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27-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61/T 127-2017 陕西省绿道规划设计标准.pdf3.0.1 绿道网的组成为绿道+风景道”。绿道网组成如图3.0.1 所示。
图3.0.2绿道组成示意图
—城乡居民点;2—自然景观节点;3——人文景观节点;4—农林用地; 5——驿站;6——绿道绿化;7——绿道游径;8——市政设施;9——标识设施
GBT 39741.1-2021 滑动轴承 公差 第1部分:配合.pdf3.0.3绿道游径系统、绿道绿化、绿道设施的构成要素应符合表 3.0.3 的规定。
3.0.3 的规定。
表3.0.3绿道组成
3.0.4风景道包括风景道路径、风景道绿化、风景道设施。风景 道组成如图3.0.4所示。
表3.0.5风景道组成
绿道、风景道的分级与分
4.1.4社区级绿道指城镇社区范围内,连接城乡居民点与其月
4.2.3郊野型绿道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连接风景名月
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郊野公园、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农业观光园等,供居民休闲、游憩、健
身等活动及生物迁徒的绿道。
道、风景道规划设计总体
求白 5.1一般规定 5.1.1应因地制宜地结合生态廊道、生态隔离绿地、环城绿带和 农田林网等构建绿道,有机连接分散的生态斑块,构建和维护完 整、安全的区域生态格局。 5.1.2应以自然、人文景观节点为依托,发挥对绿道节点的组织 串联作用,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 5.1.3应发挥绿道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不同功能组 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功能,引导城乡形成合理的空间发展形态。 5.1.4应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避免大挖大填、拆迁征地,并充分 利用现有设施,合理控制工程投资。 5.1.5应保护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因地制宜 规划布局低影响开发设施,强化绿道的生态连通和“海绵”功能。 5.2主要内容和成果要求 5.2.1绿道、风景道规划设计分为:绿道网规划、绿道设计和风 景道设计。绿道网规划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绿道、风景道布局 规划。绿道、风景道设计是单条或多条绿道、风景道的实施性设 计。 5.2.2绿道网规划应衔接协调相关规划,在综合分析现状条件 的基础上,提出绿道网规划的原则、目标、定位,确定绿道、风景道 六问巨相山汇加决沉出宝飞机次生然
5.2.2绿道网规划应衔接协调相关规划,在综合分机
的基础上,提出绿道网规划的原则、目标、定位,确定绿道、风景道 空间布局,提出近期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5.2.3绿道网规划成果应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
5.2.3绿道网规划成果应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三 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主要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 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规划图纸表达现状和规划设计内容,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 形图上并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说明书应包 含现状分析、规划意图论证、规划文本解释等内容。
5.2.5绿道、风景道方案设计应遵循绿道网规划。绿道、风景
方案设计应确定绿道、风景道功能、内容、风格和特色等,同时应 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项目审批编制工程估算的需要。设计 成果由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两部分组成,
方案编制。绿道、风景道施工图设计应满足施工招标、施工安装、 材料设备定货、非标设备制作、加工及编制施工图预算的要求。 设计成果由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和工程预算书三部分组成
素,宜利用3S等技术平台,通过因子选择、权重确定、模型构建 适宜性对比、可达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多方案比较和选择,确定运 宜线路。
6.1.3应优选绿道网串联的节点(优先次序为一级、
级),包括城乡居民点、公共空间、自然景观节点、历史文化节点 各类节点分级与衔接联系要求可按表6.1.3采用。
表6,1.3各类节点分级与衔接联系要求表
续表6.1.3各类节点分级与衔接联系要求表
6.2.3城镇型绿道、郊野型绿道依托资源、选线要求宜符合表6 2.3 的规定。
