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291.1-2021 水利水电工程勘探规程 第1部分:物探.pdf

SL/T 291.1-2021 水利水电工程勘探规程 第1部分:物探.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3846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T 291.1-2021 水利水电工程勘探规程 第1部分:物探.pdf

Db = 2h tani

h 覆盖层厚度,m; 低速带折射波临界角,()

5.3.5 4当覆盖层厚度小于10m时,能查明宽度不小于2m隐伏 构造破碎带的要求是以电部面法考虑的。当隐伏构造破碎带的视 项角小于45°时,能判断其倾向和大致的倾角的要求,对无明显 垂直断距的隐伏构造破碎带是以电法勘探资料考虑的。对有明显 垂直断距的隐伏构造破碎带是以地震反射波法资料考虑的。其他 物探方法只能根据异常带的特征推断隐伏构造破碎带的位置和 走向北辰B3居住区污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探地雷达探测软弱夹层主要用于地表基岩裸露或覆盖层 较薄,软弱夹层又具有一定垂直厚度的区域。软弱夹层在垂直方 可上的厚度应大于探测时所用电磁波在周边介质中有效波长的 1/4,探测异常应较为明显

5.5岩体风化、卸荷带探

5.5.2在地形、地球物理条件有利,文有少量钻孔可利用时, 地震反射波法、电测深法是能够进行岩体风化分带,划分出全风 化、强风化和弱风化界面的。通常,地面物探方法往往只能给出 风化带的总厚度(强风化带底界面以上的风化层厚度)。在平碱 和钻孔中,采用表面地震波法、声波法、电阻率测井和放射性测 并划分全风化、强风化和弱风化界面的效果较好,但划分微风化 界面难度较大。地面物探方法中用地震折射波法探测岩体风化带 享度,应分析排列长度和多重观测系统的布置是否合理。实践表 明:当覆盖层较厚(大于20m)和风化带厚度相对较薄时(如 全风化、强风化带厚度为10m),地震折射波法和电测深法的效 果欠佳,而地震反射波法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面波法近

年来取得了天量的工程应用,在现场地质地貌条件不利于其他地 面地球物理方法时,如场地狭窄、电磁干扰强、振动干扰强的地 区,可以通过试验验证面波法的探测效果

1岩体风化、卸荷带物性特征为波速较低、对电磁波吸收 强,张裂隙中含泥或含水时其电阻率较低。 4当有钻孔可利用时,可通过单孔地震波法和电阻率测井 求得各层波速和电阻率,或通过孔旁时距曲线和电测深曲线反推 各层波速和电阻率,均可提高定量计算的精度。同时,通过与钻 孔资料的对比分析还可确定物性界面与地质界面是否一致。当测 区无探坑和钻孔资料可参考时,应根据经验建立物性界面与风化 界面的对应关系,对定性分析是可行的,但用于定量计算时误差 较大。 5在声波CT法、地震波CT法的速度等值线图中,等值线 分布较密集的位置往往是风化带界面,可结合速度划分出各风化 带。若等值线分布较均勾,则表明风化层在速度上呈渐变关系

(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缓慢地向下移动。在 工程建设过程中,若拟建工程场地或附近存在滑坡或有滑坡可 能,会危及工程安全,均应进行滑坡探测,而物探是滑坡探测的 重要手段,可以利用物探技术查明滑坡的分布范围、滑面(滑 带)的位置、地下水及滑坡物质组成等情况。 5.6.2不同种类的滑坡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条件,只要滑坡与 滑动面下部的岩(土)之间存在明显的波速或电阻率或介电参数 差异,便可采用地震、电法、电磁法的方法进行探测。若滑动面 为土石界面,基岩为硬岩时,地震折射波法在探测浅、中层滑坡 时效果较好,地震反射波法在探测深层滑坡时效果较好。电法和 电磁法在探测地下水和含水层效果较好。由于探测滑坡体的难度

较天,在物探方法选择时,应开展多种方法试验,选取探测效果 较好的方法作为本测区的主要方法。因此,本条文从滑坡体的物 质组成和滑面(滑带)的理埋深及地下水分布情况:规定可采用的 物探方法,对地质条件复杂的滑坡体,还应采用综合物探方法。

好的方法作为本测区的主要方法。因此,本条文从滑坡体的物 质组成和滑面(滑带)的埋深及地下水分布情况,规定可采用的 物探方法,对地质条件复杂的滑坡体,还应采用综合物探方法。 5.6.3在布置物探工作时,应采用网格状测网,如果根据相关 资料能够判断滑坡的分布范围,可以采用扇形状测网。在布置物 深测线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和滑坡形态确定, 物探测线除沿主滑方向布置外,:在其两侧也应布置一定数量测 线,应超出滑坡体的范围

5.6.3在布置物探工作时,应采用网格状测网,如果根据相头

资料能够判断滑坡的分布范围,可以采用扇形状测网。在布置物 深测线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和滑坡形态确定, 物探测线除沿主滑方向布置外,在其两侧也应布置一定数量测 线,应超出滑坡体的范围

