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280-2021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pdf

DB45/T 2280-2021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5/T 2280-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08974
下载资源

DB45/T 2280-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5/T 2280-2021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pdf

7.2.3.1悬索桥施工监测应包括应力监测、线形监测、索力监测、温度监测及风环境监测。 7.2.3.2悬索桥应力监测内容应包括主塔与加劲梁的监测控制断面布置、监测测点布置、监测工况与 率、监测设备选型与分辨率。 7.2.3.3悬索桥线形监测内容应包括主缆、猫道、塔顶偏位、索塔与锚锭基础沉降、主索鞍与散索鞍(套) 预偏量与顶推量、索夹空间位置、加劲梁的制造线形、加劲梁的监测控制断面布置、监测测点布置、监 则工况与频率、监测设备选型与分辨率。 7.2.3.4悬索桥索力监测内容应包括主缆锚跨索股张力与吊索索力的监测控制断面布置、监测测点布 置、监测工况与频率、监测设备选型与分辨率。 7.2.3.5悬索桥温度监测内容应包括主缆与加劲梁的监测控制断面布置、监测测点布置、监测工况与 频率、监测设备选型与分辨率。

7.2.4.1拱桥施工监测内容应包括应力监测,线形监测,索力监测,温度监测及风速、风向监测。 7.2.4.2拱桥应力监测内容应包括拱座、拱圈、主梁及拱上建筑、涉及施工主体安全的大型临时设施 的监测控制断面布置,监测测点布置,监测工况与频率,监测设备选型与分辨率。 7.2.4.3拱桥线形监测内容应包括拱肋制造线形,桥道梁制造线形,拱座、拱圈、主梁及拱上建筑、 涉及施工主体安全的大型临时设施的监测控制断面布置,监测测点布置,监测工况与频率,监测设备选 型与分辨率。 7.2.4.4拱桥温度监测内容应包括拱座、拱圈、主梁及拱上建筑、涉及施工主体安全的大型临时设施 的监测控制断面布置,监测测点布置,监测工况与频率,监测设备选型与分辨率。 7.2.4.5拱桥索力监测内容应包括扣、锚索和吊杆、涉及施工主体安全的大型临时设施的监测控制断 面布置,监测测点布置,监测工况与频率,监测设备选型与分辨率。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pdf7.3.1应力监测元件

分辨率应不低于1H&,其耐久性应满足整个桥梁监控期的要求,用于运营期监测的元件耐久性应 满足桥梁运营2年内仍可有效工作的需求,且宜选用集温度、应力测试一体的应力传感器。

DB45/T 2280202

DB45/T 2280202

7.3.2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

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的应力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应考虑结构最不利受力断面与结构典型断面;监 新面与测点布置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一一涉及箱梁顶推施工的墩应力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主墩应力监测截面应包含墩身底部附近的 应力控制截面;监测点布置于顺桥向的墩壁两侧,每个截面的测点不应少于4个; 一主墩应力监测工况与频率应不低于下列要求:桥墩应力应在主墩每完成3个施工节段测试1 次,测试范围为主墩全部测试断面;主梁施工完成1/4、1/2、3/4完成后应各进行1次测试, 测试范围为主墩全部测试断面;主梁合龙前、后及桥面铺装应各进行1次测试,测试范围为 主墩全部测试断面; 主梁应力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主梁应力监测截面应包含主梁1号梁段、合拢段或L/2的附 近应力控制断面,多跨桥梁应力监测跨数不应少于2跨;对于跨径>150m的主梁,应力监测 控制断面宜在L/8或3L/8处进行加密布置;监测点布置于控制截面上、下缘,1号梁段、L/ 断面的测点不应少于6个,其它断面的测点不应少于4个; 主梁应力监测工况与频率应不低于下列要求:每施工一个节段测试4次,分别在混凝土浇筑 前后、纵向预应力张拉前后进行,测试区域为全桥主梁应力监测断面,主梁每次合龙前、后 各进行1次测试,测试范围为全桥主梁测试断面;桥面铺装完成后测试1次,测试范围为全 桥主梁测试断面。

