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建筑施工组织设计63458234075344
56234895234686
GB 50864-2013标准下载52473489346723
45792345623776
37255892245233
33567143327764
45672321642577
54277243789445
36788354468798
主要工种劳动力计划配置详见下表
金属构件、预埋件制作、安装
(1)、按施工阶段分解,突出控制节点。以关键线路和次关键线路为线索,以网络计划中心起止里程碑为控制点,把土方挖运施工、防水施工、各区段钢筋混凝土施工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在施工中要针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和施工时的相关条件,制定施工细则,做出更加具体的分析研究和平衡协调,达到保证控制节点的实现。
(2)、按专业工种分解,确定交接日期。在相同专业和同工种的任务之间,进行综合平衡;在不同专业或不同工种和任务之间,要强调相互之间的衔接配合,确定相互间交接日期,强调为下道工序服务,并严格执行。避免因耽误下道工序而造成的下道工序窝工等损失及总工期(关键线路上的)损失。强化工期严肃性,保证工程进度不在本工序造成延误。
(3)、同时按总进度网络计划的时间要求,将施工总进度计划分解成、月计划、周计划及日计划,这样将更有利于计划的控制目标。
1)、工程进度严格按总进度计划网络图组织施工,要抓住施工进度计划中的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它是决定工期的关键。各分部工程在实施前应编制控制工期进度计划表,并严格贯彻执行。
2)、为了保质、保量、保工期,安全地完成这一施工任务,本工程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把职工的收入直接与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施工进度挂起钩来,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质优价,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采取加班加点等措施在总工期内完成全部的施工任务。
4)、加强计划管理,强化生产指挥。一切生产活动,都应严格纳入计划管理之中,通过合理的组织调度,保证工程按计划进行,全面完成施工任务。
5)、做好分部分项工程的超前准备工作,编制单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认真交底,组织落实,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2、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进场先做好坐标点、水准点的交接工作。结合本工程特点,结构施工测量分为二大部分,基础部分施测实行外控制法,即利用J2经纬仪将平面控制网投测于施工作业面之上,从而定出基础、柱、墙、梁位置。各单体地上部份施测实行内控制法,即在±0.000层定出激光控制点,然后根据垂直投影几何全等原理,用J2经纬仪垂直投测出控制点,经校核后再根据控制点与各轴线间的垂直关系,依次放出各平面轴线。
(1)、基础部分施工测量
测量时使用J2经纬仪,根据经交接复核的位于基坑周围的轴线控制点,将控制轴线测放到基础垫层上。根据标高控制点,使用DSZ3水准仪,校核垫层面标高,并作好详细记录。当承台.
施工完毕后,进行外围轴线、标高控制点的复核,确认控制无误后,利用DSZ3水准仪、J2经纬仪将标高控制点、轴线施放到基础承台表面上并设立地下室高程控制点和轴线控制网。
(2)、地上结构施工测量
1)、在±0.000m楼面上精确设置轴线控制网及激光控制点,激光控制点采用100×100mm预埋铁板,板上表面高出地面20mm,以防积水,测设后铁板面上划线刻章标明。每层楼面上相对应处均预留200×200mm的孔洞。
2)、用经纬仪确定出投测点,进行平面控制轴线的投测,经检查无误后可作该楼层各轴线平面定位放线的依据。用经纬仪和钢卷尺丈量,采用直角坐标法测设各轴线及细部控制线。
(3)、装修与外墙测量控制
1)、本工程内部装修的局部平面位置从已在结构施工中确定的结构控制轴线中引出,高程同样从结构施工高程中用水准仪转于需要处。
