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10314-2021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pdf

TB10314-2021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B10314-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 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284374
下载资源

TB10314-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10314-2021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pdf

注:在设计及安全评估中,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监测项目的选测内容 调整。

4.2.2邻近施工影响区范围应根据铁路营业线等级、地

和工程类别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可根据邻近施工对铁路运营设 备设施的影响程度分为主要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和轻微影 响区。 1基坑工程的邻近施工影响区范围可按表4.2.2一1 确定。

CNAS-CL01-A002:2020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pdf注:1H为基坑开挖深度。

2对于地质复杂程度、工.程风险较高的T.程应进行专项评估以确定邻近施工 影响区范围

表 4.2.2—2隧道工程的邻近施工影响区区域范铁路等级邻近施工影响区邻近施工隧道横向邻近施工隧道纵向隧道正上方至竖向位移距离隧道施T面(1.0~主要影响区曲线反弯点1.5i范围内2.0)(H十D)范围内隧道竖向位移曲线反弯距离隧道施T.面(1.0~一般影响区点1.5i至竖向位移曲线边2.0)(H+D)至(2.0~普速铁路缘2.5i处3.0)(H十D)范围内距离隧道施工面(2.0~隧道竖向位移曲线边缘防轻微影响区2.5i~4i处3.0)(H十D)至(3.04.0H+D)范围内隧道正上方至(10距离隧旗施丁面2.0~主要影响区2.0)(H+D)范园内3.0)(H+D)范围内距隧道正上方(1.0请距离隧道施工面(2.0高速铁路一般影响区2.00)H+D)至3.0(H+3.0)(H+D)至4.0(H+D范围内D)范围内距离隧道正上方3.00H距离隧道施T面4.OH轻微影响区+D)至4.0(H+D)范围内+D)至5.0(H+D)范围内注:1i为隧道地表竖向位移曲线Peck计算公式中的竖向位移槽宽度系数(m),H为磁道覆土厚度(m).D为鞋道直径或等效直径(m)对于风险、复杂程度较高的工程应进行专项评估以确定邻近施工影响区范围。3大面积降水、桩基施工、顶进桥涵以及路基填挖方等工程423邻近施工安全监测应根据铁路营业线等级、监测对象重要程度以及邻近施工影响区范围进行分级实施,可按表4.2.3划分。表4.2.3监测等级划分监测区域邻近施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影响区重点监测区般监测区重点监测区一般监测区的监测对象的监测对象的监测对象的监测对象主要影响区一等三等一等三等.9

围并提高监测等级: 1轨下隧道、顶管及基坑周边土体以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 高压缩性土为主。 2邻近施工存在不良地质体或特殊岩土层。 3采用锚杆支护、注浆加固、高压旋喷桩等工程措施。 4施工期间发生严重的涌砂、漏水、冒水、支护结构变形过 大、邻近建(构)筑物及铁路运营设备设施变形过大。 邻近施工采用挤密桩。 6 新建铁路建设期已发现的显著差异变形地段。 7 铁路运输企业日常动、静态检查时线路状态出现持续变化 且变化较大的地段。 8 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状态异常。 9自然灾害引起监测对象变形异常

路基段有诈轨道监测点宜布置于轨枕适宜部位。路基段轨道 监测点可按本规程附录B布置,监测断面间距可按表4.3.1 确定。

4. 3. 1 路基段轨道监测断面间距

4.3.2路基监测点宜布置于路肩和路基坡脚附近,监测点应保证 稳定。路基监测点与轨道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路基监测点 4.3.3桥梁嫩台监测点应结合桥染形式、环镜影响因素及监测设 备安装方式等进行布置,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框架桥 及涵洞监测点宣布置于结构顶、底板及交接接缝处。 4.3.4送道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不宜少于4个,并应符合本规程附 录E的规定。隧道监测断面间距可按表4.3.41、表4.3.42确定

表43.4一1单线隧道测断面日路 等级 监测等级 高速铁路 普速铁路 太图隐藏 5m~8m 注:1本表仅适用于穿越道工程,并行隧道工程由设计或安全评估部门另行 决定。 2邻近施工自身风险高时间距取小值,自身风险低时间距取大值

:1本表仅适用于穿越隧道.T程,并行隧道T.程由设计或安全评 决定。 2 邻近施工自身风险高时间距取小值,自身风险低时间距取大值

4.3.5站房的结构墙角、结构分界处和出入口侧墙应设置

4.3.6地面雨棚柱和接触网支柱应设置位移监测点。变形较为

4.3.7其他铁路运营设备设施或增设其他监测项目的监

方式应根据安全评估报告,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 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水准测量法、三角高程测量法等

