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256-2017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GB/T 51256-2017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1064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256-2017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GB/T512562017,经住房城 乡建设部2017年7月31日以第1641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订过程中,编制组深人调查研究·总结我国桥梁顶 升移位程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同时参考广国外先进标准,通 过抱柱梁节点承载力试验、顶升板梁时铰缝的差异性等多项试验 取得了包括抱杆梁受力特点、顶升误差控制等重要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现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 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 的自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 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 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总 则 33) 2 术语和符号 (34) 2. 1 术语 (34) 2. 2 符号 (34 ) 基本规定 (35) 4 设 计 (36) 4. 1 般规定 (36) 4.2 顶升移位改造设计 ( 37 ) 4.3 设备配置 (46) LO 施 工 (47) 5. 1 般规定 47) 5. 2 施T.准备 (47) 5. 3 顶升施T 48) 5. 4 移位施工 (50) 5.5 结构改造施工 (50) 5. 6 施工设备与操作· (50 ) 施工监控 (52 ) 6.1 ·般规定 (52) 6. 2 监测内容与方式· (53) 6. 3 监控成果 (55) 质量检验

1.0.1桥梁顶升位移改造.1.程的设计和施.1.,不仪要适应水陆交通 发展的需要,同时需要符合安全、经济、节能、环保、施工方便的原则 起到促进顶升位移改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作用。 1.0.2本条明确了本规范适用的桥梁结构类型和不同行业桥梁 的顶升移位改造工程,内容包括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等。 针对不同行业的桥梁工程有不同的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或标准 本规范仅对桥梁顶升移位与改造提出相关规定。 根据目前桥梁顶升移位技术水平以及施工可行性,本规范的 适用范围主要包括梁桥、刚架桥和拱桥。其他桥型在满足结构和 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可参照执行。 梁桥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等。当顶升支点与原支座位 置距离较小时,结构受力状态通常变化不大,采用同步顶升方法 就能保证桥梁整体、均匀、缓慢地升高。对于刚架桥,如连续刚构 由于墩梁固结,其顶升施工存在一定炸度,需要通过精确计算分 析,掌握结构实际受力状态·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才 能保证顺利完成体系转换和桥梁升高。 拱桥可分为有推力拱桥和无推力拱桥。有推力拱桥,因存在 水平推力,在实践中往往无法采用临时措施消除,因此,桥梁顶升 难以实施;但不排除借助临时系杆等措施在克服水平推力的前摄 下进行顶升。对于无推力拱桥,由于加劲梁(系杆)承担了水平力 其外部为静定结构,桥墩不承受水平力,相对而言,可实施性较强。 对于常见的桥梁结构,只要支撑约束处无较大的水平力,且解 除约束后桥梁结构受力状态变化不大时,可考虑采用顶升移位技 术实施桥梁改造。

本章仪将本规范出现的、相对于桥梁顶升相关的术语列出。 有关桥梁专业性的术语DB31T 1223-2020 一次性食品安全封签管理技术规范.pdf,技术人员较为熟悉,或根据本规范参照其 他规范时可查。术语的定义只是概括性涵义,如抱柱梁等,是结合 桥梁项升施工和便于理解角度来定义的。英文术语仅供引用参 考。

有关符号是本规范中少有的儿个公式中采用的代表符号。 于规范使用.直接列出。

3.0.2进行顶开移位改造的桥梁,检测鉴定前需先收集桥梁原始 勘测报告、设计图、工图、养护维修情况以及已有检测报告等相 关资料,并现场调查使用情况与环境条件等。原桥的竣工图等资 料不全时,需对原桥的结构布置、构件尺寸等进行测量,并形成工 程现状图。

会发生改变,顶开前一般都根据使用性质采用相关行业的设计标 谁进行设计,为了保证桥梁结构设计的一致性,对于顶升前后的永 久结构,材料参数取值、作用(或荷载)及其组合需符合原桥设计时 所采用的行业标准。对于顶升移位改造过程中的临时结构、临时 受力构件或采用的支架、支撑、限位装置等构件进行验算时,为保 证安全、便于操作,建议统一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梁设计通 用规范》TG1D60中的规定,规范中的部分公式统一采用现行行 业标准《公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JTGD60中的规定。 3.0.7近年来我国规范或标准陆续作了修订,其中部分内容有较 大变化或提升,因此,若仍参照原有规范对既有桥梁进行顶升移位 改造,可能无法达到现行标准的规定,降低了改造后的使用性能。

