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建雨污水方涵沟槽开挖(钢板桩)施工方案(2019)(5)县城新建一横道至平安桥头雨水箱涵及防汛排涝提升工程施工图设计图集
拟施工排水管道AK2+489~AK2+920位于既有十里大道道路中心。因排水管道施工基槽开挖较深,地质条件较差,土体渗水量大,为防止基槽坍塌、已有构筑物变形、位移,保证尽少对既有道路破坏、地下管线安全,故考虑钢板桩加槽钢支护方案。
在认真阅读图纸和合同文件,结合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设计、施工规范,充分发挥我公司现有的施工管理、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套能力,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将基于以下原则进行系统阐述: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选择稳妥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保证工期、保证质量、节省投资,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经济、可靠、合理的原则比选施工方案,并配备足够数量的适合本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和其他资源以满足施工要求;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信息化动态管理,从而达到合理组织和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按期按质完成施工任务的目标。
JC/T 2123-2012标准下载(2)技术先进和可靠性原则
根据本工程特点,学习、借鉴国内类似工程施工和管理的成熟技术,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针对地质条件选用先进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施工机械,采取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采用ISO9001标准全方位控制施工过程,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程序,严格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明确工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结合本工程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在国内同类工程达到领先水平。
根据本工程的工期要求,合理配置资源,科学组织施工,使本项目的资源能得以利用充分,根据工期节点目标,编制年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和周进度计划,做到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衔接有序以确保各阶段施工计划和总体施工计划的实现,从而保证总工期的按期完成。
施工过程实施ISO18000标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保卫、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和控制程序并严格执行,贯彻以人为本的施工宗旨,维护和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此次排水工程地点位于金堂县县城十里大道片区,为解决此片区内涝问题,需对排水系统进行改造。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我单位负责新建雨水箱涵桩号为AK2+367~AK2+920,总长567米。根据地质情况排水箱涵基坑开挖方式主要为,放坡开挖、钢板桩+支撑支护。
放坡开挖里程:AK2+367~AK2+489,合计122m。
钢板桩+支撑支护里程:AK2+489~AK2+920,合计431m。
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内地下水有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组成,上层滞水水量不大,易于排除,可采用明排法,沿基坑周边及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并在基坑底部每隔20m设置一个集水坑,深1m。因场地内的孔隙潜水水量丰富,地下水位在雨季时受河水位影响较大,若开挖范围内遇该层地下水,建议先以明排措施进行排水,若无法排除,可结合井点降水措施。该工程施工建议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应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下0.5m。若采用管井降水,则降水井内径不小于300mm,成孔直径不小于800mm;内径不小于300mm,花管与井壁间采用砾石填充。降水井深度按15m考虑。降水深度约为3m。降水井约28口,平均间距约20m,降水井沿基坑周边布置。施工单位可根据上述布置原则灵活调整局部位置。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降水井长度、滤管长度等进行复核调整。
根据地勘报告,箱涵以粉质黏土、粉土或换填地基为基础持力层,粉质黏土、粉土承载力特征值fak应≥70kPa。如开挖后存在软弱土,则采用级配良好的砂卵石进行换填,总换填量共计约为1750m3,应以实际发生为准。
(1)施工前请进行现场测量交底,按设计图纸认清实地水准基点、导线桩并做好“点记”。对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标志,必须采取措施妥善保护,以免由于施工不慎而受损坏。
(2)支护结构施工前,应仔细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情况,并会同建设单位和管线权属部门共同研究,协商解决管线的迁改、加固、悬吊等方案,确保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先进行场地降水至基坑下0.5m,再打桩,最后进行基坑土方开挖。
(3)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前施工机械安排到位,对机械设备做好检查、维修和必要的保养工作,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
