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244-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T244-2016 游泳池水质标准注:第7~12项为根据所使用的消毒剂确定的检测项目及限值
4.2.5游泳池池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见表2。
4.2.5游泳池池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见表2.
表2游泳池池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
5.9池水中三氯化氮的检测方法可参见附录A的规定。 5.10池水中异养菌的检测方法可参见附录B的规定执行。 5.11池水中过氧化氢的检测方法应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 5.12池水中氰尿酸的检测方法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pdf,应按附录D的规定执行。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氯消毒室内游泳池空气中三氯化氮的现场测定方法
NCl3在KI的催化作用下 乙基对苯二胺)显粉红色,粉红色颜色深浅与吸取的氯消 毒的室内游泳池空气中NCI.的质量浓度成正比。
置主要由活芯气体采样器、缓冲瓶、真空泵等组成
A.2.2活芯气体采样器
包括真空泵、缓冲瓶、转子流量计和连接管
A.3.1便携式光度计或分光光度计。 A.3.2配套比色管
A.3.1便携式光度计或分光光度计。 A.3.2配套比色管
1室内游泳池空气中NCI,现场检测方法装置图
A.4.2DPD3试剂片,主要成分为F
L.4.2DPD3试剂片,主要成分为KI。
A.5.1用碱性肥皂清洗玻璃器血,再用去离子水进行润洗,置温度为180℃烘箱内干燥。 A.5.2向吸收器A和吸收器B分别加入15mL纯水,将两组DPD试剂片(每组包括DPD1和DPD3 两种试剂片)分别放人吸收器A和吸收器B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振揭至完全溶解。 A.5.3选取氯消毒的室内游泳馆,在该游泳馆一天人流量最大时段将NCls现场检测装置的进气口置 于池边水面以上30cm处。如有条件也可以将进气口置于池中水面以上30cm处。 A.5.4开启真空泵,将抽气流量控制为1L/min,抽气时间为100min,总抽气量100L。 A.5.5将吸收器A内的吸收液倒人25mL容量瓶中,用少量纯水冲洗活芯气体采样器内壁,将残液倒 人容量瓶,并定容至25mL。容量瓶内待测液体称为溶液A。对吸收器B内的吸收液操作同吸收器A, 容量瓶内待测液体称为溶液B。 A.5.6在严格控制抽气量且NCl浓度在限定标准以下时,吸收瓶B的吸收液能完全吸收NCl3,溶液 A仅作空白参照。用配套的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分别对溶液B和溶液A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为6值和 值。则化合氯值按式(A.1)计算
三氯化氮按式(A.2)计算!
A.7重复性和最低检测限
重复性为1.7%,最低检测限为3.6μg/m。
B.1抽气取样期间转子流量计的浮子应保持稳定。 3.2在氯消毒的室内游泳池中,NH.CI、NHCl2、CHsNCl2和O2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这些化 所产生的干扰一般不大于15%。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游泳池中异养菌平板计数法