表6.2.3绿道分类选线表
6.3.1应依托废弃的或使用效率较低的国道、省道等交通通廊
7.1.3绿道游径最小宽度应符合表7.1.3的规定
4绿道游径坡度应与现状地形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绿 径,其坡度设计应符合表 7.1.4 的规定,
表7.1.4绿道游径坡度表
续表7.1.4绿道游径坡度表
7.1.5当绿道游径纵坡大于或等于2.5%时,限制坡长应符合表 7. 1.5 的规定。
表7.1.5绿道游径坡长一览表
安全性、经济性,地域性。现状路面条件较好的区域,不宜重新铺 装。 7.1.7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绿道线路宜网状环通或局部环通 当绿道游径系统无法环通时,可依托绿道连接线加强绿道的连通 性。绿道连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绿道单段绿道连接线长度不宜超过3km,累计长度不宜超过当地 绿道总长度的10%。 2绿道连接线应保证衔接顺畅,步行道有效宽度不宜小于 1.5m,自行车道宽度单向不宜小于1.5m,双向不宜小于3.5m,最 小净空不宜低于2.5m。 3绿道连接线所在路段应全线禁止路侧停车,并设置全线
禁止停车标志(公交车站除外)。绿道连接线两端应提前30m~ 50m设置机动车限速标志,有条件的路段可设置机动车减速带, 车速不宜超过20km/h。在绿道游径弯道、涵洞、陡坡、缺少标志 的交叉路口等可能出现危及生命安全事故的路段,应在危险地段 前方80m处设置警示标志。绿道连接线所在道路沿线有车辆或 行人出入口时,应提前设置警示标识,提醒有车辆或行人出入 绿道连接线两端应设置绿道连接线指示标识。 4借道城市桥梁、隧道的绿道连接线,自行车道宽度不应小 于2m,且自行车道、步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应采用护栏进行隔离 7.1.8绿道游径的安全隔离设施包括隔离绿带、隔离墩、护栏 交通标线。隔离绿带宽度不宜小手1m。当绿道游径与机动车道 隔离宽度小于1m时,应设隔离墩或护栏作安全隔离。在无法设 置硬质隔离的路段,绿道游径与机动车道之间必须采用白色实线 分隔,禁止机动车压行绿道游径。当设计速度为50km/h的机动 车道路不具备隔离绿带、隔离墩护栏等隔离设施的设置条件时, 绿道游径不得共板设置。在宽度大于3m的绿道游径入口处,应 设置隔离墩,以阻止机动车驶人。 7.1.9 绿道交通接驳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绿道应尽量避免与高等级交通线路相交。绿道游径与铁 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轨道交通交叉时,宜采用立体交 叉形式。 2绿道游径与一级公路、城市主干路交叉时,应采用平面灯 控路口交叉形式。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m应设置过街安全岛,安 全岛宽度不小于2m。平面交叉口可考虑设置交通信号灯,无交 通信号灯时,可在停车线前30m~50m设置限速标志、注意行人 标志和人行道预告标识,并设置减速带。 3绿道与河流水系相交时,宜结合现有或新建桥梁跨过河
流水体,在桥面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标志、标线:或结合轮渡码 头,利用水上交通方式通过水体。 4绿道游径出入口宜邻近已有道路、公路与公交站点,方便 交通换乘。不同交通换乘应留出必要的安全集散空间,配套设置 减速带及标识等。 5公共停车场应包括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宜设 计为生态停车场。停车场出入口的机动车和自行车流线不应交 叉,并应与城市道路顺向衔接。 7.2纟 绿道绿化 7.2.1绿道绿化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合理利用现有自然或人工 植被。 7.2.2绿道绿化应因地制宜,突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域植 物特色,优先选用生态效益高、适应性强、易管理的乡土树种。 7.2.3植物配置宜以复层群落形式为主,以乡土乔木、灌木为主 体,保证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强调绿量,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 效益,兼顾色彩搭配及季相变化。 用。 7.2.5绿道游径两侧应保留或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城镇型 绿道单侧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8m,郊野型绿道单侧绿化带宽度 不宜小于15m。承担生物迁徙功能的绿道单侧绿化带宽度不宜 小于20m。
表7.2.6植物配置比例表
7.3.3驿站的布局设置及新建规模宜符合表7.3.3白
7.3.5郊野型绿道内急救服务半径超过8km或应急反应时间走
7.3.8绿道标识分为指示标识、解说标
