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铁两用大桥的0#~58#墩施工组织设计(83页).doc

公铁两用大桥的0#~58#墩施工组织设计(83页).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10.9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公铁两用大桥的0#~58#墩施工组织设计(83页).doc

钢吊箱采用10台液压千斤顶下放入水。(1)钢吊箱首节下放前的准备工作

A、提升平台的设计及安装

将钢护筒接长至标高+9.0m,在接高后的钢护筒上安放起吊支架DB44/T 1900-2016 LED路灯隧道灯照明应用效果模拟评测与计算方法.pdf,形成钢吊箱提升下放平台。

B、首节钢吊箱提升下放吊点的设计与安装

选用液压提升(下放)系统。系统由10台千斤顶,2台液压泵站和1台计算机控制系统构成。

提升、沉放经一系列的测试,一切满足要求后,方可下放钢吊箱。

钢吊箱选择在高平潮(以免增加吊箱重量.)、流速不大于1.0m/s、风力小于6级时进行下放。钢吊箱沉放由千斤顶、液压泵站、主控系统、Ф18mm高强度钢绞线作为柔性吊杆,构成完整的提升(下放)系统。该提升(下放)系统的特点在于其工作的连续性与同步性,10台千斤顶在液压泵站及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钢吊箱平稳地下放到预定位置。

在千斤顶、液压泵站和控制台安装到位后,将钢绞线的一头穿过千斤顶、安全夹持器后安装连接头,使安全夹持器处于打开状态,然后下放钢绞线,再将连接头与钢吊箱底板吊点支座焊接连接。在钢吊箱下放前,对提升系统进行调试,以确定每台千斤顶的工作状态处于良好状态,并检测各台千斤顶伸缩行程是否一致。在开始下放前先根据各千斤顶在吊箱平衡下放时的荷载进行逐一预拉。所有的千斤顶按照计算的荷载值完成预拉后,锁紧下夹持器,将主顶活塞向下缩回到统一的高度位置,作为整个系统的下放起点。然后将吊箱提起3~5cm检查吊箱上的锚固点及千斤顶夹持器的锚固和吊箱结构是否正常。检查无误后割去吊箱底板下的牛腿开始下放。

安装在钢吊箱壁板及底板结合部的千斤顶分别由2台液压泵站提供压力油动力。每台千斤顶上均安装有行程开关作为系统千斤顶动作传感元件,将千斤顶活塞的位置信号传递给主控台,主控台将信号经过逻辑组合后再将控制信号传给动力仓,动力仓通过电磁换向阀控制相应的千斤顶执行动作,行程一个闭合循环。当钢吊箱下放时,先由千斤顶的下夹持器夹紧钢绞线,主顶活塞向上前进,活塞到位后夹紧上夹持器,主顶活塞继续向上前进3cm,打开下夹持器,主顶活塞向下回缩,钢吊箱下放,主顶活塞回缩到位后,下夹持器再次夹紧钢绞线,完成一次下放循环。通过液压系统周而复始的动作,使钢吊箱下放到预定的位置。下放时动力仓是千斤顶的动力源,由于每台动力仓供给各个千斤顶的油量相等,且在千斤顶上装有行程开关,因而各千斤顶具有良好的同步性能。此外,在钢吊箱的壁体上设置若干各高差测量计并配备水准仪,随时观察钢吊箱下放的同步性,当发现某点的标高超过最大允许偏差时即对系统进行调整以保证钢吊箱的平衡下放。在钢吊箱底板快接近水面直至入水一定深度的几个行程内,控制减缓液压泵站提供给千斤顶的压力油的速度,以此减缓钢吊箱下放速度,降低底板入水后对千斤顶承力突然发生较大变化的影响,使吊箱平稳入水。

钢吊箱沉放时现场各级指挥员均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负责担任,其下沉步骤如下:

A、将10台千斤顶分别吊至下放平台上,标记出千斤顶的中心位置,并安装2台液压泵站和中央控制室;

B、连接各千斤顶与泵站的液压油管、数据缆线;

C、使用控制器对每个千斤顶逐个做性能试验;

D、将钢绞线从放索盘上拉出,进行下料,并用角磨机修整每段钢绞线端头;

E、使用控制器打开千斤顶上部及下部夹片,放松固定锚块上的螺栓,将钢绞线从千斤顶由上至下穿过,固定于固定锚块上,由索夹固定钢绞线,以免其从千斤顶中落下,重复以上操作,直至完成每个千斤顶的穿索作业;

