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344.3-2020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第3部分 崩岗治理技术规范.pdf

DB36T 1344.3-2020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第3部分 崩岗治理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2476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6T 1344.3-2020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第3部分 崩岗治理技术规范.pdf

ICS27.140 p 56

DB36/T1344.3—2020

青岛市住宅设计质量提升指引(青勘设协字[2020]08号 青岛市勘察设计协会2020年6月).pdf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江西省市场监管管理局 发布

DB36/T1344.3—2020目次前言引言.III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4防治总则,5崩岗分级.26设计施工8管护

DB36/T 1344.32020

DB36/T1344.32020

为了保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有序开展,促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和效益的实 现,制定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范已经成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根据小流域水土 流失治理需求,本阶段首先出台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由三部分组成 一一第1部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规范。目的在于建立适用于江西 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满足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要求。 一第2部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评级规范。目的在于建立一套小流域生 态清洁整体性评价标准,更好地开展流域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一一第3部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崩岗治理技术规范。目的在于建立江西省崩岗治理的设计 施工、管护等技术要求。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特殊的侵蚀形式之一,具有发展迅速、侵蚀剧烈、危害严重和治理 难度大等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崩岗治理工作的内容、性质等方面也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水主保持工作,进一步规范崩岗治理工作,保证崩岗治理工作 有序开展,促进崩岗治理目标和效益的实现,结合江西省崩岗侵蚀分布、防治现状和社会需求,制定本 文件。本文件对江西省崩岗治理的设计、施工、管护等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崩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有崩岗危害的小流域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文件。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荒地治理技术 GB/T1645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沟治理技术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 16453.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崩岗治理技术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T51097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 SL37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DB36/T 1344.32020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荒地治理技术 GB/T1645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沟治理技术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16453.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崩岗治理技术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T51097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 SL379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岗Bengang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崩岗Benggang 山坡土体或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一般包括集雨区、崩 岗区、冲积扇区。集雨区是指崩塌线以上及两侧的坡面区域;崩岗区是指崩塌发生区域,一般由崩口、 崩壁、崩积体、崩岗沟等组成;冲积扇区是指崩岗沟下游出口、地势相对开阔、由水流携带的泥沙呈扇 形沉积的区域。

DB36/T 1344.32020

4.1应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崩岗专项调查,查清小流域内崩岗数量、规模、发育程度及危害情况等, 并根据危害程度和治理紧迫性,安排治理先后顺序和措施布设。 4.2针对崩岗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应采取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并重的方针。 4.3对可能产生崩岗的地段,严禁破坏地面植被,应采取封育措施尽快恢复地面植被,并对天然水路 网布设截水沟、排水沟和沉沙池等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对已形成的崩岗,根据崩岗稳定性、规模、区 位条件和社会经济需求等,采取差异化的治理措施。 4.4对区位条件较好、分布较为集中、有开发利用价值、当地有经济需求的活动型崩岗,宜采取经济 型治理;宜布设水土保持经果林为主,辅以适当的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种草,同时配置梯田、水平阶、 谷坊、截水沟、排水沟、挡土墙等工程措施。 4.5对相对稳定型崩岗和不采取经济型治理的崩岗,宜采取生态型治理,以维持崩岗的相对稳定状态 为主,不进行过多的人为于扰:以封育措施为主,辅以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种草等。

5.1崩岗发育程度分为活动型崩岗和相对稳定型崩岗。 5.2活动型崩岗是指崩塌仍在继续,崩壁和崩积体植被覆盖度低,雨季沟头崩塌活跃,崩壁每年有新 土出露的崩岗。 5.3相对稳定型崩岗是指1年内崩壁没有新的崩塌发生,崩岗沟口没有或只有极少量新的冲积物堆积, 崩岗内植被覆盖度达到75%以上。

6.1.1对采取经济型治理的活动型崩岗,应对崩岗进行削坡修筑梯田,结合区域土地资源和主导产业 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置,可种植农作物或水土保持经果林。 6.1.2梯田防御暴雨标准宜采取10年一遇6h最大降雨。 6.1.3应采用土坎水平梯田或反坡梯田。反坡梯田田面向内侧倾斜,一般不超过2°。断面设计按照 GB/T16453.1和GB51018相关规定执行。 6.1.4梯田应沿田面内侧布设竹节水平沟。 5.1.5应充分保护梯田坎,坎覆盖或敷盖。覆盖应选种经济价值高、胁地较小的植物,应以乡土 值物为主:敷盖应以植物纤维草毯、收割作物或草类等为主。 6.1.6田间道路选线应与自然地形相协调,避免深挖高填;应与梯田、坡面截排水工程等协调;路面 宽度根据生产作业与使用机械的情况取1m~4m;运输道路纵坡不宜大于15%,超过15%的区域,道路 可采用“S"形布置。结合当地条件,可采用水泥、砂石、泥结碎石、素土、植草等路面,

