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15-70-2021 土钉支护技术规程.pdf

DBJT 15-70-2021 土钉支护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8818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 15-70-2021 土钉支护技术规程.pdf

4.2.1查明土钊支护侧壁外2~3倍支护深度范围内的地质条件,是因为考虑土钊或锚杆设计的 要求。如确实无法勘察时可开展补充调查,摸清周边地质条件。 4.2.2一般情况下,主体结构的勘察钻孔位置在基坑范围以内,且距基坑边有一定的距离,为 了提高土钉支护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的可靠性,通常在支护侧壁外周边布置一定数量钻孔。 对于钻孔间距,地质条件复杂时取小值。 4.2.5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有直接剪切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理论上讲三轴试验结果更科学 合理,符合工程实际,但目前大量的工程勘察仅提供直接剪切试验的抗剪强度指标,在支护 结构设计上也有了大量的工程经验积累,从目前的工程实际状况来看,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直 妾剪切试验会与三轴剪切试验并存,但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提倡采用三轴剪切试验。 淤泥、淤泥质土等以欠固结状态为主的饱和软土因其自身性状较差,在取样、运输过程 中易受扰动,当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时,往往因土样受扰动的原因,导致试验指 标常明显偏低,直接采用会无形中增加支护结构造价;而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剪试验时,因 式验时的固结压力往往明显大于土在自然状态下的固结压力,因而造成剪切试验时土样的固 结状态已经超过其原始状态,从而导致试验数据偏大,直接采用偏于不安全。近些年来通过

一些项目的试验及对比分析,显示淤泥、淤泥质土等欠固结软土在三轴仪上采用按土样在自 然状态下的有效自重压力下预固结后,再进行不排水剪试验效果较好,试验指标比较符合实 际,故对软土推荐采用上述试验方法。 有条件时可对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层采用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获取原位土体的抗剪强 变指标。黏性土排水比较缓慢,采用固结快剪试验方法及其强度指标更为合适。 4.2.6勘察及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基岩面或其他不利结构面向基坑内侧倾斜,此地质情况对土钊 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极为不利,必须详细了解该地质情况,设计中需采取加强措施,如加长错 杆长度等,使错杆锚固到稳定的地层中并有足够的拉力,以保证基坑侧壁的安全稳定。

1建(构)筑物重点调查建(构)筑物的平面图、上部结构形式、地基基础形式、与埋 深、持力层性质,基坑支护、桩基或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参数,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资 料等;以及建(构)筑物的表观完整情况,包括房屋结构、门窗、台阶、散水、围墙等的沉 降开裂等现状情况。 2地下构筑物及人防工程重点调查工程的平面图、结构形式、顶板和底板标高、工程施 工方法以及使用、充水情况等; 3基坑周边在建和待建项目的工程资料及建设计划,包括相应的基础和基坑设计文件; 4各种既有管线的类型、材质、位置、尺寸、理深及其重要性等;对既有供水、污水、 雨水等地下输水管线,尚需包括其使用状况及渗漏情况; 5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铁路重点调查地下结构的平面图、剖面图,地基基础形式与 理深,隧道断面形式与尺寸、支护形式与参数及施工方法,现状及保护要求等; 6场地周围道路的类型、位置及宽度、车辆最大荷载、路基处理情况等,桥梁基础形式 桩基长度及持力层位置等。 43.3环境调查以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测量为主JC/T 2435-2018标准下载,必要时可进行物探和挖控探

5.1.2支护结构周边房屋的超载取值与房屋的基础型式有关,房屋基础型式主要有天然地基 (包括木桩基础)、摩擦桩且桩底深度小于支护深度、摩擦桩且桩底在支护结构底以下、端 承桩且桩底在支护结构底以上、端承桩且桩底在支护结构底以下等。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专门的材料堆场,而是正常的施工堆载即堆放一定的周转材料等, 超载按20kPa计。 对出土车道位置,由于出土车荷载一般较大,且常有超载情形,轮胎作用在地面的集中 荷载也相对较大,故取40kPa。 5.1.3在淤泥、淤泥质土和砂层地质条件下,一般不适用常规土钉墙,若采用土钉支护,应采 用复合土钉墙。当基坑不具备全深度采用放坡或土钉墙或复合土钉墙支护条件时,可采用上 部放坡、下部土钉墙或采用上部土钉墙或复合土钉墙支护、下部采用放坡或者桩墙式结构支 护的围护形式,但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设计需考虑下部放坡或者桩墙式支护结构的变形对其 稳定及变形控制的不利影响

