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铁路工程技术手册 站场及枢纽.pdf定的勘察设计阶段提出各工程项目的数量,编制工 程投资费用(或按当时有关规定编制建设项目的工 程投资)。 局部方案比较的工程费计算,可按站前工程和 必要的站后工程的主要工程项目的数量计列工程 费,再按前列工程费的若干百分数另计人其余的费 用
铁路更新改造工程设计概算适用办法为铁计 [1999]54号文发布的《铁路更新改造工程设计概算 编制办法》。 2.定额及指标(详见第2节)。 3.根据不同编制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计列各 工程类别所需的工程项目及数量。 4.施工调查分析资料。 5.与概算或(预)估算编制有关的相应文件。
第二节定额及指标的采用
概算定额》TB 10304-2020标准下载,站后工程采用《铁路工程概算指标》。 3.初步设计概算:“站前”和"站后”工程采用 《铁路工程概算定额》。 4.施工图投资检算:“站前”和“站后”工程一律 采用预算定额。 编制单位可结合建设项目的情况,根据新技术、 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补充单价分析。
第三节章节划分及静态投资费用种类
第三节章节划分及静态投资费用种类
设备购置费包括设备原价、综合业务提成及运 杂费。基期设备价以铁建函[1998]14号<铁路工程 建设设备预算价格》为依据(乌鲁木齐铁路局所属范
设备购置费包括设备原价、综合业务提成及运 杂费。基期设备价以铁建函[1998]14号《铁路工程 建设设备预算价格》为依据(乌鲁木齐铁路局所属范
第五节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围需调整),对其中缺项设备可采用定额所公布的 《设备信息价格》,也可采用编制期调查的现行价作 为设备原价。
1.有数个设计方案,应选定相同的比较范围。 4.各方案的通过能力、改编能力均应满足 2.各方案的客货运量、运营费计算方法及相关 的能力。 参数均应相同。 5.运营费的费率(支出的定额、指标)符合 3.比较项目齐全、不遗漏必须的项目,但各方 的有关规定。 案完全相同部分可省略。
1.有数个设计方案,应选定相同的比较范围。 2.各方案的客货运量、运营费计算方法及相关 参数均应相。 3.比较项目齐全、不遗漏必须的项目,但各方 案完全相同部分可省略
一般研究编组站、客运站的站址、数量、线路引 入、机车交路等布置方案。 计算的项目应有:列车走行公里、单机走行公 里、车辆改编小时,车辆停留小时及正线维修费、站 线维修费、道岔维修费、中间站维持费等。 列车走行时分及其有关的运营费可采用均衡速 度法或平均坡度法求算。
4.各方案的通过能力、改编能力均应满足需要 的能力。 5.运营费的费率(支出的定额、指标)符合适时 的有关规定。
二节方案比较的计算项目
第二节方案比较的计算项目
二编组站及基他大站布重方索
一般研究车站站型选择。编组站需就各车场配 置、机走线、机务段位置及进路疏解布置进行比选。 计算项目,除上述已列各项外,一般还应计算: 列车停留小时、列车起停损失、机车停留小时,调车 列车公里、车站定员及房屋费用、驼峰设备费用等。 列车走行时分及其有关的运营费应采用图解法 计算。
第三节与行车量有关的运营费
与行车量有关的各项年度运营费的计算方法如 式中M单机一 为大、小运转列车的 下: (次/d);
3=365(N*L调列e高列) 10~4 (万元/年) (14.3)
N、M# 分别为调车车列数、调机单机 走行次数(次/d); L调列、具机 分别为每次转场、转线、取送的 车列调车距离和单机走行距离 (km); e#列、e调机 分别为每调车车列公里、调机 走行公里运营费(元/km)。
固定设备维修费(3)的计算公式为:
3w=(L正e线+Le信+Nae岔+ ZL站e第+N车站e车站)×10~
六、列车停留小时费用
年度的列车停留小时运营费3按下式计算:
③n#=365en件ktN×10~4(万元/年)
式中③起停——列车起停费用(万元/年); e起停一 一货物列车起停一次的费用(元/饮): 大起停一 一平均每对起停次数(次/对); N货一一货物列车对数(对/d)。 列车会让、越行、平面交叉,在站起停等产生起 停费用。
第四节与行车量无关的运营费
(元站线延长公里·年)); 车站 不同规模的中间站、区段站维持费 (元八站·年))。 上式适用于蒸汽、内燃牵引的铁路,对于电力牵 引铁路固定设备维修费,除按上式计算外,还应另加
式中L正一 正线延长公里(与区间正线数目有 关)(km); L站接一 站内接触网长度(正线除外)(km); N一 牵引变电所数; e楼 单位长度接触网维修费 (元八延长公里·年)); e交 ——每一牵引变电所的维修费 (元八所·年))。 在方案比较中,遐有与固定设备有关或其他原 因导致铁路员工人数有显著区别而未能在以上运营 费项目中计及者,则应如实另外加算此项年人员工
资数作为运营费的组成部分。
区纽机车购置费A机可按下式计算: An =Nnen + Nseun ×10* (万元)
节机车车辆购置费及货物延
一货车平均购置价格(万元/辆)
Ns=(NuLm /um)α(辆/d)
式中N一 日均调车车列(不包括货运不平衡 系数)(列); L 相应的调车车列走行公里数(km); m#一 一调车车列编挂车辆数(辆); U一 平均调车速度(km/h)。 三、货物延迟损失费 货物延迟摄失费是由于货车周转时间延长而延 误了货物到达时间引起额外增加在途货物的损失, 货物延迟损失费y费按下式计算:
货物延迟摄失费是由于货车周转时间延长而延 误了货物到达时间引起额外增加在途货物的损失, 货物延迟提失费V按下式计算:
1.铁路站场内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应符合 国家或地方现行的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控 制地区还应符合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2.铁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预测超过标准要 求时,应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予以治理。 3.站场环境保护设计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 理。选址应符合当地环境规划,宜绕避或远离环境
预可行性研究 初步分析站场工程对环境敏感点可能产生的影 响,根据其环境保护管理要求,提出站场工程防治环 境污染、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和 主要工程内容,估算相应的工程数量。 二、可行性研究 分析说明站场工程对环境敏感点可能产生的影 响,根据其环境保护管理要求,提出站场工程防治环 境污染、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初步工程方 案和主要工程内容,估算相应的工程数量和投资费 用。 站场环保工程方案应进行经济、技术和环保效 益的分析说明以及实施防护工程的效果,
节 环境保护设计的一般原则
敏感地区;站场内各种排污设施应优先采用清洁生 产工艺和技术,如低噪声设备等。 因占地、取弃土(渣)导致植被破坏,表土裸露或 地表径流改变等情况时,应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护措 施。 4.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应进行技术、环境经济比 选和论证。
二节环境保护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工作阶段可开始进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在有条件时,可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步结论纳人研 究报告或工程设计。 三、初步设计 1.站场防治环境污染、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 态环境的工程措施应根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 批意见进行设计,逐项予以落实,并说明审批意见执 行情况。 2.分项说明主要环保工程内容,计列相应的工 程数量和投资概算,分析实施防护工程效果。 3.针对站场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 生态环境破坏提出环境保护方案和主要工程内容, 估列相应的工程数量。
本工作阶段可开始进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在有条件时,可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步结论纳人研 究报告或工程设计。
1.铁路选址必须合理使用国土资源。能利用 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 好地。 2.铁路选址时,宜绕避基本农田保护区。 3.铁路选址时,宜绕避储截量大且有开采价值 的矿区。 4.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设置 铁路设施;铁路选址宜避开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及 其外围保护地带、文物单位的保护范围、风景名胜区 及其外围保护地带。 5.铁路选址时,宜绕避冲沟、陷穴发育、地下水 出露及强湿陷性黄土地带等特殊地区和滑坡、塌、 岩堆、泥石流、岩溶发育、人为坑洞、水库岸等不良 地质地带。 6.铁路选址应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和协调,能 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力求避免分割城市。
1.路基边坡必须采取植物或工程护坡措施。 2.路基、站场排水设施应与附近天然沟渠或农 田水利等排水建筑物顺连,以求水路畅通和避免冲 设下游农田、道路、房屋等设施。
