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549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5022-2014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

Va × N × 56. 1 胺值 S, ×R

E.3.1常温下称取温拌添加剂质量m,约20g±0.02g,放人洁净 的1000mL烧杯中,记录浓缩液与烧杯的总质量为m1。 E.3.2将盛有浓缩液的烧杯在110℃烘箱中放置5小时后取出 待冷却至室温后记录其总质量为m2。固含量R按照式(E.3.2) 进行计算:

1为方便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 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GB/T 42016-2022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音视频服务数据安全要求.pdf,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本规程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

1  总则 61 术语和符号 63 2.1 术语 63 2.2 符号 63 3 材 料 66 3. 1 一般规定 66 3.2 沥青 66 3.7 温拌剂· 67 4 配合比设计 71 4.2 级配设计范围 71 4.3 配合比设计标准· 71 4.4 配合比设计与验证··· 72 5 施 工 74 5.2 施工温度 74 5.3 拌和 74 5.4 运输 75 5.6 压实及成型 75 6 质量检验与验收· 77 6.1 检验标准 77 附录A WAC类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79 A.5 矿料级配设计 79 A.6 马歇尔试验 80 A.7 最佳沥青用量 82

 总则 61 术语和符号 63 2.1 术语 63 2.2 符号 63 3 材 料 66 3. 1 一般规定 66 3.2 沥青 66 3.7 温拌剂· 67 4 配合比设计 71 4.2 级配设计范围 71 4.3 配合比设计标准· 71 4.4 配合比设计与验证··· 72 5 施 工 74 5.2 施工温度 74 5.3 拌和 74 5.4 运输 75 5.6 压实及成型 75 6 质量检验与验收· 77 6.1 检验标准 77 附录A WAC类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79 A.5 矿料级配设计 79 A.6 马歇尔试验 80 A.7 最佳沥青用量 82

1.0.1温拌沥青混合料(WMA)技术起源于欧洲。Harrison和 Christodulaki于2000年第一届国际沥青路面会议上第一次提出 WMA,同年在巴塞罗纳第二届欧洲沥青国际会议上,WMA得到了 大规模的宣传和介绍。 自前用于沥青路面建设、养护的沥青混合料主要有两类:热 沥青混合料和冷拌(常温)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是 指沥青与矿料在150℃185℃的高温状况下拌和的混合料,在这 种状态下,不仅容易造成沥青的过热老化、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 在生产和施工的过程中还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和粉尘,其中的挥 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 体对臭氧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操作工 人的身体造成一定影响。冷拌沥青混合料是指以乳化沥青或稀释 沥青与矿料在常温(10℃~40℃)状态下拌和、铺筑的混合料,该种 沥青混合料尽管在环保、能耗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但由于其路用性 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只能用于沥青路面 的养护、低交通量路面、中重交通量路面的下面层和基层。鉴于 此,更多研究者希望结合这两种混合料的优点,既保持热拌沥青泪 合料性能良好的特点文具有环保、节能等方面优势,而温拌沥青混 合料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就自前的认识及应用情况,国际上对温拌混合料的定义是: 类拌和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150℃~185℃)和冷拌(10℃~ 40℃)沥青混合料之间,性能达到(或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新 型沥青混合料,其拌和温度针对普通沥青而言是110℃~130℃ 采用改性沥青为胶结料,温度还需要提高一些。主流的温拌技 术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沥青发泡技术,通过少量的水或者发泡剂 注入热沥青中,在水蒸气作用下形成膨胀腔,短时间内降低沥青的

粘度;第二类是有机添加剂技术,通过添加降粘剂显著降低改性沥 青的粘度同时起到润滑的作用;第三类是表面活性技术,通过表面 活性剂的作用,在拌和过程中使沥青之间形成结构性水膜,改善沥 青对集料的润滑作用,降低集料与沥青微观界面间的摩阻力,实现 低温下拌和及压实。 山东省内已先后在济南西客站片区道路等多项实际工程中应 用了温拌混合料技术,涉及了AC、SMA以及LSPM等类型混合料 和70号沥青、SBS改性沥青等多种沥青种类,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和工程经验,为编写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奠定了技术基 础。

