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991-2019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DB62/T 2991-2019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2/T 2991-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1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0959
下载资源

DB62/T 2991-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2991-2019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下水出露时,应根据地形设置截、排水盲沟,防止其渗透至填挖接触面

7.7桥涵台背与挡墙背路基

DB37/ 2376-2019 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62/T29912019

.7.1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涵台背路基、涵洞、挡墙地基对沉降要求较高,应根据第6章地基处理的有 关要求加强地基处理,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场地条件、施工工序等因素综合确定: b) 湿陷性黄土地区宜采用钢波纹管涵、钢筋混凝盖板涵、钢筋混凝土箱涵等,不宜采用自重较 大的拱形涵洞,盖板涵应采用整体式基础; c) 对经常流水、浸湿可能性大或湿陷等级较高路段的涵洞可考虑设置钢筋混凝土桩基础;当填方 区路基设置高位涵洞时,应根据涵洞基底路基填筑高度采取灰土挤密桩、CFG桩、钢筋混凝土 桩等措施加强基底处理 d) 非湿陷性黄土地区涵,岁士体地基承载力大于T80kPa时基底可采取换填垫层法处理,垫 层宜采用5%~派稳定砂砾(碎石)或18%爽去,垫层厚度应根据涵洞跨径、涵顶填土高 可采用强夯灰子挤密桩、孔深强 等错施**处理具处理深度、桩径等应通过 计算确定 e)非湿陷 施区挡土墙, 蒸可采联换琪垫层法处理,垫层宜采用5%~6%水泥稳定砂砾 (碎石) 或 1%灰土,垫层摩接应根据高、填土高及地基承载力要求计算确定,垫层厚度 不应小斤元59 m。当换填垫能满是期基承载力要求时,应根据地形条件、施工难易程度, 可采用 灰土挤密桩、 真内层错施处理。 .7.2路堤与 涵洞衔接处均应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茉小于《公路路基设十规范》(JTGD30) 的规定值,挡墙墙 有条件时宜设置过渡段,度设过应遵循以下原则: a)桥涵金 过渡段宜采用石灰、水蒸粉煤蒸等激良组粒土或砂砾土等粗粒料填筑,采用砂砾等 粗粒土填料 时,应做好防水处* 寿段桥涵路基,钢波纹管涵两侧特别夯实区,可采用 建等自密性好的晓筑; b) 桥隧、 隧道之间长度事 80m的短路基应*特殊设计, 略基罩采用石灰、水泥、粉 煤灰等改良触粒土或砂砾土壁框粒料填筑; 7.3 桥涵台背、挡背路基应加强降榜制压实度不小于96%,必要时可采取补强压实措施。 设计应遵循以下原购 a) 当桥涵台背 2.0m重锤夯实 填高4.0m强夯等措施的补强压实处理; b) 肋板式桥台填筑台肋板两侧应对称填筑碾压;意往式台应采取先填后钻的方法**施 工;台帽必须在台背路基填筑完贼后**浇筑施工; C) 跨越V字形冲沟段涵洞宜采用反开挖法施工,施工册应将路基填筑至涵顶以上1m~2m标高 后采取强夯等措施**处理,然后反开挖施作涵洞。涵顶以上填土4.0m范围内应采用薄填静 压的方式压实 d)采用机械难以压实的部位,应采取补强压实措施,以满足压实度要求。

7.8.1路基设计应贯彻“零弃方”的理念,尽量减少弃方。弃土场设置必须符合《公路环境影响报告》 和《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要求,并在设计文件中予以体现。

