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2.9米深、地下连续墙)

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2.9米深、地下连续墙)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943.10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2.9米深、地下连续墙)

1、大门设立洗车槽,洗车槽连通沉淀池,对沉淀池定期清理。机械废液用容器收集,杜绝随意乱倒。

2、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3、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4、工程废水和生活污水不能随便排出DB37/T 3365-2018标准下载,要按规定处理后,排放至指定地点。

6、施工期间,在现场设置沉淀池,经过有关处理符合要求后,才排出场外。

7、钻孔桩施工期间,废泥浆用泥浆罐车运至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排放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

8、清洗集料的用水或含有沉淀物的水在排放前进行过滤、沉淀或采用其它方法处理。

9、施工期间,施工废料如水泥、油料、化学品堆放,进行严格管理,防止雨季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相应的水域,造成污染。

10、施工时,机械废液用容器收集,不随意乱倒。防止机械严重漏油,施工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及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不经处理不得直接排放。

严格控制外出车辆载重,不发生超载,并对机械、车辆造成现有路面损害的,要及时进行补修、维护,施工道路发生沉陷、积水时要及时进行清理及加固,确保道路畅通。

在进出现场路口设置洗车槽,任何从现场出外的车辆均需经过冲洗干净才能出外,防止车辆将余泥带出场外污染道路。施工场地内路面每天定时洒水、清扫,使路面保持洁净。

1、严禁区在夜间安排噪音量大的机械施工。

3、施工噪声包括现场施工产生的噪声和车辆运输产生的噪声。

4、施工过程将动用挖土机、冲桩机等施工机械,这些施工机械在进行施工作业时产生噪声,成为对临近敏感点有较大影响的噪声源。这些噪声声源有的是固定源,有的是现场区域内的流动源。

5、确定施工场地合理布局、优化作业方案和运输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考虑尽量减少噪声的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超标严重的施工场地要有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

6、加强机器和车辆等的养护。

1、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固体废弃物分类清单》分类收集到指定的容器或地点。运输过程中,不得沿途丢弃、遗散,防止污染环境。

2、建立和维护用于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固体废弃物的设施、设备、场所,设置明显标志,设专人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3、废弃物必须及时清运,防止污染环境。

1、设备材料选型时,选择符合环保要求及节电、节水的设备。

2、如因生产工作需要增加用水、用电设备,必须报批准后方可增设及使用。

十六、危险化学物品管理

1、各类化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分类存放,严禁混放。

2、乙炔气瓶放置点应距明火10米以上,严禁爆晒和放卧使用。

3、化学物品出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并做好相应标识,入库后定期检查,出库必须由施工管理人员领用。

4、搬运化学物品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撞击、重压、倾倒和摩搽。

5、装载化学物品的容器、包装要完整无损,如发现破损、渗漏,必须进行安全处理。

建立现场各项外围管理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保安管理制度。

宿舍内配备床铺,保暖,防署和防蚊虫等措施,工人生活用品要整齐放置;不得在生活区宿舍内乱丢果皮、废纸、烟头等杂物,不准随地吐痰。实行卫生值班制度,宿舍每天打扫一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做到文明、卫生。

生活区设置厕所、浴室,厕所设蓄水池,利于便后冲水,保证清洁卫生,浴室用水排入排水沟,设置晾衣区。

生活区的防蝇、灭鼠等工作,主要与地方爱卫会联系,由其承包负责对工地的除四害杀毒灭菌。

十九、文明施工检查措施

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组每周对施工现场作一次全面的文明施工检查。公司生产技术部门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质安部门、劳资部门、材料部门、机械部门等)每月对项目进行一次大检查。

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执行情况。

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组及公司文明施工检查组应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除此之外,还应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每次抽查,应针对上一次检查出的不足之处作重点检查,检查是否认真地作好相应的整改。对于屡次整改不合格的,应当进行相应的惩罚。检查采用评分的方法,实行百分制记分。每次检查应认真作好记录,指出其不足之处,并限期责任人整改合格,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组及公司文明施工检查团应落实整改的情况。

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应当对每次检查中做得好的进行奖励,做得差的应当进行处罚,并敦促其改进。由于项目文明施工管理采用的是分区、分段包干制度,应当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明确其责、权、利三者挂钩。

