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_T246-2019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清晰无水印,替代SL/T246-1999\SL558-2011\SL569-2013\SL599-2013,附条文说明)2.4.1由于长期以来重建轻管、重灌轻排,造成一些排水工程 年久失修、老化失效,不能发挥排水作用,因此,应建立独立的 管理机构进行农田排水工程的管理,管理机构一般由专管机构和 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构成
1因抗旱需要,排水沟道上常筑有临时的小堤坝并配备临 时的便桥,会影响汛期的排水能力,应在汛前拆除。 2土质明沟易生长杂草,在以排涝为主的地区,由于杂草 影响排水沟的过流能力,应定期除草。但在以排渍、防治盐碱化 等以降低地下水位为主的地区,排水沟内的杂草具有减轻农田面 源污染的作用,在不影响排水功能的情况下,可不清除。 5排水明沟由于受到农田地表地下排水的冲蚀,一般会有 不同程度的淤积发生,影响排水工程功能的正常发挥,应视其淤 堵阻水情况定期清理,尤其对不稳定沟段应加强防护和维修工
作,以保证沟道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排水承泄区是承纳和排泄排水系统来水的河道、湖泊及 天然低洼区,是保持排水畅通的重要保障。排水受阻,将影响整 个排水系统效益的发挥,应落实排水承泄区的管理责任。汛前检 查排水承泄区河槽或湖床及承泄能力,对存在问题的应及时有关 部门沟通落实。
水并和水泵,应对其功能进行定期监测,检查其是否处于正常状 态。由于施工质量差、管内压力过高、外包料配置不合理、地基 不均勾沉陷、物理化学沉积及重型农业机械碾压等原因,会造成 暗管错位、破损和管道淤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1由于新建工程暗管上方回填土未经压实,而是依靠自然 沉降并自行密实,因此,施工后经过一段时简运行可能出现沿管 线的局部或整体沉陷。经常巡视管线,发现凹坑应及时填平,以 后可每年定期检修一次。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暗管孔口可能会 逐步淤堵,出流量相应也会有所减小。但若出流量突然明显减少 或含沙量明显增大时,多为发生淤堵的征兆,应查找原因,及时 处理。 2对于暗管上方的回填土,不要使用任何外力进行夯实 同时应采取地面筑等防护措施,以免松土上施加重压损坏暗 管;灌溉水不要直接流人回填土中,以免细土颗粒随水流下渗堵 塞管道。 4大量调查表明,未经防护处理的暗管出口处,极易在 雨季和灌水期间受水流冲刷,造成暗管出口处塌或变形严 重,轻则管节大段裸露,出口部位沟底淤高,阻碍管道自流排 水;重则管口被淤土掩埋,暗管完全失去排水作用。因此,应 定期检查暗管出口条件,以保证排水通畅。通常可在暗管出口 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护建筑物散热器组对与安装施工工艺标准(四),对暗管出口部位和明沟边坡起到 保护作用,并为监测暗管排水流量、评价排水作用等后续管理 工作提供方便
7如果地下水位低于排水管高程一般情况下排水管是不 流水的,可以通过观测地下水位来核实,在该情况下,应于下一 个灌溉期或降雨后再检查。若出流量很小甚至不出流时,在缺之 管道故障探测设备情况下,可沿管线一侧打几眼观测孔,分析地 下水面线的变化规律,根据其反常现象,判断可能的淤堵部位; 或沿管线查找,若发现有较大的积水坑,地面比其他部位潮湿, 或靠近管线长出林木等,都是判断淤堵部位的依据。在可能淤堵 部位下游开挖一个检查坑,取出一节暗管,若有水流涌出,表明 淤堵位置在其下游,否则在其上游。据此方法可确定出严重淤堵 或损坏的管段。各地尚可在实践中探求些切实可行的检修 方法。 8如果排水管内沉积有大量的淤泥,必须对排水系统进行 冲洗。暗管运行的最初2年内,管内最易淤积,暗管清淤极为重 要。暗管排水工程建成后几年,可以建立个常规冲洗制度,即 每隔几年冲洗一次。暗管排水工程的一般淤堵可采用人工或机械 冲淤清理。通常可在高地下水位时,先关闭暗管出口,并降低集 水沟水位,然后再快速开启暗管口门进行水力自动冲淤;或者将 压力水流接入暗管进行机械高压冲洗。
