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D31-06-2017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

JTG/T D31-06-2017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4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5207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 D31-06-2017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

8.1.1隧道抗冻设计及施工应综合考虑防水、排水、保温措施,根据施工现场情况 进行动态设计及施工方案调整。

低温和水是隧道发生冻害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将完善的隧道防排 统和保温技术相结合,才能达到不渗、不漏、不冻胀的目的。

低温和水是隧道发生冻害的必要件,因此在李节性冻土地区将 系统和保温技术相结合,才能达到不渗、不漏、不冻胀的目的。 8.1.2应根据气候因素和地下水赋存条件确定隧道不同区段的抗冻设防等级,根据 抗冻设防等级选择抗冻方案。 8.1.3隧道位置应避免穿越水文地质复杂的地段,减少因渗漏水导致的隧道冻害, 遂道洞口宜选择背风向阳、不易积雪、易于排水的位置;在降雪量较大地区,隧道洞口 不宜设在边坡和仰坡较为陡峻的位置。

3.1.4隧道防水与排水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对隧道运营的影响某住宅楼绿色施工方案,隧道 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8.1.5应根据抗冻设防等级分别采取深埋中心排水沟、排水管局部保温、衬砌全! 保温等技术措施,防止衬砌背后排水管、排水沟及其出口冻结堵塞。

目前,隧道抗冻措施主要有防排水法、隔热保温法和加热法,也可以采用上述几种 方法的组合。其中,防排水法及隔热保温法属于被动抗冻方法,应用较多且效果较好、 技术相对成熟。而加热法属主动抗冻方法,该方法能耗大,要求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但是作为辅助性手段,在衬砌及排水设施的局部抗冻措施中 已得到应用。

8.1.6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漏水现象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止水;有侵蚀性地 时,应针对侵蚀类型压注抗侵蚀浆液

8.1.6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漏水现象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正水;有侵蚀性地 水时,应针对侵蚀类型压注抗侵蚀浆液。 8.1.7应采用二次注浆的方法填充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间存 在的空隙。

调查研究表明,采用二次注浆的方法填充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二次衬砌与初期 间存在的空隙,能够保证衬砌结构受力均匀及避免积水结冰。

8.1.8隧道进出口宜设透明明洞,有条件时,可采用空气幕、电伴热、地源热泵等 技术对隧道进出口进行保温防冻。

8.2隧道抗冻设防等级

8.2.1设计断面处的隧道围岩冻结深度宜通过对临近既有隧道温度场现场实测确 实测资料时,可按式(8.2.1)计算:

z、(x) =K,z.(α)

表8.2.1围岩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围岩冻结深度与洞口段松散岩石冻深成正比关系,而洞口段松散岩石冻深与地区标 准冻深也存在必然联系。本条公式参照原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编著的《铁路工程设 计技术手册一一隧道》提出的中心深埋水沟埋深公式给出。土石冻结深度与导热系数 密切相关,导热系数大小主要受材料矿物成分、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影响。由于 积累数据有限,本规范列出黏质土、粉质土、砂类土、碎石土及岩石的围岩类别对冻深

8.2.2应根据隧道设计断面所在位置的最冷月平均气温或围岩冻结深度,按 2.2确定隧道区段的寒冷程度。

表8.2.2隧道区段寒冷程度分级

注:按最冷月平均气温、围岩冻结深度判定的最不利情

8.2.3应根据隧道围岩地下水赋存与补给形式和开挖后地下水渗入隧道情况,按表 2.3确定围岩地下水状况分级。

8.2.3应根据隧道围岩地下水赋存与补给形式和开挖后地下水渗人隧道情况,按表

8.2.3围岩地下水状况

冻设计对围岩地下水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级

8.2.4应根据寒冷程度和围岩地下水状况对隧道冻害的影响,按表8.2.4确定隧 冻设防等级,

表8.2.4季节性冻土地区隧道抗冻设防等级

根据冻害对隧道结构功能及行车安全的影响,结合隧址区气候、水文地质条件等对 隧道冻害进行综合分级,以便选取相应的抗冻技术措施。本条参照长安大学“隧道冻 害防治技术研究”研究成果相关内容,并参考了全国多座新建及既有隧道抗冻设计及 病害处治中总结的抗冻设防等级分类方法。

8.3.1衬砌结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二次衬砌宜采用等厚度,根据抗冻需要可对衬 结构混凝土增加配筋。 2隧道衬砌的施工缝应直通衬砌基底,沉降缝、伸缩缝、施工缝宜设在同一位置。 级、二级抗冻设防等级的隧道衬砌设缝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0m。