7.铁路站址选择宜避开城镇及村庄等居民住 宅密集区。 8.取、弃土场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 (1)铁路工程应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 选择取弃土场。 (2)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林区、 塌、滑坡地带及泥石流宜发区设置取土场、采石场。 (3)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取弃土。 (4)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 的沟渠弃土、弃渣。严禁在泥石流上游弃土。 (5)弃土、渣场一*般选择在地形低洼、不易受河 流、沟渠等地表径流冲剧的荒地或低产田地。丘陵、 山区沿江、河地带,受地形条件限制,弃渣确难处置 时,弃土场一般应选择在宽阔的江、河滩地,其坡脚 设计高程一般不低于H1/50洪水位,边坡宜采用修建 挡土、殖墙或浆砌片石护坡进行防护。
要,按梯田形式挖取。位于坡地的弃土场,可根据改 造利用的需要,修整为窄梯田、反坡梯田等蓄水保土 设施。 6.对于终止使用的取、弃土场地,首先应进行 场地平整。其次,对于土质极严重风化的场地,覆盖 表土后可直接利用;对于易风化岩石(如砂岩、页岩) 等,经下雨风化后,覆盖表土后利用;对于其他石质 弃方,应先铺一层黏土,压密实,形成防渗层,再覆 表土。作为农业用地的,般覆土0.8~1.0m;作 为林业用地的,覆土0.5m以上;作为草地用的,覆 土0.3m以上。在土源缺乏的地方,可铺垫一层风 化碎屑,改造为林草用地。 7.经整治后的临时用地应尽可能恢复生产力, 并根据整治后土地的位置、坡度、土质肥力等特点确 定其用途。 (1)经过整治工程形成的平地和缓坡地(15°以 下)土质较好,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可作为农业用地。 整治后地面坡度大于15°或土质较差的,应作为林 业和牧业用地。林牧用地应乔、、草合理配置,以 尽快恢复植被。 (2)根据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经专门处理 后,可进行其他利用。 (3)有水源的坑凹地和常年积水较深、能稳定蓄 水的取土坑,可修整成鱼塘、蓄水池,进行水面利用 和蕃水发展滋溉。
1.当必须在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布 设铁路站址时,其建筑形式应与景区景观相协调,并 严格控制站场规模,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 妨碍游览的设施;在珍贵景物周围和重要景点上不 得增建铁路工程设施。 2.当必须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及外围保护 地带布设铁路站址时,应严格控制站场规模。在试 验区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景观的设施;在 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不得设置损害自然保护
区内的环境质量的设施。 3.对被征土地范围内的生产单位和移民应按 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将拆迁安置纳人设计。 4.在冻土地区的地下水水源地补给带范围内, 不应设计开挖取土,破坏地表植被的工程。 5.位于基本农田的工程,应将占用基本农田耕 作层的土壤用于本工程临时用地的土地整治或交于 地方统筹利用。
区内的环境质量的设施。 3.对被征土地范围内的生产单位和移民应按 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将拆迁安置纳人设计。 4.在冻土地区的地下水水源地补给带范围内 不应设计开挖取土,破坏地表植被的工程。 5.位于基本农田的工程,应将占用基本农田耕 作层的土壤用于本工程临时用地的土地整治或交于 地方统筹利用。
新建铁路车站在城市规划区域内时,应与城市 规划相结合,站址位置由城市规划中预留,做到与城 市发展相融洽。铁路车站选址应把握以下原则: 1.车站不宜设在人口密度大的城镇中心区域 和城市噪声功能区划定的0类、1类区。 2.噪声影响突出的区段站以上大站,宜设在人 口密度小的城市郊区或乡村。
1.新建线路选线时,应结合地方城镇规划,宜 绕避既有或规划噪声、振动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和 重要敏感建筑物。距敏感建筑物的距离宜控制在 100m以外。 2.应充分利用天然缓冲地域的降噪、减振作 用,如土坡和地堑可直接阻挡噪声的传播,旱沟有隔 振作用等,
三、站区生产设施平面布置原则
站区内的机务、车辆高噪声车间及整备线,调车 场内高噪声设备的设置应考虑对临近敏感建筑物的 影响。机务段内机车鸣笛、内燃机车水阻试验台作 业及调车场级行器制动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非常
车站或线路处在城市市区或敏感建筑物集中区 域,当铁路噪声不满足相应国家标准要求时,应对传 播途径或声源、受声点采取工程防治措施。 1.通过城市市区或噪声、振动敏感建筑物集中 区域的线路不宜采用小半径曲线:轨道宜采用重型 钢轨,预留铺设无缝线路的条件;采用弹性扣件,降 低轮轨噪声和振动。 2.线路在城市市区或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 域与地方道路交叉时,宜采用立交方式取代平交;对 于弯道或行人易靠近线路的区段,可局部封闭两侧 线路,以减少鸣笛噪声的影响。 3.临近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和重要敏感 建筑物的有编组作业的铁路车站,宜采用无线通讯。 4.各站、段、所的生产、生活设备.应选用低噪
