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技术要求.pdf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技术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6266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技术要求.pdf

际情况进行调整; (2)当渠段膨胀土等级发生变化时,应调整处理方案,并相应调整 开挖断面; (3)当地层中存在连通性较好的缓倾坡角软弱结构面时,应分析开 挖期间可能的失稳区域和滑坡规模,并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处理方案; (4)当开挖过程中揭露局部区域膨胀性发生变化时,应针对局部区 域进行处理方案;局部开挖轮廓应考虑边坡稳定需要确定;换填厚度可参 考同类膨胀土处理厚度,当膨胀性较强的夹层厚度较小时,一般可不增加 整个边坡的处理厚度;

3换填土料质量复核与质量要求

3.1换填土料质量复核

DL/T 1841-2018 交流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与对空情报雷达站防护距离要求3.1.1对于设计选择的土料场、渠道开挖利用料、由于某种原

3.1.1对于设计选择的土料场、渠道开挖利用料、由于某种原因施工期间 新增料场等料源,在进行料场开挖前,应对料场土料质量指标进行复核, 复核内容包括: (1)土体天然特性试验,复核膨胀性(自由膨胀率)、颗粒组成、天 然含水量、天然密度; (2)击实试验,复核击实后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抗剪强度、渗 透性、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3.1.2取样试验对选用料场土料质量进行复核时,不同料场取样数量应满 足以下要求: (1)设计规划的土料场复核取样按每个料场分区或岩性分层进行复 核,每个区域或岩性分层取样试验组数不得低于12组。 (2)渠道开挖料作为料源时,则每段利用方量在5×10"m以内的利用 土料所处地层的试验组数不得低于12组,大于5×10"m则需按利用料使用 量的倍数增加试验组数。 (3)新增土料场应按料场勘探相关技术规定,按详查深度要求进行 料场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 3.1.3料场复核性试验应由具有国家颁发的土工试验资质的试验单位、严 格按相关试验技术规程进行。 3.1.4料场取土开挖过程中应随时监视利用土层地层分布及土料天然特性 及物理特性变化情况,发现变化时应及时复核鉴定,必要时应取样分析确

3.1.4料场取土开挖过程中应随时监视利用土层地层分布及土料天等 及物理特性变化情况,发现变化时应及时复核鉴定,必要时应取样分 认

3.2换填土土料质量要求

3.2.1渠道坡面保护采用的换填土土料一般采用非膨胀粘性土或水 土。当采用砂性土进行换填时应就换填厚度和坡面防护措施进行专门

3.2.2用于渠道换填处理的土料,其自由膨胀率应满足以下要求:

4膨胀土渠道地表及地下水处理

4.1.1膨胀土地层地下水大体可分为三类

(1)赋存于浅层土体的根孔型孔隙和部分裂隙中的地下水,属于孔 洞一裂隙型上层滞水。 (2)局部土体因岩性差异,孔隙、裂隙发育,地下水稍丰,形成透 镜状地下水。 (3)当渠底板膨胀土厚度较小,下部分布承压含水层时,在承压水 头作用下,沿膨胀土孔洞或裂隙上升越流补给进入基坑。 4.1.2孔洞一裂隙型上层滞水(通常位于地表以下4m深度范围内),施工 时可根据开挖面渗水情况判断,开挖过程中一般表现为开挖开始时有明显 的地下水位浸润线,地下水呈团块状渗出,并逐渐疏蔬干,地下水位浸润线 消失,疏干范围小于10m。渠道开挖施工中,坡面渗水现象通常数天后消失 一般对施工影响较小。 4.1.3透镜状地下水,施工中地下水呈片状出现,水量相对丰富,渗水持 续时间长且出水量较稳定,开挖停顿时基坑有积水现象。 4.1.4渠底下部分布承压含水层时,具承压性质的地下水可能沿土体孔洞 裂隙渗出,甚至产生突涌,影响施工。若不采取降水处理,不但底板和坡 脚土体迅速被软化,底板处理层碾压也无法进行。渠道运行期间,土体内 水压力增高,还会引起渠道衬砌破坏。

(1)赋存于浅层土体的根孔型孔隙和部分裂隙中的地下水,属于孔 洞一裂隙型上层滞水。 (2)局部土体因岩性差异,孔隙、裂隙发育,地下水稍丰,形成透 镜状地下水。 (3)当渠底板膨胀土厚度较小,下部分布承压含水层时,在承压水 头作用下、沿膨胀+孔洞或裂隙上升越流补给进入其坑