2.4.5鼠道的深度一般为0.4~1.0m,间距一般为2~5m,
对于降低地下水位、加快积水排出有明显效果,特别是对于由 块平整度不高的黏质土地块适用效果更好。鼠道排水应具备一 定的土质条件,在黏质土壤或泥炭土中形成的鼠道,洞壁不易 毋塌,一般可维持一两年,有的可维持数年。但在砂性土中打 鼠道,则不易成形,即使打成,也难以保持,受雨水或灌溉水 侵泡后极易珊塌变形,甚至全部淤塞失效,所以必须根据其适 用条件来选择,
2. 5渠(沟、管)系建筑物
根据水闸规模、运行条件等因素,制定水闸运行管理制 按照有关规定对水闸结构强度及整体稳定进行观测、检
2.5.2根据水闸规模、运行条件等因素,制定水闸运行管
查,发现闻体出现裂缝、闸室基础渗漏等严重安全问题及时采取 应急处理措施。闸门的目常启闭应做好操作记录,内容包括:启 闭依据,操作时间、人员,启闭历时,上、下游水位及流量、流 态,操作前后设备状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及采取的 措施等。 2.5.10对于兼具排除部分地面水的检查井,应定期清除井口周 围拦活栅上的杂物
2.6地面灌溉田间工程设施
要求: (1)哇高度不低于20cm,地头和路边加宽加厚 (2)格田灌的田不低于25cm,顶宽不低于30cm。 (3)袭面宽为35~100cm,龙高为10~25cm,龙断面形状 为梯形.背宽窄均匀、畜低一致
2改水成数一股有七改水、八成改水、八五改水、九成 攻水、儿五改水和十成改水等儿种:睦由越长或土壤入渗能力越 氏,改水成数一股越小。山于土壤人渗性能、糙率、坡度等因素 具有变异性,流量等技术要索也具有定的控制误差,所以根据 设计的改水成数控制灌水有时也会出现尾部漏灌或由于畔尾积水 过深而冲跨的现象,在灌溉实践中应引起重视。 2.6.5(GB/T30600·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附录B第 B.1.5条建议:水稍格用的长度为30~120m,宽度宜为20~ 40m的范围内,随着机械化耕作的普及,当格田内微地形空间 高差较大、田面阻水性强时,日沿格田纵横向分别开挖2~3条 浅沟作为导水沟,以提高水流的推进扩散速度。 自前我国各地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多种以灌后水层 (或土壤含水量)为控制指标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代表性的灌 溉模式总结见表1。
1麦田休闲期秸秆覆盖量宜为4500~6000kg/hm,冬小 麦生育期秸秆覆盖量宜为3800~4500kg/hm;玉米、大豆秸秆 覆盖量宜为4500~6000kg/hm²。地膜覆盖后,在进行农时操作 时发现地膜破裂或四周不严时,及时用土压紧,以保证地膜覆盖 效果。
3.2.14小修项目包括更换润滑油,清理燃油系统,检查气隙间 隙,紧固机件螺丝,清洗滤清器,检查调速器等;大修项目包括 检查修理燃油系统、进排气系统,清理润滑系统、冷却系统
3.4.3油质、油温、油压和油量要满足使用要求,高、低压油 路颜色指示正确;冷却和润滑水系统的水质、水温、水量要符合 运行要求;安全保护装置及测量仪表要动作可靠,各种设备定期 检查。
3.5.1低压电器应定期巡回检查,室外永久性架空电力线路每 月1次、室外地埋电缆每半年1次、触电保安器每周1次。当出 现电线、电缆绝缘层破损、接头松动,开关触头烧伤、腐蚀或外 壳损坏,触头不能正常闭合或分离,露天安装的开关防雨装置损 坏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1软起动器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并定期清扫灰尘;如果 软启动器使用环境较潮湿或易结露,需经常用红外灯泡或电吹风 烘干,驱除潮气,以避免漏电和短路事故的发生;为避免影响散 热,防止晶闻管因温升过高而损坏,同时也可避免因积尘引起的 漏电和短路事故,可用干燥的毛刷清扫灰尘,也可用皮老虎吹和 吸尘器清扫灰尘;对于大块污垢,可用竹签等剔除;若有条件 可用0.6MPa左右的压缩空气吹除。
速慢或异常(如发热、卡阻等),应及时修理。如清除油垢、积 尘,加润滑油,更换损坏或变质的电容器;如果大修后发现风机 转速慢或不转,应重点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如果电源电压长期偏 高,也会缩短风机的使用寿命,这时若不能调整电源电压,可在 风机回路串联一个线绕电阻降压,具体阻值可由试验确定;如果 在没有风机的情况下使用软启动器,将会损坏晶闸管等