5.2.1土钉支护整体滑动有两种工况:工况一,滑动体在坡中或坡脚滑出,坡底土体不隆起; 工况二,滑动体在基坑底滑出,基坑底土体隆起,计算简图如图5.2.1所示。当基坑下部土质 较好时,最危险的滑动体可能从坡脚或坡中滑出,即工况一的情况;当基坑下部有软弱土层 时,最危险的滑动体可能从基坑底滑出,即工况二的情况。 地面超载折算值qo,是指当地面超载不是均布荷载时,将其折算为均布荷载qo 由于土钉灌浆体的强度与灌浆体的龄期有关,而灌浆体对土钉杆体的握裹力和灌浆体与 土层的摩擦力又与灌浆体的强度有关,在施工过程中,并不是每一级土钉施工都必须等到在 分步灌浆体的龄期达到28天强度后,才施工下一级土钉。因此,在分步稳定计算过程中,土 钉的受力应考虑土钉灌浆体的强度。 5.2.6抗渗流稳定安全系数保留原1.5,取消原规程中乘以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Y。新增当基 坑坑底土体为相对弱透水的隔水层、隔水层以下的地下水为承压水,且截水惟幕未隔断基坑 内外承压水的水力联系时的坑底抗突涌稳定性验算公式

5.3.1对黏性土,实际主动土压力的土层计算高度是小于h(或基坑深度)的,但在本条款计 算Pm时,直接采用h计算主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是偏大的,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是偏安全 的。 5.3.2考虑开孔的不利影响,因此规定计算时采用土钉杆体的净截面积。按常规直线滑动面计 算通常存在上部土钉过长的问题,根据既往工程经验证明可以适当优化,经综合分析,将滑 动面从坡顶往下1/4H处划分成上、下两段,避免上部土钉过长。 5.3.5基坑顶一般按20kPa超载计算,是作为一种安全储备考虑,没有按局部荷载考虑,如有 特殊超载可按局部荷载计算方法计算

5.4复合土钉墙增强体计算

5.4.3因本规程中没有给出挡土构件计算宽度内的弹性支点水平反力F,的计算公式,可参考现 行其他规程方法复核计算。

土钉墙水平位移自前还缺乏公认的合适方法,一般是根据数值计算方法结合可靠的 。一般观点认为开挖引起的水平位移可由两部分组成:即侧向土压力卸荷形成的伸 垂直自重产生的侧向变形

Oxihxi iosihai u=i+2= + Exi Ezi

当1、,不变,而某一位置变化一Aos时,由于 3为水平向,其在垂直的 s,应变

负号表示下沉,当单元体在方向厚度为△h时,引起的沉降为:

对整个基坑侧壁,沿基坑深度H积分,即得总沉降S为

式中:Aqi——为各土层内释放的侧压力在该层内的面积;△3i——开挖后释放的侧压力,也 即静止土压力。 显然,基坑顶部的沉降为△の3引起的侧向变形,而基坑的侧向变形应直接是△3引起的在 Aの3方向的变形,设沿△の3方向的变形为 Shi,则其与△の3引起的侧向变形S,的关系应为:

因此基坑顶部的水平位移可近视为:

0.3 0.25 0.25 =×60×6+ ×(200+60)×20+ E, 30000 2 100000 2 250000

该值与实测值32mm较一致。

=(h+q)K。=(19×12+20)×0.54=133.9kPa A, =0.5hP=803.5 803.5 S, =1.2x =1.2×0.032m=38.4mm E 25000

