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T 299-2020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替代SL 299-2004,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ICS 93.020 P13
SL/T299—2020 替代SL299—2004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
某大型小区水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Code for geological mapping of wate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关于批准发布《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 规范》(SL/T62一2020)等7项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水利部 2020年11月30日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4 准备工作 6 野外地质测绘 8 5.1一般规定 8 5.2 地貌 · 10 5.3 地层岩性 12 5.4 地质构造 15 5.5 水文地质 18 5.6 物理地质现象 19 5.7 岩溶 21 5.8 采空区 23 D 2 资料整理 24 资料检验和成果验收 25 附录A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26 附录B遥感地质解译技术规定 27 附录C数字化地质测绘技术规定 29 附录D工程地质测绘常用表格 31 附录E V字形法则的应用 35 附录F地貌类型划分 附录G岩石分类 40 附录H常见岩石野外鉴别及定名 44 附录Ⅱ土的野外鉴别及定名 52 附录』结构面类型划分 54 附录K (节理(裂隙)统计分析 57
标准用词说明 2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 00 条文说明 h
1.0.1为统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程序,明确工作内容、 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成果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地质测绘工作。 1.0.3工程地质测绘应在布置物探、勘探、试验与测试等工作 之前进行,应全面调查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 象,分析其性质和规律,为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评价测区 工程地质环境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并指导勘察工作布置。
GB5048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55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7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SL188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SL197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SL251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L56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 SL629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652水库枢纽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704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0.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
1.0.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运用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原理和技术方法,对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量测和描述,按一定 比例尺绘制在地形图上,并形成技术文件的勘察工作
综合反映测区内地层年代、层序、接触关系、厚度、岩性及 与侵入岩体相互关系的柱状剖面图
横穿主要地质界线的测绘方法
2.0.7界线追索法tracingme
按一定比例尺反映工程区各种地质现象平面分布及其 相互关系的图件
按一定比例尺反映某一方向切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与工程相 互关系的图件。 2.0.10遥感地质解译技术geologicalinterpretationtechniaue
by remote sensing
byremote sensing
应用遥感影像、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等获取地质信息并经野外 验证的技术方法
2.0.11数字化地质测绘技术digital geological mapping tech nique
基于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导航卫星系 统(GNSS),利用野外数据采集电子设备,对地质现象进行定 位、量测、描绘、记录及存储等的技术方法
3.0.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应在充分了解工程规划设计意图 的基础上,依据工程地质勘察大纲或工程地质测绘任务书进行。 3.0.2工程地质测绘应按准备工作、野外地质测绘、资料整理 资料检验及成果验收的程序进行。 3.0.3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S的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比例尺,S≤1:50000。 2中比例尺,1:50000
3.0.7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应与远用的比例尺相适应。对图上 宽度不小于2mm的地质现象应予测绘。对具有重要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意义的地质现象,在图上宽度小于2mm时,应扩大比
例尺表示,并注明其实际数据。 3.0.8工程地质测绘应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同等或大于地质测 绘比例尺的地形图。当采用大于地质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图时,应 在图上注明实际地质测绘精度。 3.0.9工程地质测绘应以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地质测绘成果指 导大比例尺的地质测绘。 3.0.10工程地质测绘宜充分利用数字化地质测绘技术,并构建 地质信息数据库。数字化地质测绘技术宜符合附录C的规定。 3.0.11工程地质测绘应充分利用已有地质测绘成果,必要时进 行野外校测。 3.0.12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应有相应的安全和环保措施。
4.0.1准备工作宜包括下列内容: 1资料收集与整理。 2现场踏勘。 3编制工程地质测绘作业计划。 4.0.2资料收集宜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规划、设计资料。 2地形资料、卫片、航片,其他有关文字、图像等资料。 3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地方地质志、地震及地震地 质、地质灾害等资料。 4水文、气象资料。 5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当地已有工程建设的相 关资料。 4.0.3应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可利用程度和 存在问题,编制测区地质草图,初步建立地质信息数据库。 4.0.4应根据测区地质草图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基本地质 条件和工程地质环境,布置观察线路,选择综合地层柱状图测制 位置,拟定野外工作方法。踏勘路线应选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等有代表性的地段。 4.0.5宜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大纲或地质测绘任务书的要求,结 合已有资料和现场踏勘情况,编制工程地质测绘作业计划。工程 地质测绘作业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测绘目的、任务要求。 2地质概况、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工作条件、工作方法、测绘比例尺、工作量