8.3.6管线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周围地层的变形,对受地层变形影响的管线及其他地下设施保护关键在于控制好施工过程中地层产生的变形,并把管线的被动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1、开工前主动联系相关部门,以取得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图纸,初步了解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2、施工前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全面探测,以准确确定管线的位置,并作明显标识,并对场内管线进行安全预防检查。

3、在地下管线附近1m范围内,一律采用人工开挖,严禁采用机械开挖。

4、对于开挖后悬空的管线,采用钢筋支架、槽钢或者临时支承梁等进行临时支护,确保管线安全。

5、机械开挖时要有专人指挥,严密注意开挖面内的情况,发现管线时立即停止作业,严禁违章野蛮操作。

6、对于影响施工的管线,为确保管线的安全,施工前要及时联系设计及相关部门制定处理方案,尽量进行临时或者永久性的迁移。

第9章工程协调配合措施

本企业将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施工,听从业主、业主、监理的指挥、调度和指导,积极配合业主、监理的工作。同时,充分做好与设计的沟通配合工作,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确保施工合理体现设计思路。总之,本企业将以本工程为中心,优质、高效、快速、圆满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9.1与业主、业主、监理的配合措施

1、提供试验室及试验检测设备,并优先保证监理工程师的使用。

2、按施工程序,在施工前向业主、业主、监理申报施工方案,并在获得他们的批准后才实施。

3、为监理的现场工作创造工作条件,方便其进行施工旁站监督;并按监理的要求,安排人员配合进行现场施工质量的量测与检测等。

4、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提供技术资料与技术质量验收表格,确保验收工作及时、有序展开。

5、服从业主、业主、监理基坑工程施工的调度、协调,配合进行场内外事务处理的工作安排。

7、及时按要求的周期做好施工工作统计并上报给监理,保证业主、业主、监理对工程形象进度控制的准确、有效。

9.2与设计的配合措施

1、指定安排专业技术负责人充分做好与设计的沟通配合工作,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确保施工体现、实施设计原意。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配合设计单位做好基坑支护的优化工作。

2、在认真熟悉施工图纸的情况下,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业主等一起组织图纸会审,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并与设计人员等研究解决。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2.9米,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支护形式。基坑支护工程是一定风险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基坑监测工作应由业主委托有相关资质等级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为了保证工期顺利完成,做好信息化施工工作,本公司同时也展开基坑监测工作,并与监测单位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预测基坑变形形势,确保基坑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2.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10.2基坑及周边监测准备工作

基坑开挖范围和开挖尝试,应对基坑本身及周围环境的位移、沉降等多项内容进行监测。为此,在进场施工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进行仔细调查、检测和技术鉴定,并做好记录、拍照、录像等工作,为施工过程中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

2.详细了解周围地下管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3.在周边建筑物设置沉降及变形观测点。

10.3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精度要求及测点布置

在本基坑工程中,监测的主要项目有:

1.基周边的沉降量和水平位移;2.临近建筑物水平位移、沉降;3.内支撑水平位移、沉降;4.立柱沉降观测。

监测重点保证支护结构安全、未拆建(构)筑物的安全、管线安全。

其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见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见表。监测点的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

10.4监测项目的警戒值及应急措施

本工程监测中,每一测试项目都应根据保护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初始值,并事先确定相应的警戒值,以判定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判断工程施工是否安全可靠,是否需调整施工步骤和优化原设计方案。一般情况下,每个警戒值均由三部分控制,即累计最大允许变化量,报警值和单位时间内允许的变化量(变化的速率)。

(一)警戒值确定的原则

1.满足设计计算要求,不可超出设计值;

2.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目的;

3.满足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4.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5.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了以下警戒值:

1.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要求最大水平及垂直位移U≤0.2%H且≤30mm(H为基坑开挖深度)。警戒值取控制值的70%。本工程允许最大位移不超过30mm,报警值取25mm。

2.路面沉降变形:要求最大沉降变形S≤0.15%H且≤25mm(H为基坑开挖深度)。警戒值取控制值的70%。本工程允许最大位移不超过25mm,报警值取20mm。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表

基坑周边沉降和水平位移

邻近建筑物沉降和水平位移

基坑周边需保护的建筑物

每道内支撑设置9点,共设置18点

注:其余设计要求的监测项目由业主制定的第三方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当监测项目超过其警戒值时,必须迅速停止开挖,通知施工、监理、设计人员,查明原因,待加固处理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开挖,一般应急措施有:

1.迅速原位回填,保证位移值不再增大;