可根据开挖面渗水情况判断,开挖过程中一般表现为开挖开始时有明显 地下水位浸润线,地下水呈团块状渗出,并逐渐蔬干,地下水位浸润线 失,蔬干范围小于10m。渠道开挖施工中,坡面渗水现象通常数天后消失 一般对施工影响较小

4.1.3透镜状地下水,施工中地下水呈片状出现,水量相对丰富,

4.2.1膨胀土架道开挖前,应根据现场地形及汇 系情况,做好地表水导引及坡顶截排水方案。 4.2.2膨胀土渠道开挖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做好地表水导引及截排措施 当设计文件没有明确要求时,可参考4.2.3~4.2.5条提出的措施和要求。 4.2.3渠道坡顶地层为膨胀土,且厚度大于7m时,在渠坡坡顶设置防护层 保护范围应延伸到坡顶纵截水沟外侧,并进行绿化。 4.2.4渠坡坡顶截水沟应做好铺砌及防渗漏处理,截水沟应结合地形条件 分段布置向渠外排放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之间的截水沟底坡平顺,严禁 截水沟排水不畅,当地形条件复杂时可适当采取一定的挖填措施。 4.2.5渠坡坡顶截流堤与纵向截水沟之间地面应做成倾向截水沟一侧的缓 坡,以确保排水畅通,严禁坡顶积水

4.2.5渠坡坡顶截流堤与纵向截水沟之间地面应做成倾向截水沟一侧的缓 坡,以确保排水畅通,严禁坡顶积水

4.3施工期间基坑排水

4.3.1渠道在开挖过程中,应根据揭露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开挖形成的 基坑排水条件,及时做好开挖坡面和基坑积水引排措施,严禁在渠坡表面 及坡脚积水,

理的应对措施。对于上层滞水、透镜状地下水、渠底承压水,结合南阳 张土试验段施工情况,可参考以下处置措施: (1)当上层滞水水量较丰或不能做到连续施工,开挖施工期间可能 导致开挖面或坡脚积水时,应在坡底做好临时引排措施。临时排水沟应距 坡脚一定距离(一般3m左右),必要时做好防护,并对汇水及时进行引排 (或抽排),严禁坡脚积水造成土体软化。 (2)开挖揭露富含水的透水夹层时,应根据夹层所处的位置、夹层

透水性、夹层厚度,结合永久排水设计制定好开挖期间临时引排方案。 (3)对于渠底承压水,应根据承压水头和覆土厚度复核开挖期间覆 土层的抗浮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以及基坑渗水量,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柜 应的处理措施。当覆土抗浮稳定、渗透稳定、基坑渗水量三者之一不满足 要求时,一般宜采取井点降水措施。当渗流量较小不致出现基坑积水现象 时,降水主要以满足覆土抗浮稳定、渗透稳定为目的;当渗水量较大时, 则宜将承压水位降低到基坑开挖面以下不少于50cm。降水前,应进行抽水 试验,以确定降水方法及降水设计参数。施工中严格限制施工设备对膨胀 土体进行扰动,以免破坏土体结构、降低地基承载力

5.1膨胀土渠道土方开挖

5.1.1在渠道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大气环境的影响, 分层、分段开挖,一次工作面开展不宜过大,分段长度宜为150~200m。 5.1.2膨胀土渠坡开挖与坡面防护分级跟进作业,本级边坡开挖完成后 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处理,单级边坡防护自下而上进行。在上一级边坡处理 完成之前,严禁下一级边坡开挖。各级马道纵向排水沟应采用分段快速作 业方式在砌石联拱等施工前完成。 5.1.3土方开挖按照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开挖层一次不宜超过 3.0m,严禁采用掏根法挖土或将坡面挖成反坡。对同一个断面、同一开挖 层,由中间向渠道两侧开挖。同一区段内开挖应同时平行下降,不能平行 下挖时,则两者高差不宜大于一个台阶。 5.1.4膨胀土渠道土方开挖应按设计开挖轮廓线预留保护层,保护层厚度 应根据不同渠段的地质条件确定,建议弱膨胀土预留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30cm,中、强膨胀土预留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cm。 5.1.5对于中强膨胀土,在渠道设计开挖断面轮廓的坡脚处宜预留土墩, 土墩宽度(底板宽度方向)2m,高度2m,土墩边坡与开挖轮廓设计边坡相 同。 5.1.6在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内应结合施工组织,采取逐层设临时截流沟 逐层排水的方式,合理地分区、分片开挖,及时排走施工区的积水,尽量 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开挖施工的影响。