李节性冻土地区隧道衬砌环向为等厚度时,隧道顶部和两侧衬砌壁厚的冰冻能同 始、同时消融。衬砌由于冷缩影响,往往导致开裂,为了适应温度变化,防止衬砌 温度应力引起的开裂,需要设伸缩缝。

8.3.2抗冻保温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表面抗冻保温构造,从衬砌表面起应依次为黏结层、保温层、防火层。保 温层材料可采用酚醛泡沫、硬质聚氨酯泡沫或干法硅酸铝纤维等隔热材料。 2隧道复合式衬砌抗冻保温构造,应从喷射混凝土表面起,依次为防水板、保温 层、防水板、二次衬砌。 3隧道U形沟槽抗冻保温构造、应在接缝、开裂等漏水或冻结处控IⅡI形沟捕形成

线状导水孔道,嵌入保温材料或将保温材料挂在衬砌表面,如图8.3.2所示。 1)当隧道净空满足要求时宜采用外贴型。 2)对寒冷程度较高、冻结现象严重的部位,采用的保温材料宽度宜大于3倍U形 槽宽度。 3)对寒冷程度较低、冻结现象轻微的部位,可采用内嵌I型的方法

图8.3.2隧道U形沟槽抗冻保温构造示意图

表面保温法、复合式衬砌保温法、U形沟槽法为季节性冻土地区隧道衬砌结构常用 的3种抗冻保温方法。保温法是在衬砌表面或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隔热材料,围 岩的热量在冬季不易逸出隧道衬砌,使隔热材料靠近围岩一侧的表面温度在冰点以上, 从而能够防止冻害的发生。表面保温法是在衬砌表面设隔热材料,隧道设计时需预留净 空空间,保温层外需设置可靠的防火层;复合式衬砌保温法的隔热层设在初期支护和二 次衬砌中间,其厚度薄,效果可靠,耐久性也较好,故在冻胀力大、材料易于劣化的场 合采用此法较好;U形沟槽法适用于发生线状漏水、寒冷程度较低的既有隧道,在冰冻 严重的寒冷地区,U形沟槽需要与电拌热技术结合使用

3.3.3防水及排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抗冻设防等级为二级、三级时,可采用岩棉保温层对隧道纵向排水管路进 行局部保温;抗冻设防等级为一级时,宜在排水管路外侧预埋PVC管,必要时可通过 电伴热对排水管路进行加热。 2可通过设置保温层对隧道环向排水管进行局部保温,环向排水管由上而下直通 遂道中心排水沟。 3施工缝处宜采用蝶形中埋式可排水止水带或梯形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 4隧道应设纵向中心排水沟,排水沟应埋入冻结线以下,洞口附近冻结区的中央 排水沟内可预埋PVC管,必要时可通过电伴热加热融冰。 5隧道纵向出水口宜设在排水顺畅、背风向阳的位置,出口段排水坡度不宜小于 10%,出水口构造及材料应有利于蓄热和保温。

6路侧边沟需要保温时应设双层保温盖板,上、下盖板间可填充具有防潮功能 温材料。

8.4衬砌结构抗冻设讯

8.4.1衬砌结构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应根据其冻融环境等级按本规范第4.2节、 3节规定确定,抗渗等级不应低于W8。

8.4.2对抗冻设防等级为三级的隧道区段,其衬砌结构设计计算可不考虑冻胀力 影响,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适当增加衬砌结构厚度。

8.4.2对抗冻设防等级为三级的隧道区段,其衬砌结构设计计算可不

茶文说明 研究表明,冻胀力作用对衬砌结构产生附加压应力,对结构受力产生不利影响。抗 冻设防等级为三级的隧道区段,由于冻胀力附加应力较小,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适当 增加衬砌结构厚度等措施增加衬砌结构安全储备。为减少开挖工程量、避免洞顶掉块, 工程上常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

对抗冻设防等级为一级、二级的隧道区段, 衬砌结构设计应考虑冻胀力荷载 LAAYE

8.4.3对抗冻设防等级为一级、二级的隧道区段,衬砌结构设计应考

影响,根据计算进行配筋或调整衬砌结构厚度。必要时应增设防冻保温层。

研究表明,对抗冻设防等级为一级、二级的隧道区段,冻胀力作用对衬砌结构产生 的附加压应力不可忽略。冻胀力附加应力较大时,单靠隧道支护结构难以解决,并且施 工难度及工程造价均会大幅提高。为了减小或消除冻胀力,在工程应用中,一般采用保 温防冻的措施

