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T805-2011 邮轮码头登船桥5.3.1登船桥主体结构及各部分功能设计应确保旅客和邮轮安全。 5.3.2 登船桥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具有防雨、抗风、抗震能力。 5.3.3登船桥应保证在大风恶劣天气时安全锚定。 5.3.4登船桥旅客通道宜为无障碍升降式活动通道,通道内部应无锐边、尖角和任何可能伤害旅客和操 作人员的突出部位。
地板载荷应不低于3.0kN/m; 顶板载荷应不低于0.8kN/m²。
5.4.1用于制造登船桥的材料,应有材料生产厂的出厂合格证书。对重要构件材料应插样化验和试验GB/T 12085.14-2022 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14部分:露、霜、冰.pdf, 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5.4.2金属结构件的材质,碳素结构钢应符合GB/T700的规定,低合金结构钢应符合GR/T1591的 规定。 5.4.3用于连接结构件的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高强度垫圈及技术要求,应符合 CB/T1228~GB/T1231的规定。
5.5.1.1 旅客通道的工作挠度应不大于支撑跨度的1/760。 5.5.1.2 旅客通道宜采用封闭式玻璃侧壁通道。 5.5.1.3旅客通道钢结构与侧壁玻璃线膨胀系数差应不影响旅客通道功能。 5.5.1.4L形登船桥的顺岸通道宜贴近码头固定廊道。
JT/T805—2011
5.5.1.6伸缩通道的内通道及外通道地板宜设置过渡区,过渡地板相对于通道地面下倾,平均倾斜角 应小于3°。 5.5.1.7伸缩通道的伸缩轨道材料、水平和垂直导向滚轮装置应保证内外通道伸缩运动平稳顺畅。 5.5.1.8伸缩通道底部应设置电缆悬挂系统,用于安装电缆并将动力电缆及控制电缆隔离。伸缩通道 运动时,各悬挂电缆应不产生干涉,电缆悬挂系统移动过程中与其他机械装置应无刮、擦、磨现象。 5.5.1.9封闭式旅客通道在结构上应有防水防尘等密封措施,保证雨水、风沙不会侵人通道内部。旅 客通道顶部结构宜为不积水设计。 5.5110伸缩通道应具有测长装置
5.5.2.1旅客通道内部宜安装节能型、日光色或白色、即时启动荧光灯。 5.5.2.2旅客通道的照明灯管应便于更换。 5.5.2.3旅客通道地面照度应不低于150x。 5.5.2.4旅客通道应配备应急照明系统,停电后应可白动启动应急照明,维持时间应不小于0.5h,地面 照度应不低于5x。
封闭式旅客通道宜设置冷暖空调装置。室内机宜为内藏吸顶式,室外机布置宜不影响旅客通 壁的景观效果。
5.5.4.1旅客通道内部灯具宜与大花板材融为一体。 5.5.4.2天花板保温层应采用耐火保温和隔音材料,厚度应不小于50mmc 5.5.4.3旅客通道内部装饰材料应具有耐久性和易清洁性。所有装饰材料的阻燃级别应不低于GB 8624规定的B级。 5.5.4.4旅客通道与搭接渡板的地面应铺设防滑地板。
.5.4.4旅客通道与搭接渡板的地面应铺设防
通道侧壁玻璃宜采用防热辐射、防太阳紫外线的安全玻璃。玻璃的安装应使旅客通道承载弯曲时不 会对其支撑处造成过多的压力。
接船装置包括接船口、遮篷、搭接渡板和安全保护装置。
5.6.1.1接船口应与邮轮舱门空间大小相适应,并在与邮轮接触部分留有足够间隙。在任何情况下应 无金属部件和邮轮直接接触。 5.6.1.2接船口布置应便于操作和以旅客上下邮轮通畅为原则。接船口宜配置前向控制台。控制台 宜位于安全玻璃窗后,可使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向前能看到邮轮舱门附近情况,向左或向右能看到码头地 面情况。 5.6.1.3接船口应安装风雨门。风雨门应能承受强风,关闭时应保证通道内不受恶劣气候影响。 5.6.1.4接船口风雨门前应装有安全链或安全杠,离接船口地板高度约为1.2m.表面应有强烈对比色