斜拉桥的应力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应考虑结构最不利受力断面与结构典型断面;监测断面与测点布 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一主墩及索塔应力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索塔应力监测截面应包含下塔柱墩身底部附近的应力 控制截面和中塔柱(桥面附近的中塔柱);根据计算结果,其他应力较大的截面;监测点布置 于沿着塔柱轴线方向,每个截面的测点不应少于4个; 一索塔应力监测工况与频率:在索塔每完成3个施工节段测试1次,测试范围为索塔全部测试 断面;主梁施工完成1/4、1/2、3/4完成后应各进行1次测试,测试范围为索塔全部测试断 面;主梁合龙前、后及桥面铺装应各进行1次测试,测试范围为索塔全部测试断面;主动横 撑的顶推力前后、中塔柱合龙后、上塔柱封顶后的应力测试截面的应力;其他异常或者重要 工况; 主梁应力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应根据计算确定,主梁应力监测截面应包含主梁的塔区横梁 两侧、L/4、L/2的附近应力控制断面;对于受力复杂的斜拉桥应力监测控制断面宜在L/8或 3L/8处进行加密布置;应用于运营期应力监测断面全桥至少包括主梁的塔区横梁两侧和1个 跨中应力监测断面;监测点布置于控制截面上、下缘附近,断面的测点不应少于4个;对于 钢混组合梁及叠合梁,钢结构监测断面测点不应少于4个,混凝土不应少于3个; 主梁应力监测工况与频率:主梁施工完成每个节段和完成1/4、1/2、3/4后应各进行1次测 试,测试范围为主梁全部测试断面;主梁合龙前、后应各进行1次测试,测试范围为全桥主 梁测试断面;桥面铺装完成后应测试1次,测试范围为全桥主梁测试断面;其他异常或者重 要工况。

DB45/T 22802021

主塔应力测试截面宜选靠塔底的控制截面和下横梁以上控制截面:对于钢筋混凝土桥塔,在 每个测试断面,宜沿周边布置不少于4个传感器;对于钢塔,在每个测试断面,除了沿周边 布置不少于6个测点外,在腹板或隔板上应增设一定数量测点,具体布置情况宜根据构造尺 寸和计算结果来确定; 主塔应力测试监测工况与频率应符合下列要求:除在桥塔施工完成后、猫道架设完成后、成 缆后、鞍座顶推前(后)、加劲梁施工完成后、桥面铺装完成后等重要工况应进行1次测试, 还应进行每月不小于2次的施工期定期监测;梁段吊装过程中根据计算结果宜增加测试次数; 加劲梁应力监测截面布置,应选择主梁施工过程中的应力控制性截面,宜为桥塔下横梁处附 近截面、L/4截面、跨中截面、3/4截面等;根据主梁截面形式和截面宽度来布置测点,且每 个应力测试截面测点不应少于8个;对于钢梁加劲梁,应根据计算结果增设杆件监测截面 和测点数;对于叠合梁加劲梁,宜在湿接缝处增设混凝土应力测点; 加劲梁应力测试监测工况与频率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钢箱染加劲梁采用顶推方式,根据计 算结果应增加监测次数;对于钢箱梁或叠合梁加劲梁采用吊装方式,对吊装梁段处关键截面 应力测试1次;对于钢桁梁加劲梁,应根据计算结果增加监测次数;加劲梁施工完成后、桥 面铺装完成后各进行1次所有关键断面应力测试;加劲梁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每月不小于2次 的施工期定期监测。

.5.1拱桥的应力监测断面布置应考虑结构最不利受力断面与结构典型断面;监测断面布置应满足 限于以下要求: 一拱座应力监测断面布置:拱座下有墩柱的桥梁,应对拱座下墩柱进行应力监测,监测断面应 位于墩柱底、顶部附近; 拱圈应力监测断面布置:拱圈应力监测断面应位于拱脚、L/4、跨中附近;对于计算中显示提 圈应力较大的其他部位,宜加密布置应力测试断面;多跨拱桥应对每跨主拱圈均布置应力监 测控制断面;对于跨径>150m的特大桥梁,拱圈应力监测控制断面应在L/8、3L/8处加密 布置; 一主梁及拱上建筑应力监测断面布置:有拱上立柱的上承式拱桥,可根据监控计算情况,选择 较高的拱上立柱进行应力监测,监测断面应位于墩柱底部附近;飞燕式拱桥,应对“V”构送 行应力监测,监测断面应位于斜腿的根部、L/2及端部附近;有吊点横梁的下承式拱桥,可相 据监控计算情况,选择不少于1个横梁进行应力监测,监测断面应位于横梁的吊点、跨中附 近; 涉及施工主体安全的大型临时设施应力监测断面布置:利用交界作为扣挂体系索塔的桥梁 应在拱圈施工过程中对交界墩进行应力监测;监测断面应位于墩柱底、顶部附近;利用万能 杆件拼装扣挂体系索塔的拱桥,应在拱圈施工过程中对索塔进行应力监测;监测断面应位于 索塔底部附近以及监控计算显示应力较大的构件;利用方能杆件拼装缆索吊装体系索塔的拱 桥,宜在拱圈及主梁施工过程中对索塔进行应力监测;监测断面应位于索塔底部附近以及监 控计算显示应力较大的构件;拱圈为转体施工的桥梁,应在拱圈转体施工过程中对转动体的 上、下盘进行局部应力监测;局部应力的监测断面根据具体监控计算结果确定。 .5.2拱桥的应力测点应布置在控制断面的上、下缘位置;一个测试断面应力测点应不少于4个。 5.3拱桥应力监测工况与频率应不低于下列要求: 一拱座应力监测工况,拱座下墩柱在可能承受较大弯矩的施工节点应测试控制断面应力; 一拱圈应力监测工况与频率:

DB45/T 2280202

斜拉扣挂体系施工:每个节段施工完成后,应测试已布设控制断面应力;扣、锚索张拉 后,应测试已布设控制断面应力;合龙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应力;扣、锚索解除 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应力; 转体施工:转体体系试转,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应力;转体施工过程中,应对拱脚应力 实时跟踪测试;合龙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应力; 支架施工:支架拆除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应力; 拱上建筑施工过程中,宜在拱上立柱施工完成后、主梁(板)施工完成后,测试拱圈全部 控制断面应力; 吊、系杆施工过程中,应在吊、系杆每批安装及张拉、调整前后,测试拱圈全部控制断 面应力; 拱圈承受的重大临时荷载变化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应力; 二期恒载加载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应力。 主梁及拱上建筑应力监测工况与频率: 拱上立柱在相应跨主梁架设前后、二期恒载加载前后,应测试控制断面应力; 在支架拆除前后,吊、系杆每批安装及张拉、调整前后,应测试控制断面应力; 下承式拱桥吊点横梁在相应跨主梁架设前后、二期恒载加载前后,应测试控制断面应力; 主梁应在以下几种情况全面测试控制断面应力: ?体系转换前后; ?合龙前后; ?支架拆除前后; ◆吊、系杆每批安装及张拉、调整前后; ◆二期恒载加载前后。 涉及施工主体安全的大型临时设施应力监测工况与频率: 扣挂体系索塔在拱圈施工过程中每次临时扣、锚索张拉后,应测试控制断面应力; 缆索吊装体系索塔,宜在拱圈及主梁施工过程中,选择吊装最大重量时,对控制断面应力 测试; 转动体的上、下盘局部应力应在转体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

7.4.1线形监测设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线形监测设备及精度

DB45/T 22802021

主梁混凝土面高程应在主梁每节段施工完成后、全桥合龙后监测1次,测试区域为当前施工 完成梁段; 一主梁成桥高程应在桥面铺装完成后测试1次,测试区域为全桥主梁测试断面。 7.4.4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线形基准点复核与联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主墩的主梁0号梁段施工完成后,应对各主墩线形基准点进行联合测量; 主梁节段施工完成1/4、1/2、3/4时,应对主墩顶面基准点进行复核测量; 一主梁每次合龙前2~3个梁段,应对合龙口两侧的主墩基准点及主梁悬臂梁段前端标高进行联 合测量。

7.4.5斜拉桥线形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应符合

承台位移及沉降监测断面宜布置于承台顶面,监测点不应少于4个; 索塔偏位监测截面应设置在索塔顶面,一个塔柱测点不宜少于1个; 节段施工的主梁线形监测,每个节段梁应设置1个高程监测断面,每个断面监测点不 个。

7.4.6斜拉桥线形监测工况与频率应符合下列要

索塔偏位在索塔封顶、合龙前、桥面铺装完成后及主梁施工完成1/4、1/2、3/4应各监测1 次; 一主梁轴线监测在主梁节段施工完成后监测1次;合龙前、后进行1次测试,测试区域为全桥 主梁测试断面; 一主梁线形监测点高程在主梁每节段施工过程监测不应少于2次,分别在每个节段的首次和最 后一次张拉斜拉索后进行,测试区域为当前梁段及相邻至少2个梁段;合龙前、后进行1次 测试,测试区域为全桥主梁测试断面; 一主梁成桥高程应在桥面铺装完成后测试1次,测试区域为全桥主梁测试断面。 7 斜拉桥线形基准点复核与联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上部主梁结构开始施工前,应对线形基准点进行联合测量; 一主梁节段施工完成1/4、1/2、3/4时,应对基准点进行复核测量; 一合龙前2~3个梁段,应对基准点及主梁悬臂梁段前端高程进行联合测量。 .8悬索桥线形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主缆线形监测截面应设置在两边跨跨中、索鞍附近、中跨四分点,每个截面测点不应少于1 个;主跨跨径>800m时,应增设中跨八分点; 一主塔偏位监测截面应设置在索塔顶面上,每个截面测点不宜少于2个; 锚锭和索塔基础沉降监测基准点的位置和数量要求: 稳定,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点,一定要远离建筑物荷载的影响区域,并有一定的理设深度 和不易遭受破坏; ·联测方便。 在数量上至少有3个,以便通过基准点的联测,监测和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对锚锭和索塔 基础沉降监测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要求: 监测点布设在被观测建筑物最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上,为此在建筑物基础设计的后浇带 或沉降缝两侧应布点,在建筑物不同层高的分界处两侧应布设,在建筑物荷载比较集中的 地方应布点,在建筑物的轴线及其四周应布点; ·点位应布设在便于观测、点位稳定和施工干扰小的地方; 点的数量应能反映整个建筑物基础的变形情况,并满足变形分析的需要。

