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221-2019 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编制规程(替代SL 221-2009,清晰,纸版扫描)

SL 221-2019 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编制规程(替代SL 221-2009,清晰,纸版扫描)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4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342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221-2019 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编制规程(替代SL 221-2009,清晰,纸版扫描)

ICS 27.140 P56

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编制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桥面施工技术交底关于批准发布《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编制规 程》(SL221一2019)等3项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水利部 2019年2月11日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

总则 2 1 综合利用要求与开发任务 3 1 水文.. 工程地质 ..... 5梯级开发方案 ..... 5.1一般规定·... 5.2已建水电站评价 5.3开发方案初拟 5.4水利动能计算 5.5开发方案比选· 10 h 2 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1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 12 环境保护... 流域水能管理规划·..· 15 10 投资及综合评价 √ 16 1规划实施意见……. 17 附录A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报告编制目录..…. 18 附录B规划报告插(附)表、插(附)图以及附件目录…20 附录C××河梯级开发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填报表样…:21 标准用词说明·....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 ...24 条文说明 .....

1.0.1为了指导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编制工作,规范编制原 则、编制程序、编制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技术要求,保证中小河 流水能开发规划的编制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流域面积小于3000km²的中小河流水能开 发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单站装机容量均小于1.0 MW的河流水 能开发规划可参照执行

1.0.3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应贯彻国家关于在保护生态的基 出上有序开发、 合理利用水资源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服从 流域综合规划,统筹考虑发电、防洪、 灌溉、防凌、治 劳、航运、生态环境保护、水产养殖以及旅游等综合利用要求, 艮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流域特性、开发现状及存在问 题,拟定规划目标,选定开发总体方案、 主要工程布局与实施程 序,并协调处理好下列关系: 一水能开发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综合利用等的 关系; 一水能开发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 一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区间、 行业间的关系; 现有工程与拟建工程之间的关系: 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其他需要协调的关系

汉元刘应蚕本查明河流水能资源及开发 条件,明确河流开发任务,协调水能开发与综合利用、生态环境 保护的关系,提出河流水能开发规划方案和规划实施意见。 1.0.5在开展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的同时,应开展河流规划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0.6 获批后的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需要修编时,应按照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戈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2.0.1研究确定河流和梯级的开发任务,应调查收集有关地区 的下列资料: 1经济社会资料,包括人口、土地、矿产资源、林业资源 工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以及城镇建设等的现状及发展规划,地 区生产总值、产业布局以及主要产品产量等经济统计资料。 2自然环境状况,包括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环境敏感区状 况,以及主体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红线划 分情况。 3上一级河流的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和水 能开发规划。 4能源的资源构成、开发条件、开发现状和开发规划。 5电力工业现状,电源规划及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6发电、防洪、供水、灌溉、治涝、防凌、航运、生态环 境保护、水产养殖以及旅游等综合利用现状及对河流开发的 要求。 7其他有关资料。 2.0.2应根据河流已建和在建工程的现状,分析和研究其现有 功能与流域综合规划的协调性。 2.0.3中小河流开发任务应与上一级河流的开发目标相协调。 2.0.4对有综合利用要求的水库,应结合工程条件,按照开发 任务的主次,初步拟定工程规模,并进行初步水量平衡计算,提 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合理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 用水关系。

3.0.1应收集并分析下列资料以满足水文计算需要: 1流域自然地理特征资料、河流特征资料及相关地形图。 2.有关测站气象资料、统计气象要素特征值。 3有关测站水文、泥沙的整编资料,历史暴雨、洪水及枯 水等调查资料。 4对流域径流、洪水以及泥沙特性有影响的人类活动资料。 5区域水文、气象综合分析研究成果 6水质、冰情等其他有关资料。 3.0.2应利用流域内或附近的实测水文资料进行水文分析计算。 对实测流量资料短缺的地区,可采用区域综合分析计算方法。 3.0.3应分析流域径流补给来源、径流特性和径流系列的代表 性,提出规划各梯级坝(闸)址的径流统计参数和径流计算成 果。对各梯级的径流成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 3.0.4分析流域洪水成因、雨洪特性和洪水系列一致性,计算 规划各梯级坝(厂)址的设计洪水。对各梯级的洪水参数应进行 合理性检查;对有洪水调节能力的梯级水库,需要时应推求设计 洪水过程线;对承担下游防洪任务的梯级应进行洪水地区组成 分析。 3.0.5应分析流域产沙条件、重点产沙地区和河流输沙特性, 计算规划各梯级的景移质年输沙量:估算推移质年输沙量