F、使用控制器将上、下夹片关闭,拆除索夹,上紧固定锚块的螺栓,使用控制器操作千斤顶,调整松散钢绞线,调整每段钢绞线拉力;

G、连接每一泵站与中央控制室间的数据缆线;

H、对所有主要工作人员,概述设备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

I、开启泵站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J、确保荷载由下锚块承受荷载,打开上锚,操作千斤顶,以便排除系统内空气;

K、设置控制计算机上的预期荷载,仅选择一台千斤顶,进行满载及110%超载试验,逐次对其余9台千斤顶进行满载及110%的超载试验;

L、除工作人员之外其他人员离开提升下放区(提升下放工作组成员位置:

指挥长—中央控制室、计算机操作员—中央控制室、指挥助理—中央控制室、起重工—下放平台);

M、提升指挥长与项目部完成对系统和结构的检查清单并签字,签发提升允可证,开始现场试起吊作业;

N、开启泵站,运行10分钟,设置控制计算机上的千斤顶行程最大非同步许可值;

O、在预紧模式下,各千斤顶承受其预期荷载的50%,观察所有临时结构、液压系统及千斤顶等待10分钟;

P、预紧至75%的预期荷载,重复以上操作;

Q、在提升模式下,提升钢吊箱40mm;

R、在控制计算机设置实际荷载;

S、将荷载转至下锚,保持10分钟,测量;继续提升,直至吊箱底部与支承牛腿间20cm净空;

T、将控制计算机设为下放模式,将钢套箱下放至支撑牛腿上,放松所有千斤顶上的荷载,完成整个系统现场的测试工作;

U、等待合时天气,即风力不超过6级,水流速度不大于1.0m/s;

V、项目部与提升指挥长完成对系统和结构的检查清单并签字,签发提升下放允可证,正式开始吊箱的下放工作;

W、开启泵站,运行10分钟,在控制计算机上选择预紧模式,并设置50%的预期荷载,然后在控制计算机上选择提升模式,提升钢套箱,直至其底部与支撑牛腿的净空达到20cm;

X、将荷载转至下锚,收缩所有千斤顶油缸,并关闭泵站;拆除吊箱支撑牛腿;

Y、在控制计算机上选择下放模式,下放钢吊箱至设计标高,下放距离约6.7m,可在一个工班完成,在下放过程中,钢套箱的平面位置由定位系统控制和调整;

Z、焊接固定牛腿,固定钢吊箱,解除千斤顶与钢套箱的连接,拆除钢绞线千斤顶下放系统,完成钢吊箱的下沉。

(3) 钢吊箱固定措施

钢吊箱的垂直度调整方法:在钢吊箱四角钢护筒上的牛腿,用千斤顶顶升倒角撑的办法调整其垂直度。钢吊箱平面位置调整通过手拉葫芦进行,由于钢吊箱入水后受到的水流力较大,待钢吊箱垂直度调整满足要求后,再进行平面位置调整,平面位置调整主要通过手拉葫芦及千斤顶进行微调,当平面位置偏差符合精度要求后,立即在周边护筒多点用型钢与钢吊箱临时焊接固定。

平面位置及壁体垂直度调整完毕并临时锁定后,即可进行拉压杆的焊接,其焊接顺序为:先安装四角护筒和中间的拉压杆,为利用有效作业时间,先焊接每个护筒周围3~4个拉压杆。

6.5.4封底混凝土施工

1、封底混凝土浇注工艺及流程

由于钢护筒外壁及吊箱内壁上会存有其他封底混凝土方量较大,需要大量的水泥、砂、石料、淡水和外加剂等原材料,且要求一次性备足。封底所采用的混凝土搅拌船,是专业混凝土搅拌船,两船均能储备1000m3混凝土的原材料以上。原材料的供应不影响混凝土的正常灌注,考虑两船拌制的不均匀性,需在储料船上多储备500m3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

(2)吊箱清理及底板封堵

a. 钢护筒外壁及钢吊箱底板的清理

钢吊箱下沉到位固定后,根据浇注平台标高、最远处导管至分料槽口的水平距离、溜槽坡度确定中心集料斗的底标高。然后用型钢和脚手管搭设支架和溜槽。导管选用快速接头的导管,导管上口接1m3的小料斗。导管使用前进行水密试验;导管安装中,每个接头需预紧检查,固定完成后导管底口离吊箱底板10~15cm。

