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364-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5/T 2364-2021 公路路基监测技术规范.pdfDB45/T 2364202
表15滑坡监测频率要求
5.5.6滑坡监测预警条件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参数、发展趋势及当地工程经验等确定,当缺之 经验时可采用深部位移与地表位移速率作为预警指标,预警值取5mm/d。当抗滑桩等重要支档结构失效 或达到预警条件时,其支挡的滑坡也应视为达到预警条件
5.6.1公路工程中涉及锚杆(索)、挡墙、抗滑桩等支护结构时DB44/T 1499-2014 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器.pdf,宜进行监测。 5.6.2支护结构监测应达到确定支挡结构的健康状态的目的。 5.6.3锚杆(索)监测指标宜按表16确定。
16锚杆(索)监测指机
5.6.4锚杆(索)监测点宜布设在锚杆(索)受力最不利、地质条件复杂的锚固区关键部位,测定锚 杆(索)应力和预应力损失,非预应力锚杆的监测根数不宜少于总数的3%,且不少于3根;预应力锚 杆(索)的监测根数不宜少于总数的5%,且不少于3根。 5.6.5挡墙监测指标宜按表17确定。
5.6.6挡墙监测点布设宜符合下列规定
5.6.6挡墙监测点布设宜符合下列规定:
DB45/T 23642021
a 选择挡土墙受力最不利、地质条件复杂的断面监测,间距取30m60m,挡墙监测断面位置宜 与路基监测断面协调一致; b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墙顶、墙底位置; C 土压力:监测点布置在台背紧贴挡土墙布设,竖向间距不宜大于3m,且不宜少于3个; d 倾斜:沿监测对象同一竖线分别布设顶部监测点和底部监测点,必要时宜在监测对象中部布 设监测点; e 典型挡墙监测点布置示意图见附录B。
5.6.7抗滑桩监测指标宜按表18.确定。
5.6.10支护结构监测周期与频率宜与其支护的对象一致。 5.6.11支护结
支护结构监测周期与频率宜与其支护的对象一
支护结构监测预警值宜参考设计容许值确定。
DB45/T 2364—2021
一个指标可采用多种监测方法相互验证。
6.1.2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a)监测仪器、设备和元器件的精度、灵敏度、重复性、可靠性、寿命、防水性、抗干扰性、量 程应能满足监测指标的要求; b 监测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与检定证书;对自动化监测,可采用抽检的方式, 抽检数量不低于总数的5%,且不少于3件。 6.1.3监测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应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6.1.4对于同一监测指标,现场监测宜采用同一套监测设备、固定监测人员,并在基本相同的时段和 环境条件下进行数据采集。 6.1.5监测设备初始值在设备安装之前以及设备安装完成之后均应测量,且至少独立进行3次观测, 并取其稳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6.1.6监测过程中,应做好监测设备的保护工作,测斜管、水位观测孔、分层沉降管等管口应砌筑保 护台,并加盖保护;监测点位于地表时,应设置围栏防护,并配置明显标识;设备信号线、供电线宜采 用管埋的方式,防止被破坏。 6.1.7工程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在应用前,应做精度与稳定性测试,并与成熟方式进行对比验证
6.2.1路基监测应由专人进行现场巡查,可采用人工观测、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等方法。
6.2.2现场巡查的内容宜包括以下方面:
路基影响范围内有无塌、裂缝、冲刷、鼓起等; b 地表地下水出漏点、水量大小; 护面墙、骨架植草、挡土墙、格梁、防护网、抗滑桩等支护结构是否变形、受损; d 急流槽、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是否破坏或失效; 监测点、基准点的完好情况,采用远程自动化监测时,需检查监测供电线、信号线、监测站 的完好情况; f 是否有遮挡卫星信号、影响视频监控视野、遮挡太阳能板等影响监测设备工作的不利情况; g) 现场施工情况,开挖后暴露的岩土情况与勘察资料是否一致; h 重要节点的施工记录,路堤的填土高度、边坡的开挖情况等。 2.3人工观测以填表、拍照、录像的方式对巡视结果进行记录,可参照附录C填写巡查记录。 2.4无人机巡查应以拍照、录像、倾斜摄影建模的方式,无人机相对地面高度不宜大于100m,影像 面分辨率宜优干2.Cm:
地面分辨率宜优于2cm
6.2.5视频监控宜满足下列要求:
a)视频监控宜具有实时监控、录像、回放、备份、报警等功能 b 监控系统宜具备遥控变焦和扫视、俯仰等功能; C 视频监控摄像头安装宜符合以下要求: 1 摄像头安装在视野条件好、无遮挡的区域; 2 摄像头支架固定于混凝土基座上,基座尺寸不宜低于70cm×70cm×70cm; 3) 处于施工阶段的视频监控宜采用太阳能供电、无线数据传输的模式,避免现场施工破坏 线路导致视频监控中断;处于运营阶段的视频监控可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理的供电与数 据传输方式。 6巡查信息应与监测数据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出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反馈
