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911-2014 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DB61/T 911-2014 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45.6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621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911-2014 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表1高粘度改性沥青质量技术要求

表1高粘度改性沥青质量技术要求(续)

4.3.1粗集料宜采用闪长岩、片麻岩、辉绿岩、玄武岩等坚固、致密、耐磨的硬质岩石加工。其质量 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规格应符合表3规定

TB 10062-2018 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表2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DB61/ T9112014

表4消石灰质量技术要求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用聚酯纤维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规定,其掺量宜为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质量 6~0.15%,

表5聚酯纤维质量技术要求

5.1.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附录A执行。 5.1.2计算连通空隙率时,应考虑水在不同温度下密度的影响。 5.1.3计算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时,用集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代替集料的合成有效相对密度

5.2.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见表6

DB61/T9112014

表6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

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表7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表8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技术要求

DB61/T9112014

6.1.1封水粘结层的材料应工厂化加工,材料到达工地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1.2封水粘结层采用SBR改性乳化沥青时,其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规定

5.1.1封水粘结层的材料应工厂

表9SBR改性乳化沥青质量技术要求

表10SBS改性乳化沥青质量技术要求

表10SBS改性乳化沥青质量技术要求(续

6.2.1下承层检验应合格,并对缺陷部位进行处理。 6.2.2应通过试酒确定酒布参数。 6.2.3对下承层离析和渗水的部位,采用人工涂刷或机械喷洒粘层油处理

6.3.1气温低于10℃或大风、雾、雨雪天气不得施工。 6.3.2使用智能型乳化沥青酒布车喷洒,酒布量宜为0.6kg/m~0.8kg/m。 6.3.3封水粘结层的酒布应在排水性沥青层施工前24h进行,排水性沥青层施工应在封水粘结层完全 破乳且水分蒸发完成后进行。 6.3.4桥梁段宜酒布两层粘层油,每层酒布量宜为0.3kg/m~0.4kg/m²,两层洒布间隔时间不少于6h

5.4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4.1确定料源、异常时、首次进场后进行破乳速度、粒子电荷、恩格拉粘度、筛上剩余量、蒸 物含量及性能的检测,施工中每工作日检测蒸发残留物1次。 4.2在封水粘结层施工过程中,应按表11规定对封水粘结层进行检测。

表11封水粘结层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求

7.1.1沿线排水设施核查。

DB61/T9112014

7.1.2封水粘结层核查。 7.1.3试验段施工。 7.1.3.1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 7.1.3.2通过试拌试铺确定拌和、摊铺、碾压工艺,确定松铺系数等。 7.1.3.3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7.2.1拌和设备宜为4000型及以上拌和楼,热料仓、冷料仓均不少于5个。 7.2.2粗、细集料按照规定量加入到拌和楼中,同时加入纤维(如果使用)和改性剂进行拌和,拌和 时间宜为15s18s:然后加入基质沥青和矿粉(消石灰)拌和,拌和时间宜为45s~55s。 7.2.3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出料至摊铺期间混合料温度变化不应超过10℃,且不应发生胶 浆析漏、集料颗粒离析现象,否则应予以废弃,

7.3.1车辆的数量应与运输距离及拌和、摊铺能力相匹配 7.3.2装料时应前后移动,分多次“品字型”装料。 7.3.3运输过程中应采用岩棉、帆布等对混合料进行覆盖保温。

7.3.1车辆的数量应与运输距离及拌和、摊铺能力相匹配。

7.4.1摊铺机应满足摊铺密实、均匀和平整的要求,具体数量根据路面宽度确定。 7.4.2当采用并机摊铺时,摊铺机前后间距应为3m~5m,两机搭接不宜在行车道轮迹带位置。 7.4.3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5m/min~2m/min

7.5.1应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严禁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7.5.2遵循“紧跟、少水、匀速、慢压”的原则。 7.5.3初压宜为2~3遍,复压宜为5~7遍,终压宜为1~2遍,具体碾压工艺应根据试验路确定 7.5.4严禁过压或低温强制击振碾压。

7.5.1应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严禁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7.5.2遵循“紧跟、少水、匀速、慢压”的原则。 7.5.3初压宜为2~3遍,复压宜为5~7遍,终压宜为1~2遍,具体碾压工艺应根据试验 7.5.4严禁过压或低温强制击振碾压。

7.6.1纵向接缝严禁采用冷接缝。

7.6.2横向接缝要求

横向接缝应采用人工挖缝,不应采用机械切割: 接缝清扫后,沿开挖面涂刷粘层油: 摊铺机熨平板垫块采用3mm~5mm厚钢板; d)接缝处混合料摊铺碾压后,及时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

排水性沥青面层施工温度见表12

排水性沥青面层施工温度见表12.