(4)抓好安全文明施工工作,施工前安装相应的围挡及警示标识。
(6)施工前,对现场管理人员、机械设备驾驶员、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学习本范围内的相关知识。
项目推行精细化、扁平化管理模式,实行一级核算、一级管理,统一对外,紧密型管理模式,项目经理部负责经营管理、预算员负责生产以及成本控制。试验员主要承担整个标段的试验、配合比、监测工作。
根据工期要求,我方将组建精干项目部,配备优秀管理人员,采取先进施工技术,精心施工,科学管理,结合我公司质量、安全、环境及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在施工中采取穿插作业,利用有效措施,保证工程计划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
5.4施工用水用电布置
现场施工用水主要为安全文明施工及管道疏通,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采用10m³洒水车进行施工供水,现场施工用电采用路灯电。
原地面为沥青路面,围挡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工地围挡以浅灰色为基调色,和周边建筑、城市道路等风格相统一。工地围挡外侧设置仿真草皮,做到整体布局协调、整洁美观。围挡搭设考虑材料堆放适当扩大围挡搭设范围,以满足工程需要及行人安全。
5.6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5.7主要劳动力配置计划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范围的土层主要为粉质黏土、粉土,地质条件差,同时管道基坑深度较大,因交通安全和管线安全距离等原因无法采取放坡开挖,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钢板桩加槽钢支护方式。
(一)管道基坑支护形式
根据本段基坑开挖为深度3.5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既有路面破除→钢板桩施工→降排水施工→槽钢支撑施工→土方开挖→槽底处理→主体结构施工→沟槽回填→钢板桩拔除。 测量放线前结合业主、设计单位交接桩点进行施工控制网复测和加密的准备工作。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及施工控制网的布设联合进行。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 ①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②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控制点,前视后视距离保证一致。 ③施工控制网根据工程规模及建筑物施工放样的要求确定。 ④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选点。 ⑤对控制点进行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①为保证箱涵线路及其他建筑物施工的竖向精度要求,在施工区域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水准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点位一致。 ②依据现场设计单位给定的水准点布设施工高程控制网。 ③根据设计单位给定的水准点,在现场适当部位引测加密水准点,形成一条附合水准路线。在整个施工区域建立高程控制网,作为道路及建筑物高程控制的依据。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 采用全站仪对雨水箱涵平面位置进行放样,放样位置为钢板桩施打线位置,直线段每20米一个桩,曲线段每10米一个桩,桩与桩之间撒白石灰,每个桩标明回填高度或下挖深度。 根据实际情况沿箱涵走向每隔20m挖集水坑降水,集水坑尺寸L×B×H为1.0m×0.8m×1.0m,在基坑换填至设计高程后,两侧采用人工开挖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30cm×30cm,排水沟距离坡脚30cm;坡顶开挖线以外1米处挖截水沟,截水沟尺寸为30×30cm,集水井、截排水沟抹10cm厚M7.5水泥砂浆。 因施工期间处于雨季场地内的孔隙潜水水量丰富,地下水位在雨季时受河水位影响较大,采用明排降水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需采用管井配合降水,沟槽两侧采用管井降水,降水井成孔直径为800mm,花管与井壁间采用砾石填充。降水井深度按15m考虑。降水深度约为3m。降水井28口,平均间距约20m,降水井沿基坑周边布置。 在开挖坡顶边线外侧1m处设置钢管围挡,围挡高度为120cm,立柱间距为200cm,横杆采用双排钢管进行锁链,并布置安全防护密集网。防护栏杆刷红白相间安全警戒色,示意图如下: 7.5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 钢板桩支护段沟槽底部开挖宽度,钢板桩支护段沟槽底部开挖宽度B=结构宽度+两侧操作面+两侧排水沟。 7.7钢板桩支护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 钢板桩采用III型拉森钢板桩,钢板桩之间采用I20槽钢围檩进行连接,围檩与每根钢板桩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转角必须设置专用构件。采用直径I20槽钢进行内支撑,内支撑水平间距为3m。内支撑与围檩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AK2+489~AK2+920每100米为一个作业段,总共四个作业段。 1、钢板桩施工的一般要求 (1)板桩的设置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基础施工,即在基础最突出的边缘外留有施工作业面。 (2)基坑护壁板桩的平面布置形状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以便标准板桩的利用和支撑设置,各周边尺寸尽量符合板桩模数。 (3)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在挖土、吊运、浇筑混凝土等施工作业中,严禁碰撞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应在支撑上搁置重物。 板桩准备→既有路面破除→围檩支架安装→板桩打设→偏差纠正→拔桩。 