1.0.2本规程规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对原材料、配合比设

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等方面的要求等,并不包括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等方面的内容。有关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仍应按照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因为温拌沥青混合 料技术只是在添加材料、混合料设计方法及混合料拌和工艺等方 面的创新,温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基本相同 因此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除应遵照本规程的专门规定外,其他 的要求和热拌沥青混合料一样,仍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 范》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1.1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定义相对比较模糊,一般是指拌和温度 介于热拌沥青混合(150℃~185℃)和冷拌(10℃~40℃)沥青混 合料之间,性能达到(或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新型沥青混合 料,其拌和温度针对普通沥青而言是110℃~130℃,若采用改性 沥青为胶结料,温度还需要提高一些。一般基于表面活性平台的 温拌技术可使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30℃~40℃,甚至降低 50℃,若采用其他技术的温拌可能降温幅度略小。 沥青混合料实现降温施工的同时,也实现了在较低环境温度 下施工的可行性,打破了原规范中气温低于10℃的不得铺筑沥青 混合料路面的限制。 正如本条文说明1.0.1中所说,达到降温拌和的技术主要有 三大类,有添加剂类,也有发泡沥青技术。因此在这里我们只说是 通过一定技术手段降低施工温度,而不单指使用温拌添加剂。所 有可以实现降温拌和及铺筑的技未手段,只要满足同类热拌沥青 混合料路用性能要求的,都可以称为温拌技术,所生产的沥青混合 料也就可以称为温拌沥青混合料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argeStonePorousasphaltMixes, 以下简称LSPM)是指公称最大粒径大于26.5mm,具有一定空隙 率能够将水分自由排出路面结构的沥青混合料,LSPM通常用作路 面结构中的基层。这种混合料的提出是来自美国一些州的经验, 美国中西部的一些州对应用了三十多年以上而运营状况相对良好 的一些典型路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发现许多成功的路面其基层 采用的是较大粒径的单粒径嵌挤型沥青混合料如灌入式沥青基

久变形能力; (2)LSPM有着良好的排水功能,可以兼有路面排水层的功 能。 (3)由于LSPM有着较大的粒径和较大的空隙,它可以有效地 减少反射裂缝。 (4)大粒径集料的增多和矿粉用量的减少,减少比表面积,减 少了沥青总用量,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5)与通常的半刚性基层相比,提高了工程施工速度,减少了 设备投入。 (6)在大修改建工程中,可大大缩短封闭交通时间,社会经济 效益显著。

3.1.1在沥青路面建设中,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新建 道路之所以出现早期破坏,材料质量差或不稳定是其中重要的原 因,也是目前道路建设中特别突出的问题,如含泥量大、粉尘多、针 片状含量高、级配不规格等,经常不能达到要求,或经常出现大的 波动导致原设计方案不适用而造成损失。国内集料多半取自社会 料场,企业、个体矿山破碎厂并存,各料场质量、规格参差不齐。因 此,材料的进场一定要严格把关,以试验数据为准,严格控制质量 防止因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而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材料的取样,对检测结果、材料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高 于试验操作及仪器误差的影响水平,取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代表 性,直接决定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影响到材料设计的合理性,进 而影响到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本规 程中原材料取样的位置和方法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试验规程 的要求。沥青样品的取样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 规程》JTGE20中T0601沥青取样法的规定执行:矿料粗集料样品 的取样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中T0301粗集料 取样法的规定执行,细集料样品的取样参照粗集料方法执行。