8.4.4隧道衬砌冻胀力应作为可变荷载。冻胀力大小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冬 岩含水率及排水条件等因素,结合经验或试验研究确定

隧道衬砌结构抗冻保温

表8.4.6围岩导热系数

表8.4.6中的数值根据苏联《岩石和矿石物理性质测定方法指南》和《公路设 册一一路基(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确定。

r+Z.(x) r + + In > T + 02 In T 入2

式中:入2——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导热系数【W/(m·K)],按表8.4.7选用; 82—一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m);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防冻保温层厚度计算是依据绝热原理,对不同导热性能的两种材料(围岩和防冻 隔热层),欲使其隔热效果相同,令其热流量相同,即同一热流量通过不同导热性能、 不同厚度的材料,根据两侧的温差相等,能够解出这两种材料的等效厚度。隧道是个管 状结构,且隧道围岩的冻结深度较大,故按圆筒计算其热流量。对隧道横断面方向的热 传导,可以近似认为是温度只沿径向变化的一维圆筒热传导问题。 使用式(8.4.6)、式(8.4.7)时,保温层初始值取0.05m,进行保温防冻厚度 6的选代计算,直至满足要求。 有条件时,通过对隧道温度场现场实测,确定最大冻结深度。无实测资料时,需要 根据气象资料,查出地表的松散岩(土)体的冻结深度(或在洞口实测),根据等效厚 度法原理换算成围岩的最大冻结深度。围岩最大冻结深度计算时把地壳看作是一个均质 的、半无限大物体,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热传导问题看作是单层平板热传导问题。 本条参照长安大学“隧道冻害防治技术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

8.4.8抗冻保温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表8.4.8的要求

表8.4.8抗冻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温材料燃烧性能按现行《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8.5.1排水设施应根据隧道的抗冻设防等级按表8.5.1确定冻害预防措施

表8.5.1隧道排水设施冻害预防措施

注浆材料宜以水泥类为主,可采用快凝早强水泥,注浆终压宜为0.5~ 材料性能指标宜按表8.5.2确定。

表8.5.2注浆材料性能指标

8.5.3防水层材料的性能指标宜满足表8.5.3的要求,防水层垫层宜选用单 质量不小于400g/m²的土工布。

8.5.3防水层材料的性能指标宜满足表8.5.3的要求,防水层垫层宜选用单位面积 质量不小于400g/m²的土工布。

防水层材料主要性能升

8.6.2表面喷涂保温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涂施工的环境温度宜不低于10℃,且不高于40℃,风速应不大于5ms(3级 风),相对湿度应小于80%。隧道洞口宜做遮蔽,防止泡沫飞溅污染环境。 2喷涂施工前,应检查隧道二次衬砌表面的平整度,清除尖锐凸出物和表面污物, 打磨、平整错台和凹凸不平部位。 3喷涂后的抗冻保温层应熟化48~72h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 喷涂保温层应连续、饱满,保温层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宜大于6mm。 5可使用聚合物乳液砂浆修饰并保护保温层。

8.6.2表面喷涂保温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涂施工的环境温度宜不低于10℃,且不高于40℃,风速应不大于5m/s(3级 风),相对湿度应小于80%。隧道洞口宜做遮蔽,防止泡沫飞溅污染环境。 2喷涂施工前,应检查隧道二次衬砌表面的平整度,清除尖锐凸出物和表面污物 订磨、平整错台和凹凸不平部位。 3喷涂后的抗冻保温层应熟化48~72h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 喷涂保温层应连续、饱满,保温层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宜大于6mm。 5可使用聚合物乳液砂浆修饰并保护保温层。 8.6.3复合式衬砌保温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初期支护表面应除污清理。 2复合式防水板宜采用涂胶粘贴的方法粘贴到初期支护表面,粘贴过程中应保证 方水板平整、无皱、无破损,与洞壁密贴,接缝粘贴防水可靠。 3在隧道初期支护表面有湿渍的区段,应对铺设好的防水层进行工间检测,无渗 缺陷后方可进行后续作业。 4保温层保温板宜预制成型,洞内拼装后方可粘贴施工。保温板与防水板应紧贴 密实、无空鼓、整体平整度良好。