5.6.4在滑坡探测时,为了查明滑坡面(带)和地下水位

在滑坡探测时,为了查明滑坡面(带)和地下水位置,

可以根据现场的勘探孔进行地球物理测井,获取滑坡体中不同层 立介质的物性参数,应根据相关参数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查明 骨坡面(带)和地下水位的位置。 5.6.5以基岩面、断层面或风化界面为滑动面的滑坡,当地形

起伏较小时可取得较好的探测精度。而以不同成因的土层界面为 滑动面的土层滑坡和以软弱夹层为滑动面的完整基岩滑坡的物性 差异较小,探测精度相对较低

5.7.2当基岩裸露时,接地电阻过天,传导电流难以输入高阻

特征,电磁波CT法探测空腔洞穴时,因电磁波来回反射形成高 吸收特性。而岩溶的充填与否都不影响它的低速特征。 2分析孔间CT探测岩溶时,应注意剖面处绕射的射线 岩层各向异性造成的虚假异常,在CT处理前应进行校正或易剔 除,也可通过各向异性成像来消除。考虑地层界面与近地面的多 次波的干扰,应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如不能进行校正处 理,应剔除近地面一定范围内的探测数据

5.8.1库坝渗漏是指水库蓄水后,库水沿岩石的孔隙、裂隙、 断层、溶洞等向库岸分水岭外的沟谷低地渗漏,可分为库区渗漏 和坝区渗漏。库区渗漏包括库水的渗透损失和渗漏损失。由于饱 和库岸和库底岩、土体而引起水库渗漏的库水损失称渗透损失 这种渗漏现象称暂时性渗漏。库水沿透水层、溶洞、断裂破碎 带、裂隙节理带等连贯性通道外渗而弓起的损失称渗漏损失,这 种渗漏现象称经常性渗漏,或永久性渗漏。库区渗漏通常指永久 性渗漏;坝区渗漏是大坝建成后,库水在坝上、下游水位差作用 下,经坝基和坝肩岩、土体中的裂水库渗漏隙、孔隙、破碎带或 岩溶通道向坝下游渗漏的现象。经坝基的渗漏称坝基渗漏,经坝 肩的渗漏称绕坝渗漏。 5.8.2目前,库坝渗漏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较多,但单一方法 无法有效解决各类渗漏问题,针对不同渗漏问题及边界条件,选 择适合的一种或多种地球物理方法,遵循已知到未知原则,逐步 探测渗漏通道。磁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宜进行面积性 探测,其中磁电阻率法、充电法应对供电电流进行持续监测,解 释可选用维、一维反薄相结合:提高解降精度:钻机(观测 系统宜先采用正同步,从孔口到孔底检测,然后斜同步检测,即 发射点在孔口,接收点起始位置为孔口往下,发射点和接收点从 孔口斜同步检测到孔底。时移探测是在常规物探方法中增加一个 时间维,在同一地点采用相同的地球物理方法在不同的时间重复

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时反演出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电阻率、波 速、介电常数等地球物理参数与初始时刻的差异,从而研究地下 介质随时间的变化,通过不同时间反演模型之间的差异进行资料 解

5.8.3渗漏探测现场工作应依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初步判断

探测重点内容,如软硬结合部、回填土体与原有地层结合面等位 置关系,该部位易出现不均匀沉降而破坏防渗体系

5.9.2含水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第四纪地层中 的含水层,主要是孔隙率天、透水性强的砂卵(砾)石层、砂 层:与透水性弱的黏土层相比,通常具有电阻率高、电化学活动 性强、自然放射性强度小、具有波阻抗界面等物性特点。二类是 基岩中有砂岩地层、裂隙带、岩溶发育带、断层破碎带等含水层 (带),基岩含水层(带)与周边介质相比,通常具有电阻率低 电化学活动性强、电磁波衰减快(吸收系数高)并能形成高频电 磁波反射,弹性波速度低、自然放射性较强等异常特征。 在第四系地层中探测含水层,通常按覆盖层探测的方法和技 未进行。在基岩中调查水资源时,按断层破碎带的探测方法和技 术进行。在岩溶地区使用岩溶调查的方法技术。对于具有地下水 赋存条件的地层是否含水,则主要采用激发极化法探测。 在第四系地层中地下水的坡降是很小的,而地面物探方法探 测地下水位的深度误差会较天。基岩中的地下水虽然有时会出现 较大的坡降,但这种不连续的地下水面往往构成不了一个明显的 物性界面,使物探很难探测。因此,地下水分水岭和补给关系应 根据水文地质、物探、勘探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予以确定。 当含水层或隔水层的厚度与其埋藏深度相比较薄时,地面物 探方法有时效果不好,依靠或配合地球物理测并来解决