2.修改方案,进行加固。

10.5观测时间与周期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1、施工期间每1~2天观测一次,雨天(中雨以上)施工,每天观测1次以上;

2、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变形未稳定前,每5~7天观测1次,变形相对稳定后可每15~30天观测1次;

3、遇特殊情况(如变形出现突变或出现险情)时,每2小时观测1次,必要时连续观测;

4、地下室完成,并进行侧边回填后,可停止观测;

5、对周边已有建筑物变形观测点,观测周期为每7天1次。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每次的监测结果及施工单位的处理意见,必须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如实报告。

鉴于本工程工期紧,监测时间长,在监测对象正常变化情况下,除应对各单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外,尤其应加强不同类测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分析,以便及分析可能出现的潜在的危机和个别可能出现的假象。

在监测对象出现异常变化和明显突出时,应及时整理出书面材料呈报有关各方,并书面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及对策建议,同时加密监测力度,了解其进一步变化的情况和处理后的效果。

10.7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测点布置力求合理,应能反映出围护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际变形和应力情况及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2、测试元件及监测仪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测试元件要有合格证,监测仪器要定期校核,标定。

3、测点埋设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并做到位置准确,安全稳固,设立醒目的保护标志。

4、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每周报一次,特殊情况下,每天报送一次。如发现监测数据异常,应立即复测,并检查监测仪器、方法及计算过程,确认无误后,立即上报给业主、监理及单位主管,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11.1 应急救援的目的

应急救援总指挥:项目经理向桂恒13911389886

应急救援副总指挥:黄龙醒13711488361

成员:项目部有关人员及施工班组

1、指挥组全体成员的手机要24小时开通;

11.2 危险源的辨识

3、边坡应支护而未做支护措施

4、在危险建筑物旁挖土,未采取加固措施

5、基坑边缘堆放的余土未及时转运

8、在挖土机工作范围内,有其他人进行作业

9、挖土机离边坡太近挖土

10、用电设备带电体裸露

11、大型基础开挖太深没分级传递

1、发生事故各组员应及时向总指挥向桂恒汇报。

2、总指挥向桂恒在接到事故的报告后,即按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组织救援,副总指挥黄龙醒协助总指挥开展救援行动。

3、事故应急小分队负责将受伤者送医院或通知医院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必要时,总指挥负责与公安消防部门、医疗单位紧急联系。

4、公司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组织现场指挥、救护、车辆的使用调度等工作。

5、事故发生后,公司质安部、工程部应组织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填写事故调查报告。

11.4应急抢险施工预案

基坑开挖前,需做好应急抢险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建立切实可行的基坑监测系统。

建立可随时有效运作的应急组织。

必要的反压土料的储备来源及运输工具。

必要的止水堵漏器材的储备。

必要的加固用钢材、水泥、草袋等的储备。

现场配备600个以上编织袋,预先装泥土,准备用作反压基坑边坡使用,准备用部分钢支撑和钢板桩,必要时调用机械回填土方,防止事故发生。

1、地下连续墙漏水的处理预案

地下连续墙槽段间出现漏水时,可采用高压注浆(1~2MPa)的方法,压力注浆时应在孔口或规定位置设置止浆塞,注满后保持压力3~5min。

注浆材料宜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泥浆的水灰比宜为0.5;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宜为1:1~1:2(重量比),水灰比宜为0.38~0.45。需要时可加入适量速凝剂,以促进早凝和控制泌水。

水泥浆、水泥砂浆应拌合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水泥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

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

地下连续墙槽段接缝处出现漏水时,也可采用化学灌浆堵漏施工方法进行处理。  灌浆堵漏法对于水压较大,孔洞较大且漏水量大孔洞的封堵很合适,也可用于密实性差,内部蜂窝孔隙较大的砼的渗漏和回填。灌浆材料可以用水泥、水玻璃、丙凝、丙烯盐酸以及水泥和水玻璃、丙烯酰胺、丙烯盐酸的混合灌浆材料。 灌浆堵漏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先将漏水孔口凿成喇叭形,用快凝灰浆把灌浆嘴埋入,并封闭灌浆管四周,使漏水顺管集中排出。然后再用高强度砂浆回填至原混凝土面,必要时可以立模养护。待高强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沿灌浆嘴顶灌浆。灌浆完毕,关紧灌浆阀门,等浆液凝固后再行拆除。

2、对于地下连续墙深度变形过大的处理预案

在变形部位增设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的规格及长度由设计确定。新增腰梁采用钢结构。

