河道演变后对排水不利。另外,因河道凸岸泥沙容易淤积,所以出口不宜选择在河道弯段的凸岸。

2)田间排灌沟渠布置因地貌类型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平原地区的排灌沟渠可根据其相对位置和不同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布置形式:①灌排相邻布置。浇灌渠道与排水沟相邻布置,单向灌溉,单向排水。这种形式适用于地形有单一坡向、灌排方向一致的地区。②灌排相间布置。渠道向两侧灌水,排水沟承泄两侧的排水。这种布置形式适用于地形平坦或有一定波浪状、起伏不大的地形,灌渠布置在高处,排水沟布置在低处。③排灌兼用布置。排灌合渠的布置形式,只有在地势较高、地面有相当坡度的地区或地下水位较低的平原地区才适用,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不需要控制地下水位某西部物流园临时道路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灌排矛盾小。

——丘陵山区的农田,按其地形部位不同,可分为岗、傍。冲、贩四种类型。岗田是位于岗岭上的田块;傍田为山冲两侧的坡上梯田;冲田在两岗之间地势最低处;贩田在冲沟下游和河流两岸。①平缓岗地,以岭定向,岗顶分水;山田之间要沿等高线开挖截水沟,使山水归槽不漫田,过多山田分开,促使实现岭顶平原化。灌溉干渠一般。沿岗岭脊线布置,或沿骨干道路布置,斗渠垂直等高线。排水沟道则布置在岗、谤之间,将田块按地形高低分片平整,形成梯田。②傍田的田间渠系布置以解决灌溉为主,适当考虑排水防渍要求。农渠沿等高线布置,毛渠垂直于等高线,沿梯田短边布置,在上、下层梯田间的分界处,灌溉渠道用跌水衔接,消能防冲。每层梯田里坎设置导渗沟,以降低梯田地下水位。农渠水进人毛渠后向两边田间灌水,毛渠可以灌排两用。在傍、冲分界处(傍脚)开挖排水沟,使排水时田面水经导渗沟进人灌排两用毛渠再进人傍脚排水沟,③冲田的渠道布置形式视冲洼的宽窄而定。当冲拢的宽度小于100m时,可在山坡来水面积较大的一侧布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