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利用外资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在挡头板处,拱腰线以上预埋注浆管,间距3m,如果发现有空洞,在混凝土具一定强度后且于模板拆除前压浆回填。
6.13.13隧道混凝土防开裂技术措施
6.13.13.1隧道衬砌开裂的基本原因分析
隧道衬砌开裂的原因分析见“隧道衬砌开裂的原因分析表”。
110KV罗坟变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隧道衬砌开裂的原因分析表
水泥的用量多的混凝土的收缩大;水化热大的水泥,混凝土的收缩大。
集料的矿物成分、形状、表面结构和级配会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热膨胀系数数、干缩、刚度、徐变和强度。集料中含有粘土等杂质会引起混凝土的高压缩性而开裂。
某些外加剂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用水量、收缩和徐变从而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影响。
泌水集中在大颗粒集料和钢筋的下方会形成内部裂缝。
浇筑条件和浇筑速度会通过泌水、模板内的离析、温度、模板变形等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影响。
足够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会缓解混凝土收缩引起的体积变化,增加抗裂效果。
从最初几个小时当混凝土变成固体时确定了混凝土的基长,随后冷却时应从这个长度产生收缩,这就是温度对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影响。
6.13.13.2衬砌防开裂施工技术措施
(1)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抗渗性有关,耐抗渗性又与抗裂性有关,而解决混凝土的抗裂性,提高耐久性的技术关键是选择合理配合比,选用高质量的材料和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从而起到防止和避免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干缩和冷缩裂缝)。
(2)选择低水化热、耐腐蚀、耐久性好的原材料,是防止混凝土开裂的基础,因此施工中必须从原材料抓起,严格控制。
(3)选用高效减水剂,是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水灰比、降低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的有效措施。
(4)选用合理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用量、水灰比、外加剂掺量、粉煤灰掺量、砂的细度模数、混凝土坍落度、早期强度、混凝土体中心温度等,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化热,控制水灰比,提高混凝土质量,防止混凝土开裂。
(5)采取保湿措施,要求混凝土表面不能失水,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产生干缩裂纹。隧道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对空气湿度进行监测,当空气湿度不能满足养生要求时,必须进行喷洒水雾从而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
(6)控制拆模时间,根据隧道衬砌进度安排,每节衬砌拆模时间安排在5天以上,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70%以上,洞口地段承受围岩压力较大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00%设计强度。控制拆模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混凝土强度要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另一个是混凝土温度控制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混凝土中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2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环境温度之差<20℃,这两个指标必须同时满足。
(7)隧道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对空气湿度进行监测,当空气湿度不能满足养生要求时,必须进行喷水养护。
(8)控制衬砌混凝土与开挖面的距离,洞身开挖放炮时间与衬砌混凝土尽量错开以防止混凝土受爆破震动开裂。
(9)严格控制衬砌混凝土的施作时间,本隧道浅埋段采用整体衬砌,在开挖后及时进行,控制围岩变形;复合式衬砌,须待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后拆模,以确保衬砌结构质量,防止开裂。
6.13.14通风降尘技术措施
6.13.14.1机械净化
无轨运输洞内废气污染主要为大功率的内燃机械,且主要集中到装碴运输工序,为此在该隧道施工中,必须加强通分除尘的工作。
(1)加强对进洞机械的维修保养。定期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堵塞、进、排水是否畅通,喷油嘴及时更换,使喷油效果好。雾化程度高,使柴油充分地燃烧。
(2)掺柴油添加剂。为了节油和消烟掺加(30~30柴油添加剂)
(3)部份机械进行机外净化。主要给装载机装配上带有催化剂的附属箱,连接在尾气排放管上,把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用催化剂和水洗的办法来降低其中有害气体。
6.13.14.2水幕降尘
在距掌子面30m处边拱两侧各设一台水幕降尘器,在放炮前10分钟打开阀后,放炮后半小时后关闭,打开后高压水在高压风的作用下,雾化程度高,射程远,水雾使隧道面封闭,充分降尘。
6.14隧道施工安全设施
根据本特点及隧道施工危险源识别分析,确定本“隧道施工安全设施清单”。
人和动物及车辆等触电,变电系统雷击,山体滑坡破坏变电站
营区及施工区周围防洪沟
山洪暴发破坏营区及施工场所等
洞内坍塌,爆炸、失火等
在危险地带无防范意识和防护措施
避雷针设于距变电站不超过5m,确保覆盖面积有效,避雷针安装时先挖不低于1.0m深坑,并用混凝土浇筑,避雷针接地良好,确保稳定。