DB45/T22802021

DB45/T 2280202

7.4.12拱桥线形监测工况与频率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拱座线形监测工况与频率:一般情况,拱座沉降、纵向位移应每月或者结构有重大荷载变化 的工况进行测试,对于系杆拱桥监测频率应加密; 拱圈线形监测工况与频率: ·斜拉扣挂体系施工:每个节段安装、扣、锚索张拉完成后,应至少测试前三节控制断面线 形;合龙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线形;扣、锚索解除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线形; 转体施工:转体体系试转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线形;转体施工过程中,宜对拱圈前 端线形实时跟踪测试;合龙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线形; 支架施工:支架拆除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线形; 拱上建筑施工过程中,宜在拱上立柱施工完成后、主梁(板)施工完成后,测试拱圈全部控 制断面线形; 吊、系杆施工过程中,应在吊、系杆每批安装及张拉、调整前后,测试拱圈全部控制断面 线形; 拱圈承受的重大临时荷载变化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线形; 二期恒载加载前后,应测试全部控制断面线形。 主梁及拱上建筑线形监测工况与频率: 应在支架拆除前后,吊、系杆每批安装及张拉、调整前后,测试全部控制断面线形;下承 式拱桥的吊点横梁,应在相应跨主梁架设前后、二期恒载加载前后,测试全部控制断面线 形; 主梁应在以下几种情况测试全部控制断面线形:体系转换前后;合龙前后;架拆除前后; 吊、系杆每批安装及张拉、调整前后;二期恒载加载前后。 涉及施工主体安全的大型临时设施线形监测工况与频率:扣挂体系索塔,应在拱圈施工过程 中每次临时扣、锚索张拉后,测试全部控制断面线形;缆索吊装体系索塔,宜在拱圈及主梁 施工过程中,选择吊装最大重量时,测试全部控制断面线形。 13拱桥线形基准点复核与联测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每三个月应对桥梁测量控制网进行一次复测:

一拱圈、主梁合龙前,应对高程、轴线两岸联测和水准点闭合测量。

7.5.1索力监测方法如下:

吊、系杆索力监测可采用频谱法、压力传感器法、磁通量法:吊杆宜用频谱法索力仪进行测 试;对于长细比较小的短吊杆及系杆,宜用压力传感器测试;索力监测设备在测试使用前应 进行严格标定; 主缆索股张拉时应采用张拉设备控制张拉力,锚固后的测量宜采用振弦式索力仪与力传感器 相结合的方法测试; 一吊索力测试宜采用振弦式索力仪的方法,有条件时可配合采用力传感器。 7.5.2斜拉索索力监测工况与频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悬臂拼装或(浇筑)的施工过程中,每节段施工完成后,均应对最前端的3对斜拉索力进行复 测; 成桥调索阶段,应对调整斜拉索的前后对根斜拉索索力进行复测; 有重要工序调整或者异常情况出现时,应检测所有已施工的斜拉索。 7.5.3悬索桥索力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每个错室内选取5%且不少于5根的索股作为长期测试索股:

DB45/T 22802021

主缆索股张力(吊索索力)测试截面均设置在索股锚固端(吊索下锚固端)附近,具体测试位置 应根据测试方法确定,每根索测点不应少于1个。

主缆锚跨索股张力:宜对每个锚室内受力具有代表性索股进行每月不小于2次定期监测;在 索股架设期间应对已架设索股张力进行1次测试;散索鞍(套)约束解除后对已架设索股张力 进行1次测试,并进行锚跨张力调整;成缆后应对所有索股进行通测1次,根据测试结果与 计算结果比对,确定是否进行锚跨张力统一调整;在重大工况或者特殊工况宜对所有的索股 进行通测1次;成桥后应对所有索股进行通测1次; 吊索索力测试频率不低于下列要求:对于加劲梁采用吊装方式的悬索桥,对在安装梁段附近 测试已安装的五对吊索进行测试1次,远离安装梁段的吊索则进行已安装索数量的40%的抽 测;对于加劲梁采用顶推方式施工的悬索桥,则应根据计算结果增加测试次数;在加劲梁施 工完成后、桥面铺装 索力测试