第三章噪声、振动污染防治
四、站区生活设施平面布置原则
在站区内房屋设计中,不应将铁路职工住宅、单 身宿舍、公寓、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设置在距 外轨中心线30m以内区域,一般宜设在距外轨中心 线100m以外区域。房屋的总体布局应合理,应利 用建筑物对噪声的遮挡作用,合理安排建筑物的朝 向
5.在声源传播途径上采取的隔声措施: (1)内燃机车水阻试验台,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 的评审意见或周围敏感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及民意调 查结果,采用建造隔声库等隔声治理措施。 (2)对于线路轮轨噪声可采用修建隔声屏与铺 设无缝长钢轨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治理。修建隔声屏 的路段,线路应预留设置条件,对于填土路基除考虑 曲线、沉降加宽外,还应将设置声屏障一侧的路基加 宽0.7~1.0m;对于低路堑路段,声屏障设在路肩 上时,路肩加宽1.0m,设在排水沟外侧平台上时,平 台加宽至1.0m。 (3)强振机械设备应采取减振措施。
1.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GB 3095一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规定的类保护 区内新建任何大气污染排放源。 2.大气污染源较多的站、段、所及锅炉房选址 应尽量位于环境保护对象的全年污染系数最小方位 的上风侧。 3.散装货物专用线、卸煤专用线及危险品仓库 宜设在环境保护对象的全年污染系数最小方位的上 风侧,应与环境保护对象之间保持足够的防护距离 (200m以远),场界四周应设高大树木的防护林带。 4.站、段、所及生活区的供热设计,应综合比 较.宜采取集中供热。
2.站场排水系统应采用清污分流制。 (1)生产、生活污水无论是否经过污水处理,均 不应排入站场侧沟、天沟、排水沟等排放站场雨水、 融化雪水、机车和客车上水时漏水的地面排水设施。 (2)机务段、车辆段、客车整备所、货车洗刷所, 灌车洗刷所、站房、办公楼、铁路职工生活区等排放 的生产、生活污水宜采用管道或盖板沟排人污水处 理场或其他受纳水体。
铁路超限货物运输摘自《铁路超限货物运输规则)一(79)铁运字1900号(自1980年6月1日起实行):二级超限本规则采用第1条件货物装车后,在平直线路上停留时,的建筑限界货物的高度和宽度有任何部位超过机车车辆限界或特145014501定区段装载限界者(以下简称“超限"),均为超限货物。950950在平直线路上停留虽不超限,但行经半径为20.017001.700300m的曲线线路时,货物内侧或外侧的计算宽度13501.350(已经减去曲线水平加宽量36mm),仍然超限的,亦1500150018501.850.为超限货物。1 7001.700第2条超限货物由线路中心线起分为左侧、1.9401940右侧和两侧超限并按其超限部位和超限程度划分为2.1002.100下列等级:1.上部超限:由轨面起高度(以下简称高度)超1.60016001 6501.650过3600mm,有任何部位超限者,按其超限程度划1 4501450分为、二级和超级;1.3501.3502.中部超限:在高度自1250至3600mm之1 4001.400间,有任何部位超限者,按其超限程度划分为一、二级和超级;3.下部超限:在高度自150mm至未满图5(单位:mm)1250mm之间,有任何超限者,按其超限程度划分为二级和超级。运行上有限制条件的超限车,除有特别指示外各级超限的限界图见附件三。禁止编入直达、直通列车。附件三对限期到达、反方向行车和特别批准的超限车,允许专开超限列车。第25条挂有超限车的列车或超限列车的会一级超限车条件,应遵守下列规定:本规则采用1.当列车经过车站时,与邻线线路上车辆之间的建筑限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50mm;1450145012.当列车运行在复线、多线或并行的单线区间8b0800的直线地段时,两运行列车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L100110013501350350mm者不限速;在300350mm之间者每小时L4501450运行速度(以下简称时速)不得超过30km;小于1 6501 650300mm者禁止会车。在曲线地段必须根据规定相1.8001 800应地加宽。1.7001.700第26条超限车在运行过程中,如超限货物的1.90019002 100任何部位接近建筑物或设备时,应遵守下列规定:2.1001.超限货物的任何超限部位与建筑限界之间1.600的距离(以下简称限界距离),在70~100mm之间1.60016751675时,时速不得超过15km;2.限界距离超过100~150mm时,时速不得超过25km。限界距离不足70mm时,由分局根据实际情况规定运行办法。【摘者注:本规则对超级超限无明确限界规定,图4(单位:mm)但在附件四“机车车辆限界、各级超限限界与直线建第23条超限车应经由最短径路运输,但受到建筑接近限界距离线路中心线尺寸表”中注明“超出二筑限界或其他不利因素影响时,可指定径路绕道运输。级按超级计算”。」725
【有关线路维修的规!