大变化或提升,因此,若仍参照原有规范对既有桥梁进行顶升移位 改造,可能无法达到现行标准的规定,降低了改造后的使用性能 在保证结构安全、耐久和适用的前提下,桥梁顶升移位改造设计要 采用现行规范。对提升技术标准难度较天的,仍执行原设计规范 时需作技术论证。

4.1.1本条对进行顶升移位设计考虑的因素作了明确规定,桥梁 顶升移位前需根据T图及现场检测鉴定结果,按照原来的荷载 等级对桥梁承载力进行验算,验算时需虑材料劣化、荷载变化等 影响并对其进行折减:项升移位除广根据所确定的荷载力及稳定 生进行计算外,还需验算顶升移位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保证顶升过程安全。对缺失设计及峻丁资料的桥梁或技 术性复杂的桥梁·需采用实桥荷载试验确定其实际承载力,作为顶 升移位设让的依据

顶升移位前需根据竣工图及现场检测鉴定结果,按照原来的荷载 等级对桥梁承载力进行验算,验算时需考虑材料劣化、荷载变化等 影响并对其进行折减:项升移位除广根据所确定的荷载力及稳定 生进行计算外,还需验算顶升移位施下过程中桥梁的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保证顶升过程安全。对缺失设计及竣丁资料的桥梁或技 术性复杂的桥梁,需采用实桥荷载试验确定其实际承载力,作为顶 升移位设计的依据。 4.1.2桥梁项升移位设计除了对顶升移位前后桥梁的承载力及 稳定性进行验算外,还需验算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强度、刚度及稳定 性,保证桥梁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对缺失设计及竣丁资 料的大桥或技术复杂的桥梁,要考虑采用实桥荷载试验确定其实 际承载力,作为顶升移位设计的依据。 桥梁项升移位技术设计是一项专项设计,其设计需考愿梁体、 基础和地基三方面在顶升过程中和移位后的使用要求,新旧构件 的变形要协调一致,除需符合混凝土丁程、桥梁工程等相应现行国 家标准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相应行业特殊规定。 顶升移位设计需要对全桥进行整体及特殊构件的强度和稳定 性验算,使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满足桥梁顶升移位后整体结构 的使用要求。计入桥墩新增的附加变形后,所有沉降超过原桥墩 的最终沉降量并需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如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梁 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 等的要求。

乐迎用 位 的结构验算要考虑实际需要和桥梁实际情况确定设计原则,确定 采用原桥修建时所采用的行业设计标准,或是项升设计时最新版 本的该行业设计标准;顶升移位过程中因为顶升时间较短,交通封 闭等原因,一般不需要考虑如汽车荷载、温度变化、混凝士收缩及 徐变等可变作用;而顶升移位后的结构作为永久结构,需考虑包 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徐变、预应力、墩台位移、安装应力等在内 的各种作用。 不考虑地震的原因是因为顶升施工通常工期较短,尤其是断 柱后施工的时间较短。但对于结构因短解除原有约束状态后,需 要长期停工的,对降低了原有结构的抗震设计的状态,需要考虑地 震力作用。

4.1.4桥梁结构具有结构重量大、分布不均、体积大及有效面积

4.1.4桥梁结构具有结构重量

大等特点,顶升点能否合理布置是结构能否安全、稳定顶升的关 键。在实际工程中,结构物必然会发生变形或移位。在项升过程 中,平面会产生变形,这时多点共同决定一个变形的平面,且项升 面有多个稳定位置。顶升点越多,顶升面的刚度好,变形越小 稳定性也越好。与此同时,在多点顶升时,刚性面不可避免地会出 现“虚腿”现象,即一个或几个顶升点的结构不能完全出力,而其余 顶升点的结构要承受比预期大的力,甚至超过构件的承受能力,这 在工程中不允许出现

