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3500-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T 3500-2018 动车组车体耐撞性要求与验证规范ICS 45.060.20 S5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动车组车体耐撞性要求与验证规范
JC/T 2440-2018 镂花装饰石膏板Crashworthinessrequirements and verification specification forcarbodyofEMU/DMU
范围 术语和定义 碰撞场景 被动安全要求 4.1耐撞性总体原则 4.2防爬性能要求… 4.3生存空间要求 4.4加速度和减速度要求 4.5排障器 耐撞性验证 5. 1 验证原则及步骤 5.2 试验验证 5.3数值仿真验证 附录A(规范性附录) 80t货车说明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可变形障碍物说明 参考文献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唐 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士忠、丁叁叁、马云双、田爱琴、余永革、王卉子、田红旗、肖守讷、孙彦彬 刘辉阁锋
动车组车体耐撞性要求与验证规
碰撞场景无法包含所有可能实限 事故,但可代表常见的碰撞事故。表1给出了分析 动车组耐撞性的碰撞场量。
在规定的碰撞场景下,动车组车体应满足下列目标: a) 限制爬车; b) 能量吸收有序可控; c) 保持生存空间的结构完整性; d) 限制加/减速度; e) 减轻撞击轨道障碍物产生的后果; f) 降低脱轨的风险。
4.2.1动车组应具有良好的防爬性能,在规定的碰撞场景下应能避免列车间或者车辆间的爬车。 4.2.2碰撞场景1,在列车碰撞接触点有40mm的初始垂向偏移情况下(静止动车组列车处于较低的 水平位置上),能量吸收装置应能有序可控地吸收能量,生存空间应满足4.3的要求,加/减速度应满足 4.4的要求。
对在轨道上方的垂直位移不大于轮缘名义高度的75%。 4.2.4当防爬装置在碰撞中完全起作用,并提供碰撞车辆间稳定的互锁,且通过互锁界面传递纵向 力,则车轮与轨面之间允许的最大垂向位移为100mm。
生存空间结构应能够承受吸能结构压溃变形过程中所受到的最大外力并保持完整,但允许有局部 的塑性变形和届曲。
4. 3. 2乘员生存空间要求
在规定的碰撞场景下,乘客生存空间区域结构不应 显的垂回和横回折曲、驱宿,在纵同花 向长度的减少应为任意每5m不大于50mm,如5m的位置处于车体端部GTCC-041-2018 铁道货车摇枕-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则最大可减少100mm
乘客生存空间区域的塑性应变限制在0.1以内;在乘客临时占用区,如图1所示,在横向尺寸大于 250mm的区域内,纵向长度减少不应超过30%
4.3.3司机生存空间要求
1车端变形区域示意图
在规定的碰撞场景下,司机和其他司机室人员的生存空间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围绕司机室固定座椅,在座椅中心线上测量座椅前方的最小净空应满足图2中要求(座椅位 于设计初始位置); b) 紧邻司机室固定座椅空间的长度和宽度至少为750mm,高度为司机室地板和顶板面之间原 始高度的80%。 同时,挡风玻璃的内表面边缘由司机室结构支撑,防止撞击时玻璃向内突入。
生存空间应至少维持一条逃生路线,即通过一扇指定的逃生门或逃生窗逃生。在规定的碰撞
场景下,结构变形不会影响逃生路线的使用。 撞击过程中,结构变形不应明显导致任何车厢设备或部件如司机操控台、挡风玻璃等侵入指定生 存空间。
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4.4加速度和减速度要
对于碰撞场景1和3,生存空间的纵向平均加/减速度的绝对值均应小于5g;对于碰撞场景2和4, 生存空间的纵向平均加/减速度的绝对值均应小于7.5g。 车辆的平均加/减速度与起止时间有关,起始时刻为作用在车辆的净接触力刚超过零时,终止时刻 为净接触力再次降到零时。 车辆的平均加/减速度与净接触力的变化情况有关,充许净接触力峰值明显高于平均值,但净接触 力峰值不应持续存在。如果在净接触力降到零时所经历的时间过长,那么终止时刻为净接触力降至最 大净接触力的10%时。 注:与上述加速度等级对应的车体瞬时应力状态可能会超过车体静强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