一、大型养路机械停维线
1.铁路沿线应设置大型养路机械停靠线,用于 停靠大型养路机械、附属车辆,以及开展大型养路机 械的检修保养工作。 2.停靠线应能停靠一套大型养路机械大修机组 (7台机械设备)和一组附属车辆(10辆),其长度不 短于450m 3.停靠线应设置在大型养路机械进出方便,并 有水源、电源的处所。 4.停靠线的平、纵断面和轨道结构与一般站线 相同,警冲标、信号等设施应设置齐全。 5.停靠线外侧距线路中心3m以外需铺设路 面宽度不小于4m硬面道路,并与外界道路连通。
一、养路机械及线路检测设备的装备原则
1.维修机组:由下列机械组成!
双枕捣固车(或连续式揭固车)2台;道床稳定 车1台;配殖整形车1台。 维修机组在3h的封锁天窗内,扣除进、出封锁 区间时间、辅助作业时间以及机械平行作业对效率 的影响,有效作业时间可完成3km的线路维修作业, 按全年200个工作日计算,机组年作业里程为 600kmo 2.大修机组:由下列机械组成: 全断面清筛机2台;双枕撼固车3台;道床稳定 车1台;配殖整形车1台。 大修机组在3h的封锁天窗内,扣除进、出封锁 区间时间、辅助作业时间以及机械平行作业对效率 的影响,有效作业时间可完成1km的线路大(中)修 作业,按全年200个工作日计算,机组年作业里程为 200kmo 3.道岔捣固车:..·捣固一组单开道岔的纯作 业时间为35~45min。 道岔捣固车可随同大、维修机组在同一封锁区 间内作业,扣除进、出封锁区间时间、辅助作业时间 以及机械平行作业对效率的影响,有效作业时间可 完成3组道岔的捣固作业,按全年200个工作日计 算,全年可擒固600组道岔。 4.边坡清筛机..,随同维修机组在同一封锁 区间内作业,扣除进、出封锁区间时间、辅助作业时 间以及机械平行作业对效率的影响,有效作业时间 可完成3km的边坡清筛,按全年200个工作日计 算,全年可完成600km边坡清筛。 5.钢轨打磨车:随同维修机组在同一封锁区间 内作业,扣除进、出封锁区间时间、辅助作业时间以 及机械平行作业对效率的影南,有效作业时间可完 成3km的钢轨打磨(平均打磨5遍),按全年200个 工作日计算,全年可完成600km钢轨打磨。 6.道分打磨车:随同维修机组在同一封锁区间
内作业,扣除进、出封锁区间时间、辅助作业时间以 及机械平行作业对效率的影响,有效作业时间可完 成2组道岔的打磨作业,按全年200个工作日计算, 全年可打磨400组道岔。 7.道岔铺换设备:由道岔铺换机和道岔分段运 输车组构成。可在一次施工中将旧道岔分段拆除 装车回收,新道岔分段铺设就位。在3h的封锁天窗 内,可完成一组道岔的铺换作业。考虑由道岔组装 基地到铺换现场的往返运输时间,预计每换一组道 岔的施工周期为3天,按全年200个工作日计算,全 年一组设备可铺换道岔70组。 8.大型养路机械牵引车:主要用于大型养路机 械机组由驻地到施工现场的往返牵引及施工驻地转 移的牵引工作。 9.大型养路机械附属车辆:由发电车、机械维修 车、材料车、工程指挥车、文化教育车、餐车、宿营车、 茶炉沐浴车、水槽车、油槽车组成。 【摘者注:以上3个有关大型养路机械的文件摘 录与站场设计直接有关者,就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 驻在站的选定及其相关设施的设置,现结合向有关 铁路局了解的情况,作如下说明,供设计时参考。 (1)关于驻在站的选定,要求有电源、水源,为方 便其职工生活,一般以选在较大域镇所在站为好(如 以一个大修机组每天完成1km的线路作业计算,在 一个驻在站作业50km左右的线路约需时3个月, 若为双线铁路则约需时达半年之久),以该站为中心 向两端区间各延伸约25km为其作业范图。 (2)停靠线的长度,由于一个大修机组配套的设 备不尽致,故停靠线的有关长度可为300~450m, 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由于机组是自备率引动力,故停靠线宜为贯 通线,可直接使机组驶向两端区间。
摘自《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1999 (一)站场内电力线路的影响处理 新建和既有铁路站场范围内,存在大量不同电 压等级的架空电线路,对其与新建、改建铁路站场股 道、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的交叉或接近距离不能 满足要求者须进行拆迁。现将电力线路的有关要求 列后。
1.架空电力线路电压等级的识别 架空电力线路的电压等级,可依据线路绝缘子 的形式和数量作为参考进行识别。 (1)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架空电力线路, 般采用悬式绝缘子,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空气 清洁地区,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如表1所示。
