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512-2019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 3512-2019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1277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3512-2019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业活动风险点的划分,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每一项独立完成 的操作及作业、具有独立功能的管理行为 日划分 一个风险点。如水库溢洪闸的启闭。

5.1.4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

HJ 772-2022 生态环境统计技术规范 排放源统计.pdfDB37/T 35122019

对场所区域风险点的划分,按区域宜划分:生产作业区,物质仓储区,生活、办公区等。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在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风险点排查应按不 司划分类别,确定各风险点名称、类型、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及后果、责任单位等基本信息,填写《设备 设施清单》(参见附录A.1)、《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A.2、《场所区域清单》(参见附录A.3) 和《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附录A.4)。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 b) 生产设备设施、生产工艺流程、作业过程; 作业场所的材料工器具、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d)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相关的管理和其它管理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g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等; h) 其它。

5. 2. 2辨识方法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和预 先危险分析法(PHA)三种常用的辨识方法: a)对于水利工程设备设施和场所区域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辩识每个子系统或部件 中危险源;检查的项目是静态物,而非活动;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B; b 对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日常作业活动、工艺流程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辨识每 个作业步骤中危险源;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C; C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维修、运行的初期阶段,特别是在设计、施工的开始之前,宜采用预 先危险分析法(PHA)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源(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 后果进行宏观的、概略的风险分析: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D。

5.2.3.1辨识时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人、物、环境和管理四种不安全因素,以及危害 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5.2.3.2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设备设施、场所区域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按功能或结构划分 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 况和后果,填写辨识分析记录(参见附录A.5)。 5.2.3.3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填写辨识分析记录(参见附录A.6)。 5.2.3.4运用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对潜在危险了解较少和无法凭经验觉察的工艺项目的初期阶段 进行危险源辨识,收集有关资料,对要进行分析的系统作基本情况了解,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

DB37/T 35122019

它方法确定危险源,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事故的触发条件,填写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参见附录A.7),提 出主要的防范措施。 5.2.3.5风险引发的后果,包括洪涝灾害、财产损失、非计划停水、人身伤害、环境污染、健康伤害 等方面。 5.2.3.6常见事故类型包括:设备停运、设备损坏、溃堤(坝)、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室息、其它伤害等。 5.2.3.7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对下列情况开展专项危险源辨识: 一项目技术改造、设备设施变更; 一非常规作业活动; 一汛期前后、暴雨、大洪水、有感地震、强热带风暴、库水位骤升骤降或持续高水位以及冰冻期 等。 5.2.3.8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 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整体风险评估活动,适时开展专项危险源辨识,组织

JH 出主要的防范措施, 5.2.3.5风险引发的后果,包括洪涝灾害、财产损失、非计划停水、人身伤害、环境污染、健康伤害 等方面。 5.2.3.6常见事故类型包括:设备停运、设备损坏、溃堤(坝)、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室息、其它伤害等。

非常规作业活动; 汛期前后、暴雨、大洪水、有感地震、强热带风暴、库水位骤升骤降或持续高水位以及冰冻期 等。 5.2.3.8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 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整体风险评估活动,适时开展专项危险源辨识,组织 各部门、各班组、各岗位全面辨识责任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

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整体风险评估活动,适时开展专项危险源辨识,组织 各部门、各班组、各岗位全面辨识责任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

5. 3. 1风险评价方法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应进行定性、定量、半定量等方法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划分等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对风险进行评价宜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附录E),也可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危险指数方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等,

5.3.2风险评价与分级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根据风险危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一、 二、三、四等四个风 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a 一级风险,即重大风险(红色风险):极其危险; b) 二级风险,即较大风险(橙色风险):高度危险; C) 三级风险,即一般风险(黄色风险):中度(一般)危险; 四级风险,即低风险(蓝色风险):轻度(低)危险。

5.3.3确定重大风险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具有溃堤(坝)、漫坝、管涌、塌陷、边坡失稳、中毒、爆炸、火灾、塌等危险的场所或设 施,可能伤害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d 可能造成大中城市供水中断,或造成1万户以上居民停水24小时以上事故的; e)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f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4风险点级别确定

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风险

5.4.1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DB37/T 35122019

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

5. 4. 2 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消除或控制,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控制危险源; 6 替代,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 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d 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 e 移开或改变方向,如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口。