2)、外墙垂直轴线与高程均由内控轴线与高程引出,转移到外墙立面上,弹出竖向及水平控制线,以便于外墙装修。然后用经纬仪在外控点的辅助下,从上到下进行检测校正,逐层测量间接微小误差并平差,使垂直线贯穿于建筑物的整个外墙面,从而达到准确的控制外墙施工的效果。
利用现场提供的水准点作为高程的控制依据,将绝对高层换算成相对高程,并把主楼结构±0.00标高向上引测(各单体至少4个),经平差后再使用。高程的竖向传递采用钢卷尺悬挂法。标高线均由±0.00层起始标高线向上量取,以减少误差积累。
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布设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布设。
2)、观测时间:观测点在垫层施工时就到位,进行首次沉降观测,根据本工程特点,每完一层结构测一次,封顶以后每月测一次,装饰阶段每3个月测一次,交工前全面测一次。交工以后每年观测一次。做好观测成果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归档提交成果。
3)、沉降观测采用“三固定”的措施,即:仪器的固定(包括精密水准仪、三脚架和钢卷尺);人员固定(尤其是主要观测人员);观测线路要固定(包括镜位固定和观测次序固定)。
4)、水准基点、沉降观测点应加强保护,防止破坏,水准基点应定期进行复测。
(6)、建筑物轴线定位及标定: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认真熟悉建筑图和结构图。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桩位的长期稳定的保留,对每栋建筑物测设十字形主轴线,作为定位放线的依据。由建筑总平面图、桩位总平面图提供的设计坐标计算十字形控制线的交叉点坐标。用角度交汇法确定每栋建筑物十字形主轴线交叉点的位置,经纬仪设在该位置。用后方交汇法测出交叉点的现场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在现场对初步测定的点位进行归化改正,即经纬仪设在初步测定的交叉点上。用极坐标法测出设计坐标位置。为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把仪器设于这个经过归化的坐标点,对其两个施工坐标点进行观测。测出的夹角与理论的夹角的误差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即满足要求。2、工程定位放线: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现场建立控制座标网和水准点。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见后。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7)、主体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主体结构施工采取第一、二、三施工区同时施工,在主体框架结构施工完二层后插入填充墙砌体施工。
、施工段划分和施工流程
主体结构划分成三大施工区段:测量放线复核施工、柱钢筋施工、柱支模施工,组织管理组在各大区段上组织施工。
(一)、预应力管桩工程
1、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法
1)、静力村桩工艺流程
布置基线、高程控制点,布设桩位、机械对中、喂桩、沉桩、垂直搪桩、送
、打桩工艺流程图(详见下图):
按有关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认真施工,每道工序完成后需经质检人员和临理人员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
无气孔、焊瘤、焊缝满足设计要求
(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检验标准:
1)、进入施工场地的桩材必须有厂方产品合格证、原材料检验报告、钢筋骨架、试块强度报告及养护方法等资料,现场按上表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退回厂方。
2)、轴线、桩位的施放
A、依据甲方提供的平面控制坐标点及高程控制点布设施工基线及施工高程点。施工基线布设需经临理部门及甲方验收后方可使用。基线应妥善保护,并定期检测。
B、用经纬仪、钢尺施放桩位,为防止打桩挤土效应引起的桩位偏差,依据打桩作业需要,桩位施放应分批多次完成。桩机就位前,要复核桩位。桩位放样要经临理部门验收后,方可施工。