变电站周边设防护网,采用20×20×200厘米混凝土立柱,8号铁丝网固定在混凝土立柱上,进行封闭。混凝土立柱间距2m,其外露1.5m,埋设0.5m,防护网距变压器站2.5~5m。
设于坡面上的变压器站,四周山体边坡用7.5号砂浆砌筑足够强度的浆砌片石挡墙进行防护,防止边坡坍塌对变压器站的破坏。
⑵营口区及施工区防洪沟设施
在营口区及施工山坡上方,距离不小于50m范围内设置高1m,宽1m的浆砌片石防洪沟,并引入下游山谷;在营区、施工区与防洪沟之间设置高2m,宽4m的粘土防洪墙,确保雨季山洪暴发时生活区及生产区的安全。
火工品库四周设置高2.5m的防护墙,墙顶拉设不低于1m的铁丝网。
在火工品库中央设置避雷针,确保其覆盖面积有效,接地良好。
库房内安设红外线探测报警装置,并与火工品库、洞口值班室及派出所联通。
6.15隧道的防灾、减灾和救灾措施
本隧道穿越的地层地质较复杂,如隧道断层、涌水、涌泥等对人体的伤害均有可能发生,为了顺利而安全的通过这些不利地段,我们将成立相关机构,并对不同情况下的事故预防、处置制定一系列预防措施和救援预案。
6.15.1隧道防灾、减灾、救灾的原则
⑵项目经理部定期、经常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灾情的事故源进行检查、处理,尽可能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不定期的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研究预案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将相关物资、设备、设施,所需经费列入工程成本。
6.15.2隧道防灾、减灾、救灾紧急应急措施
6.15.2.1隧道工程事故
(1)突水事故应急措施
突水段施工时,掌子面施工作业人员配备救生服,遇突水时,所有抢险人员必须穿救生服。
A当洞内出现突水时,突水量大于正常抽排水能力时,首先安质部长组织指挥作业面施工人员撤离,并随时切断掌子面的电源,以保证撤离人员和抢险人员的安全,启动洞内涌水处的备用抽水设施,启动泵站备用水泵,以增大排水能力。
B当此时仍不能满足排水时,由施工队长组织尽快启用洞外移动泵站进洞,再次增大排水能力。
C当洞内积水继续增长时,由项目经理组织增设排水管路和移动泵站数量,关闭小型水泵,采用泵站大扬程,大流量水泵直接抽排水。
D当出现人员伤亡时,启动“安全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程序。
E没有人员伤亡,当积水下降时,由地质工程师对积水浸泡段、隧道初期支护进行检查,由安全监察部长组织施工队对有裂纹、松动处壁墙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初期支护因长时间浸泡软化产生脱落伤及作业人员。
(2)突泥事故应急措施
B发生突泥时,由现场施工队长统一指挥,先撤离掌子面施工人员。
C出现人员伤亡时,启动“安全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程序。
D没有人员伤亡时,待洞内无险情时,再组织撤离机械设备。
E突泥能量释放后,再组织抢险人员进洞,用钢筋、钢管和型钢为骨架,用草袋、坑木进行封堵缺口,用喷射砼将其封闭,并将周围洞身加固。
F清除现场淤泥,采用直径Φ50mm或80mm长6~8m的无缝钢管,必要时两层、三层重叠。形成“套管”以增大其抵抗松散地层压力能力。
G由测量工程师在断面附近设置监控测量点,收集围岩的收敛变化情况,待稳定后组织人员恢复生产。
(3)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有下述现象发生时,由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组织指挥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
A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
B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
C支护喷混凝土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
掌子面节理裂隙中渗水量或涌水量明显加大。
发现险情的人员立即向机械队队长报告;并在需要时,切断电源;机械队队长召集抢险小组进入应急状态,由施工队队员上报项目部调度,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对险情制定抢修方案;各小组按职责实施方案。
发现火灾后迅速拨打119报警,报警后迅速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火场道路。
项目部消防小组迅速到达火灾现场后,分析火势发展变化情况,根据救人、疏散物资和灭火等具体任务的需要有计划、适时准确地向火场调集灭火力量。
针对不同的物资分别采用窒息法、冷却法、隔离法、抑制法迅速有效扑灭火灾,或援助消防队控制火势和扑灭火灾以减少火灾的损失。
贯彻执行救人重于灭火的原则,组织人力和工具尽早尽快的将被困人员抢救出来,以最快的速度将救出的伤员护送到附近医院。
针对现场的人员情况对人员、物资进行疏散。
与公安、消防部门紧密配合,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6.15.2.3爆炸事故
6.15.2.4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由项目经理下达发出警报令,进行抢险救灾状态,抢险队及全体人员投入抢险工作;
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由项目副经理及时、有序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由安全环保部长负责重要物资撤离危险区;由施工队长负责危险区隔离,标出警示;根据分析判断的结果,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定出抢险的方案,调动必要的机具、设备、材料等资源;各抢险组长根据抢险方案,将具体任务下达给各小组成员,各小组成员按要求完成;由调度负责接收媒体或气象部门有关事态后续发展的预测报告,密切跟踪灾害变化,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7、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及其工法整理安排
在本工程施工中,项目部实际成立科研课题:在浅埋偏压状况下V级围岩隧道的施工方法研究;并成立课题小组;课题根据实际进度情况收集详细施工数据及时整理,达到完工即可发表的条件。
8、总工期及分年度、季度的形象进度计划、完成投资计划