时,电测深法和地震勘探方法按常规方法解释,但不能单纯依靠 电测深法和地震勘探探测的地下水位资料来调查地下水分水岭和 补给关系。 2岩溶地区找水主要采用电阻率法寻找低电阻异常和裂隙 发育主导方向。由于灰岩裂隙发育程度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 侵蚀基准面的影响,探测地下水位和判别含水或含泥以及富水性 和分布是相当复杂的,应综合物探、地质、钻探和试验资料进行 综合解释。 3自然电场法探测地下水流向,按低电位向高电位来确定 该原则同样适用于岩溶上升泉和下降泉的判别。自然电场的环形 观测,即测量不同方位的过滤电场,则电位差最大的正电位方向 为该测点地下水的流向。面积性布置的环形观测从平面上可以区 分有水流(即有长轴方向)和无水流(电位差很小或圆形图): 将具有长轴方向的环形观测点勾画出来,即可判别岩体裂隙发育 方向与范围和水流方向。要特别注意识别地表水顺地形坡度向下 渗透产生过滤电场的干扰,此种干扰电场总是在山坡的高处出现 低电位,而坡脚处出现高电位,即正好与地形相反。 6当测区内含水层的地质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在不同测点 的电测深曲线上反映出含水层电阻率发生天的变化,通常是含水 地层电阻率降低,说明测区内地下水的矿化度有变化,是由咸水 或污水弓引起的。根据电测深类型分布图、电部面图或等视电阻率 平面图即可圈定咸、淡水的分布和地下水污染形态。多层地下含 水层中咸水、淡水界线的划分应依靠钻孔进行电阻率、自然电位 和井液电阻率测井。

5.9.5采用地面物探方法进行地下水水位的探测精度

5.9.5采用地面物探方法进行地下水水位的探测精度,相当于

电测深法和地震勘探探测地层厚度及理藏深度的精度。在钻孔中 用测并方法测试的精度则相应为测并测试地层界面的精度。

幕线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影响天坝渗透稳定的主要地质 缺陷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岩溶、裂隙、断层、破碎带、隔水 地层和透水地层的分布等地质情况

6探测区域岩体泥质含量较高、吸收系数整体较高时,应 采用地震波CT法或声波CT法。CT反演存在多解性应将钻孔 信息加入反演初始模型进行约束,资料解释应依据等值线图或色 谱图上的变化特征,结合钻探和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宜 根据射线路径分布图初步确定异常范围,按CT图像参数的变化 梯度初步确定异常范围、延伸方向。 9岩体的电磁波吸收系数与其地质特性有关,岩体地震波 或声波速度与岩体完整性有关,对于同类岩石,岩体越完整,其 电阻率就越天、地震波或声波速度就越天,断层破碎带、充水岩 溶等具有高吸收系数和低波速特征

5.11 堤防隐患探测

5.11.1老口门是黄河堤防上特定的称谓,指的是堤防曾经决口 又修复的堤段。由于抢险修复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及施工工艺等因 素,其所在位置往往密实性较差,容易形成隐患。 5.11.4正常堤段指堤身土质优良、均匀、未发现隐患的堤段 相对正常堤段指堤身土中含沙量较高但未成层,或者土质整体均 习性较差的堤段。凡发现洞穴、裂缝、松散体、高含砂层等隐患 的堤段,均从隐患边缘向外推10m:定为隐患发育堤段。当两 个隐患发育段之间的距离小于10m时应予合并,视为一个隐惠 发育段

5.12.1隧洞施工物探超前地质预报指在分析既有的地质资料的 基础上,采用地球物理方法对隧洞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 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工程性质、位置、产状、规模等进

行探测、分析判断及预报,提出合理技术措施建议。 在隧洞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认 知和掌握程度,是确保施工快速、安全进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由于地质体客观上的复杂多变性,以及当前勘察技术手段和方法 技术的局限性,期望在施工前完全查明工程岩体的状态、特性, 准确地预测隧洞施工中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位置、性质和规模干 分困难,特别是岩溶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是世界性难题 因此,隧洞施工物探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十分重要。

在隧洞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认 知和掌握程度,是确保施工快速、安全进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由于地质体客观上的复杂多变性,以及当前勘察技术手段和方法 技术的局限性:期望在施工前完全查明工程岩体的状态、特性: 准确地预测隧洞施工中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位置、性质和规模干 分困难,特别是岩溶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是世界性难题 因此,隧洞施工物探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十分重要。 5.12.2隧洞施工物探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根据预报距离可以分为 长距离预报方法、中距离预报方法、短距离预报方法。 长距离预报方法指单次预报距离达80m及以上的物探方法: 主要方法为地震波法。中距离预报方法指单次预报距离30~ 80m范围内的物探方法,主要方法为地震波法、瞬变电磁法等。 短距离预报方法指单次预报距离在30m及以下的物探方法,主 要方法为探地雷达、聚焦电法等。 5.12.3TBM机械结构占据了隧洞大部分空间,导致可用探测 空间狭小,因此应选择合适的观测系统。通常地震波法观测系统 宜布置在掘进面后方10~70m范围内的隧洞轮上,根据现场 情况不同,观测系统的具体排布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在隧 洞一侧边墙上沿轴向排列的单条测线、沿隧洞轴向多条测线呈立 体分布组合、空间内多测点散布等方式。在条件充许时,应充分 利用隧洞全空间环境,震源和检波器应尽量排布在隧洞空间内, 使震源点和检波器点在隧洞轴向、水平和竖直三个方向上应均具 有一定间距,这样有利于获得更充分的波场信息。根据TBM现 场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系统

