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D64-01-2015 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

JTGT D64-01-2015 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GT D64-01-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6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7842
下载资源

JTGT D64-01-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 D64-01-2015 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

11.4型钢连接件施工

11.5。1应保证混凝土填充密实并与连接件良好接触。对受混凝主收缩影响的部位宜 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必要时可掺人纤维提高其抗裂性能。 11.5.2配置混凝土用的粗集料宜采用5~20mm连续级配碎石,集料最大粒径不应 超过25mm;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工作性、和易性和流动性。 11.5.3当连接件布置成倒立状态时,应在钢板上设孔用于混凝土振捣和排气,保证 钢板下的混凝土浇筑密实;当连接件布置成倒、侧立状态时,应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避 免混凝土离析。

11.5.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保证连接件周围的混凝土密实性。对直立焊钉,宜采用 平板式振捣器;对侧立焊钉,宜选用较小直径的插入式振捣棒,棒体距离焊钉端部30~ 50mm,在保证振捣效果的前提下,避免触碰焊钉造成损坏。 11.5.5混凝土原材料除应满足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对水 泥、集料、水、外加剂、混合材料的具体要求外,尚应针对连接件构件对混凝土浇筑带 来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强度和耐久性。

11.5.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保证连接件周围的混凝土密实性。对直立焊钉,宜采 板式振捣器;对侧立焊钉,宜选用较小直径的插入式振捣棒,棒体距离焊钉端部30 mm,在保证振捣效果的前提下,避免触碰焊钉造成损坏。

11.5.5混凝土原材料除应满足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对: 、集料、水、外加剂、混合材料的具体要求外,尚应针对连接件构件对混凝土浇筑 的影响DB31 757-2020 工业气体空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强度和耐久性。

连接部混凝土尺寸小,构造复杂,加之连接钢板、贯通钢筋、焊钉、连接型钢等构 件的设置,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浇筑振捣和流动性,易产生早期开裂、混凝土浇筑不密 实、漏浆离析及质量不均匀等病害。 区别于常规混凝土浇筑,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强度和耐久性, 主要包括: (1)水泥:避免使用磨细高早强水泥,比表面积一般不大于400m/kg,C3A含量 一般不大于10%,水泥的含碱量(Na0当量计)一般不超过0.6%,使用时水泥的温 度一般不超过60℃。 (2)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通常选用粉煤灰和磨细矿粉,特殊环境下 经试验论证可采用硅灰。 (3)粗、细集料:采用非活性的集料,并严格控制含泥量。 (4)外加剂选用:通常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通过试验确定掺量。 (5)为避免混凝土出现早期裂缝,可掺加纤维材料。聚丙烯纤维的掺量一般为 0.8~1.2kg/m²,钢纤维的掺量一般为40~70kg/m

连接部混凝土尺寸小,构造复杂,加之连接钢板、贯通钢筋、焊钉、连接型钢等构 件的设置,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浇筑振捣和流动性,易产生早期开裂、混凝土浇筑不密 实、漏浆离析及质量不均匀等病害。 区别于常规混凝土浇筑,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强度和耐久性, 主要包括: (1)水泥:避免使用磨细高早强水泥,比表面积一般不大于400m/kg,C3A含量 一般不大于10%,水泥的含碱量(Naz0当量计)一般不超过0.6%,使用时水泥的温 度一般不超过60℃。 (2)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通常选用粉煤灰和磨细矿粉,特殊环境下 经试验论证可采用硅灰。 (3)粗、细集料:采用非活性的集料,并严格控制含泥量。 (4)外加剂选用:通常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通过试验确定掺量。 (5)为避免混凝土出现早期裂缝,可掺加纤维材料。聚丙烯纤维的掺量一般为 0.8~1.2kg/m²,钢纤维的掺量一般为40~70kg/m。

1.5.6连接件处混凝土宜保温保湿养护7

12.1.1组合梁施工以及使用的材料应满足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的相关规定。 12.1.2钢梁涂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耐蚀性,具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资料, 并符合耐久性要求。 12.1.3现浇桥面板应采用无收缩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应以混凝土28d体积保持不 变为原则,并根据试验确定。 12.1.4施工前应根据组合梁结构特点和受力特性确定施工程序和工艺,防止桥面板 开裂。