着向下开挖;若分析预测存在较大的滑坡可能时,则应结合具体情况专门 研究确定处理方案及施工作业程序。 5.1.8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型的挖掘、碾压或吊装等重型设 备在上一级马道和坡顶上行驶;避免在开挖好的马道上、坡顶及坡面堆放 渣土和其他施工材料;不可避免时必须经过边坡稳定复核。 5.1.9当开挖作业面接近保护层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开挖揭露的地层情况 监视膨胀土地层分布、膨胀特性的变化情况,发现与设计勘探成果出入较 大时,应及时通知监理人,开展膨胀性鉴别,并研究处置措施。 5.1.10当开挖作业面接近保护层时,定期测量校正开挖平面的尺寸和标 高,按施工图要求检查开挖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并将测量资料提交监理 人

5.1.11施工过程中,遇建基面不慎雨淋、泡水、失水干裂等情况,应将影 响范围内的土体挖除

5.1.14开挖料运至指定地点堆放。弃土场弃料按照表层土、弱膨胀土和中 强膨胀土分区域堆放。

5.2保护层开挖与削坡

5.2.1保护层开挖应在换填土填筑施工或一级马道以上弱膨胀

2.1保护层开挖应在换填土填筑施工或一级马道以上弱膨胀土进行坡面

防护施工前进行,保护层开挖应集中力量快速施工,尽量缩短建基面暴露 时间,保护层开挖完成后应立即组织后续项目施工。 5.2.2在开挖保护层削坡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开挖轮廓进行定桩、挂线; 挂线时必须将线拉紧,尽可能保持坡面平整。 5.2.3一级马道以上的弱膨胀土坡面,不进行换填处理,其保护层开挖与 削坡宜采用人工配合机械作业,保护层开挖后形成的坡面应平整,不应有 浮土,开挖轮廓应满足设计轮廓,严禁坡中欠挖导致坡脚边坡变陡。 5.2.4对于设计上要求设置换填保护层的膨胀土渠坡及渠底的保护层可采 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不允许欠挖

5.2.5对于按5.1.5要求在坡脚处预留的土墩与保护层同期开挖。

5.3.1完成保护层开挖后,应立即对膨胀土换填层建基面采取防坡面雨淋 防土体蒸发失水的临时防护措施,避免换填层填筑施工时,建基面出现饱 水软土、失水干裂等现象。

5.3.2膨胀土边坡的临时防护措施宜采用防雨布(低规格

防护。防雨布应沿纵向水平敷设,上层布压下层布,搭接宽度不小于0.5m 防雨布顶部和底部应延伸到坡顶边线和坡脚线以外,坡顶延伸长度不小于 2m,坡脚延伸长度不小于1m;坡顶、坡底及坡面搭接处应采用土袋压牢, 防雨布铺设时要做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且尽量平整,避免雨水积聚产生 渗漏。严防雨淋或风吹目晒产生龟裂、雨水浸泡滑坡等现象的发生。 5.3.3膨胀土换填施工过程中,配合换填层上升高度,自下而上逐层揭除 临时防雨布,揭除防雨布后换填层填筑面以上外露裸坡高度一般控制在1

临时防雨布,揭除防雨布后换填层填筑面以上外露裸坡高度一般控制在1~ 2m范围内。在高温季节施工时不应大面积裸坡,受填筑层厚度要求,施工

中短期裸坡高度应控制在不大于0.5m范围内。 5.3.4对于未及时以换填土覆盖的裸坡,视天气情况进行洒水保湿处理, 尽量利用大型花洒进行洒水施工,以保证洒水的均匀性。洒水量与洒水频 率,视天气情况而定,以建基面含水量保持在天然含水量左右为控制标准 以保证建基面土体不会因为失水发生干缩变形而改变其强度。 5.3.5由于施工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在换填层建基面形成后,除采取以上 呆护措施外,应迅速进行后续处理措施施工,包括换填处理层填筑、一级 马道以上护坡施工等