分困难,特别是岩溶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是世界性难题 因此,隧洞施工物探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十分重要。 5.12.2隧洞施工物探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根据预报距离可以分为 长距离预报方法、中距离预报方法、短距离预报方法。 长距离预报方法指单次预报距离达80m及以上的物探方法 主要方法为地震波法。中距离预报方法指单次预报距离30 80m范围内的物探方法,主要方法为地震波法、瞬变电磁法等 短距离预报方法指单次预报距离在30m及以下的物探方法,主 要方法为探地雷达、聚焦电法等。 5.12.3TBM机械结构占据了隧洞大部分空间,导致可用探测 小国州

5.12.2隧洞施工物探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根据预报距离可以

5.12.3TBM机械结构占据了隧洞大部分空间,导致可用

空间狭小,因此应选择合适的观测系统。通常地震波法观测系统 宜布置在掘进面后方10~70m范围内的隧洞轮廓上,根据现场 情况不同,观测系统的具体排布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在隧 洞一侧边墙上沿轴向排列的单条测线、沿隧洞轴向多条测线呈立 体分布组合、空间内多测点散布等方式。在条件允许时,应充分 利用隧洞全空间环境,震源和检波器应尽量排布在隧洞空间内 使震源点和检波器点在隧洞轴向、水平和竖直三个方向上应均具 有一定间距,这样有利于获得更充分的波场信息。根据TBM现 场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系统

3地震波预报原始数据应初至清晰、同相轴连续、信噪比 高、杂波十扰小,资料处理宜采用每套地震波系统配套的处理软 牛进行处理,应根据V、V、动泊松比、VV。等参数对围岩 质量、是否存在流体进行判断

5聚焦电法预报资料解释过程中,反演方法分为线性反演 和非线性反演方法。对于存在已知信息的情况,如岩芯电阻率、 其他方法获得的已知信息,可选用基于先验约束的反演方法,压 制反演多解性,提高物探超前地质预报的探测效果。在排除测区 内可能存在金属矿、石墨等地质体后,通常认为高电阻率、低视 极化率、短半衰时异常可判断为弱富水;低电阻率、高视极化 率、长半衰时异常可判断为富水。在隧洞的同一地层单元,建议 通过跟踪开挖揭露的地下水情况,建立数据库,结合地质分析, 进行统计分析和水量估算。 6瞬变电磁法预报受隧洞环境的影响,资料处理应采用全 空间瞬变响应,由于瞬变电磁隧洞超前预报采用了多方向测试方 法,线圈的法线方向可看作探测方向,数据处理应按方向进行部 面处理,进行视电阻率的转换、时深转换并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 剖面图,最后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解释异常情况,

与实际出人较大时更应多方面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并思考 时策措施。进行预报成果与开挖验证对比,既是对预报资料的验 正,又是对下次预报或类似洞段预报的指导,通过对比分析不断 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从而达到预报成果更加准确的目的

5.13.1水库淤积主要是河水挟带的泥沙在水库回水末端至拦河 建筑物之间库区的堆积。水流进人库区后,由于水深沿流程增 加,水面坡度和流速沿流程减小,因而水流沙能力(见河流泥 沙运动)沿流程降低,出现泥沙淤积。 水库淤积分布形态是指水库淤积分布在库区纵向和横向的形 状。分为纵剖面形态和横断面形态。纵部面形态包括三角洲、锥 形和带状淤积三种形态,如图4所示。在库水位变化幅度不天, 淤积处于自由发展情况下,水库淤积呈三角洲形态;在回水曲线 较短,入库水流在通过库段时紊动强度较大,或含沙量较高,含

沙水流在达到拦河建筑物前泥沙来不及完全沉积情况下,水库淤 积将形成锥体形态;水库水位在淤积发展过程中大幅度变动,水 流狭沙量较小,则在水库回水末端变动范围内将产生一系列微型 三角洲,并叠加形成带状淤积:横向淤积形态是指泥沙在库区横 断面上的淤积分布情况。横断面形态在多沙河流与少沙河流的水 库中有所不同。多沙河流上的水库普遍有淤积一大片,冲刷一条 带的特点。淤积一大片指泥沙在横断面上基本呈均匀分布,库区 横断面上不存在明显的滩槽。冲刷一条带指水库在有足够大的泄 流能力,并采取经常泄空的运用方式时,库底被冲出一条深槽, 形成有滩有槽的复式横断面。淤积过程中横断面的变化,还具有 死滩活槽的规律,即滩地只淤不冲,滩面逐年淤高;主槽有淤有 冲。在合理的运用方式条件下,库区可保持一条相对稳定的深 槽,不致被泥沙淤死。少沙河流水库,淤积一大片的特点并不突 出,但冲刷一条带和死滩活槽的基本特点依然存在

