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泵站缺陷处理施工方案渗透压力比(28d),%
主要特点:低黏度,可灌性好。适用范围广,既能够灌注干缝,也能够灌注潮湿缝(非渗水缝)。粘结强度高,一般大于混凝土的本体抗拉强度。
柔韧性:粘结界面处的应力能够有效转移,不易脆性破坏。
YD/T 3447-2019 联网软件源代码安全审计规范.pdf可工作时间长:有充裕时间进行更深更复杂的灌渗。
无收缩:不含任何溶剂,不会导致浆材固结体收缩。
250~300mpa·s
1.0~1.1kg/L
≥120min/20℃
施工配比:A组分:B组分:水:水泥=1:1.5:1:1(质量比)
与潮湿面混凝土粘结强度(MPa)
(4)PU聚氨酯浆材料
PU聚氨酯浆材料进行化学灌浆止水补强。
7.2裂缝修补处理方法
(1)基面处理:为了保证水泥基渗透复合增强材料与基础混凝土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在涂刷之前必须对基面进行清洁处理。
(2)材料的配制与拌和:水泥基渗透复合增强材料调配方法是按给定的比例将洁净水慢慢地倒入粉料中,同时不停地搅拌直至材料均匀(搅拌好的材料中不得有干粉料球)。
(3)材料施工:材料施工应采用专用尼龙刷或半硬鬃毛刷涂刷。为确保增强、防水效果,材料涂刷时一般分两遍进行,待前一遍材料终凝后,才能进行下一遍材料施工。后一遍材料施工的涂刷方向应与前一遍涂刷方向垂直,这样不但能保证涂层厚度,防止在一遍涂刷时出现漏刷的情况,还能消除刷痕与涂层厚薄不均的现象。
(4)涂层养护:水泥基渗透复合增强材料涂层终凝后呈半干状态时开始用雾状水养护,并始终保持涂层表面潮湿,一般每天养护4~5次,连续2~3天;如果水份挥发较快,可在表面覆盖湿草帘养护。
钻孔—埋设灌浆嘴—灌浆—可能的补钻及补灌—灌后效果检查—验收、封孔。
缝面清理:用电动角磨机将裂缝两边各约10cm宽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确保无浮尘、水泥浆薄弱层、污垢及其它杂物等。
裂缝素描:测量混凝土表面上裂缝的宽度、走向、长度等基本数据,并在图上标出裂缝相对位置。
(1)布孔方式:布孔采用骑缝孔和斜孔,当缝宽大于1mm时采用骑缝孔,小于1mm时采用斜孔。
(2)钻孔时孔距一般为20cm-30cm。孔径为14mm。
(3)斜孔中心距离裂缝一般为5-10cm,根据现场情况也可以采用垂直裂缝打孔。钻孔深度为20cm-40cm,孔向向上(有利于出渣)并与混凝土面成45°~60°夹角,一定要穿过裂缝。
试漏:用大于灌浆压气的高压气体检查各灌浆孔之间的串通情况以及封缝密闭效果,发现遗漏及时修补。
拆嘴封孔:灌浆结束后24小时,即可拆除灌浆嘴,用环氧砂浆封闭灌浆孔。
工艺流程及工艺描述同7.2.2条内容。
采用PU聚氨酯材料进行化学灌浆止水补强,工艺流程:
混凝土渗漏水情况描述—钻孔—埋设止水针头(埋设灌浆嘴)—灌浆—可能的补钻及补灌—灌后效果检查—验收、封孔。
混凝土渗漏水情况描述:
混凝土表面上可以直接发现裂缝或漏水孔洞,通过对表面水流的擦拭、清理,可以确定裂缝或孔洞的宽度、走向、长度等基本指标,同时测算漏水量情况。
注意事项:钻孔时若遇到钢筋时需另换孔,尽量避开蜂窝面,若遇到蜂窝需及时清渣并放慢钻进速度,防止破坏混凝土表面。
灌浆:灌浆采用PU聚氨酯浆材,它是一种快速高效无毒的防渗堵漏材料,遇水反应固化,具有良好的亲水性。采用进口电动灌浆泵向裂缝内灌注聚氨酯浆材,灌浆压力一般控制在0.3~0.5MPa,灌浆顺序为从下至上,从深至浅。灌浆过程中,当浆液溢出临近灌浆孔或稳压5min且进浆量趋于零时,即可结束该孔的灌浆。
灌浆过程中,当浆液溢出裂缝,通过短时间停泵工作,阻止浆液的持续外流而延长裂缝中浆材的反应时间,待流出的浆液发泡变硬后灌浆工作可持续进行。灌浆结束后及时对外漏浆液进行清理和收集。
灌后效果检查、验收:灌浆结束后及时检查堵漏效果,当发现新的渗水点时还需补钻及补灌,直至漏水停止外渗,缝面干燥,验收。
为满足混凝土表面抗冲耐磨要求,需灌浆前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先在裂缝凿深3cm、宽6cm的槽,将基面清理干净,用环氧砂浆封堵,表面与原混凝土面平齐,保证平整度满足要求。
灌浆处理工艺同7.2.2内容。
7.3裂缝处理检查及验收
经过两次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处理的A类裂缝,表面形成水泥基防水结晶涂层。
7.3.2灌浆处理的裂缝
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纵声波大于4000m/s。