5.4地质编录与施工记录

5.4.1渠道开挖过程中,应对开挖揭露的地层情况、岩性、地下水、膨胀 性等情况进行记录,发现与前期勘探成果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监理人 并开展膨胀性鉴别、研究处置措施

.4.1渠道力挖过性中,应刘升挖摘路的地层情况、若性、地下尔、膨胍 等情况进行记录,发现与前期勘探成果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监理人 并开展膨胀性鉴别、研究处置措施。 5.4.2按设计要求开挖到设计轮廓后,应对开挖面进行地质编录,地质编 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地层界线、地层产状、岩性界线: (2) 膨胀土分区(层)界线,膨胀土类别; (3) 分区(层)土体颜色、钙质结核含量、结构等; (4) 分区(层)土体含水量,塑性状态; (5) 分区(层)土体裂隙发育程度(密度、裂隙面的光滑程度、充 填物、有无地下水渗出),结构面产状; (6) 长大裂隙(大于10m)产状,优势缓倾角结构面统计; (7)地下水浸润线、出水点描述,渗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生局部恋形式温时应对恋形体式滑摄体进行

5.4.3开挖过程中渠坡发生局部变形或滑塌时,应对变形体或

专门描述。主要内容应包括: (1)滑坡变形体大小(面程、深度、体积); (2) 部位(桩号、高程); (3) 滑坡要素; (4) 滑坡体与地下水、裂隙、降雨等的关系 (5) 滑坡及变形体发现的时间、发展过程: (6) 滑坡外理

、4)月本体司地1小、表原、1年守关东: (5)滑坡及变形体发现的时间、发展过程; (6)滑坡处理。 5.4.4膨胀土渠道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做好施工日志,施工日志内容应包 括: (1)地表水导引措施,验收时间及验收情况; (2)开挖方案批复时间及批复情况; (3)膨胀土渠道开始开挖时间以及开挖过程中环境因素描述; (4)开挖过程中气象、开挖进展情况跟踪记录; (5)开挖过程中坡面渗水区揭露时间、开始渗水时间,以及渗水量 发展变化情况的跟踪记录,渗水量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分析; (6)开挖过程中发生局部变形或滑塌时,应记录变形开始时间和基 坑开挖形象;应记录变形及滑塌发展过程以及与基坑开挖形象改变的关系: 纪录变形或滑塌区(包括临近区域)地下水情况; (7)记录开挖完成时间;开挖面揭露地层岩性情况,坡面及基坑渗 水情况及相应的导引措施和效果: (8)保护层开挖及完成时间;保护层开挖后坡面渗水情况,采取导 引措施及其效果; (9)坡面临时防护完成时间;采用的防护材料,防护覆盖情况; (10)若坡面采用换填处理方案,则还应记录换填层建基面状况(包

括:是否有坡面积水泡软、坡面是否干裂、地基土含水量状态等)

5.5土方开挖质量检查和验收

5.5.1膨胀土渠道开挖作业前,应根据4.2节要求,对地表水导引、坡顶 防护措施进行检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渠道开挖,本项验收不能替代 相应的永久工程验收,只是作为施工中间过程控制。验收主要内容应包括 (1)地表水系导引是否合理可行,当涉及当地灌排系统临时改变时 应经相关单位同意: (2)截流沟是否能有效导引基坑外来水,截流沟是否顺畅,是否存 在漏水通道; (3)坡顶截水堤是否连续完整,能有效阻挡外来水进入施工基坑; (4)截水堤与截流沟之间是否存在可能积水的低凹区域; (5)截流沟对外排水通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外水倒灌可能。 5.5.2膨胀土渠道开挖完成后,换填层建基面验收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建基面开挖完成后,防雨布覆盖前,应组织一次建基面开挖验收,验 收内容包括: (1)开挖轮廓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开挖面浮土厚度是否超标: (3)开挖面上是否有补坡、拍坡现象; (4) 开挖面揭露的膨胀土区域界线是否明确,膨胀土类别是否确认: (5) 坡面有渗水出逸时,导引措施是否有效; (6) 坡面有变形或滑坡体时,对滑坡体的清理或处置是否满足要求; (7)地质编录工作是否完成,内容是否满足膨胀土渠道施工地质要