DB62/T 29912019

7.8.2弃土场宜选择荒山或贫瘩的土地,设置于无水流或水流较小的支沟、山间沟谷,尽量少占耕地, 避开陡坡、滑坡体以及极易产生工程滑坡或诱发古滑坡复活的地段,不宜设置于村庄、桥梁上游及桥跨 范围内。 7.8.3沟谷地段路基上游一般不设置弃土场,受地形限制必须设置时,应评价其对路基安全的影响, 并加强弃土场防排水和支挡工程设计。 7.8.4弃土场设置应与平田整地相结合,加强场地植被情况、土地类别、用地数量、地表水、地下水、 容量、运输条件、土体工程力学性能等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其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等可能造成的影响, 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7.8.5当弃土场原地面自然坡度大于15%时,应对弃土场**稳定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当弃土高度大于8m时,应在8m处设置宽度大于2m边坡平台,边坡坡率不宜陡于1:1.5。 7.8.6弃土前应清除表层土壤层,并集中堆放,在弃土作业结束后,将原表层土覆盖在弃土堆上,* *人工绿化,并执*先挡后弃的原则,做好支挡防护设计。 7.8.7弃土场周围应设置完善的截、排水设施,将地表水引排至弃土场外,防止周边汇水直接冲蚀弃 土场及其支挡防护构筑物。 7.8.8设计中应明确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压实度等弃土要求,规范弃土场场坪和坡面的整修,并结 合自然地形整平低洼处,弃土结束后对场地**绿化或复垦,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做到舒适、美观、 牢固。

8.1.1路基防护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宣、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于运营管理与养护维修,同时兼顾景 观要求的原则。 8.1.2黄土路基边坡易遭受冲刷破坏,防护工程设计应以保证坡面稳定性和耐久性为目的,根据边坡 地层结构、土质条件、气候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与坡度、筑路材料分布情况等因素,综合分 析确定防护措施。一 8.1.3依据不同防护型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黄土路基边坡防护可选用工程防护、植物防护或综合 防护型式,一般不宜采用全坡面混凝土或浆砌片石防护。 8.1.4坡面防护工程应设置在稳定的边坡上,当气候条件适宜时,宜采用植物防护或骨架与植物相结 合的防护形式。植物防护应选择耐旱且根系发达的植物,边坡坡率不宜陡于1:1。稳定的挖方边坡除坡 脚设置护脚矮墙或一级坡面设置骨架防护外,原则上挖方坡面不设工防护。 8.1.5沿河防冲刷防护工程应根据河道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水流条件等,结合河道改移 导流、河岸防护工程综合设计。 8.1.6支挡防护工程型式应结合边坡地形地貌、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设计,支挡 工程应以提高边坡稳定性为目的,宜优先选择稳定性较好、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小的支挡防护形式。

边坡高度大于2.5m时坡面宜采用骨架防护,并在骨架内种植草灌,骨架宣采用混凝土预制块 设计为流水槽型;边坡高度小于2.5m时,宜采用全坡面草灌绿化防护。 在基本农田区和水浇地路段,路基坡脚宜设置护脚墙防护

DB62/T29912019

8.2.3路线经过河流及冲沟,路基距河坎较近时应在原河坎或河堤处设置护岸或驳岸,沟内纵坡较大 时可设置拦水坎,以减少对防护工程的冲刷。 8.2.4路基长期或季节性受积水浸泡路段,应设置护坡**防护。护坡采用混凝土现浇时,厚度不宣 小于20cm;采用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时,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片块石浆砌时,厚度不宜小于35cm。 8.2.5为防止桥面水冲刷台后路堤,应沿路堤方向设置长度不小于5m的防护工程,并应设急流槽将 桥面水或地表水引离。为便于养护,宜在路堤的适当位置设踏步

9.1.1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应根据不同王质、地形和气候条件,遵循防、排、疏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及 时拦截有可能*入路界的地表水,排除路基内自由水,隔离地下水,保证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并 与路基防护、地基处理及特殊路基处治措施相结合,形成完善的防排水系统。 9.1.2排水设计应做好排水系统总体设计,使路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坡面排水、地下排水的设 施衔接合理,排水通畅,防止积水与下渗,避免发生湿陷导致路基破坏。 9.1.3排水设施的水文、水力计算及断面尺寸设计应符合现*《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的 有关规定。 9.1.4排水设施的结构应安全耐久、经济合理,便于施工、检查和养护维修。冰冻区地面排水设施应

DB62/T 29912019

9.1.5排水沟渠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浆砌混凝土预制块或浆砌片石封闭,底部应采用复合土工膜或塑 料薄膜防渗,基底应采用夯实、掺灰夯实等方法**加固处治。 9.1.6应重视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排水,确保施工作业面及路界范围内不发生积水,并避免已成型工程 产生水毁病害。