4.1地表垂直位移监测宜采用全站仪、水准仪、静力水准仪等设备,通过各期的沉降位移观测 制沉降位移曲线图。 4.2采用全站仪进行地表垂直位移监测的应符合6.3.3的规定。 4.3采用水准仪进行地表垂直位移监测时,选用的水准仪精度不得低于监测精度要求,应按照
作程序实施,尽可能消除系统误差,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仪器温度要求: 1)测前30分钟仪器应放于露天阴影下静置; 2) 数字水准仪要预热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 3 观测中应用测伞遮阳; 搬站时盖仪器罩。 D 仪器操作要求: 1)气泡式水准仪测前应测定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做标记,随着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零 点; 转动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的最后旋动方向均应为旋进,目的是削弱倾斜微动螺旋隙动差; 3) 仪器架设时,脚架的两脚与前进路线平行,另一脚每换一站在路线左右轮换; 避免望远镜对准太阳,视线遮挡不要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 C 测站和标尺安置要求: 1 标尺应检验,标尺名义米长偏差不应超过限值; 2) 住返测的测站数都应为偶数,两次测量应互换标尺,并重整仪器: 3 仪器与前后标尺尽量成一直线; 不应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垫放于壕坑; 5) 高差大的地区宜选用长度稳定、标尺名义米长偏差和分划偶然误差较小的标尺。 标尺读数顺序要求: 一、二水准观测光学水准仪顺序为往测时的奇数站读数顺序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 后后前”,返测顺序相反。数字水准仪的读数顺序为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 前”,返测顺序相同; 2)三等水准测量的读数顺序为“后前前后”; 3)水准测量的读数顺序为“后后前前” e 观测时间要求:一、二等水准测量在日出后日落前半小时内,太阳中天前后2h内不应进行观 测; 控制点使用要求: 1) 在观测基岩水准标石时,标尺置于主标志上;在观测基本水准标石时,标尺置于上标志 上。若主标志或上标志损坏,标尺则置于副标志或下标志上; 2) 对于未知主、副标志(或上、下标志)高差的水准标石,应测定主、副标志(或上、下 标志)间的高差; 3) 观测应使用同一标尺,变换仪器高度测定两次,相差不得超过1mm。 4地表垂直位移监测网的建立应符合GB/T12898的有关规定。 采用静力水准测量进行地表垂直位移监测时,应根据观测精度要求和预估沉降量,选取相应精
6.4.6静力水准仪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管内液体应具有流动性,在低温地区作业时,管内液体采用防冻液,避免温度低于0。造成数 据异常; b) 向连通管内充水时,采用自然压力排气充水法或人工排气充水法,不得将空气带入,管路应 平顺,管路内不得形成滞气死角; ) 采用连通管式静力水准,同组传感器应安装在同一高度,安装标高差异不应消耗其量程的20% 以上; d)管路中任何一段的高程均应低于储液罐的底部10 cm~20 cm;
静力水准测量数据读取应选择每天相同时段
DB45/T 23642021
6.5.1深层垂直位移可采用单点沉降计、分层沉降仪、静力水准仪等观测方法。
6.6.5测斜管埋设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稳定后,方可建立初值。 6.6.6采用人工测斜仪进行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前,宜采用模拟探头进行试孔检查后再使用。监测时, 应将测斜仪探头放至测斜管孔底,恒温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以测斜仪导轮间距为间隔逐段测量,每个 监测点均应进行正、反两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值 6.6.7采用固定式测斜仪进行远程自动化监测时,孔内探头间距宜根据钻孔地质情况进行调整,平均 探头间距不宜大于2m;传感器导轮应放置在所需测量的位移方向的导槽内,待探头放置一段时间稳定 后,方可建立初值。
DB45/T 2364—2021
DB45/T 2364—2021
DB45/T 2364—2021
6.6.8深层水平位移计算时,当测斜管底部进入稳定岩土体,宜以管底为固定起算点,否则,以管顶 作为起算点,并采用高精度设备测定测斜管口的平面位移。
6.7.1支挡结构倾斜监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准法、差异济 降法与倾角仪法等方法。