图4水库三种淤积形态

5.14.1地下管线探测指探测地下管线的位置、属性和和连接关 系的过程,探测对象应包括埋设于地下的供水、排水、燃气、热 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地下管廊及附属物、建 (构)筑物等。 地下管线位置指地下管线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地下管线属

性指管线的类别、走向、理深、规格、材质、理设方式和权属单 位等属性。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输水线路、城市堤防、城市水环境治理等 工程需要进行地下管线探测,根据工程特点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 阶段可按普查、详查和精探开展相关工作。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 项目特点,可只进行详查或精探。 (1)地下管线普查应进行下列工作: ①根据工程设计方案,收集工程区管线资料。 ②根据收集到的管线资料,进行分类,对重要管线和不可迁 移管线进行实地踏勘,绘制管线平面图。 (2)地下管线详查应进行下列工作: ①根据收集到的管线资料,对收集到的已有地下管线进行整 理,编绘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调绘图上应注明管线权属单位 管线类别、规格、材质、传输物体特征、建设年代等属性,注明 管线资料来源。 ②现场踏勘,确定采用管线探测的方法和技术,编制技术大 纲或技术要求,进行地下管线探测。 (3)地下管线精探应进行下列工作: ①对上阶段不明管线和走向不清楚的重要管线进行精确 探测。 ②对于涉及复杂施工区域,需对地下管线走向、拐点、分叉 进行精确探测,并现场标明管线点的深度和直径。 ③收集已经开挖和验证了的管线资料,对已有的管线成果验 证,与实际开挖不符的管线进行重新探测,更新管线成果图和管 线成果表

磁感应法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对于特殊埋设的管线如过江电缆 或地下深理输油管道则只能以地球物理方法定位和定深,而管线 的其他属性则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获得。因地下管线敷设复 杂,管线埋设深度起伏大,同时为了便于追踪管线和提高工作效

率,需现场对已知的管线定位和定深,现场标记管线点号和绘制 草图或电子图。除电磁感应法可以在现场定深定位外,其他地球 物理探查地下管线需要进一步资料处理与解释,方可定位。

6.1.1水利水电工程物探检测应根据任务需要选择物探检测方 法,检测条件较好时可布置单一方法检测一个或多个参数;检测 条件复杂时,可针对同一检测任务布置多种物探检测方法。水利 水电工程监测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对某工程对象实施多次或长期 观测。

6.2.1本节主要针对水电工程在前期、施工、运行、报废各阶 段中现场对岩体质量进行的检测,主要包括基础、边坡、洞室等 岩体质量及内部缺陷的检测。钻孔弹模法应用应参照SL264 执行。

6.3.1地下洞室开挖后,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平衡条件,岩体内 的应力重新分配,在洞壁周边的岩体将出现应力释放的松弛圈, 如图5所示。洞壁围岩的应力变化和松弛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岩体 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岩石的物理力学特征,以及地下洞室在岩 体中的部位、形状、洞径大小和施工方法等因素。 6.3.4用单孔声波法或穿透声波法测试洞室围岩松弛圈是依据 围岩不同性质的各带具有不同的声波速度层,应力下降带表现为 相对的低速区(包括爆破和开挖引起的松弛),应力上升带表现 为相对高速区,根据实测围岩不同的速度层就可划分松弛带的范 围和性质,洞室围岩波速与围岩深度曲线依据如图6所示的四科 类型进行解释。 (1)如图6(a)所示类型曲线可划分出应力上升带和不受

开挖影响的原始应力带。洞壁附近速度减低,反映了表层岩体松 弛,随着深度增加,出现了速度增高,这是洞室周边的应力集中 区,速度的增高表明该区岩体完整,应力集中明显

h一洞室埋深;,一环向主应力;.一径向主应力; 1一应力下降带;2一应力上升带;3一原始应力带 图5洞室开挖后岩体的应力状态

图6洞室松动圈测试速度与钻孔深度变化关系曲线

(2)如图6(b)所示类型曲线代表洞径较小且四周岩体完 整坚硬时,洞壁只有弹性形变,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无松 弛区。 (3)如图6(c)所示类型曲线代表洞壁松弛不明显,各测 点速度基本一致,速度较高,但总的速度接近于完整岩体 速度。 (4)如图6(d)所示类型代表洞壁松弛,应力集中现象不 明显,这种现象常出现在洞壁岩体较为破碎的洞室