4.1.5监控标准分为警戒值和控制值两类。警戒值是指

4.2顶升移位改造设计

2.1本规范的顶升移位施工仅局限于顶升施工过程中在 柱位置不变情况下的位置调整,其难度小于建筑物的整体平 工,其相应的受力体系均可借助顶升施力体系来实现。托盘

构体系设计和底盘结构体系设计要结合顶升施工中的相关设计, 且的是避免相互影响,并考虑施工空间。

目的是避免相互影响,并考虑施工空间。 4.2.2第1款,顶升移位设计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考虑使用年 限的影响,通常地基承载力提高值的经验值可参考本条规定的规 范确定,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需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第2款、第3款,当采用桩基作为支撑底盘结构系统的基础 时,一般考虑有新做承台梁或利用原有承台作为上部承载力转换 部位。其顶升桩位采用对称布置,一是考虑结构本身平衡,二是考 虑外加施力点的位置与平衡。若不能对称布置,则要考虑局部加 强以满足上部传力要求。 第4款涉及利用既有基础实现顶升的方法,可参考现行行业 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123的规定。 第5款、第6款,增大基础项升的两阶段设计方法是采用桥梁 增大截面法,王要考虑两个阶段进行计算。 增大基础顶升的作用(或荷载)效应,按下列两个阶段进行计 算: 第一阶段:新浇混凝土在尚未达到强度标准值时,构件按原构 件截面计算,荷载需包括原构件的恒载、现浇混凝土层的恒载及施 工荷载。 第二阶段:新浇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值后,构件按加固后的整 体截面计算,作用(或荷载)需包括加固后构件自重在内的恒载、二 期恒载及使用阶段的可变作用,效应分项系数按现行行业标准《公 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TG1D60取用。 混凝土桥梁结构的恒载较天,采用增天截面加固法时不可能 卸除全部恒载作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同时进行桥面铺 装更换、拱上填料更换等,可以在加固前卸除部分恒载进行施工 待加固成桥后,再开放交通。因此在基础顶升前卸除原桥的部分 恒载以及因封锁交通可不考虑车辆活载时,对加固效果是有利的 但就加固构件而言,结构实际上是分阶段受力,加固计算要符合构

件加固前与加固后不同阶段的受力。 根据基础顶升的分析及施工情况,本规范将桥梁结构带载加 固的增大截面法二次受力计算分成受力的两阶段计算:第一阶段 是以原构件截面受力的结构计算;第二阶段是以加固后构件截面 受力的结构计算。 第7款,增补桩基时可参照原设计方案。当原有桩基稳定后 新旧桩的间距可适当减少。其中要考虑新桩的沉降量及应力变化 不增加原有桩基的沉降量,其设计要符合相关桩基设计规范。 4.2.3第1款,顶升底盘主体承载结构是根据现有不同行业的设 置方式分类的,按承台、抱柱梁、钢牛腿、盖梁四种类型灵活设置。 辅助结构中要求设置纵横向联系梁的要求是为了增加结构顶升的 稳定性提出的;钢抱箍是为了克服原有局部受力改变导致的受力 不均提出的。具体根据顶升桥梁的体量和规模来决定。 第2款,桥梁顶升常用的托盘结构有盖梁、抱柱梁、钢牛腿、分 配梁等(图1)。此类结构在工程中应用较广,可根据实际条件设 置,其结构设计需满足不同行业标准

第4款,相关公式的引用考虑了下列情况: 1.针对项升底盘或托盘的受力特点,采用植筋对极限承载力 作用效果明显;但对于采用植筋效果不明显,或因植筋易造成原结 构的破坏,或结构开裂导致厅顶受力不均匀和不利于控制结构 变形的,则不能米用植筋。 2.公式中的系数0.2来源于全国各地的桥梁顶升移位研究 成果,并结合施工单位多年的经验取值,综合推荐采用系数 0.16~0.24之间,平均0.2。永久结构取下限,临时结构取上限 并考虑柱的大小、儿何形状、混凝土强度、工艺条件等因素作适当 调整。如圆柱截面取大值·矩形截面取小值。 3.体型系数是基于试验和实际应用经验两者结合面对承载 力进行折减。 针对不同桥梁墩柱,受承受荷载大小不同,截面尺寸不同,相 应的抱柱受力不同。在设计抱柱截面尺寸时,对直径或边长大于 2m的墩柱,采用较大的重要性系数2.0,一般墩柱采用1.1~1.6 圆柱截面取大值,矩形截面取小值。 为验证抱柱梁设计公式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编制组结合实际 工程,设计并完成了四组不同抱柱梁的承载力性能试验。分别考 虑了梁柱分批浇柱、柱体表面凿毛与不凿毛、圆柱与方柱、不同抱 柱梁高等可能影响到抱柱受力性能的因素,如图2所示。抱柱梁 的高度分别为200mm、300mm、400mm和600mm四种。