海拔高度1000m以下的绝缘子数; H一一海拔高度(km)。 (2)10kV和6kV架空电线路的直线杆塔,~ 般采用针式绝缘子或瓷横担绝缘子;耐张杆塔采用 悬式绝缘子串或碟式绝缘子和悬式绝缘子组成的绝 缘子串。绝缘子数量为2片。 (3)3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直线杆塔,一 般采用针式绝缘子或瓷横担绝缘子;耐张杆塔采用 碟式绝缘子。 2.架空电力线路与铁路站场及设施交叉和接 近时的基本要求 (1)架空电力线路与建筑物、构筑物平行接近和 交叉的要求 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做 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项的建筑物,也应尽量不跨 越,如需跨越时,应与有关单位协商或取得当地政府 的同意。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 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2所列数值。线路边导线 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 不应小于表2所列数值。 导线在跨越货场、煤场时,对货场、煤场的移动 设备如门型吊车、卸煤机的外廊应保持安全距离: 35kV为3m,10(6)kV为2m,0.3kV及以下为 1.5mo (2)导线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的要求 导线对地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 于表3所列数值。
表2导线与建筑物的量小距惠(单位:m)
表3导线与地面的量小距离(单位:m)
表 4 导线与铁路、道路、河流交叉接近的基本要求铁路公路和道路河流项目标准轨距窄轨一、二级三、四级通航不通航导线在跨越档内接头不允许不限制不允许不限制不允许不限制线路电压至轨顶/至承力索或接愈网至最高至路面(m)至最高至水面至冰面(kV)(m)水位(m)榄顶(m)(m)(m)信号线7.0/不允许6.0/不允许5.54.56.01.02.03.0最小垂直距惠0.38以下7.0/不允许6.0/不允许6.06.01.03.05.010(6)7.5/3.06.0/3.07.06.01.53.05.0离35~1107.5/3.07.5/3.07.06.02.03. 06.02208.5/4.07.5/4.08.07.03.04.06.53309.5/5.08.5/5.09.08.0.4.05.07.550014.0/6.013.0/6.014. 09.55.56.511.0杆塔外缘至路基边缘杆塔外缘至轨道中心(m)线路电压(kV)路径受限边导线至斜坡上缘(m)(m)开阔地区地区最小水平距离信号线2.450.38及以下2.450.510(6)3.035~1105.0最高电杆高度220交叉:30m交叉:8m5.0平行:最高330平行:杆高加3m电杆高度6.0500不宜在出站信号机附加条件以内跨越家圣729PDG
机场导航合、定向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
2.既设的产生干扰的设备在满足表内距离 要求有困难时,如对导航设备未产生明显不良影 响,可继续使用;新建和改建电气化铁路、架空高 压输电线等干扰源按规定距离避让机场通信导航 设施有困难时,经无线电管理部门协调,组织技术 测试协商解决。 注 5.在导航台周围50m内不得修建高于10m 的建筑物。在定向台周图100m内不得修建高于 5m的建筑物;在定向台周图300m内不得修建 高于10m的建筑物。
表4.1.1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名词解释(该规范附录一) 厂外铁路线:工厂(或分厂)、仓库区域外与全国 铁路网,其他企业或原料基地衔接的铁路。
厂内铁路线:工厂(或分厂)、仓库内部的铁路走 行线、码头线、货场装卸线以及露天采矿场、储木场 等地区的永久铁路。
部,为防止爆炸冲击波、弹片影响及防火所必须避开 的最小允许距离。外部安全距离的计算起点为放有 燃烧爆炸危险品的建筑物外墙或堆场边缘。 三、划定在外部安全距离范围的土地,原有的土 地权属不变,除可以用作耕地、果园或种植绿化防护 林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行工程建设、居民 点建设或作为其他用地。
JGJT210-2010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pdf裹3危险品生产区内生产或储存“经燃烧易转化成有爆炸危险的火药”的建筑物的外部安全距离表