9.2.1路基地表排水设施设计降雨重现期采用15年,各类地表排水设施的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排水 流量要求。 9.2.2排水沟渠的长度不宜超过300m,三角形和碟形边沟不宜超过150m,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5%, 不应小于0.3%,出口部位宜设置消能设施,避免在出口形成冲刷或积水。 9.2.3路基排水沟应距离路堤坡脚不应小于1m,不得紧靠路堤坡脚设置排水沟。路基排水出口应与自 然沟渠、河道和桥涵自然顺畅衔接。 9.2.4排水构造物底部和开口外缘不小于2m的范围及回填区应加强夯实,压实度不应小于90%。 9.2.5当路线附近因灌溉或地势积水可能产生地基湿陷,影响路基安全时,宜在路堤汇水侧坡脚设置 隔水墙**防渗处理。 9.2.6湿陷性黄土路段,沿线蒸发池和集中取土坑的边缘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25m,并应采取适当的 防渗处理措施。蒸发池应设置隔离围挡、踏步等安全防护设施

9.3.1当地下水影响路基强度或稳定时,应根据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埋藏深度、地层渗透性、地下水 对环境的影响,并考虑地下与地表排水设施衔接等因素,设置渗沟、暗沟、渗并、渗水隧洞或仰斜式排 水孔等适宣的地下排水设施,拦截、引排地下水。 9.3.2有地下水出露的挖方路基、斜坡路基、路基填挖交界地段,当地下水埋藏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 宜采用渗沟。 9.3.3有地下水赋存的坡面,当坡体土质潮湿、无集中地下水流但危及路基安全时,宜设置边坡渗沟、 支撑渗沟或边沟下渗沟:当坡面有集中地下水时,应根据出水部位及出水量大小情况,设置仰斜式排水 孔,或将仰斜式排水孔与支撑渗沟相结合设置。 9.3.4当地下水埋藏深或为固定含水层时,可采用渗水隧洞、渗井等地下排水设施。渗并宜用于地下 含水层较多、路基含水量不大,渗沟难以布置的地段。 9.3.5路基基底范围内有泉水外涌时,宜设置暗沟(管)将水引排至路堤坡脚外或路堑边沟内。 9.3.6填石渗沟、无砂混凝土渗沟最小纵坡不宜小于1%;管式渗沟、洞式渗沟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5%。

9.4.1路面表面排水设计降雨的重现期采用5年。 9.4.2路堑地段路面表面水应通过纵、横向坡度汇流至边沟内排出。 9.4.3路堤边坡坡面未做防护,或坡面虽有防护但仍有可能遭受冲刷的路段,应设置由路肩拦水带、 边坡急流槽及排水沟组成的路面集中排水系统。 9.4.4已对路堤边坡和土路肩**有效防护而不易产生冲刷病害的路段,可采用路面横向漫流的方式 排出路表水。