② 水下混凝土质量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是封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除采用双掺技术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及稳定性外,还对封底混凝土其它性能指标进行了规定。在封底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得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封底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A、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C25;

B、初始流动度不小于600mm,3小时后,混凝土流动度不小于500mm;

C、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24小时;

D、混凝土七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

混凝土采用中心集料斗布料,设计储料容量为15m3。首批混凝土灌注时,先由中心集料斗贮料,然后依次打开通向灌注导管的分料槽的出料门、中心集料斗的出料口,让混凝土经溜槽进入浇筑小料斗,当小料斗内充满混凝土时,拔塞,同时集料斗连续不断放料,拌和船继续供料,完成导管的首批混凝土浇注。

封底混凝土施工前,在每个导管及两个导管混凝土作用半径交点处均布设一个测点。浇注混凝土时作好测深、导管原始长度、测量基准点标高等记录,同时每根导管封口结束后应及时测量其埋深与流动范围,并作好详细记录。

封底混凝土总厚度仅2m,为保证导管有一定埋深,一般不随便提升导管,即使需要提管,每次提升的高度都严格控制在20cm之内,且采用手拉葫芦进行提升。

浇注过程中注意控制每一浇筑点补料一次后标高及周围9m范围内的测点都要测一次,并记录灌注、测量时间。

根据现场测点的实测混凝土面高程,确定该点是否终浇,终浇前上提导管适当减小埋深,尽量排空导管内混凝土,使其表面平整。

混凝土浇注临结束时,全面测出混凝土面标高,重点检测导管作用半径相交处、护筒周边,吊箱内侧周边转角等部位,根据结果对标高偏低的测点附近导管增加浇注量,力求封底混凝土顶面平整,并保证封底厚度达要求,当所有测点均符合要求后,终止混凝土浇注,上拔导管,冲洗堆放。

6.5.5承台钢筋施工

承台尺寸大小不一,最大的38#墩承台外形尺寸为17.4×40m,单个承台总混凝土方量为4176 m3,混凝土标号为海工C50。承台混凝土拟分两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为3.0m,单次混凝土浇筑最大方量为:2088m3。

承台钢筋绑扎分成四个部分:底板钢筋、侧面分布筋及架立筋、顶板钢筋、墩身预埋钢筋。

2、冷却水管布置和安装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施工时在承台内埋设冷却水管进行循环水降温。承台混凝土内布设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为φ50mm的钢管,冷却水管距混凝土侧面大于1.0m,每根冷却水管长度不超过200m。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和进水口标识清楚。

6.5.6承台混凝土施工

承台属于大体积海工混凝土,混凝土标号均为C50。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实际施工时所采用的砂石料、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剂的性能进行交叉配合比试验,确定最佳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200m3搅拌船能够贮存2200 m3的砂石料,为了满足单次浇筑约2000 m3要求,在浇筑前,储备两艘砂石料船在墩位处等候,及时对搅拌船进行补料。水泥及粉煤灰的补充利用专用的水泥或粉煤灰补给船直接进行补充。

承台混凝土浇筑分别采用分层浇筑法施工,分层振捣,沿横桥向进行。混凝土浇筑按从上、下游套箱壁板附近开始,向中间推进。混凝土浇筑期间,由专人检查预埋钢筋和其它预埋件的稳固情况,对松动、变形、移位等情况,及时将其复位并固定好。为减少收缩裂缝,顶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顶部混凝土初凝前,压实抹平,注意加强养护。

铁路桥墩身采用空心墩设计。墩身施工均采用支架翻模法施工,配备起吊设备辅助作业。考虑到节段施工工期、机具数量、钢筋配料和混凝土施工缝的数量,共加工6节模板,每节3m,总共18m。施工时,每次浇注2节模板的高度,即每次翻2节模板,浇筑6m。共配置三套翻模,2个墩同时施工。混凝土采用搅拌船拌制,布料杆泵送到墩身相应位置。

空心墩内、外部施工作业平台采用钢管支架,搭设高度应比施工段墩高高出1~2m,工作平台四周设置不少于1.5m高安全护栏,支架的搭设要牢固,四周设置拉风绳,以减少风力吹动的影响。空心墩内部施工时在墩内部架设钢管,用于模板的支撑,同时采用拉筋对模板进行加固。

