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 10101-2009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pdf主*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施行日期:2009年1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ode forRailwayEngineeringSurvey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
宾馆扩建工程项目粪池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铁建设〔2009】195号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一2009),经修订后现予发 布(单行本另发),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铁道部原发《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铁 建设函[1999]69号)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由铁路工程技术标准 所、中国铁道出版社组织出版发行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一2009),经修订后现予发 布(单行本另发),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铁道部原发《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铁 建设函[1999]69号)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由铁路工程技术标准 所、中国铁道出版社组织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二〇〇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本规范系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5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 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5]84号)的要求,在《新建铁 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一99)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为了适 应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按照建立铁路工程规范标准的要 求,本次修订将其名称修改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本规范在修*中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要求和测绘技术的发 展,从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的要求出发,在全面 总结铁路工程测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铁路T程测 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删除了部分已不适用的内容。 本规范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平面 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线路测量、隧道测量、桥涵测量和构 筑物变形测量,另有四个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强调了控制测量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增加了平 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章,将线路、桥梁、隧道有关控制 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要求等内容纳人到平面、高程控制测量两 章中。 2.体现了铁路工程测量“三网合一”的测量理念。 铁路工程测量的平面、高程控制网按施测阶段、施测目的及 功能可分为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和运营维护控制网。为保证 控制网的测量成果满足铁路工程勘测、施工、运营维护三阶段的 要求,适应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三阶段的平面、高 程控制测量必须采用统一的尺度和起算基准,即“三网合” 3.确定了铁路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分级布网的布设原则
4.提出了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统宜满足投影长度变形 值不大于25mm/km的要求。 5.明确了铁路工程平面、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应根据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进行确定的原则。 6.将采用定测中线控制桩作为联系铁路勘测设计与施工的 线路平面测量控制基准,修改为以平面控制网作为铁路工程设计 与施工测量的控制基准。 7.增补了施工复测的相关技术要求。 8.增加了GPSRTK定测放线及航测法测绘路基横断面等内 容。 9.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增加了在山区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 控制测量方法进行三等高程控制测量的内容。 10.增加了构筑物变形测量和轨道施工测量章节的内容。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 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 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四川 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61003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 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 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资解释。 本规范主*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参*单位: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 计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周世林、卢建康、刘华、杨维裕、吴 迪军、程昂、梅熙、岑敏仪、王智、熊伟、李学仕、刘 成龙、张建军、肖根旺、王国祥、何军、徐金洲。
8.1一般规定 101 8.2 变形监测基准网 8.3 变形监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要求 8.4 路基变形测量 109 8.5 桥梁变形测量 109 8.6 隧道变形测量 113 8.7 测量成果整理 114 附录A 控制点理石及标识 116 附录B光电测距仪、全站仪技术要求 124 附录C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水准尺技术要求 127 附录D控制点点之记. 128 本规范用词说明·· 129
8.1 一般规定 101 8.2 变形监测基准网 103 8.3 变形监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要求 + 104 8.4 路基变形测量 109 8.5 桥梁变形测量 109 8.6 隧道变形测量 113 8.7 测量成果整理 114 附录A 控制点理石及标识 116 附录B光电测距仪、全站仪技术要求 124 附录C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水准尺技术要求 127 附录D控制点点之记… 128 本规范用词说明 129
8.1 一般规定 8.2 变形监测基准 8.3 变形监测的主 8.4 路基变形测量 8.5 桥梁变形测量 8.6 隧道变形测量 8.7 测量成果整理 附录A控制点理石及 附录B光电测距仪、 附录C水准仪(数字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