4.0.5宜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大纲或地质测绘任务书的要求,
合已有资料和现场踏勘情况,编制工程地质测绘作业 也质测绘作业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测绘目的、任务要求。 2地质概况、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工作条件、工作方法、测绘比例尺、工作量 4计划进度安排
5需提交的成果。 6人员组织、工作装备以及质量保证、安全保障和环保控 制措施。
5.1.1野外地质测绘工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测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2确定地层填图单位。 3观察描述、标测地质点和地质测绘线路,勾绘地质图。 4测制地质剖面图。 5.1.2测制综合地层柱状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综合地层柱状图的比例尺应为地质测绘比例尺的5倍~10 倍。对工程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扩大比例尺或以符号表示。 2应选择露头良好、地层出露连续、构造简单的地段。必 要时,可到测区以外选择能代表地质条件的地段实测。 3当露头不连续或地层连续性受到构造破坏,需在不同地 段测制地层剖面时,各剖面的衔接应有足够依据。 4在岩相变化较大地区,应测制多条地层剖面,编制地层 对比表。 5测制综合地层柱状图应选择标志层和划分填图单位。对 各类岩、土层除进行一般性描述外,还应着重描述其工程地质特 性。宜采集代表性岩石、化石标本。 5.1.3不同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填图单位的划分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工程地质测绘填图单位划分应符合表5.1.3的规定。 2工程地质岩组应根据岩性差异或组合特点及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等因素进行划分。 3第四系的分层应按地层年代、成因类型、岩性及物质组 成划分。大比例尺地质测绘还应根据工程需要,结合沉(堆)积
5.1.3不同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填图单位的划分应符合下
1工程地质测绘填图单位划分应符合表5.1.3的规定。 2工程地质岩组应根据岩性差异或组合特点及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等因素进行划分。 3第四系的分层应按地层年代、成因类型、岩性及物质组 成划分。大比例尺地质测绘还应根据工程需要,结合沉(堆)积 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水理性质等特征进行详细分层。
表5.1.3工程地质测绘填图单位划分
1地质点应布置在地质界线和地质现象上。 2地质点的间距应为相应比例尺图上距离2cm~3cm。在 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影响较大地段或重要地质现象处,地质点 可适当加密。在岩性单一、地质构造简单的地区,地质点间距可 适当加大。 3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的地质点,可用目测 罗盘交会或便携式GNSS定位,对控制主要地质界线及重要地 质现象的地质点,应采用测量仪器定位。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 的地质点,应采用测量仪器定位。地质点定位测量精度应符合 SL197的规定。
1地质点观察描述内容应包括:位置、地貌、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等。 2地质测绘线路观察描述内容应包括:起止点、转折点位 置,线路方向,地层岩性及出露厚度和层序关系,地质构造、水 文地质和物理地质现象等。线路观察描述应反映地质点间的连续 性、关联性,并附线路示意图。 3野外记录应在现场进行,内容应全面、真实、准确。凡 图上表示的地质现象,应有记录可查
4 重要地质点或地质现象应进行素描或摄影、录像。 5地质点应统一编号、现场标识。记录宜使用专用表格 野外记录使用的表格可按附录D的规定执行。 5.1.7地质图应在野外实地勾绘。地层、结构面相邻地质点之 简连线应符合√字形法则,√字形法则的应用应符合附录E的 规定。
1 建筑物区或专门性地质问题的主要工程地质剖面图应实 测,其他地质剖面图可在地质图上切制,重要地质现象应实地 校测。 2剖面图的地质界线应与地质图吻合,实测剖面图应充分 反映与工程有关的重要地质现象。 3剖面图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宜相同,必要时可适当 放大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之比不宜大于5。 5.1.9野外地质测绘过程中取样试验和现场测试应符合下列 要求: 1应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岩、土样,必要时宜进行鉴定或试 验,用鉴定或试验成果对岩、土定名、分类和分层。 2宜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样进行水质分析。
某厂区室外中压电缆敷设的施工方案5.1.9野外地质测绘过程中取样试验和现场测试应符合下
1应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岩、土样,必要时宜进行鉴定或试 验,用鉴定或试验成果对岩、土定名、分类和分层。 2宜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样进行水质分析。 3宜采用点荷载仪、回弹仪等进行现场简易测试,研究岩 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5.1.10对已有地质测绘成果进行野外校测时,应按同等比例尺 进行,校测点数目宜为地质点的10%~30%,当重要地质现象 有错误、遗漏时,应重新进行地质测绘,
5.1.10对已有地质测绘成果进行野外校测时,应按同等比例尺
5.2.1地貌测绘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5.2.1地貌测绘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形态特征、分布规律、地貌类型。地貌类型划分可按附 录F的规定执行。 2地貌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活动
的关系。 3地貌与侵蚀、搬运及堆积作用的关系。 4水系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貌的关系。 57 植被的种类、分布及其与地貌的关系。 6 研究微地貌的特点,分析地貌环境对工程的影响。 5.2.2河谷地貌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河谷类型、河谷结构、纵横剖面形态等发育特征。 2河床纵向坡度及形状变化情况,河床沙坡、浅滩、沙洲、 险滩、瀑布、跌水、深潭、深槽、岩槛、壶穴等分布特征。 3河谷横剖面的形态,峡谷与宽谷交替分布特征,谷坡的 形态、坡度和高度,向分水岭过渡地带的地貌形态,两岸山体的 发育特征和差异性。 4谷底和河床宽度、河漫滩、心滩的分布特征。 5古河床、牛轭湖、决**门等的分布特征。 6阶地的级数及分布高程,各级阶地的形态特征、地质结 构、类型、组合情况及延续性,阶地成因及形成年代。 7与河谷地貌发育史有关的其他内容。 5.2.3河间地块地貌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块的相对高度、宽度、对称性、切割程度等地形特征 及其与相邻河谷的关系。 2夷平面、剥蚀面的分级、高程、形态、成因及年代。 3市 古河床、古冲沟、古风化壳、古冰川、古岩溶的分布 特征。 5.2.4河*地貌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河*区的形态特征,近*段、河*段、*外海滨段的分 段范围及其与洪水位、枯水位和潮流的关系。 2三角洲的类型及形态特征。 3河道分叉及心滩、沙坝等形态特征。 5.2.5冲沟地貌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分布、密度、规模、形态特征及其与地层岩性、地质构
DB50/T 900-2019标准下载5.2.4河*地貌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