在基坑内侧产生变形区域,从基坑开挖面设置钢支撑,支顶于腰梁处。钢支撑采用Φ510×12的焊接钢管。

3、基坑顶部位移及地面下沉的处理预案

出现地面下沉和位移的地方,及时移开地面堆载,防止事态扩大。

(2)砂包压地下连续墙根部

当基坑变形过快时采用在地下连续墙根处堆积砂包,直到基坑变形趋向稳定时为止。

(3)连续墙底部插加砼钢支撑。

顶部位移或地面下沉超过警戒值时,也可在未浇筑底板前,在连续墙底部插加混凝土或钢支撑,在浇筑底板前视情况逐步拆除。

11.5发生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开挖施工较易发生坍塌事故。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监控管理,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1.5.1防止坍塌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

发生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当发生坍塌事故后,抢救重点是集现场的人力、物力、设备尽快把压在人上面的土方、构件搬离,受伤者抬出来并立即抢救。

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骶骨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脊运。

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药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者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11.5.2防止坍塌事故的准备工作

基坑开挖前,需做好应急抢险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建立切实可行的基坑监测系统。

建立可随时有效运作的应急组织。

必要的反压土料的储备来源及运输工具。

必要的止水堵漏器材的储备。

必要的加固用钢材、水泥、草袋等的储备。

现场配备600个以上编织袋,预先装泥土,准备用作反压基坑边坡使用,准备用部分钢支撑和钢板桩,必要时调用机械回填土方,防止事故发生。

11.6 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1、物体打击事故基本安全要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2、发生物体打击应急措施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11.7触电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11.7.1 防止触电伤害的基本安全要求

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施工(生产)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要求。

非电工严禁接拆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

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安全电压必须由双绕组变压器降压获得。

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

采取适当的绝缘防护措施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离起来,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作电气连接,减轻触电的危险。

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而将另一部设备做保护接地。采用保护接零的系统,总电房配电柜两侧做重复接地,配电箱(二级)及开关箱(三级)均应做重复接地。其工作接地装置必须可靠,接地电阻值≤4Ω。所有设备的重复接地必须有两个以上接地点。保护接零必须有灵敏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配合。电动设备和机具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一箱保护,严禁一闸多机,闸刀开关选用合格的熔丝,严禁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熔丝。按规定选用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电源线必须通过漏电开关,开关箱控制电源线长度≯5m。

11.7.2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

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

通畅气道。第一,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入。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

胸外心脏按压。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公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若伤者同时拌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11.8中毒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11.8.1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基本要求

应当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储存等场所。门、窗、锁要牢固,钥匙要专人保管。

保持食品加工场所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生食品与熟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食品过夜要上锁封存。茶缸、饮用水热水器必须上锁,钥匙由专人保管。设置卫生消毒柜。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其他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卫生许可证要挂在显目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上岗。食品生产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工作衣帽。非厨房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厨房。生、熟食物要定点采购。从市场上购回的蔬菜要先用清水洗净,浸泡约半小时后,用开水烫过才煮炒。切菜的砧板、盛食物的容器要生熟分开,碗筷和洗碗布要经常消毒。所有食品均应实行24菜等食物。不要自行乱采摘、进食山上及野外的野生蘑菇。不售卖、食用腐烂变质或过期的食品。隔餐的饭菜要加热煮透才食用。不食用因病因毒死亡的禽、畜和已死亡的黄鳝、甲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小时留样。不进食含有毒素的食物,如河豚鱼、发芽的土豆和发霉的米、面、花生、甘蔗、瓜

11.8.2发生中毒事故的应急

食物中毒的症状:表现为起病急骤,轻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现象;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极易死亡。

(1)突然暴发。在短期内(一般2~24小时)有多人发病,所有发病者与进食某种食品有明显的关系。如果停止食用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则发病迅速停止。

(2)发病者多是在同一伙食单位进食同一种食品。进食量多的人,病情较重。

(3)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在夏、秋季节。误食毒蘑菇中毒多发在春、夏多雨及暖湿的季节。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JJG(苏) 47-2004 承载板现场测试系统.pdf,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局和防疫站。中毒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在送医院前,如果发现中毒者口服的毒物并非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物,又清醒合作,可即让其饮水2~3碗,至感饱满为度。随即用手刺激其咽部与舌根,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发生呕吐,将毒物吐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