3、板桩的检验、吊装、堆放 对板桩,一般有材质检验和外观检验,以便对不合要求的板桩进行矫正,以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困难。 外观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头矩形比、平直度和锁口形状等项内容。 装卸板桩宜采用两点吊。吊运时,每次起吊的板桩根数不宜过多,注意保护锁口免受损伤。吊运方式有成捆起吊和单根起吊。成捆起吊通常采用钢索捆扎,而单根吊运常用专用的吊具。 (3)板桩堆放:板桩堆放的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压重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的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堆放时应注意: ① 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的施工方便; ② 板桩要按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 ③ 板桩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 根,各层间要垫枕木,垫木间距。 在板桩施工中,为保证沉桩轴线位置的正确和桩的竖直,控制桩的打入精度,防止板桩的屈曲变形和提高桩的贯入能力,一般都需要设置一定刚度的、坚固的导架,亦称“施工围檩”。 导架采用单层双面形式,通常由导梁和围檩桩等组成,围檩桩的间距一般为2.5~3.5米,双面围檩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略比板桩墙厚度大8~15mm。 安装导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经纬仪和水平仪控制和调整导梁的位置。 (2)导梁的高度要适宜,要有利于控制板桩的施工高度和提高施工工效。 (3)导梁不能随着板桩的打设而产生下沉和变形。 (4)导梁的位置应尽量垂直,并不能与板桩碰撞。 (1)板桩用吊机带振锤施打,施打前一定要熟悉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情况,认真放出准确的支护桩中线。 (2)打桩前,对板桩逐根检查,剔除连接锁口锈蚀、变形严重的普通板桩,不合格者待修整后才可使用。 (3)打桩前,在板桩的锁口内涂油脂,以方便打入拔出。 (4)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块桩的斜度不超过2%,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 (5)板桩施打采用屏风式打入法施工。屏风式打入法不易使板桩发生屈曲、扭转、倾斜和墙面凹凸,打入精度高,易于实现封闭合拢。施工时,将10~20 根板桩成排插入导架内,使它呈屏风状,然后再施打。通常将屏风墙两端的一组板桩打至设计标高或一定深度,并严格控制垂直度,用电焊固定在围檩上,然后在中间按顺序分1/3 或1/2板桩高度打入。 屏风式打入法的施工顺序有正向顺序、逆向顺序、往复顺序、中分顺序、中和顺序和复合顺序。施打顺序对板桩垂直度、位移、轴线方向的伸缩、板桩墙的凹凸及打桩效率有直接影响。因此,施打顺序是板桩施工工艺的关键之一。其选择原则是:当屏风墙两端已打设的板桩呈逆向倾斜时,应采用正向顺序施打;反之,用逆向顺序施打;当屏风墙两端板桩保持垂直状况时,可采用往复顺序施打;当板桩墙长度很长时,可用复合顺序施打。 板桩打设的公差标准如下表所示。 (6)密扣且保证开挖后入土不小于2 米,保证板桩顺利合拢;特别是工作井的四个角要使用转角板桩,若没有此类板桩,则用旧轮胎或烂布塞缝等辅助措施密封。 (7)打入桩后,及时进行桩体的闭水性检查,对漏水处进行焊接修补,每天派专人进行检查桩体。 基坑回填后,要拔除板桩,以便重复使用。拔除板桩前,应仔细研究拔桩方法、顺序和拔桩时间及土孔处理。否则,由于拔桩的振动影响,以及拔桩带土过多会引起地面沉降和位移,会给已施工的地下结构带来危害,并影响临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或底下管线的安全。 本工程拔桩采用振动锤拔桩:利用振动锤产生的强迫振动,扰动土质,破坏板桩周围土的粘聚力以克服拔桩阻力,依靠附加起吊力的作用将桩拔除。 (2)拔桩时应注意事项 ① 拔桩起点和顺序:对封闭式板桩墙,拔桩起点应离开角桩5 根以上。可根据沉桩时的情况确定拔桩起点,必要时也可用跳拔的方法。拔桩的顺序最好与打桩时相反。 ② 振打与振拔:拔桩时,可先用振动锤将板桩锁口振活以减小土的粘附,然后边振边拔。对较难拔除的板桩可先用柴油锤将桩振下100~300mm,再与振动锤交替振打、振拔。 ③ 起重机应随振动锤的启动而逐渐加荷,起吊力一般略小于减振器弹簧的压缩极限。 ⑤ 对引拔阻力较大的板桩,采用间歇振动的方法,每次振动15min,振动锤连续不超过1.5h。 对拔桩后留下的桩孔,必须及时回填处理。回填的方法采用填入法,填入法所用材料为砂。 由于管槽开挖的土方量不大,每一米开挖出土量平均约14.75~19.5m3,每个作业段用二台挖掘机开挖与人工配合清底的方式,挖土要遵循“纵向分段、竖向分层先支后挖”的原则进行。 分段开挖两端设截流沟和排水沟,渗水及雨水及时泵抽排走。雨季备足排水设备,做好预警工作,确保基坑安全。 开挖过程中,按既定的监测方案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以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待雨水箱涵工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和基坑内构筑物及防水措施完成后,才能开始回填。回填前应将坑内积水、杂物清理干净。沟槽采用级配砂砾石进行分层均匀对称夯填。每层填料虚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在墙身上弹线进行控制。每层填料压实后进行压实度检测,符合压实度要求后才能进行下层填料。 8.1质量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认真学习有关规程、规范及合同文件,熟悉并掌握具体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 (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要求作业人员提前熟悉图纸内容,了解作业内容,以便提前发现设计图纸可能存在不便施工或难以保证质量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3)认真深入的进行原材料供应的市场调查,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及复查工作,及时索取有关材质证明的相关资料,并按规定保存上报。 (4)对参与关键工程和特殊过程施工的人员,针对本工程的工程特点,进行上岗前的再培训,使参与施工的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8.2质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坚持施工班组自检、作业队质检员复检、质量管理部质检工程师终检制度,在三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2)对于隐蔽工程,在覆盖前必须遵循严格执行质量检查程序,确保质量合格后才可进行隐蔽施工。 (3)积极采用成功的先进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4)按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作业,实行定人、定点、定岗施工,各自负责其相应的责任。施工现场挂牌,写明施工区域,技术负责人及生产负责人,接受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做到奖优罚劣,确保一次达标。对不按施工程序和设计标准施工的班组和个人追究责任,并予以经济惩罚。 (5)施工过程严把“四关”,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 ①严把图纸关,首先组织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复核,让所有技术人员彻底了解设计意图,其次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并组织技术交底。 ②严把测量关,由项目部测量队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控制数据进行复核,并根据复核成果及对施工放样进行抽检放线和复核。 在施工过程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环保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确定安全目标,制定安全措施,做好施工中的安全工作。 杜绝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 9.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上级有关部门法律法规及公司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 (2)对各工种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做好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3)施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并做好记录,安检工程师、安全员进行日常安全巡查,重点检查用电设备、机械设备。 (4)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特种作业安全、施工技术安全、大中型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重点检查。 (5)施工现场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一切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6)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安全帽进行区分配戴,安全监察人员佩戴袖标。 (7)施工现场及临时设施内配备足量的消防设备。 (8)严格选用符合技术和安全规定的施工机具,并坚持安全挂牌制。 (9)起重机作业时下方严禁站人,待钢材降落到距地面1m 以内方准靠近,就位支撑方可摘钩。 9.3井下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1)下井作业前必须检车井内气体,确保有害气体不超标、氧气含量满足要求;当井下气体无法满足施工作业要求时,采用鼓风机送风换气,直至检测合格后方可下井作业。 (2)下井人员必须系挂安全绳(一端系挂在井顶边),无特殊情况不得随便进入管道内施工。 (3)下井作业期间,鼓风机持续送风,确保井内氧气含量满足要求。 (4)每次下井前需对下井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5)施工期间安排专人对井内情况检查,如发现井内人员不适立刻用安全绳将井内人员拉出。 9.4施工用电安全保护措施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 —2005的要求进行设计、检查和验收。 (2)临时用电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及验收表;建立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培训档案。 (3)施工现场用电实行三相五线制和双级漏电保护措施,做到用电设备“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保护”;电器设备均设防雨棚防雨。 (4)施工现场电线采取架空、挂设方式架设,并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确保绝缘良好。 (5)施工现场电工值班室设有现场供电系统图和值班记录。施工现场的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非电工禁止私自乱动电器设备,电器设备出现故障由电工处理。 9.5环境保护控制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成都市及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法规、规定及办法,切实抓好建设期间的环境与生态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并落实“三同时”、“两不”原则,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工程设计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不留后患、不留尾巴,确保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 (1)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护现场内外的环境,避免由于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粉尘、噪音、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等环境污染,或其他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2)确保因施工产生的气体排放、地面排水、水土流失及污染等,不超过规定数值,也不超过使用法律规定的数值。 (3)严格按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的堆放和利用废渣,防止因任意堆放弃渣造成环境污染。 (1)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机械,穿插安排低噪音工作,减少接触高噪音时间,并配备耳塞,同时注意机械保养,降低噪音的声级水平。 (2)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开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在夜间施工不得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 (3)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 (4)机械运输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 , 严禁鸣笛。安全、文明及消防措施 (4)行动救援组: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人员抢救受伤者脱离事故危险区域,同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通知医疗机构前来救护,在专业医疗人员没到来之前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救护。或根据受伤的人数及伤情将伤员送往医院治疗,并及时通知要送往的医院做好抢救的准备,使人身伤害降至最低。 (5)抢险救灾组:在接到事故通知立即赶往现场并做好现场的警戒和保卫工作,并立即开展人员的搜救、疏散受灾人员、现场侦查和组织抢险工作。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排险抢险,抢救物资财产,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6)后期保障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抢险所必须的物资、材料、工具设备等,确保抢险现场的需要。 10.2.2事故报告程序及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发生的类型:如空中坠物砸伤、人从高空坠落等各类事故;有无人员伤亡事故的严重程度现场的救援情况 10.2.3应急救援措施及操作步骤 (1)高空坠落事故救援 (2)人员伤害事故的救援 (3)潜在伤害急救措施 创伤急救措施创伤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创伤。开放性创伤是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常见的有:擦伤、切割伤、撕裂伤、刺伤、撕脱、烧伤;闭合性创伤是指人体内部组织的损伤,而没有皮肤黏膜的破损,常见的有:挫伤、挤压伤。 ①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可用生理盐水和酒精棉球,将伤口和周围皮肤上沾染的泥砂、污物等清理干净,并用干净的纱布吸收水分及渗血,再用酒精等药物进行初步消毒。在没有消毒条件的情况下,可用清洁水冲洗伤口,最好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然后用干净的布或敷料吸干伤口。 ②止血:对于出血不止的伤口,能否做到及时有效的止血,对伤员的生命安危影响较大。在现场处理时,应根据出血类型和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直接压迫——将手掌通过敷料直接加压在身体表面的开放性伤口的整个区域;抬高肢体——对于手、臂、腿部严重出血的开放性伤口,都应抬高,使受伤肢体高于心脏水平线;压迫供血动脉——手臂和腿部伤口的严重出血,如果应用直接压迫和抬高肢体仍不能止血,就需要采用压迫点止血技术;包扎——使用绷带、毛巾、布块等材料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减轻疼痛。 ③烧伤的急救应先去除烧伤源,将伤员尽快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再次污染;在现场,除了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外,对创面一般不做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保护表皮。 DB35/T 1848-2019标准下载(4)闭合性创伤的处理 ①较轻的闭合性创伤,如局部挫伤、皮下出血,可在受伤部位进行冷敷,以防止组织继续肿胀,减少皮下出血。 ②如发现人员从高处坠落或摔伤等意外时,要仔细检查其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和脊椎,看看是否有肿胀、青紫、局部压疼、骨摩擦声等其他内部损伤,假如出现上述情况,不能对患者随意搬动,需按照正确的搬运方法进行搬运,否则,可能造成患者神经、血管损伤并加重病情。 现场常用的搬运方法有:担架搬运法——用担架搬运时,要使伤员头部向后,以便后面抬担架的人可随时观察其变化;单人徒手搬运法——轻伤者可扶着走,重伤者可让其伏在急救者背上,双手绕颈交叉垂下,急救者用双手自伤员大腿下抱住伤员大腿。 ③如怀疑有内伤,应尽早使伤员得到医疗处理;运送伤员时要采取卧位,小心搬运,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防止休克。 ④运送过程中,如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法等急救措施。 ⑤窒息急救措施如经检查发现,伤者处于“假死”状态DB5227/T 080-2016 黔南州茶园旅游景区等级划分与评定,则应立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假死”进行对症处理:如果呼吸停止,应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来维持气体交换;如心脏停止跳动,应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法来维持血液循环。 (5)人身意外伤害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