当采用钻孔取芯损伤检测时,钻孔部位和数量由监理工程师确定。
8出水流道底板缺陷处理
出水流道底板单独一次浇筑完成。在混凝土浇筑时底板顶拱段及出水侧挑弧段按照设计曲线变化参数现场放样安装轨道,人工收面,上下游斜坡部分由于坡度较大,敞仓浇筑难度较大,因此采用立模浇筑,未进行人工二次收面。
模板拆除后,发现局部有错台,混凝土表面粗糙,平整度差,在底板预留孔洞部位局部有露筋现象。同时在上部墩墙及顶板封顶施工时,为便于封顶立杆在斜坡部分的搭设及固定,在底板混凝土面上采用钻孔安装钢筋头保证立杆的抗滑稳定,因此在底板面上留下大量钢筋头。出水流道底板主要存在缺陷: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均,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误差大,钢筋头出露。
8.2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
出水流道底板是运行期过流速度大、抗冲刷要求较高的部位,对所出现的钢筋保护层偏小、局部露筋、表面不平整三类主要缺陷,采用环氧砂浆进行补强处理。
8.3修补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破坏在C50混凝土本体
按室内装修材料测试方法检测
超过设计表面以下1cm的混凝土缺陷按照前述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对于设计表面附近1cm厚的部分,考虑过流条件和抗渗要求,采用环氧砂浆进行处理。
环氧砂浆修补工艺如下:
需要用环氧砂浆进行处理的部位,基面处理后,用电动钢丝刷清除混凝土基面的污染物、薄弱层、松散颗粒;再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基面,基面清理干净后,对局部潮湿的基面还需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采用喷灯烘干或自然风干。
取底层基液A组份和B组份各一桶,将B组份倒入A组份桶内,用基液搅拌器搅拌2~3分钟,搅拌均匀后使用。
涂刷前,再次用棕刷清除混凝土基面的微量粉尘,确保基液的粘结强度。
基液拌制后,用毛刷均匀地涂在基面上,基液刷得尽可能薄而均匀、不流淌、不漏刷。
基液拌制现拌现用,以免因时间过长而影响涂刷质量,造成材料浪费和粘结质量降低。同时还坚持涂刷基液和涂抹环氧砂浆交叉进行的原则,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④基液涂刷后静停一段时间(具体时间视现场温度而定)后,手触拉丝现象,即可涂抹环氧砂浆。
环氧砂浆的拌制和涂抹:
总体原则是由上到下,先顶拱后两侧斜坡;顶拱从一侧向另一侧涂抹,斜坡由上往下,先完成下游侧下坡,后进行上游侧斜坡。
环氧砂浆采用分块挑仓施工法。原则上每一施工块宽3~5m,施工块之间预留30mm~50mm间隔缝,待施工块环氧砂浆涂层经1~3天固化后再填补预留缝,填补施工时要求着重压实、与两边施工块保持平齐,做到无错台、无接缝。
当因施工面积所限,整桶拌和造成浪费时,可进行非整桶拌和,根据材料使用说明书要求按比例配制环氧砂浆。
小面积修补施工时,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按环氧砂浆包装桶内的使用说明书拌和。
环氧砂浆涂抹的原则是在保证出水流道底板整体平整度、过度平顺及保护层厚度的前提下,最薄处涂抹厚度5mm。
将拌制好的环氧砂浆用抹刀按设计要求的厚度涂抹到已刷好基液的基面上,涂抹时尽可能同方向连续摊料,并注意衔接处压实排气。边涂抹、边压实找平,表面提浆。涂层压实提浆后,间隔1小时左右,再次抹光,表面不得有连接缝和下滑现象。
8.4.2钢筋头的处理
钢筋头处理方法按照泵站已浇筑完成部位拉杆头的常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但考虑到出水流道底板为抗水流冲刷能力要求较高的部位,因此填补材料采用环氧砂浆进行填补。
先用手持切割机将外漏拉杆头切断,再用砂轮切割机V行切割到混凝土面以下2cm,清洗干净后,采用环氧砂浆填补至混凝土结构面。
基面处理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对潮湿的处理,基面必须干燥,基面处理结束后,应经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施工时严格控制层厚,仓面设立标准板尺。用钢针插试法测定涂层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要及时解决和补救。