6.7.1支挡结构倾斜监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准法、差异沉 降法与倾角仪法等方法。 6.7.2倾斜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测定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整体倾斜时,应沿同一竖直线布设顶部监测点与底部对应点; b)当测定局部倾斜时,应沿同一竖直线布设所测范围内的上部监测点和下部监测点。 6.7.3当从支挡结构外部进行倾斜观测时,宜采用投点法。采用投点法时,测站宜选在与倾斜方向正 交的方向线上。 6.7.4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投点法时,仪器与监测点的距离宜为上下监测点高差的1.52.0倍。 6.7.5当利用支挡结构的顶部与底部的竖向通视条件进行倾斜观测时,宜采用激光铅直仪法、垂准法。 6.7.6当利用相对沉降量间接确定支挡结构的倾斜时,可采用水准仪或静力水准仪等方法通过测量沉 降差计算倾斜度与倾斜方向。 6.7.7对于变形速度较快或者需要连续监测倾斜变化时,宜采用倾角仪进行监测,倾角仪宜沿应沿同 竖直线布设顶部、中部与底部监测点
6.8.1裂缝监测内容应包含裂缝的位置、宽度、长度、平面坐标、发现时间等,必要时还需测量裂缝 的深度。 6.8.2工程施工前,应对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信息进行记录。 6.8.3裂缝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设置标志,长期观测可采用钉入或埋入的金属标志、金属标杆,必要时 可在裂缝两侧浇筑混凝土墩并设立标志;需要测量裂缝的纵横变化时,可采用方格网版标志。
6.8.4裂缝监测方法的采用宜符合以下规定
a)裂缝宽度宜采用游标卡尺、千分尺、裂缝计等直接量测; b)对于发展速度较快或者需要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宜采用测缝计自动测记,实时监测; c)裂缝长度宜采用直接量测法。
6.9.1孔隙水压力监测可采用钢弦式、电阻应变式、水管式、 气压式孔隙水压力计进行监测。 6.9.2孔隙水压力计在安装前,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透水石应浸泡饱和,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安装前透水石应始终浸泡在水中,不应与空气接 触; b) 核查传感器的标定数据,读取传感器的初始值; 检查导线长度,位于地下的导线中间不宜有接头,导线长度应长于设计深度。 6.9.3 孔隙水压力计的安装宜符合以下要求: a 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不宜采用泥浆护壁成孔,钻孔应圆直、干净,钻孔直径宜 为110mm~130mm; b 观测段内宜回填透水材料,并用膨润土球封孔; C 当孔内埋设多个孔隙水压力计时,其间隔不宜小于1m,并采取措施确保各个元件间的封闭隔离; d 埋设过程中,应记录传感器的编号、位置。 6.9.4 待钻孔完全填实且埋设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才可得到有效的初始读数。应在设备安装
完成之后,逐日测量,直至读数稳定为止,以稳定的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DB45/T 23642021
6.10.1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钻孔设置水位观测管,采用地下水位计、测绳进行量测。 6.10.2水位管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水位计观测管应顺直、内壁光滑,孔底应设置沉淀管; b) 观测孔内水位应与测量地层水位一致,且连通良好; 水位管管口应高出地面100mm以上并安装管口盖以防地表水及杂物进入管内。 6.10.3水位管埋设稳定后,应测定水位管管口高程用于计算水位高程。 6.10.4设备安装完成之后,逐口测隐直至读数稳定为止,以稳是的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6.12锚杆(索)应力
e)锚杆测力计在过程中,应始终跟踪监测测力计频率,及时收回受损元器件。 6.12.4锚索(杆)测力计宜带有温度传感器,监测数据宜做温度校正。 6.12.5锚索(杆)测力计埋设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检查测试;并逐日测量,直至读数稳定为止,以稳 定的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6.13.1结构应力应变监测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混凝土应变计、光纤传感器进行监测。
6.13.1结构应力应变监测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混凝土应变计、光纤传感器进
DB45/T 2364—2021
6.13.2钢筋应力计可采用对焊、对接或靠焊的方式安装,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时,钢筋计两端连接钢 筋宜与被测钢筋型号相同。钢筋计与连接导线的接头处,宜设置伸缩节或垫缓冲材料。 6.13.3钢筋计焊接时应对传感器采取降温措施。 6.13.4埋入式应变计可绑扎在结构钢筋上或安装在定制的安装支架上。 6.13.5结构应力应变监测传感器宜带有温度传感器,监测数据宜做温度校正。 6.13.6传感器件埋设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检查测试;并逐日测量,直至读数稳定为止,以稳定的读数 乍为初始读数,