12.1.5钢梁和混凝土连接处应做好防、排水

12.1.5钢梁和混凝土连接处应做好防、排水。

12.2钢梁加工与运输

12.2.1钢梁加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2.2.1钢梁加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钢梁加工前应制订详细的工艺。 之 湿接缝连接钢筋的安装应避免与焊钉冲突。 3 对开口槽形梁,应预留腹板之间的临时剪刀撑连接板件、临时吊点设施等

12.2.2钢梁运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运输过程中,应做好钢梁防护,保护焊钉,避免焊钉受到触碰导致脱落。 2 钢梁运输过程中,应加强支撑、固定牢固,防止变形或倾覆。 3槽形钢箱构件运输过程中,应在箱内设置剪刀撑,防止腹板变形;工字梁运输 应采用辅助撑架,防止变形或倾倒。

12.3.2钢梁在吊装、对位、拼接各环节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吊具的刚度应满足吊装需要,吊点应均匀布置,避免钢梁发生扭转、翘曲 倾。 2应轻吊轻放,支垫平稳,安装前应对临时支架、吊机起吊能力和钢梁结构在

4若吊装过程中吊装荷载产生的水平力较大,一般采用扁担梁作为吊具进行吊装。 5考虑到安装条件及环境,对于接近斜拉桥0号钢箱梁的梁段,设置精确调整装 置,如三向千斤顶等,将允许偏差控制在±5mm以内是可行的。

12.3.5钢梁悬臂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钢梁悬拼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预拱度及轴线偏差,轴线允许偏差应为±10mm 2钢梁拼装过程中,应减少相邻梁段接缝偏差,在纵、横向及高度方向的拼接 1宜不大于2mm

钢梁悬臂拼装过程中, 浇筑湿接缝形成整体。

12.3.6钢梁顶推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2.4.2节段悬臂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节段吊点的布置应综合考虑截面重心、钢梁位置等确定,吊点预埋件应避开结 合部。 2 节段悬拼设备应安全可靠,应具备节段平面位置、高程、倾角的调整功能。 3应根据组合梁构造特点,采取合理措施定位和锚固吊机

12.5混凝土桥面板施工

控制起始节段的拼装精度,包括节段高程

12.5.1桥面板预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面板安装前,宜存放6个月以上。 2桥面板预制及存放台座基础宜选择坚实地基,对软质地基应进行加固。 3桥面板底模、侧模宜采用刚度较大的钢模,保证接缝平顺,板面平整,转角光 滑,并定期校正。底模制作安装精度:平整度不应大于2mm,长宽尺寸允许偏差应为 ±3mm。 4为保证连接件与钢筋的准确匹配,应在底模上严格标出桥面板钢筋位置,并宜 在板各边标示出至少3排焊钉等连接件的相对位置。 5侧模上应开有钢筋定位槽口。侧模制作安装精度:对角线长度允许偏差应为 ±3mm,钢筋预留槽位置允许偏差应为±3mm。 6桥面板预制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板四周和板顶面应人工凿毛保证粗骨 料出露,凿毛深度不宜小于5mm。 7预制板:长宽尺寸允许偏差应为±3mm,厚度允许偏差应为±5mm;连接钢筋 预埋位置允许偏差应为±5mm。板面沿板长方向支承面平整度应控制在2m范围内小 于2mm。 12.5.2混凝土桥面板运输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板的存放支点宜和吊点位置相吻合;同时4个支点应严格调平,保证在同 一平面内。 2混凝土强度达到85%强度后方可吊装,应采用四点起吊,并配置相应的吊具, 防止吊装受力不均产生裂纹。 3吊装和移运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湿接缝钢筋,并应保证湿接缝混凝土浇筑质量。

12.5.2混凝主桥面板运输与安装应付合下列规定: 1预制板的存放支点宜和吊点位置相吻合;同时4个支点应严格调平,保证在同 平面内。 2混凝土强度达到85%强度后方可吊装,应采用四点起吊,并配置相应的吊具, 防止吊装受力不均产生裂纹。 3吊装和移运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湿接缝钢筋,并应保证湿接缝混凝土浇筑质量。 4桥面板安装允许偏差应为±5mm,相邻两板错开量应小于3mm。

