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90-2022 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监测技术规范.pdf

DB63T 2090-2022 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监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515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3T 2090-2022 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监测技术规范.pdf

DB63/T2090—202

DB63/T 20902022

围 范性引用文 体要求, 体要求 测方案 形监测 度监测 分监测 分监测 11 象监测 11 收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13 (资料性) 盐渍土地区路基变形监测记录表, 15 (资料性) 盐渍土地区路基温度监测记录表. 16 (资料性) 盐渍土地区路基水分监测表, 17 (资料性) 路基盐渍土含盐量数据记录表.. 18 (资料性) 盐渍土地区路基气象监测汇总表 19

用文 11 2 与报告编制 13 料性) 盐渍土地区路基变形监测记录表 15

录A (资料性)盐渍土地区路基变形监测记录表, 录B (资料性) 盐渍土地区路基温度监测记录表北京某国际中心幕墙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录C (资料性) 盐渍土地区路基水分监测表, 录D (资料性) 路基盐渍土含盐量数据记录表. 录E (资料性)盐渍土地区路基气象监测汇总表

DB63/T 2090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湟源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省兴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青海省 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青海省海西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长安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顺元、尉海荣、谢忠安、包靖安、侯宗录、李建忠、李宁、安照燕、王拓、 冯欢、马东权、唐超、鲍德章、熊锐、吴生彬、刘吉莲、马伟、田生军、宗有杰。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DB63/T 20902022

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监测技术规

本文件规定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监测的总体要求、监测方案、变形监测、温度监测、水分监测、 气象监测、盐分监测、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盐渍土地区二级及以上公路路基工程的监测。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522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GB/T33703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JGJ/T8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TG343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C10公路勘测规范 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QX4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1应根据盐渍土地区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条件、路基工程特点等编制监测方案。 4.2监测断面和监测点应根据监测对象、工程规模、项目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按监测技术要求进行 布设,并能反映监测对象的整体状态。 4.3监测方法应根据盐渍土路基监测项目的特点、设计要求、现场条件、监测措施等因素综合确定。 每个工程可采用多种监测方法的组合形式,有特殊要求时同一监测点也可选择多种监测方法相互验证, 4.4监测点位移值及其变化速率的稳定标准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并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5监测项目的初始值在设备稳定后,应不少于3次监测,并取其稳定后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4.6现场应配置备用仪器。测量初期对主测仪器和备用仪器对比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换时 能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7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应重新测量。

DB63/T 20902022

4.8监测原始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监测人员应签字确认。 4.9监测宜采用自动采集系统与信息化管理系统。 4.10监测设备应符合相应技术要求,监测过程中应做好监测断面、监测点和监测仪器设备、元器件的 保护工作。 4.11对于地势较高、空旷易遭受雷击的区域,应做好数据采集箱防雷击措施。 4.12监测钻孔应进行地质编录、取样与试验工作。 4.13监测仪器设备、传感器件等应定期进行检定,仪器设备、元器件及辅助设施满足下列要求: a)精度、灵敏度、重复性、可靠性、寿命、防水性、防腐性、防冻性、抗高温性、抗干扰性、量 程等应满足监测项目要求; b)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与检验合格证书; c)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与校准; d)具有自动采集、保存与传输功能。 4.14同一监测项目,现场监测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相同的监测方法; b)采用同一套(型号)的监测仪器设备、元器件; c)宜固定现场监测人员; d)应选择相同时段的环境条件进行现场数据的采集。

监测方案应调查和收集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2 工程概况; b) 气象水文资料; C) 2 盐渍土类型、含盐量、分布范围: d) 气象、水文、地质资料; e) 路基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 f) 同类工程的典型病害及养护资料; g) 路基监测标准及相关文件; h) 工程验收资料

测项目主要包括变形、温度、水分、气象与盐分

布设原则包括下列内容: a) 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并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合理设置; b)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变化较大、盐渍土变化较大等路段应加密监测断面和监测点; C) 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设在同一监测断面:

监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DB63/T 20902022

A 监测周期与频率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路基结构形式等综合确定,监测量变化较大时,应加大 监测频率; 1 监测过程应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人 监测数据应按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整理和汇总,及时分析并绘制变化过程曲线; 1 监测过程中应定期现场巡查,发现有影响工程安全的情况应及时上报相关方,对存在安全隐患 部位应连续监视,并制定应急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编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工程概况; ? b) 监测目的和依据; C 监测内容及监测项目; d) 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设; e) 监测方法、仪器设备类型数量; f) 监测工作量与工程监测精度; g 监测人员的配置; h) 监测周期及频率; i) 监测数据分析及反馈; j) 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措施; k 监测工作计划。

监测内客 洛堤顶沉降和土

监测主要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a) 1 地表水平位移及竖向变形量设置观测桩,并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监测; b) 地基沉降采用单点沉降计等监测; C 地基分层水平位移采用测斜仪等监测; d) 路堤顶沉降设置沉降板采用水准仪等监测; P 土压力采用土压力盒等监测

3.1 监测断面应选择盐渍土类型复杂、含盐量较高及水文地质条件特征显著的横断面,数量宜 程规模确定,每段应不少于3个。

监测断面应远择盐渍工类型复余、含盐量牧高及水文地质余件特征显者的横断面,数量且根据 程规模确定,每段应不少于3个。 3.2监测点布设(见图1)符合下列规定: a) 1 地表水平位移及竖向变形量监测点:应在路基坡脚按先密后疏的原则沿横向对称布设,间距宜 为1m~2m,且每侧监测点不少于2个; b) 1 地基沉降监测点:纵向间距宜取30m~50m,且不少于3个。对于地基均匀性差、盐沼泽地基 计算总沉降量大的部位取小值;

DB63/T 20902022

地基分层水平位移监测点:测斜管应在路堤两侧坡脚对称布设,监测深度应大于路堤影响深度 路堤顶沉降监测点:应布设在监测断面中心线位置; 土压力监测点:宜布设在原地表及路堤,原地表布设时应与地基沉降监测点对应布设;路堤 布设时应在路面结构层以下,且竖向间距宜为0.5m~1.0m。

6.4周期、频率及精度

图1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6.4.1监测周期一般为10~15年。 6.4.2监测频率:已建公路宜为每两个月1次;新建公路前三年每月1次,三年后每两个月1次;当 监测值变化速率异常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6.4.3监测精度满足表1要求。

6.4.4监测仪器设备精度满足表2要求

表2 监测仪器设备精度要求

DB63/T20902021

DB63/T 20902022

a) 应设置在不易变形的坚硬土层上,采用强度不低于C30的防腐混凝土,埋置深度应在最大冻土 深度以下25cm,截面采用100mm×100mm的方形截面或直径为100mm的圆形截面,中心配有 Φ16~Φ20钢筋,底部焊接弯钩,桩顶用模板定型并抹平; b)桩顶应高出地表10cm~20cm,中心预埋刻划十字线的圆钢,并外露不少于5mm; c)埋设完毕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6.5.2土压力盒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a) 埋设前应先将土压力盒置于与所测环境温度相同的环境中30min以上,再测定其初始频率, 该数值应等于或接近土压力盒出厂标定的零点频率,记录该数值; b)埋设时将土压力盒受力膜(承压膜)与测压方向垂直。监测时底部应填入10cm中砂压实,并 调平; C) 安装完毕后,在其周围覆盖30cm厚的中砂,并压实; d)同一断面土压力盒安装完成后,应采用PVC钢丝软管或蛇纹管对测试导线进行保护,并从同 侧路基引出至观测箱; e)土压力盒上方填筑层较薄时,其附近50cm范围内土方应人工整平,并采用小型机具压实。 6.5.3单点沉降计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放样后钻孔,孔径根据土质情况确定以90mm~110mm为宜,钻孔应垂直。钻孔深度应穿 过软土层且大于地基压缩层厚度,清除孔底沉渣、淤泥等杂物; b)用等径接头连接好锚头与测杆后,缓慢放入钻孔(锚头朝下,测杆朝上),直至锚头与孔底接 触; C) 法兰沉降盘应安装在被测土层表面以下10cm~20cm,并保持水平。根据孔深采用不同长度的 测杆,将沉降计主体与测杆连接,放入钻孔内; d)孔底注浆层深度控制在1m~2m范围内,固定锚头; e) 待孔底水泥浆充分固结后,向孔内缓慢灌沙回填。法兰沉降盘上部用混凝土回填至地表; f)钢丝波纹管首端应插入法兰沉降盘下部,导线不宜在孔口处弯折及碾压。 6.5.4沉降板由底板、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其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a)测杆采用Φ40mm钢管,壁厚不小于3mm,与底板垂直固定,底板尺寸根据材质宜选用 50cmx50cmx1cm的钢底板,测杆及底板应进行防腐处理; b)保护套管采用塑料套管,尺寸以套住测杆并使标尺能进入测头为宜,测杆和套管随填土高度相 应接高,每节长度不超过压实层厚度,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口。测量完成后应及时封 口; C) 测杆和保护套管可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连接方式接长; d) 安装前可采用10cm砂垫层找平,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固定后测量板底标高,并作为初始值: e)填筑时应将沉降板四周压实,管头高度应低于填筑面3cm~5cm; f) 上层填料压实后,先挖除填料至保护套管,再连接上一节连接管、护套管,回填夯实,重复进 行。