异养菌平板计数法,即标准平板计数法,是一种测量水中活的异养细菌数目的方法。该方法被应用 于游泳池水的处理以及输配过程中微生物量的检测。成对、成链、丛生的,甚至是单个细胞,均被认定是 个菌落,这些都被计算在菌落数中。菌落数也受其成长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为了进行数据比较,应采 用同样的培养步骤和培养基
筛选方法如下: a)倾倒平板法:它针对体积在0.1mL2.0mL的水样或稀释水样。该方法形成的菌落较小而 紧实,与表面生长的菌落相比,它们之间更不容易产生干扰。另一方面,培养基中的菌落通常 生长缓慢并且难以转移。恒温水浴对培养基控温至关重要。 b) 涂布平板法:涂布平板法不会形成热冲击,并且形成的菌落易于区分。该方法形成的菌落转移 方便,菌落形态学特征清晰,易于分辨和对比。这种方法要求被测水样或稀释水样体积小,仅 为0.1mL~0.5mL,具体的体积取决于预倾倒平板的干燥程度。采用此方法,需要维持适当 的预干燥及具有吸收能力的培养基。 C 膜过滤法:膜过滤法适用于大样品量低浊度水样的检测,以及细菌含量较低(<1CFU/mL~ 10CFU/mL)的水样。该法不需要加热,但增加了膜片的成本支出。该法的缺点是,显示区域 较小,需要反射光进行菌落计数,过滤压力容易对细胞造成损伤,膜片质量存在的差异等。 d 酶底物法:酶底物法通常用于样品的细菌浓度范围很大的情况。该法采用的培养基主要是微 生物酶水解形成的底物,该培养基在35℃培养48h后达到甲基伞形酮释放峰值。甲基伞形 酮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现荧光特性。荧光亮度高的位置,其相应细菌浓度也较高。该法不能直 接提取菌落
水样采集后尽快进行分析,以减小细菌数量的变化。水样来集与分析之间的最大间隔时间为8h (水样转移的时间6h,检测时间2h)。如果取样8h内无法进行检测,需将水样置于在4℃冷藏,采样 和分析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4h。
平板最者耀板时,应采用无菌坡璃, (57cm")。采用快速的上
依据EPA标准,倾倒平板应在35℃下培养48h。否则,应该选择建议的培养时间和温度去检测水 质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在20℃~28℃条件下,培养5d~7d能够得到最大菌落数。在培养过程中, 需要保持培养器中的湿度,以减少培养基的水分散发。对于长期培养,该步骤至关重要。可以将热水置 于培养器底部,用于保持培养器温度。考虑到防止培养器锈蚀时,可以用塑料膜对培养血进行密封来达 到保温效果
B.1.8.1倾倒、涂布平板法:
3.十倾倒、保布平板法: a)培养结束后立即对培养血中菌落数量进行统计。否则,应将培养血置于5℃10℃环境下保 存,但保存时间应不超过24h,同时,应尽量避免此类操作。做好每个样品的灭菌控制记录。 b) 菌落计数时,应用菌落计数器手动计数。也可使用自动计数设备,但应对自动计数器进行校 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c)培养皿制备时,调整水样体积,以保证培养后的菌落数处于30~300。 d)通常移至培养基中的水样不超过2.0mL。如果2.0mL水样形成的菌落数低于30个,则可以 视情况增加水样移取量。单位体积的菌落数按照式(B.1)计算:
式中: n——单位体积的菌落数,单位为菌落数每毫升(CFU/mL);