表4生产区或库区储存“以有燃烧危险为主的火药”的建筑物的外部安全距高表
生产或储存、I、类产品的建筑物的外部安全距惠
根据1982—9—20(82)铁基字1673号及1984—8—29(84)铁科技字1162号通知 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统一方案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站场及枢纽 (修订版) 作者= 页数=700 出版社二 出版日期= SS号=11380347 DX号=000005016539
第三节 与行车量有关的运营费 第四节 与行车量无关的运营费 第五节机车车辆购置费及货物延迟损失费 第十五篇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节 环境保护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环境保护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段、所总平面布置 第三节 常用机车主要参数 第二章 车辆设备 第一节 车辆段 第二节 车辆运用设备 第三节 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 第四节 货车和客车概要尺寸 第八篇 信号设备 第一章 信号设备类型及采用条件 第一节 区间闭塞方式及采用条件 第二节 站内信号设备及采用条件 第三节 遥控与遥信 第四节 机车信号、列车超速防护及采用条件 第五节驼峰调车场的信号设备类型及采用条件 第二章 站内信号机 第一节 一般要求 第二节 站内各种信号机的设置原则 第三节 站内色灯信号机的机构、灯光配列和用途 第三章 轨道电路钢轨绝缘的设置 第一节 一般要求 第二节 钢轨绝缘的设置地点 第九篇 驼峰及调车场 第一章 驼峰类型及调速系统种类 第一节 驼峰类型 第二节 调速系统种类 第二章 设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第一节 资料的收集 第二节 资料的分析 第三节 车辆溜放阻力 第四节 推峰速度、车辆平均溜放速度及重力加速度 第五节 调速及防溜设备 第三章 驼峰及调车场线路 第一节 推送线 第二节 驼峰溜放部分平面 第三节 峰高 第四节 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 第五节 钩车溜放间隔检算 第六节 调车场 第七节 迁回线、禁溜线 第四章 驼峰及调车场调速,防溜设备选型及制动能力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驼峰间隔制动位制动能力 第三节 调车场制动位制动能力 第四节 调车场内减速顶制动能力计算 第五节 小能力驼峰溜放部分减速顶布置 第六节 调车场尾部防溜设备 第五章 驼峰生产房屋及有关设备 第一节 驼峰信号楼 第二节 其他生产房屋 第三节 驼峰有关设备 第六章 大、中能力驼峰的现代化改造 第一节 既有驼峰的特点 第二节 对既有驼峰系统诊断 第三节 改造方案的确定 第七章 小能力驼峰设计示例 第一节 设计资料 第二节 驼峰平面设计 第三节 峰高、纵断面设计 第四节 减速顶布置设计 第五节 车辆溜放间隔检算 第十篇 安全设备 第一章 避难线 第一节 避难线的作用 第二节 避难线的设计原则 第三节 避难线的平面、纵断面、轨道及路基 第二章 安全隔开设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设置条件 第三节 设置位置 第三章 止挡设备 第一节 类型 第二节 适用条件 第十一篇路基、排水及道路 第一章 路基 第一节 一般要求 第四章 客运站、客车整备所及客运机务段 第一节客运站 第二节 客车整备所 第三节 客运站与客车整备所及客运机务段的相互配置 第五章 货运站、货场 第一节 货运站 第二节 货场 第六章 工业站、换装站、港湾站及轮渡站 第一节 工业站 第二节 换装站 第三节 港湾站 第四节 轮渡站 第七章 枢纽 第一节 影响枢纽设计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枢纽总布置图型 第三节 枢纽内主要设备的配置 第四节 进出站线路布置和疏解 第五节 迁回线、联络线 第八章 接轨站 第一节 接轨站的运营特征和作业 第二节 接轨站、点方案选择 第三节 接轨铁路引入的布置原则 第四节 接轨站布置原则 第九章 重载运输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单元式重载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 第三节单元式重载列车车站布置图型 第十章 施工过渡设计 第一节 施工过渡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施工过渡步骤的安排 