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建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线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直径:小于45㎝;视情况可进行注浆
提高掌子面正面的自稳性
保持掌子面自稳性的方法
T/CECS 706-2020标准下载注:◎—经常采用的;○—视情况采用的。
(2)注浆加固范围及小导管布设
用风钻引孔,并将小导管打入孔内,如地层松软用手持风钻将导管直接打入。
水泥浆液和水玻璃浆液分别在两个容器内,按一定的配比配制好待用。
注浆初压为0.3Mpa,终压为0.5Mpa。注浆压力不宜超过0.6Mpa,否则浆液损失过大,造成浪费。
注浆管联接好后,注浆前先压水试验管路是否畅通,然后开动注浆泵,通过闸阀使水泥浆与水玻璃浆液在注浆管内混合,再通过小导管压入地层。
将骨料、水泥和适量水按设计比例拌合均匀,用喷射机压送到喷头处,再在喷头上添加速凝剂及部分水后喷出。
检查受喷面轮廓尺寸,并修整,使之符合设计要求,若有松散,清除干净。
准备好工作平台,防护用具。
根据喷射量添加速凝剂,调节好速凝剂的用量。
接好电源及风管、喷管、速凝管等。
检查喷射机各部分是否完好,并进行试运转。
严格按以下顺序进行操作
开机后注意观察风压,工作风压应满足喷头处的压力在0.1Mpa左右,才能开始操作,并据喷嘴出料情况调整风压。一般工作风压:边墙0.3~0.5MPa,拱部0.4~0.65MPa。
混凝土拌合要充分,直径大于15mm的粗骨料及时清除。
喷嘴均匀地按螺旋轨迹,分区段(一般不超过6m),自下而上,一圈压半圈,缓慢移动,每圈直径约20cm。受喷面不平时喷凹坑找平。
喷砼与钢架形成一体,钢架与围岩的间隙必须用喷砼填充密实,钢架全部被喷砼覆盖,保护层厚度为4cm。
清理喷射机表面的混凝土。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塌方划分为一般塌方、重大塌方和冒顶。
一般塌方(三级预警):粘性土塌方高度小于100cm,有少量渗水。
重大塌方(二级预警):粘性土塌方高度大于200cm,掌子面渗水较大。
冒顶(一级预警):塌方连续直至露天。
当出现一般塌方时,当班工班长和现场值班技术人员立即向项目经理、安全副经理、工区长汇报,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现场,组织人员采取防控措施,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经详细观测坍方范围、形状、坍穴地质、水文情况,对塌方原因进行分析,确定防控方案和措施,调配相应的抢险物资及机械设备并迅速调集到位。
①当塌方处有渗流水时,埋设PVC管,将水引流到排水沟处,以防止水软化塌方土体,引起连续塌方。
②用方木、工字钢、钢管支撑掌子面,及时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塌方土体,喷射混凝土时在塌方段埋设φ40PVC管,梅花形布置,间距0.5m;对距离掌子面5m范围内的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支撑进行加固,横向和立柱临时支撑间距0.5m。
③根据塌方深度在深度方向按0.3m间距安装φ8的钢筋网片,分层安装分层喷射混凝土,直至喷平塌方凹处。
④在塌方体打设长3.0mφ32的注浆小导管,并进行注浆,确保塌方段支护后面的土体密实。打设小导管时要避开地下管线。
⑤通过对塌方处的监测,当地层变形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
①当发生重大塌方事故后,当班工班长和现场技术负责人除按发生一般塌方事故向上级汇报外,及时疏散人员,接到报告后,有关人员立即赶往现场,组织人员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
②项目经理部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总监办、建设单位、设计院报告,项目经理会同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和设计代表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
③塌方处理的全过程,抢险人员都要随时观察塌方情况,防止塌方伤人。必须确保通讯信息畅通,并对处理情况、围岩变化情况、人员及机械设备状况等及进上报;在抢险有困难或需要救援时,及时向建设单位、兄弟标段、地方政府等单位请求救助。
④在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向事故现场调配所备用的抢险机械设备、抢险物资及人员,以配合专业队伍进行抢险工作。当险情危及重大设备、车辆、建(构)筑物及人生安全时,人员、设备尽快撤离危险区。
⑤塌方稳定后,如塌方段有渗水时,采用PVC管对渗水进行引流处理,防止渗水软化塌方土体,引起连续塌方事故。
⑥用方木、工字钢支撑塌方掌子面,及时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塌方土体,并对距离掌子面10米范围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支撑进行加固,横向支撑及立柱临时支撑间距0.5m。
⑦同时对受影响构筑物、管线架设临时支撑,防止构筑物、管线继续受破坏,对受影响的地下管线采取停止施工、导流等措施防止其产生更大灾害。
⑧清理塌方,安装密排工字钢拱架,立底模,浇筑C30砼;预埋φ32小导管,长度随塌方高度调整。
⑨砼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墙后注浆,浆液为水泥砂浆,浆液要完全注满塌方空洞方可停止注浆。
①当冒顶出现后当班工班长、现场值班技术人员必须立即向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工区长、驻地监理工程师汇报。接到报告后,有关人员立即赶往现场,组织人员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
②项目经理部在接到报告后即向总监办、建设单位报告,总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和设计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
③涉及到地下管线、建(构)筑物时立即向相关产权单位报告,相关产权单位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尽快组织专业抢险队伍到达出事现场进行原因分析,共同组织抢修。
④塌方处理的全过程,抢险人员都要随时观察塌方情况,防止塌方伤人,必须确保通讯住处畅通,并对处理情况、围岩变化情况、人员及机械设备状况等及时上报,在抢险困难或需要救援时,及时向建设单位、兄弟标段、政府等单位请求救助。
⑤塌方稳定后,如塌方段有渗水时,采用PVC管对渗水进行引流处理,防止渗水软化塌方土体,引起连续塌方事故。
⑥用方木、工字钢支撑塌方掌子面,及时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塌方土体,并对距离掌子面10米范围初斯支护采用工字钢支撑进行加固,横向支撑及立柱临时支撑间距0.5m。
⑦同时对受影响构筑物、管线架设临时支撑,防止构筑物、管线继续受破坏,对受影响的地下管线采取停止施工、导流等措施防止其产生更大灾害。
⑧清理塌方,安装密排工字钢拱架,立底模,浇筑C30砼,厚度500mm;预埋φ32小导管,长度3.0m。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措施
第一节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针和目标
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严格贯彻执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不留尾巴、不留后患,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护现场内外的环境,确保环保目标圆满实现。
