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8314-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

GBT18314-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034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18314-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

式中R田(4)计算。 12.3.3AA、A、B级基线精处理后,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分量闭合差足:

12.3.3 AA、A、B级基线精处理后,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分量闭合差足

Wx≤20wx Wy≤20wY Wz≤20wz Coxi) =I owY =

DB35T 2002-2121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制作.pdfWx≤Z0WwX Wy≤20wY Wz≤20wz 0xi) i= 1 ? LoYi) i)

式中r为环线中的基线数,i)(C=△X,△Y,△Z)为环线中第i条基线C分量的 方差,由基线处理时输出。 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W≤30w oWv = 2WD: WT W= [WAWA WAz w) w w) w = w2x + w2y + w2z

W≤30w oW = 2WD:WT = W= WAX WAY WA w) w w= VwAx + wAy + wA

Dbi—环线中第i条基线方差——协方差阵。 12.3.4AA、A、B级基线精处理结果,同一测站的坐标分量在不同的同步图形中 互差,在起算点松驰时应小于1m,在起算点固定时应小于0.2m。 12.3.5AA、A、B级基线精处理结果,必须对基线方差一一协方差阵是否符合实 际精度予以检核井在平差中调整。 12.4重测和补测 12.4.1未按施测方案要求,外业缺测、漏测,或数据处理后,观测数据不满足表 7规定时,有关成果应及时补测。 12.4.2充许舍弃在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或附合路线闭合差 检验中超限的基线,而不必进行该基线或与该基线有关的同步图形的重测,但必须保证 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有关的同 步图形。 12.4.3由于点位不满足GPS测量要求而造成一个测站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各种限 差检核要求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布设新点重测或者舍弃该点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2.4.4对需补测或里测的观测时技或基线,安其体力机原因,在两定衣安求的 前提下,尽量安排一起进行同步观测。 12.4.5补测或重测的分析应写入数据处理报告。 12.5GPS网平差 12.5.1软件及要求 AA、A、B级网整体平差应使用专门研制的软件,C级及以下各级GPS网可使用随 机商用软件; 12.5.2AA、A、B级GPS网无约束平差 12.5.2.1无约束平差应选取一个相应于观测历元的ITRF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点 作为起算基准。 12.5.2.2无约束平差时,根据外业作业期的分期、及作业技术要求的不同,可以 分成若干子区,分别进行无约束平差。若进行相邻子区间无约束联合平差时,可引入若 干系统误差参数(尺度、定向等),并对每一系统误差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12.5.2.3无约束平差应作以下参数统计检验: a)方差分量因子估值。检验; b)每个改正数粗差的检验。 12.5.2.4无约束平差应输出在ITRE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下各点的地心坐标和大地 坐标、各基线的改正数和基线向量平差值、各基线的地心坐标分量、大地坐标分量及其 精度信息。 12.5.3AA、A、B级GPS网整体平差。 12.5.3.1整体平差应在相对于某一历元的ITRFYY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下进行。 各子网历元不同时,应利用板块运动模型和速度场做统一的归算。 12.5.3.2整体平差中作为起算基准的点的坐标应作为加权基准平差,即引入起算 点的全方差一一协方差阵,并乘以适当的松驰因子来进行权的确定。 12.5.3.3整体平差应作以下参数检验: a)验后单位权方差因子。的检验; b)转换参数和变形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12.5.3.4参数检验后,应从模型中消去不显著的转换权和变形参数,并重新平 差。 12.5.3.5整体平差后,应提供在ITRFYY国际地球参数框架下各点的地心坐标和 大地坐标、各基线的地心坐标分量和大地坐标分量、所有参予平差的基线的改止数及平 差值及其精度信息。 12.5.4C级以下各级GPS网无约束平差 12.5.4.1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一一协方差 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一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 束平差。无约束平差须提供各点在WGS一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

12.5.,4C 级以下各级 GPS 网无约束平差

12.5.4.1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一一协方差 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一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 束平差。无约束平差须提供各点在WGS一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 和其精度信息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VAx≤30 VaY≤30 Vz≤30