2组合开关灭弧罩损坏时,需经修配、装齐后方可运行; 对于长时间负荷变动的组合开关,要相应调节过电流脱扣器整定 值,必要时更换设备或附件。 4熔体发生氧化、腐蚀或损伤时,及时更换
310kV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电流不大于设备容 定电流的1.5倍。 4电能计量、仪表测量可选用0.5级;继电保护可选 3级。
3.5.13电能表用电压互感器,其准确度应为0.5级;配电盘上 电压继电器、功率表用电压互感器,其准确度宜为1级;电压互 感器二次侧也要接地
3.6.2闸门按使用材料主要可分为钢闸门、钢丝网水泥闸门和 木闸门等。钢结构闸门的保护措施有涂料防护、金属喷镀和电化 学保护等;钢丝网水泥闸门容易产生表面利落、脱壳、露筋、露 网、裂缝渗水等现象,通常需在表面涂刷保护层;木质结构闸门 容易繁殖和寄生菌类,可加涂防腐剂或在表面进行涂料保护。南 方多雨及沿海地区木质闸门,还易受白蚁、船、团形水虱及蛀 木飞虱等虫害蛀食,需用防虫剂防治
关闭,在静水情况下开启;平板闸门在动水情况下开启,静水情 况下关闭:检修闸门、尾水闸门在静水情况下启闭
3.7.2 1采用联轴器传动时,动力机轴和水泵轴的同轴度以及两 轴端之间的间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采用胶带传动时,动力机 轴和水泵轴应保持平行,胶带轮上的带槽对正,所有胶带应松紧 度致;动力传动装置护罩完整无损。机架安放在土质坚实的位 置;水泵进口中心线距水源水面的高程差应符合制造广说明书中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的要求。 3喷灌机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放掉泵体内的余水;卸 下传动胶带,平稳安放。同一台机组的零部件单独存放
量水设备、设施与测仪器
3.9.1水位的人工观测设备包括水尺、测针式水位计和悬锤式 水位计。水尺分直立式、倾斜式、矮桩式等形式。选择水尺形式 时,应优先选用直立式水尺;当直立式水尺设置或观读有困难 时,可选用倾斜式水尺或其他观测方式;在易受流冰、航运、浮 运或漂浮物等冲击及岸坡平坦的断面.可选用矮桩式水尺;当断 面情况复杂时,可按不同的水位级设置不同形式的水尺 按照GB/T50138《水位观测标准》的规定,水尺最小刻度 应为1cm,误差不应大于0.5cm,当水尺长度在0.5m以下时 累积误差不得超过0.5mm;当水尺长度在0.5m以上时.累利 误差不得超过长度的1%。按照GB/T21303《灌溉渠道系统量 水规范》的规定:利用标准断面或渠系建筑物量水而设置的水 尺,最小刻度值可取0.5cm。
4 用水、节水与排水管理
4.4.1灌区水量调配的自的,是在充分考虑和体现全灌区上、 中、下游水资源科学配置的基础上,实现均衡受益;有条件的地 方,可实行定额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由灌区管理局直属的配水中心和各管理站专职配水人员负责 全灌区或干支渠段的水量调配工作。在引水、配水中要做到安全 输水和“稳、准、均、灵”。“稳”即水位流量相对稳定;“准” 即水量调配及时准确;“均”即各单位用水均衡;“灵”是要随时 注意气象及水源及渠道水位的变化,及时灵活调配
4.4.5渠系水量调配不仅要考虑灌区水源来水和渠首引水方式
要采用续灌和轮灌两种方式。 (1)续灌。当水源比较丰富,供需水量基本平衡时,渠首向 全灌区的干、支渠道采用同时连续供水的方式,即续灌配水。续 灌时,水流分散,同时工作的渠道多,长度长,渠道渗漏损失量 大。其优点是全灌区的各用水单位基本上可同时引取水量,不致 因供水不及时而引起作物受旱减产,全灌区受益比较均衡,这是 向干、支渠道输水的正常方式。但当水源来水量大幅度减少时, 就不宜采用。否则水流分散后的干、支渠道流量锐减,水位降 低,不仅使渗漏损失增大,而且使斗、农渠取水困难。因此, 般当渠首引水流量降低到正常流量的30%~40%时,就不宜采 用续灌,而采用干、支渠轮灌取水方式。 (2)轮灌。当渠首引水流量锐减时,一般在干渠之间或干渠 上、下游段之间实行轮灌,把有限的引水量集中供给某一条干 渠,灌完以后,再供给另一条干渠;或先供给干渠下游段,后供 给干渠上游段。采取轮灌配水方式时,水流比较集中,同时工作
