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266-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5266-2020 基于岩体基本质量BQ分级法的公路隧道围岩级别快速判定技术要求.pdfDB 13/T 52662
基于岩体基本质量BQ分级法的公路隧道围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T/CHSLA50008-2021标准下载DB13/T52662020
DB13/T52662020
基于岩体基本质量BQ分级法的公路隧道围岩级别快速判定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隧道采用BQ法进行围岩级别现场快速判定的基本规定、判定与判定流程及成果 提交等。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采用钻爆法开挖的隧道工程在施工阶段的围岩级别 现场快速判定。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21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T5026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JTGD7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DB13/T 52662020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BQ一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Is(50)一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 J,一岩体体积节理数; K一岩体完整性系数; K,一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一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一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R。一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BQ]一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
4.1.1判定工作的基本技术依据为GB/T50218和JTGD70规定的BQ分级法,应采用定性判定与定量 判定相结合的原则,其中以定量判定为主,定性判定为辅。 4.1.2判定工作应配备用于围岩级别判定的仪器设备与工具,包括便携式岩石点荷载仪、地质罗盘、 地质锤、卷尺等。相关仪器设备等需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标定。 4.1.3判定工作应贯穿于隧道施工的整个过程,在隧道全长范围内间隔一定距离进行判定工作。对于 I、IⅡI级围岩,间隔距离以20米为宜;对于IV、V级围岩,间隔距离以10米为宜。
4.1.1判定工作的基本技术依据为GB/T50218和JTGD70规定的BQ分级法,应采用定性判定与定量 判定相结合的原则,其中以定量判定为主,定性判定为辅。 4.1.2判定工作应配备用于围岩级别判定的仪器设备与工具,包括便携式岩石点荷载仪、地质罗盘 地质锤、卷尺等。相关仪器设备等需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标定。 4.1.3判定工作应贯穿于隧道施工的整个过程,在隧道全长范围内间隔一定距离进行判定工作。对于 II、III级围岩,间隔距离以20米为宜:对于IV、V级围岩,间隔距离以10米为宜。
5.1判定工作具体内容
判定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a)掌子面素描及数码成像; D 岩体结构面统计、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判定与完整性系数的定量确定: C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判定; 地下水、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的观察、素描与记录; e 岩石点荷载试样的采集、现场试验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定量确定; f)确定地下水、软弱结构面与地应力对围岩基本质量指标的修正系数值; 计算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或其修正值[BQ7。
DB13/T52662020
表1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表2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
DB13/T 52662020
最后综合判定岩石的坚硬程度。若以一个鉴定部位的岩石为鉴定一次计,则一个掌子面的鉴定次数应 符合下列规定: a)当掌子面面积小于50m时,该掌子面鉴定次数应不少于10次; b)当掌子面面积介于50m²~100m之间时,该掌子面鉴定次数应不少于15次; c)当掌子面面积大于100m时,该掌子面鉴定次数应不少于20次。
表3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
DBJ53T-44-2011 云南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pdf表4结构面结合程度的划分
5.2.6在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判定时,应区分岩体内的原始结构面和爆破震动引起的次生结构面,对 于爆破震动引起的次生结构面不应计入结构面统计当中。
a)当掌子面面积小于50m时,该掌子面测窗面积应不小于10m; b)当掌子面面积介于50m²~100m时,该掌子面测窗面积应不小于5m; c)当掌子面面积大于100m时,该堂子面测窗面积应不小于20m²。
DB13/T52662020
5.2.8围岩级别的定性判定在岩石坚硬程度与岩体完整程度定性判定的基础上进行JCT2350-2016 室内装饰装修选材指南,具体判定依据按
5.2.8围岩级别的定性判定在岩石坚硬程度与岩体完整程度定性判定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判定 表5确定
表5公路隧道围岩级别快速定性判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