6.4.1固结灌浆质量检测目的是了解岩体力学性能的改善

6.4.4对比分析法包括直接对比分析法和统计对比分析法。直 接对比分析是将在同一位置测试的灌前和灌后的单孔V,值或V 值、穿透V值或V。、E.或E。值分别进行对比,计算出各自的 提高率或提高幅度,将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以评价灌浆效果。 统计对比分析是将同一灌浆单元内的灌前和灌后的单孔V,值或 V值、穿透,值或V、E或E。值分别进行统计,计算和绘 出灌前和灌后的统计曲线,计算出灌浆前后统计量的提高率和 提高量,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灌浆单元内的灌浆效 果。该方法用于抽样检测具有统计意义并要求检测数据足够 多,在灌浆单元内均匀分布。统计分段数量的多少及间隔取决 于灌浆单元的复杂程度。 达标分析法是将灌浆单元内灌后的单孔V,值或V。值、穿 透V,值或V、E或E。值依据地质情况分别与设计所要求的设 计值或达标值进行比较,应将比较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得出 达标率,依据达标率对灌浆效果进行评价

5.6.2检测方法依据墙体材料、深度、施工方式、环境条件等 情况进行选择。应注意以下情况:防渗墙的施工方式、墙体材料

等性、设计、地质水文资料对检测方法选择、参数设置、资料解 降等有直接影响。防渗墙异常存在多解性,应采用综合物探方法 检测可降低多解性

6.7堆石(土)体密实度检测

5.7.1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附加质量法主要应用于碾压堆石 本密度的检测,包括土心墙堆石坝、面板堆石坝、沥青心墙堆石 等。目前,国内外在建大型堆石坝工程均采用该技术来控制大 坝填筑施工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2)附加质量法的数据质量与测试数据的线性回归相关系 数有关,测试相关系数应大于0.99。 3)数学量板是以关法为基础,依据一定数量的坑测法 与附加质量法的同点位对比试验,建立不同岩性坝料 与附加质量法测试参数(动刚度K、参振质量M。) 的二维相关关系,计算得出参振体积,从而求取堆石 体密度。随看对比点的逐渐增多,数字量板会逐渐收 敛,堆石体密度计算精度也会逐步提升。该方法克服 厂线性相关法相关关系简单、计算误差大的问题,

5.7.5附加质量法相对误差是指附加质量法与坑测法的检测十 密度的相对误差。

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 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 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深层裂缝部 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通常危害性较 小。但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地影响结构安全,它都有一个最大允 许值。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3mm; 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 0.2mm。对于地下或半地下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 水性能。当裂缝宽度在0.1~0.2mm时,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缝可以自愈。如超过0.2~0.3mm,则渗 漏水量将随看裂缝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天。所以,在地下工程中 尽量避免超过0.3mm贯穿全断面的裂缝。

6.10.1衬砌指的是为防止围岩变形或珊塌,沿隧洞洞室周边用 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临时或永久性支护结构。水工隧洞衬砌 结构常见钢筋混凝土衬砌、钢衬、预应力高压灌浆素混凝土衬 砌,少见砌块衬砌。 6.10.2隧洞衬砌混凝土结构也是天体积混凝土的一种形式,但 在施工方式、结构等具有特殊性,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也具有针 对性。

6.11.4冲击回波法和声波反射法能量通常采用波动能量公式计 算。采用波形、回波主频值和能量综合确定的钢衬与混凝土脱空 缺陷判据及评价脱空程度较单一参数更为可靠

6.12锚杆锚固质量检测

.12.1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锚杆长度根据岩性、岩体松弛深 度进行设置,但锚固材料有时不一定使用砂浆,本条文中只涉及

检测锚杆的长度和砂浆的饱和度,在某些情况下还需了解钢筋连 接方式及损伤情况。若能测出锚杆各段的有效锚固长度,则能大 致估算锚杆整体抗拔力,可结合拉拔试验估算整个锚杆的 固力。 6.12.3由于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按 施工部位进行抽检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根据我国工程实际情况:

5.12.3由于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按 施工部位进行抽检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根据我国工程实际情况, 由业主、设计、监理、检测各方现场共同商定抽检部位

6.13洞室环境放射性检测

6.13.4照射量与吸收剂量的关系。吸收剂量是电离辐射与物质 相互作用时,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物理 量。在相同剂量条件下,由于射线性质和照射条件不同,各种射 线对肌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用剂量当量H来统一衡量各种射 线的危害性,剂量当量与吸收剂量有如下的关系:

式中H 有效剂量当量,mSv; D 实测空气吸收剂量率,mGy/h; K1一 将cpm换算为吸收剂量率的转换因子,nC/kg; K2一一有效剂量当量率与空气吸收剂量率比值,为0.7; T一一有效照射时间,h。 研究发现射线外照射的剂量当量率与室外空气的吸收剂量率 之比为0.82,与室内空气吸收剂量率之比为0.69,联合国辐射 委员会提出外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与空气吸收剂量的最佳比值为 0.7Sv/Gy。在放射性测量工作中,用X射线仪或伽马能谱仪能 直接测试辐射场空气的照射量率,再计算出吸收剂量。 环境放射性辐射控制标准应按照GB18871的规定执行,从 事非辐射工作的人员,年有效剂量当量不应超过1mSv。如果按 终生剂量平均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不应超过1mSv,则在某些年份 里允许以每年5mSv作为剂量限值。