5.6.2.1在登船桥与邮轮相接部分应安装柔性可折叠遮篷。遮篷伸出后应能有效遮挡雨水。 5.6.2.2遮篷材料应采用无毒、阻燃、表面不吸水、耐磨损的弹性材料。阻燃级别应不低于GB8624规 定的B级。 5.6.2.3可折叠遮篷应设置遮篷伸缩机构,伸缩动作极限应具有自动停止功能
5.6.3.1搭接渡板应安装于接船口前沿,用于连接接船口和邮轮甲板。 5.6.3.2搭接渡板前端部分应可相对于接船口地板作横向移动,横移距离不小于±0.3m。 5.6.3.3搭接渡板前端部分应可伸进邮轮舱门内部,接船时搭接渡板前沿呈下俯状,相对于水平面俯 角在0°~12°之间,同时保证搭接渡板与邮轮舱门无刚性接触。 5.6.3.4搭接渡板的尺寸应适合邮轮舱门人小,供旅客行走的空间内净宽度应不小于0.8m。 5.6.3.5搭接渡板两侧应有栏杆扶手作为安全防护。扶手高度应不低于1.2m,踢脚板高度应不低于 0.12m。 5.6.3.6搭接渡板表面应具有防滑特性。
5.6.4搭接渡板安全装置
5.6.4.1搭接渡板装置应有自动调平功能。搭接渡板应设置水平倾角传感器,检测渡板倾角,用于控 制升降机构带动接船口作相应高度调整。 5.6.4.2搭接渡板应设置测距或行程限位开关装置,在登船桥接驳邮轮时,检测接船口与被接驳邮轮 抢口间距离,进行接近减速和停止继续接近动作。 5.6.4.3搭接渡板应设置左右摆动限位开关,在邮轮舱口出现顺岸移动时,给出警示信号
5.7.1移动式登船桥升降机构宜采用具有机械自锁功能的传动形式。 5.7.2升降机构应具有穴余设计,应具有多个承受垂直载荷的执行元件,并应保持同步动作。其中之一 工作失效时,仍能维持升降载荷。 5.7.3升降机构应具有垂直导向装置,通过导向装置沿着门架结构垂直升降。升降机构应能承受旅客 通道因风载等引起的侧向载荷。
5.7.4升降机构应县有垂直行程测量装置和极限行程限位装置。
5.8.1行走机构应使用常闭式制动器。轨道式登船桥应具有防风铁楔或夹轮器等防风装置和大风锚定 装置。 5.8.2行走机构应具有防撞缓冲装置和防碰撞安全保护装置。 5.8.3多套行走机构工作时应保持同步。机构运行平稳,轨道式行走机构不应有啃轨爬行现象。轮胎 式行走机构应设置纠偏装置,不应有跑偏现象。 5.8.4行走机构运动时应具有声光报警装置。
作位置静止时应不出现明显下滑现象
5.9.2液压系统应符合GB/T3766的相关规定。 5.9.3油缸活塞杆表面应镀铬,缸体表面应油漆。 5.9.4液压系统回油管路应设置回油过滤装置,精度应不低于25um。 5.9.5油箱应具有油量指示系统和方便维修加油口,油箱底部应设置放油排污口
5.10.1.1焊接用焊条、焊丝与焊剂应符合CB/T5117、GB/T5118、GB/T5293、GB/1 IUGB/ 12470、GB/T14957的规定,焊条与焊丝的选择应与主体构件材料强度以及焊缝所受载荷类型相适应。 5.10.1.2结构件焊缝坡口应符合GB/T985.1的规定。 5.10.1.3结构件重要焊缝在外观检查后应进行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应不低于GB/T11345中I级质 量要求。 5.10.1.4未注焊缝高度的角焊缝,其焊缝高度宜不小于被焊接件中较薄连接件板厚的80%。
5.10.2结构件制造的允许偏差
表2结构件制造允许偏差
JT/T8052011
安装吊点的设置应保证结构件在吊装过程中无
5.10.4结构件防水要求
5.10.4.1结构件的排水措施应有效,其外表面应无积水。 5.10.4.2封闭结构件内部应无渗漏水或残留积水。
5.10.4.1结构件的排水措施应有效,其外表面应无积水。