7.5.5拱桥索力监测工况与频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斜拉扣挂体系扣、锚索:悬拼或悬浇拱圈的施工过程中,每节段施工完成后,均应对最前端 的三对扣、锚索索力进行复测;拱圈转体或合拢的施工过程中,应对拱圈姿态进行调整时, 应在调整前后对扣、锚索索力进行复测; 吊、系杆: 主梁悬拼施工:主梁悬拼过程中,每节段施工完成后,均应对最前端的三对吊杆索力进行 复测;每次系杆力调整或者重大体系转换时,均应对吊、系杆索力进行测试;铺装后成桥 吊、系杆索力测试; 主梁一次落架:每次吊、系杆力调整或者重大体系转换时,均应对吊、系杆索力进行测试: 铺装后成桥吊、系杆索力测试。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宜采用自动化采集设备测

主梁温度场监测断面宜选择在1号梁段附近截面,测点不宜少于12个,箱梁顶板、腹板、底 板测点各不宜少于3个; 主梁其它温度监测断面与测点宜同于应力监测等,宜选用集温度、应力测试一体的应力传感 器。

7.6.3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温度监测工况与频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6.5斜拉桥温度监测工况与频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主梁和拉索的温度场:每季度宜进行1次12h全断面温度场测试,测试结果可反映不同季节、 日照下主梁截面的温度场; 合龙前进行1次24h全断面温度场测试; 一主梁其它温度监测断面测试宜与应力监测同步进行,

DB45/T 22802021

7.6.6悬索桥温度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主缆索股温度测试断面的布置需要充分考虑到索股在高程方向和里程方向可能存在的温差: 对于跨度≤800m基准索股,两边跨跨中共布置不宜少于2个温度测试断面,中跨共布置不宜 少于3个温度测试断面,桥塔附近各布置不宜少于1个温度测试断面,每个测试断面测点不 宜少于4个;跨度>800m以上,应根据跨度适当增加2~4测试断面; 边跨与中跨跨中应各布置一个主缆温度测试断面; 一选择桥塔的两个立柱断面测试主塔温度场的变化,其测试断面及测点布置与应力测点一致; 加劲梁温度测点布置情况与应力测点布置情况相同,测试元件应选用可同时测量应变与温度 的传感器。

7.6.7悬索桥温度监测工况与频率应符合下列

主缆索股温度监测:基准索股架设期间、基准索股稳定性观测期间、一般索股架设期 夹放样期间进行实时监测;加劲梁施工完成后、桥面铺装完成后各进行监测1次;主 测点测试频率应宜主缆线形测试频率保持一致: 主与加动逊温度监测频率宣与其应力测试频率保挂一致

7.6.8拱桥的温度监测断面布置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拱座温度监测断面布置:拱座下墩柱为空心薄壁高墩的拱桥,应对拱座下墩柱进行温度监测, 监测断面应位于墩柱底、顶部实心一空心过渡段顶端附近; 拱圈温度监测断面布置:拱圈温度监测断面应布置在拱脚、跨中附近;连拱拱桥应选择一个 边拱,一个中拱布置温度监测断面;单跨跨径>150m的特大桥梁,温度监测断面应在L/4灸 加密布置; 主梁及拱上建筑温度监测断面布置:应进行应力监测的拱上立柱应进行温度监测,监测断面 应位于墩柱底部附近;飞燕式拱桥“V”构温度监测断面应位于斜腿的根部、L/2及端部附近; 涉及施工主体安全的大型临时设施温度监测断面布置:利用交界墩作为扣挂体系索塔的拱桥 应在拱圈施工过程中对交界墩进行温度监测;监测断面应位于墩柱底、顶部附近;利用万能 杆件拼装扣挂体系索塔的拱桥,应在拱圈施工过程中对索塔进行温度监测;监测断面应位于 索塔底、顶部附近;利用方能杆件拼装缆索吊装体系索塔的拱桥,应在拱圈及主梁施工过程 中对索塔进行温度监测,监测断面应位于索塔底、顶部附近。 6.9拱桥的温度监测断面测点布置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布置原则:温度测点应与应力测点布置在相同位置,宜选用集温度、应力测试一体的应力传 感器;温度测点应布置在控制断面的上、下缘位置;对于混凝土结构,每个位置应沿混凝土 壁厚方向的外、中、内布置温度测点不宜少于3个;对于钢结构,温度测点应较均匀地布置 构件外表面的上、下位置,一个断面的测点不宜少于4个; 温度测点布置形式:墩柱、拱上立柱温度测点应布置在断面的四个角区;箱形断面拱圈或主 梁温度测点应布置在腹板的上、下缘及中间箱室顶、底板;钢管(箱)混凝土拱圈应对每根钢 管(箱)拱进行温度测试,温度测点应布置在钢管(箱)的顶、底缘;对于外包或内部填充的混 疑土,可根据监控计算情况进行温度监测;桁架式结构温度测点应布置在应力较天的弦杆和 腹杆上,H型断面杆件应布置在上、下板,箱型断面杆件应布置在顶、底板。 6.10拱桥温度监测工况与频率应不低于下列要求: 一在应力监测断面测试的同时,应测试相应范围的温度监测断面; 线形、索力测量时,当温度影响可能较大,应测试相应范围的温度监测断面。

