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及渗漏水整治对策建议连拱隧道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中导洞法、交叉中壁法和中隔墙法等。中导洞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先开挖中间导洞并进行支护,随后依次开挖两侧主洞,通过合理的施工步序减少围岩扰动和结构受力不均。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爆破参数,采用超前支护和监控量测技术,确保隧道结构安全稳定。
拱隧道施了方法及渗漏水整治对策建议
(衢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衡州324002
(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杭州310009)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06)
【摘要】连拱隧道在中短隧道建设中经常被采用,但因跨度较大,施工较复杂,容易产生一些质量病害。根据施 验对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渗漏水的整治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隧道施工:渗漏水:整治建议
双连拱公路隧道在平面线路、洞口位置的选择 上较分离式隧道自由度大,占有一定的优势,因而 在一些中短隧道建设中,往往采用双连拱隧道这种 结构形式。但连拱隧道跨度大,施工过程较为复 杂,现行设计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施工质 量难以保证,容易产生隧道病害。其中工字钢拱架 支撑的连接质量和二衬后中隔墙与拱部接头处渗 漏水是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中隔墙超前导洞开挖 I中隔墙衬砌 (2)左(右)左(右)侧墙超前导洞开挖 Ⅱ左(右)左(右)侧墙衬砌 S左(右)中隔墙衬砌完成,且隔墙右(左)侧钢 支撑后,左(右)洞拱部环形超前予支护。 3左(右)左(右)洞上部环形开挖 Ⅲ左(右)左(右)洞拱圈衬砌 4左(右)左(右)洞下部开挖 IV左(右)左(右)洞仰拱衬砌 上面3、Ⅲ4、IⅣ步骤中必须左(右)洞独立完成 后,才能对另一洞施工见图1。
2实施施工方案的具体困难 2.1中隔墙衬砌时,在中隔墙顶部轮廓线处按设 计间距要求予埋钢板,将连接杆加工成M20螺牙, 以便与拱圈钢拱架垫板连接。在左(右)侧墙开挖 时,亦按设计间距要求埋设工字钢拱架下部单元。 在左(右)洞上部环形开挖后,将钢拱架连接成环形 整体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当考虑与侧墙 钢拱架连接,则往往与中隔墙予埋钢板对接不上, 当考虑与中隔墙予埋钢板连接,则往往与侧墙钢拱 架连接不好,有时拱部单元虽与两侧连接在一起, 又难免出现钢拱架扭曲现象,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施工中针对这些情况,有的将中隔墙顶部予埋 钢板去掉,改为条形钢板,以保障能与拱部钢拱架 连接,在拱部钢拱架连接好后,沿垫板环形焊接。
有的则先将予埋钢板上的连接杆与拱部拱架连接, 当拱部钢架与侧墙钢架无法连接时,则在侧墙拱架 上加钢横梁连接,这样虽然解决了拱架各单元之间 的连接问题,但增加了施工成本,有时质量还难以 保证。
地表下沉量要求严格,而围岩条件很差的情况,是 种适用的施工方法。开挖后的支护工作包括两 个方面,一是导坑本身的锚喷支护,二是侧墙钢拱 架支撑的架设。当正洞拱顶开挖后,架设的钢拱架 单元往往不能与侧墙钢拱架和中隔墙予埋钢板很 好连接,难以保证施工质量。有的设计要求在侧墙 导坑开挖后先进行侧墙衬砌,在正洞开挖后再进行 拱圈衬砌,这种施工程序,稍有不当,极易造成连接 部位渗水,另外侧墙导坑施工场地狭窄,也不利于 机械施工。因而实际施工中,往往在侧墙导坑、正 洞施工结束后,灌筑全周衬砌。
3.1在连拱隧道施工中,中隔墙超前导洞开 挖和衬砌作为施工的第一步骤是必须的,在中隔墙 顶部支撑设置加强钢筋,并灌混凝土,以加强该区 域刚性和延性,可以起到左、右正洞开挖时支撑围 岩压力的作用。
接缝处渗水和衬砌开裂等病害。除隧道断面较大, 围岩支承力不够的情况下,以及限制覆盖层地表下 沉的地段使用这种开挖方法外,其它情况下最好不 要采用。
3.3建议采用施工步骤
(1)中隔墙超前导洞开挖和支护。 (2)中隔墙衬砌。 (3)左(右)正洞上台阶开挖和支护,若围岩稳 定性较差,可采用上部环形开挖和支护。
(上接第47页)监控量测资料积累,对数据的分析 处理、信息反馈、判断修正缺乏量化的基准,因此现 场不敢轻易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反馈。这就需要科 研部门加强试验性研究,并大量收集积累成功的量 测信息反馈资料,以实现从个体到群体,将已有的 量测结果应用于其他类似工程中.作为正确的预测
(4)左(右)洞下部开挖及边墙支护。 (5)左(右)洞仰拱开挖及灌筑。 (6)左(右)洞筑全周衬砌
连拱隧道均为中、短隧道,其中绝大部份是短 隧道,一般分布在山岭旁侧的低山丘陵或沟谷地 区,隧道埋深普遍较小、围岩风化强烈、风化裂隙发 育、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隧道开挖中普遍存在淋 水或滴水现象,特别是雨后更为明显,这是隧道渗 漏水的外在地质因素。 连拱隧道中隔墙与拱部接头处有大量钢筋和 钢拱架分布,该处的防排水处理是设计施工中的薄 弱环节。由于连拱隧道埋深普遍较小,无高地下水 头,设计者往往根据“以排为主,防、排、截相结合” 的原则,采用“半包式”防排水设计。但在施工中处 理起来去顺其困难,防水板设置不论是偏高或偏低 都会造成地下水渗透,按国内目前的施工工艺和水 平很难保证这些部位完全无渗漏水现象发生。
5对连拱隧道中隔墙的防排水系统的改进建
现有连拱隧道中隔墙与拱部连接处的渗漏水 治理,都只能作到治标不能治本,即使现在治理好 了,其病害根源依然存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后,可 能仍会出现新的渗漏水现象。 要杜绝中隔墙与拱部连接处的渗漏水现象,只 有从结构处理上着手,使中隔墙与拱部防水结构形 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将地下水阻隔在防水板之外, 通过中隔墙排水系统排出。 建议在中隔墙施工时北京某33层大厦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首先减小中隔墙厚度 予留出铺设防水板和二衬的厚度,对中隔墙顶部进 行加强处理,使中隔墙能承受往左、右正洞开挖时 的围岩压力。在二衬前将中隔墙与拱部防水板整 体布设,防水板拼接密贴,再进行二衬,这样就可避 免中隔墙与拱部连接处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渗漏 水现象。
反馈以及量化判断的基础。
[1 铁路隧道新奠法指南.中国铁道出版社, [2]隧道工程试验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