3)、喂桩:桩由吊车至打桩地点,用桩机伸下吊钩将桩上端吊起,吊车解扣在桩顶套及桩帽后,桩机对准桩位点,此后用经纬仪成90度角双向交汇控制桩的垂直度,当桩与桩架平行垂直地面时即可沉桩。
4)、沉桩:管桩沉桩时,倾斜角度不得大于1%,第一节管桩起吊就位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3%。应保持送桩器、管桩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宜一次连续性地将桩沉到底。管桩用开口桩尖,要保持桩内空腔与大气相通,当管桩内充满水时,应禁止作业。
A:管桩拼接采用端板焊接联接下来;
B:焊接前应应端板是否平整,应将端板上的浮锈及污物清除干净;
C:采用手工电焊接桩,焊接过程中要对自负盈亏焊接操作,第一层必须用Φ3.2MM焊条打底,确保根部焊透,第二层方可用粗焊条(Φ4MM或Φ5MM)焊接应分三层以上对称环缝焊接;
管桩由里向外施工,在施工中依据实际需要,可分区作业,调整打桩路线,
压桩一般不佞对周围造成较大损害。为避免后期沉桩因难保证桩的打入精度和质量,采用双流水反向施工法,即打桩作业由中间向两侧进行,如下图所示:
施工人中的配置采用公司基本职工与临时合同工相结合的方法,管理人员及
特殊工种人员由公司配置,辅助工人由公司从劳动力市场引进,见下表:
负责本班的压桩作业施工原始记录及交接班记录
负责桩的场内运输和吊桩
(三)、钢筋工程(见手稿)
(四)、砼工程(见手稿)
(五)、砌体工程(见手稿)
1)、钢管扣件脚手架的搭设工艺流程如下:
基础准备→安放垫板→安放底座→竖立管并同时安扫地杆→搭设水平杆→搭设剪刀撑→铺脚手板→搭挡脚板和栏杆。
2)、脚手架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高出操作层不宜大于一步架。
3)、垫板、底座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面积不宜小于0.1m2,宽度不宜小于220mm,木垫板长度不宜小于2跨,厚度不宜小于40mm。
4)、立管的排距和间距按计算确定。
5)、底部立管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立管的联接必须交错布置,相邻立管的联接不应在同一高度,其错开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50mm,并不得在同一步内。
6)、大横杆应水平设置,钢管长度不应小于3跨,接头宜采用对接扣件联接,内外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上下两个相邻接头应错开一跨,其错开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当水平管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其固定的间距不应少于400mm,相邻扣件中心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
7)、每根立管的底座向上200mm处,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用直角扣件与立管固定。
8)、20m以下脚手架从转角起,每间隔6跨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布置,20m以上脚手架应在整个长度和高度方向上连续设置剪刀撑。每副剪刀撑跨越立管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与纵向水平杆呈45~60°角。
9)、立管一般应从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用刚性固定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固定件布置间距垂直方向不大于4m,水平方向不大于6m。
1)、拆除脚手架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重点检查扣件连接固定、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根据检查结果及现场情况编制拆除方案并经有并部门批准;进行技术交底;根据拆除现场的情况,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并有专人看守;清除脚手架中留存的材料、电线等杂物。
2)、拆除架子的工作地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