该文中介绍的另一广怡大厦基坑,开挖深度15m。采用土钉支护,地质条件 最大水平位移为43mm,按金田工地同样的参数,计算其水平位移如下:

计算值58.8mm与实测值43mm相近。

实例3具体资料见杨光华著《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用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中国地质出 饭社,2004年)第六章中的《复杂基坑喷锚支护设计》一节,其中基坑深9m,考虑地面荷 载15kPa,场地中有淤泥质士,可塑粉质黏土,其中4井测点处在粉质黏土下还有细砂层, 综合取4#测点剖面处的土体变形模量E=18MPa,则

P=(yh+g)K [19X9+15 100kPa Ag=0.5hP=450 I 450 Sn= 1.2× : A,= 1.2 × =30mm 18000

经资料统计,经验取标准基础宽度b=300cm,基础形状系数の=0.88,土的泊 带入即得:

h E。= 240 Sk

该式算出的变形模量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见杨光华著《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用计算方法 及其应用》(中国地质出版社,2004年)。 计算实例: 某工程其中一个剖面如图1所示。

为便于计算,基坑范围内土层参数取加权平均值:重度y=19kN/m;泊松比u=0.35, ko=0.54;变形模量Eo=13MPa;地面超载to=20kN/m?;预应力锚杆的预加荷载值统一为 Fyj=120kN;预应力锚杆水平间距Sm=1.2m。 计算每次加预应力前后的变形及预应力对减少位移的贡献。土压力计算: 开挖深度:H=0m,PH=0=ko(H+go)=0.54×20=10.8kN/m 第一次加预应力前开挖深度设为H=1.7m 则PH=1.7=ko(yH+qo)=0.54×(19×1.7+20)=28.24kN/m² 第二次加预应前的开挖深度设为H=4.1m 则 PH=4.1=ko(yH+qo)=0.54×(19×4.1+20)=52.87kN/m² 第三次加预应力前的开挖深度为H=6.5m

加预应力后的位移计算:

Sn =S。 + 4S,=2.55+23.16=25.71mm

4S,=2.55+23.16=25.71mm =1

= 2.11 ± 6.65 ± 14.4 = 23.16mm

=2.11+6.65+14.4=23.16mm

×(10.8+106.22)×9.3 2 =41.85mm E. 13

检验和经验的积累,其理论必将不断地得到完善。

5.6.4建议预应力锚杆(索)的腰(冠)梁验算按照《建筑结构静力手册》(第二版)中第三 章连续梁的计算方法,通常情况下预应力锚杆(索)的腰(冠)梁属于等截面等跨连续梁, 可将各条锚杆(索)的作用力除以锚杆(索)的间距转化为均布荷载进行弯矩计算,弯矩系 数和剪力系数参考《建筑结构静力手册》进行查找,选择五跨连系梁的系数,弯矩系数取值 为0.105,剪力系数,取值为0.606,如下表:

5.7.1本条规定主要针对无截水雌幕的土钉墙支护结构。 5.7.3单排搅拌桩截水惟幕深度通常不超过20m,搅拌桩间搭接宽度通常不小于150mm;当 搅拌桩截水惟幕深度超过10m时,采用大直径搅拌桩、多轴搅拌桩或双轮铣搅拌桩止水效果 更佳,桩间搭接宽度建议不小于200mm;对地下水位较高、渗透性较强的地层,建议采用双 非搅拌桩截水惟幕。截水惟幕建议穿过透水层进入下卧弱透水层不少于2.0m,存在地下动水 的场地内不建议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进行止水。