第二节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保证体系
贯彻执行《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1996),针对工程及环境特点,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保证环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图》。
第三节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建设单位、工程监理环保规定中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健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制定环保目标和有关规章制度,对本标段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负责施工期间环保、水保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保持与发包方、环境监理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联系,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
负责环保体系标准和有关规章的贯彻落实,确保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对施工中的施工环保、生态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制定和签发本标段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实施性计划。
分解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目标,并责任到人进行实施。
④小组成员和环保工程师职责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发包方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遵照执行项目指挥部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对下做好环保指导和服务工作。
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负责环保管理体系在本职权范围内的有效运行。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建设单位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遵照执行指挥部下发的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加强施工环保管理,保证环保管理体系在本队有效运行。
加强对本工区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环保意识,使人人知道保护环境就是珍爱生命。
第四节施工环境保护内容及措施
环境的影响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内部环境,即施工作业环境;另外一层是外部环境,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地表下沉;水文条件变化、枯水、水位降低、水质污染等;对周边结构物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是按照法律法规、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要求,保护和改善作业现场的环境,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环境保护是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消除外部干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节约能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工程施工中,我方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不留尾巴、不留后患,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护现场内外的环境,确保环保目标圆满实现。
本标段主要污染源为粉尘、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开挖边坡严格按设计要求防护,防止水土流失。
施工用地统筹规划,合理布置。生产生活设施均应布置在用地线以内,尽量不破坏原有植被,不随意砍伐树木,并在其周围植草或植树绿化,创建优美环境。
在施工前做好各类管线的调查,施工中做好防护,防止施工破坏管线,对与施工存在干扰的电力、通讯线路及设施进行架空、迁改,并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进行监测,发现过量变形,及时采取加固措施。保证生产生活用电及通讯管线等的正常使用。
爱护和保护现有文物古迹,发现地下文物,保护现场,及时上报。
严格履行各类用地手续,按规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不多占地。施工中积极主动与城市规划、建设单位、环保等有关部门联系,商订工程弃碴的有效利用途径,为复耕及土地再利用创造条件。
在施工工地地界处设实体围挡,不在围栏外堆放物料、废料。
施工过程中对水的污染主要是施工产生的污水,污水中含悬浮物、油类物质、石屑及石粉。
溶蚀性废水,砼的生产、运输、浇筑产生的污染,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污染,劳动力高度集中产生的污染,以及其它相关配套设施产生的污染将对水源产生较大影响,在施工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不受污染。
施工现场修建沉淀池和气浮池,先将污水排入沉淀池,除砂的进入气浮池内,除去悬浮物、油类物质并进行中和处理,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河流。
现场存放油料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砼地面、铺防油毡等措施。在使用过程中,要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防止土壤受到污染。
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污水排放设置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
工地临时厕所的化粪池采取防渗措施,并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物内的水冲式厕所,同时做好防蝇、灭蛆工作。
化学用品、外加剂等应库内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污染环境。
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配合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搞好舆论宣传和监督工作,加强对沿线施工废水的控制,发现新的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水质恶化。
第五节水土保持内容及措施
根据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联合发布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特编制如下措施。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本标段施工时,不对原地层造成大的破坏,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废水排放前要经过处理并排放到远离居民生活用水区,并由环保协调部定期联系当地环保监督部门对水质进行检验,确保当地水质不被污染。