的渠道长度较短,渠道渗漏损失较小:输水效率也随着渠道流速 的增大而提高。但其缺点是造成一些用水单位可能灌溉不及时, 受益不均衡。因此,干渠之间或干渠上、下游段之间实行轮灌, 是一种非正常情况下的输、配水方式,只有当渠首引水流量降低 到一定限度时才采用。而在支、斗渠道(或用水单位)内部实行 轮灌则是正常的配水方式,即将支渠引取的流量,按预先划分好 的轮灌组,组配给各条斗渠,斗渠的流量又组配给各条 农渠。 (3)轮期的划分。轮期就是一个配水时段。把一个灌溉期划 分为儿个轮期,有利于协调供需矛盾,也有利于结合作物需水情 况合理灌溉。一般在用水不紧张时,可将作物一次用水时段作为 一个轮期;在用水紧张或水源不足时,为达到均衡受益,可将作 物一次用水时段划分为2~3个轮期。在划分轮期时,还要适当 安排灌前试渠,每轮末平衡储备水,
4.6.2农田排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方案是工程运行管理的基本依 据,是工程效益正常发挥的基本保证;工程运行过程中,应随时 掌握雨情、水情、早情、涝情和土壤水分、盐分情况,及时协调 各项工程的排水与调控作用,充分发挥排水系统的整体效益
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田间试验资料分析确定。不同作物、不同地 或、不同用水管理方式下的田间排水管理要求不同。根据我国情 况,初步划分为稻作区、旱作区、盐渍化区和井灌井排区。 (1)水稻晒由和落十的主要作用分别是控制无效分檗和有利 收割。若遇阴雨天气,通过由间地下排水也可达到上述目的;若 为晴天时,须注意避免因晒田过度而造成水稻生理缺水和伤害根 系,或落干过早而影响籽粒饱满和产量。因此,应视气候和排水 要求进行排水。水稻淹灌期在理论上应按适宜渗漏率进行排水控 制,但因每年的气候和水稻长势不尽相同,所以尚应结合由间水
管理要求进行排水。如十旱年应控制排水,丰水年应充分排水 等。汛期降雨按滞涝蓄水要求排水;施肥或喷施农药后应控制 排水。 (2)旱作物的地下水适宜理深在涝渍地区为耐渍深度。应根 据有关规定确定灌溉、降雨后升高的地下水位降速。在干阜季节 通常宜关闭排水控制设施,使地下水位得到一定程度的升高,增 加作物对地下水的利用,以利抗旱保摘。如遇连绵阴雨或土壤过 湿,则应加强排水,打开闸(阀)门,保证正常出流,防止烂根 烂种。作物齐苗后,应保持排水畅通。渍害敏感期应加强排水, 控制地下水位,防止渍害发生。 (3)在盐渍化威地区,地下水适宜理深通常为临界深度 特别是土壤返盐期应加强对地下水位的调控,严防土壤返盐而危 害作物生长。 (4)竖并调控地下水的适宜深度应根据防治涝渍和盐碱的要 求确定,通常在旱季可多开采利用地下水灌溉,使雨季到来前有 较大的降深,以利于汛期增加降雨人渗补给量,减少地面径流, 预防涝渍灾害,以及增大土壤盐分的淋洗深度。 (5)排水系统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只能治理设计标准条件下 的涝渍、盐碱灾害,若发生超标准暴雨,往往需要改变正常运行 方案,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应急运行方案,从而将涝灾损失及影响 减至最小程度。在确定应急运行方案时,仅考虑排涝是不够的, 还应结合涝渍相伴或涝碱相随的自然特点,提出全面的减灾避灾 猎施,例如在土壤盐分较重的农田,宜适当蓄水淋洗,既可减轻 排洪任冬又有利于±改自
4.6.5农田排水工程在满足除涝、治渍、改碱要求的同时,
可避免又存在过度排水的问题,成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形 式。控制排水是通过设置在排水出口的水位控制装置来调控排水 出流量,既可保持作物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又可减少农田 污染物通过排水沟(管)排出。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实行无干扰排 水,在干旱期间则通过建造在沟道上或暗管出口的控制设施进行
控制性排水,既减少不必要的水肥流失,又增加作物对地下水的 利用量。
3水稻泡田、返青期、分檗初期的控制排水有利于建立田 面水层,加速返青,促进分檗。施肥期间和施肥后控制排水主要 作用是减少排水量,从而减少肥料的大量流失。