承台、墩座施工完毕后,在墩座顶面距墩身外围边界线5cm范围内,用水泥砂浆制作一圈宽度约8cm的调平层,以便安装首节墩身模板。利用起重接长钢筋,然后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待达到规定强度后开始进行接长下一节钢筋绑扎和模板拆除工作,凿毛清理完毕后安装模板浇筑下一节混凝土。墩身浇筑到墩顶圆弧底时,用满堂支架支撑拱形模板,施工顶帽混凝土。

墩身模板采用钢模板,由专业生产厂家加工制作。

墩身钢筋第一节须在承台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预埋,为了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须在承台内设置两层定位架,对预埋钢筋进行固定。墩身竖向钢筋主筋拟采用9m定尺,上下主筋竖向连接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数量不超过同一断面钢筋总数量的50%。上、下接头断面错开35D。水平环向钢筋采用手工单面搭接焊,搭接焊长度为10D。

混凝土通过搅拌船上的混凝土输送管送至待浇筑混凝土节段处,经串筒入仓,串筒下口高度距混凝土面小于2m。其余按起始段浇筑混凝土的工艺进行常规施工。

墩顶支座垫石预留钢筋采用测量定位放样后进行绑扎,并将其牢固于钢筋骨架上,防止移位或下沉。

墩身施工完成后,测量放出支座垫石四角点,弹出边线,绑扎钢筋,立模浇筑混凝土。支座垫石混凝土标号为海工C50,支座垫石施工时,注意精确预埋地脚螺栓;若垫石钢筋与墩身钢筋发生干扰时,可适当移动墩身钢筋。支座垫石模板用木模板加工。

在浇筑支座垫石混凝土过程中,用水准仪严格控制其顶面标高,并用水平刮尺检查其平整度。

7. 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措施及对策

7.1本合同段工程的重难点

7.1.1深水平台的搭设

大桥桥位处风大浪高流急,覆盖层地质条件较差,冲刷严重,环境恶劣,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桩基钢护筒长度较长,最长钢护筒重量超过90t,潮差、波高、水流流速、冲刷、风速等参数决定结构受力,直接影响到平台的设计、施工和造价。设计参数的选定、起重设备的选型和平台施工方法的选用是决定工程施工成败的关键,同时钢护筒下放垂直度的保证、变形的预防都是难点。

7.1.2大型承台的施工

5#墩承台体积均较大,以38#墩为例,承台长40m,宽17.4m,高6.0m,承台C50砼4164.4m3,水下封底砼1392m3。这么大体积的承台套箱吊装设备的选用及下放工艺的设计都很关键。

7.1.3海工混凝土的施工

海工混凝土作为近几年才开始大量应用的材料,对海工混凝土的性能研究还未成为完整的体系,因此在实际施工时也是一个难点。

7.2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措施及对策

7.2.1深水平台搭设

1.起始平台钢管桩施工,必须采用配有GPS的打桩船插打,以保证插打钢管桩位置的精确性,同时打桩船必须船体稳定、桩架高、捶击力量大,“粤航工87”打桩船符合以上要求。

2.钢管桩打设好后,要及时进行平联施工,考虑到该区域水深风浪较大,单桩晃动较大,既危及桩的安全,又不方便平联施工,可以在沉桩后立即用型钢进行夹桩。

3.由于平台的冲刷关系到平台的使用安全,因此在平台搭设完成后,马上在平台周围海床上抛石笼进行防护,施工期间要及时对平台钢管桩及钢护筒进行定期观测,当发现冲刷深度较大时要及时补抛。

4.对于覆盖层较厚地段,采用起重多功能作业船配合2台APE400型液压振动锤并联使用来进行钢护筒的沉放。对于个别覆盖层较浅地段,护筒打入深度有限,采用护筒跟进的方案,当钻孔深度超过钢护筒底口6m以上后,将护筒接长,利用振动锤将护筒跟进下沉,护筒与基岩的缝隙采用水下灌注水泥砂浆的方式填筑,确保钻孔顺利完成。

5. 钢护筒下放过程中采用如下措施保证垂直度:

(1)钢护筒选在水流较缓的平潮期间下放。

(2)在导向架四周设置四台30t千斤顶随时调节钢护筒垂直度。

(3)移动悬挑式定位导向架采用专门设计、刚度较大的钢桁架结构,导向架高度不小于15m,确保钢护筒垂直度。

(4)护筒下放过程中,采用两台全站仪从两垂直方向对护筒进行动态监控。

6. 钢护筒下放过程中采用如下措施保证护筒不变形:

(1)控制振动锤转速及振动力。

(2)振动下沉一气呵成,中途不停顿,避免桩周土层在液化后重新固结,造成摩阻力增加,下沉困难。

(3)对钢护筒底口5m范围内进行加劲。用25mm厚钢板将刃脚整段加强80cm,且设置刃脚减轻阻力,其余位置用20cm宽钢板条纵横加劲,形成格状。

7.2.2大型承台施工

承台钢吊箱在附近的东澳岛码头加工好后整体运送到平台边,用起重设备分块准确吊装到位,封底前要做好下放体系和承重体系的转换。承台封底混凝土分两层均匀浇筑,保证强度,确保抽水后不漏水,。承台施工时必须控制好以下三个关键工艺:

(1)利用施工平台中在承台四周边缘的钢管桩和钢护筒作支柱,在日平均高水位位置搭设临时平台,设置好限位装置,并做好钢吊箱在临时平台平面位置的测量和标识工作,利用起重设备将钢吊箱分块拼装,逐层下放。

2、钢吊箱的垂直度调整方法

一方面在吊箱夹壁隔舱内不平衡注水调平,另一方面,在钢吊箱四角钢护筒上的牛腿,用千斤顶顶升倒角撑的办法调整其垂直度。钢吊箱平面位置调整通过手拉葫芦进行,待钢吊箱垂直度调整满足要求后,再进行平面位置调整,平面位置调整主要通过手拉葫芦及千斤顶进行微调,当平面位置偏差符合精度要求后,立即用型钢在将护筒与钢吊箱临时焊接固定。

封底混凝土施工前,封堵吊箱底板预留孔与钢护筒之间的空隙,搭设封底平台,安装导管、中心集料斗及分料槽,按顺序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

7.2.3海工混凝土施工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难点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粘度大,由于低水胶比和大掺量超细掺和料,混凝土粘度大,泵送困难,对混凝土输送泵的要求高。

2、混凝土的养护要求高,由于水泥用量少,水泥水化过程时间长,粉煤灰或矿粉等掺和料活性的激活对环境温度及湿度要求高。

1、配合比设计采用 “两低一高”,即水泥用量低,水胶比低,掺和料(粉煤灰、矿粉等)高,这样有利于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

2、使用超高效外加剂,由于传统萘系列外加剂减水率小于25%,对水胶比的控制有难度,因此采用减水率达到25%以上的新型聚羧酸外加剂,可以降低水胶比,确保混凝土质量。

3、掺加大量的粉煤灰,增加保水性,消除砂线和泌水现象。

4、做好早期混凝土保湿、保温的养护工作。

8.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

8.1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8.1.1组织机构管理措施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质量检查组织机构,及以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工程技术、质检、试验、测量四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8.1.2人力资源措施

针对本工程特点,安排时间对工程技术人员、工班技术工人进行再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以保证工程质量。

制定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建立质量责任制、奖罚制度、检查制度。对质量事故将严肃处理,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工程质量实行“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

贯彻执行“施工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三级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和逐级负责制,任务落实到个人。

8.1.5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措施

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来保证工程质量。如钢护筒下放技术、超长钢管桩沉设技术、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监控技术、高性能海工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长悬臂施工抗风减震技术、长悬臂刚构桥管道压浆技术等。

8.1.6采用先进机械设备措施

8.1.7组织攻克难关小组

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由项目总工负责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成立QC攻关小组,主要进行如下研究课题:

1.海工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优选及生产质量控制。

2.海洋大风环境下长悬臂施工的抗风减震措施。

3.海洋环境下长悬臂连续刚构桥的管道压浆技术。

4.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防腐蚀施工质量控制。

5.大体积砼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8.2确保工期进度的措施

8.2.1工期目标承诺

按要求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并确保各施工阶段工期目标的实现。

8.2.2投入足够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调遣精兵强将,由责任心强、经验丰富、有特长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本项目工作。挑选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成立各种工班。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期小组,从组织上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8.2.3组织管理措施

1.提前做好施工准备,达到“三快”,即“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迅速掀起施工高潮。

2.做好施工前后各项施工准备。迅速组织施工队伍进场,筹建现场临时设施,及时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开展各项工作。