在施工准备阶段,我们将结合设计图纸,对现场拌和站的设置、弃碴场的选择、施工便道的设置等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减少植被破坏,少占耕地”为原则,合理规划临时用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用地。
隧道施工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尽量减少堑坡和开挖,对边仰坡及时进行防护,避免对原生态地表大范围的破坏。
施工弃碴(土)主要是隧道、路基、桥涵基坑挖方和洞口开挖弃土。弃碴场的选择应征求当地政府及村镇的意见,本着少占耕地的原则,优先选择在地形低洼、不易受河流、沟渠等地表径流冲刷的山间沟谷荒地作为弃查碴场。施工时严格按批准的弃碴规划有序堆放和利用,并按照设计规划作好防护。碴顶要平整,条件允许时对弃碴场进行绿化。
保护生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水土保持的教育管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
建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配置专职水土保持员,建立健全水保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规划”原则,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坏。
施工前邀请地方水保部门共同对沿线水文、地质、植被情况进行调查,共同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措施。
施工中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废弃的砂、石、土必须运至指定的弃碴土场堆放,做好挡护和绿化。工程竣工后,对弃土场、生产生活用地及施工便道等,按照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复耕或绿化,同时修建好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
第十二章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第一节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施工中,加强行政管理,搞好劳动保护工作。建立工作时间的限制和休息时间,规定休假制度,从时间角度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采取各项劳动安全与卫生措施,从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
禁止使用未成年人的保护,并加强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从生理方面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合理组织劳动力,严格按照劳动定额设计组织施工。在实际施工中,由劳动卫生保障中心负责劳动卫生保障工作的监督与落实,必须强化管理,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施工顺利完成。
视施工需要、施工场所中危害因素和劳动安全与卫生的要求,合理配备足够、齐全的劳保防护用品。
选择齐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雨衣、雨靴、手套、防护口罩、面罩等,既要使用方便,又要对有危害和危险情况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并且保证质量,选购时应审核其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在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及时更换。
3、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建立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管理规定,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接受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是否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是否正确,是否穿戴足够防护用品。
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掌握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充分发挥防护用品的作用,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4、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施工现场由于机械震动多,噪声大,在水泥装卸、砼搅拌及电焊中等施工场地,工人常接触、吸入大量粉尘,易引起矽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聋、震动病等。在施工中主要采取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等预防措施。
改善作业环境,对产生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场所,设置除尘设备及消毒设施,增加通风换气装置和采光照明设施。
电、气焊作业尽量实行隔离作业,电焊工必须戴专用的防护用品。
在施工、生活区域内设置标志、信号和防护装置,在坑、洞、沟等设置防护装置。在经常过往的地点。设置通道、便桥,安装防护设施和照明设施。
机电设备安装防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在运转机械上设置安全启动和迅速停车装置,在高空作业时,设置工具箱和防护网等防止落物伤人、坠落摔伤。
5、降低劳动强度、劳逸结合
据国家规定,每人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施工作业尽量采取机械化,体力劳动强度保持在中等强度以下。如必须从事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则缩短一次持续劳动时间,增加劳动休息的交替次数。
施工现场由于工序施工、工作条件及特殊性需要,工作日不受固定工作时间限制,采用无定时工作日工作。因此要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做到有劳有逸,劳逸结合。
加强施工生产的计划性,根据本施工组织方案,制定更加合理的劳动组织,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如工序需要延长工作时间,采取部分职工轮岗休息方式。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避免长时间延长工作时间。让职工经过必要、充分的休息,再进行更好地工作。
对施工中可能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予以监测,建立完整的监测技术档案,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对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含量超过规定允许标准时,提出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含量的技术方法、措施、方案,在治理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使施工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始终处于允许范围和受控状态。