1绿道标识设施应能明显区别于道路交通及其他标识。标 识内容应清晰、简洁,同类标识牌设置间距不应大于500m。同一 地点设置两种以上标识时,可合并安装在一根标志柱上,但不应 超过三种。 2指示标识通过箭头加文字或图形的表现方式来表示目的 地的方向、距离以及目的地与现处位置之间的关系。在靠近绿道 出人口1km范围内,宜以500m为间距提前设置。在靠近绿道驿 站1km范围内的绿道沿线,宜以500m为间距提前设置。在需要 重点指示的目的地1km里范围内,宜以200m~500m为间距提前 设置。绿道交叉路口应设置两个绿道指示标识,分别指示两条绿 道。 3解说标识应通过文字,图像进行讲解和说明,在绿道沿线 设置。 4警示标识应明示可能发生危险的地带已采取的防护措 施、需要使用者注意的事项。 5在绿道出入口或附近、绿道驿站、绿道交叉路口应设置引 导标识;绿道沿线路段上宜每隔3km~5km设置引导标识。 6命名标识应设置在绿道及驿站出人口。
续表8.3.1风景道驿站功能设施设置一览表
8.3.2综合配置驿站应结合风景道沿线城镇和风景道节点,宜 每30km~~50km设置一处,用地规模应控制在1500m²~3000m²。 建筑密度应控制在10%~15%;绿地率不应小于65%;容积率应 控制在0.2~0.3;建筑层数不应超过2层。机动车停车场应提供 30个~50个小汽车停车位。 8.3.3一般配置驿站是与风景道沿线景点结合最紧密的服务驿 站。宜每20km~30km设置一处,用地规模应控制在1000m²~ 2000m²。建筑密度应控制在10%~15%;绿地率不应小于65%;
附录A绿道规划设计成果要
5绿道分类规划图。表现规划范围内每一条绿道的类别 (城镇型、郊野型)。 6绿道游径系统规划图。应明确绿道游径及交通接驳点布 局。 7绿道绿化规划图。应明确绿道绿化特色。 8绿道设施规划图。表现规划范围内绿道设施(服务设施 市政设施、标识设施)规划布局,其中,服务设施规划应反映驿站 分级体系与布局。 9风景道路径规划图。应明确风景道路径布局。 10风景道绿化规划图。应明确风景道绿化特色。 11风景道设施规划图。表现规划范围内风景道设施(服务 设施、市政设施、标识设施)规划布局。 12分期建设图。表现规划范围内绿道网分期建设内容及 规模。 注: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区域范围内一般采用 1:50000~1:200000,城区范围内一般采用1:5000~1:25000。 A.1.3绿道网规划说明书主要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规划背景。包括项目建设的社会背景、政策背景、经济产 业背景等。 概况及现状分析。概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 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上位及同级规划分析包括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县、镇)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内容。 现状分析包括现状资源要素分析,绿道建设的优势与动力,存在 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3规划总则。包括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意义、编制的依据、期 限、范围及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规划目标。明确绿道网规划的分期目标
5总体布局。包括绿道网结构分析、线网总体布局及绿道 分级、分类规划;风景道分级规划。 6专项规划。包括绿道游径系统规划、绿道绿化规划、绿道 设施规划,风景道路径规划及风景道绿化规划、风景道设施规划 等。 7分期建设规划。在安排各期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时,应 依区域绿道网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定。近期规划应提出规划 目标与重点,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估算;远期建设规划的主 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规模等。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 估算。 8实施措施及建议。包括绿道实施推进的组织机构设置以 及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保障措施。 A.2/绿道、风景道方案设计成果要求 A.2.1设计说明。应包括工程概述、设计依据、现状概述及分 析、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总体构思和布局、专项设计说明及 投资估算。 A.2.2设计图纸。应包括区位图、现状及绿道网规划分析图、总 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绿道游径、风景道路径设计图(包含交通组 织分析图及标准段部面图)、绿化植物配置图(标准段植物布局及 典型植物群落种植图)、驿站设计图(包含位置及平立面图)、设施 及小品布局图(包含位置及平立面图)、绿道、风景道标识设计图、 市政管线及设施布局图(包含给排水、电气等干线布局方案)、海 绵功能设施布局图(包含雨水渗透、滞蓄、净化、雨污水处理等绿 色设施和灰色设施)、重要节点平面图、效果图及意向图。
说明、设计图纸和投资估算。
A.3绿道、风景道施工图设计成果要求
A.3.1设计说明。应按设计专业分别编写施工图说明,内容包 括设计依据、工程概况及设计条件、工程技术措施等。 A.3.2设计图纸。应包括总平面图(可分图绘制)、索引图放 线图、竖向设计图、绿道游径铺装及做法详图、风景道路径铺装及 做法详图、种植设计图、设施及小品详图(包含局部放大平面图、 做法详图、子项详图等)、驿站设计图 市政各专业设计图。 A.3.3工程预算书。应包括封面<扉页、编制说明、总预算书和 (或)综合预算书、单位工程预算书主要材料表以及需要补充的 单位估价表