N一一菌落数量,单位为菌落数(CFU); V一一接种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注1:如果不同稀释倍数培养基菌落数不在30个~300个范围内,或一个或多个培养皿的菌落数大于300个,则以 最接近300个的培养皿计数。最终以CFU/mL为单位撰写报告。 注2:如果所有稀释倍数均无菌落产生,应按<1/试样体积”记录。例如,如果0.01mL体积水样中无菌落形成,应 按<100CFU/mL计 注3:如果培养的菌落形成数量均超过300个,且密度超过10个/cm,对13个计数格内的菌落数量进行统计。 选取7个垂直相连计数格及6个水平的计数格进行统计。按下法进行估计:对于65cm"的玻璃培养皿,菌落 数量=13个单位计数格菌落数量×5,对于57cm的玻璃培养皿,菌落数量=19个单位计数格菌落数量×3, 如果培养血菌落计数数量均大于100/cm",报告结果按“>最小稀释倍数培养基菌落数量/最小稀释倍数接科 的试样体积文稀释倍数”表示。 注4:如果菌落在培养皿上发生了杂菌污染,则仅对清晰分辨的部分进行计数。发生污染的区域不应超过整个培养 皿面积的一半,否则为无效数据。 e)对于杂菌数量,按照下列形式进行计数:由菌落分解形成的链状菌落;在琼脂和培养皿底部之 间呈胶片状生长的菌落;在边界或琼脂表面形成的菌落。后两种菌落主要是由于菌落形成大 量湿气积累所致。 f 当菌落之间的距离与最小菌落直径大致相等时,视其为独立菌落。相互重叠的在形态上完全 不同的菌落,也视为独立菌落。 名) 如果培养皿的杂菌污染过于严重,应标注“杂菌污染”。如果由于稀释倍数错误或其他原因,应 标注“实验事故(LA)”。 3.1.8.2 膜过滤法: a) 对膜上的菌落用立体显微镜在10~15倍放大倍数下计数。最好将培养皿在显微镜台上45°倾 斜放置,并调整光源垂直菌落照射。每个滤膜的菌落密度宜在20~200。如果菌落较小,且没 有重叠,则待检的菌落密度限值可以相应提高。 b)如果单位面积的菌落数量≤2,对膜上所有的菌落进行计数。当单位面积的菌落数量为3个~10个 时,对10个单位面积的菌落数量进行计数并取其均值。当单位面积的菌落数量在10个~20个 时,对5个单位面积的菌落数量进行计数后取均值。用单位面积上的菌落数乘100后除以样 品体积即可算出每100mL水样中可形成的菌落数量。对于单位面积菌落数量大于20的情 况,应按“>2000/水样体积”记录。用平均菌落数量统计菌落形成单位。并且只对独立、分散 的菌落进行计数。 3.1.8.3酶底物法:见B.5.6
B.1.9统计、计数报告
统计、计数报告如下: a) 菌落数量统计均应按菌落形成单位(CFU)记。此外,报告还需要记录方法、培养温度、时间以 及培养基类型。例如:CFU/mL,平板计数法,35℃/48h,平板计数琼脂。 b 异养菌倾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膜过滤法的细菌浓度以单位体积水样形成菌落表示(CFU/mL)。 酶底物法,应从MPN表选择MPN数值,并对不同稀释倍数做出调整。记录水样体积、每个培 养血的菌落数量。如果将平血得到的结果在记录之前进行平均计算,在换算成菌落数时应保 留两位有效数字。 c)对数据进行四舍五人,如将142记录为140,将155记录为160,但是仍然将35记录为35。
差别大于5%或两个工作人员对同一个培养皿两次计数结果差别大于10%,应重新读数,
B.2.1取样和预处理
见B.1.4、B.1.5.
样品稀释方法如下: 稀释倍数的选择:根据经验,选择的稀释倍数,应使培养基的菌落数在30~300。 b)样品测试:在提取待测样品时需用无菌移液管,且不同稀释浓度之间用不同的移液管,不可混 用。不要在阳光直射下做稀释准备以及倾倒平板操作。将移液管移出容器时,应小心避免污 染。注意吸取试液的时候插入水样深度不要超过2cm~3cm。 C 稀释样品测试:当排出移液管液体的时候,应保持移液管处于45°倾斜状态,同时管头应轻轻接 触培养血底部或稀释器皿的瓶口处,培养皿接种时应将培养皿盖打开至刚好能将移液管插入 的状态。待液完全流出后,将移液管管头轻触培养血底部干燥处,使残液顺利流出。当需要接 种试样容量小于0.1mL时,应采取倍数稀释(如高浊度水或污水)。对每一个稀释倍数或试样 体积,都应做一组平行对照。对加入试样的培养血,小心加入培养基并小心混匀。从开始移液 至倾倒平板应保证在20min内完成。