施工前对所有上场人员进行严格体检,并对施工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施工中每三个月统一组织进行一次工中体检,以便尽早发现各类疾病患者,并严密监测各种传染病,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每次体检按健康监护要求认真记录,以完成全程动态监护。
保证所用食品及饮用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防止食物中毒。
重视食品的运输、贮存、保管,防止食品污染、冻害、腐烂变质。
采用合理的烹饪方法。配备食品加热设备。
配备消毒设施。做到饭菜热熟,尽量采用减少营养素损失的烹饪方法。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总体安排上考虑着重加大机械化施工作业程度;在主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确定上,坚持以机械化施工为主,尽量压缩上场施工人员数量。3个施工工区管理及施工人员数量详见下表:
超前锚杆、喷混凝土、锚杆、挂网、立钢拱架
供水、排水、供高压风、通风、管道延伸与维修与保养
安装透水管、焊接、铺设防水板
上料、搅拌、混凝土拌和站的操作、维护及保养
运送混凝土、运输车辆保养
开混凝土输送泵、安装、拆卸管路、混凝土浇筑、振捣
拆模、台车就位、立模、安装挡头板与止水带、模板整平及刷油
各种材料运输、汽车保养
施工测量、监控量测、地质超前预报
在开工前对参建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业余技术培训或技术讲座等,认真研讨每道工序的施工工艺、质量检验方法和作业细则,确保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依据工程的总体分布及工程分类特点,充分实施动态管理,强化现场施工调度,严密组织机械化、专业化平行流水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工序中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根据总体施工进度及组织模式,施工高峰期计划投入980人(不含项目部人员)参加本工程的建设。随着工程的进展,逐步投入充足的劳动力。
第十三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
第一节文明施工目标及措施
现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物流有序,标识醒目,达到“一通、二无、三整齐、四清洁、五不漏”。争创铁道部级文明工地。
一通:交通平整畅通,交通标志明显。
三整齐:钢材、水泥、砂石料等材料按规格、型号、品种堆放整齐;构件、模板、方木、脚手架堆码整齐;机械设备、车辆摆置整齐。
四清洁:施工场地、道路清洁,机具设备清洁,现场办公室清洁,休息室、库房内外清洁。
五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风、不漏气、不漏电。
本工程施工中始终坚持文明施工的原则,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制定施工方案。
所有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按照现场文明施工的标准执行。按照文明工地创建活动的有关规定,积极争创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实行责任负责制,将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与作业班组管理人员工资奖金挂钩考核。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正确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搞好工地文明建设。
2、车辆、机械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编制车辆与机械设备文明驾驶守则,制定各种车辆、机械的操作规程,加强车辆与机械的维修与保养,提高完好率,保证出勤率。车辆与机械不得带故障上路,不得违规违章行驶,杜绝机械和车辆事故。
车辆、机械设专人管理和操作。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照驾驶,无证操作。保证操作人员做到“三定”(定人、定机、定岗位),“三好”(管好、用好、维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维护、会排除故障),“四懂”(懂管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
车辆、机械设备做到停放有序,保持清洁,在显著位置标注“单位名称”。在道路上行驶要遵章守纪,文明驾驶,礼让三先,保证交通安全和施工安全。
3、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图,修建生产和生活设施,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四周设置排水沟,及时完成“三通一平”,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建设文明工地。施工现场内加工场地、预制场地、材料堆放场地采用混凝土硬化。水电管线按照规范架设,生产、生活区分开布置。
施工现场悬挂“四牌三标”,悬挂时要齐全、美观、整齐、按照规定的材料、式样、颜色、内容等标准格式统一加工制作。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图划定的位置堆放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所有材料分类存放、堆码整齐,并悬挂标识牌。
现场标牌:在施工现场明显地点设置周正醒目的“四牌三标”TCHES 37-2020 渡槽技术管理规程.pdf,即工程告示牌、责任划分牌、质量标准牌、安全标准牌,确保工期标语、确保安全质量标语、保护环境等宣传鼓动标语。
室内布置:现场办公室或值班室,墙面悬挂(张贴)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形象进度图,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
队伍形象:施工作业人员应统一着装,佩戴安全帽。各种岗位人员佩戴胸卡,施工负责人、质量、安全检查人员佩戴红色袖标。坚守岗位,职责清楚。
第二节文物保护目标及措施
保证在本标线路经过区所有化石、钱币、有价值的物品或文物、古建筑结构及有考古价值的其他遗物等国家财产,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且保护措施符合国家文物管理的相关规定。
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国家《文物保护法》和铁道部及当地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自觉保护文物意识。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各项规定,杜绝任何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径。
在施工中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决不擅自挖掘,并防止任何人员移动或破坏DB1508/T 134-2021 水利信息数据库表设计规范.pdf,及时报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在文物管理部门发掘文物过程中积极协助配合好发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