6.14.1雨量监测可采用雨量计进行监测。
6.14.2雨量计误差不宜大于3%。
a)雨量计应安装在远离建筑物和树木的空地上,减小遮挡引起的误差; b)雨量计应固定于混凝土基座上或立柱上,雨量计应安装稳固,遇暴风雨时不发生倾斜为宜; c)雨量计安装时,应用水平尺校正,使承雨器处于水平状态。
7监测成果编制及信息反馈
7.1监测成果包含现场监测资料、内业分析处理资料、监测报告等内容。
DB45/T23642021
7.2现场监测资料主要包含现场巡视记录与现场监测数据记录,现场监测资料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 与管理。 7.3取得现场监测资料后,应及时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与检验,计算监测数据累计变化值、变化速 率值、相关性分析,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必要时绘制断面曲线图、等值线图等。 7.4监测报告主要包括日报或周报、警情快报、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监测报告采用图片、文字、 表格等形式,监测报告应表达直观、明确。
7.5监测日、周报应包括以下内容:
,9对监测数据应及的时进行分析处理,当监测数据
DB45/T 2364—2021
c)疏散周边居民,抢运高价值设备物资、财产、资料等; d)执行有利于路基稳定的各项应急措施; e)警戒区内仅允许必要的工程技术人员入内,其他人员严禁进入。 7.11宜建立专业的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实现监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查询、管理、预警一体化与 自动化,以及监测成果的实时上报或发布。 7.12监测报告应按规定格式和内容编制,及时报送
DB45/T 2364—2021附录A(资料性)监测点编号与图例A. 1监测点编号与图例A.1.1监测点编号宜符合下列规定:a)监测点编号的组成宜由断面编号、监测点类别与监测点序号共同组成;b)监测点类别宜采用大写拼育首字母缩写;c)断面编号与监测点序号置不用阿拉伯数字按照特定的方向进们编号。A. 1.2监测点图例宜具定的象形特征。A.1.3表A.监测点编号与图例监测指标益测点在号图例LOBU地表位移地表水平位移DBH→垂直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图(断面图)(倾斜OX裂缝孔隙水压S地下水位SW岩土压力0锚杆(索)应力MGJ、MSJ钢筋应力GJJ冈混凝土应变YB雨量YL视频SP21
DB45/T 2364202
B.1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B.1.1典型高填路堤监测点布置如图B.1所示。
B.1.2典型软土路基监测点布置如图B.2
典型软土路基监测点布置如图B.2所示。
图B.1路堤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2软土路基监测点布置
B.1.3典型路堑监测点布置如图B.3所示。
DB45/T 23642021
图B.4典型滑坡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DB45/T 2364—2021
B.1.5典型挡墙监测点布置如图B.5所示。
B.1.6典型挡墙监测点布置如图B.6所示
图B.5典型挡墙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B.6典型抗滑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表C.1现场巡查报表
DB45/T 2364—2021
D.1.1地表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日报表可采用表D.1所示的格式。
表D.1地表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且报表
D.1.2深部位移监测且报表可采用表D.2所示的格式。
表D.2深部位移监测且报表
DB45/T 2364—2021D.1.3裂缝监测日报表可采用表D.3所示的格式。表D.3裂缝监测日报表项目名称:报表编号:监测单位:时间:天气:长度信息宽度信息监测点号预警级别初始长度今日长度变化速率初始宽度今日宽度变化速率(m)(m)(m/d)(mm)(rm)(mm/d)结论: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制表:复核:28
D.1.4应力、压力监测且报表可采用表D.4所示的格式。
D.1.4应力、压力监测日报表可采用表D.4所示的格式。
表D.4应力、压力监测且报表
建筑工程学院2019-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表D.4应力、压力监测且报表
DB45/T 2364—2021
D.1.5应变监测日报表可采用表D.5所示的格式
表D.5应变监测且报表
表D.5应变监测且报表
某塑胶跑道施工组织设计DB45/T1972—2019公路软土地基处治工程
DB45/T 236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