1.0.1为统一铁路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保证测绘成果质量满 足勘测、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的测量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及以下新 建有轨道铁路工程测量。 1.0.3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坐标系或工程独 立坐标系,线路设计高程面上的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官大于 25mm/km。桥梁和隧道控制测量可采用施工独立坐标系。 1.0.4铁路工程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个别地 段无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点时,可引用其他高程或以独立 高程起算,在全线高程测量贡通后,应消除断高,换算成1985 国家高程基准,有困难时应换算成全线统一的高程系统。 1.0.5铁路工程勘测、施工、运营维护各阶段的平面、高程控 制测量必须采用统一的基准。 1.0.6国家控制点满足平面、高程控制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 采用国家控制点作为平面、高程控制点。 1.0.7线路平面、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应根据旅客列车设计 行车速度,分级进行设计。 1.0.8测量精度应以中误差衡量。极限误差(简称限差)规定 为中误差的2倍。 1.0.9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书写清楚、签署完善 并应复核和检算,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严禁使用。各种测量原 始记录(包括电子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妥善保存。 1.0.10铁路工程测量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结合 各阶段工作的特占和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安金生产措施
各阶段工作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措
1.0.11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做好经常性的保养和维护工作, 并定期检校和鉴定。 1.0.12铁路工程测量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 工艺。测量工作中采用本标准未涉及的新技术时,应符合国家及 铁道部相关规定并经铁道部主管部门审定。 1.0.13铁路工程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1.1工程独立坐标系
以任意中央子午线和高程投影面进行投影而建立的平面直角 坐标系。
利用两台或两台以上卫星定位接收机同时接收多颗定位 信号,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方法
2.1.4基础平面控制网(CPI)
在框架平面控制网(CPO)或国家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的基础 上,沿线路走向布设,按C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的控制网 为线路平面控制网起闭的基准
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I)基础上沿线路附近布设,为勘 测、施工阶段的线路平面控制和轨道控制网起闭的基准。
沿线路布设的平面、高程控制网,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 (CPI)或线路控制网(CPⅡI),为轨道施工和运营维护的 基准。
由一系列相连的三角形构成的测量控制网,是三角网、三边 网、边角网的统称。
2.1.81"(0.5"、2”、6")级仪器1”(0.5”、2"、6”)classin
1”(0.5”、2"、6")级仪器是指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标称 为1”(0.5”、2"、6")的测角仪器,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 光学经纬仪。
为桥梁、隧道、路基和站场等工程设计提供的局部大比例尺 地形图。
将设计的铁路中心线测设到地面的工作。
以线路水准点为起闭,测定中线桩处的地面高程或既有线的 轨顶高程,也称中桩水准或中平
公(道)路、铁路、电线、管线等建筑物与铁路线路交叉 关系(平面、高程)的测量工作。
2.1.13洞外控制测量
为保证隧道贯通,在隧道洞外进行的全隧道范围的平面、 高 程控制测量。
2.1.14洞内控制测量
2.1.15竖井联系测量
隧道施工测量中,将洞外控制网的坐标、方向和高程通过竖 4。
并传递到洞内的测量。
贝通庆左 隧道贯通时,在贯通面处的坐标、方向和高程的误差。 2.1.17水文测量hydrologicalsurvey 与水文相关的测量,如水位、水文断面、水坡等的测量。 2.1.18桥梁墩台定位locationofpierandabutment 桥墩、桥台中心位置的定位放样测量。 2.1.19变形测量deformationsurvey 在铁路建设和运营阶段,对路基、桥梁、隧道和轨道等构筑 物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或沉降、倾斜等位移量进行定期或持续 的测量。
time differential kinematic surve
以卫星定位系统CPS载波相位观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测 量技术。
DS05、DS1、DS3—水准仪的等级 C一一照准差 D——测距边边长 mn 测距中误差 mp 一测角中误差 ma 方位角中误差 W 闭合差 有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连续自然数的一个数值 北 导线或水准路线长度 M——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 一每千米水准浏量的全中误差
? 导线或水准附合线路或闭合环的个数 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P一—观测量的权 S— 边长、斜距 H—平均高程 一高差 mL 桥轴线长度中误差 墩中心点位放样限差 M 一隧道贯通中误差或桥梁放糕的容许误
3.1.1铁路工程平面控制网包括线路控制网、桥梁和隆
3.11铁路工程平面控制网包括线路控制网、桥梁和隧道等工 程的施工控制网,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和三角形网测 量等方法进行施测。 3.1.2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卫星定位测量依次为一、二、三、 四、五等,导线测量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形网
重寻力法进有施侧 3.1.2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卫星定位测量依次为一、二、三、 四、五等,导线测量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形网 依次为二、三、四等。
1控制网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技术经济合理、确保质量 的原则。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进行联测方案设计。 2各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铁路工程旅客列车设计行车 速度、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精度内插。
3.2.1卫星定位测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
3.2.1卫星定位测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 量规范》(TB10054)的有关规定。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 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卫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当基线长度短于500m时,一、二、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四等边 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五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10mm
3.2.2各等级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中误差应小于按
3.2.2各等级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中误差应小于按 (3.2.2)式计算的标准差。
o=±√a²+(bd)²
1控制网应根据设计目的、预期精度、作业时卫星的可见 性、成果的可靠性和参加作业的接收机台数等条件进行 设计。 2控制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各等级控制 网同步图形之间的连接应采用边联式或网联式。五等控制网可采 用闭合环、附合路线或者包括这些布网形式的混合网。 3各等级控制网宜与高一级的控制点联测某大学学生宿舍施工组织设计附图纸,联测点总数不 得少于3个,待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少于2个。为求得控制点的正 常高,应根据需要适当进行高程联测。
3.2.4卫星定位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4的 规定。
3.2.4卫星定位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4的
麦3.2.4卫星定位测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注:平均重复设站数≥15是指至少有50%的点设站2次,
.2.5基线观测数据质量应符合
超重、超高承重架施工方案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宜大于10%。 2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重复观测基线长度较差 应符合表3.2.5的规定
表3.2.5基线质量检验限差
注:1a为相应等级规定的基线长度中误差,n为闭合环边数。 2当环由长短悬殊的边组成时,宜按边长和等级规定的精度计算每条边的 并计算环闭合差的精度,以代替表中的√no计算环闭合差的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