式中:一为相应级别规定的基线的精度。 否则,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的基线存在粗差,应在平差中采用软件提供的自动方法 或人工方法剔除,直至上式满足。 12.5.5C级以下各级GPS网约束平差 12.5.5.1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可选择在WGS一84坐标系(必要时) 国家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平差中,对已知点 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 12.5.5.2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止数 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相应的精度信息。 12.5.5.3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12.5.4.2粗差剔除后的无约束平 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dVax、dVAy、dVaz)应满足下式

dVax≤20 dVay≤20 dVz≤20

式中:一为相应等级基线的规定精度。 否则,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已知距离、已知方位中存在一些误差较大的值应 采用自动或人工的方法剔除这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上式满足。 12.6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和编写技术总结 12.6.1基线解算、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或整体平差)的结构均要求拷贝到磁 (光)盘和打印各一份文件,磁(光)盘要装盒,打印成果要装订成册,并要贴上标签 注明资料内容。 12.6.2外业技术总结内容应包括: a)测区范围与位置,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交通及电讯、供电等情况; b)任务来源,测区已有测量情况,项目名称,施测目的和基本精度要求; c)施测单位,施测起时间,作业人员数量,技术状况; d)作业技术依据; e)作业仪器类型、精度以及检验和使用情况; f)点位观测条件的评价,理石与重合点情况; g)联测方法、完成各级点数与补测、重测情况,以及作业中发生与存在问题的说 明; h)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与野外数据检核情况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12.6.3内业技术总结应包含以下内容: a)数据处理方案、所采用的软件、所采用的星历、起算数据、坐标系统,以及无 约束平差、约束平差情况; b)误差检验及相关参数和平差结果的精度估计等; c)上交成果中尚存问题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建议或改进意见; d)各种附表与附图。

13.1成果验收 13.1.1成果验收按CH1002进行。交送验收的成果,包括观测记录的存储介质及 其备份,内容与数量必须齐全、完整无损,各项注记、整饰应符合要求。 13.1.2验收重点包括: a)实施方案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 b)补测、重测和数据剔除是否合理; c)数据处理的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处理的项目是否齐全,起算数据是否正确; d)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13.1.3验收完成后,应写出成果验收报告。在验收报告中应按CH1003对成果的 质量做出评定。 13.2上交资料 a)测量任务书(或合同书)技术设计书; b)点之记、环视图、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选点资料和理石资料; c)接收设备、气象及其他仪器的检验资料; d)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薄及其他记录; e)数据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 f)GPS网展点图; g)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附录 A 大地坐标系有关说明 (标准的附录)

A1WGS一84 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A1.1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A21980 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

A2.1参考椭球基本参数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匕京坐标系参考椭球的基

长半径a=6378245m 短半径b=6356863.0188m 偏率α=1/298.3 第—偏心率平方e?=0.006693421622966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8525414683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附录 B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 (标准的附录)

附录B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

GPS 点之记(见表 B1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B3GPS 网选点图

顺区城GPS网选点图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②天线墩足筋±12~20mm毫 裹筋7~10mm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附录 C气象仪表的主要技术要求

C1通风干湿表的主要技术要求和使用

空盒气压表的主要技术要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附录 D测量手簿记录及有关要求 (标准的附录)

附录 D测量手薄记录及有关要求

D1.1 测量手薄封面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注:气象元素各栏内应记录气象仪器读数和相对应的修正值。

1.3 C、D、E 级测量手薄记录格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点号点名图幅编号纬度经度大地高时间(UTC)跟踪卫星号(PRN)及信噪比天气状况m记事D1.4快速静态定位参考站测量手薄记录格式点号点名图幅编号观测记录员观测日期观测单元号接收机名称天线类型时段号及编号及其编号数据文件名采样间隔开始记录时间h min结束记录时间sh min天线高测定天线高测定方法及略图点位略图测前 :测后:测定值m修正值m天线高m平均值m纬度经度大地高时间(UTC)跟踪卫星号(PRN)及信噪比天气状况m70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D2GPS 测量手薄记录内容及要求

D2.1AA、A、B级静态定位测量手薄记录内容及要求: a)点号、点名; b)图幅编号:填写1:50000地形图图幅编号; c)观测员、记录员 ; d)观测日期:在填写的月、日下打一斜线填写年积日; e)接收机名称及编号、天线类型及编号、存储介质及编号、数据文件名、通风干 湿表编号、空盒气压表编号、备份存储介质及编号; f)近似纬度、近似经度、近似高程:近似经纬度填至1',近似高程填至100m; g)采样间隔、开始记录时间、结束记录时间; h)站时段号、日时段号; i)天线高及其测定方法及略图:测定方法见D3,各项测定值取至0.001m;