第一阶段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对坡面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在换填层填 筑前应进行第二阶段的填筑面验收。本次验收内容主要检查即将用换填层 覆盖的坡面是否存在泡水软化和失水干裂现象,发现换填土建基面存在泡 水软化和失水干裂现象时应及时清除合格后,并快速采用换填土填筑覆盖。 5.5.3对开挖完成的换填土建基面,承包人应按“三检制”进行自检,自 完成后,会同监理人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 工序施工。

5.5.4土方开挖宜按长度150m~200m为一个单元工程施工验收。其各部位

土方开挖主控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

方开挖一般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

6膨胀土渠道填筑施工技术要求

6.0.1本章相关要求主要用于挖方渠道(包括半挖平填渠道)膨胀土渠坡 的非膨胀土或水泥改性土换填层填筑施工,以及填方渠道的填筑技术要求

的非膨胀土或水泥改性土换填层填筑施工,以及填方渠道的填筑技术要求

6.1.1换填层土体的抗剪强度一般不应低于坡体土的抗剪强度,变形模量 宜接近坡体土变形模量

6.1.2当工程区附近或渠道开挖有可利用的非膨胀土时,宜优先采用非 胀土;无非膨胀土时宜采用水泥改性土,采用其他改性土时应经专门论证 6.1.3换填所用土料应进行膨胀性检测,确认为非膨胀土方可使用。对不 司取土区域的土料,分别通过室内试验取得土料的物理指标参数,包括最 优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粘粒含量、塑性指数等。 6.1.4进入填筑仓面的非膨胀土块粒径宜不大于10cm。如土料颗粒超径 则需进行剔除或破碎至满足设计粒径要求

6.2水泥改性土生产工艺

6.2.1当需要采用掺混适量水泥改善膨胀土的膨胀特性时,需要针对被改 性土进行生产性试验和相关测试,以选择改性土的水泥掺量、破碎工艺、 拌制工艺,选择合适的含水量范围,评价改性效果。 6.2.2大规模碎土宜采用液压碎土机施工。在进行碎土施工前,需现场进 行碎土工艺试验,采用筛分法检测碎土级配,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碎土控制 参数。土块粒径建议不大于10cm,其中10cm~5cm粒径含量不大于5%, 5cm~5mm粒径含量不大于50%(不计姜石含量)。

6.2.3土体天然含水量偏高时需进行适当的翻晒处理。

6.2.5水泥改性土改性效果可从改性土的膨胀性、碾压干密度、渗透特性、 抗剪强度、变形模量等方面衡量,并结合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评价。 6.2.6在水泥改性土拌和前,应选用现场有代表性的被改性土做室内EDTA 滴定试验,测绘水泥含量标准曲线,以便检测水泥改性土水泥含量;然后 进行稳定土拌和机拌和水泥改性土试验,以确定拌和时机械的运行控制参 数

6.2.7已破碎好的被改性土料运至拌合场内,可采用装载机将土料送至拌 和机料斗内,拌合称量系统根据土料重量,按确定的掺量比例添加水泥和 水(被改性土拌和过程中参考加水量为:弱膨胀土3~4个百分点,中膨胀 4~5个百分点),充分拌合并取样进行均匀性检测,合格后由装载机拢堆并 覆盖。

6.2.8水泥土的拌和均匀性可采水泥含量标准差进行控制。检测频率及数

量视工程规模而定,建议施工初期每拌和批次不大于600m水泥改性土抽测 不少于六个样(每个样品重量不少于300g),用EDTA滴定法测定水泥含量: 平均值不得小于设计掺量,弱膨胀水泥改性土水泥含量标准差不大于0.7, 中膨胀水泥改性土水泥含量标准差不大于0.5。施工中、后期可适当减少检 测频次。

2.9拌和合格后的水泥改性土料,应及时上堤填筑。其填筑要求同换 三膨胀土,

6.3非膨胀土换填施工

6.3.1在膨胀土换填层填筑施工前,监理人应组织换填层建基面验收、发 现建基面轮廓不满足本节5.2.3、5.2.4条要求或建基面出现除饱水软土和

现建基面轮廓不满足本节5.2.3、5.2.4条要求或建基面出现除饱水

干裂土(或明显失水)等现象时,应及时处理,验收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换 填层填筑施工。

