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1T 1174-2019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规范.pdf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规范
eschedulingstandardforurbanrail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办公室消防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施工方案,word版.doc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运行图编制的基本要求…. 4.1 一般要求 4.2网络能力配置 4.3换乘节点协调 4.4首末班车衔接 4.5 运营时间 运行图编制的技术规定 5.1列车运行方向规定 5.2运行图类别 5.3运行图命名规则 5.4 车次命名规则 . 5.5 运行图的图形表示 运行图编制的方法“ 6.1全日行车计划的制定 6.2 车底运用计划编制 6.3 不同时段的运行线编制 6.4列车出人库运行线编制 6.5 调试计划线编制 6.7 空驶运行线编制 6.8备车运行线编制 6.9共线交路运行图编制 6.10快慢车运行图编制 6.11运行图计算机编制· 运行图的管理与评估 7.1运行图指标 7.2运行图发布与实施 7.3运行图资料管理 7.4运行图评估及更新 附录A(资料性附录)《运行图有关规定》说明 附录B(资料性附录)运行图指标 1U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运行图编制的基本要求… 4.1 一般要求 4.2网络能力配置 4.3换乘节点协调 4.4首末班车衔接 4.5 运营时间 .·.. 运行图编制的技术规定 5.1列车运行方向规定 5.2运行图类别 5.3运行图命名规则…. 5.4 车次命名规则 5.5运行图的图形表示 运行图编制的方法“ 6.1全日行车计划的制定 6.2 车底运用计划编制 6.3 不同时段的运行线编制 6.4列车出人库运行线编制 6.5 调试计划线编制 6.6巡道运行线编制.…...…...·. 6.7 空驶运行线编制 6.8备车运行线编制 6.9共线交路运行图编制 6.10快慢车运行图编制 6.11运行图计算机编制·…. 运行图的管理与评估 8 7.1运行图指标 7.2运行图发布与实施 7.3运行图资料管理 7.4运行图评估及更新 .....*.* 附录A(资料性附录)《运行图有关规定》说明 附录B(资料性附录)运行图指标 10
DB31/T 1174—2019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志彬、殷峻、徐瑞华、朱利敏、徐浩、赵源、周明、张知青、陈菁菁、廖沈美慧 邹晓磊、洪玲、周峰、朱炜、黄家骏、谢超、黄海来、郁劲松、段龙杰
DB31/T 1174—2019
本标准规定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以下简称运行图)编制的基本要求、运行图编制的相 关技术规定、运行图编制的方法和运行图编制的管理与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独立路权的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工作,其他轨道交通制式可参 照使用,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的运行图编制也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T/T1185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规范
3.7 首班车firstservicetrain 运营开始的第一班载客列车。 3.8 末班车lastservicetrain 运营结束的最后一班载客列车。 3.9 运营时间serviceperiod 首班车驶离运营起点至末班车到达运营终点的时间。 3.10 全日行车计划dailyoperationplan 运营时间内各个时段(通常为1h)开行列车对数(或行车间隔)的计划。 3.11 区间运行时分runningtimeinthesection 列车在两个相邻车站之间的运行时间标准,需要通过列车牵引计算和列车试运行相结合的方法 确定。 3.12 停站时间dwelltime 列车停稳至列车作业完成后离站动车的时间。 3.13 越行overtaking 先到的列车在车站停车,等待后一同方向列车通过或到站停车后先开的过程。 3.14 发车间隔departingtimeinterval 同一线路的相邻两列同向列车驶离起点站的时间间隔
4.1.1运营单位应根据客流需求和设备技术条件,合理编制和优化运行图