5.8.2新增土钉成孔直径和成孔角度的规定,该成孔直径主要针对采用钻机成孔的土钉支护基 坑工程,采用错锚管土钉支护的主要采用击入式成孔,不规定成孔直径。 5.8.6超前支护结构的作用是在下一级土钉开挖且土钉及喷层未施工前,防止开挖面的土体产 生局部塌、外鼓等。目前常用的形式包括钢管桩、H型钢、工字钢、预制桩等,其中超前 微型钢管桩直径一般为100~200mm,考虑到微型钢管桩之间的土拱作用,实践证明其间距小 于0.5m没必要,而大于1.2m则微型钢管桩间的土容易产生塌或外鼓现象,因此,其间距 取为0.5~1.2m。其他形式的超前支护桩间距宜根据计算确定。 搅拌桩、旋喷桩的搭接宽度主要是考虑施工机械在其允许施工误差(即倾斜率小于1%) 范围内仍能有效搭接,故搭接宽度一般取为150~200mm。实际设计的搭接宽度应按搅拌桩、 旋喷桩的施工深度及相邻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反向倾斜时仍能有效搭接为准

6.1.1在土钉支护基坑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地面沉降或支护侧壁位移,会对 基坑周边的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为避免与建(构)筑物业主产生纠纷和 检验土钉支护的安全性,宜对周边需保护的建(构)筑物进行安全鉴定或原始状 态确认。 6.1.2根据“粤建规范[2019]2号”,对于开挖深度超过3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3米, 但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应 编制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施工专项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组织管理, 施工方法、土方开挖步骤、施工机具安排、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进度计划、质量 控制及保证措施、施工监测方案、信息化施工措施、应急抢险预案、安全文明施 工措施等。应急预案中应包括组织架构、危险源识别、应急措施和应急演练等内 容,应急措施中应重点阐述下列事项:1)施工监测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2)反 压土料的来源及运输;3)储备截水堵漏的必要器材;4)加固用的钢材、水泥, 木桩、编织袋等。 6.1.3土钉支护结构施工的一般工序如图6.1.3,施工过程中可根据设计要求优化 调整。 6.1.5部分单位在施工土钉、锚杆(索)的时候采用了先成孔后注浆,然后插入 土钉、锚杆(索)的工艺。该工艺的优点是能够保证注浆的饱满,但是对施工水 平的要求较高。 6.1.6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工程条件、场地条件与勘察、设计不符 周边环境出现异常等情况应及时会同设计单位处理

护结构施工的一般工序

6.2 截水、降水和排水

6.2.4土钉支护常用于地质条件较好,周边环境较为宽松的场地,高压旋喷桩多 用单管法,对截水效果和成桩质量有格要求的情况下可能采用双管法,三管法 高压旋喷桩基本不用于土钉支护基坑工程,因此本条文主要对单管法及双管法高

6.2.4土钉支护常用于地质条件较好,周边环境较为宽松的场地,高压旋喷桩多 用单管法,对截水效果和成桩质量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可能采用双管法,三管法 高压旋喷桩基本不用于土钉支护基坑工程,因此本条文主要对单管法及双管法高

压旋喷桩施工工艺进行了规定。

压旋喷桩施工工艺进行了规定

6.2.7滤料厚度在粉细砂含水层中不宜小于150mm,在中粗砂层中不宜小于 100mm,在砾砂、碎石、卵石层中不宜小于75mm;滤料的粒径一般为含水层土 颗粒平均粒径的6倍~8倍,轻型井点在距地表2m左右深度处应采用黏土或水 泥砂浆封口。

6.4.1有一定自稳能力的土层,是指除淤泥、流塑和软塑黏性土层、松散砂层以 外的土层,不包括强风化层及岩层。 6.4.2为了避免土钉孔塌孔和未支护开挖面塌方,每一段作业面,宜在24小时内 完成支护工作;为了保证下一层作业面开挖时,上层土钉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 度的70%以上,通常在注浆液中加入早强剂

6.5.5为确保清孔干净,应压水至孔底,利用钻杆往复拉动数次直至将孔内残渣 余泥排出孔外,至回水中无粗颗粒为止。 6.5.7施工作业面应平整,宽度应大于钻机底盘宽度不少于2m,承载力应满足钻 机稳定性要求;周边有边坡时应事先确认其稳定性,地下水位较高场地应做好降 水或隔水措施,地层软弱场地应做好地基处理工作;采用水排渣时,应沿着工作 面走向挖设尺寸适宜的排水槽并在合适位置设置蓄水坑。 锚杆钻机等机械设备应安放平稳,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倾斜、移位;应在开工 前确认机械设备及电气装置完好、正常、可靠并应进行试运行,施工中应随时检 查运转是否正常:钻机工作时操作手不应离开钻机控制台,工作过程中如出现异