5. 4. 3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b) 制定实施运行调度规划、计划; C 检查、巡查,尤其是汛期前后、暴雨、大洪水、有感地震、强热带风暴、供水期前后或持续高 水位以及冰冻期等情况; d 预警和警示标识; e 轮班制以减少暴露时间; 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安全评价、评估及鉴定。

教育培训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加强风险意识和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认识的培训; b)对有效识别危害因素及掌握危害分析评价方法进行培训,提高控制风险能力; c)培训职工本岗位安全风险和防控方法

5.4.5个体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常见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救生衣、防护服、听力防护罩、防护眼 镜、防护手套、绝缘鞋等; b) 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5.4.6应急处置措施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配备应急队伍、 备等,定期开展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5.4.7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原则

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考虑以下内容: a)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b)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5.4.8风险控制措施评审

DB37/T 35122019

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依据DB37/T2882一2016第6.5.2.2条的要求组织评审。

5.5.1风险分级管控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 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 级落实具体措施;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合并或提级。 风险管控层级分为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等: a)一级风险,由单位负责管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b 二级风险,由单位负责管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C 三级风险,由部门负责管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四级风险(蓝色风险),由班组、岗位负责管控,班组长、岗位员工为第一责任人。 当该等级风险不属于对应管控层级职能范围时,应当提级直至单位管控层级。

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 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F),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3建立安全风险告知制度

5.5.3.1公告警示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制度。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 设置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在重点区域醒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风险等级、危害 因素、可能引发危害后果、管控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5. 5. 3. 2风险告知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 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等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

5.5.3.3职业危害防控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将安全生产风险与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一体化管控,对可能产生职业 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风险管控记录资料应至少包 管控制度、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登记台账、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

DB37/T 35122019

析(JHA)评价记求、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 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至少在以下方面得到改进: a)全体人员熟悉、掌握风险分级管控的相关知识、方法,安全意识得到提升; b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增加新的管控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重大风险的公示、标识牌、警示标志得到完善;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风险管控措施,使隐惠排香 到元普, 隐惠排查治理工作得到改进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每年对风险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综合性评审,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并 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不同职能、层级间的内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以及与相关方的列 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管控信息,提升风险管控效果。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公示或公布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DB37/T 351220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风险点排查分析记录

表A.1设备设施清单

表A.2作业活动清单

表A.3场所区域清单

DB37/T 35122019

表A.4风险点登记台账

表A.5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b 评价级别是指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风险分级是指按照5.3.3条划分为一级风险、二级风险 三级风险和四级风险,分别用“红、 橙、黄、蓝”标识。 d)风险管控层级分为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等

DB37/T 35122019

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 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判别检查。适用于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作业环境等存 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分析步骤包括:选定对象→确定人员(岗位职责)→分解系统(子系统或部件)→收集依据资料 识别危险源一→制定控制措施→汇审签批。

B.2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

a)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等; b) 国内外事故案例和单位以往事故情况; c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d) 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a)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等; b) 国内外事故案例和单位以往事故情况; C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e)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B.4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

a 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表A.1); b 依据《设备设施清单》,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危险源,对照安全检查表逐个分析潜在的危 害; C 对每个危险源,按照《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见附录A.5)进行全过程的系统 分析和记录。

DB37/T 35122019

综合考虑设备设施内外部和工艺危害。识别顺序: a)场地、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周边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 b)作业现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设备设施布置、内部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 e)具体的建筑物、建构筑物、管线敷设等: d)水文、气象条件。

DB37/T 35122019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具 我聚,进行控带制和预,是群后害大系发其风 险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C.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步骤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 风险等级R,用公式表示:R=L×S 将分析结果,填入《工作危害分析(THA)+评价记录》 (附录表A.4)

D.2预先危险性分析概述

DB37/T 35122019

预先危险性分析(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 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率分析的系统安 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造成的损失

的事故的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

表D.1风险性等级划分

DB37/T 35122019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1ike1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 客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维 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成绩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 D=LxExC. . 式中: D一一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值,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L一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一一人员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不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赋值及判定标准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 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成绩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式中: D一一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值,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L一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一一人员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不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赋值及判定标准

表E.1事故发生可能性(L)分值表

DB37T 5177-2020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标准.pdf注:不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标准。

DB37/T 35122019

表E.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值表

表E.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值表

E.3风险分级划分(D)

根据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将风险划分为四级

临时结构设计计算指南表E.4风险等级划分表

DB37/T 35122019

注1: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 内容必须详 细和具体。 注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注3:风险分级是指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和四级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注4:管控层级是指根据单位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单位、部门、作业班组和作业人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