6.3.2非膨胀土换填层的压实度一般控制在不小于0.96,并防止过

6.3.3在边坡换填时,采用自卸汽车运土料进占法铺料,尽量减少运输车

6.3.3在边坡换填时,采用自卸汽车运土料进占法铺料,尽量减少运输车 辆对工作面的碾压

3.4填筑时铺土厚度30cm左右,振动凸块碾碾压。对于选择的土料应 现场碾压施工工艺试验,确定铺土厚度、碾压遍数、含水率、压实机械 参数。为做到处理层与边坡更好地结合,应结合铺料和平仓施工将边坡 整理开挖成小台阶状,台阶高为每一层铺土的厚度

一个来回按两遍计,碾迹重叠不小于20cm。碾压速度控制在2~4km/h范围 内,开始碾压时宜用慢速。碾压层间需根据天气和层面干燥情况,洒水湿 润。对边角接头处大型机械碾压不到、易漏压的地带,需由人工采用蛙夯 或冲击夯等小型设备夯实。

6.3.6若保护层剥离后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层施工,应对开挖面进行

3.7土料经摊铺、晾晒达到可上堤填筑要求后,若不能及时实施全部码 工序,必须先完成静压工艺,以防止水分变化。 3.8压实后振动碾留下的凹凸碾印可不作处理,但如遇雨天时,必须及 寸覆盖以防止表面积水,

6.3.7土料经摊铺、晾晒达到司上堤填筑要求后,若不能及时实施全部碾 压工序,必须先完成静压工艺,以防止水分变化。

6.3.8压实后振动碾留下的凹凸碾印可不作处理,但如遇雨天时,必须及 时覆盖以防止表面积水。

6.3.9每层填土完成碾压后,宜在4h内完成质量检测,在6~

成上土覆盖。如不能及时跟进的,要对填筑面和建基面做好防雨和保湿等 施工期的保护措施,并防止大型施工设备在其上行驶,

填筑一般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

6.3.14换填土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

6.4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

4.1水泥改性土填筑前,应根据不同的料源及水泥掺量做室内水泥改性 击实试验,以确定水泥改性土的最优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水泥改性土

6.4.1水泥改性土填筑前,应根据不同的料源及水泥掺量做室内水泥改性

填筑压实度宜不小于0.98,并防止过压。 6.4.2填筑前,根据室内试验取得的参数和设计要求的压实度,确定压实 须达到的干密度,并进行碾压施工工艺试验,确定铺土厚度、碾压遍数、 含水率、压实机械等参数。初拟水泥改性土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1 %~+3%),铺土厚度30cm(±2cm),振动凸块碾碾压。 6.4.3水泥改性土在分层填筑上升过程中,应及时对填筑面及填筑边坡进 行洒水养护,以防止水泥改性土砂化。为做到处理层与边坡更好的结合, 填料前,边坡面需开挖成小台阶状。台阶高为每一层铺土的厚度。 6.4.4超填的余料经试验论证可行后方可用于填筑,余料在削坡后运输至 指定位置堆存,建议将余料用于过水断面以上的次要部位,余料填筑前, 需重新加水拌和、检测合格后才能填箔

实,且 超过4h。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土、松散土、起皮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碾 压并检测合格

6.4.6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受雨淋。

6.4.7换填水泥改性土完成后,承包人按“三检制”进行自检,自检完成 后,会同监理人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 工。

水泥土换填主控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数量

6.4.9换填土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

6.5填方渠道土方填筑

6.5.1一般渠道土方填筑指采用非膨胀土直接填渠堤,或采用“金包银” 的形式进行弱膨胀土填筑。 6.5.2采用非膨胀土直接填渠堤压实度不小于0.98。 6.5.3采用“金包银”的形式弱膨胀土填渠堤,弱膨胀土压实度不小于0.98 外包非膨胀土或水泥改性土压实度参见6.3节或6.4节。 6.5.4堤身采用膨胀土填筑施工时除按1.3.7执行外,其它要求与一般的 当地材料分区堤坝施工作业没有本质差别,作业程序司参照一般分区当地 材料堤坝提出。