样品稀释方法如下: a) 稀释倍数的选择:根据经验,选择的稀释倍数,应使培养基的菌落数在30~300。 b 样品测试:在提取待测样品时需用无菌移液管,且不同稀释浓度之间用不同的移液管,不可混 用。不要在阳光直射下做稀释准备以及倾倒平板操作。将移液管移出容器时,应小心避免污 染。注意吸取试液的时候插入水样深度不要超过2cm~3cm。 C 稀释样品测试:当排出移液管液体的时候,应保持移液管处于45°倾斜状态,同时管头应轻轻接 触培养血底部或稀释器皿的瓶口处,培养皿接种时应将培养盖打开至刚好能将移液管插入 的状态。待液完全流出后,将移液管管头轻触培养血底部干燥处,使残液顺利流出。当需要接 种试样容量小于0.1mL时,应采取倍数稀释(如高浊度水或污水)。对每一个稀释倍数或试样 体积,都应做一组平行对照。对加入试样的培养血,小心加入培养基并小心混匀。从开始移液 至倾倒平板应保证在20min内完成。
融化培养基:在密闭环境下,用沸水或蒸汽融化培养基,避免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不要二次 灭菌培养基。不使用含有沉淀的培养基。在使用前需将培养基置于44℃~46℃水浴中,且 最好不要超过3h。在一个独立的容器内放置一支温度计监测温度,而不要仅凭触觉判断。 b)倾倒平板:为确保从稀释到最后一个样倾倒完成整个接种过程不超过20min(最好不超过 10min),应控制每一次接种的试样数量。每个接种过的培养血,倒入水浴保存的培养基 10mL12mL(同样保证培养皿开口刚好够倾倒培养基)。小心避免培养基酒出。此外,在 倾倒培养基的时候应先用纸巾吸干水分。确保培养血壁面清洁,无残留污染物。将培养血放 置于水平面上凝固。凝固后,将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c)空白对照:培养过程中,检查空白对照组是否生成菌落,以推测样品是否发生杂菌感染。
B.2.5计数、记录、分析、报告
见 B.1.8、B.1.9.
B.3.1样品及预处理
试验材料如下: a)直径4mm,长200mm,从一端40mm处开始弯曲45°的玻璃棒;使用前应经灭菌处理。 b)移液管:1.0mL玻璃或塑料移液管。 c)42℃培养皿或干燥箱,或无菌台
使用R2A培养基时,在28℃环境下培养5d~7d。如果使用NWRI培养基,在20℃环境下培养
15mL火培尔基直于100mmX5mm90mmX15mm的菌培券中,得原脂指固后,格 培养皿倒置,进行干燥处理,这样处理后大约会蒸发掉2g~3g的水分。干燥后的培养皿可以立即使 用,也可以在密封塑料袋4℃保存并在2周内使用。如需干燥后立即使用,可在排烟柜中室温下(24℃~ 26C)加25mL培养基干培养Ⅲ
流程如下: a)样品稀释见B.2。 b) 玻璃棒:移液管移取0.1mL或0.5mL试样于预干燥的培养基表面。用灭菌弯曲玻璃棒,通过 用手旋转培养基将水样均匀涂布于培养皿上,完成接种。待培养基完全吸收菌液后进行培养。 移液管。将培养基置于旋转台上旋转,同时用移液管移取适量试样悬于预干燥培养基表面,移 液管从中心开始至距培养皿壁0.5cm止,线性往复运动并缓慢滴加试样。待培养基完全吸收 菌液后进行培养。
B.3.7计数、记录、分析、报告
见B.1.8、B.1.9
B.4.1样品及预处理
见B.1.4、B.1.5.
移取5mL灭菌培养基于50mmX9mm培养皿中,室温下凝固,然后倒置于塑料箱等容器中进 截,冷藏时间不超过2周。
不同细菌浓度的水样,采用不同的样品体积,最大样品容量使每张滤膜形成的菌落娄 200个。
B.4.8计数、记录、分析、报告
见B.1.8、B.1.9。报告以CFU/mL为单位记录菌落数,同时要记录膜过滤的方法,时间以及培养 型等信息。
B.5.1样品及预处理
见 B.1.4 和 B.1.5。
见 B.1.4 和 B.1.5.