附录 B绿道植物选用表B.0.1陕北地区绿道常用植物可参考表B.0.1选取。表B.0.1B陕北地区常用植物列表种类植物列表常绿乔木樟子松,油松,云杉,侧柏,圆柏,龙柏国槐,刺槐,毛白杨,加杨,臭椿,复叶,金叶榆,枣树,馒头柳,落叶乔木白蜡,五角枫,山桃,山杏常绿灌木砂地柏,小叶黄杨一牡丹,珍珠梅,丰花月季,黄刺玫,棣棠,榆叶梅,紫叶矮樱,连落叶灌木翘,丁香,水蜡,锦带,金银木,怪柳,胡枝子,柠条落叶藤本藤本蔷薇,藤本月季,地锦湿生水生植物千屈菜,荷花,菖蒲,香蒲,水葱,芦苇草坪及地被植物草地早熟禾,白三叶,鸢尾,萱草,紫花首,麦冬,八宝景天B.0.2 关中地区绿道常用植物宜参考表B.0.2选取表 B.0.2关中地区常用植物列表种类植物列表常绿乔木雪松,油松,白皮松,华山松,侧柏,桧柏,龙柏,大叶女贞银杏,毛白杨,旱柳,垂柳,金丝垂柳,核桃,枫杨,白榆,垂枝榆,玉兰,鹅掌楸,杜仲,悬铃木,西府海棠,北美海棠,紫叶李,樱落叶乔木花,山桃,山杏,合欢,皂荚,刺槐,国槐,龙爪槐,臭椿,千头椿,丝绵木,元宝枫,鸡爪械,七叶树,栾树,枣树,梧桐,柿树,白蜡,梓树,楸树铺地柏,砂地柏,洒金柏,锦熟黄杨,火棘,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常绿灌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水蜡牡丹,紫叶小檗,蜡梅,珍珠梅,平枝枸子,贴梗海棠,月季,黄刺落叶灌木玫,棣棠,碧桃,榆叶梅,紫叶矮樱,紫荆,黄栢,木槿,紫薇,花石榴,红瑞木,连翘,金钟花,丁香,迎春,小紫珠,红王子锦带,海仙花,猬实,金银木,接骨木31
续表B.0.2关中地区常用植物列表
B.0.3陕南地区绿道常用植物宜参考表B.0.3选取。
表B.0.3陕南地区常用植物列表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 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 “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 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 国内各省市绿道规划、设计、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外先 进理念及相关标准,并结合陕西省绿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实 际经验制定。 为便于陕西省绿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人员在使用本标准 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陕西省绿道规划设计标准》编制 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一些条文规定的 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本条文说 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 准规定的参考
1.0.1受国外绿道运动蓬勃发展的影响及学者的推崇,2005年 以来,我国对绿道的研究和实践也迅速展开。广东省是国内绿道 研究与建设的先行者,之后,国内其他省、市也以广东绿道规划建 设为范本,相继开展了绿道的研究及实践。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国内发布的绿道相关标 准及技术导则有:《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2011年7 月),《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2012年2 月),《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2012年11月),《浙江省 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2012年12月)《福建省绿道规划建设 标准》(2014年9月)。2016年9月,住建部印发了《绿道规划设 计导则》,该导则在借鉴各地绿道相关标准、导则、绿道建设经验 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统一了绿道涵义、功能认知、绿道构成等 内容。 在本标准制定之前,陕西省尚没有一个针对绿道规划设计的 标准或规范,各地市在自发的绿道规划设计中存在着概念模糊、 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全省适用的绿道 规划设计标准。 为充分把握陕西绿道规划设计要点,有效指导绿道规划设计 工作,保障各地市绿道规划设计有效衔接,更好地推动全省绿道 建设。本标准依据住建部《绿道规划设计导则》(建城函|2016 211号),并结合陕西省绿道规划建设实际情况编制