7.7.1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连续性观测应不低于以下基本要求

7.7.1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连续性观测应不低于以下基本要求:

主梁完成1/2节段施工时,宜选择温差较大的1d,对悬臂梁段高程、温度、控制断面应力进 行1次12h连续观测,观测时间间隔2h~3h,分析温度对结构线形与应力的影响程度; 一主梁合龙施工前,宜选择温差较大的1d,对合龙口相对高差、温度、控制断面应力进行24H 连续观测,观测时间间隔宜2h~3h,确定适宜的合龙时机; 成桥后,应选择温差较大的1d,对主梁控制断面的应力、线形、温度进行24h连续观测,观 测时间间隔宜2h~3h,测试结果应纳入到施工监控总结报告中,作为桥梁交工资料。 7.2斜拉桥连续性观测应不低于以下基本要求: 主梁完成1/2阶段施工时,选择温差较大的1d,对悬臂梁段高程、温度、控制断面应力进行 1次12h连续观测,观测时间间隔2h~3h,分析温度对结构线形与应力的影响程度; 一主梁合龙施工前,应选择温差较大的1d,对合龙口相对高差、温度、控制断面应力进行24H 连续观测,观测时间间隔宜2h~3h,确定适宜的合龙时机; 成桥后,应选择温差较大的1d,对主梁控制断面的应力、线形、温度进行24h连续观测,观 测时间间隔宜2h~3h。 7.3悬索桥连续性观测应不低于以下基本要求: 桥塔施工完成后宜对主塔进行24h温度与塔顶偏位测试,记录时间→气温→位移曲线,结合 在实测温度场的作用下对桥塔三维几何状态的计算分析结果,为桥塔的实际施工位置、荷载 影响的实际偏位提供识别参数; 基准索股架设完成后应对基准索股进行连续3d观测,了解在不同温度、不同跨度下基准索股 线形,判定其稳定性; 一主缆成桥状态下宜进行24h主缆温度、主缆与加劲梁线形、塔顶偏位等连续测试,观测时间 间隔宜2h~3h,测试结果应纳入到施工监控总结报告中,作为桥梁交工资料。 7.4拱桥连续性观测应不低于以下基本要求: 一拱圈合龙施工前,应选择温差较大的2d,对合拢口相对高差,温度,拱圈关键应力测点进行 24h连续观测;观测时间间隔2h3h; 主梁合龙施工前,应选择温差较大的2d,对合拢口相对高差,温度,合拢口附近吊杆索力, 主拱圈及主梁关键应力测点进行24h连续观测;观测时间间隔2h~3h; 一桥梁成桥后,应选择温差较大的2d,对拱圈及主梁关键应力、线形、温度测点及关键吊杆索 力进行24h连续观测;观测时间间隔2h~3h。

7.8.1最大单悬臂>75m的高墩大跨度梁式桥、最大单悬臂>100m的斜拉桥、单跨>300m的斜拉桥 及单跨>400m的悬索桥,宜在桥址高处布置风速、风向监测设备,全桥布置不宜少于1个风速、风向 文。 7.8.2风速、风向监测频率宜在施工监控期间保持全天候工作,与线形测量同步采集,

8.1.1数据分析和反馈控制应包括以下工作

1数据分析和反馈控制应包括以下工作: 一识别当前桥梁结构受力状态、几何状态; 判别桥梁施工状态是否处于预控状态; 一当桥梁施工状态偏离预控状态时,预测桥梁施工误差对后续施工过程结构受力状态与几 态的影响:

DB45/T 22802021

确定是否发出安全预警; 一决定是否对施工过程预控数据或施工工艺实施调整或变更。 3.1.2数据分析与反馈控制应具备下列监测数据: 一材料密度、弹性模量等参数; 结构上的临时荷载及其位置; 一施工过程已完成结构的应力; 结构线形、变形; 一温度、风等环境参数; 其他对施工过程结构状态有影响的参数,

2.1监测数据在用于数据分析前应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一荷载监测数据应考虑的因素:机具、材料等临时荷载;风荷载;结构尺寸变化; 混凝土结构应力监测数据应考虑的因素:混凝土水化热;环境温度变化;结构局部温差;日 照影响;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临时施工荷载;混凝土收缩与徐变; 一钢结构应力监测数据应考虑的因素:环境温度变化;结构局部温差;日照影响; 一索力监测数据应考虑的因素:截面抗弯刚度;吊、系杆约束条件;计算张力时吊、系杆所用 长度;结构荷载分布;结构体系温差; 一高程、偏位、位移监测数据应考虑的因素:环境温度变化;结构局部温差;日照影响;结构 弹性压缩;混凝土弹模;材料容重;混凝土收缩徐变;临时荷载变化;预应力损失;涉及施 工主体安全的大型临时设施的变形。 2.2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考虑8.2.1中所列因素,通过桥梁施工过程模拟计算分析、现场试验等方 进行分析与识别。

3.3.1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状态和几何状态的施工监测值与施工过程模拟计 算值之间的误差不宜超过下列限值:

直之间的误差不宜超过下列限值: a)桥梁应力误差限值: 1)混凝土结构应力:计算值≤10MPa时:土2.0MPa;计算值>10MPa时:土20%,且不超 过±4.0MPa; 2) 钢结构应力:计算值≤100MPa时:土10.0MPa;计算值>100MPa时:土10%,且不超过 ±15.0MPa; 预应力筋锚下应力:不超过设计的土5%。 b 几何状态容许偏差限值: 1) 主墩偏位:墩高的1/3000,且≤30mm; 主梁几何容许偏差限差:悬臂施工混凝土主梁节段完成时的高程为土20mm; 主梁轴线偏位为10mm; 悬臂施工主梁合龙口相对高差为20mm; 截面尺寸偏差见JTGF80/1和JTG/T3650的相关规定。 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中,当施工监测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之间的误差超过8.3.1a) 的限值时,应采取可靠方法进行误差分析与状态识别;

d)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测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之间的误差超过8.3.1a)、8.3.1b)的 限值时,应借助施工过程模拟计算模型,对桥梁结构受力安全和线形变化、以及误差对施工监 控目标实现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采取反馈控制措施。 .3.2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状态和几何状态的施工监测值与施工过程模拟计算值之间的误差 下宜超过表2~表9列限值。

表2钢弦式传感器应力控制允许偏差/限值

表3斜拉索索力控制允许偏差/限值

表4混凝土索塔几何状态控制允许偏差/限值

DB45/T 22802021

表5钢索塔几何状态控制允许偏差/限值

表6混凝士梁悬臂浇筑几何状态控制允许偏差/限值

表7混凝士梁悬臂拼装几何状态控制允许偏差/限值

DB45/T 2280=2021

表8钢主梁几何状态控制允许偏差/限值

表9钢混凝土组合梁几何状态控制充许偏差/限值

DB45/T 22802021

8.3.4拱桥梁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状态和几何状态的施工监测值与施工过程模拟计算值之间的容设

不宜超过下列限值: a)应力容许偏差限值: 1)混凝土结构应力:计算值≤10MPa时:土30%,且不超过土2.0MPa;计算值>10MPa时: ±20%,且不超过±3.0MPa; 2) 钢结构应力:计算值≤60MPa时:土20%,且不超过土6.0MPa;计算值>60MPa时:土 10%,且不超过±10.0MPa。 ) 桥梁索力容许偏差限值:吊杆索力:土10%;系杆索力:土5%; C 几何状态容许偏差限值: 1 缆索吊装主拱圈高程:跨径≤60m时:土20mm;跨径>60m时:±L/3000,且≤50mm; 缆索吊装主拱圈轴线偏位:跨径≤60m时:土10mm;跨径>60m时:土L/6000,且≤40mm; 对称点相对高差:跨径≤60m时:土20mm;跨径>60m时:土L/3000,且≤40mm; 2 转体施工主拱圈高程:土20mm; 3 劲性骨架安装及混凝土浇筑高程:土L/3000,且≤50mm; 对称点相对高差:±L/3000,且≤40mm; 4 悬臂浇筑主拱圈节高程:跨径≤60m时:土20mm;跨径>60m时:土L/3000,且≤30mm; 5)悬臂浇筑主拱圈合龙相对高差:土20mm。 d 桥梁施工过程中,当施工监测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之间的误差超过8.3.4a)、b)、c)的限 值时,应采取可靠方法进行误差分析与状态识别; 桥梁施工监测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之间的误差超过8.3.4a)、b)、c)的限值时,应在8.3.4 d)工作的基础上,借助施工过程模拟计算模型,对桥梁结构受力安全和线形变化、以及误差 对施工监控目标实现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采取反馈控制措施。