3.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克服各种不利施工的因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与当地气象部门密切联系,对各种不利气候预防为先,尽量做到遇灾不受害,节约工期。

1.按工期要求,认真领会设计文件精神,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理顺各工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之间的联系。在施工组织安排上突出做好重点、难点工程的详细施工技术方案。

2.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

3.发挥施工技术工作的龙头作用,提前做好各阶段的施工安排和技术交底工作,认真细致的完成工程施工测量和施工监测,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4.针对该工程复杂多变的风、浪、潮施工环境,作好各项施工应急预案,为化解风险,保证工期作好施工准备。

8.2.5质量安全措施

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确保不出现任何质量安全事故,防止事故给工期带来负面影响,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8.2.6施工材料设备措施

1.按照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提前做好材料采购计划,做到早计划、早落实。

2.合理配置机械设备,提高机械使用率和机械化作业程度。

3.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备足动力设备和主要机械易损件,杜绝机械保障不力造成工期延误。

4.采用新设备及检测仪器,以科学手段加快施工进度。

8.2.7施工计划措施

1.精心编制施工计划,明确关键线路,实行动态网络管理,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的计划进度、劳力和机械设备安排,保证分项工程按期完成。

2.建立施工进度管理制度,定期召开进度计划例会,适时调整进度计划。

3.坚持每日生产调度会制度,检查当日各工序完成情况,研究解决施工存在的问题,布置落实明日的生产任务,做到当日任务当日完成。

9. 防台防汛工作基本原则及安全保证措施

9.1防台防汛工作基本原则

防台防汛工作实行“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积极救灾”的工作方针,并把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重要设施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9.2台风期安全保证措施

2.组建20至30人训练有素的防台防汛抢险队。

3.联合当地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防台防汛的预案:做好组织措施、人员物资准备,以工程结构、船舶及大型设备、临时建筑、人员安全为主进行防台防汛方案编制。

4.专人收集台风、大风和大雨信息预报,公告并作详细记录,及时通报有关人员。

5.选定主、副避风锚地,配备足够拖轮,保证在台风前拖带至避风港停泊。

6.各船舶在台风期间要配备对讲机或其他通讯工具,保证现场通讯信息交流通畅。

7.由于该地区风大,频率高,故对作业风力有要求的机械设备做专项设计。在施工计划方面,尽量将大型吊装工作、时间性很强,危险性较高的关键工序避开台风期,避免发生不利影响。

8.台风季节及汛期,项目部每天安排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及一名防台防汛小组成员值夜班,以便在突发时间及时调到人力、物力进行抢险。

9.台风季节,项目部安全员加强对脚手架、模板、支架、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进行整改、加固措施。

10.塔吊、脚手架都有设置防雷接地装置,定期检测,接地电阻不用大于4Ω。

11.高空设备要安装避雷针。

13.台风来临前,预先将小型设备放到工地仓库或其他避风地方,大型设备要做好抗风措施,拉好缆风绳固定,塔吊停电、插限位,平台电箱用铁线绑牢,所有开关全部断掉,避免台风过后送电时发生短路或触电事故。

9.3.1船舶避风锚地的选择

防台锚地选择兴化湾江阴港锚地就近避台,桥址距港区约100公里,6小时内施工船舶可完成进港避风。

9.3.2船舶拖带方法

采取非自航工程船舶一配一拖的拖带配制。打桩船由拖轮拖带。航行中及整个避台过程,打桩架落下,在台风到达本港72小时内离开现场;拖轮、交通船、货船等自航工程船舶在台风距离600海里台风到来48小时前,离开施工现场,前往附近的避风港锚地避台。

9.3.3具体实施方法

3.项目部调度员及时与大型应急拖轮取得联系,通知其作好拖航准备。

9.3.4三级防台部署,即预报96小时内到本范围应急预案

2.项目部调度员制定船舶撤离计划、通信联络方法,负责施工船舶按计划有组织地撤离施工现场,根据威胁情况和避风锚地的距离及航行条件等进行周密计划,实施有组织的撤离,在台风严重威胁前驶入避风锚地,安全避台。

5.拖轮与被拖船之间要根据项目部规定的通信方法、拖带方式、拖缆的配备、锚地的选择、航线等,按照调度的要求,合理确定被拖船的起锚顺序、时机,组织施工船舶有秩序地撤离施工现场到指定锚地抛锚待令,做好防台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同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避台方法。