9、主要材料、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保证措施
项目物资材料实行“统一管理,集中采购,优化配置,严格核算”的管理模式。结合物流体系运作流程安排,项目经理部设置物资设备部,专门负责工地料场的管理和运作。并接受项目经理部、甲方、监理、施工队、供应商的有效监控,在最短时间内对相关方意见做出积极有效响应;同时建立约束机制,实现对物资材料储备与配送、质量、成本核算、人员动态、安全与环境等环节的动态监控。
全面承担钢材水泥的采购、供应、结算以及质量把关等工作,选择国内质量信誉良好的大型企业的名牌产品,随时接受发包人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主要材料由物资设备部按照监理批复的交货计划及时进入工地,并在到货24小时前,通知监理清点和检验时间,会同监理进行检验和交货验收,验收时查验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书。按规定进行材料的取样送检,将检验结果提交监理。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按规范或规定验收,报甲方审核,在原产地取样检验合格满足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后,及时造册登记。每次进货时按不同产品、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批号、不同型号、不同标号、不同钢号,分别进行堆码,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按规范要求送样复检,作好已检、待检等标识;同时核对产品合格证明和质量证明。建立物资明细帐,根据合同及进货凭证逐一核对所送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材质书、出厂合格证,检查外观质量,按规范规定批次取样,当天报送中心实验室,检验物资的技术规格、质量、性能参数等。如有不合格品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材料储存严格执行《铁路物资仓库技术管理规定》,入库物资填写“物资点验单”,悬挂标识牌,并作好入库物资的防震、防潮、防火、防盗工作。根据材料特性要求进行保养、维护,按规定堆码,堆垛之间保持一定安全通道,标识清楚,合理苫垫,定期检查。落实物资保管“十防”措施,保持材料数量、质量、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钢材、木材在露天存放时,要硬化场地,垫垛高度30~50cm,并加苫盖,达到合理、牢固、定量、整齐堆放。
水泥、外加剂储存在库房内,所储存库房要防止漏雨,地面要铺垫防潮。
土工材料、防水卷材分批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日晒雨淋,并保持料棚通风干燥。
砂石料堆放场地硬化,碎石、石屑和砂砾等集料应隔离,分类分别堆放。
油料存放在指定油罐中;油罐符合国家相应规定,库区严禁烟火,同时配备符合要求的消防和避雷设施。
运入工地的任何材料未经监理同意不运出工地。
10、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规模大,质量要求高,为此项目部积极实施精品战略工程,争创优质及样板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类原材料符合设计标准,合格率100%;各类检测资料齐全,砂浆、混凝土试件强度合格率100%;分项工程检查验收合格率100%;杜绝重大、大质量事故,消除隐患,严格控制各类质量事故的发生。
建立全员创优责任制,将创优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到班组和员工,建立创优检查、分析、评比制度,实施质量奖惩。
实行样板引路,抓好各类工程样板段的施工质量控制,以点带面,实现全面创优。
编制主要工序的施工作业指导书或工艺流程,严格每个环节的技术把关和质量控制。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参建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宣传本工程的重要意义,提高参战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质量意识。
10.3、质量保证措施
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强、设备过硬的施工队伍投入本工程施工,以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精良的施工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保证工程质量。
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质量责任制,健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实行项目部、施工队两级技术质量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全面规范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坚持按章办事,严格质量监控。项目实施中,我们将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施工测量复核制度、施工图现场核查制度、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开工报告申报制度、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查验收及储存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检查签认制度、工程质量验收制度、成品保护制度、培训上岗制度、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工程观测制度、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等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从项目经理,到操作者,均制定岗位责任制,签定质量保证书。做到指导工程施工者负责质量;施工操作者保证质量;检查质量者评定质量。把质量管理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名员工。