(b)正立面 图2抱柱梁模型试验构造尺寸

图2抱柱梁模型试验构造尺寸

试验模拟抱柱受四角四个十月同步顶开,通过测试中央柱 顶施加的荷载大小及柱与梁简变形差,确定柱与抱梁之间的结合 面发生破环所荷载。同时·为了对比,还进行广包括梁柱混凝士 次浇注的构件试验,以得出整体一次浇注、光面粘结和凿毛粘结 间的差异性。 试验结果表明,承载力随抱柱梁高基本皇线性增长,其下限值 为方柱光面,上限值为圆柱凿毛。这一规律随梁高增长而更加明 显;但对于两类截面的光面柱·其差异性不明显,因此可按下限取 值估算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抗剪承载力。 第5款,抱柱梁结构在T程中强调一·个抱”字作用。实际上 作为一种环梁结构·其抗剪力作是一个复杂的受力体系,新旧结 构的接触面不单纯是剪力的作用,由于新施T的抱柱梁收缩对原 有混凝士结构产生较大的握裹力,将导致新旧结构之间承载力增 加,其设计计算可在忽略墩柱身抗弯和抗剪作用下,根据千厅顶 布置方式,简化为两个方尚的梁或深梁结构,进行相应的抗剪和抗 弯设计,但其前提是不能出现冲切或粘结破坏。 当千厅顶作用于抱柱梁底部肘,通常要在抱柱梁四角布置匹 个于斤顶,需要对墩柱四周的抱柱梁分析进行抗弯承载力验算,并 作整体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受施工空间或抱柱尺寸限制无法布置四个千斤顶时:可对称 布置两个干斤顶,但需要计算抱柱梁负弯矩,并作验算。 第6款: 1.根据工程经验,对新浇筑混凝土的强度级别、最小厚度提 出要求,同时根据工程新材料应用研究成果,采用喷射高性能抗拉 复合砂浆、微膨胀或自密实混凝土用在桥梁的某些部位或施工困 雄处可取得较好效果。 2.加固设计时需要对原构件的表面处理提出要求。 第7款,联系梁作为增加施工期间结构稳定性的临时结构,建 议采用可重复利用的组合钢结构形式,其是纵向联系梁,由于跨

度较大.需采用可重复利用结构,以避免造成浪费或采用临时混凝 土结构带来的环境影响

页升临时支撑系统等。针对超静定结构的顶升施工·因存在 洁构受力体系,各支撑点的同步项升是必需的。即使对于简 ,因多根板梁或1梁采用多点支撑共同受力,在顶开时至 证同一梁端部顶升能采用整体同步顶升

4.2.5支撑体系既是临时性支撑结构,义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反 力提供平台,其结构安全性与顶升反力体系和液压系统的安全性 共同决定整个项升施工的安全。因此,其单个构件和整体结构均 需满足各行业现行设计标准要求。 对于现行行业标准中有短期设计验算规定的,其支撑体系设 计和验算可按短期设计或验算进行;对于没有短期设计或验算规 定的,要按正常设计或验算标准执行。考虑到顶升施工时间短,临 时支撑体系的设计和验算不需要考感地震作用。 支撑体系通常采用标准的节段钢管形式,并在上下两端配置 不同的专用垫块,节段间采用耳板借助螺栓连接固定。当支撑力 较大时,可采用节段钢管混凝土形式。推荐使用的临时支撑如图 3所示。

4.2.5支撑体系既是临时性支撑结构,义是施工过程中的

移进行限制,包括横桥向限位(图4)与顺桥向限位(图5)。顶升限 立装置按其布置位置不同,可分为格构支架、斜撑支架、悬臂架 别架及混凝土挡块等。鉴于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以及顶升偏差 能引起的对限位的作用力·其作用更多表现是*种预警而非真 正限位。因此,本规范对限位结构更多的只是建议性的规定,关键 是对限位结构设计荷载取值作规定,其他结构设计要求要满足 各行业规范或标准。 *1*: 1绝大多数梁桥和桁架桥.可选出格构支架作为限位系统:

图3推荐使用的临时支撑示意图

(a)不同步升高纵向限位示意图

(b)同步升高纵向牵拉限位示意图

2.无水平推力的拱桥(包括架拱桥、系杆拱桥及梁拱组合 桥梁),可采用悬臂桁架作为限位系统: 3.多跨多幅梁式桥,可采用斜撑支架作为限位系统: 4.混凝土挡块不得单独作为项升限位装置,但可作为辅助限 位装置。 *2***4*,由于桥梁顶升过程中尤其是需要调整桥面 坡度的桥梁和曲线梁桥,结构平面位置将发生较大位移,相应对限 位结构会产生作用力。因此,需要在限位结构设计时考虑这* 位移变化,并充分考虑这*变化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稳定性的影 响。 4.2.7桥梁顶升方式按不同的分类有多种形式,本规范主要将桥

根据结构形式、传力体系、施工条件、施工能力(经验)等各种情况 综合确定。

4.3.5于斤顶数量选择主要考虑项升安全性所采用

4.3.5十斤顶数量选择主要考虑顶升安全性所采用的安全系数 不同。同时考虑到多台千斤项共同作用时,其合力竖直偏差与相 互间的受力差异性。目前,千斤顶同步控制效果较好,其间的差异 性虽然能保证,但无法避免施丁中因个别干厅顶或油管失效导致 受力不均匀。基于多台干斤顶受力安全性和均匀性,安全系数在 油缸垂直受力时取值不小于1.5,水平受力时不小于1.25

5.1.1施工前需要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 熟悉了解所承担T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工程难点, 施工操作要点及工程质量标准。

5.1.1施工前需要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技术

5.1.3顶升量系指单次顶升值和总顶升高度,移位量系指

5.1.3顶升量系指单次升值和总顶升高度,移位量系指单次移 位量和总移位距离。

5.1.7对有表面混土缺陷的墩柱,为确保与设计的抱柱梁承载 力计算相符,除满足规定的凿毛深度外,要将表面缺陷的混凝土层 完全去除。

5.1.8施工准备完成后,无论是否设置称重工序,按照常

七序安排,*般需要按照正式顶升所准备采用的所有施工技术措 施,对结构进行*次试升,以便对各个受力体系和顶升系统进行 检查。试项升的顶升高度不需太高,*般控制在1个~2个行程 之内即可。

5.2.1技状况包括既有桥梁的标高、外观尺寸、混凝土破损、结 构局部破坏、裂缝、管线布设等。同时需对伸缩缝、混凝土挡块与 梁体等结构缝间残留物进行清理,避免因顶升偏差导致梁体或挡 块的破坏。

5.2.2顶升设备的标定包括力值测量标定和位移测量

此处顶升设备的自校准,专指力值测量标定。为了确保不同型号 专感器的精度*致性,可采用来自同*标准源传递的标准传感器 测量仪器指位移测量传感器,因测量精度要求高.要按相关规定进

行标定.并要采用同源传递标准。

5.3.1*1*.此种顶升方法是千斤顶直接放置在盖

顶部直接顶升上部梁体结构。 *2*,分配梁*般为实腹式钢结构,其基本断面有双拼工学 钢、H型钢等。 *4*,钢筋连接规范包括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T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I107等。 *5*,在桥梁变坡顶升时,桥梁纵坡产生变化,引起桥梁投 影长度伸长或缩短,在顶升支点位置于斤项上表面也会有旋转及 水平位移,引起钢支撑的横向受力及偏心受压,要保持支撑及 页的垂真受力及轴心受压而采取的措施即安装调平对位装置。桥 梁纵坡产生变化,引起桥梁伸缩缝宽度的增加或减少,增加纵向调 整装置以保证伸缩缝的设计宽度。

