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3号线简支梁支架施工方案试验锤击数(击/30cm)
根据经验及试验,将地面整平(斜坡地段做成台阶)并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压实度≥90%),地基承载力可达到[fk]=190~250Kpa参考《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GTCC-065-2019标准下载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K·k
式中:N——为脚手架立杆传至基础顶面轴心力设计值;
Ad——为立杆底座面积Ad=15cm×15cm=225c㎡;
按照最不利荷载考虑,立杆底托下砼基础承载力:
7200KPa,底托下砼基础承载力满足要求。
底托坐落在砼基础上(按照15cm厚计算),按照力传递面积计算:
A=(2×0.15×tg450+0.15)2=0.2025㎡
k=σ0=190KPa
K调整系数;混凝土基础系数为1.0
=20.3KN/0.2025㎡=100.3≤K·[k]=1.0×190KPa
经过计算,基底整平压实后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基础处理时填土夹石混合料,并用压路机压实后,检测压实度达到施工要求,如压实度达到90%以上,则同理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确认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开始放样,摆放脚手架,在其上开始搭设脚手架。
支架变形量值F的计算:F=f1+f2+f3
a、f1为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量
由上计算每根钢管受力为最大受力20.9KN,立杆的截面积按414m㎡计算。
б=20.9÷414×103=50.5N/m㎡
则f1=50.5×23.5÷(2.06×105)=5.7mm。
b、f2为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量
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f2包括杆件接头的挤压压缩δ1和方木对方木压缩δ2两部分,分别取经验值为2mm、3mm,即f2=δ1+δ2=5mm。
c、f3为支架地基沉降量计算:
根据前面计算结果,支架基础(C15砼)底面以上最大荷载为:
F=13.02/0.27=48.22KN/㎡,同理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为P0=F=48.22KN/㎡。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将地基土按压缩性分层,设压缩层厚度为3m,其中,计算按照砂夹石土层厚约1.5m(偏安全)、压缩模量7.0MPa,杂填性土层厚1.5m、压缩模量6.2MPa。
根据最不利荷载受力部位支架布置,将满堂支架基础底面积转化为0.6×0.6基础进行计算分析。
该土层的顶面及底面分别位于基础地面下Z0=0m及Z1=1.5m处,则:
0.833,α1=0.762
于是换填土层的压缩量为:
该土层的顶面及底面分别位于基础地面下Z1=1.5m及Z2=3.0m处,则:
2.5,α1=0.762
于是中液限粘质土层的压缩量为:
先计算深度Zn=3.0m处向上取0.3m的土层压缩量:
于是得:0.08/(3.61+2.5)=0.013<0.025
故压缩厚度可取为3.0m(从C15砼基础底面算起)。
压缩层范围内各土层压缩模量加权平均值ESP为:
(7.0×0.5+6.2×2.5)/3=6.33
因4 f3=0.77×(3.61+2.5)=4.7 故支架变形量值F为:F=f1+f2+f3=5.7+5+4.7=15.4mm (9)、其他部位杆件设置 纵桥向、横桥向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倾斜角度在45~600,且纵桥向剪刀撑满布于外侧钢管支架,横桥向剪刀撑每4排设置一道,且要求剪刀撑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伸出端或立杆上。扫地杆设置离地面高度不大于20~30cm,当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将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控制在不大于1m,且靠边坡的立杆轴线距离边坡距离不小于50cm。立杆接长点应错开,不得设在在同一平面内。 3.7.1支架预压目的 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梁质量,在箱梁支架搭设完毕,箱梁底模铺好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预压的重量为设计荷载的1.2倍)。预压的目的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三是测出地基沉降,为采用同类型的桥梁施工提供经验数据。 3.7.2支架预压方法 在安装好底模后,可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采用沙袋堆载。堆载顺序与混凝土浇注顺序保持一致。预压重量为设计荷载(箱梁混凝土自重、内外模板框架重量及施工荷载之和)的120%。根据梁体截面和加载的范围确定(见下图)。 加载时按照30%、60%、100%、120%设计荷载分四级加载,加载时控制观测点最大沉降量不能超过10mm/d;水平位移不能大于4mm/d。在预压前对底模的标高观测一次,在每加载一级后预压的过程中平均每2小时观测一次,观测至沉降速度已降到0.5~1.0mm/d为止,将预压荷载按加载级别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预压过程中要进行精确的测量,要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将此弹性变形值、地基下沉值与施工控制中提出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观测点布设在跨中、两侧1/4跨底板和支架搭设混凝土面各两个点,共12个观测点(见下图)。