2.0.2自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广义的风景道是指兼其交通运输 和景观欣赏双重功能的通道;狭义的则专指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 审美风景的、自然的、文化的、历史的、考古学上的和(或)值得保 风景道在国外已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尤其在北美,已形成 个独立的、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以 公园道和绿道为代表的绿带式景观道路是风景道早期的表现形 式,国内风景道是绿道的升级版。2000 年起,国内也逐步开展了 风景道规划设计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如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风景 道、福建宁德滨海风景道、温州柑橘花滨海风景道、鄂尔多斯风景 道等。 绿道主要依托相对平坦的地区,以步行、自行车骑行方式为 主;而风景道主要依托公路走廊建设,以自驾车游赏为主。两者 虽然在通行空间上要求不同,但在保护历史遗迹和优美的自然风 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陕西省自然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山地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 积的36%,高原占总面积的45%,平原占总面积的19%,地貌主 要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适于建设绿道的条件有限, 为了实现陕西绿道网络的通达性,因地制宜地提出陕西省风景 道。
2.0.3迄今为止某大厦主楼和裙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国内尚没有关于绿道网的统一概念
论文查阅中,《融人城乡的绿道网选线思路与规划方法》一文结合 国外文献(Ecological Networks and Greenways:Concept,Design,
Implementation)中关于绿道网的相关概念,将绿道网定义为:经过 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多功能土地网络,是促进区域生态稳定、突出 地方自然人文特色和改善城乡环境景观,兼具生态保护、游憩健 身、历史保护和交通运输等多种功能,涵盖生态区、郊区和城区, 具有重大自然、人文价值和区域性影响的绿色开散空间网络。该 定义强调了绿道网的功能性和空间网络形态。本术语的含义解 释参照了城市道路网概念解释中对空间形态的描述,同时结合陕 西实际,强调了“不同等级的绿道”或“绿道+风景道”的内容组 成。
道、风景道规划设计总体
7.3.3城镇型绿道以自行车出行速度8km/h~15km/h计算,骑不 约20min~40min处考虑设二级驿站,骑行约60min~90min处考原 设一级驿站:郊野型绿道以自行车出行速度10km/h~30km/h计 算,骑行约20min~40min处考虑设二级驿站,骑行约60min~90mi 处考虑设一级驿站。
8.1风景道绿化 8.2.1为保护风景道两侧既有的生态资源,需对风景道两侧绿 化带宽度予以控制。由于生态廊道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其宽度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据不同学者提出的生态廊道适宜宽度 值(详见表1),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归纳的生物保护廊道适宜宽度 值(详见表2),结合陕北、关中、陕南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本标准 风景道两侧绿化带最小宽度为3m~12m。
续表11978-1998年之间不同学者提出的生态廊道的适宜宽度值作者发表时间宽度(m)说明BuddWW等198730使河流生态系统不受伐木的影响保护雪白鹭的河岸湿地栖息地较为理想Brown M T199098的宽度Williamson等199010 ~20保护鱼类Rabent19917 ~ 60保护鱼类、两栖类、鱼类廊道宽度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相关性接近3 ~12于零JuanA等199512草木植物多样性平均为狭窄地带的2倍以上满足生物迁移和生物保护功能的道路缓60冲带宽度Rohling199846 ~15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合适宽度表2相关研究成果归纳的生物保护廊道适宜宽度宽度(m)功能及特点廊道宽度与草本植物和鸟类的物种多样性之间相关性接近于零DB13/T 5232.4-2020标准下载,3~12基本满足保护无脊椎动物种群的功能对于草本植物和鸟类而言,12m是区别线状和带状廊道的标准。12m以上的廊道中,草本植物多样性平均为狭窄地带的2倍以上;12 ~ 3012m~30m能够包含草本植物和鸟类多数的边缘种,但多样性较低;满足鸟类迁移;保护无脊椎动物种群;保护鱼类、小型哺乳动物含有较多草本植物和鸟类边缘种,但多样性仍然很低;基本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保护鱼类、小型哺乳、爬行和两栖类动物;30m以上的湿地同样可以满足野生动物对30 ~ 60生境的需求;截获从周围土地流向河流的50%以上沉积物;控制氮、磷和养分的流失;为鱼类提供有机碎屑,为鱼类繁殖创造多样化的生境44
续表2相关研究成果归纳的生物保护廊道适宜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