3.2.2直接在拌和环节发生作用的温拌剂或温拌工艺,

沥青胶结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一致,按照《公路沥青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执行。 近年来,橡胶改性沥青在城镇道路沥青路面中应用越来越多 国外和国内部分地区使用的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是在重交沥青 中掺加废旧轮胎橡胶粉在高温的环境下,通过搅拌、溶胀和剪切作 用下而形成的胶结复合材料,该产品热稳定性差,容易离析,一般 热储存不能超过4小时,只能现场生产,无法工厂化批量生产和远 距离输运。山东建筑大学研发的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是在重交 沥青中掺加废旧轮胎橡胶粉,在高温的环境下,通过搅拌、溶胀、研 替和添加外加剂作用下,而形成的胶结复合材料,该产品区别于穆 胶改性沥青最大特点,便是热稳定性好,不离析、不沉淀,一般热储 存可达到一个月,可进行工厂化批量生产和远距离输运。近年来 在山东、福建、吉林等十儿个省份的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使用效 果,并于2012年编写实施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稳定型橡胶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程》。 3.2.4本条款所提及的温拌沥青,一般是指将温拌成分直接加人 到沥青中,做成成品的温拌沥青,可以直接进行降温拌和的产品 目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不同工艺下温拌沥青的技术指 标差异较大,本规程不对温拌沥青设置指标限制,而是要求能够降 温挫和施工的情况下还要满足本规程对温挫沥青湿合料提出的

3.2.4本条款所提及的温拌沥青,一般是指将温拌成分直接加入

到沥青中,做成成品的温拌沥青,可以直接进行降温拌和的产品, 目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不同工艺下温拌沥青的技术指 标差异较大,本规程不对温拌沥青设置指标限制,而是要求能够降 温拌和施工的情况下,还要满足本规程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提出的 青的使用

3.7.1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温拌技术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4.3.2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可直接参照热拌沥青混合 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击实法,以山东建筑大学APTL表面 活性温拌技术为例介绍室内制备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流程如下: 1集料加热:加热温度一般比出料温度高10℃~25℃,加热 好的石料放入预热好的拌和锅十拌; 2将十拌后的石料拉成一斜面,露出拌锅底部; 3热沥青(温度与热拌同)倒入露出来的拌锅底: 4配制APTL温拌剂稀释液,确定APTL温拌剂浓缩液的掺 加量及温拌剂稀释液在沥青中掺量; 5搅拌桨下降,降到正好可以将烧杯探人的位置,将APTIL 温拌剂倒在沥青液面上,尽量避免倒在石料上,如图4.3.2所示; 6降下搅拌桨,开始搅拌,搅拌时间约为1~1.5min; 7略微升起搅拌浆,倒入矿粉(不加热),再次搅拌(一般不 超过 1min) ;

图4.3.2APTL温拌剂添加方式示意

不同温拌技术中,混合料的拌制有所区别,具体工程中应以各 自的工艺特点,合理设计拌制流程。 4.3.3~4.3.4各类型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技术指标按照 同类热拌沥青混合料执行。各种温拌工艺的工作原理不同,因此 对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影响效果不一,但都应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 对路用性能的要求

4.4配合比设计与验证

4.4.2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道路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工作, 是本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配合比设计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只是 个最低的标准,并不代表是最优的设计。好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 的使用性能、施工操作性,并且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抗车撤沥青混 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该遵循现行规范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 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以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 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三个阶段各自解决配合比设计中的不同 可题,缺一不可。在大量工程实践中发现,严格按照该流程进行设 计时,可以很好的将设计结果、拌和站稳定性以及施工机械进行有 效联合,保证较好的施工质量。 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此阶段用于确定原材料进行混合

4.4.2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道路建设中士分重

料设计时各自用量,并验证设计结果的各项路用性能。使用工程 实际使用的材料按附录C的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 量,验证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检验要求后,作为目标配合 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2生产配合比阶段。此阶段用于得出实际生产时各档热仓 料的掺配比例,并标定拌和站各个计量参数是否准确,实际上是配 合比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按照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 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选 择适合的振动筛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 衡。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和OAC±0.3%等3 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与拌和机取样 式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 用量与自标配合比设计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 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在此阶段,总结拌和、运输、摊铺和 展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自标配比、生产配比以及施工机械之间 的配套衔接进行调整