采用水准仪及全站仪进行高程和平面位置观测。要注意在支架外侧2米处设置临时防护设施,防止地表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 如在加载过程中,出现监测结果超出要求范围的情况,应立即停止加载,疏散施工人员。待稳定后查找原因,对支撑体系进行全面检查,找出原因,处理完成后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继续加载或卸载处理。 架体预压前,支架(底模)按照计算标高调整,确保支架各杆件均匀受力。预压后架体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基本消除了地基塑性变形和支架竖向各杆件的间隙即非弹性变形,并通过预压得出支架弹性变形值。 3.8确保均衡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时,按“变形小处先灌,变形大处后浇筑”的原则,从梁两端向中间逐段浇筑,分层水平,均匀连续浇筑,分层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m。施工时首先浇筑底板混凝土然后浇筑腹板混凝土,最后浇筑顶板混凝土,每6米一个循环。施工时两侧均匀对称下料。 当钢筋混凝土箱梁强度90%设计强度后且全部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后,方可拆除支架。从箱梁跨中开始,对称均匀地向墩台支点方向降低螺栓设施或对口楔子,拆除箱梁支架及模板。 (2)、支架拆除时应遵循先上后下,后搭先拆,一步一清的原则,部件拆除的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时应采用可靠的安全措施。 (3)、卸料时应由作业人员将各配件逐次传递到地面,严禁抛掷。 (4)、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清除杆件及螺纹上的沾污物,变形严重的,送回修整;配件经检查、修正后,按品种、规格分类存放,妥善保管。 (5)、拆除杆件时,要互相告知,协调作业,已松开连接的杆部件要及时拆除运出,避免发生误扶误靠。 3.10支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1)、拆架前,全面检查待拆支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作业计划。 (2)、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接受(三级教育),班组长必须将支架拆除的相关安全技术要求对作业人员交接清楚。 (3)、工人作业前必须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子链系挂在身上,防止掉落伤人。避免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4)、高空或悬空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和系好安全带。 (5)、架子拆除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必须设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设有专人监护和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6)、拆除顺序应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折的原则。 (7)、架体拆除前,必须察看施工现场环境,包括架空线路、地面的设施等各类障碍物、地锚、缆风绳及被拆架体各吊点、附件、电气装置情况,凡能提前拆除的尽量拆除掉。 (8)、在拆架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呆离开。 (9)、支架的拆除必须分区进行,对已分区进行拆除的支架必须进行隔离和设置可靠的防护设施,该防护设施必须经要关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 (10)、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11)、对需拆除的支架必须进入加固处理,以免影响支架整体结构。 (12)、支架拆除上下交叉作业时,不得进行抛、掷、丢、放。 (13)、拆除时,所拆除的材料或构件若需垂直运输时,必须对所吊运的材料或构件进行捆绑牢固好后方可进行吊运。吊运时不得伤及他人或破坏建筑工物、公共财物。 (14)、作业人员在离场前必须对自己或相邻人员拆除的支架进行检查,对未作好离场前的擅后工作的,必须进行擅后处理方可离开。 (15)、每天拆架下班时,不应留下隐患部位。 (16)、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17)、拆下的零配件要装入容器内,用吊篮吊下;拆下的钢管要绑扎牢固,双点起吊,严禁从离空抛掷 (18)、拆下的材料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 4.支架搭设施工安全技术要求 4.1支架搭设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施工。此过程中加强控制,制定专人进行跟踪指导和监督。 (2)、加强程序管理,严格遵守报验制度,认真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对监理方提出的问题及隐患要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见“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 (1)、脚手架搭设前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按照规范、规定,制定施工方案和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 (2)、脚手架搭设或拆除人员必须由符合劳动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经考核合格,领取《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专业架子工进行。 (3)、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4)、脚手架与高压线路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必须按照“施工现场对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及防护的要求”有关条文要求执行。 (5)、大雾及雨、雪天气和大风时,不得进行脚手架上的高处作业。雨、雪天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6)、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应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矩形周边脚手架宜从其中的一个角部开始向两个方向延伸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 (7)、搭设作业,应按以下要求作好自我保护和保护好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 ①在架上作业人员应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保证作业的安全,脚下应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头板。当暂时无法铺设落脚板时,用于落脚或抓握、把(夹)持的杆件均应为稳定的构架部分,着力点与构架节点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0.8m,垂直距离应不大于1.5m。位于立杆接头之上的自由立杆(尚未与水平杆联接者)不得用作把持杆。 ②架上作业人员应作好分工和配合,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衡。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相互询问并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③作业人员应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要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 ④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⑤每次收工以前,所有上架材料应全部搭设上,不要存留在架子上,而且一定要形成稳定的构架,不能形成稳定构架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⑥在搭设作业进行中,地面上的配合人员应避开可能落物的区域。 (8)、架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①作业前应注意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②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在架面上的材料,保持架面上规整清洁,不要乱 放材料、工具,以免影响作业的安全和发生掉物伤人。 ③在进行撬、拉、推等操作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站稳脚根,或一手把持在稳固的结构或支持物上,以免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或把东西甩出。在脚手架上拆除模板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托措施,以防拆下的模板材料掉落架外。 ④当架面高度不够、需要垫高时,一定要采用稳定可靠的垫高办法,且垫高不要超过50m;超过50cm时,应按搭设规定升高铺板层。在升高作业面时,应相应加高防护设施。 ⑤在架面上运送材料经过正在作业中的人员时,要及时发出“请注意”、“请让一让”的信号。材料要轻搁稳放,不许采用倾倒、猛磕或其他匆忙卸料方式。 ⑥严禁在架面上打闹戏耍、退着行走和跨坐在外防护横杆上休息。不要在架面上抢行、跑跳,相互避让时应注意身体不要失衡。 (9)、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铺铁皮接着火星或移去易燃物,以防火星点着易燃物。并应有防火措施。一旦着火时,及时予以扑灭。 (10)、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①运送杆配件应尽量利用垂直运输设施或悬挂滑轮提升,并绑扎牢固。尽量避免或减少用人工层层传递。 ②除搭设过程中必要的步架的上下外,作业人员不得攀缘脚手架上下,应另设安全人梯。 ③在搭设脚手架时,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架设材料。 ④作业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自行其是。 (11)、钢管脚手架的高度超过周围建筑物或在雷暴较多的地区施工时,应安设防雷装置。 (12)、架上作业应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荷载使用,严禁超载。并应遵守如下要求: ①作业面上的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和材料,当施工组织设计无规定时,应按规范的规定值控制,即结构脚手架不超过3KN/㎡。 ②脚手架的铺脚手板层和同时作业层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 ③垂直运输设施(如物料提升架等)与脚手架之间的转运平台的铺板层数和荷载控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执行,不得任意增加铺板层的数量和在转运平台上超载堆放材料。 ④架面荷载应力求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 ⑤较重的施工设备(如电焊机等)不得放置在脚手架上。严禁将模板支撑、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及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13)、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基本结构杆件和连墙件,因作业的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时,必须取得施工主管和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14)、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未有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补设或改善后,才能上架进行作业。 (15)、脚手架拆除作业前,应制订详细的拆除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参加作业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注意事项如下: ①一定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架面材料后构架材料、先辅件后结构件和先结构件后附墙件等顺序、一件一件地松开联结、取出并随即吊下(或集中到毗邻的未拆的架面上,扎捆后吊下)。 ②拆卸脚手板、杆件、门架及其他较长、较重、有两端联结的部件时,必须要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禁止单人进行拆卸作业,防止把持杆件不稳、失衡而发生事故。拆除水平杆件时,松开联结后,水平托持取下。拆除立杆时,在把稳上端后,再松开下端联结取下。 ③多人或多组进行拆卸作业时,应加强指挥,并相互询问和协调作业步骤,严禁不按程序进行的任意拆卸。 ④因拆除上部或一侧的附墙拉结而使架子不稳时,应加设临时撑拉措施,以防因架子晃动影响作业安全。 ⑤拆卸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围护,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拆卸作业区内。 ⑥严禁将拆卸下的杆部件和材料向地面抛掷。已吊至地面的架设材料应随时运出拆卸区域,保持现场文明。 确保脚手架在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应符合如下安全技术要求: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构架尺寸的同时,应确保以下安全要求: A、构架单元不缺基本的稳定构造杆部件。 B、整体按规定设置斜杆、剪刀撑、连墙杆或撑、拉件。 C、在通道、洞口以及其他需要加大尺寸(高度、跨度)或承受超规定荷载的部位,根据需要设置加强杆件或构造。 A、杆件相交位置符合节点构造规定。 B、联接件的安装和紧固力符合要求。 (2)基础(地基)和拉撑承受结构 ①、脚手架立杆的基础(地基)应平整夯实,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设于坑边或台上时,立杆距坑、台的上边缘不得小于1m,且边坡的坡度不得大于土的自然安息角,否则,应作边坡的保护和加固处理。脚手架立杆之下必须设置垫座和垫板。 ②、脚手架的连墙点、撑拉点和悬空挂(吊)点必须设置在能可靠地承受撑拉荷载的结构部位,必要时应进行结构验算。 脚手架上的安全防护设施应能有效地提供安全防护,防止架上的人员和物品发生坠落。 4.5.1搭设和拆除作业中的安全防护 (1)作业现场应设安全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对尚未形成或已失去稳定结构的脚手架部位加设临时支撑或拉结。 (3)在无可靠的安全带扣挂物时,应拉设安全网。 (4)设置材料提上或吊下的设施,禁止投掷。 4.5.2作业面的安全防护 (1)脚手架的作业面的脚手板必须满铺,不得留有空隙和探头板。脚手板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大于20m。脚手板应与脚手架可靠拴结。 (2)作业面的外侧立面的防护设施视具体情况可采用: ①挡脚板加二道防护栏杆。 ②二道防护栏杆绑挂高度不小于1m的竹笆。 ③二道防护横杆满挂安全立网。 (3)临路防护视具体情况可采用 ①采用彩钢板进行的临路面完全封闭; ②视临路情况设在支架上设置悬臂防抖网。 (4)人行和运输通道的防护: ①贴近或穿过脚手架的人行和运输通道必须设置板篷。 ②上下脚手架有高度差的入口应设坡度或踏步,并设栏杆防护。 (1)所有移动电具,都应在漏电开关保护之中,电线无破损,插头插座应完整,严禁不用插头而用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 (2)人力弯管时,应选好场地,防止滑倒和坠落,操作时面部要避开。 (3)管道焊接时,要持特殊工种操作证件工作,开具动火证,有监护人员和配备灭火器材。 (4)各类电动工具,要管好、用好,经常清洗、注油,严禁机械带“病”运转,各类防护罩应完成无缺。 (5)所有扶梯都应有防护脚、防滑绳或钢管护栏,使用角度为60º~70º为宜,严禁使用缺档、断档扶梯。 (6)电器设备所用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应与其符合容量相适应。禁止用其他金属代替保险丝。 (7)现场所用各种电线绝缘不准有老化、破皮、漏电等现象。 (8)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铺铁皮接着火星或移去易燃物,以防火星点着易燃物。并应有防火措施: ①施工范围设置两个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②设置一个两立方的防火沙堆、四把方铲。 