6.3复合式衬砌保温层施工,应符合下

1初期支护表面应除污清理。 2复合式防水板宜采用涂胶粘贴的方法粘贴到初期支护表面,粘贴过程中应保证 防水板平整、无褶皱、无破损,与洞壁密贴,接缝粘贴防水可靠。 3在隧道初期支护表面有湿渍的区段,应对铺设好的防水层进行工间检测,无渗 漏缺陷后方可进行后续作业。 4保温层保温板宜预制成型,洞内拼装后方可粘贴施工。保温板与防水板应紧贴 密实、无空鼓、整体平整度良好。

8.6.4隧道保温层施工,必须保证施工防火安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防火预案、

8.6.4隧道保温层施工,必须保证施工防火安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防火预案 工操作规程,并进行全员培训。防火安全员应在现场值班。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 不得堆放可燃材料

隧道保温层施工处于半封闭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空 人员难以疏散,需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

U形沟槽施工,应保证保温层粘贴或锚固牢靠,电伴热接口易于检查维护。

8.6.5U形沟槽施工,应保证保温层粘贴或锚固牢靠,电伴热接口易于

进行公路工程材料与结构抗冻设计时,应依据实际调查数据或实测资料。表中数据是利用气象部门实测数 据统计计算确定的,供设计人员参考。 1.最大年降水量是利用1990~2000年气候资料计算确定的。 2.冻结指数是利用1990~2000年气候资料计算确定的多年最大值。 3.最低气温是每年气温的最低值,最热7d平均最高气温是每年连续7d的日最高气温平均值的最大值。利 用1960~2000年的气候资料计算相应多年平均值与标准差。 4.混凝土有害冻融循环次数是利用1971~2000年气候资料计算确定的。

进行公路工程材料与结构抗冻设计时,应依据实际调查数据或实测资料。表中数据是利用气象部门实测数 据统计计算确定的,供设计人员参考。 1.最大年降水量是利用1990~2000年气候资料计算确定的。 2.冻结指数是利用1990~2000年气候资料计算确定的多年最大值。 最低气温是每年气温的最低值,最热7d平均最高气温是每年连续7d的日最高气温平均值的最大值。利 用1960~2000年的气候资料计算相应多年平均值与标准差。 4.混凝土有害冻融循环次数是利用1971~2000年气候资料计算确定的

附录 B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试验

B. 1目的与适用范围

B.1.1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条件下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冻融循环,测定混合料试件在 经过数个冻融循环前后的劈裂抗拉强度比,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冻性。非经注明,试 验温度为25℃,加载速率为50mm/min。 B.1.2本试验采用马歇尔击实法成型的圆柱体试件,击实次数为双面各50次,集 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6.5mm

B.3.1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CE20—2011)中T070

B.3.1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试验

B.3.10取出试件立即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一2011) 中T0716用50mm/min的加载速率进行劈裂试验,取得试验的最大荷载。

0.636 62P RrI = d, · h.

式中:R 未经冻融循环试件的劈裂强度(MPa); RT2 经历5次冻融循环试件的劈裂强度(MPa); PT 未经冻融循环试件的试验荷载最大值(N); PT2 经历5次冻融循环试件的试验荷载最大值(N): 未经冻融循环试件的高度(mm); h2 经历5次冻融循环试件的高度(mm); di 未经冻融循环试件的直径(mm); d 经历5次冻融循环试件的直径(mm)。

B.4.2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按式(B.4.2)计算:

B.4.2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按式(B.4.2)计算:

式中:TSR一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 Rr2——5次冻融循环后有效试件劈裂强度平均值(MPa);

0.63662Pr2 Rr2 = d, ·h,

RT2 TSR= ×100% Rt

B.5.1每组试验的有效试件不得小于3个,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一组测定 值中某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K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 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试件数目n为3、4、5、6个时,k值分别为1.15、1.46、 1. 67、1. 82。

结果均应注明试件尺寸、成型方法、试验

条文说明 本试验方法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中 T0729一2000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主要区别在于增加冻融循环次数,减少单次 循环过程中高温水浴时间,以及对经历5次冻融循环的试件增加直径和高度测试。

附录C沥青与集料的低温黏结性试验

沥青与集料的低温黏结性试验

C.2仪器和材料技术要求

C.2.1钢板:1块,200mm×200mm,厚2mm,四周边缘有高8mm、宽5mm的密圭 边框。 C.2.2 钢球:1个,质量500g±1g。 C.2.3 铁架:1个,在距钢板顶面500mm高度处有一小平台,高度可调节。 C.2. 4 冰箱。 C.2.5 集料位置固定方格网:铁质方格网,含10×10个方格,用于集料定位。

