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656-2020 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系统设计技术要求.pdfGB/T 39656—202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656—2020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设计依据5设计要求5.1总体要求5.2挖掘系统5.3泥泵5.4装舱系统5.5卸泥系统5.6疏浚监控系统5.7产量计量系统5.8吸/排泥管系·5.9高压冲水系统技术文件7设计验证附录A(规范性附录)耙吸挖泥船疏浚系统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0)和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12)共同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 限公司、中港疏浚有限公司、中交疏蔬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 七①八研究所、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中交上航局航道建设有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 同、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中交星宇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晓明、由俊峰、费龙、刘若元、顾勇、朱荣、李宁、金华、杨舒、赵燕飞、侍健 洪国军、缪袁泉、郑唐文、王健、钟志生,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JB/T 11858-2014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叶片和衬板,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0)和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12)共同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 限公司、中港疏浚有限公司、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 七①八研究所、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中交上航局航道建设有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 同、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中交星宇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晓明、由俊峰、费龙、刘若元、顾勇、朱荣、李宁、金华、杨舒、赵燕飞、侍健 洪国军、缪袁泉、郑唐文、王健、钟志生
GB/T39656—2020
吸挖泥船疏浚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系统的设计依据、设计要求、技术文件和设计验证。 本标准适用于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改造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牛。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843船舶和海上技术挖泥船术语 GB/T29135耙吸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 钢质海船人级规范,中国船级社 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中国船级社 SAG 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中国船级社 国内航行海船人级规则,中国船级社 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GB/T1784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3.1 最大作业吃水 maxdredging draught 自航粑吸挖泥船疏作业时的满载吃水。 3.2 挖泥航速dredgingspeed 自航耙吸挖泥船在挖泥作业时相对地面的航速。 注:单位为节(knot)。 3.3 主动头activedraghead 耙头活动罩相对于固定体的角度可实时调节的耙头 3.4 原状土 undisturbed soil 保持天然结构和含水率的土。 3.5 封水glandwater 用于防止泥沙对泥泵吸人端、轴端磨损的压力水
随喷rainbowing
4.1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系统应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见附录A。 .2自航吸挖泥船疏浚系统应满足《钢质海船人级规范》、《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国内航行海船 建造规范》、《国内航行海船入级规则》、《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 术规则》、《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适用条款的要求
5.1.1疏浚系统结构件强度应满足设计作业工况下作业安全的要求。
5.1.1疏浚系统结构件强度应满足设计作业工况下作业安全的要求。 5.1.2疏浚系统性能满足船舶生产能力的要求。 5.1.3耙吸挖泥船挖泥航速宜为2knot~4knot