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审批制度,工程开工必须由施工队长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落实各项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工作。
严格执行测量放线复核制度。形成的放线记录,必须经同级、上级或监理工程师复核,否则不得施工。
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必须采用书面型式,内容包括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等,交接人员应互相签名确认。
内部监督检查制度:质检工程师由公司安全质量监察部派驻,质量监督检查人员由责任心强,能坚持原则,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担任。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要做到“四有”,即有措施、有整改、有记录、有验证,保证每个问题的提出均得到闭合消项。将现场质检工程师“一次检查合格率”作为考核指标,增强工程质量检查的严肃性、权威性。
质量定期检查及质量例会制度:包括检测设备定期检验和标定,工程质量定期检查评比,机械设备定期维修、保养评比,质量评定,工程质量观摩,质量奖惩,质量报告,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技术攻关制度:组织以公司总工程师为组长的高速铁路技术攻关小组,聘请各类专家,定期和不定期举行活动,分析工期、安全、质量、成本、环保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持续改进。
原材料检验控制:通过对原材料进货检验的规定,规范原材料进货检验过程,保证进货材料质量合格,性能稳定。在每批材料进场时先由材料室通知试验工程师,再由试验工程师通知监理进行见证及抽样检测。
散装水泥:水泥进场必须持有水泥出厂检验报告,散装水泥进场必须按品种、等级送入指定筒仓,不得混仓,水泥筒仓应挂牌标示。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等级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统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
粉煤灰:进场粉煤灰以120t同等级、同厂别的粉煤灰为一批,不足200t时亦为一验收批。
粗、细集料:进场的砂、石集料,应逐车目测验收,不合格砂、石严禁进场,进场砂、石料要按品种、规格存放于不积水的混凝土的地面上,并避免混入异物。取样频率为:砂、石以400立方米或600T为一验收批,不足时亦以一批论。
外加剂:对同一批进场的泵送剂必须持有准有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使用前必须按品种,规格,型号,依据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取样复验,复验合格方可使用,进厂的外加以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一出厂编号,每50t为一批验收,不足50t也按一批计。
开盘前施工配合比调整: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对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的测定,其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要求。计量仪器必须定期鉴定,每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设备进行校核。
开盘后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控制:每次开盘和在生产过程中更换配合比时,由试验人员进行试拌并进行相关项目检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合格并经过现场试拌合格后,宜先向搅拌机内投入细骨料、水泥及其他材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在向搅拌机内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在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制定严格的投放制度,并对搅拌时间、地点、数量的核准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其第一盘搅拌数量宜用到标准数量的2/3,在下盘材料装入前,搅拌机内的拌和料应全部清除,拌和时间要满足相关规定。混凝土应在搅拌地点应采取试样检验,当混凝土运送到工地时。应再次取样检验坍落度是否满足要求,并取样制作试件(我项目坍落度检测是根据在拌和站和混凝土运送至工地进行两次检测,其频率按每车进行),取样制件人应持证上岗,根据工程的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或使用部位,分别制作试样。当混凝土运送至工地时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拌和,但不得再次加水。
施工中不得发生与施工有关的责任行车一般以上事故;杜绝责任职工重伤及以上事故,杜绝责任机械设备大事故及以上事故,杜绝责任火灾、爆炸事故,杜绝责任交通肇事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11.2.1、保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组长:胡建(项目经理)
徐昌永(副经理)冯德礼(总工)
成员:刘泽发(副总工)付竣江(专职安全工程师)王万洪(材料主管)
江伟(领工员)姚国宏(机械领工员)周仁敏(安全员)
11.2.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1.2.2.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项目经理部将预留一定额度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对安全事故责任者除按有关规定处罚外,还将扣除安全风险抵押金。
11.2.2.2、安全培训制度
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和有关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强化安全行为。职工上岗前,要有针对本工程的安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者,才能准许进入操作岗位。