5.11.1登船桥所有安全联锁、限位、信号指示、报警、故障检测安全保护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与GB 6067.1的规定。 5.11.2登船桥搭接渡板应设置搭接状态监测装置,定量检测邮轮随潮汐和波浪升降、漂移、摇摆状态 及其幅度情况,控制搭接渡板适时可靠调整。 5.11.3登船桥风速报警器宜在风速达到20m/s时报警。 5.11.4登船桥的防风装置应安全可靠。 5.11.5控制系统应有完善的故障显示功能。 5.11.6旅客通道应安装视频监视装置,监视显示屏宜设置在接船口操作台处。 5.11.7 故障诊断、数据管理系统各项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5.11.8登船桥开机密码宜分操作密码和维修密码。 5.11.9通道伸缩极限、升降极限宜各设两个极限开关。当限位开关动作时,应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 相应机构动作电源即被单向切断。 5.11.10通道伸缩极限应设有机械限位装置。 5.11.11应在操作台和行走底梁上均设置急停开关。在任何状态下,按下任何一个急停开关,都会切 断所有动力电源,使登船桥立即停止机构动作。 5.11.12急停开关应为自带指示灯型开关。在急停状态,无论操作人员在桥上或在桥下,都知道登船 桥处于急停状态。 5.11.13应设置通道坡度限位开关。当通道坡度超过设定的极限值时,升降或大车行走只能向减小通 道坡度的方向动作。 5.11.14登船桥运动时,应发出相应的声光警报,提醒码头行人和车辆,避免事故发生。 5.11.15应设置互锁装置,通过机械和逻辑互锁装置防止因同时选择相反的操作而引起控制电路或部 件的损坏。 5.11.16旅客通道坡度不宜大于12.5%。通道内旅客步行道两侧应设置安全扶手。 5.11.17登船桥应设置手动收回渡板装置,当动力故障或停电时,能够使用手动装置将伸出的通道和 渡板装置收回
5.12. 1一般要求
5.12.1.1电气设备的设计和选择,应符合CB/T3811和CB5226.1及其他等效或相关专业技术标准 的规定。 5.12.1.2电气传动控制设备应符合GB/T3797与GB/T12668.2和各相关专用标准的规定。 5.12.1.3所有插座应有漏电保护开关。 5.12.1.4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应良好。绝缘电阻的具体要求如下,
JT/T8052011
电动机、电阻器的绝缘电阻,冷态时应不小于1MQ,热态时应不小于0.5MQ; 控制柜、操纵台等成套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一次回路应不小于1M2,二次回路应不小丁 0.5MQ2; 单独电器元件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5MQ。 5.12.1.5登船桥的总电压损失与内部电压损失应符合GB/T3811的规定。 5.12.1.6 设置在旅客通道内的紧急断电开关和照明专用电路应符合CB6067.1的规定。 5.12.1.7电气保护装置应符合GB/T3811和GB6067.1的规定。 5.12.1.8所有连接导线两端应有与电气原理图及配线表相一致的明显编号(标明线号、线束号、去向 等)。 5.12.1.9靠近电阻箱、发热元件、照明灯等部位的连接导线,应加套石棉套管或乙烯涂层玻璃丝管。 5.12.1.10照明电源与动力电源应分开设置,当动力电源切断时,照明电源不能失电。照明箱上各支 路开关应有明显的功能指示标牌。 5.12.1.11对采用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登船桥,其操作动作的顺序、联锁等应能由PLC软件完成,紧急 保护功能、行程终端保护须由硬件或安全PLC软件完成。 5.12.1.12电气设备安装应考虑必要的防振措施。登船桥工作时应不出现超出设计规定的振动。电 气柜体应用螺栓与底座紧固,不应将开关柜与底座直接焊接。 5.12.1.13开关柜内应采用铜质母线,分相色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柜前操作距离应大于0.6m。 5.12.1.14电阻器应安置在通风散热良好位置,并应有防护外罩。