3.0.5应分析流域产沙条件、重点产沙地区和河流输沙特性: 计算规划各梯级的悬移质年输沙量,估算推移质年输沙量。 3.0.6对梯级水电站,应推求坝(闸)址、厂址天然情况下的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当设计断面所在河段无水文观测资料时,可 利用相对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形图截取大断面、河底或水面比降 推求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0.7对于寒冷地区,

对水电站运行的影响,

4.0.1应收集和了解规划河流的区域地质概况及已有相关工程 地质勘察成果,通过现场踏勘、地质测绘或轻型勘探初步评价规 划梯级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选择的近期工程 和需重点研究的梯级,勘察工作可加深。 4.0.2区域地质应以收集、分析规划地区范围内最新区域地貌、 地层构造、水文地质以及地震等地质成果为主,结合现场查勘, 重点核实区域地质构造,对梯级选择有影响的断裂,宜进行断层 活动性研究。 4.0.3应收集地壳结构活断层、历史和现代震中以及微震资料, 初步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并按GB18306提出各梯级地震动参 数及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 4.0.4水库工程地质应了解水库库区潜在渗漏地段的地层岩性、 区域性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岩溶发育情况,了解对水库有影响的主 要滑坡、泥石流和潜在不稳定岸坡的分布和规模。对水库坍岸和 淹(浸)没涉及敏感对象(如压矿 珍稀动植物以及文物等) 时,应进行专门调查或专题论证。 4.0.5对规划各梯级坝(闸)区,应了解坝(闸)址的地形地 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质环境问题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重点了解河床覆盖层厚度、两岸有无塌滑体、岩体的风化卸荷情 况、可溶岩区的岩溶发育情况及其对建坝的影响等,并初步评价 建坝的可能性。对近期工程和重点研究梯级坝(闸)区,还应了 解下列情况: 1 坝基中主要软弱夹层和软弱岩层的性状及其大致分布 青况。 2 坝基中主要断层,特别是缓倾角断层和顺河向断裂的性 犬及其延伸情况。

4.0.1应收集和了解规划河流的区域地质概况及已有相关工程 地质勘察成果,通过现场踏勘、地质测绘或轻型勘探初步评价规 划梯级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选择的近期工程 和需重点研究的梯级,勘察工作可加深

3两岸岸坡岩体、坝基岩体的稳定条件。 4岩体的透水性和相对隔水层的大致深度,可溶岩区还应 重点了解地下水位、岩溶发育深度等。 5对建基于第四纪地层上的坝(闸)址,应了解地基土层 的层次、厚度、级配性状、渗透性及物理力学特性,特别是软 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砂土、架空的强透水层和冻土层等性 质不良土层的分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0.6对规划各水电站引水建筑物区,应初步了解沿线地形地 貌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环境问 题,重点了解沟谷、进出口地段、浅埋段的覆盖层厚度、岩体的 风化深度和坡体的稳定状况,沿线地下岩溶洞穴、管道及人工地 下通道等的分布。初步评价修建长引水线路的可能性。 4.0.7对规划各水电站的厂址区,应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地层 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岩体的风化、卸荷、滑坡 以及崩塌等地质环境问题和边坡稳定情况,初步评价建厂的可 能性。 。。,主顿刷工积教工然建管材料进行普本,对近期工程

4.0.8应对规划工程的天然建筑材料进行普查。对近期

重点研究梯级应通过普查初选料场,并对储量、质量、开采和运 输条件做出初步评价

5.1.1应复核或计算规划河流的水能理论蕴藏量。 5.1.2拟定中小河流水能开发方案应进行综合查勘,调查河流 特性、开发条件、水资源利用现状和环境现状,明确影响河流水 能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拟定开发方案的河流范围。 5.1.3从河流的地形地貌、径流特性、洪水特性和水能开发现 状等方面分析河流特性及开发利用特点。河流水能开发规划采用 地形图的比例尺宜不小于1:10000,可辅之实测河道深泓线

5.2.1介绍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基本 情况。

5.2.2说明已建水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评价各水电站 水能资源的利用情况、增效扩容潜力及水电开发造成的有利及不 利生态影响。 5.2.3分类提出各水电站处置方案,包括保留、改造、调整 阳制和月山神心