,交通管制应不少于72h,管制期内禁止一切人

DB61/T911—2014

表12排水性沥青面层施工温度范围

8.1.1原材料及排水性沥青 应针合标准规定。 8.1.2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 每日应做热料仓筛分、抽提试验和马歇尔试验。

8.2施工过程质量要求

施工过程中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检查项目、频度

DB61/T911—2014

表13施工过程中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检查项目、频度和要求(续)

排水性沥青路面表层质量验收要求见表14。

表14排水性沥青路面表层质量验收要求

表14排水性沥青路面表层质量验收要求(续)

DB61/I91120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用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规定

定设计矿料级配和最佳油

A.3.1矿料级配的设定

集料合成级配是确保目标空隙率的关键要素,应设定基本级配、粗级配、细级配三种级配。通常情 况,根据基本级配2.36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土2%来设定粗、细级配。若没有相关经验,宜以基本级配土3% 来设定粗、细级配, 在设定基本级配时,宜先确定矿粉及消石灰的用量。根据以往实践经验,矿粉用量宜为3.5%,消石 灰用量宜为1.5%。

A.3.2暂定油石比的计算

根据设定的各集料的合成级配,进行暂定油石比的计算。如有施工经验,可根据以前施工经验进 定,如没有相关施工经验,则一般情况下油石比可在4.6%5.0%范围内进行选择。此外,假设沥青 度为14μm,通过集料表面积也可对油石比进行推算,但用该方法计算出的沥青量一般比实际需要 其计算方法见式A.1和A.2。 暂定油石比=假定沥青膜厚度(14um)×集料表面积

A.3.2.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按以下步骤拌和:

a) 将预先已干燥的各材料按配合比计量备用: b) 将以上集料和填料置于185℃烘箱内4h以上; c)将试验用拌和锅的温度预热至180℃。同时,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50℃~160℃:

在拌和锅中依次加入已加热的集料及改性剂、纤维(如果使用),拌和60s; e 加入基质沥青,拌和90s;然后加入已预热的矿粉拌和90s,确认拌和结束后的温度是否保持 在180℃±3℃。

表A.1筛孔尺寸与累积通过量百分率的关系

A.3.2.2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马歌尔试件按以下步骤击实: a)将马歇尔试件模具中铺上剥离纸,将拌和好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倒入模具中 用金属棒敲击捣实。此时混合料温度应控制在160℃~165℃; b)用金属刮刀将混合料表面抹平,并铺上剥离纸;

A.3.3空隙率和连通孔障率测定

a)马歇尔试件温度降低至常温后,将其从模具中取出: 按T0708方法测定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C) 计算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计算时用集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代替集料的合成有效相对密 度。根据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最大理论相对密度计算空隙率; d)按附录C计算连通空隙率。

A.3.4集料合成级配的确定

绘制3种级配2.36mm筛孔通过量与空隙率的关系曲线。根据期望的空隙率和连通空隙率确定混 矿料级配,并再次按式A.1和A.2计算初始油石比。

A.3.5析漏试验与最佳油石比

按确定的矿料级配和初始油石比, 调整5个不同的油石比,得出油石比与析漏 果的关系,分析析漏试验结果在0.6%以下对应的油石比,得出最佳油石比。

A.3.6混合料性能试验

以确定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拌和 马歇尔试验、谢伦堡析漏试验、肯特堡 飞散试验、车辙试验,各项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其空隙率与目标空隙率的差值不宜超过土1%。如不 ,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标均符合要求,即配合比设计已完成,出具配合

DB61/ T911201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渗水量试验方法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渗水量按式B.1计算

C——渗水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升每15秒(mL/15s) V第一次计时时的水量的数值,通常为100mL; V,一一第二次计时时的水量的数值,通常为500mL; t,一一第一次计时时的时间的数值,单位为秒(s); t2一一第二次计时时的时间的数值,单位为秒(s)。 3逐点报告每个试件的渗水量及3个试件的平均值

B.3逐点报告每个试件的渗水量及3个试件的

V×15 (B. 1) t.

性沥青混合料及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连通空隙率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连通空隙率试验方法

该试验为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评价试验之一,连通空隙率被认为有助于反映混合料的透水性,该试 验主要在试验室进行。

C.3.1秤:量程5kg以上,精度0.1g以下。 C.3.2铁丝网笼:网孔5mm,笼径与高度各约20cm。 C.3.3有溢流装置的容器:能保持一定的水位,可将铁丝网笼浸入所盛水中。 C.3.4吊具:挂于秤盘中心位置,下吊铁丝网笼,能用于测取水中重量的吊具。 C.3.5卡尺

式件为直径10cm左右的园柱状物,在试验室内制作,或从排水性路面中所取芯样进行试验。

T/CIS 03001.1-2020 科学仪器设备可靠性 整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验证方法.pdfC.4.2计算试件的体积

用各自的平均值进行试件体积(V)的计算

0.4.3测定试件的重量

将试件在室温下空气中静置至少1h后,测定其室温下的质量A。试件制作或切取时如果接触了水, 则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使之干燥,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后方可进行重量测定

.4.4测定试件的水中

将试件置于常温下的水中约1min后,称取其水中重量(C)。

DB34/T 2841-2017 MPE 双壁波纹管通用技术要求按式C.1和式C.2进行连通空隙率的计算

V,一一连通空隙率的数值,单位为百分数(%); V"一一集料与独立空隙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立方厘米(cm"); V一一试件体积的数值,单位为立方厘米(cm)。 当测量水中质量时,宜用木槌等轻敲试件,以使残存于空隙中的空气排出。为促使水向空隙浸 口入少量界面活性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