C.3.1按图C.3.1将铁架放好,并在铁架下方放置底座,将钢板反扣于底座上,调 整铁架平台高度至钢板平面距离为500mm。将铁架及底座调节水平,并使用悬挂圆锥 体确定集料回收槽与钢板的位置,钢板的位置应使自铁架平台上落下的钢球恰好跌落在 钢板的正中央。此位置调整好后不得移动。 C.3.2将碎石先用4.75mm、9.5mm道路用标准筛过筛,再使用国标规定的

C3.2将碎石先用4.75mm、9.5mm道路用标准筛过筛,再使用国标规定 5mm、8mm筛过筛,从粒径5.6~8mm碎石中取出接近立方体形状规则的碎石10 用洁净水洗净,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于,然后放在于燥器中备用

青与集料低温黏结性试验仪

C.3.3将200mm×200mm的钢板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预热备用。

C.3.3将200mm×200mm的钢板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预热备用。

C.3.4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一2011)中T0602沥 青试样准备方法加热沥青;然后取出钢板,放在平台上,使用水准尺从四个方向控制钢 反处于水平状态,立即向钢板中浇灌沥青40g,然后放置在混凝土振动台上高频振动 Os,以使沥青在钢板表面形成1mm的均匀薄膜。保持钢板不动置于室温中冷却,使用 固定方格网均匀地放上10排,每排10颗,共100颗准备好的碎石。碎石与碎石之间的 间距应大体均匀。

C.3.5将钢板连同摆好的碎石一起,放入60℃烘箱中加热5h,使碎石与沥青有良 好的黏结,再放入-18℃的冰箱冷却12h以上。如没有专用的冰箱,可用家用冰箱的冷 冻室代替。

C.3.6从冰箱中取出钢板,按图C.3.1放在铁质底座的表面,将钢板粘有沥青碎石 的一面朝下,正对集料回收槽,未粘沥青碎石的面朝上;将钢球置于平台边缘,用手指 轻轻一碰,使钢球从铁质平台落下,恰好跌落在钢板反面的中心,观察钢板受钢球冲击 振动后碎石被振落的情况

被振落的集料数量占总集料数量的百分率

沥青与集料的低温黏结性试验

一试验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C.5.1同一试验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

本试验方法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中 T0660一2000沥青与集料的低温黏结性试验,主要对试验用集料粒径作了更严格的要 求。4.75~9.5mm集料低温黏结性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因此参考《试验筛金属丝编 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GB/T6005一2008),对4.75~9.5mm 集料采用5.6mm与8mm标准筛进行了二次筛分,并开展了5.6~8mm、8~9.5mm集料 的低温黏结性试验研究,最终提出本试验方法。

附录D引气水泥混凝土和引气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D.1引气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讯

D.1.1引气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具体步骤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一2011)进行,路面用引气水泥混凝土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 则》(JTG/TF302014)进行。

D.1.2基本参数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D.1.3应采用体积法计算配合比, 量计人

D.1.3应采用体积法计算配合比,并将设计拌合物含气量计入

D.1.4应验证浆集比,并符合下列规定:

引气混凝土的浆体体积可按式(D.1.4)

Iftw mf P pw Pe Pf Pk 100

式中: V—1m²混凝土中浆体体积(m); mw,me,m,mk 分别为水、水泥、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的用量(kg/m"); Pw,Pe,Pf,Pk 分别为水、水泥、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的密度(kg/m3): α一一引气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

引气水泥混凝土和引气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D.1.5引气水泥混凝土含气量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引气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调整应通过改变引气剂掺量来进行。 2引气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低于要求时,允许在原拌合物的基础上增加引气 剂的掺量来调整拌合物含气量。在调整一次引气剂掺量后,拌合物含气量仍不能满足要 求时,则应将该拌合物废弃,重新配料并再次调整引气剂掺量,直至拌合物含气量满足 要求。 3引气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高于要求时,应将该拌合物废弃,重新配料并适 当减少引气剂掺量,直至拌合物含气量满足要求。 4对掺速凝剂的喷射引气水泥混凝土,应控制硬化后水泥混凝土的气泡间距系数, 并满足表4.3.3的规定。喷射引气水泥混凝土用引气剂应事先溶于水中,不得以干粉状 加人。