5.2.1.1 粑吸挖泥船应配置适应不同典型土质的粑头, 5.2.1.2 粑吸挖泥船应使用主动粑头。 5.2.1.3 主动粑头液压系统采用独立液压单元。 5.2.1.4 粑头通流面积与粑管通径相匹配。 5.2.1.5 耙头挖掘能力与泥泵性能、船舶推进性能相匹配 5.2.1.6 粑头靠船航侧设置防撞装置。 5.2.1.7 高压冲水喷嘴的规格、数量应与高压冲水泵额定工况下的流量、扬程相匹配。 5.2.1.8 设置保险链。 5.2.1.9 宜设置浮标箱 5.2.1.10 引水窗最大通流面积宜为粑臂通流面积的30%90%。 5.2.1.11 主动粑头宜在固定体或活动罩内设置吸口格栅,格栅尺寸与泥泵通过能力匹配
2.1粑臂通径与泥泵性1
5.2.2.1 耗臂通径与泥录性能箱配。 5.2.2.2 滑块与船体结合部位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应满足 a) 负压工况滑块与船体接口对接处间隙不大于1mm b) 正压工况采用充气密封。 5.2.2.3 粑臂弯管在滑块内可自由旋转 5.2.2.4 最大挖深时,粑臂与船舶基线夹角不大于60°。 5.2.2.5 高压冲水管在船体接口处设置密封装置。 5.2.2.6 耙头与耙臂连接处结构强度为耙臂强度的最低值。 5.2.2.7 耙臂吊点处在结构上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
5.2.2.2滑块与船体结合部位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应满足: a) 负压工况滑块与船体接口对接处间隙不大于1mm; b) 正压工况采用充气密封。 5.2.2.3 粑臂弯管在滑块内可自由旋转 5.2.2.4 最大挖深时,耙臂与船舶基线夹角不大于60°。 5.2.2.5 高压冲水管在船体接口处设置密封装置。 5.2.2.6 耙头与耙臂连接处结构强度为粑耙臂强度的最低值。 5Z1C 5.2.2.7 耙臂吊点处在结构上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
5.2.2.8水平铰、十字铰直管内宜设置衬管。 5.2.2.9耙臂可曲折,水平折角宜不小于30°、垂直折角宜不小于15° 5.2.2.10耙臂上设置旋转接头,旋转接头旋转角度宜为士15°。 5.2.2.11耙臂上应设置臂姿态相关传感器
5.2.2.8水平铰、干字铰直管内宜设置衬管。 5.2.2.9粑臂可曲折,水平折角宜不小于30°、垂直折角宜不小于15° 5.2.2.10耙臂上设置旋转接头,旋转接头旋转角度宜为士15°。 5.2.2.11耙臂上应设置耙臂姿态相关传感器
5.2.3耙臂吊放装置
5.2.3.1 在船舶横倾7°的情况下可将耙臂收回至航内预定位置。 5.2.3.2 绞车最大拉力应按臂内充满水的工况确定。 5.2.3.3 吊架额定起重能力不小于绞车最大拉力的1.1倍 5.2.3.4 耙头吊放机构应配有带液压锁定功能的波浪补偿装置。 5.2.3.5 具有粑头快速提升和应急离地控制功能。 5.2.3.6 可使粑臂到达工作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并保持设定的姿态。 5.2.3.7 可无线遥控和现场手动操控,并可手动切换 5.2.3.8 根据粑臂长度设置2个~4个粑臂吊放装置,可实现单独操作和联动操作。 5.2.3.9 应设置搁墩位置限位传感器。 5.2.3.10 应设置航内、外极限位置传感器。 5.2.3.11 吊架应设置机械锁定装置
5.2.3.1在船舶横倾7的情况下可将靶臂收回至般内预定位置。 5.2.3.2 绞车最大拉力应按粑臂内充满水的工况确定 5.2.3.3 吊架额定起重能力不小于绞车最大拉力的1.1倍 5.2.3.4 耙头吊放机构应配有带液压锁定功能的波浪补偿装置。 5.2.3.5 具有粑头快速提升和应急离地控制功能。 5.2.3.6 可使粑臂到达工作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并保持设定的姿态。 5.2.3.7 可无线遥控和现场手动操控,并可手动切换 5.2.3.8 根据粑臂长度设置2个~4个粑臂吊放装置,可实现单独操作和联动操作, 5.2.3.9 应设置搁墩位置限位传感器。 5.2.3.10 应设置航内、外极限位置传感器。 5.2.3.11 吊架应设置机械锁定装置
5.2.4.1粑吸挖泥船应设置臂随动架。 5.2.4.2承载物布置宜不多于2层。 5.2.4.3所有承载物工作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最小弯曲半径的1.25倍
5.3.1用于挖泥装舱时,泥泵流量和扬程应按挖泥设计作业工况下的额定产量确定。 5.3.2 用于排岸时,泥泵流量和扬程应按吹泥设计作业工况下的额定产量确定。 5.3.3 舱内泥泵额定工况汽蚀余量不大于4m。 5.3.4 用于挖泥作业的舱内泥泵吸口应布置在轻载水线以下。 5.3.5 舱内泥泵宜采用双壳泵。 5.3.6 挖深大于45m时宜配置水下泥泵。 5.3.7 泥泵应配置封水系统,封水系统流量和压力应与泥泵相匹配。 5.3.8 泥泵由柴油机直接驱动时,柴油机应具有恒扭矩输出特性, 5.3.9 泥泵由变频电动机直接变频驱动时,电动机在100%额定转速范围内应具有恒扭 100%~120%额定转速范围内应具有恒功率输出特性。 5.3.10应配置盘车机构
5.4.1.1吸挖泥船应设置装载消能箱, 5.4.1.2位置及出口布置应保证装舱效果均匀、高效。 5.4.1.3与装舱总管宜采用法兰连接方式。 5.4.1.4箱体通流面积应不小于其进口通流面积
5.4.1.1粑吸挖泥船应设置装载消能箱GB/T 38804-2020 金属材料高温蒸汽氧化试验方法, 5.4.1.2位置及出口布置应保证装舱效果均匀、高效。 5.4.1.3与装舱总管宜采用法兰连接方式。 5.4.1.4箱体通流面积应不小于其进口通流面积
5.4.1.1粑吸挖泥船应设置装载消能箱。
5.4.1.5单粑臂粑吸挖泥丹 耙臂耙吸挖泥船装载消能箱的进口通流面积宜为泥泵排出口通流面积的0.8倍~1.25倍。 5.4.1.6装载消能箱开口宜为矩形并配置格栅,开口数量应与泥舱容积匹配,总开口面积宜为箱体通流 面积的6倍~10倍。 5.4.1.7装载消能箱主体长度宜为泥舱宽度的0.85倍~0.95倍
5.4.2低浓度排放装置
5.4.2.1粑吸挖泥船应设置低浓度排放装置
5.4.2.1粑吸挖泥船应设置低浓度排放装置, 5.4.2.2低浓度排放装置出口应设置在轻载水线以下。
5.4.3.1溢流简的数量、通流面积和位置根据泥泵排量、泥舱尺度、装载消能箱位置确定。 5.4.3.2升降筒体可连续遥控调节DB22/T 5044-2020 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行程根据设计最大舱容和装载最大密度泥浆时的泥面高度确定。 5.4.3.3液压缸应设置防磨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