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钻机班组成员均应掌握如何紧急 停机,作业完毕后应切断电源。

6.7预应力锚杆(索)制作安装

6.7.1杆体制作与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长度允许偏差为±100mm;2定 位架间距误差不大于土100mm;3锚筋净距不小于保护层厚度;4钢管锚杆出浆 孔定位允许偏差为土100mm;5钢管锚杆及自钻锚杆的表观外径允许偏差为 ±10mm

6.8.3原规程中的注浆方法包括口部注浆法和底部注浆法,本次修订删除了口部 注浆法,推存采用底部注浆法 底部注浆法,即将注浆管连同土钉(锚杆)一并送入钻孔内,注浆管口距孔 底0.2m左右,在压力作用下,浆液从钻孔底部逐步向孔口充填。在注浆过程中 随着浆体的逐步充填,应将注浆管逐步向外拉拔拨,但应注意注浆管口必须始终保 持在浆液内一段距离,当浆液充满至口部时,由止浆塞封口,再适当加压补浆, 当注浆压力稳定3~5min时,即注浆完成。 6.8.4二次注浆,一般用于土层较差、岩层较破碎、或预应力锚杆抗拔力较高而 一次注浆难以满足要求时的情况。二次注浆与一次注浆的主要区别在于,二次注 浆的锚杆体上附有二次注浆管,在该管位于锚固段前端的一定范围内开有若干个 排浆小孔,小孔处缠有胶布,由于胶布的弹性作用,压力浆只能从排浆小孔排出 而不能使浆液回流。在注浆前将一次和二次注浆管同时置入孔内预定位置,首先 用常压经一次注浆管注入浆液,待浆液所形成的浆体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高压 将浆液经二次注浆管对锚杆锚固段作二次高压劈裂注浆,水泥浆液向锚固体周围 的土层渗透、挤压、扩散,使得锚固体周围的土体强度得以提高。二次高压注浆 压力以能劈裂第一次注浆体为度,二次高压劈裂注浆锚杆的抗拔力较一次普通低 压注浆锚杆提高20%~50%。 6.8.5养护和检测时建议每个台班不少于一组试件

6.9.3对于强度等级为C20~C25的喷射混凝土,其参考试配比(重量比)为:水: 水泥:石:砂=0.4~0.45:1:2:2。 混合料拌制宜符合下列规定: 1潮喷法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应少60s,采用自落式或滚简式搅抖 机搅拌时不应少于120s;湿喷法宜采用商品混凝土,落度宜为80mm~120mm 2混合料应随拌随用,应在初凝前使用完毕,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h,环境温 度超过30℃时不宜超过1h; 3采用粉状速凝剂时宜在喷射机料斗中加入,采用液态速凝剂时宜在喷头加 入;加入速凝剂后应立即喷射作业,存放时间不应超过10min。 6.9.4开挖后应及时喷射,应自下而上分片、分段、分层、连续作业,分段长度 不宜大于10m,搭接处不应漏喷;每层喷射厚度宜为30mm~70mm,采用速凝剂 时可增加30mm~50mm;分层喷射时后层喷射应在前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并应 在喷射前用风或水清洗前层表面并保持受喷面湿润;喷嘴与受喷面的垂直度偏差 不宜大于15°,距离不宜大于3m;干喷及潮喷作业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 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及滑移流尚现象;潮喷法在拌和混合料时宜 加入全部用水量的8%~10%