4.6.8与十军半十旱地区相比,滨海地区由于降水量较天、蒸 发作用相对较弱,土壤盐分上升速度较慢,排水出口控制水位略 高,以便增加对雨水的蓄集和利用,加大淡水层厚度,防止海水 入侵。
5排水再利用的灌溉方式一般有轮灌和混灌,其中轮灌是 指排水与渠水(淡水)按一定的制度交替灌溉作物:一是通过作 物轮作实现轮灌,即淡水灌溉盐分敏感的作物,排水灌溉耐盐度 较高的作物;二是在作物萌芽期和幼苗期或者其他盐分敏感期, 利用淡水灌溉,在作物盐分不敏感期,采用排水灌溉。轮灌可避 免或减轻利用排水灌溉可能引发的不良效应。混灌是指将淡水与 排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用于灌溉,可以降低灌溉水中的含盐 量。轮灌比混灌更具可操作性和发展潜力。 6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排水盐分状况、排水中污染物种类及 含量、土壤含盐量等。
5.2.3监测站点的布置与调整如
(1)在水库灌区和南方山区需适当增加雨情、水情、流量监 测站点的布置密度。 (2)在负担工业和城镇生活供水任务的灌区,需获取水质、 水量信息。 (3)在含沙量大的灌区需获取含沙量信息。 (4)有防汛任务的灌排工程需获取汛情信息。 (5)水资源匮乏地区需加大土壤情监测点布置密度。 (6)井灌区域应增加地下水监测井的布置密度,并获取机井 用水量信息
5.2.9数据格式可参考《农业气象观测站上传数据文件内容与
5.3.1元数据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是描述数据属性的信
5.3.1元数据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是描述数据属性的信 息,具备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的功 能;属性数据是描述不同要素特征的具体数据,也就是元数据的 描述对象
5.4.4完全备份是指对整个系统某一个时间点上的所有数据或 文件进行备份;增量备份是指在一次完全备份或前一次增量备份 后,只备份与前一次相比增加或者修改的数据或文件;累积备份 是指将前一次或几次增量备份的数据或文件,与本次增加或者修 改的数据或文件同时备份。
5.6.1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以下
5.6信息化系统平台化管理
(1)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应包括项目建设管理、灌区工程管 理等。 (2)运行管理系统应具备白动控制、实时数据发布、预测预 警、自动化灌溉等功能。 (3)事务管理系统应包括灌区综合信息管理、档案管理、办 公自动化、财务管理、门户网站等;应涵盖用水计量、水权分 配、水价测算、水费计收、水政执法等功能
6.1.1灌溉水源保护最重要的内容是防治水源污染,牵涉社会 面广,情况复杂,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的途径和措施,从控制、合 理利用、循环利用水资源方面入手,使消除污染与促进生产和环 境效益密切结合起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行政、法律、经 济、技术和管理等措施加强保护
6.1.2水质监测在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进行,频率为
采样两次,由于取样化验需要较多的费用,如果水质变化不大 允许加长间隔时间或缩减监测项目。
6.1.3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统一的规划和部署,由
6.2农田水土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物、化学等综合治理措施。 (1)盐碱化防治:在返盐季节,控制地下水位在临界深度以 下;在水源充足、灌排条件好的地区可采用冲洗措施;对于土壤 含盐量大、地势低洼、土质黏重、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如果有较 好的水源条件和完善的排水系统,可通过种稻改良盐渍土;利用 含沙量大的河水进行放淤,改良涝洼、盐碱、沙荒地;放淤应选 择在水量充足,含沙量大且含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季 节进行;采用水利措施改良盐渍土的同时,应配合采取平整土 地、深翻耕地、增施有机肥、合理耕种保苗、培育引种优良耐盐