5.12.2.1电缆的施工与验收应衍合GB50168的规定。 5.12.2.2电线和电缆应采用铜芯多股线,电气设备的外部连线宜采用橡胶绝缘导线。 5.12.2.3电缆外护层选择应着重考虑每根电缆安装使用可能受到的机械作用。如外护层机械强度无 法满足使用要求时,电缆应安装在管子、管道或电缆槽内,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5.12.2.4电线或电缆的线芯最小截面,动力回路应不小于2.5mm。 5.12.2.5动力回路、控制回路和信号回路应分别布线,并避免相互干扰,接线端子应分开连接。 5.12.2.6各机构电动机应独立配线。 5.12.2.7导线的连接和分支点应设接线箱或分线盒。 5.12.2.8在有机械损伤或油污侵蚀、化学腐蚀的场合,电线或电缆应有防护措施或穿管保护。穿线管 应加保护电继的护口
5.12.2.9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应达到:
电缆穿管,每一根独立的连续的电缆管,累计弯曲角度应小于360°。超过360°时,需要用分线 盒或者三通过渡: 管子弯曲半径应不小于6倍管子外径; 固定敷设的弯曲内半径应不小丁6倍电缆总外径; 非金属护套铠包装或编结的热塑性、弹性材料绝缘电缆,当总外径D不大于25mm时,最小弯曲 内半径为4D; 一一移动电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10倍电缆外径。 12.2.10穿管系数应不大于0.4。 12.2.11用作电缆机械性保护的金属罩壳,应采取有效防腐蚀措施。电缆紧固件、支承、托架和附件 应采用耐蚀材料制作或进行适当防蚀处理。 12.2.12电缆紧固件或扎带应紧固,并应具有足够表面积和一定形状,以紧固电缆而不损伤护套或 护层,应不因登船桥工作时的振动而产生附加应力和磨损
5.12.2.13所有接头应压接牢固、可靠,所有紧固件均应采用铜质或镀锌件。 5.12.2.14电缆管、电缆管道、电缆槽的接头处应保证机械和电气上的连续性,并应可靠接地。布置上 应能防止水在内部积留。 5.12.2.15电缆卷筒的电缆进出口密封措施应有效。滑环箱防水性能应有效、可靠。 5.12.2.16电缆卷筒放缆终点开关动作应有效、可靠。当开关动作切断运行机构电动机电源后,电缆 卷筒上应至少保留两圈电缆。 5.12.2.17电缆导向轮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允许弯曲半径。 5.12.2.18电缆卷简应装设有效、可靠的导缆器。导缆器安装时,应与电缆卷筒位置对准,保证登船桥 在运行过程中不发生电缆卡阻现象。
5.12.3.1登船桥宜设 5.12.3.2应用防振型或有防振措施的照明灯具。室外和潮湿场所应用防水型照明灯具。 5.12.3.3照明配电箱应专设,各支路应有标牌指明用途。
5.12.4接地与防雷
5.12.4.1登船桥上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电缆金属外皮等均应可靠接地。 5.12.4.2具备整休金属结构的部分,其金属构架可用作接地干线。在钢结构非焊接处较多的场合,应 设接地干线。 5.12.4.3可开启的控制柜柜门,应以软导线与接地金属构件可靠连接,
5.13.1.1在涂装前,构件表面应进行除铁锈、焊渣、毛刺、灰尘、油脂、盐、污泥、氧化皮等预处理,以保 证表面光滑平整。 5.13.1.2除锈质量等级按GB/T8923的规定:用手工方式除锈为St3级,用化学处理和抛(喷)丸(或 其他磨料)方式除锈为Sa2一级。
其他磨料)方式除锈为Sa2云级。
5.13.2涂层与漆膜厚度
涂层、涂料品种、最低干膜厚及道数见表5
表5涂层、涂料品种、最低干膜厚及道数
产品的安全标志颜色应符合GB/T2893、CB2894的规定,
5.13.4漆膜附着力
的漆膜附着力应不低于GB/T9286中规定的1
登船桥外观质量应达到: 零部件表面无明显变形及损伤,平整,无黏砂和余留冒口,焊缝均匀美观; 油漆色泽均匀,没有涂斑、漏漆和剥落; 紧固件无松动漏装; 管线排列整齐; 无油液外露; 标牌、性能表牌、吊装标志和功能标志齐全,安装位置合理,表示清楚,
