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022-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2022-2022 河湖水质一体化监测技术规范.pdfIcs13.060.01 CCS 2 10
DB11/T 2022—2022
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water quanlity monitoring ir
rivers and lake
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ewrt.doc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2022—2022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站点布设安装, 4.1点位设置. 4.2布设点选取原则. 5技术要求.. 5.1系统组成 5.2监测设备布设安装 5.3功能、性能 6验收 6.1单站验收, 6.2系统验收 7运行维护 7.1定期维护, 7.2异常维护, 7.3记录, 附录A(规范性)河湖水质一体化监测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价 A.1精密度 A.2准确度, 10 A.3监测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 附录B(资料性)现场对比试验方法 12 附录C(资料性)站点基本信息和站点维护记录表 13 C.1站点基本情况信息表, 13 C.2站点维护记录表 参考文献 4
DB11/T 2022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智慧水务发展研究院、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振芳、刘波、王雪莲、刘德军、鲍捷、孙常库、徐斌、张新、丁晓嵘、李 垒、潘焕友、赵红磊、杨蓉、王晓雨、郭伟、王振宇、陶亮、王玉播、唐女、孙春媛、王亚娟、张超 李晓梅、李楠、张雨竹、贾爱娟、尹娟萍、焦振寰、兰晶晶、杨振宁。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智慧水务发展研究院、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振芳、刘波、王雪莲、刘德军、鲍捷、孙常库、徐斌、张新、丁晓嵘、李 垒、潘焕友、赵红磊、杨蓉、王晓雨、郭伟、王振宇、陶亮、王玉播、唐女、孙春媛、王亚娟、张超、 李晓梅、李楠、张雨竹、贾爱娟、尹娟萍、焦振寰、兰晶晶、杨振宁。
DB11/T20222022
河湖水质一体化监测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河湖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及系统的站点布设、技术要求、验收和运行维护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水务行业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水体水质的动态监测工作。其他行业地表水水 体水质的动态监测工作可参照使用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HJ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HJ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河湖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integratedmonitoringequipmentofwaterqualityinriversand lakes 集水质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和供电等功能于一体,对河湖水水质进行连续监测 并完成与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实时通讯传输的设备。 3.2 河湖水质一体化监测系统integratedmonitoringsystemofwaterqualityinriversand lakes 河湖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和软件平台组成的水质监测系统。 3.3 排水口 outfall 排口 向自然水体(江、河、湖、海等)排放或溢流污水、雨水、合流污水的排水设施。
布设点选取应符合下列原则:
DB11/T 20222022
具有较好的水质代表性,或能客观反映水体污染 具有较好的布设条件。
4.2.1河流型监测点位
河流型监测点位宜设在: a)能反映河流或水系未受污染的上游接近河流源头处,或未明显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上游河段; b)干流和较大支流汇入点上游及充分混合后的干流下游处; C)河段跨行政区界处或界河沿行政区界处; d)远离支流汇入点和入河排污口、水流混合均一的河段处,
4.2.2湖泊水库型监测点位
胡泊水库型监测点位宜设在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入口、出水口、中心区、坝前区等代表性水域。