7.1.1为保证支护结构安全,由设计单位根据土钉支护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在 设计图及图纸说明中明确检测、监测项目的种类、数量及监测频率,提出控制值 和报警值要求。 7.1.4土钉支护基坑工程的质量检测与监测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第 三方检测单位负责,第三方检测与监测单位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做出详细的检测和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方便实施。 基坑支护结构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支护结构达到龄期或设计强度要 求才检测,比如:土钉、锚杆的抗拨力检测应满足龄期的需要,检测后才能锁定 7.1.5施工单位的施工监测和安全巡查是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是确保施工安全 的重要措施,因此,监测频率比第三方监测高,安全巡查应每天进行,并有巡查 记录,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7.2.6钻头直径根据喷层厚度确定。 7.2.7若地层复杂,土钉、锚杆穿过多个土层,且穿过的土层性质差异大,设计 的抗拨力值大小也不一致,抗拔力验收检测宜分层进行。锚杆布置间距相对土钉 大,抗拨力特征值取值较大,因此,检测的比例要比土钉高。 7.2.8当检测结果中不合格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抽检数的30%时,说明不合格的比 例较高JCT878.5-2010 水泥工业用硬齿面减速机 第5部分:辊压机用减速机.pdf,支护质量值得怀疑,应加倍扩大检测数量,加倍抽检的位置应随机抽取, 受力较大部位或软弱土层厚度变大的部位应布置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由设计单 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提出处理意见

7.3.1基坑开挖前应理设好基准点、监测点和测试元件,开挖前应测读原始数据 不少于3次,开挖土方开始监测,基坑开挖及支护完成时不能停止监测,一直监 测到地下室施工完成并回填基坑侧壁至地面后才结束。 7.3.2基坑监测应以定量数据测量为主,辅以巡视检查。在没有出现明显的基坑 失稳征兆前,测量数据非常重要,但监测不一定每大都进行,而巡视检查是每大 都需要安排的,通过巡查,一些异常情况出现,就可以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包括 加密监测或连续监测及加固处理措施。 7.3.3人工监测有困难的区域,比如:邻近有正在运营的地铁,人不可能在地铁 运营时进隧道内观测,通过安装测量机器人,实现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显得十 分必要。邻近火车站也是如此,可以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 7.3.4强调每天都应巡视检查,是因为监测工作不是每天都在连续进行,而是根 据开挖及支护情况间隔监测,施工进行中没有监测的间隙时间段也可能有异常情 况和险情发生,因此,基坑工程每天都应巡视检查。这项工作主要由施工方完成 监测方在监测时也应有专人负责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 7.3.6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平面、立面布置、主楼 裙楼等因素综合考虑,中部、角点必须有测点,测点宜布置在首层柱上,测点应 视线通畅,不被阻挡,且方面保护,不被破坏。地下管线变形的测点应避开窖井 布置。基准点应布置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外,每栋建筑测点数不少于3个。 地下水位观测井应布置在可能受影响的建筑物周围,当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对周围建筑物有明显影响时,可以利用水位观测井进行回灌

表7.3.8现场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

CJJ 110-2017-T: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无水印 带书签)注: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

7.3.10监测项目控制值和报警值应该在设计图纸中予以明确,监测方案依据设计 图的要求来编制。报警值取表3.0.6变形控制值的70~80%,留出一定的余量来 监控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发展状况,达到报警值后,提醒施工单位加强施工

管理,防止超挖,及时支护;提醒监测单位应加密监测频率,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有异常情况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水平和竖向位移的报警值尚应同时考虑变化速率的影响,建议二级基坑墙顶 水平位移和沉降连续3天变化速率3~5mm/d、周边地表沉降5~8mm/d为报警值; 三级基坑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连续3天变化速率4~6mm/d、周边地表沉降8~1C mm/d为报警值。 7.3.11监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监测数据分析应结合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施工 工况等情况和前期监测数据对比变化进行,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地面水平位移、 沉降等监测项目应绘制成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对变形和内力发展趋势以及基 坑安全性做出预判。 监测记录和监测报告应经监测、记录、校核人员签字、单位盖章后方为有效 蓝测单位应在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应包括每次简 报、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 蓝测报告应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内容,并用文字阐述与绘制变化曲线或 图表相结合的形式表达。监测报告应反映基坑及其周边环境变形状况,对基坑及 其周边环境安全性做出评价和建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