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45T 046-2022 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技术指南.pdf

DBJT45T 046-2022 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954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45T 046-2022 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技术指南.pdf

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指南

DBJT45/T 0462(

Technicalguidelinesofecologicaldesignforinlandwaterwa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布

DB45/T 1956-2019标准下载DBJT45/T 0462022

前台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2生态环境基本资料 4.3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 工程布置... 5.1一般规定 5.2平面布置 整治工程 6.1一般规定 6.2生态型结构与材料...... 疏浚清礁工程 7.1一般规定.. 7.2设备与工艺 7.3疏浚土和弃渣利用与处置 生态效果观测、维护与分析 8.1一般规定..... 8.2生态型整治建筑物观测与维护 参考文献: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2生态环境基本资料 4.3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 工程布置... 5.1一般规定 5.2平面布置 6整治工程 6.1一般规定 6.2生态型结构与材料...... 疏浚清礁工程 7.1一般规定. 7.2设备与工艺 7.3疏浚土和弃渣利用与处置 8生态效果观测、维护与分析 8.1一般规定..... 8.2生态型整治建筑物观测与维护 参考文献,

DBJT45/T 046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 治区港航发展中心、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覃昌佩、黄国勋、王永兴、马殿光、邢岩、于广年、马爱兴、韦作明、苏永杰、 黄湘、蒋乙平、邓涯、吕英鹰、岑树华、陆宏健、易学强、黄伟军、张海伦、周俊伟、胡颖、段宇、陆 峰、罗翔云、汪路瑶、曾鑫。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张玮、王勇、李琳、谢凌峰、李明、段向锋、刘勇。

本文件按照GB/个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 治区港航发展中心、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覃昌佩、黄国勋、王永兴、马殿光、邢岩、于广年、马爱兴、韦作明、苏永杰、 黄湘、蒋乙平、邓涯、吕英鹰、岑树华、陆宏健、易学强、黄伟军、张海伦、周俊伟、胡颖、段宇、陆 峰、罗翔云、汪路瑶、曾鑫。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张玮、王勇、李琳、谢凌峰、李明、段向锋、刘勇、

DBJT45/T 0462022

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技术指南

本文件规定了内河航道工程生态设计的基本规定、工程布置、整治工程、疏浚清礁工程和生态效果 观测、维护与分析。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自然河流、湖泊、水库和运河等新建、改建、扩建内河航 道工程的生态设计。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S/T225内河航道绿色建设技术指南

1.1 航道工程生态设计宜建立在对工程河段生态环境历史资料和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 段的生态保护要求。

DBJT45/T 0462022

4.1.2航道工程生态设计宜遵循避让、减缓和补偿的层次原则。 4.1.3航道工程生态设计宜统筹航道功能实现与生物及其生境保护间的关系 4.1.4水上施工的工期安排宜避开鱼类产卵活动高峰期。

4.2生态环境基本资料

4.2.1航道工程生态设计前宜以工程河段的生态环境状况为基础,进行生态环境基本资料的 析和整理。 4.2.2工程河段生态环境基本资料应包括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生生物资源调 其他必要的资料

环境敏感区名称、行政区域、范围、设立年份和主管部门; 环境敏感区主要保护对象、类型和级别; 环境敏感区保护或管理条例。

4.3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

4.3.1工程设计前应开展生态环境调查,调查与分析范围不宜小于工程区和受其影响的上下游河段。 4.3.2生态环境调查宜在调查区域内布设调查断面或样点,对工程河段总体及其局部重点区域开展调 查。断面或样点布设宜遵循代表性、系统性、科学性原则,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 4.3.3生态环境调查内容应包括生物及其生境,调查指标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参照地表水环境、 生物多样性观测和淡水水生生物调查相关规定选取。 4.3.4断面及样点布设宜根据工程河段长度、工程规模、环境敏感区分布及工程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程度进行。 4.3.5工程河段总体调查一般以断面布设为宜,工程区上、下游各布设1个断面,工程区域内布设不 少于2个断面。河段内有支流入汇的,宜在入汇口支流上布设1个断面。断面垂线布设参照表1执行。

a)在典型生境,如浅滩、深槽、急流区、缓流区、回水区、过渡区等区域布设样点,样点数量 不少于1个; b) 在航道整治关键区域,如航道整治建筑物附近、疏浚和清礁区等布设样点,样点数量根据工 程具体情况确定。 4.3.7结合生境调查,分析评价工程所在区域的生物群落状况,宜重点分析评价航道工程关键区域以 及可能受其影响区域内的鱼类、底栖动物、水生和陆生植物的现状。 .3.8生态环境分析宜评价工程对鱼类“三场一通道”的影响。