6.2.1 试验前应进行静态检查,所有构件、机构及附属装置的安装应准确、可靠。 6.2.2 所有金属结构件的焊接及高强度螺栓的连接应牢固。 6.2.3 各传动件、紧固件应牢固可靠。 6.2.4 检查液压元件、液压管路等液压系统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6.2.5 检测电动机、电阻器、电器元件、电缆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要求。 6.2.6 各机构按设计要求调试完毕后,结构和传动件应能正常工作,整机应无异常现象
测量登船桥的有关尺寸,以三次测量平均值作为测定数据: 轨距、基距; 旅客通道净宽、净高数值; 门架净空尺寸; 通道内、接船口及搭接渡板扶手栏杆尺寸。
6.4技术性能参数测定
6.4.2通道伸缩速度
答接渡板所能搭接的邮轮旅客 对于码头地面的垂直高度 为最高接船高度和最低接船高度。
登船桥以额定速度行走,测取稳定运行10m距离所需的时间,以三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
6.4.5渡板动作速度
接船渡板以额定速度在最大和最小伸缩(或俯仰)范围内全程动作所需的时问,以三次测量 值作为渡板伸缩(或俯仰)速度
侨搭接渡板以正常状态搭接船甲板,观察记录搭接渡板上下、前后、左右随动情况,并记录自动 福度大小、渡板坡度极限数值
6.4.7通道工作坡度
登船桥旅客通道升降至最高和最低接船位置,测定旅客通道坡度角,以三次测量平均值作为登船桥 极限工作坡度
登船桥伸缩通道分别位于全缩回状态和全伸出状态,测定旅客通道长度差,以三次测量平均值作为 伸缩行程。
检查和调试所有安全保护装置,通过三次试验,确认安全保护装置的动作灵敏性、可靠性及准确性。
.8.1登船桥应完成至少8h的接船试验
6.8.2接船试验应由供应方和用户共同负责,并详细记录所接船型数据、每次接船高度变化范围、上下 船的旅客和船员总人数、接船运行总时间、天气情况。 6.8.3接船试验期间,登船桥不得出现性能异常现象。对试验期间出现的任何不正常现象和事故,应详 细记录并提出分析和处理意见。
7.1.1新设计的登船桥应通过产品交收检验。 7.1.2交收检验项目应按第6章规定的试验内容进行试验。 7.1.3主要性能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值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每台登船桥都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出厂产品应附有产品合格证明书。 出厂检验项目应按6.2~6.7规定的试验内容进行试验。
3.1.1登船桥的铭牌标志,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制造厂名与厂徽等; 产品型号及名称; 主要技术参数; 产品编号; 制造日期。
8.2.1登船桥通道、门架等长大件和可伸缩的通道等部件,应支撑绑扎锁定牢固,防止变形、伸缩移位 碰撞。
8.2.1登船桥通道、门架等长大件和可伸缩的通道等部件,应支撑绑扎锁定牢固DB22/T 5022-2019 金属装饰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防止变形、伸缩移位 碰撞。
8.2.1登船桥通道、门架等长大件和可伸缩的通道等部件,应支撑绑扎锁定牢固,防止变形、伸缩移位
垂岸式登船桥结构示意图见图A.1。
顺岸式登船桥结构示意图见图A.2。
垂岸式登船桥结构示意
图A.2顺岸式登船桥结构示意图
Q/GDW 13001-2014 高海拔外绝缘配置技术规范A.3组合式L形登船桥
组合式L形登船桥结构示意图见图A.3
图A.3组合式L形登船桥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