6.2.1对崩壁陡峭、溯源侵蚀严重、崩塌量大的活动型崩岗,在具备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宜将崩壁逐 级削成水平阶,同时在各级水平阶的台面和边坡种植草灌。 6.2.2水平阶防御暴雨标准宜采取10年一遇6h最大降雨。 6.2.3水平阶宽0.5m~1.0m,高0.8m~1.0m,台面向内呈反坡。外坡夯实,紧实度不低于0.9。

DB34/T 5018-2015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规程DB36/T 1344.32020

6.2.4水平阶坡度上陡下缓。水平阶从上到下应逐步加大宽度,缩小高度,同时放缓外坡。 6.2.5在每个坡面各级水平阶的两端,从上到下宜修筑排水沟

6.3.1竹节水平沟应布设于梯由以及立地条件较差的水土保持林地块。 6.3.2竹节水平沟防御暴雨标准宜采取10年一遇6h最大降雨。 6.3.3应在梯田田面内侧布设竹节水平沟。断面采用梯形或矩形,底宽0.3m~0.4m,深0.3m0.4m, 梯形断面坡比1:0.2左右。 6.3.4应在水土保持林内沿等高线布设竹节水平沟,上下沟呈品字形排列,沟距一般控制在3m7m。 断面采用梯形或矩形,底宽0.3m0.6m,高0.3m0.6m,梯形断面坡比1:0.2左右。 6.3.5沟内每隔2m5m留一土挡,土挡上宽0.2m,下底宽0.3m~0.4m,土挡高根据竹节水平沟的 深度确定,一般应为沟深的70~80%

6.4坡面小型蓄排工程

5.4.1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布设应与梯由工程、水平阶、水土保持经果林、水主保持林等措施紧密结合, 并以沟渠、道路为骨架,合理布设截水沟、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等设施,形成系统的防御、利用体 系。 6.4.2坡面小型截排蓄工程防御暴雨标准宜采取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 6.4.3应根据地形条件,按照高水高排、中水中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泄、自流原则选择路线。 3.4.4截水沟应布设在崩口部外沿5m左右,沿等高线从崩口页部止中向两侧延伸:截水沟长度以 能够防止坡面径流进入崩口为准,在两侧应按一定坡降布设,并在沟口设消力池。 6.4.5排水沟应布设在截水沟的两端或一端;当排水去处的位置在坡面时,排水沟可基本沿等高线布 设或与等高线斜交布设,其沟底比降应满足不冲不淤;当排水去处的位置在坡脚时,排水沟应与等高线 垂直布设,并充分利用山坡一侧或两侧、两山坡之间的自然冲沟。当沟底比降过大时,应设置跌水,并 故好防冲消能措施。 6.4.6蓄水池应布设在坡面径流汇流的低凹处,与排水沟连接,容蓄坡面排水;蓄水池进水口的上游 附近宜布设沉沙池,保证清水入池。 6.4.7沉沙池的具体位置应根据当地地形和工程条件确定;沉沙池应采用矩形断面,宽0.5m~2m, 长1m~4m,深0.5m~1.2m,其宽度应为相连排水沟宽度的2倍,长度为池体宽度的2倍;池体进水 口与出水口错开布置 6.4.8截水沟、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设计方法按照GB/T16453.4相关规定执行

6.5.1谷坊应布设于活动型崩岗的沟道或较小支沟的出口处。 6.5.2谷坊防御暴雨标准宜采取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 6.5.3当崩岗泥沙多、沟道不稳定及沟底纵比降大于5%时,应按*顶底相照"的原则,从上而下布设 多级谷坊群。 6.5.4谷坊布设应与沟头防护等沟道治理措施相互配合。 6.5.5谷坊坝址应选择沟底稳定,沟道顺直,“口小肚大”,工程量小DB34/T 3681-2020 智慧城市 政务云机房迁入管理规范.pdf,库容大,取材方便的地段。 6.5.6谷坊类型、设计方法按照GB/T16453.3相关规定执行。

DB36/T 1344.32020

6.6.1对沟口较宽的活动型崩岗,应在崩壁下部或抗滑段布设挡土墙,并与崩壁坡脚线有5m~10m的 距离。 6.6.2挡土墙防御暴雨标准宜采取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 6.6.3挡土墙后填筑土、石料加载,以增强抗滑力,减少挡土墙承受的下滑力。 6.6.4挡土墙构造必须符合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并根据当地建筑材料状况、地形地质条件确定,并 进行多种方案比选确定。 6.6.5挡土墙一般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墙面一般采用1:0.05~1:0.2,基础宽度与墙高之比为1:2~ 2:3,墙顶宽度应大于0.5m,基础埋置深度应大于1m。 6.6.6挡土墙墙体应布置适当数量的泄水孔,便于墙后积水易于排出。泄水孔可视泄水量大小,采用 直径5cm~10cm的圆孔。泄水孔间距一般为2m~3m,上下交错设置,泄水孔应高出地面0.3m。 6.6.7挡土墙应每隔10m~15m设置伸缩缝,轴线转折处、地形变化大、地质条件、荷载和结构断面 变化处,应增设伸缩缝。伸缩缝宽2cm~3cm,缝内填塞柔性防水材料,塞入深度不小于15cm。 6.6.8挡土墙设计按照SL379相关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