大规模的开垦和开发利用,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要有限度的开 发,并且应采取保护生态平衡的相关措施。 ,分布在河源区的大面积沼泽,具有蓄水保水作用,对涵养水 源、调节河川径流和河流补给起一定作用,它可以减少一次降雨 对河流的补给量:削弱河流洪峰值和延缓洪峰出现时间,延长汇 水时间,应加以保护。同时,沼泽还是天然的水库,通过水面蒸 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调节降雨,有利于森林和 农作物生长、促进农林牧业的发展。 此外,富养沼泽的地面较平坦,其中泥炭层薄的沼泽地,经 过排水疏干可改良成牧场,或开垦成农田种植蔬菜和水稻。农田 修建成条田时,条田沟宜与暗管相结合;在地面排水条件较差的 地,土层下面又有较厚的砂砾石层时,通过水井将地面积水排 人地下。深翻熟化、黏质沼泽土掺沙、合理种植和施用有机肥等 衣业改良措施,以及林带防风护田和林木蒸腾降低地下水位等林 业改良措施,与水利土壤改良措施相配套
出现可能的污染状况时应及时进行补测;根据排水管理实际需 要,排水沟和承泄区水质可采取逐月或不定期监测,其他监测项 目可采取逐日、逐旬、逐月或不定期监测,
7.2.6排水工程监测内容如下:
(1)工程运行效果包括排水设施运行天数或时数、湖泊等调 蓄设施运用情况、排水设施敌障及维修情况、排水沟淤积情 兄等。 (2)除涝效益包括测暴雨量及其历时,农田淹水深度、排除 时间及受淹面积,骨干排水沟流量、承泄区水位,治理区内村镇 及工矿企业受淹及损失等。 (3)渍害田治理效益包括灌溉或降雨后地下水位变化、土壤 水分状况及其理化性状、稻田渗漏率、日常排渍流量、农田受渍 面积及受渍时间等。 (4)盐碱地改良效益包括返盐期和灌溉期的土壤盐碱化分布 情况及面积、作物根层土壤盐分动态、地下水动态和地下水矿化 度、灌溉水量及矿化度、排水水量及矿化度等。 (5)水土环境改善效益包括降雨、灌溉、洗盐、施肥或施药 后土壤养分状况,排水流量及排水中盐分和养分状况,治理区及 承泄区环境状况等。 (6)农业生产效益包括排水系统运行后作物种植结构及种植 面积、作物品种及产量、农药化肥施用情况等。 排水工程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儿方面: (1)对于单级暗管排水系统,需定期监测田间排水管出流 量、排水泥沙含量、暗管出口条件、接纳暗管出水的排水沟深
度、检香井泥沙淤积情况等。 (2)对于多级暗管排水系统,需定期监测田间排水管出口进 入检查井的出流状况、检查井与集水井中的水位与淤积情况、集 水管的出流条件。 (3)骨干排水沟流量、承泄区水位以及排水区农田地下水位 可结合信息化工程自动监测。 (4)根据排水管理实际需要,排水沟和承泄区水质可采取逐 月或不定期监测;其他监测项国可采取逐日、逐旬、逐月或不定 期监测
.3.3水源1程评价结果参考标准
(1)达到设计标准:无影响正常运行的缺陷,工程完好率不 小于90%,对水源供水能力无影响,常规维修养护可正常运行。 (2)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存在一定损坏,工程完好率为 75%~90%,对水源供水能力有一定影响,岁修后可正常运行。 (3)达不到设计标准:存在影响工程结构稳定的损坏,工程 完好率为60%~75%,对水源供水能力有较大影响,大修后可 正常运行。 (4)无法达到设计标准:存在对工程结构稳定有重大影响的 损坏,工程完好率小于60%,水源供水能力丧失或显著降低, 降低标准运行或报废重建
7.3.5输配水工程评价结果参考标准如下
7.3.7灌溉与排水建筑物评价结果参考标准如下
(1)达到设计标准:无影响正常运行的缺陷,工程完好率不 小于90%,对建筑物的过水能力无影响,常规维修养护可正常 运行。 (2)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存在一定损坏,工程完好率为 75%~90%,对建筑物的过水能力有一定影响,岁修后可正常 运行。 (3)达不到设计标准:存在影响工程结构稳定的损坏,工程 完好率为60%~75%,对建筑物的过水能力有较大影响,大修 后可正常运行。 (4)无法达到设计标准:存在对工程结构稳定有重大影响的 损坏,工程完好率小于60%,建筑物的过水能力丧失或显著降 低,需降低标准运行或报废重建。