..艺弟1*,远择于开顶的型号的,因开门顶的放直空间有限,

5.3.3同步顶升技术是*项新颖的建筑施工安装技术。

H少火 优文 常用的新型液压同步顶升技术有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 PLC控制液压整体同步顶升技术等。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 术采用刚性立柱承重、提升器集群、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新 原理,结合现代化施工方法,可以将成千上万吨重的构件整体提 升。PLC控制液压整体同步顶升技术,由液压系统油泵、油缸、检 测传感器、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儿个部分组成。液压系统由计算机 控制,可以全自动完成同步位移,实现力和位移的分别控制、操作 闭锁、过程显示、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 在桥梁顶升过程中,桥梁始终处于*种飘浮不定的状态,结构 很脆弱,只要有*点闪失,整个上部结构可能瞬间塌。同时,在

实际施工中,由于液压缸安装的垂直误差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存在, 很难保证千斤项的绝对竖直,这样必然在顶升过程中产生部分的 水平分力,在顶升过程中通常对上部结构在纵横向采取限位装置 与监控措施。 桥梁顶升过程中,在干斤顶周围布设临时钢支撑,钢支撑通常 采用可以重复利用的钢管立柱,临时钢支撑的布设要与液压缸的 布设相符。为满足液压缸分级置换及临时支撑措施要求,可专门 设计各种垫块,以保证液压缸和临时支撑的连接可靠。支撑结构 间要连接牢固保证支撑结构良好的整体性,防止顶升过程可能发 生的滑移,避免支撑体系的失稳破坏。 当采用钢管作为支撑杆时,钢管上下两端为焊接法兰,法兰上 预留螺栓孔,钢管侧面焊有肋板及连接用构件。

3.4限位结构的安装定位时要严格按*4.2.6条中有关设 限位装置与桥梁结构间隙实施的规定,避免限位结构承受不 的侧向水平力。

5.3.4限位结构的安装定位时要严格按*4.2.6条中有关设计

5.3.5*2*,正置方式要使用在顶升高度较小,或者施工空间

小的部位;倒置方式要使用在顶升高度大,施工空间较大的 倒置时将千斤顶直接固定在托盘底部,在顶升过程中可不 ,方便施工。

5.3.7称重是为保证顶升过程的同步进行,在顶升前需测

称重时依据计算预升荷载,采用逐级加载的方式进行,在*定 的顶升高度内,不能大于10mm,通过反复调整各组的油压,可以设定 组顶升油压值,使每个顶点的顶升压力与其上部荷载基本平衡。

5.3.9在变坡顶升过程中,因每个墩柱部位的钢支撑

3.9在变坡项升过程中,因每个墩柱部位的钢支撑高度不

.3.9在受坡顶开过程中,因每个墩杜部位的钢支撑高度不同, 顶升高度也不相同,每次顶升钢支撑的压缩量也不同,需特别注意 观察。

5.4.1托盘结构体系施工、底盘结构体系施工、限位结构体系施 工、牵拉系统的安装及调试等具体操作参照本规范*5.3.1条~ * 5. 3. 4 条。

*5.3.4条。 5.4.2对于长距离移位施工,需在移位前先进行试验性移位,检 验施力系统工作状态与可靠性,检验相关参数和移位可行性。

验施力系统工作状态与可靠性,检验相关参数和移位可行性

响或回填不完全密实紧固时,会对承台或承台顶升节点体系产生 不利影响。

5.6.1项升油缸的规定是综合考虑施丁的安全性和荷载分布特 点制定的。由于桥梁顶升吨位较大,通常采用多台干斤顶同步顶 开,于斤顶与受力点间很难保证完全重登,为减少千厅项间的受力 不均匀性,要求有*定的球面转动。而针对承载油缸的安全系数 考惠到重心偏移等因素,通常顶升载荷重量不能大于顶升油缸承 截能力的60%~70%。综合考虑垂直顶升和水平顶升的差异和 安全等级,分别取不同的安全系数。为进*步提高安全性·顶升施 工要采用大吨位双作用油缸,局部空间狭小部位可采用单作用薄

5.6.2顶升液压系统的规定是基于顶升或下降过程中的平稳性

5.6.3控制系统的规定也是基于安全角度考虑的,

警等防止误操作功能在目前控制系统中均能实现。结合国家规范 对新技术应用的考虑,对控制系统提了较高的要求,避免不正规施 工队伍的不规范操作。

5.6.4本条条文说明如下:

(1)施工前需要对所有施工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根 据施工方案配置油缸,连接油管及相关信号线、电缆线,测试油缸 动作,信号接收是否正常。 (2)专项设备或专项工程,需要提前准备详细的操作流程,并 对技术人员进行交底,尤其是对关键设备的技术参数要标注明显 并设置预警标识。 (3)顶升前在进行预顶升过程中,保证所有油缸柱塞伸出并与 梁体底部紧密接触,对全套系统进行全面检索。 (4)因在桥梁顶升脱离之前,结构受力体系的转换没有完全到 应,如果进行顶推或移位可能不仅仅是对结构有破坏,而且可能导 致全桥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5)从安全角度,为避免于斤顶出现不可预见的失效导致人员 安全问题,需要在开始顶升前,在相关加载点周围布置防护网,避 免工作人员靠近

6.1.2桥梁顶升施工监测要求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确保顶升

5.1.2桥梁顶升施上监测要求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确保顶升 结束后的桥梁线形和内力与设计相符。 5.1.3需要顶升移位的桥梁*般属在役桥梁,结构已存在的损伤 可能导致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因此,需加强施工过程中控制截面 及损伤严重截面的监测与控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6.1.4计算临界值与控制指标方法

(1)保证截面最天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以混凝土允许应力为指标,确定相应的允许位移最小值, 以此作为顶升过程中的项升偏差的极限值: (3)注意不同构件或部位有不同的允许顶升偏差。 有关监测项目与预警值设置见表1

表1桥染顶升过程中预警值和极限值

(1)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施工期间,需对桥梁主体结构及辅助设 施进行巡视检查;检查频率:顶升平移施工期间每天不少于2次 其他时间每天1次; (2)需根据被改造桥梁的结构特点及施工方法制定巡视检查 程序: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并要配备如照相机、直尺、裂缝观测仪

等必要的检测设备; (3)巡视检查中如果发现桥梁结构及辅助设施位移异常、原有 病害加剧、新的病害出现等情况,需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分析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巡视检查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桥梁主体结构。 1)相邻梁段之间、梁段与桥台之间的水平和竖向错动及开合 2)原有裂缝长度和宽度是否增大,新裂缝是否出现; 3)梁体结构与支撑构件等辅助设施接触的部位是否有混凝士 开裂、剥落等现象。 (2)辅助设施。 1)抱柱梁、圈梁等支撑结构是否有混凝土开裂、剥落等现象; 2)支撑立柱等结构是否倾斜、弯曲; 3)千斤顶、限位装置安装是否牢固: 4)干斤顶、油管是否漏油,油管敷设是否顺直,管材是否老化 破损; 5)随动装置等安全设施是否运行正常。 每次巡视检查均需按规定的程序做好现场记录,检查结束后 要及时尚相关单位提交检香报告

6.2.1对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施工具体监测部分包括:桥面沉降、 盖梁顶面沉降、盖梁水平位移、盖梁应变、支撑轴力、承台沉降,以 及其他顶升改造部位。 6.2.2*1*~*4*,阶段位移监测为根据桥梁顶升平移规 模,将施工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施工阶段完成时实施的累计位 移监测;实时位移监测为在顶升平移施工过程中对桥梁结构位移 实施的全过程跟踪监测。测点的布设位置与结构体系有密切关 系。对于简支梁,应变测点要布设在跨中截面上下缘,以反映施工

过程中跨中截面拉、压应力的变化;挠度测点也布设在跨中截面。 对于连续梁、连续刚构桥,应变测点需布设在边跨0.4L截面上下 缘、支点截面上下缘、中跨跨中截面上下缘,以反映超静定结构在 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挠度测点则布设在各跨跨中及边跨0.4I 截面位置即可。施工过程中需对各测点加强监测,发现异常立即 亭工,查找原因,及时处理,解决后方可继续施工。 桥梁的纵、横坡在顶升移位过程中会产生*定的横向、纵向惯 性下滑力,导致结构发生*定的变位。施工中要及时进行观测,掌 握结构空间变位状况,并选取调整措施,保证结构定位的准确性。 桥梁的三维坐标测点*般均布置在桥面,施工过程中采用全站仪 进行观测,监测结果需及时反馈到控制指挥中心,以便下*工况调 整干斤顶工作状态,保证桥梁设计平、纵线形定位的准确性。 *5*: (1)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需作下列选择: 1)采用顶升法改造的桥梁,主体结构水平位移需采用前方交 会法、极坐标法、测小角法等方法监测;支撑结构倾斜需采用极坐 标法、倾角传感器监测; 2)采用平移法改造的桥梁主体结构的实时水平位移需米用 真有连续监测功能的位移传感器监测,主体结构的阶段水平位移。 需采用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测小角法等方法监测; 3)水平位移测点需设在支点及桥面中线上。 (2)竖尚位移监测方法需作下列选择: 1)竖向位移监测分桥面及桥下竖向位移监测; 2)采用顶升法改造的桥梁,主体结构的实时竖向位移需采用 能连续实时采集、显示和存储数据的位移监测系统;主体结构的阶 没竖向位移,需采用精密水准法、精密三角高程法、静力水准法监 测; 3)采用平移法改造的桥梁,竖向位移需采用精密水准法、精密 三角高程法、静力水准法监测:

4)桥下位移监测控制断面需设在墩(柱)或盖梁附近,边支点 设1个断面,中支点设2个断面,每个断面测点不能少于2个。 *7*在项升前,需进行病害调查,在顶升过程中需对已有裂 缝进行观测,并观测有无新裂缝产生。重点监察部位包括:支撑 点、板梁铰缝、连续梁受拉区。 裂缝监测要根据结构类型选择代表性裂缝进行监测;监测仪 器跨缝布置,且主轴需与裂缝垂直。

GB/T 51356-2019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6.2.4桥梁主体结构应力、应变测点需布置在结构内力对位移反

应敏感的部位,具体位置可通过建立桥梁结构模型对施工过程进 行模拟分析确楚:通常主梁应力控制断面设在支点、1/4跨、跨中、 3/4跨,每个断面测点根据项升方式可设置不同点。对断柱式顶 升,不要少于3个;对梁体直接项升则对每片梁均要监测。 蓝测数据要能反映结构由于施工导致的附加应力的分布、大 小和方向。 对于施工在桥梁结构内产生的附加弯矩,测点要布置在弯曲 应力最大的构件上、顶升改造时的结构下缘或平移改造时的结构 两侧;对于附加剪力,测点需布置在构件的中性轴上;应变传感器 的轴向需与结构附加应力的方向*致。 对于支撑构件,需在每个蓝测截面的周边布置不少于2个测

6.2.6桥梁顶升控制系统是施1的中枢坏节,控制系统给各动力 装置发出指令,调整各动力装置的工作状态,要保证全自动同步位 移,并具有故障报警功能。系统采集干厅顶顶升力需与压力表读 数相互校核,并与设计值作对比,控制顶升力,

6.3.1~6.3.5实测数据的处理与预报,需根据桥梁项升移位改 造仿真分析结果对实际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误差分析,通过实 测的回归分析数据对结构计算参数进行识别和修正,并预报下一

阶段工作状态DB33T2526-2022蝉花虫草子实体人工栽培技术规范.pdf,以便及时进行调整,使桥梁顶升移位改造始终处于 安全控制之中。 监控结果报告作为桥梁改造施工质量及验收提供依据,需要 由监控人员签名并由监控单位盖章存档。 根据提交的监控报告,设计单位需根据原设计结构和分析结 构与监控报告作出分析,并提交相应的差异性分析报告。差异性 分析需要与不均匀位移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控制条件相对比。

7.0.2针对顶升移位改造的技术特点顶升工程完成后分部、分 项的质量检测及验收,主要针对墩台、盖梁、支座、伸缩缝以及主梁 等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 桥梁顶升施工主要有直接顶升法和断柱顶升法。两种方法质 量检测与验收的侧重点不一样。伴随桥梁项升移位改造工程,经 常会与桥梁支座和伸缩装置的更换相结合。 根据建设任务、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需按本规范 将建设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工 程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需按相同的工程项自划分进行工程质量的 监控和管理。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划分原则为: (1)单位工程:在建设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 条件的工程; (2)分部工程:在单位工程中,需按结构部位、路段长度及施工 特点或施工任务划分为若十个分部工程; (3)分项工程:在分部工程中,需按不同的施工方法、材料、工 序及路段长度等划分为若十个分项工程。

统:钙号:155182·0188 价:13.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