6. 14水下建筑物检测

5.14.1水下建筑物是指用钢材或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没于水下的 建筑物。可为独立建筑物,如输水涵隧、海底隧道等,也可为建 筑物的水下部分或水下基础。水下建筑物检测是指在水上或水下 时没于水下的建筑物的结构、缺陷或损伤部位、附着物、淤积情 兄进行检查,为进一步处理加固提供设计及施工依据

6.15爆破振动、环境噪声和场地微振动监测

6.15.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爆破振动监测主要用于评价、监 控、预测基坑开挖爆破破、隧洞开挖对附近建筑物的振动影响。 环境噪声监测主要用于监控噪声污染。场地微振动监测主要用于 检验建筑物受震源作用下的稳定性

1主要用于爆破振动试验,提出现场的地形系数及衰减指 数。现有的规范规定同次监测点不应少于5个。在实际工作中, 监测点越多,拟合结果越准确。通常采用6个监测点即可达到较 好的拟合效果。本规定中的距离是根据GB6722中的爆破振动 安全充许标准中估算的推荐监测距离。 3建筑物室内敏感处通常位于室内地面中央,但也有可能 出现例外。因此,不应严格规定布置在室内地面中央。两次振动 间隔时间或一个完整的振动周期指振动源开启、关闭再开启的时 间过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振动源主要有电站发电、泄洪等。 6.15.3 1常用的连接材料有石膏、速凝水泥等,安装角度应包括 X、Y、Z方向,均不应大于土3%。防治爆破飞石破坏测振仪 器,应使用铁盒、铁桶等金属容器覆盖。 2安全防护应包括防风雨、雷电、飞鸟等,同时应具有明 显标示。 3对传感器质量的要求是为了避免传感器本身对构件振动

特性造成影响。 6.15.4 1目前国内测振仪器智能化程度较高,各类监测参数均由 软件自动识别计算。现场地形系数K及衰减系数α需人工输入 司一测线上的多个监测点的振动峰值进行拟合,实现安全距离与 安全药量估算。 2目前国内环境噪音监测多使用智能化仪器,在线监测系 统采用了实时信号分析技术和以ARM处理器为中心的数据分析 单元,可对噪声信号实时显示,实时频谱分析,监测与分析环境 噪声的特征,判断噪声的来源。 3场地微振动分析包括振级等效值及最天值由仪器在频率 计权状态下读取。铅锤向振动加速度级等效值及最天值,由仪器 在频谱分析状态下读取

7.1场地抗震动力参数测试

.1.1波速测试主要用于场地土的类型类别划分、场地土层的 也震反应分析,以及用波速计算泊松比、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 量,也可计算地基刚度系数和土的地震液化,地脉动测试可确定 场地土的卓越周期和线位移,可应用于工程抗震和隔振设计

量,也可计算地基刚度系数和土的地震液化,地脉动测试可确定 场地土的卓越周期和线位移,可应用于工程抗震和隔振设计 7.1.2在场地波速测试中,通常是测试剪切波速(即横波波 速)。单孔地震波法的特点是只用一个试验孔,在地面打击木板 产生向下传播的压缩波(P波)和水平极化剪切波(SH波): 测出它到达位于不同深度的传感器的时间,能测定出它在垂直地 层方向的传播速度。穿透地震波法的特点是多个试验孔,震源产 生水平方向传播的波,测出它到达位于各接收孔中与震源同标高 的垂直向传感器的时间,可得到剪切波在地层中水平方向传播的 速度。穿透地震波法测试深度较深,可测出地层中的软弱夹层: 测试精度相对较高。面波法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应用较为 广泛的一种浅层地震勘探方法。 地脉动有长周期与短周期之分,周期大于1s的称为长周期: 本条涉及的地脉动周期在0.1~1.0s范围内,属于短周期地脉 动。地脉动是由气象变化、潮沙、海浪等自然力和交通运输、动 力机器等人为扰力弓起的波动,经地层多重反射和折射,由不同 方向传播到测试点的多维波群随机集合而成。随时间做不规则的 随机振动,其振幅为小于几微米的微弱振动,具有平稳随机过程 的特性,即地脉动信号的频率特性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有明显的变 化,主要反映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的动力特性,因此可以用随机过 程样本函数集合的平均值来描述