DB62/T29912019

9.4.5设置拦水带汇集路表水时,设计积水宽度不得超过右侧车道外边缘。当硬路肩宽度较窄、汇水 量大或拦水带形成的过水断面不足时,可采用沿土路肩设置U形路肩边沟等措施加大过水断面。路肩 边沟宣采用水泥混凝土等预制件铺筑。 9.4.6路肩拦水带宜采用现浇沥青砂、水泥混凝土或当地其他材料预制或现场浇筑。在季冻区及易受 盐侵蚀破坏的路段,宜采用现浇沥青砂、花岗岩、陶瓷预制件等耐冻、耐盐蚀材料。拦水带宜采用梯形 横断面。 9.4.7设置路肩拦水带的路段,在路线纵坡较大路段的下游末端、凹形竖曲线底部、道路交叉口、匝 道口、桥涵构造物连接处、填挖交界处等应设置拦水带泄水口,泄水口的位置在满足路面排水要求的 前提下,宜尽量与路堤坡面骨架防护伸缩缝位置相对应,以方便边坡急流槽与骨架的施工。 9.4.8拦水带泄水口的间跟感根据过水断面漫盖宽度的要求和泄水口的泄水能力**确定,宜为 25m~50m;当高速公路车多,宜采用较小的间距凹形竖典线的底部应加密设置泄水口。 地区的双四车尊公中分隔常宴采表面铺面封闭的平齐式散排 方式排水,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通过侧露印会 释带铺道应采两侧然倾的横坡,坡度宜与路面 横坡度相同,铺面材料来用水泥混沥菁处蜜材料或封闭材料。 9.4.10年降雨量大 等于400mm地区,或数超过图车道,中央骨隔带宜采用表面铺面封闭的 凸起式集中排水 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承通过地下本系统排地下排水系统由纵向集水沟(管)、集 水井、检查井、 横向排水管和急流槽组减 9.4.11对于景 求较高路段,当雪采用经夜置铺面封闭时,分隔带内部宜设置由防 水层、纵向排水 集水槽和横向排水管组成的防排水系统。 9.4.12中央分 隔带回填土与路面结构之闯置防木器 9.4.13 应对桥 央分隔带上游桥台易路基艺国儿***封堵,以免路面汇水冲刷桥台前黄土坡面。 U 9.5桥梁排水 9.5.1为防止桥面小种刷岸坡及桥鑫护,避免桥面水*镜敏感区,戚桥面排水对桥下通*有影 响时,需采取桥面中排水措施。 9.5.2桥面集中排 管膜宜采用UP育管玻璃钢餐藏金属管等耐老化、耐腐蚀材料管道。排 水管道连接时应严格 自管道应通过管插利锁理紧固扣件国 9.5.3黄土岸坡上的桥处应设置完善的、横向排永素统,将水流引水集水池或消力池并引离桥台 岸坡,确保桥梁安全。 9.5.4桥隧相接处应结合桥排水及隧道排水**综合设许,将水靠汇集后排出,桥面水不得排入隧 道内。 9.6冲沟路段排水

9.6.1路堤冲沟路段,边沟、排水沟汇水流入冲沟时须设置急流槽,并在急流槽底部设置消力池。 9.6.2路堑冲沟路段,应沿沟心设置急流槽,将冲沟汇水通过吊沟引入路基边沟或涵洞。沟心急流槽 *水口宜设置在坡口外不小于10m处,并将*口端整修成簸箕形。 .6.3当冲沟内有泉眼或渗水时,应设置渗沟或暗沟排水。 9.6.4当冲沟底需铺砌时,沟底铺砌宜设置20cm30cm厚5%灰土垫层。 9.6.5路线通过发育期的黄土冲沟沟头及其附近时,应设置截排水沟、坡面防护和支挡加固等切实有 效的措施综合处理,避免汇水继续侵蚀沟岸(头)而危及路基或桥梁安全。

DB62/T 29912019

9.6.6要重视黄土山区涵洞、急流槽、排水沟等出水口的处理。应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地形、地质

寺点,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a)坡面纵坡小于20%时,一般采用亏工结构将水引至沟底; 坡面纵坡大于20%时,可采用地埋管式急流槽排水,*口处应设置拦渣网,管材应选用抗腐 蚀、耐老化产品,如PE、HDPE、UPVC等管材,管顶填土不小于50cm; 当出口位于陡坡、悬崖断壁上时,可用金属管、金属矩形槽、硬质塑料管等将水引伸出坡外: 形成挑水流,送入自然沟槽,并在沟槽底部设置工散水,防止冲刷; d出口消力池底部应根据黄土地基的湿陷性**防渗处理,并应加强地基夯实以减少沉降变形

9.7.1临时排水包括路基、路面、构造物及沿线服务设施场地等的临时排水。 9.7.2临时排水工程包括临时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平台排水沟、排水管、渗沟、拦水带、 涵洞等。 9.7.3应采用永久排水与临时排水结合的形式,将可提前施工的永久性排水工程优先施工,以减少临 时工程,避免浪费。