DBJT45/T 0462022

5.1.1航道工程平面布置设计宜避让环境敏感目标,无法避让的应采取措施减缓对环境敏感目标的不 利影响,具备条件的宜在邻近河段设置替代生境。 5.1.2穿越城镇、风景区的航道或旅游航道工程设计应按JTS/T225的要求建设

5.2.1航道选线设计应优先沿用历史航路,宜避让鱼类“三场一通道”等环境敏感区。当河段存在分 汉时,应保留非通航汉道。 5.2.2护岸工程宜随坡就势,保持平顺,岸坡存在局部后退时,可采用岸坡间接防护方式保留河湾自 然形态,营造近岸浅水生境。 5.2.3护岸工程宜根据本工程河段特征水位和近岸流速,横向上分区、纵向上分段进行不同强度和类 型的防护设计。 5.2.4护岸工程除在自然岸坡上进行直接防护以外,还可采用平行自然岸坡布置顺坝或板桩等间接防 护的方式。 5.2.5护滩(底)工程在保障滩体稳定的前提下,宜采用条状间断守护的方式,不得将河床全部覆盖, 5.2.6筑坝工程布置宜减少河床占用面积,在满足整治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坝体挑流、导流、分流的 作用营造多样化流态,改善生物栖息生境,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一一 在坝身适当部位开槽或预留缺口丰富坝体周围水流流态; 一一在不妨碍通航的主流区布置U型坝或洲头鱼嘴坝营造坝后浅缓水域; 一一避免设置锁坝完全封堵汉道。 5.2.7疏浚工程布置应控制疏浚规模和范围,减少河床扰动面积,抛泥区、储泥坑选择应避开环境敏 感区。 5.2.8清礁工程布置应控制清礁规模和范围,弃渣区选择宜避开环境敏感区。

在坝身适当部位开槽或预留缺口丰富坝体周围水流流态; 一一在不妨碍通航的主流区布置U型坝或洲头鱼嘴坝营造坝后浅缓水域; 一一避免设置锁坝完全封堵汉道。 5.2.7疏浚工程布置应控制疏浚规模和范围,减少河床扰动面积,抛泥区、储泥坑选择应避开环境敏 感区。 5.2.8清礁工程布置应控制清礁规模和范围,弃渣区选择宜避开环境敏感区。

6.1.1整治措施应减少工程对生态坏境的影响。在保障航道整治效果和建筑物稳定耐久的前提下,整 治建筑物设计宜选用生态型结构和生态型材料。 6.1.2护岸工程宜优先利用或加固现有护岸,宜保留原有岸坡植被,可选用岸坡间接防护方式保留河 岸天然形态。 6.1.3护岸应以适宜植被恢复和环境融入的斜坡式护岸为主。土地资源稀缺或位于城镇的护岸,可采 用直立式或混合式护岸。 6.1.4枯水平台以上水上护坡出露时长不定、水流强弱不一,生态设计应以满足水生植物生存和绿化 景观为主,可利用护岸结构开展岸坡复绿;枯水平台以下水下护脚常年被水淹没,生态设计应以满足水 生动物栖息繁殖为主,可利用护岸结构开展生境营造。对于直立式护岸,可在临水面常水位以上设置种 植槽种植植被复绿,在设计低水位以下可设置鱼巢等。 6.1.5在满足整治功能的前提下,筑坝工程设计宜发挥其改善流态和生境改良的功能,构建适宜生物 栖息及繁殖的生境条件。坝体周围视水流条件可布置能够营造适宜水生生物生存的人工鱼巢等透水型人 T构件

DBJT45/T 0462022

6.1.6护滩(底)工程在保证防冲促淤等工程效果的同时,宜选用合适的结构型式,保持水体与河床 间的物质交换,减少对底栖生物、浮游动植物、鱼类等生境的影响。 6.1.7对出露时间较长的滩地护滩工程,生态设计应以满足植物生存和绿化景观为主,可利用护滩结 构开展生态固滩;对淹没时间较长的滩地护滩工程,生态设计应以满足水生动物栖息繁殖为主DB11/T 1609-2018标准下载,可利用 护滩结构开展生境营造。 6.1.8护底工程设计宜利用清礁弃渣、散抛石、人工鱼巢等小型构筑物营造多样化的水流条件。 6.1.9填槽工程应避开鱼类越冬场,优先选用清礁弃渣、天然卵石和疏浚物回填,施工组织设计应考 虑对施工水域进行驱鱼作业。 6.1.10利用天然河道开挖运河需要裁弯的,具备条件时运河工程设计宜保持裁弯段与运河连通,将裁 弯段作为补偿工程影响的替代生境进行保留。