3)、拆架前,应有现场施工负责人批准手续,拆架子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做到上下呼应,动作协调。
4)、拆除顺序应是后搭设的部件先拆,先搭设的部件后拆,严禁采用推倒或拉倒的拆除做法。
5)、固定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当拆除至最后一节立管时,应先搭设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拆固定件与支撑件。
6)、拆除的脚手架部件应及时运至地面,严禁从空中抛掷。
7)、运至地面的脚手架部件,应及时清理、保养。根据需要涂刷防锈油漆,并按品种、规格入库堆放。
1)、抹灰工程的砂浆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抹灰工程所用的砂浆配比,材料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
3)、抹灰砂浆的配合比和稠度等,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掺有水泥或石膏拌制的砂浆,应控制在初凝前用完。
4)、砂浆中掺用外加剂时,其掺入量应由试验确定。
5)、砖结构及混凝土结构等的相接处基本表面抹灰,内外墙应先铺贴防裂缝材料。混凝土面应先用1:1:1水泥聚合物砂浆(水泥:107胶:细砂)甩浆做结合层。
6)、室内墙面、柱面和门洞的阳角,宜用1:2.5水泥砂浆做护角,其高度不应低于1.8m,每侧宽度不小于50mm。
7)、外墙抹灰工程施工前,应安装好门窗。阳台栏杆和预埋铁件等,并将墙上的施工孔用膨胀砂浆堵塞密实。
8)、外墙窗台、窗眉、雨篷、阳台,压顶和突出腰线等,上面应做流水坡度,下面应做滴水线或滴水槽,滴水槽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0mm,并整齐一致。
9)、水泥砂浆的抹灰层应在湿润的条件下养护。
10)、大面积的石膏抹面应事先经试验室试验后,得出既保证质量又便于操作的稠度及凝结时间才能施工。
11)、厨厕、浴室天面等凡有坡水需要的地面抹灰应做成倾向出水口的坡水坡度。
12)、凡面层灰浆要压光的,最后一次压光,应在灰浆初凝后(即经过铁抹子压磨而灰浆表层不会变成糊状)及时进行。
13)、为了防止雨水溅射使污垢散播在外墙面,因此,外墙完成抹灰工序后应拆去外平桥板,或将平桥部位的墙面加以遮护。
14)、抹灰用砂宜用中砂,使用前应过筛,不宜采用特细砂。
15)、抹灰用石灰膏,用块状生石灰淋制,淋制时必须用孔径不大于3mm*3mm的筛过筛,并贮存在沉淀池中。熟化时间:常温下一般不少于15天。用于罩面时,不应少于30天。使用时,石灰膏内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颗粒和其他杂质。
16)、施工前,应预先做样板,并经有关单位认可后,方可进行。
(2)、墙面抹水泥砂浆施工
1)、基层处理:吊直、套方、灰饼、墙面冲筋。抹底层灰和中层灰等工序的做法与墙面抹纸筋灰浆时基本相同,但底灰和中层灰用1:2.5水泥砂浆涂抹,施工前湿润墙面,并用木抹子搓平带毛面,在砂浆凝固之前,表面用扫帚扫毛。
2)、抹水泥砂浆面层:中层砂浆抹好后第二天,用1:2.5水泥砂浆或按计要求的水泥混合砂浆抹面层,厚度5~8mm。操作时先将墙面湿润,然后用砂浆薄刮一道使其与中层灰粘牢,紧跟着抹第二遍,达到要求的厚度,用压尺刮平找直后,用铁抹子压实压光。
1)、基层处理:对板底清理干净,并用钢丝刷满刷一遍后浇水湿润。再用1:1:1水泥聚合物砂浆(水泥:107胶:细砂),喷洒或用毛刷(横扫)将砂浆甩到基面上。甩点要均匀,终凝后再浇水养护,直至水泥砂浆疙瘩有较高的强度,用手掰不动为止。
2)、根据墙柱上弹出的水平墨线,用粉线在四周墙面上(顶板下100mm)弹出一条水平线,作为顶板抹灰的水平控制线。对于面积较大的楼盖顶棚或质量要求较高的顶棚,宜通线设置灰饼。
3)、抹底灰:在顶板混凝土湿润的情况下,先刷素水泥浆一道,随刷随打底,打底采用1:1:6水泥混合砂浆。对顶板凹度较大的部位,先大致找平并压实,待其干后,再抹大面底层灰,其厚度每遍不宜超过8mm,操作时需用力抹压,然后用压尺刮抹顺平,再用抹子抹平,要求平整稍毛,不必光滑,但不得过于粗糙,不许有凹陷深痕。
4)、抹罩面灰:待底灰约六、七成干时,即可抹面层纸筋灰。如停歇时间长,底层过分干燥则应用水润湿。涂抹时先分两遍抹平,压实,其厚度不应大于2mm,待面层经过铁抹子抹面,灰浆表面不会变为糊状时要及时压光,不得有抹痕、气泡、接缝不平等现象。天棚与墙边或梁边相交的阴角应成一条水平直线,梁端与墙面梁边丁交处应成垂直线。