8.4.1桥梁施工监控反馈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结构的儿何状态误差超出本规程限值时,可根据8.4.2~8.4.8相应的调控措施提出结构儿何 状态调整要求和下阶段施工的调控参数; b 结构的内力状态误差超出本规程限值时,可根据8.4.2~8.4.8相应的调控措施提出结构内力 状态调整改进办法、下阶段施工的调控参数、补救措施; c)当结构的误差超出本规程限值且无法按a)、b)调整时,应专门研究处理。 3.4.2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的几何状态与内力状态误差超8.3.1的限值时,可采取下列调 空措施: 一几何状态偏差可在后续施工节段调整施工过程立模或安装标高; 一对于主梁悬臂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应力,可调整临时荷载大小、位置; 一当因施工方案导致结构受力不利时,可采取调整方案、局部加固或增设辅助设施等措施; 一当因施工工序、工艺不当导致结构受力不利时,可通过调整施工工序、工艺,调整结构受力 状态; 一对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异常时,应检查张拉设备、方案、原始资料等GB/T 23711.2-2019标准下载,进行原因分析,必要 时应重新张拉和实时监测。 .4.3斜拉桥施工过程的几何状态误差超过8.3.2的限值时,可采取下列调控措施: 一对于几何状态可调整的,应在当前施工状态直接调整,也可以采取渐进调整的方式; 一对于儿何状态不可调整的,应以当前施工状态为基础对后续施工状态数据进行反馈控制。

DB45/T 2280=2021

构安全的前提下,可采取下列调控措施: 一通过减少临时荷载或调整临时荷载位置改善结构受力状态; 采用临时配重,调整临时配重位置、大小改善结构受力状态: 一通过调整施工工序、工艺,调整结构受力状态; 一采取局部加固或增设临时辅助设施等措施改善后续施工中结构受力状态; 一通过合理调整斜拉索索力来调整结构受力状态。 8.4.5悬索桥施工过程的几何状态误差超过8.3.3的限值时,可采取下列调控措施: 一几何状态处于可调状态下,应在其当前施工状态直接调整; 一几何状态处于不可调状态下,应以当前施工状态为基础,根据8.3.3误差影响分析结果,对 后续的下列施工状态数据进行反馈控制。 8.4.6悬索桥施工过程的内力状态监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误差超过8.3.3限制值时,在保证悬索桥结 构安全的前提下,可采取下列调控措施: 当因施工工序、工艺不当导致结构受力不利时,可通过调整施工工序、工艺,调整结构受力 状态; 当因桥梁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匹配性不好导致结构受力不利时,可采取局部加固或增设临时 辅助设施等措施改善后续施工中结构受力状态。 8.4.7拱桥施工过程的几何状态误差超过8.3.4的限值时,可采取下列调控措施: 一几何状态处于可调状态下,应在当前施工状态直接调整; 一几何状态处于不可调状态下,应以当前施工状态为基础,根据8.3.4误差影响分析结果,对 后续的施工状态数据进行反馈控制。 8.4.8拱桥施工过程的内力状态误差超过8.3.4限制值时,在保证主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可采取下 列调控措施: 一通过减少临时荷载或调整临时荷载位置改善结构受力状态; 采用临时配重,调整临时配重位置、大小改善结构受力状态; 一通过调整施工工序、工艺,调整结构受力状态; 采取局部加固或增设临时辅助设施等措施改善后续施工中结构受力状态。

通过减少临时荷载或调整临时荷载位置改善结构受力状态; 采用临时配重,调整临时配重位置、大小改善结构受力状态; 通过调整施工工序、工艺,调整结构受力状态; 采取局部加固或增设临时辅助设施等措施改善后续施工中结构受力状态。

3.4.9当预测到的气温、雪载、洪水、风载等超过设计和规范限值时阳泉市尚社水泥厂房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发布暂停施 对措施指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DB45/T22802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