12.5.3湿接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湿接缝浇筑前,应对安装过程中变形的连接钢筋予以校正和调直,对损伤的连 接件予以修补。 2连接钢筋应焊接,并应通过垫块保证连接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3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应防止干缩裂纹。 4湿接缝混凝土应保湿、保温养护不少于7d;当气温低于5℃时,宜采用热水拌 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保温。 5湿接缝混凝土强度达到85%设计强度前,不得在其上进行施工作业。 12.5.4混凝土桥面板现场浇筑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板的现浇时机和程序应符合要求。 2混凝土板浇筑可利用钢梁支撑安装支架模板,并应在桥面板混凝土达到规定的 强度后拆除。支架与钢梁之间可采取栓接形式,在钢梁上焊接临时连接板,支架安装、 拆除过程中应避免损伤钢梁及表面防腐涂层。 3浇筑桥面板混凝土前,应清除钢梁上翼缘和连接件上的锈蚀、污垢,保持表面 清洁。 4在湿接缝混凝土达到85%设计强度前,不应进行吊机移动、大型构件吊装等 作业。

12.6组合梁预应力施工

12.6.1预应力张拉时机和顺序应符合要求。 12.6.2应控制桥面板混凝土内的预应力管道的位置,保证衔接顺直,相邻孔道对位 高差应为±2mm 12.6.3体外预应力应严格控制转向装置的位置和角度,同时应在墩顶梁段预留工作 孔,在梁底板上预留反力锚座。

12.6.4采用支点位移法对桥面板施加预应力的结构,梁板安装时应严格控制梁底临 时支座和永久支座顶高程,允许偏差应为±1mm。临时支座的卸落顺序应符合结构受力 要求,同一墩顶的多个临时支座宜分4~5级均勾、同步卸落

13.2.1应根据结合部钢梁结构特点制订详细的制造与组装方案

文说明 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结合部钢梁与混凝土梁承压时的受力面积。 13.2.4结合部钢梁的焊接缝应进行专门检测

13.3结合部钢箱梁安装

13.4结合部混凝土施工

3.4.1钢混结合部应配制大流态低收缩高性能混凝土,可采用微膨胀钢纤维混凝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钢混结合部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和体积稳定性为原则,

虑胶凝材料用量、砂率及用水胶比,同时考虑到结合部施工的质量和可操作性,配制流 动性好、体积稳定性好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实现混凝土的易密性和防止脱粘。可采用微 膨胀钢纤维混凝土或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裂性。掺加纤维后会使流动 性降低,宜通过试配和浇筑工艺试验进行验证。

13.4.2结合部预埋件宜采取与已浇筑 梁段外露钢筋焊接的方法进行固定。混凝士 前和振捣过程中应安排专人检查预埋件的位置

13.4.3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550kg/m,宜掺人优质矿粉、粉煤

13.4.3混凝土胶凝材料用 合料,混凝土绝热温升不宜超过55℃;砂率宜控制在38%~41%范围内;混凝土 量不宜超过160kg/m。

在满足设计、混凝土耐久性和施工的前提下使用矿物掺合料,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水量,以控制混凝土温升,避免混凝土开裂。

13.4.4混凝土拌合物应流动性良好、无泌水现象,初始落度宜为220mm±20ml 落扩展度宜为600mm±50mm,落度1h损失率宜不大于10%。

钢混结合处钢筋、剪力键密集,清理工作异常困难,需高度重视。 13.4.6在钢混结合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钢箱梁和混凝土梁之间进行临时锁定 条文说明 可采用劲性骨架和张拉临时预应力索等进行临时锁定。 13.4.7宜选择夜间气温较低时段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降温使钢结构温度与 竞温度一致。 13.4.8宜在不易振捣的钢结构部位预留出气孔或振捣孔,当插人式振捣棒无法使月 寸可在钢结构对应部位 式振捣器辅助振捣

13.4.9混凝土横桥向宜全断面一次性布料,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宜为300mm, 舱面混凝土允许高差宜为300mm。可超浇钢格室位置混凝土,直至混凝土从排气于 浆孔溢出。浇筑完成后,必要时可从预留压浆孔向各个钢格室内灌注水泥浆,填充 箱梁未紧密结合处混凝土