7.1.2在场地波速测试中,通常是测试剪切波速

传感器,即在一密封、坚固的圆筒内安置3个互相垂直的传感 器,其中1个是竖向、2个是水平向,水平向传感器应性能 致。目前常用的是动圈型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其特点是只有当所 需测的振动的频率大于传感器固有频率时,传感器所测得的振动 的幅值畸变及相位畸变较小。 2面波法测试可以根据探测深度的要求来改善激振的条件 勘探深度较浅时,震源应激发高频地震波;探深度较深时,震 源应激发低频地震波。同时,对于同种震源方式,改变激振点条 件和垫板也可以改变激发的地震波频率。根据部分地区经验,震 源的选择宜根据现场的探测深度要求和现场环境确定:探测深度 小于15m时宜选择天锤激振,探测深度小于30m时宜选择自由 落锤激振。当探测深度大于30m时,可选择天然源面波法,应 选择三个等边三角形互嵌的台阵进行测试,检波器固有频率不应 大于2Hz,三角形最大边长不应小于12m。 4脉动信号频率宜为1~10Hz范围内,按照采样定理,采 样频率宜大于20Hz即可,但实际工作中,最低采样频率常取分 析上限频率的2.56倍。采样频率太高,脉动信号的频率分辨率 降低,影响卓越周期的分析精度。 7.1.4 1在单孔地震波法和穿透地震波法的资料整理过程中,如 果因上、下层波速差异大而产生折射波,在计算时应进行校正: 不然会影响测试精度。应对钻孔进行测斜,在计算时进行距离 校正。 2面波频散曲线的“之”字形特征是重要的分层依据,反 映了地下弹性介质的分界面,目前面波频散曲线的理论模型无法 与其相匹配,如果频散曲线的“之”字形异常比较大,会影响拟 合相关系数,此时应根据经验给出“之”学形上、下地层的波 速,不考虑拟合相关系数的高低。 4脉动信号频谱图应为一个突出谱峰形状,卓越周期只有

1在单孔地震波法和穿透地震波法的资料整理过程中,如 果因上、下层波速差异大而产生折射波,在计算时应进行校正 不然会影响测试精度。应对钻孔进行测斜,在计算时进行距离 校正。 2面波频散曲线的“之”字形特征是重要的分层依据,反 映了地下弹性介质的分界面,目前面波频散曲线的理论模型无法 与其相匹配,如果频散曲线的“之”字形异常比较大,会影响拟 合相关系数,此时应根据经验给出“之”字形上、下地层的波 速,不考虑拟合相关系数的高低。 4脉动信号频谱图应为一个突出谱峰形状,卓越周期只有 个。如地层为多层结构时,谱图有多阶谱峰形状,通常不超过

三阶,卓越周期可按峰值天小分别提出。对频谱图中无明显峰值 的宽频带,可按电学中的半功率点确定其范围。脉动幅值应取实 则脉动信号的最大幅值,这单所指的幅值,可以是位移、速度、 加速度幅值,可以根据测试仪器和工程的需要确定。 场地卓越周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T, 场地卓越周期,S; fh 场地卓越频率,Hz

7.2.1电阻率测量是为机电接地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测量 大地导电率是为输变电设计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输电线路对邻近 走向的通信线运营时产生干扰,提供设计参考。 7.2.2对称四极电测深法为直接测量方法,可控源音频天地电 磁测深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属于间接测量方法。对称四极的

7.2.3大地土壤电阻率是单元长度岩土体电阻的均匀值,单位

是2·m。岩土电阻率是接地工程中的一个常用的参数DB31/T 818-2014 管理体系整合 指南,直接影 响接地电阻、电网电位散布、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参数。考虑 50Hz电流的最大渗透深度能达数干米,为取得300~500m有效 深度的大地导电率值,对应的最大供电距应取900~1500m,通 常在平原和丘陵地区采用900m,山区采用1500m。根据水利行 业工作经验:从保证资料解释的精度角度规定了总电极数不应少 于9个。因大地导电率具有各向异性,从设计方需要了解沿线路 方向的大地导电率值角度作出规定

求得测点垂直深度内各岩层厚度及电阻率,用拉德列夫曲线换 算50Hz或任意频率下的大地电导率值,以温纳装置所测的曲 线与简化曲线量板的纵横坐标轴重合相交,直接求得大地电导 率值。

7.3.3利用风钻孔进行声波穿透法测试时,需对风钻孔进行倾 向、倾角测量,采用空间几何解析法精确求取各穿透测点间的 距离。 7.3.4若因故未实测得到岩样的Vr值,文需提供岩体完整性 系数时,可根据实践经验取声波测井曲线上V,最高值(要求层 享度大于1m)作为V值:以计算沿钻孔岩体的完整性系数 或取新鲜完整岩体洞段的地震波排列V.最高值作为Vr:计算 平碉岩体的完整性系数

7.3.3利用风钻孔进行声波穿透法测试时,需对风钻孔进行倾 向、倾角测量,采用空间几何解析法精确求取各穿透测点间的 距离。

7.3.4若因故未实测得到岩样的Vr值,又需提供岩体完

系数时,可根据实践经验取声波测井曲线上V,最高值(要求层 享度大于1m)作为Vr值,以计算沿钻孔岩体的完整性系数。 或取新鲜完整岩体洞段的地震波排列V,最高值作为Vpr,计算 平碉岩体的完整性系数

7.4水文地质参数测试

GB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7.4.3观测孔待测含水层段井液有现明显盐化扩散现

7.4.3观测孔待测含水层段并液有现明显盐化扩散现象,是指 该段井液电阻率值部分段明显降低或接近零值,或整段并液电阻 率值均降低接近零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