D.1.6引气水泥混凝土抗冻性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和易性、拌合物含气量、强度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抗冻性检验。抗冻性检验 时,拌合物含气量应在设计值的基础上增加、减少0.5~1.0个百分点,试配3组水泥 混凝土。试配C.40及其以上引气水泥混凝土时,水胶比可根据拌合物含气量增减适当 减少、增大0.02~0.03,强度高时取上限。 2当抗冻性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增大拌合物含气量和减小水胶比的措施,直至 抗冻性满足要求,并选择同时满足强度和抗冻性要求,且经济合理的配合比作为试验室 配合比。

D.2引气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D.2.1基本参数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根据冻融环境等级,按表4.2.1和表4.3.6确定引气水泥砂浆的抗冻等级、最 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最大胶砂比和拌合物含气量。 2应根据水泥砂浆稠度大小按表D.2.1确定用水量,

中:m。,m—分别为水泥、矿物掺合料的用量(kg/m)。 D.2.3应验证引气水泥砂浆的水胶比,并符合表4.3.6的规定。

D.2.3应验证引气水泥砂浆的水胶比,并符合表4.3.6的规定。

D.2.4引气水泥砂浆拌合物含气量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引气水泥砂浆拌合物含气量的调整应通过改变引气剂掺量来进行。 2当引气水泥砂浆拌合物含气量低于要求时,充许在原拌合物的基础上增加引气 剂的掺量来调整拌合物含气量。在调整一次引气剂掺量后,拌合物含气量仍不能满足要 求时,则应将该拌合物废弃,重新配料并再次调整引气剂掺量,直至拌合物含气量满足 要求。 3引气水泥砂浆拌合物含气量高于要求时,应将该拌合物废弃,重新配料并适当 减少引气剂掺量,直至拌合物含气量满足要求。 D.2.5引气水泥砂浆强度检验试配与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引气水泥砂浆强度检验试配时至少应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

D.2.5引气水泥砂浆强度检验试配与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引气水泥砂浆强度检验试配时至少应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 D.2.4确定的配合比,其余两个配合比的用水量、砂用量不变,水胶比应分别增加及减 少0.05。 2以稠度、含气量及28d龄期抗压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者作为选定的配合比。

D.2.6对选定的配合比可按下列步骤进

引气水泥混凝土和引气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应根据第D.2.5条确定的引气水泥砂浆配合比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引气水泥 理论表观密度值:

某产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新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方案2按下式计算引气水泥砂浆配合比校正系数8:

p=m+m+m,+m

式中:Pt,Po——分别为引气水泥砂浆的理论表观密度、实测表观密度值(kg/m²), 确至10kg/m

D.2.7引气水泥砂浆抗冻性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和易性、拌合物含气量、强度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抗冻性检验。抗冻性检验 时,拌合物含气量应在设计值的基础上分别增加、减少1个百分点,试配3组砂浆。 2当抗冻性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增大拌合物含气量,并适当减小水胶比、胶砂 比或活性矿物掺合料掺量,直至抗冻性满足要求。选择同时满足强度和抗冻性,且经济 性合理的配合比作为试验室配合比。

附录E现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试验(体积密度法)

某售楼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附录E现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试验(体积密度法)

E.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当施工现场不具备混凝土拌 合物含气量测定仪时,可参照本方法测试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

E.2.1容量筒:金属制成的圆筒,两旁装有提手。对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的拌合物采用5L容量筒,其内径与内高均为186mm±2mm,筒壁厚为3mm;粗集料最 大粒径大于40mm时,容量筒的内径与内高均应大于集料最大粒径的4倍。容量筒上缘 及内壁应光滑平整,顶面与底面应平行并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容量筒容积应予以标定, 标定时另需一块能覆盖住容量筒顶面的玻璃板,厚度6mm。先称量玻璃板和空筒的质 量;然后向容量筒中灌入清水,当水接近上口时,一边加水,一边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 推人盖严,应注意使玻璃板下不带入任何气泡。擦净玻璃板面及筒壁外的水,将容量筒 连同玻璃板放在台秤上称其质量。两次质量差即为容量筒的容积(L)。 E.2.2台秤:量程20kg,感量1g。 E.2.3 振动台:应符合现行《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JG/T245)中技术要求的 规定。 E.2.4 捣棒:应符合现行《混凝土落度仪》(JG/T248)中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 E.2.5橡胶锤:质量为250g±10g。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