9.7.1临时排水包括路基、路面、构造物及沿线服务设施场地等的临时排水。

DB62/T 2991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甘肃省湿隆性黄土公路工程地质分区

图A.1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公路工程地质分区

表B.1巨粒土填料分级表

DB62/T 29912019

表B.2粗粒土填料分级表

DB62/T 29912019

表B.2粗粒士填料分级表(续)

表B.3细粒士填料分级表

DB62/T 29912019

本条文说明是对重点条文编制依据、存在问题以及在执*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不具备与 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定的参考。 执*本规范条文时,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中区别对待: 一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 得”; 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 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规范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或其它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

DB62/T29912019

DB62/T 29912019

冲击碾压在处理II级以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较广,目前国内通常采用双轮三边形冲击压路权 势能25kJ。根据《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结合我省公路建设的经验,冲击碾压前30遍的

DB62/T29912019

压效果明显,随着遍数的增加,其技术经济性明显下降,一般情况不宣超过40遍,在初步设计阶段可 采用30的冲压遍数。由于我省湿陷性黄土分布面积广,土质条件和物理力学性状差异大(陇东地区的 甜永高速建设过程中发现,黄土地基的天然含水率仅为4%~6%,采用冲压30遍处理后,经检测湿陷 系数不能满足≤0.015的要求),应因地制宜,根据试验段确定相关设计与施工参数,有针对性的开展设 计工作,确保冲压处理效果。

6.4重锤夯实法、强夯法

条规定了挤密地基的布孔原则和孔间距的估算方法。实践证明,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孔直径宜为 .45m,桩孔之间的中心距为桩孔直接的2.0~2.5倍时,能够保证对土体挤密和消除湿陷性的要

图6.5.4灰土挤密桩桩间土*均挤密系数测点布置示意图

6.6.2柱锤冲扩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地基,是通过冲扩挤密来提高桩间主的密实度,采用等边三角形可 使地基挤密更为均匀,更有利于提高桩间土的密实度。桩距与原地基土的性质、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 载力有关,上述桩距为工程经验推荐值。 6.6.3桩径是桩身填料夯实后的*均直径,柱锤直径现已形成系列,常用的直径有32.5cm、37.7cm、50cm 等,桩径设计时一般先根据经验假设桩径,假设时应考虑柱锤规格、土质情况及复合地基的设计要求, 一般常用50cm~80cm,经试桩后再调整桩径。

DB62/T29912019

6.6.5为了保证桩身均*及用 于120mm,如条件容许混凝土碎 块粒径控制在6cm左右最佳,成桩过程中不得使用粒径大于24cm或成孔直径1/3的砖料及混凝土块 等。为了保证桩身密实度,要求桩身填精 充盈系数不小于1.5

8.1根据甘肃省已建成公路的运营、养护经验,黄土陷穴的发育速度较快,尤其是指向路基方向 陷穴,发育速度快且造成的道路病害严重。因此在设计勘察阶段需加强公路占地界以外黄土陷穴 调查工作,有针对性的对道路构成安全隐患的黄主陷穴进行逐一处理。

7.3路基压实度与强度要求

7.3.2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高速重载交通趋势的不断加深,公路交通对路基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路基的压实标准也随之提高,在当今机械化快速施工的大环境下,传统的路基压实质量检测方法已无法 满足要求,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路基压实质量检测指标的应用过于单一。一般在路基分层碾压过程中主要以检测压实度为主, 而路基顶面的回弹弯沉检验则主要在路基施工完成之后,可见在不同的施工环节,指标的抽检均是单一 的,然而路基的承载能力、抗变形能力及稳定性与其自身的填料属性、压实度、湿度、孔隙率相关,采 用单一评价指标不能客观有效地反映路基的压实质量,在评价路基后期的路用性能方面也有一定的局 限性。