6.2.1整治建筑物结构设计宜选用具备生境改良、微生境营造功能的生态型结构。 6.2.2整治建筑物材料宜就地取材,优先选用天然材料,充分利用无污染的清礁弃渣或孔隙率高、透 水性好、适宜生物附着、生长和栖息的生态型材料。 6.2.3枯水平台以上水上护坡应根据淹没时长与水动力强弱可选用芦苇、狗牙根、香根草等本土水生 植物纯植物护岸,或选用联锁式植草护坡砖、蜂格网、石笼网垫、三维加筋垫、植草垫等透水性好、利 于水土交换和泥沙沉积的结构或材料。 6.2.4枯水平台以下水下护脚可选用散抛石,或碎石、卵石、清礁弃渣、疏浚土等作为充填物的充填 网箱(袋)和扭王字块、鱼巢砖等多孔洞、具有空腔的人工预制构件,便于鱼类、底栖生物躲避和栖息 6.2.5在满足自身稳定的前提下,筑坝结构宜选用异质性(具备营造不同生境特征的构筑物属性)强、 透水性好、利于水体交换、适宜生物栖息及繁殖的结构型式,具体结构型式应根据工程河段水沙特性和 生态特征选用。 6.2.6筑坝材料可选用柴排、块石,以及卵石、清礁弃渣、疏浚土等作为充填物的充填网箱(袋)等, 在石料稀缺地区,可采用具有较好透水性的预制装配式结构。 6.2.7坝面宜选用透水性好、表面粗糙适宜水生生物附着的材料。对于在水流较急位置筑坝的坝面可 采用干砌块石、扭王字块等人工预制构件;对于在水流较缓位置筑坝可不设坝面,或采用钢丝网类等透 水结构。 6.2.8在具有鱼类润游通道的河段,可采用透水型、埋设涵管等满足目标鱼类洄游的坝体结构。 6.2.9对出露时间较长的滩地护滩可选用三维加筋网垫、草绳网、蜂格网等利于植被恢复的结构;对 淹没时间较长的滩地护滩可选用透水框架、块石网箱、促淤网垫等利于水土交换、泥沙沉积的结构。 6.2.10护底工程可选用散抛石,或卵石、清礁弃渣充填的钢丝网袋,或疏浚土充填的沙枕、扭王字块、 鱼巢砖等人工预制构件等。 6.2.11满足相关安全和生态性要求的新型生态型材料,经充分论证后,可在项目中进行小规模应用示 范。示范工程经鉴定满足生态功能、相关质量及验收要求后可规模应用于其他工程。

疏浚清礁工程设计宜考虑疏浚土、清礁弃渣的资源化利用,优先用于本期工程设计。 被污染土疏浚工程设计应掌握疏浚土污染来源、污染程度和污染物在疏浚范围的分布状况 要的物理化学分析试验,并根据被污染土污染物的成分及含量制定处置方案。

DBJT45/T 0462022

7.1.3疏浚施工组织设计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历 时,减轻对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 7.1.4清礁工程设计应以地质勘察为基础,应根据基岩的岩性和强度选择施工工艺,宜选用非爆破清 礁作业,必要时可选用爆破清礁作业。 7.1.5清礁工程设计宜减缓工程对河段生态环境的影响,宜利用弃渣实施生态涵养、生态修复、流态 改善等综合利用 7.1.6对于无覆盖层的急险滩基岩清礁河段,可利用清礁石渣选择邻近河段设置替代生境。

7.2.1疏浚施工组织设计宜采用分条、分段、分层施工,应控制好施工精度,避免漏挖,宜降低土体 大面积扰动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 7.2.2抓斗挖泥船施工时,当泥层厚度较薄,土质松软时施工组织设计(09造价),可采用梅花挖泥法,有效利用水流冲刷。 7.2.3弃渣船宜采用节能环保船舶。 7.2.4非爆破清礁宜根据岩石力学特性选用绞吸式、铲斗式、抓斗式、凿岩锤、液压破碎锤等机械单 独或组合作业。 7.2.4.1对于强度相对较低的砂岩、泥岩、全风化或强风化岩等,在水深及航道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大 型绞吸式、大功率铲斗等清礁设备。 7.2.4.2对于微风化礁岩宜先采用钻机钻孔,再采用凿岩棒、液压破碎锤等凿岩。 7.2.4.3对于全风化、强风化和中风化礁岩宜选择重锤凿岩。 7.2.4.4对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和微风化基岩宜选择液压破碎锤凿岩。

7.3疏浚土和弃渣利用与处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