9.3.5二级防台部署,即台风在72小时内到本港的应急预案

1.专职安全员负责收集天气预报资料和台风路径图的绘制,及时将新闻资料传递给各施工船舶,并与防台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和协作,在台风72小时内将到达本港时,所有船舶和人员即处于二级防台部署,部分施工船舶可以启航前往按照预案规定的锚地抛锚避台。

3.所有防台船舶必须在台风到达本港24小时前全部到达指定锚地抛锚避台,按照人员分工,加强与所调迁船舶的联系,直至整个防台过程结束。

5.各施工船舶到达指定锚地安全抛锚就位后,各船舶船长在安排好值班人员的同时,要组织船员对本船进行一次复查,如发现情况,及时整改,船上吊机必须将吊臂放到吊架上,同时保持与各船舶、海事局、项目部的通信联络,实现资源共享。

6.加强夜间值班,夜间必须按规定显示灯号,并确保有足够的照明,值班人员在甲板巡查时,必须穿戴救生衣,其领口、袖口、裤脚均应扎紧,同时,必须有两个人同行,相互照应。台风正面袭击本港时,船长、轮机长必须亲自指挥值班。

7.避台期间严禁多艘船舶绑靠一起,在船人员严禁喝酒,严禁穿拖鞋在甲板上行走。

9.3.6一级防台部署,即台风在24小时内到达本港的应急预案

2.采用一配一匹配的拖轮,必须在现场守候被拖船(非自航船),以便在紧急情况时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船舶和人员的安全。

4.台风期间项目部将与海事部门、防台指挥部、气象台保持联系,及时获得最新信息和紧急情况时求得帮助。

9.3.7台风进行中的工作

当台风袭击本港时,所有避台船舶应加强值班,船长、轮机长亲自指挥,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备妥主机或发电机,必要时派人到船头看守锚链,随时将锚链方向和受力情况用对讲机向驾驶室或值班室报告,以便使用车舵减轻锚链受力,缓和船身偏荡;

2.根据风向转变,及时调整链长度使双锚受力均衡(抛双锚的船舶);

3.在大风浪中放松或绞收锚链应运用车舵配合(机动船),松链时,宜左右交替缓慢放出,防止不易刹住或受力过猛切断锚链;绞锚时,宜待船首下跌,锚链松驰之际及时绞收,以防损坏锚链和锚机,离底前要注意船身被迅速压向下风造成不利局面;

4.锚泊中应经常利用各种校对锚位,对周围锚泊船的动态要经常注意观察,发现其它船走锚进,要果断采取措施,避免碰撞;

5.台风眼过境时,应抓住短暂无风的时机,调整抛锚部署,以防相反施逆向风的袭击及避免锚链发生绞缠。

9.3.8应急保障措施

2.船舶在锚地避台发现走锚时,在有风无浪的锚地,值班拖轮靠其下风开车顶风抗台,在有风浪的锚地,值班拖轮应在走锚的上风抛双锚,挂拖缆,开车顶风防台。

3.当本船发现它船走锚,要时刻注意它船的动态,同时应立即用VHF16频道向海事部门或交管中心报告,并采取有效的行动防止或减轻与它船的碰撞。

4.在情况紧急,有险情发生时,值班拖轮在确保自身健全的前提下,尽力协助有困难的船舶,在救助无望的情况下,必须全力以赴抢救人员(各船船长)。

9.3.9台风过后的工作

1.检查损失情况,特别要检查重要机械的锚链、锚机、舵机等有无潜在损伤。

2.台风过后,航行中的船舶应警惕潮汐规律可能发生紊乱,浮标可能漂移或漂失、熄灭,有些浅滩可能发生变动。

3.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DBJ50/T-257-2017 重庆市建设领域信息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不断提高防台的技术和水平。

10. 文明施工目标及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位于福建省城区,是福建省的重点工程,本投标人施工中做到现场布局合理,施工组织有序,材料堆码整齐,设备停放有序,标识标志醒目,环境整洁干净,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1、加强对船机设备的维修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防止油管和机械设备“跑、冒、滴、漏。”

2、船舶在燃油过驳时,严格按国家或有关部门的文件规范标准执行,不得污染水域,滴在甲板上的油污要立即清除、洗净,并有专人负责监督。

3、机舱污水应首先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排放。

国家优质工程奖实体质量核查要点(建筑工程实体质量评分细则 ).pdf附件:《施工进度横道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