试验材料如下: a) 经灭菌的带刻度玻璃或塑料移液管,体积分别为0.1mL、1.0mL和10mL。 b)35℃±0.5℃的恒温培养箱。 c)紫外光源,6W,365μm。 d)培养Ⅲ
培养基要求如下: 可以采用100mL多次使用培养基,或10mL单次使用培养基。培养基储藏温度为2℃~25℃, 通常来讲这种培养基只有12个月的有效期。 b) 采用10mL培养基进行空白接种,然后在35℃培养48h,如果没有菌落形成,则说明培养基 没有被杂菌污染,可以使用,
使用去离子水、蒸馏水、缓冲蒸馏水或0.1%蛋白陈。
使用去离子水、蒸馏水、缓冲蒸馏水或0.1%蛋白
CI/T 2442016
纯水水化培养基至100mL标线,盖盖,摇匀至培养基完全溶解,无菌条件下移取1.0mL试样和 9mL水化培养基于培养皿正中(或0.1mL试样和9.9mL水化培养基)。 注:最终试样和培养基的体积应保证在10mL士0.2mL。培养皿盖盖,轻轻播晃均布混合液。将培养基旋转90~ 120°倾倒出多余培养液,接种后在35℃培养48h(45h~72h)。如果估计试样细菌浓度超过738CFU/mL,则 应通过向99mL无菌培养液中添加1mL样品对试样进行稀释,以保证其细菌浓度低于738CFU/mL。 B.5.6计数、记录、分析、报告 培养后,用UV灯在培养血上方13cm处对培养皿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荧光出现,出于安全考虑, 此过程需佩戴防UV眼镜。用MPN表格计数,并以MPN/mL表示,
B.5.6计数、记录、分析、报告
过氧化氢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 一高锰酸钾滴定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p——为锰酸钾滴定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碘量瓶中所含过氧化氢样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游泳池中氰尿酸检测方法
0.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游泳池池水中残留氰尿酸。 D.1.2本方法适用于游泳池水中氰尿酸质量浓度为5mg/L~50mg/L的水样直接测定。浓度超过 50mg/L的水样须经稀释后方可测定
氰尿酸测试采用比浊测定法。粉末试剂(氰尿酸2号试剂)与水中氰尿酸反应后,生成颗粒物 颗粒物形成的浑浊度与氰尿酸浓度成正比,在480nm的波长下测定浑浊度
D.3.1粉末试剂(氰尿酸2号试剂)。 D.3.2氰尿酸标准贮备溶液:准确称量1000g氰尿酸,溶于去离子水,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 稀释至标线,摇匀;制成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氰尿酸标准贮备溶液。 D.3.3氰尿酸标准使用溶液:准确吸取3mL氰尿酸标准贮备溶液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 至标线,摇匀:制成质量浓度为30mg/L的氰尿酸标准使用溶液。
D.4.1分光光度计。
洁净的玻璃瓶或塑料瓶取样,采集的样品须在24
D.6.1使用配制的氰尿酸标准使用溶液(质量浓度为30mg/L)对标准曲线进行修正。 D.6.2选择仪器菜单里的“选项”菜单,进人“选项”菜单里的“调整与精度”子菜单,按下“调整”键。 D.6.3按下“确认”键JTS/T 119-2018 远海区域水运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确认显示的浓度。如果使用代替浓度,按下“调节”菜单下的数字键,输人实际浓 度,并按下“确认”键,
“清零”键。此时显示0.00。 D.7.2在另一个25mL比色池中倒人25mL待测样品,再加人一份粉末试剂,摇匀,反应3min。在 反应结束后的7min内,将比色池放人分光光度计中,盖上器具盖,按下仪器的“读数”键,仪器将显示测 定水样中氰尿酸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 注:反应时如有氰尿酸存在,会产生白色浑浊物。分析前应除去高浑浊物。
“清零”键。此时显示0.00。 D.7.2在另一个25mL比色池中倒人25mL待测样品,再加入一份粉末试剂,摇匀,反应3min。在 反应结束后的7min内,将比色池放人分光光度计中,盖上器具盖,按下仪器的“读数”键,仪器将显示测 定水样中氰尿酸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 注:反应时如有氰尿酸存在,会产生白色浑浊物。分析前应除去高浑浊物。
采用10mg/L放人氰尿酸标准溶液进行测试,结果为:氰尿酸程序,95%置信度区间内,7mg/L mg/L。
GBT 13477.8-2017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8部分:拉伸粘结性的测定灵敏度分析见表D.1。
表 D.1 灵敏度分析
打印日期:2016年9月6日F00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