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施工方案

地坑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204.1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地坑施工方案

1.7 使用功能:送煤棚

根据钻孔、探井揭露地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按其岩性从上到下大致可划分为①表土、②黄土状粉土、③粉土(上层)、④粉土(中层)、⑤粉土(下层),各层岩土特征描述如下:

①表土:厚0.3~0,灰黄色,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茎,表层及探井侧壁可见白色盐霜。松散,微冻,稍湿。

②黄土状粉土:该层分布于地下水位以上,为场地主要地层,表现为粉土与粉质粘土互层,以粉土为主。埋深0.3~0,厚2.5~3,以灰黄色为主,夹棕红色,含少量粉砂及白色盐结晶,可见大孔隙,局部夹有5~1厚粉细砂、粉质粘土薄层。该层土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稍密,稍湿~湿。

该层土室内压缩试验数据详见附表“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DB34/T 3779-2020标准下载,数据表明该层土为中~高压缩性土,具湿陷性,详见第八部分“场地土湿陷性评价”。

粉土(上层):粉土层为场地主要地层,无湿陷性,由上而下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值及密实度可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粉土(上层)埋深2.7~4,厚(含可见厚)6.2~11,以灰黄色为主,夹青灰色,含有粉砂及少量白色盐结晶,可见孔隙,刀切面粗糙,手搓有砂感,易挖掘、易钻进,局部地段夹有5~1厚粉细砂、粉质粘土薄层或夹层。该粉土(上层)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稍密,稍湿~饱和。

该层土室内压缩试验、液塑限试验数据详见附表“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数据表明该层土为中~高压缩性土,无湿陷性。

本工程东临道路,与道路路边距离为9m,现道路已完成基层500mm厚戈壁料铺垫;西接汽车进厂工作场地,现汽车进厂工作场地已施工完成一部分,本工程与已完成场地间距离为6.5m(附图一)。因本工程属深基坑开挖,考虑开挖工作面及放坡,施工存在一定难度。

1.业主招标提供的招标文件。

3. 本公司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本公司的综合施工能力、资源、机具、现状。

投标单位的《施工工艺标准》、《管理手册》第二版。

6. 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业主要求的规范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三、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

根据业主提供的厂区坐标及标高控制点,按照图纸设计引测地坑坐标控制点,然后根据坐标控制点定位地坑基础开挖线

因年初冰雪融化导致地下水位升高,为避免塌方及基坑淤泥,我公司决定用轻型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井点降水采用φ50钢管长度为8m/根沿基坑四周布置,支管间距为1.5m, 支管插入基坑底500mm,支管虑管长为1m。总管采用φ80钢管,总管与支管用橡胶管连接,地下水经真空泵排至指定地点。

本工程基坑底部有一集水坑(1m长*1m宽*1m深),集水坑才用人工开挖,积水坑开挖前,用8mm厚钢板(2m长*1.5m 宽)和直径50mm长2m钢管沿集水坑四周做基坑支护。基坑开挖完成后,沿基坑四周挖一条宽300mm深200mm的排水沟,排水沟流入集水坑用污水泵排除。

为方便管桩下沉,无缝钢管前端采用δ=8mm厚钢板焊接成500mm长锥形。为保证基坑支护整体性及管桩受力均匀性,所有管桩顶端用槽钢焊接连接成为整体。

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已开挖上部土方坍塌情况,应立即停止基坑底部的全部施工,将人员及机械撤离到安全地点,然后仔细观察及分析土方坍塌原因,然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协商、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局部支护管桩受力不均匀导致管桩倾斜、偏移,应及时对支护进行加固处理,加固采用[20a将管桩顶端焊接为一整体,基坑内部用[22a槽钢对撑。

具体施工进度计划见:地坑土方开挖进度计划表。

7.1 机械挖土槽底标高与设计标高允许偏差+150 mm,不得扰动老土。

7.2 边坡允许偏差+200 mm淤安置房项目普通模板专项施工方案,严禁亏坡。

7.3 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做明显标志,挖土机及运土车辆不得碰撞,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7.4 挖土过程中,测量员应随时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基底标高和基坑线在允许偏差之内。

7.5 土方挖运过程中,随时观测地下水情况,避免出现地下水及土层含水量过大对土方开挖造成不利影响

八、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8.1 施工过程中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

JJF(晋) 24-2018 空气热老化试验箱检测规范.pdf8.2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