(2)、外墙仿石饰面砖铺贴
3)、面砖排列:在砌外立面砖墙时就予以考虑。可征得设计同意,在砌外墙时,就根据面砖排列尺寸适当调整砖墙位置及门窗洞口尺寸,尽量将非整块面砖排裂于阴角及不显眼之处,括糙前再结合建筑物垂直度偏差及面砖排列尺寸控制灰饼厚度,在括糙完成后,将所有面砖排列线弹在基层面上,其中水平控制线用水准仪引测,垂直控制线用经纬仪引测,这样就很好地保证面砖位置的正确及面砖缝隙的横平竖直。
5)、面砖清洁:在施工中,对操作工人特别交待要注意防止面砖的污染,一旦有砂浆沾上马上清除,并且派专人在面砖粘贴后进行墙面清理,在拆脚手架前再逐一查看,依靠管理保证外墙饰面的整洁。
(1)、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
1)、厚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
2)、平整度:平整度对防水层质量影响很大,用2m靠尺检查,最大空隙不超过5mm;
3)、坡度:必须准确,否则会引起排水不畅,屋面积水,平屋面的坡度不小于2%;天沟的纵向坡度不小于1%;
4)、表面质量:表面不得酥松、起砂、起皮和开裂,以保证粘结部位牢固;
5)、屋面与立墙交角:应抹成圆弧形,圆弧半径:沥青防水卷材时为100~150mm;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时为50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时为20mm。
(2)、涂膜防水层的施工
1)、涂膜防水层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工作→板缝处理及基层施工→基层检查及处理→涂刷基层处理剂→节点和特殊部位附加增强处理→涂布防水涂料及铺贴胎体增强材料→防水层清理与检查修整→保护层施工。
涂布时应按照“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原则进行;在相同高度的大面积屋面上,要合理划分施工段,分段应尽量安排在变形缝处,根据操作和运输方便安排先后次序,在每段中要先涂布较远部分,后涂布较近屋面。先涂布排水较集中的水落口、天沟、檐沟,再往高处涂布至屋脊或天窗下。
3)、涂料涂布方向及接茬
防水涂层涂刷臻密是保证质量的关键。要求各遍涂膜的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使上下遍涂层互相覆盖严密,避免产生直通的针眼气孔,提高防水层的整体性和均匀性。
涂层间的接茬,在每遍涂布时应退茬50~100mm,接茬时也应超过50~100mm,避免在接茬处涂层薄弱,发生渗漏。
在涂膜防水层的收头处应多遍涂刷防水涂料,或用密封材料封严。泛水处的涂膜宜直接涂布至女儿墙的压顶下,在压顶上部也应做防水处理,避免泛水处或压顶的抹灰层开裂,造成屋面渗漏。
收头处的胎体增强材料应裁剪整齐,粘结牢固,不得有翘边、皱折、露白等现象,否则应先处理后再行涂封。
整个防水涂膜施工完后,应有一个自然养护的时间SL279-2016水工隧洞设计规范,尤其是因涂膜防水层的厚度较薄,耐穿刺能力较弱,为避免人为的因素破坏防水涂膜的完整性,保证其防水效果,在涂膜实干前,不得在防水层上进行其它施工作业,涂膜防水屋面上不得直接堆放物品。
(3)、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
基层检验、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试铺、定位、弹基准线→加热卷材底部热熔胶滚铺卷材→辊压、排气→加热烧去搭接面薄膜→加热搭接缝热熔胶→搭接缝粘合、辊压、排气→搭接缝密封材料封边→收头固定、密封→(保护层施工)→清理、检查、验收。
1)、掌握好卷材热熔胶的加热程度:加热不足,卷材与基层粘结不牢:过份加热,会使卷材烧穿、胎体老化、热熔胶焦化变脆,严重降低防水层质量,所以要按规范要求使基层和卷材底面同时均匀加热,到热熔胶熔融呈光亮黑色为度;
2)、辊压、排气:应趁热用压辊滚压,排出卷材下面的空气,并使之粘贴牢固,做到表面平展、无皱折现象;
3)、保证搭接缝宽度:因为卷材是单层铺贴,为避免搭接缝开胶扬子七路污水施工组织设计,必须保证规范规定的搭接缝宽度;
4)、刮口、封边:卷材铺贴后,搭接缝口溢出热熔胶,说明加热适中、均匀,溢出热熔胶后应随时刮封接口,再用密封材料封边,宽度不应小于10mm;
5)、卷材搭接缝处如有薄膜、铝膜、石屑时,应按搭接宽度,加热涂去,以使搭接缝粘结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