7.3.11节水灌溉措施节水效果指标参考计算方法如
式中E 节水灌溉面积古比,%; A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亩; A.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亩。 (3)渠道衬砌与防渗完好率可按公式(3)计算: C, =Lμ/L, × 100% 式中C.. 渠道衬砌与防渗完好率,%; 渠道衬砌与防渗完好长度,km; L. 渠道衬砌与防渗总长度,km。 (4)灌溉与排水建筑物完好率可按公式(4)计算:
C, =N. /N. X 100 %
可的分布均习度 和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程度,以用最少的水最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田 面,并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为最优目标。 灌水质量评价首先选取典型试验田块,开展田间灌溉试验 观测内容包括灌前与灌后24h土壤含水量、人眭流量、灌水时 司、土壤入渗参数、水流推进时间(纵横向)、水流消退时间 田面微地形。 然后按以下说明整理观测数据: (1)灌后根区土壤平均灌水深度,可根据灌前与灌后土壤含 水量得到。 (2)田面各点人渗深度,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土壤入渗参数和 流推进时间及消退时间,采用入渗方程进行估算,第二种方法
是根据灌溉模拟模型模拟得到。 (3)平均灌水深度可根据人睦流量和灌水时间得到。 (4)作物灌溉需水量可根据当地作物灌溉制度确定。 7.4.4喷灌强度应不大于表2规定设计的土壤允许喷灌强度 当地面坡度大于5%时,允许喷灌强度应按表3折减。移动式喷 灌系统的允许喷灌强度可略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
常澄斜拉桥施工组织设计表2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值
表3坡地允许喷灌强度降低比例值
5.4农业技术措施基本相同时,农业增产值等于有、无灌溉 排水工程相比所增加的产值,可按公式(7)计算:
式中B 第i年项目区内的增产值,元; A;一 第i种作物的灌溉或排水受益面积,hm²; Y; 第i种作物工程实施后的产量,kg/hm²; Yoi 第i种作物工程实施前的产量,kg/hm;
7.5.5排水工程效益评价内容如
(1)除涝效益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排水工程的除涝能力、农田 排水对区域水文及区外环境的影响程度。 (2)渍害田治理效益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排水工程的治渍能力 及地下水位调控效果。 (3)盐碱地改良效益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排水工程的地下水位 调控能力及土壤盐渍化改良效果。 (4)水土环境改善效益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有害盐类、氮磷及 衣药、病原体对水质污染的程度,农田排水对区域土壤水环境及 文外水环境的影响程度。 (5)农业生产效益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作物品种及产量、农药 化肥施用情况等
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咨询服务中心
河南某大厦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销售分类: 农村水利/运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