D2.1AA、A、B级静态定位测量手薄记录内容及要求: a)点号、点名; b)图幅编号:填写1:50000地形图图幅编号; c)观测员、记录员 ; d)观测日期:在填写的月、日下打一斜线填写年积日; e)接收机名称及编号、天线类型及编号、存储介质及编号、数据文件名、通风干 显表编号、空盒气压表编号、备份存储介质及编号; f)近似纬度、近似经度、近似高程:近似经纬度填至1',近似高程填至100m; g)采样间隔、开始记录时间、结束记录时间; h)站时段号、日时段号; i)天线高及其测定方法及略图:测定方法见D3,各项测定值取至0.001m;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j)点位略图:按点附近地形地物绘制,应有3个标定点位的地物点,比例尺大小 视点位具体情况确定; k)气象元素及天气状况:其中气压读记至10Pa(0.1mbar),气温读至0.1℃,天气 状况按晴、多云、阴、小雨、小雪、雨、雪选一填写,同时记录云量及分布; 1)测站跟踪作业记录:记载卫星信噪比等; m)记事:记载是否进行偏心观测,其记录在何手薄,以及整个观测是过程中出现 的重要问题,出现时间及其处理情况。 D2.2C、D与E级静态定位测量手簿有关项目要求同D2.1。 D2.3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需填写观测单元号,其时段号应为观测单元内的时段 序号,其他项目要求同 D2.1。

D3天线高测定方法及要求

D3.1大线墩上天线高测定 用天线高量测杆或小钢卷尺从厂家规定的天线高量测基准面彼此相隔120°的三个位 置分别量取至天线墩中心标志面的垂直距离,互差应小于2mm,取平均值为天线高h。 D3.2三脚架上天线高测定 备有专用测高标尺的接收设备,将标尺插入大线的专用孔中,下端垂准中心标志 直接读出天线高(或需加一常数) 其他接收设备,可采用倾斜测量方法。从脚架三个空档(互成120°),测量天线高 量测基准面至中心标志面的距离,互差应小于3mm,取平均值为L,天线底盘半径为 R按天线高

D3.3标仪器台上天线高测定 按D3.1方法量取天线高量测基准面至仪器台上表面的高差h',再量取仪器台的厚 度h",再用钢卷尺不同部位,量取仪器台下表面至中心标志面的高差三次,其互差不 应大于5mm,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h",则天线高

D3.4在 GPS 测量手薄中应绘出天线高量测方法略图

h = h' + h" + h'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附录E同步观测环检核 (标准的附录)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 的代数和。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 不为零,其差值应小于下列数值:

/3 3 Wy≤ Wz≤5°

式中:一一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各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 合差。

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凹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各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

第一章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附录 F归心元素测定与计算

F1.1GPS方法 如图 F1 所示,P 为标志中心,A 为已测 GPS 点,,B 为 GPS 方位点。

在A、B点上安置接收机,观测一时段后,交换天线,再观测一时段,共两时段 获得A、B点WGS一84坐标。用经纬仪以三等三角测量的要求观测水平角Y1、Y2各4测 回,用红外测距仪,观测4测回,得到AP间的距离SAp与BP间的距离SBP,用水准测量 或经纬仪高程方法分别测出PA间的高差hAp与PB间的高差hpp,即可计算出归心元素 △XA、△YA、△hAp与αAPo F1.2纯 GPS 方法 在A、P点上安置接收机,观测一时段后,交换天线再观测一时段,共两时段,获 得A、P点间的WGS一84坐标系坐标差△XAP、△YAP、△ZAP。时段长度:双频接收机不 得少于30min,单频接收机不得少于1h。 F1.3三角联测方法 若已知P点至某一方向的大地方位角,可通过P点上对该方向与PA方向间角度观 测求出αPA,进而得到αAP,以代替F1.1通过测角求αAp的方法。按三等三角测量要求 角度观测四测回

已知A、B两点的WGS一84空间直角坐标分别为XA、YA、ZA与XB、 标为原点GTCC-061-2018 电液转辙机(ZYJ9系列)-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求得B点在A点站心坐标系中的站心地平坐标:

第一篇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然后按下式计算αAE

GTCC-103-2019 铁路机车滚动轴承(轴箱轴承)-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 F2 (F3 (F4 (F5 (F6)

F2) F3 ) F4) F5) F6)

用类似的公式和方法,可求得归心元素△Xβ和△YB与△hBP 为检核△XA、△YA与△hAp计算的正确性,可依下列两式分别求出P点球心直角坐 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