5.2.1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需要根据沥青标号、气候 条件、铺装层厚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的沥青品种、不同的气候条 件、不同的环境温度均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度造成影响 较大,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最好通过室内试验确定。 1正常环境下温拌拌和温度控制 在施工气温≥10℃时,或者长隧道沥青路面铺装时,温拌沥青 混合料施工温度较热拌沥青混合料大大降低,可参考规程中推荐 值。在拌和对程中,由于矿粉、温拌剂均为常温添加,会带走相当 一部分热料,因此设定的集料加热温度应比出料温度高5~10℃。 生产中应根据拌和设备的不同,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进行温度控制 调整,但必须以最终满足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为准。 2低温环境下温拌拌和温度控制 在气温低于10℃的低温或者大风等不利环境条件下进行温 拌沥青施工时,可适当提高温拌混合料的出料温度,达到或者接近 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正常出料温度,以获得更长的碾压温度 区间,便于施工碾压施工组织,保证压实。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控制应根据施工当大的气温条 件、风速状况、运输距离、施工组织水平以及到场等待时间进行灵 活调整,无实际工程应用经验时应向温拌技术工程师咨询确定相 关环节的控制温度。生产中应根据拌和设备的不同,结合实际操 作经验进行温度控制调整,但必须以最终满足沥青混合料的出料 温度为准。

5.3.1拌和设备上各传感器的实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

.3.1拌和设备上各传感器的实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沥青混

合料的拌和参数,在现行质量控制体系中,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 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的汇总、打印机分析成为一种生产质 量的总量控制手段。每个台班结束时打印出一个台班的统计量, 并按照沥青路面质量过程控制及总量检验方法进行温拌沥青混合 料生产质量及铺筑厚度的总量检验。总量检验的数据有异常波动 时应停止生产分析原因

5.3.3采用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种类的不同,其温拌添加剂的 状态(如:颗粒状、粉末状、胶体状、液态等)是不一样的,因此添加 的工艺和方法也不同

5.3.3采用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种类的不同,其温拌添加剂的

对于APTL温拌技术,自前一般采用的添加剂为表面活性剂 的浓缩液(液态),添加方法为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首接将温 拌添加剂喷淋到拌和设备的拌和缸中。因此必需在沥青混合料拌 和设备上安装浓缩液的喷淋装置,浓缩液喷淋装置的计量应正确 浓缩液喷淋的计量和是否正常喷淋宜在拌和设备的控制台上在线 显示,以保证添加剂的足量和正常添加,发现问题可及时采取措 施。 对于工程量小、不方便安装自动添加设备的情况,也可以根据 温拌技术类型,将温拌剂分装成塑料小包或人工量取添加。具体 的最佳添加时机应由不同技术类型确定。

5.4.1一般情况下,摊铺机前方有充足的两车等候能保证路面铺 筑联系,避免因混合料到场不及时造成的摊铺机等候、混合料降温 结块以及多余纵向接缝的出现。快速路和主干道等候的运料车多 于5辆时开始摊铺,其他等级道路不少于4辆。

.6.5压路机黏轮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出现黏轮,会 时路面外观产生极大的影响,很难修复,并且影响压实效果。但防 上黏轮的措施应适当,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

剂)的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且成雾状,不得漫流,以防混合 料降温过快。胶轮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烘烤、涂刷少量隔 离剂或防黏剂,也可少量喷水,并先到高温区碾压使胶轮尽快升 温,之后停止洒水。

6.1.1原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沥青路面建设质量的第一个,也是 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保证质量要注意三个环节:首先是招标及订 货关。供货单位必须提出各种材料的质量检测报告。然后是进货 关。供货单位供应的材料有可能违背投标时的承诺,进货时必须 重新检验,尤其是砂石料的来源较杂,必须以“批”为单位进行控 制,施工单位和监理都必须下功夫。现在不少工程单位在采石场 派驻监理和材料员,对生产供应的材料进行监督,是个好办法。第 三是使用及保管关。有的材料本来是不错的,可是拌和厂在进货 时对堆放场地、堆料顺序马马虎虎,场地和运输路线没有硬化,不 同材料之间没有隔离,使用时相互混杂,或者在装载机装料时将泥 土混人材料,把本来不错的材料弄得很脏。还有像桶装沥青经常 是无序堆放,上面不加盖毡布,导致雨水从桶口漏入。所以,材料 进场后的存贮、堆放、管理情况都必须重视。 6.1.2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量要控制矿料级配、油石比、抖 和温度。沥青混合料产品质量检验,包括取样抽提、筛分,马歇尔 试验等。根据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及国外规范的变化,对矿料级配 允许波动幅度进行了调整。拌和厂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的检 验必须与配合比设计时采用完全相同的条件和试验方法。因为空