13.4.10夏期高温季节应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人模温度不应超过28% 合部混凝土应按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O)大体积混凝土的要 行浇筑温度控制。

13.4.11混凝土浇筑时宜缩短从出料到浇筑入模的间隔时间,混凝土施工阶段的 温差宜不大于25℃,降温速率宜不大于2℃/d。

13.4.1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湿润养护,夏季应对结合部钢箱梁洒水覆盖 保湿。

13.5.8浆体温度应在5~35℃之间。压浆及压浆后3d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 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环境温度高于35℃时,压浆应在夜间进行。 13.5.9宜选用专用的后张法预应力管道压浆材料。浆体强度应不低于混凝土强度

13.5.8浆体温度应在5~35℃之间。压浆及压浆后3d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 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环境温度高于35℃时,压浆应在夜间进行。

13.5.9宜选用专用的后张法预应力管道压浆材料。浆体强度应不低于混凝土强度

14索塔及拱座钢混结合部施工

向的时段进行,以消除局部温差所引起的

混合塔柱及斜拉索锚固区钢混结合部施

4.2.2塔柱结合部锚固箱安装前应在没有局部温差的条件下对底座顶面的高程、辑 和上下游间绝对距离进行复测。锚固箱应精确定位。 4.2.3塔柱结合部开孔板连接件贯通钢筋应定位准确,构造主筋应同剪力钢筋分层 干绑扎。纵、横剪力筋间应固定,保证布设位置准确、牢固,同时应防止混凝土振指 工时出现位移。

线和上下游间绝对距离进行复测。锚固箱应精确定位。 14.2.3塔柱结合部开孔板连接件贯通钢筋应定位准确,构造主筋应同剪力钢筋分层 错开绑扎。纵、横剪力筋间应固定,保证布设位置准确、牢固,同时应防止混凝土振捣 施工时出现位移。 条文说明 剪力键钢筋与构造主筋交错密集,应分层错开绑扎。 14.2.4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宜为200~300mm,相邻隔舱混凝土面高差不宜超过 300mm。相邻隔舱应预留孔洞,以便于混凝土流动,使剪力键间气泡排出。 14.2.5斜拉索锚固区钢锚箱(梁)制作、安装线形控制应从工厂制造阶段开始, 并应于出厂前在预拼装场地专用胎架上进行预拼装。可采取竖向预拼,预拼装节数不宜 少于3节。验收合格后,可将钢锚箱连接螺栓全部拆解,运至现场之后再拼装成整体。 条文说明、 钢锚箱(梁)构件进行预拼装,是为了避免高空调整,降低高空作业难度和加快 安装速度。 14.2.6钢锚箱(梁)运输时应设置临时支撑点固定装置,注意节段间匹配件的保 护,防止运输中碰撞和变形。 14.2.7钢锚箱(梁)吊装前应对起吊设备、机具等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符合要求 后方可进行吊装作业。吊装应采用专门的吊具,使吊姿有利于安装对位,并避免钢锚箱 (梁)起吊时因起吊产生内力导致变形。 14.2.8锚固箱安装后应在没有温差的情况下测量顶口的轴线、高程及上下游间绝对 距离。钢锚箱(梁)安装后,锚固点高程允许偏差应为土10mm,两端与纵向限位板间

4.2.7钢锚箱(梁)吊装前应对起吊设备、机具等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符合要习 方可进行吊装作业。吊装应采用专门的吊具,使吊姿有利于安装对位,并避免钢锚 )起吊时因起吊产生内力导致变形。

14.2.8锚固箱安装后应在没有温差的情况下测量顶口的轴线、高程及上下游间绝对 距离。钢锚箱(梁)安装后,锚固点高程允许偏差应为±10mm,两端与纵向限位板间 间隙不应小于5mm。钢锚箱(梁)上索导管安装后空间位置允许偏差应为±10mm。 14.2.9首节钢锚箱(梁)的底座预埋件应设置适当的预抬值。钢锚箱可通过承重 钢板、调节螺栓进行定位,倾斜度充许偏差应为±1/4000。吊装时宜采用塔吊,其吊 重、吊幅、吊高应满足吊装需要。