用标准直尺靠施工层面,各部位应满足平整度要求。施工期间要求不断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最终施工面满足设计要求,并不得有接缝、麻面、下坠等异常现象。
施工时重视压实、抹平、提浆等关键工序,保证拉拔检测不断裂在环氧砂浆自身。
施工前首先对原材料进行试验检验,并将原材料检测报告、合格证及抽检报告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施工期间每班次对施工拌和料的均匀性进行抽检。
对各种基面进行深度检测,基面处理情况进行目测检查。
每班不同部位和不同种砂浆或混凝土等现场取样频次、试件强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环氧砂浆厚度采用插针法检测,每处不少于3个测点,测点数据满足厚度要求。
为检测环氧砂浆与基层混凝土之间的粘接效果,现场拉拔试验采用专用拉拔仪进行拉拔检测。先用空心钻垂直钻透待检环氧砂浆层至混凝土表层,形成孤立的受检块,直径为5cm。然后,用专用清理剂或丙酮清理受检块表面,并用高强粘合剂将直径为5cm、厚2cm的铝合金测头粘于受检块上,24小时后进行拉拔强度检测。
用拉拔仪现场拉拔试验,拉拔强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其它表面平整度、外观感官等指标满足国家行业验收评定标准。
灌浆完成7天后,对裂缝进行超声波检测,纵波速不小于4000m/s,并不低于灌前波速。其中渗水裂缝必须进行压水检测,不渗水为合格。
损伤检测取芯部位和数量由监理组织现场确定。
由于裂缝灌浆处理为隐蔽工程,在灌浆压力作用下浆液在缝内由宽向窄处流动,因此往往会将细微处裂缝形成封闭区域,在规定压力下无法灌满。
因此裂缝灌浆充填度取芯检查时以在浆液尖灭处肉眼看不到明显裂缝为合格。
水泥砂浆抹面完成3天后,用小锤轻击砂浆表面,声音清脆为合格。
环氧砂浆抹面完成后,填补完成7天,用小锤轻击砂浆表面,声音清脆为合格。
(8)各项检测的频次规范有规定的,执行规范;规范没有规定的,由参建各方约定。
10人力资源、设备、工器具配置
1.1工程基本情况 1
1.2施工过程简述 1
1.3主站身基础处理情况 2
1.4主站身结构沉降观测 3
2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排查、统计和判别 5
2.1混凝土外观缺陷排查 5
2.2混凝土外观缺陷统计 5
2.3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判别标准 6
3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情况 8
3.1表面观感缺陷 8
4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处理一般要求 10
4.2原材料试验检验、配合比试验、生产性工艺试验 10
4.3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处理程序 11
4.4外观质量缺陷处理原则 11
5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12
5.2麻面及气孔处理 13
5.4错台及表面不平整度超标处理 15
5.5施工缝缝面渗水及骨料集中夹层处理 15
5.6沉降缝跑位处理 18
5.7外观缺陷处理验收标准 18
6混凝土裂缝部位施工情况及裂缝监测 20
6.1出现裂缝部位的结构特征 20
6.2出现裂缝部位的施工情况 20
6.3出现裂缝部位的原材料及混凝土情况 22
6.4裂缝观测情况 22
7.2裂缝修补处理方法 25
7.3裂缝处理检查及验收 28
DB15/T 353.1-2020 建筑消防设施检验规程 第1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pdf8钢筋保护层缺陷处理 29
8.2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 29
8.3修补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29
8.4修补处理方法 29
9质量控制和检测 32
DB37/T 5168-2020标准下载9.1施工质量控制 32
10人力资源、设备、工器具配置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