第三节 施工过渡工程的一般处理方法 第十一章 管线综合设计 第一节 设计范围及基础资料 第二节 设计原则 第三节 管线敷设的平、立面间距 第十二章 一电气化铁路的相关要求 第一节 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AT所 第二节 接触网 第三节 供电段 第四节 防干扰 第五篇 客运设备 第一章 旅客站房、站前广场 第一节 旅客站房 第二节 站前广场 第二章 旅客站台 第一节 旅客站台的分类及尺寸 第二节 旅客站台墙及站台面 第三章 旅客站台雨棚 第四章 旅客跨线设备 第一节 跨线设备的设置及分类 第二节 跨线设备的选用及相关要求 第六篇 货运设备 第一章 仓库、站台和堆货场面积及货物线长度的计算 第一节 仓库、站台和堆货场面积的计算 第二节 货物装卸线长度的计算 第二章 仓库与站台 第一节 货物仓库 第二节 货物站台 第三节 仓库、站台与线路的配置 第三章 低货位、协作货位、筒仓及堆货场 第一节 低货位 第二节 协作货位 第三节 筒仓 第四节 堆货场 第四章装卸机械与搬运机械
DB62/T 4128-2020标准下载第一节 装卸机械的分类及选择 第二节 装卸机械的生产定额 第三节 装卸机械与搬运机械规格及技术性能 第四节 装卸机械的主要附属设备 第五章 特种货物运输设备 第一节 危险货物运输设备 第二节 液体货物运输设备 第三节 易腐货物运输设备 第四节 牲畜运输设备 第五节 货车洗刷除污设备 第六章 检斤设备 第一节 检斤设备的分类及选择 第二节 地中衡的设置条件及要求 第三节 轨道衡的设置条件及要求 第七篇 机务设备、车辆设备 第一章 机务设备 第一节 概述 目录 第一篇 经济资料 第一章 货运量 第一节 货运量主要资料的编制 第二节 几种主要工矿企业厂外运输量参考表 第二章 客运量 第一节 二般规定 第二节 客运量主要资料的编制 第三章 车站货运量和客运量的确定 第一节 车站货运量的计算 第二节 车站客运量的计算 第三节 运量预测步骤一四步(阶段)法 第二篇 行车组织 第一章 车流组织 第一节 相关编组站的分工原则 第二节 车流量计算及组织原则 第三节 货物列车数计算 第四节 枢纽内编组站分工 第二章 车站与区间通过能力及车站改编能力 第一节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的基本规定 第二节 车站咽喉道岔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 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驼峰解体能力的计算方法 第五节 调车场牵出线编组能力及调车线能力的计算方法 第六节 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的确定 第七节 区间通过能力及加强措施 第八节 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作业时分参考指标 第三篇 正线及站线的平面和纵断面 第一章 正线平面 第一节 圆曲线 第二节 缓和曲线与夹直线 第三节 曲线超高与加宽 第四节 车站正线平面 第五节 桥梁和隧道的线路平面 第二章 站线平面 第一节 曲线超高与轨距加宽的确定 第二节 直线及其长度 第三章 正线纵断面 第一节 区间正线的坡度 第二节 进出站疏解线路的坡度 第三节 站坪长度、站坪坡度及其相邻坡段坡度 第四节 桥梁上隧道内的线路坡度 第五节 坡度折算 第六节 坡段长度及连接 第七节 列车起动检查 第四章 站线纵断面 第一节 新建车站的站内线路坡度 第二节 改建车站的站内线路坡度 第三节 站线坡段长度及连接 第四篇 站场及枢纽的平面设计 第一章 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 第一节 会让站、越行站 第二节 中间站 第二章 区段站 第一节 区段站的分类与作业 第二节 区段站站址选择及布置图型 第三节 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
第三章 编组站 第一节 编组站的作业和分类 第二节 编组站布置图型的选择 第三节 编组站的布置图型 第四节 主要设备的配置 第一节 选址原则 第二节 水土保持 第三节 其他 第三章 噪声、振动污染防治 第一节 平面布置原则 第二节 防治措施 第四章 大气污染防治 第五章 水污染防治 第一节 平面布置原则 第二节 防治措施 第六章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第十六篇 附录 附录I 限界 附录Ⅱ 铁路超限货物运输 附录Ⅲ 工务 附录IV 电力 附录V 机场净空 附录VI 防火、防爆安全距离 附录VI 法定计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