索塔及拱座钢混结合部施工

设置适当的预抬值,是考虑了塔柱混凝土结构自身的收缩徐变,以及在承受斜拉 压力下的压缩变形。首节钢锚箱施工是后续施工的关键,包括锚箱底座混凝土垫块 和锚箱的定位安装施工。

14.2.10锚箱底座混凝土浇筑时宜预留一定高度,定位调整满足要求后再通 孔浇筑无收缩性混凝土或压浆,压浆材料性能指标应满足要求。

14.2.13钢锚箱施工时宜高出混凝土面一个节段。严禁随意切割钢锚箱与混 合截面钢筋和剪力钉。采用泵送工艺施工时,混凝土的初始落度及流动度宜 的施工高度进行调整,并应加强锚固区混凝土的振捣。

3钢横梁(钢斜撑)与混凝土塔柱结合部

14.3.1钢横梁应保证拼装组件密贴,焊缝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未填满弧坑 等缺陷。运输时应加设临时支撑加以固定。 14.3.2安装横梁时应考虑横梁制作偏差、塔柱间的误差值,同时应考虑安装时温度 的影响,钢横梁与预埋钢板安装前应对天气状况进行连续观测,并分析预测不同天气条 件下尺寸变化值,以此确定横梁尺寸制作偏差。

温度对两个塔柱连接距离有一定的影响。

14.3.3钢横梁与塔壁的连接可采取嵌补段来进行连接,在横梁一端或两端预留 Dmm长的嵌补段。

14.3.4可通过设置主动横撑,调整横梁装配时合拢口的间距进行辅助合拢安装。 .4钢塔柱与混凝土承台(钢拱肋与混凝土基座)结合部施工

14.4钢塔柱与混凝土承台(钢拱肋与混凝土基座)结合部施工

14.4.1预应力束(筋)安装应采用定位支架进行固定,预应力束(筋)的安装 可采取整体制作安装,也可采取现场逐根安装,

14.4.5锚杆预应力张 不

14。4.5锚杆预应力张拉宜分 %。张拉时以平面对称为施工原则,施工顺序宜从中间向两边张拉。对于采用间隙 法的处理方法,应在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锚杆预应力张拉

索塔及拱座钢混结合部施工

14.4.6 拱座钢结构部分宜整体安装。 14.4.7 拱座钢结构宜采用劲性骨架进行安装定位,可通过装置微调其空间位置。 14.4.8拱座混凝土应进行分层分段交错浇筑,分层下料,每层厚度控制在200~ 300mm;混凝土浇筑能力应保证不出现浇筑冷缝;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应少 于14d。

附录 A组合梁侧向扭转屈曲的弹性临界弯矩

JLZJ-Y-GL-002-2020 北京市普通公路交通工程日常养护预算编制办法(试行)附录 A组合梁侧向扭转屈曲的弹性临界弯矩

A.0.1组合梁负弯矩侧向扭转屈曲的弹性临界弯矩由“倒U形框架”(图A.0.1 型推导得出:

组合梁侧向扭转屈曲的弹性临界弯矩

钢梁截面绕y轴的惯性矩; 钢梁的截面面积; I— 钢梁截面绕z轴的惯性矩; 证一 对钢梁剪心的极回转半径: 钢梁形心与翼板形心间的距离; Z一 钢梁截面形心至其剪力中心的距离,当剪力中心与钢梁受压翼缘在中心轴 同侧时为正号; h 钢梁上翼缘重心轴到下翼缘重心轴之间的距离。 转动弹簧常数k分别考虑了开裂混凝土板的弯曲刚度(相应的弹簧常数k)和钢 梁腹板的弯曲刚度(相应的弹簧常数k,):

DB37/T 3264-2018 煤矿在用竖井提升系统防坠器安全检测检验规范k,k2 k。= k, +k.

ki一一垂直于梁方向的混凝土板或组合板开裂截面的弯曲刚度,对跨过钢梁的 4EI 续板,k,= 2EIcr ;对简支板或悬臂板,k,= a 钢梁腹板的弯曲刚度, 对腹板无外包混凝土的组合梁按下式计算

图A.0.1倒U形框架模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