7施工期滑坡处理技术要求

7.0.1膨胀土由于具有胀缩性、多裂隙性及超固结性等特点,施工期容易 产生浅层滑坡。当出现滑坡时,设计单位应根据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滑 坡破坏模式、破坏机理及诱发因素,结合滑坡的范围、深度、方量、地下 水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7.0.2对受裂隙面控制的浅层滑坡,可采取清挖并回填的方式进行处理, 7.0.3滑坡清理应自上而下、自外而内逐步清理,范围应保证超过滑动面 1m。清挖时应注意保持后缘清挖边坡的稳定。 7.0.4滑坡清理后应立即进行回填。回填应按土方填筑要求逐层进行,每 层回填层新老土结合面应开挖成台阶状。 7.0.5回填土料宜采用非膨胀粘性土或水泥改性土,亦可采用弱膨胀土作 为回填土料。一般不宜用中膨胀土作为回填土料,严禁采用强膨胀土作为 回填土料。回填料压实后抗剪强度应满足边坡稳定要求。 7.0.6 6回填土料应严格土方填筑要求控制土体含水量、土块粒径、铺土厚 度、压实度。 7.0.7若滑坡区存在地下水渗流现象,需采取引排措施对地下水进行疏排 7.0.8除了浅层滑坡外,当不同地层或不同岩性界面分布软弱面时,还存 在深层滑坡的可能,当开挖揭露此类潜在滑面时,应提前采取抗滑工程措 施。

8施工期安全监测技术要求

8.1.1对中、强膨胀土渠道,特别是对深挖方的中、强膨胀土渠道,需根 据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安全监测设施。 8.1.2监测设施的设置和施工,宜结合膨胀土处理措施、换填土的施工方 法、排(降)水的方式等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并尽量使永久监测设施与 施工期临时监测设施相结合。 8.1.3安全监测常规项目为:(1)地面位移监测;(2)坡体深部水平位 移和滑动面监测;(3)裂缝监测;(4)渠道衬砌板变形监测。可选监测 项目为:①地下水监测;②渠底板下部土体变形监测。 8.1.4现场监测可结合永久监测断面或选择重点部位进行。渠道开挖期间 宜重点监测土体裂缝发展、坡肩深部位移、地下滞水层出露位置,必要时 可通过埋设简易观测墩监测开挖边坡的变形情况。开挖结束后,宜重点监 测坡面位移、渠底板变形、衬砌板裂缝、渠坡深部位移。 8.1.5各仪器设备在出厂后或在安装理设前应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和 厂家提供的方法对所采购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 8.1.6各监测点应严格按施工图要求放样,各内观仪器埋设误差不许超过 10cm,各外部变形监测点放样误差不允许超过20cm,若现场存在特殊情况 各测点确需移位,应经监理人批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仪器的保护。 8.1.7各监测设施在理设时应认真作好记录,仪器安装记录应反映部位名 仪器编号和设计编号、具体理设位置、钻孔深度、理设方式、天气情况 、土建施工形象、二次仪表编号、埋设目期及时间、仪器埋设前后监测数 据、说明、埋设示意图及安装人员签名等项目,以上记录事后应及时归档。

8.1.8对已理监测设施应按设计要求认真进行观测,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和 分析,若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应马上上报,并随后提供书面监测报 告。

8.2监测设施埋设要求

8.2.1水准点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水准点一般埋设在渠坡表面和渠顶,要求埋设不锈钢标点。 (2)对于混凝土面板、砌石联拱和混凝土六方格护坡,各水准点可 直接钻小孔,填入水泥浆,插入水准标。 (3)对于植草护坡及换填土,则采取人工挖小坑填入水泥砂浆固定 水准标

8.2.2工作基点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3.2.3水平位移测点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简易混凝土观测墩,各墩顶设置强制对中底盘,底盘在安 装时应调整水平,倾斜度不得大于10。 (2)渠顶部位测点可挖坑浇筑混凝土观测墩,一级马道上测点一般

直接将测点浇筑在路缘石旁。 (3)对于永久性观测墩要求造型美观,外表涂白色高级防水涂料: 标明醒目的测点编号。

8.2.4测斜管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8.3.1对垂直位移测点观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各水准点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其闭合差不得大于国家相关技术规定。 (2)各垂直位移工作基点建完,应待其充分稳定后,再引测渠系高