5.2.3 竖向位移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监测精度应与布置的控制网观测精度一致。 2 监测期间应定期对水准仪角进行检校,检校后的i角不 应大于15”,检校间隔不应超过30d。 3三角高程测量宜采用0.5"级或1"级的全站仪和特制规牌, 采取中间设站、不量仪器高的前后视观测方法。

5.3.1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可采用投点法、小

.3.1测定特定方同的水平位移可采用投点法、小角度法、激光 催直法及方向线偏移法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投点法和小角度法时:应对经纬仪或全站仪的竖向轴 项斜误差进行检验,当竖向角超出土3范围时,应进行竖向轴倾斜 改正。 2采用激光准直法时,应在使用前对激光仪器进行检校。 3采用方向线偏移法时,对主要监测点,可以该点为测站测 出对应基准线端点的边长与角度:求得偏差值:对其他监测点:可 选适宜的主要监测点为测站,测出对应其他监测点的距离与方向 直,按坐标法求得偏差值。 5.3.2测定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可采用边角前方交会法、边角后 方交会法、导线测量法和极坐标法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边角前方交会时,交会角宜在60~120°之间,并宜采 用三点交会。 2采用边角后方交会时,宜采用全站仪后方交会,由三个及 以上固定点测角、测边求得测站坐标。

方交会法、导线测量法和极坐标法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边角前方交会时,交会角宜在60~120°之间,并宜采 用三点交会。 2采用边角后方交会时,宜采用全站仪后方交会,由三个及 以上固定点测角、测边求得测站坐标。 3采用导线测量时,测量要求应参考对应的基准网测量 要求。 5.3.3 当监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卫星定

5.3.4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应采用强制对中装置。 5.3.5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独立座标系统,并进行一次布 网,定期复测。每次监测前,宜对基准网进行稳定性检查,并以稳 定点为起管点。

5.3.5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并

网,定期复测。每次监测前,宜对基准网进行稳定性检查 定点为起算点。

三角形网,其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30°,当受场地或其他条件限制 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25°。边角网应合理配置测角和测 距的精度。

次领舞临务 3.41接触网支柱、高架墩台站房和雨柱朋等铁路运营设备设 施的的倾余监测,可根据现场观测条件采用投点法、全站仪坐标法或 差异竖向位移法等。面 5.42投点法适用于每个测站观测一个倾斜方向的偏移量,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2测站点设置在倾斜方向的竖向方向线上,与观测点的距离 宜为上、下部观测点高差的1.5~2.0倍。4V 3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观测时,在下部观测点安置水平尺, 瞄准上部观测点后投影到水平尺上直接读取倾斜偏移量,观测时 应正、倒镜各观测一次取平均值。 4历次倾斜偏移量的交化值与上 下点高差的比宜即为倾斜 率变化值。当上、下观测标志的连线与结构的的竖向轴线平行时,倾 斜偏移量与高差的比值即为结构的倾斜率。 5.4.3全站仪座标法适用手同一测站对监测对象在两个正交方 向的倾斜偏移量进行观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结构的上、下部竖向对应设置观测标志,观测标志宜为 小棱镜或反射片,采用基于无合作自标测距技术时可为其他平整

2测站点应设置在结构边线的延长线或结构边线的垂线上, 与观测点的水平距离宜为上、下部观测点高差的1.5~2.0倍。 3以测站点为原点、测站点至下部观测点连线为工轴正方 向、y轴竖向于轴、竖直方向为之轴建立独立坐标系,、y两个 坐标分量的变化值分别为两个方向的倾斜偏移量。 4历次观测应正、倒镜各观测一次取平均值。 5历次两正交方向的倾斜偏移量的变化值与上、下点高差的 比值即分别为相应两个正交方向的倾斜变化率。当上、下点的连 线与结构的竖向轴线平行时,倾斜偏移量与高差的比值即为结构 的倾斜率

倾斜方向上对应设置竖向位移观测点。竖向位移监测应满足本规 程第5.2节的要求。差异竖向位移量与距离的比值可作为该连线 方向的倾斜率。

5.4.5 倾斜监测成果应包含测量位置、倾斜方向、偏移量和倾斜 率等。

5.4.5倾斜监测成果应包含测量位置、倾斜方向、偏移量

5.5.1邻近施工前应详细调查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情况,记录各

5.5.1邻近施工前应详细调查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情况,记录各 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初测日期。

5.2裂缝监测应符合下列规

1裂缝监测应测定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 及其变化情况。 2对需要监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 3 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首、末端布置。 4 当原有裂缝增天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

