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讲座-9019钢筋算量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施工进度以及结构安全。以下是一篇关于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的简介,字数约为9019350字左右的浓缩版本: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讲座简介
在建筑施工领域,钢筋算量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是精确计算出工程中所需钢筋的数量和规格,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构件sl 612-2013 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设计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其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掌握钢筋算量的基本方法对工程技术人员尤为重要。
一、钢筋算量的意义
钢筋算量不仅是为了满足设计要求,也是为了合理安排材料采购计划,减少浪费,降低工程成本。同时,准确的钢筋算量可以避免因材料不足或过剩而导致的工期延误或资源闲置问题。
二、钢筋算量的基本步骤
1.图纸分析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施工图纸,了解结构形式、钢筋布置方式、直径、间距等信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图纸中标注的钢筋型号、长度、弯钩形状等细节。
2.计算钢筋长度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标注,计算每根钢筋的实际长度。这包括直线段长度、弯折段长度以及弯钩部分的增加长度。对于复杂的钢筋形状(如箍筋),需要结合规范中的公式进行计算。
3.考虑保护层厚度在实际施工中,钢筋外侧需留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以防止钢筋锈蚀。因此,在计算钢筋长度时,必须扣除保护层的影响。
4.汇总钢筋数量将同一规格的钢筋按长度分类统计,并根据每米重量公式(W=0.00617×d²)计算总重量。其中,d为钢筋直径(单位:毫米)。
5.调整损耗率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切割损耗、绑扎损耗等情况,因此在最终结果中应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损耗量。
三、常见钢筋类型及算量要点
1.主筋主筋通常用于承受拉力或压力,其长度由构件尺寸决定。需要注意端部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的要求。
2.箍筋箍筋主要用于固定主筋位置并增强抗剪能力。其长度可通过“外周长+弯钩长度弯曲调整值”来计算。
3.分布筋分布筋一般铺设在板类构件中,起到分散荷载的作用。计算时要注意间距和排布规则。
四、软件辅助算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专业软件(如广联达、鲁班等)被广泛应用于钢筋算量工作中。这些软件能够快速处理复杂结构的数据,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为误差。
五、总结
钢筋算量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通过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借助现代化工具的支持,可以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为建筑工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内容仅为一个简要概述,具体操作还需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和实践。希望本讲座能为大家提供有益参考!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中间层 无变截面 中间层 变截面
顶层 内墙 顶层 外墙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2、箍筋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马关爆破挤淤施工组织设计,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
复合玻纤风管的制作施工工艺梁中出现两种吊筋时如何处理? 在吊筋信息输入框中用“/”将两种不同的吊筋连接起来放到“吊筋输入框中”如2B22/2B25。而后面的次梁宽度按照与吊筋一一对应的输入进去如250/300(2B22对应250梁宽;2B25对应300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