4.2.3小微水体型监测点位
小微水体型监测点位可视情况设在小微水体中间区段、汇入于流处或其他有代表性的点
4.2.4闸/坝型监测点位
闸/坝型监测点位宜视情况分别设在闸/坝上、下游水质代表点。如水质无明显差别,可只 上游设置监测点位。
4.2.5排口型监测点位
排口型监测点位宜设在: a)排口监测点:排水口的口门处,污水处理厂(站)的退水口处: b)控制点:入河排口上、下游的对照点位和削减点位。
4.2.6其他监测点位
其他监测点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及调查目的设置
水质一体化监测系统基本构成包括传感单元、控制单元、传输单元、供电单元、清洁单元与软件 平台等,如图1所示。
5.2监测设备布设安装
DB11/T20222022
根据布设水域实际水文条件下的水深、水位、水面宽度、边坡及水底基质等特征,监测设备可采 用泊锚式、岸壁式等安装方式,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布设拆除便捷,单个站点的布设平均时间不超过4h、拆除平均时间不超过2h; b)布设效果美观,与周围环境协调,满足周边环境景观要求; C)设置醒目标识牌。
5.2.2.1布设情形
下列情形的监测点位宜使用泊锚式布设: a)岸堤坡度小的; b) 需要防止人为破坏的; C 监测点位附近无合适硬质固定界面的
下列情形的监测点位宜使用泊锚式布设: a)岸堤坡度小的; ) 需要防止人为破坏的; 监测点位附近无合适硬质固定界面的。
5.2.2.2 布设要求
泊锚式布设使用重物对监测设备进行水平方向相对固定,重物可选水泥墩或锚链等。若站点水域 流速较快,可使用多个配重固定。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设备与配重之间的连接绳(索)结实、可靠,长度可调节; 6 设备与配重之间的连接牢固; C 监测设备经配重固定后,在水面上的漂浮平稳,监测设备传感单元位于水下10cm~100cm 处。
5.2.2.3布设装置组成
泊锚式布设装置基本组成包括配重、长度可调节的钢丝绳等,如图2所示。
DB11/T 20222022
5.2.3.1布设情形
图2泊锚式布设装置基本组成
下列情形的监测点位宜使用岸壁式布设: a)流速快、冲击力大,漂浮物较多的; b) 不定期水位较低,对监测干扰较大的; C) 市内景观水体,不适合下船的; d) 垂直型堤岸处的。
下列情形的监测点位宜使用岸壁式布设: a)流速快、冲击力大,漂浮物较多的; b) 不定期水位较低,对监测干扰较大的 c)市内景观水体,不适合下船的; d) 垂直型堤岸处的。
5.2.3.2 布设要求
岸壁式布设将监测设备固定在岸边,监测设备应配备防护装置。若使用太阳能等供电方式,太阳 能板等通过支杆架于岸上一定高度,应按照GB50009中规定的风荷载标准值进行抗风设计,防雷措施 立符合GB50057中的规定。岸壁式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设备在水中固定牢靠、稳定,有防止监测设备离水的措施; b)传感单元位于水下10cm~100cm处; c)配备防盗装置。
5.2.3.3 布设装置组成
岸壁式布设装置基本组成包括PVC(或其他经验证符合要求的材质)保护简、保护盖、保护筒固 定抱箍、太阳能板及其固定支杆等,如图3所示。
5.3.1河湖水质一体化监测系统通用要求
DB11/T2022—2022
岸壁式布设装置基本组
5.3.2河湖水质一体化监测设备
5.3.2.1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应根据监测水体的水质特点及监测目
5.3.2.2监测方法
监测过程不应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宜采用免化学试剂方法如光谱法。
DB11/T 2022—2022
体化监测设备的便携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a)吃水线附近及水中结构为流线型,表面光滑,减小造成水面漂浮物的聚集,设备水平投影面 积不大于0.5m²; b) 水中结构采用简单圆柱体等低复杂度方案,减小杂物挂附; 设备主体质量不超过15kg。
一体化监测设备的便携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a)吃水线附近及水中结构为流线型,表面光滑,减小造成水面漂浮物的聚集,设备水 积不大于0.5m²; 水中结构采用简单圆柱体等低复杂度方案,减小杂物挂附; 设备主体质量不超过15kg。
5.3.2.4上电测量反应时间
某街道建筑立面与屋顶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5.3.2.5最小监测间隔
供电系统宜由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等 种或多种构成。应依照系统总功率设计供电 系统电池容量、太阳能电池板面积等参数,保障设备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60d。
5.3.2.7 工作温度
智能化弱电机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5.3.2.8清洁装置
一体化监测设备的清洁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洁净面积不小于传感器工作视窗面积; b)清洁工作不影响、于扰监测工作, 二者的工作频率相匹配。
5.3.2.9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