连示电职付性时土安同题: 分价发计价各水 水能资源的利用情况、增效扩容潜力及水电开发造成的有利及 利生态影响。

5.2.3分类提出各水电站处置方案,包括保留、改造、调整 限制和退出建议

5.2.3分类提出各水电站处置方案,包括保留、改造,

5.3.1应根据拟定开发方案的河流(河段)范围的地形地质条 件、水库淹没影响和生态保护要求等,结合已建水电站的处置方 案和梯级水电站的开发方式,初拟不同的梯级组合方案。

5.3.2初拟梯级开发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河流水能开发布局应符合流域总体布局,并与上一级河 流的规划及其他已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分析干流水能开发对 支流水电开发方案的影响

2应与当地的水功能区划方案相协调,不影响水功能区划 目标的实现。 3协调好各部门对规划河流的用水要求。 4应与当地的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相协调,避开或减少对自 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的占用和 影响,并处理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要求的关系,把对环境的影 响作为方案拟订和比选的重要因素。 5应避免对沿河人居环境较好、耕地较富集河段的淹没影 响,使水能开发与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对于有重大 淹没损失或具有淹没敏感区域的水库,应提出淹没(浸没)控制 高程,作为拟定控制性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的重要条件。 6利用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河段进行梯级布置,并根据河 流特性、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合理拟定梯级水电站的开 发方式。 5.3.3从河流径流特性、综合利用及治理要求等方面分析设置 调节水库的必要性,并结合河流的地形地质条件、水能资源利用 率和供电地区电力系统的调节需求,分析研究调节水库的位置和 规模。 5.3.4规划跨流域引水发电工程,应考虑调出流域或区域下游 的灌溉、供水、航运、生态环境等用水和利益补偿要求。 5.3.5规划方案应结合现有梯级水电站。 当现有水电站存在扩 容潜力时,应提出增效扩容方案;对明显造成环境不利影响、安 全隐患突出且无法通过改造修复的老旧水电站,应建议退出。 5.3.6具有利用坝下生态泄放流量发电良好条件的引水式开发 梯级,可考虑同时规划建设坝后生态电站。 5.3.7对于解决农村无电缺电地区用电问题、保护森林植被、 促进脱贫致富等方面效果显著的项目可考虑纳人规划。 5.3.8根据河流的地形地质条件,初拟可能的坝(闸)址、厂 址。分析初拟的坝(闸)址、厂址的建设条件,综合考虑水资源 分布特点、综合利用要求、工程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上下游梯级

址。分析初拟的坝(闸)址、厂址的建设条件,综合考虑水资 分布特点、综合利用要求、工程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上下游梯

衔接、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敏感对象等因素,初拟坝(闸) 址、厂址及引水线路南京地铁一期工程南京火车站站施工组织设计,形成多个梯级组合比选方案。

5.4.1对于初拟的各个梯级组合方案,应规划各梯级单独运行 和联合运行的水能计算,提出各梯级单独和联合运行的发电效 益。水能计算时应采用统一的代表年或代表径流系列计算。

5.4.2河流水能规划的径流调节计算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5.4.4规划各梯级的装机容量,可根据水库调节性能、

5.4.4规划各梯级的装机容量,可根据水库调节性能、地区能 源资源构成,供电地区负荷发展及其特性,单独及联合运行时水 能指标及经济指标等因素综合分析,合理选取装机利用小时数或 装机容量与保证出力的倍比数后初步拟定。

5.4.5根据水头范围、型谱资料,并参考已设计(运行)电站 机组参数和当前的制造水平,初拟机组机型。 5.4.6应分析规划各梯级可能出现的泥沙问题,提出初步处理 要求。当上游有已(在)建、规划的调节水库时,应考虑上游调 节水库拦沙对下游梯级泥沙的影响。对于近期工程,若泥沙问题 严重,水库梯级应初拟泥沙调度运行方式。 5.4.7若库区有城镇、工矿区、交通干线以及农业基地等主要 淹没对象,应根据预测淹没影响范围的需要进行回水计算。有泥 沙淤积的水库,应考虑泥沙淤积对回水的影响。 5.4.8严寒地区的水能开发规划,应考虑冰冻、冻害对水工建 筑物和水电站运行的影响。

分析比较各梯级组合方案时2009全国设计技术措施暖通....pdf,应综合考虑下列主要因素: 在满足综合利用要求方面的差异。 在水能资源利用和效益等方面的差异。 建设征地实物指标和移民安置难度。 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 枢纽布置、施工条件及难度。 开发的经济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