4.1.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应启动运行图的编制工作: ·新线或线路延伸段开通运营; ·客流特征与线路的运输能力不匹配; ·首末班车变更或交路方案发生变化; · 线路的设施设备或技术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如线路施工、设备更新等); ·举办会引起线路客流发生较大波动的重大活动(如大型体育赛事、大型展览会、大型文艺活 动等)。 .1.3运行图编制应符合JT/T1185的有关规定,满足行车作业程序和各项时间标准。 4.1.4运行图编制应合理分配冗余时间,使运行图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抗干扰能力。 4.1.5运行图编制宜遵循相关流程的规定,流程包括客流分析、运行图参数修正、全日行车计划编制、 运行图草图编制、运行图优化调整、运行图审核、运行图发布、运营信息更新等。 4.1.6运行图编制应考虑线路、车辆基地、车辆等设施设备的综合运用,也应考虑司机、维保、站务等工 作人员的安全和高效作业要求
4.1.7运行图编制应考虑与行车有关各部门工作的综合协调。 4.1.8运行图编制宜考虑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合理衔接, 4.1.9运行图应附《运行图有关规定》的说明文件,文件具体要求参见附录A。
DB31/T 1174—2019
4.2.1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应在单一线路运行图编制之前制定网络能力配置计划。 4.2.2网络能力配置计划编制应以网络的运能需求、分方向换乘客流和线路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为依据,并且考虑线路之间的换乘客流量和车站能力适应性。 4.2.3网络能力配置计划应考虑线路能力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使线路的运输能力得到均衡利用。 4.2.4网络能力配置计划编制应兼顾合理性、经济性和可行性,明确线路的交路方案、停站方案、编组 方案、最小与最大间隔、可运用的车底数量等。
4.3.1换乘节点协调计划的编制应考虑为相继到达换乘站的不同线路的列车建立时序衔接关系,尽可 能减少乘客的换乘等待时间。 4.3.2对单个换乘节点而言,应根据线路的走向特征和承担运送客流的重要程度,选择主要协调线路 和主要协调方向进行换乘节点协调计划的编制。 4.3.3网络化运营条件下,换乘节点协调计划的编制宜针对不同时段的客流空间分布特征,对整个路 网的换乘站和换乘方向划分不同优先级进行分层协调
4.4.1网络化运营条件下,首末班车衔接计划的编制宜满足以下原则: ·首班车:使早间市郊范围的乘客经换乘后能够尽快搭乘列车进入市区范围。 ·末班车:尽量使晚间市区范围的乘客换乘后能搭乘列车返回市郊范围。 4.4.2特殊运营(如重大活动)情况下,宜先指定某条特殊线路的首末班车在某站的发车时间,并以此 为基础,推算路网中其他线路的首末班车的发车时间。 4.4.3首末班车的开行时间宜考虑与航空、铁路、长途汽车、公交等其他交通工具的衔接需求,
4.5.1每条线路全天运营时间不宜小于16h,首班车始发站发车时刻不宜晚于6:00,末班车始发站发 车时刻不宜早于22:00。 4.5.2遇重大活动等特殊情况,宜根据实际需求安排线路运营时间
4.6.1行车间隔的安排宜满足“高峰满足客流、其他时段满足服务”的总体要求。
6.1行车间隔的安排宜满足“高峰满足客流、其他时段满足服务”的总体要求。 6.2 每条线路的具体服务要求如下(早晚收发车时段除外):
·中心城以内区域最小行车间隔不宜大于5min; ·中心城以外区域最小行车间隔不宜大于10min 4.6.3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当可提供的最大计划运力无法满足运量需求时,宜充分挖掘设施设备潜 力,实现运能最大化;当可提供的最大计划运力能满足运量需求时,车厢平均满载率宜控制在100% 以下
4.6.4工作日平峰时段和双休日所有时段的车厢平均满载率宜控制在70%以下。 4.6.5初期运营线路的行车间隔应根据客流情况、线路信号情况和车辆设备情况而定,
5.1.1列车上下行运行方向的定义应以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定义为准。 5.1.2 共线运营线路上,共线段的列车运行方向应保持一致。 5.1.3分期建设的线路上,全线列车运行方向应该保持一致
5.2.1运行图包括工作日运行图、双休日运行图、节假日运行图、延长运营时间图、施工图、演练图等多 种,如表1所示
5.2.2不同类别的运行图应单独编制
5.2.2不同类别的运行图应单独编制
5.4.1运行图中的每一列车应冠以车次号,车次号应有统一的命名规则。 5.4.2车次信息宜包括线路编号、车底出库顺序号、目的地码等信息。以上海为例,车次由5位(线路 编号超过9时为6位)组成·前1位(或2位)为线路编号,中间2位为出库顺序号,最后2位为目的码
5.5运行图的图形表示
5.5.1运行图的底图结构表示应遵循以下原则: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距离,水平线表示车站中心线,垂直线表示时间:
DB31/T 1174—2019
车站中心线的线间距由下行区间运行时分的比率确定; 宜采用横轴1min为单位的一分格运行图,并用细竖线加以划分; 车站中心线、十分格线、五分格线和一分格线宜采用不同线型或颜色加以区分; 车辆基地中心线位置宜根据地理位置合理安排,与接轨车站中心线的间距不宜过小,如图 ? 所示; 对于环形线路的底图结构,应将环线某个车站(以ATS定义为准)虚拟成两个车站,再参考单 线路运行图底图结构的表示形式,如图2所示。
带车场线路拓扑结构及底图结构定义示意图
图2环形线路拓扑及底图结构定义示意图
行图中的运行线应与车底周转线同步表示,不同类型的列车宜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线型表示。 行图中的时间标识、车次号、车底号宜采用不同字体类型或不同字号加以区分。以上海轨道 线为例,运行图的表示形式如图3所示
6.1.1全日行车计划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客流需求做到最佳匹配,可考虑在不同时段采用不同的行车 间隔和不同的交路方案。 6.1.2每条线路的全日行车计划应通过预测的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运营时段间隔要求、线路可 运用车底数、列车编组、车辆定员以及线路通过能力来综合确定, 6.1.3一天中的运营时段不宜划分过多,通常工作日全天宜分为早发车、早高峰、平峰、晚高峰、晚收车 5个运营时段,双休日全天宜分为早发车、平峰、晚收车3个运营时段
6.2.1车底运用数量应通过车底运用周期和需要开行的行车间隔来确定。 6.2.2在车底运用数量不足时,应以可投运的最大车底运用数量为基准来确定可以实现的最小间隔 时间。 6.2.3运行图编制时应综合考虑需要的车底数量、最小的车底运用周期、实际开行列车间隔、实际的车 底数量以及实际车底运用周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6.2.4车底运用数量应与行车间隔合理匹配,在车底运用数量不足时,宜考虑采用极端高峰加密的运 行图编制方案。
6.3.1在同一运行间隔时间段内,列车运行线编制时应先以周期运行线为基础,根据时间段的起始与 终止时间来编制该时间段内的其他运行线
DB31/T 1174—2019
3.2 过渡时间段列车运行线的编制应考虑车辆基地的存车能力、车底出人库方式、列车折返方式 追踪间隔时间、进路交叉等约束
6.4列车出入库运行线编制
4.1列车出人库运行线的编制应根据不同车辆基地的位置和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出人库方式。 4.2 2列车出人库运行线的编制应尽量减少列车的空驶里程
调试计划线宜用于列车转场和列车验证,包括末班车前调试计划线和末班车后调试计划 类。 5.2 1M1 调试计划线的编制应根据现场的运营需求分线路单独确定国际家居商务港A馆钢管桁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同时应在《运行图有关规定》的 详细说明
6.6.1运营单位应制定巡道车的限速规定 6.6.2巡道车应覆盖线路所有运营区段和所有运营方向。 6.6.3特殊情况下允许巡道列车反向运行,这类列车应在《运行图有关规定》的文件中重点说明开行的 要求与方式
6.7.1 空驶列车应尽量少开。 6.7.2 空驶列车可在车站设置停站时间,列车运行过程中也可进行停车作业,但禁止开车门
6.8.1备车运行线可作为计划线进行编制。 6.8.2备车运行线是否载客应在《运行图有关规定》的文件中详细说明
6.9共线交路运行图编制
6.9.1在Y型交路中,底图结构的定义形式宜根据各交路列车开行数量而定。 6.9.2共线交路的车底运用方式宜考虑套跑运用和独立运用两种形式,如果具备套跑运用的条件,则 不宜考虑独立运用 6.9.3共线交路的车底运用数量取决于各独立交路的运行周期和车底的运用方式,宜通过计算各独立 交路的车底数量之和来估算。 6.9.4同一时间段内,不同交路列车的开行数量宜保持 一定的比例,宜为1:11:2或2:1
6.10.1快慢车运行图的编制应明确不同种类列车的开行比例和开行间隔,同时应当考虑不同种类列 车在各车站的停站频率和停站时刻的均衡性。 6.10.2快慢车运行图的编制应考虑慢车被越行的地点和被越行的次数T/CECS G:M61-01-2019 公路混凝土桥梁拆除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同一慢车被越行的次数不宜 过多。 6.10.3快慢车运行图编制时应充分评估快车与慢车组合开行带来的能力损失。 6.10.4开行快慢车的线路宜公布快车的详细时刻表
6.11运行图计算机编制
6.11.1 运行图编制可采用第三方专用的运行图编制工具,不同线路的运行图编制工具宜统一。 6.11.2若使用第三方编制工具,应能实现编制出的时刻表与不同信号供应商的ATS系统的无缝 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