5.5.3裂缝监测宜采用下列

2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

镶嵌或理入式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 纵横向变化时,可采用坐标方格网板标志。

5.5.5监测标志布置完成后应拍摄裂缝监测初始照片。

6.1.1自动化监测方法选择应符合表6.1.1的规定

6.1.1自动化监测方法选择应符合表6.1.1的规定

表6.2.2全站仪自由设站精度要求

注:连续梁、特殊孔跨桥等困难地段,自由设站点坐标中误差可放宽1.5倍。

注:连续梁、特殊孔跨桥等困难地段,自由设站点坐标中误差可放宽1.5倍。

数为0.2℃,气压最小读数为50Pa,并应及时进行数据的气象 修正。

6.2.4监测点或监测点组应根据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低

测项目的具体要求设置。监测点宜采用固定棱镜的方式布置,并 做好保护。

6.2.5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宜其备异常数据自动剔除

6.2.6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应具备根据远程指令选取观测方 向,设置观测时间、观测频率和观测测回数等性能。

6.2.6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应具备根据远程指令选取观测方

6.3静力水准装置自动化监测

6.3.1静力水准线路应由基准点和观测点等组成,宜布置成附合 水准线路。

6.3.2静力水准的基准点应位于影响范围之外,并应采用水准测 量法定期联测。

6.3.3静力水准设备的连通管路应平顺,管路内不应有

一点都应低于蓄液罐底部。对于有冰冻可能的地段,应使用防冻 液填充。

.4同一测段内静力水准测量的竖向位移观测值可按么 3. 4)计算。

H=(h一h)(h一h)

6.3.5单点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3mm

6.5卫星定位直动化监测

6.5.3监测过程中宜同步记录接收机电压数据,实时监控接收机

3监测过程中宜同步记录接收机电压数据,实时监控接 电源状态,

6.5.6卫星定位自动化监测系统宜具备根据远程指令设

测频率、预警值、报警1

7.1.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或对个别点进行

1 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报警值 2 监测数据持续变化较大。 3 近施工出现异常情况。 4 结构裂缝变大或出现明显新增裂缝。 5 暴雨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 6 其他影响铁路运营设备设施使用安全的异常情况

7.1.3监测周期应包含施工期和峻工后至少一个月的数据稳定 期。当竣工一个月后,达到下列停测标准时,监测单位可提出停测 申请: 1高速铁路: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变形趋于稳定,工一个月 后变形速率不大于0.5mm/月。 2普速铁路: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变形超趋于稳定,峻工一个月 后变形速率不大于1.0mm/月

7.2预警值、报警值及控制值

7.2.1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监测预警值、报警值和控制值可按表

7.2.1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监测预警值、报警值和控制值可按表 7. 2. 1一1 ~ 表 7. 2. 1一4 确定,

表7.2.1一2铁路桥梁变形监测预警值、报警值和控制值(mm)

注:1接触网支柱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

在限速条件下进行邻近施工时,预警值、报警值和控制值可根据线路情况结 合安全审查、评估意见确定

7.2.2监测等级为一等的站房,监测预警值、报警值和控制值由 房屋鉴定和安全评估部门给出建议值:监测等级为二等、三等的站 房变形监测预警值、报警值和控制值可按表7.2.2确定。

等监测等级的站房变形监测预警值

7.2.3本规程未明确的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监测预警值、报警值和

7.2.3本规程未明确的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监测预警值、报警值和

制值应由设计单位、安全评估单位会同铁路运输企业共同确

复核: 监测负责人: 监测单位:××××公司,日期:××××年××月××日

B. 0.1 轨道测点可按图 B. 0. 1一1、图 B. 0. 1一2

0.1轨道测点可按图B.0.1一1、图B.0.1一2布置。

B.0.1一1有作轨道测点布置示

.0.1一2无谁轨道测点布置示意

C.0.1路基测点可按图C.0.11、图C.0.1—2

.1路基测点可按图C.0.11、图C.0.1一2布置

Q/GDW 13003.2-2018 35kV变压器采购标准 第2部分:35kV3.15MVA三相双绕组电力变压器专用技术规范一2无轨道路基测点布置示意

D.0.1每个墩台应布置不少于4个监测点,上部2个监测点宜布 置在墩台顶,下部2个监测点宜布置在墩台底部满足通视条件的 合适位置。 D.0.2桥墩测点可按图 D.0.2 布置

0.2桥墩测点可按图D.0.2

图D.0.2桥墩全站仪棱镜布置示意图

.1隧道拱腰两侧应各布置至少1个监测点,道床两侧侧 布置1个变形监测点。 .2隧道测点可按图E.0.2布置

图E.0.2隧道断面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

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 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充允许有选择GB∕T 26216.1-2019标准下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