6.1.2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量要控制矿料级配、油石比、扫

和温度。沥青混合料产品质量检验,包括取样抽提、筛分,马歇尔 试验等。根据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及国外规范的变化,对矿料级配 充许波动幅度进行了调整。拌和厂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的检 验必须与配合比设计时采用完全相同的条件和试验方法。因为空 隙率受试件毛体积密度和最大理论密度的影响,而它们都与测试 条件有关。由于马歇尔试验的成型温度对体积指标、标准密度影 问很大,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设计相同的温度进行。 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自的是“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 质量的稳定性”。但往往大家都注重于达到规范要求,而对质量稳 定不重视,其实,保持稳定、减小变异性才是最主要的自的。沥青 路面之所以会造成局部的早期损坏,就是因为有局部的原因,而最

主要的就是变异性。所以,我们在整个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都必 抓住减小变异性这个关键。 近年来,各国对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及“动态质量管理”十 分重视,它是在连续的生产线上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工序和单元,防 正它流入下一个工序和单元,这样可以保证最后的产品是合格品 过程控制”首先是工艺控制,即所采用的施工工艺不致产生不合 产品。同时需要提供一种可靠的施工过程中的检测方式,以降 氏承包商生产的混合料和铺筑的路面产品被拒收的风险

A.5 矿料级配设计

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 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 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mm~0.6mm范 围内不出现“驼峰”。当反复调整不能满足范围要求时,应更换材 料重新设计,

A.6.2按照公式(A.6.2)进行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sb的计算, 列如其中各档矿料比例P,=36%,P2=19%,P3=11%,P4= 31%,Ps=3%,各档矿料毛体积相对密度1=2.702,2=2.716, 3 =2. 638,4 =2. 698,s = 2. 709,于是得到 :

100 sb = = 2. 696 36 19 11 31 3 2. 702 2. 716 2.638 2. 698 2. 709

A.6.3按照公式(A.6.3)进行合成表观相对密度的计算,例如其 中各档矿料比例P,=36%,P²=19%,P=11%,P4=31%,Ps= 3%,各档矿料表观相对密度1=2.735,2=2.758,3=2.697 V = 2. 698,。 = 2. 709, 于是得到

100 sh = 2. 696 = 36 19 11 31 3 2. 735 2. 758 2. 697 2. 698 2. 709

× 100 = 0. 367 0x (2. 696 2. 723 )

A.6.5当采用计算法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时,如温拌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Pb为4.5%,沥青胶结料的相对密 度为1.024,代人本条文说明A.6.4中计算得到的合成有效相 对密度可以得到,

100 = 2.530 Yti = 95. 5 4.5 2. 718 1. 024

VV = 2.428 × 100 = 4% 2. 530

0.307 × 95. 5 = 4.21% 100

有效沥青的体积白分率Vbe及矿料的体积白分率V。可按公式

GB/T 38176-2019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钢筋加工机械 安全要求2. 428 × 4. 21 = 10. 0% 1. 024

5. 2 FB = = 1. 24 4. 21

4.21 L × 100 = 4. 4 95.5

4.4 × 10 = 8. 51 1. 024 × 5. 045

沥青膜有效厚度,概念的本质应该是有效沥青的体积除以研 料总的表面积。因此就有:

m有效 V有效 h ×pw m有效 1 DA S集料 X m集料 × SA m集料 Yh ×pw × SA

其中是沥青的相对密度,实际密度=×pw。这时就可 以看出上式等号右边第一项实际上就是有效沥青油石比的概念。 将进一步将各项单位计算写入公式,有:

河南2019版造价文件汇编m有效(g) A m集料(g) i ×pw(g/cm²) × SA(m²/kg) 1 cm² × kg 100 ? ×pw × SA g×m Pae 1 1012 ×μm² ×103 ×g b × SA 100 g × 1012 ×μm² × 10 h × SA

可见,原沥青路面施工规范中沥青膜有效厚度的计算是错误, 应采用有效油石比P来进行计算,在本规程中应予以改正。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