DB63/T 20902022

6.5.5测斜管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a) 孔径宜大于测斜管最大外径40mm,钻孔垂直度偏差应为±1°。钻孔应置于硬土层或基岩中不少 于2m; b) 管道接长时导向槽应对正,不偏扭; C) 将有底盖的测斜管放入钻孔内,采用管接头连接、逐根铆接、封闭下入孔内,并保证管内清洁 使导向槽靠近位移主方向; 导向槽与测试方位应用经纬仪对正; C 11 2 用粗砂回填测斜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 F) 1 埋设完成后,应及时记录测斜孔编号、孔深、孔口高程、孔底高程、埋设位置、导向槽方向等 并经一段时间稳定后,测试数据即为初始值

7.1.1温度监测包括路基与天然地基温度监测。 7.1.2每一个温度传感器均应做好标记,便于日后监测识别。 7.1.3温度监测孔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水文资料、地层信息、路基结构、道路设计年限等进行深度 预估。 7.1.4地温监测应结合建设场地区域气候条件,宜配置太阳能、风能和蓄电池等供电系统。

7.1.1温度监测包括路基与天然地基温度监测。 7.1.2每一个温度传感器均应做好标记XXX变电站工程隔离开关安装施工安全交底,便于日后监测识别。 7.1.3温度监测孔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水文资料、地层信息、路基结构、道路设计年限等进行深度 预估。 7.1.4地温监测应结合建设场地区域气候条件,宜配置太阳能、风能和蓄电池等供电系统。

7.2.1地温监测应采用

地温监测应采用稳定性好、耐低温的热敏电阻传感器,其主要参数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范围应为土50℃,测量精度为±0.01℃; b) 具有良好的耐压性,耐压值应不低于1.0MPa; C) 1: 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在恒定温度条件下,浸水24h后电阻率变化率应不超过1%。 2 2 地温监测应配备专门的数据采集仪,符合下列规定: a) 1: 具有自动采集功能,数据采集速率宜不低于1.5s每1点; b) 1 具有自动存储功能,系统断电或远程传输过程中数据不应丢失; C) 具有自动传输功能,能够接入通用数据通信接口。

7.2.1地温监测应采用稳定性好、耐低温的热敏电阻传感器,其主要参数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范围应为土50℃,测量精度为土0.01℃; b)具有良好的耐压性,耐压值应不低于1.0MPa; c)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在恒定温度条件下,浸水24h后电阻率变化率应不超过1%。 7.2.2地温监测应配备专门的数据采集仪,符合下列规定: a)具有自动采集功能,数据采集速率宜不低于1.5s每1点; b)具有自动存储功能,系统断电或远程传输过程中数据不应丢失; c)具有自动传输功能,能够接入通用数据通信接口。

7.3.1地温监测孔应设置在路基同一横断面,高速及一级公路应不少于7个GB/T 51438-2021 盾构隧道工程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二级公路应不少 具体布设应符合表3规定。

7.3.2测点布设满足下列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