7.5.5黄土的抗冲刷能力较差,陡坡可以减少受雨水冲刷的面积,但边坡过陡可能会引起坡面滑塌。结 合甘肃省黄土地区和其它省份黄土地区已建成公路通车运营情况,降水量较大地区的黄土边坡宜稍陡 一些,能够有效防止坡面冲刷破坏,若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通过加大*台宽度解决,不推荐通过放缓 边坡坡率的方式提高稳定性,但对降水量较小的地区边坡坡率不宜过陡,也不推荐过缓的黄王边坡坡率。 城市的周边地区公路,主要考虑建设初期因资金问题未实施绿化措施,但在运营过程中,有条件配 套绿化上水管道时,存在过陡的(坡率小于1:1)边坡坡面绿化困难,*台植树绿化宽度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阶段应预留后期绿化条件

7.6.5填挖交界路基在甘肃省湿陷性黄土丘陵地区分布较广,填挖结合部路基常产生差异沉降变形 破坏等路基病害,是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的通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填挖结合部材料力学性质存在差 异引起的。有条件时,填挖交界过渡段宜采用水敏感性较低改良土或在封水条件下采用压缩变形 小的粗粒料填筑。 7.6.6实践证明,路基填筑在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后,采取增强补压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填挖结合

DB62/T29912019

部差异沉降变形,因此可采取补强压实增大土体压实度,以提高路基强度减少沉降变形。然而, 对石灰土或水泥土,冲击碾压、重锤夯实、强夯等易破坏改良土形成的压实板结层,不建议采用 增强补压措施,必须要采取时应进行验证性试验。 7.6.8填挖结合部地表或地下水入渗也是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路面裂缝、路基滑塌等破坏的 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填挖交界路基的防排水。防排水宜根据地下水、岩土交界面和含水层出露 位置,在填挖接触面处设置截、排水盲沟。

9.2.2由于黄土地基具有很强的水敏感性,排水沟渠宣短不宣长,以使水流不过于集中,做到及时分散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就*分流。当地形等条件制约必须延长时,应适当加大过水断面,并加强防渗漏措施。 9.2.4实践证明,湿陷性黄土地区排水设施的损毁与地基及两侧原地面湿陷变形有直接关系。因此,不 又排水设施本身要有防渗漏功能,而且要求地基及其开口外沿两侧的原地面或回填土必须压实处理,以 尽量避免湿陷病害的发生。 9.2.6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并达到利于救援或自救,便于蒸发池维护等目的,蒸发池设置隔离围挡和 踏步是十分必要的。

DB62/T 29912019

DB62/T 29912019

JC/T 947-2014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DB62/T29912019

9.4.3在年降雨量较大地区,或因路线纵坡较大而汇水量大的路段,虽然设置了具有截、排水功能的骨 架护坡,但坡面产生冲刷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因此仍采用路面集中排水系统将路表水排出。 9.4.5设置拦水带后,路面表面水会汇集在拦水带过水断面内而形成积水,如过水断面内的积水侵入行 车道路面,会对行车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对设置拦水带时的积水宽度做出规定。 9.4.6在季冻区,由于冻融循环以及融雪剂的腐蚀作用,水泥混凝土拦水带冻害较为严重,影响拦水功 能,因此要求采用耐冻性好、耐盐蚀的材料。 9.4.9~9.4.11降雨量较大地区,如果中央分隔带未设置完善的防排水设施,降雨后不能及时排出,会 造成路基土含水量过大,降低路基路面承载能力或产生湿陷变形病害,在季冻区还会加剧冻害。超高段 外侧路面表面水通过中央分隔带流经内侧半幅路面排泄时,经济性和结构可靠性都优于地下排水,而且 在年降雨量较小的地区,当路面宽度不大时,对内侧行车安全的影响不明显。 0.4.13实践证明,桥台前黄土*台及坡面的水毁病害与路面汇水通过桥头中央分隔带处的间隙泄下而 产生的冲刷关系很大,而设 本条予以强调

9.5.2桥面集中排水管长期暴露在大气环境中,容易老化,且其位于桥梁之上,施工、检查及养护维修 不便,因此对其工程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9.5.3黄土岸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岸坡上桥梁的安全,而黄土岸坡很容易产生水毁病害,需非常重视 济台处岸坡的排水设计。 9.5.4桥梁排水与隧道排水分属两个不同的专业,设计时往往会因为没有有效的沟通而形成“两张皮” 的情况,而使排水系统设计不完善,本条强调了两者应进行综合设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