通过媒体、气象台收集天气变化信息,掌握年月旬降雨趋势预报,尤其是近期预报的降雨时间和雨量,以便安排施工。 了解和掌握施工路段的汇水面积和历年水情;调查施工区段内,河流和排水系统是否畅通可靠,事前应予以疏通和防护,防止雨水和洪水影响施工场地。 建立雨季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制定雨季和雨天实施工艺规程和预防措施,组织防雨防洪抢险队,准备防洪抢险机具和材料。 雨季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施工时合理安排,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施工前,对施工场地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检查、整理,保证排水畅通。对支架两侧的排水沟定期进行清理,保证其通畅。在低洼地段要设置排水管,保证雨水能够外排,不会对地基造成影响。 5.5施工时采取必要措施 硬化基础时,针对低洼易产生积水位置要适当加厚砼层,并在基础四周设置挡水墙,以有雨水侵入硬化土层。为防止雷雨天发生雷击事故,支架四角设置避雷针。 (1)、夜间施工时,做到晚交班早点名制度,应根据作业内容,制订周密的安全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责任落实到人。 (2)、所有参加夜间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认真贯彻夜间作业安全措施,安检人员进行监督、检查落实;尽量避免同一作业范围内安排交叉施工的工序同时在夜间进行,如确需交叉施工时,必须细化作业范围,采取防止交叉施工安全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3)、施工前由专人负责检查确认照明设施配备齐全完好,作业车辆状态良好,运转正常。 (4)、当晚作业使用的工具、材料提前在白天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及时更换; (5)、夜间施工必须加强防护,必要时增加信号传递员,保证施工地点与防护人员联络畅通;施工用电设备必须有专人看护,确保用电设备及人身安全。 (6)、夜间施工作业必须由作业负责人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并随时与防护人员保持联系;各道工序夜间施工时除当班的安全员、质检员必须到位外,还要建立安保人员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解决。 6.2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夜间施工时,工器具、设备(施工车辆、发电机等)悬挂具有反光的黄色标志牌; (2)、进入作业现场所有人员必须穿反光防护服装。 (3)、雷雨、大风天气禁止夜间作业,禁止夜间高处作业,禁止夜间涉水作业; (4)、夜间作业人员必须配备有效的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和应急药品;现场作业点集中固定时采用日光色探照灯作为主要照明灯具,必须在场地适当位置装足够的照明设备,保证整个施工场地均有较好的照明,保证夜间施工有良好的照明条件。作业人员可随身携带锂电LED帽灯,监护、巡视等人员用手提式防爆探照灯或手电筒 (5)、夜间行动必须有2人或2人以上人员一起,禁止一人单独行动; (6)、做好夜间施工防护,在危险地段(临近深坑、水塘、河边、大桥)作业地点附近设置警示标志,以提醒行人和司机注意,必要时并安排专人值守。 6.3夜间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 (1)、夜间施工现场周围有噪声敏感区域,必须对高速公路沿线村民告知,必须时要取得沿线村民的谅解;使用机械时尽量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必须采用大噪声的设备时,必须采用降噪措施。 (2)、在居民区附近进行夜间施工时必须了解当地相关部门对建筑工地监督管理的规定,如需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时,必须提前办理手续。 夜间作业同时遵守项目施工的其它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如遇意外支架发生倾翻塌陷时,在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要立即向项目代经理汇报险情。项目经理立即召集施工队伍及项目部人员赶到现场施救。抢救指挥人员,抢救、救护、防护人员携带着各自的抢险工具,赶赴出事现场。 抢救组到达出事地点,在项目经理指挥下分头进行工作。 (1)首先抢救组和经理一起查明险情:确定是否还有危险源。如碰断的高、低压电线是否带电;模板支架构件、其它构件是否有继续倒塌的危险;人员伤亡情况;商定抢救方案后,有项目经理批准,然后组织实施。 (2)防护人员负责把出事地点附近的作业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进行警戒不准闲人靠近广东某办公楼改造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外注意礼貌用语。 (3)工地值班电工负责切断有危险的低压电气线路的电源。如果在夜间,接通必要的照明灯光; (4)抢险组在排除继续倒塌或触电危险的情况下,立即救护伤员,边联系救护车,边及时进行止血包扎,用担架将伤员抬到车上送往医院。 (5)对倾翻变形支架模板等进行拆卸以利于救出被困伤员。 (6)事故应急抢险完毕后,项目经理立即召集项目部及施工队伍全体同志进行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责任人以及制订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整改措施。 安全保卫人员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DB44/T 1893-2016 LED背光组件测试方法.pdf,减少人员伤亡。 支架与墩柱连接固定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