程,之后应每年检验1一2次,校核其稳定性 (3)各测点埋设完毕并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测取初始值。正常情况 下,初期一般每天观测1次,开挖结束后每5天观测一次,但在重点部位 或发现异常现象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密测次

8.3.2水平位移测点观测要求如下:

(1)水平位移可用测距仪进行相对位移观测,其观测精度要求优于 3mm,观测时严格按所选生产厂家测距仪观测规程和测量方法进行操作,每 次观测尽量在同一个时间段进行。 (2)各测点埋设完毕10天以后,测取初始值,初始值应在最短的时 间内独立观测2次,取其平均值。正常情况下,初期一般每1一2天观测1 次,开挖结束后每5天观测一次,但在发现异常现象或重点部位应有针对 性地加密测次。

8.3.3测斜管观测要求如下:

(1)观测时,用测斜仪测头分别按x,y方向从测斜管底部首下向上, 每隔50cm测读一次,逐次测定。每个方向观测应平行测读两次,正测完毕 后,需进行反测。取正、反方向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常数进行计算。 (2)仪器读数操作程序、规程和测值计算方法应严格按厂家仪器说 明书要求执行。 (3)钻孔测斜管安装完1天后开始观测。最初1~2天观测1次,待 器读数达到初始稳定状态,并稳妥确定初始值后,定期进行观测。渠道 开挖和换填期间,宜每天观测一次,之后可5天观测1次,但在发现异常 现象或特殊情况下应有针对性地加密测次

8.4人工巡视检查要求

8.4.1巡视检查是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应定期由熟悉工程并具有实践经 验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进行。

度,规定巡视检查的时间、部位、内容和要求,并确定巡视检查路 序

4.3巡视检查分为施工期人工巡视检查和运行期人工巡视检查。施工其 查一般每日1~2次

8.4.4主要检查项目为:

JJF(建材) 154-2018标准下载(1)膨胀土渠顶有无裂缝和异常变形、截水沟有无堵塞和破损 (2)渠坡或护坡有无裂缝、隆起、滑动、塌坑、错断或渗水、冒水 等现象。

8.5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监测资料整理与整编应满足以下要

(1)在安全监测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收集工程相关资料,包括工程施 工形象,监测仪器周围的开挖记录,每日的气象情况以及工程中出现的各 种异常现象。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要善保管,并在相应的观测记录中作必 要备注,以便进行资料整理分析之用。 (2)应做好所采集数据和人工巡视检查情况的原始记录,记录应采 用标准的固定格式,数据和情况的记载应准确、清晰、齐全。 (3)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做好原始监测数据的记录(录入)、检验 数据的正确性,计算各项监测物理量、填写相关的表格、绘制相关的曲线 和图,初步分析各监测物理量的规律性、判别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及其它 应作的日常资料整理工作

(4)渠道开挖和换填期间,每周整编一次监测资料,衬砌板浇筑后 每月整编一次监测资料。遇到监测数据异常、揭示渠坡可能出现变形破坏 险情时,应及时按照现场建设管理有关规定,向有关方报告异常情况

8.5.2膨胀土渠段安全监测资料初步分析一般包括(但不限于

(1)对各种实测资料绘出必要的图形来表示其变化关系。包括各种 过程线、分布图、相关图及过程相关图,并根据要求生成各种成果表及报 表。 (2)对每个监测项目的各个测点都应作初步分析。包括:a.对各测 点的实测值集合进行特征值统计;b.采用对比法,初步判断测值是否正常; C.对各监测值的空间分布情况、沿时间的发展情况、测值变化与有关环境 原因及结构原因之间的关系加以考察分析,对各测点测值的合理性、可信 性作出判断,探索和挖掘内、外在变化规律性、找出非正常或异常现象, 并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 (3)在观测和资料分析过程中,当实测值或巡视检查资料反映建筑 物工作状态出现明显异常或险情时,应快速向有关方面报告情况,发出技 术报警,并随后以书面形式报告监测数据和分析资料。

(1))) 观测仪器的布置情况; (2) 观测时相关部位的土建工程施工形象: (3) 相关部位的施工活动情况: (4) 气温、降雨等气象和环境资料: (5) 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6) 观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处理记录: (7) 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价:

GBT51071-2014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pdf(8)对渠道的安全现状或安全性作出初步判断; (9)观测数据的测值变化过程线、相关图、分布图及数据列表 (10)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建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