11.2.2.3、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
对专职安全员、班组长、从事特种作业的架子工、爆破工、钢筋工、起重工、电气焊工、电工、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必须严格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复审,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获取操作证者才能持证上岗。对已取得上岗证者,要进行登记存档,操作证必须按期复审,不得超期使用,名册应齐全。
11.2.2.4、安全检查制度
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规定定期检查日期和参加检查的人员。非定期检查视工程情况而定。主要应进行开工前的安全检查、定期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定人定措施处理合格后方可施工。
建立人员进洞登记制度:对洞内施工人员、检查人员实行进洞登记记录,清晰记录进洞人员人数、进出洞时间,做好台帐。
建立劳动防护用品佩戴制度:洞内施工人员要戴口罩、安全帽、安全带、护眼罩上班。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工作的人员,必须戴好耳塞,防止对耳膜的损伤。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必须做好劳动卫生保障措施。
建立洞内日常巡查制度:根据施工进度和围岩级别,由总工程师不定期对洞内进行日常检查,包括洞内用电、机械运转、危物等进行安全检查,进洞前和洞内施工过程中人员的精神状态进行监督。
11.2.2.5、施工用电安全制度
11.2.2.6、施工现场保安作业制度
建立施工现场保卫安全作业制度,重点做好火工品库、材料库、设备停放场、拌合站、职工驻地、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建立群防群治制度,并与当地政府、群众做好联防工作,防止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
11.2.2.7、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
项目经理部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奖惩考核制度,对各施工班组半年综合考核评定。根据考核评定情况按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兑现奖励和处罚。
11.2.2.8、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发生轻伤事故,由项目部组织调查处理,将处理结果上报指挥部。发生重伤事故,项目部报监理和甲方及上级管理部门,由指挥部组织调查处理。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立即逐级上报上级及当地劳动部门,由上级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11.2.3、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1.2.4、安全保证技术措施
11.2.4.1、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电气操作人员取得“电工作业操作证”后,持证上岗作业。严格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的规程、条例进行操作。各单位对管段内的施工用电和各种电气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进行施工用电设计,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现场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供电线路始段、末端作重复接地。自备发电机组采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发电机组与外电线路电源联锁,防止并列运行。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保证漏电保护器与设备相匹配,定期检查。在金属容器内作业或特别潮湿的环境中使用12V安全电压;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和其它易发生电击危险场所使用36V安全电压。架空线采用绝缘导线,并架设在专用电杆上。架空线路之间及与各种设施之间最小安全距离满足规定要求。横跨通道地段,其架设高度保证满足安全和限高要求。电线、电缆横穿路面的进行挖沟暗埋处理。各单位的安全用电,结合每月施工安全大检查同步进行。发现安全用电隐患,填写“不符合整改通知单”及时进行整改,将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间及验证情况认真落实。电气设备按规定设置醒目的、与之相关的标示牌、警示牌、安全操作规程。值班人员不单独移开高压设备或跨越拦杆工作,不带电搬迁。在全部停电和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先完成停电、验电放电等安全措施。检修、搬迁带电电气设备时切断电源,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并设专人看管。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站在绝缘板上。手持电气操作设备的操作柄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份,设置良好的绝缘,并在使用前严格检查。办公场所和宿舍,按规定统一配置电线路,安装触电保护器。不私接电源线、电源插座。
11.2.4.2、起重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建立起重作业安全制度,防止起重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起重作业地点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和畅通的通道。在架空电线下方作业,吊臂和起吊物与带电体的距离必须符合下列安全距离规定:
吊臂和起吊物与带电体的距离
吊装作业前,检查起吊设备是否完好,掌握起重臂的高度长度,避免磕碰其他物品。检查起吊搬运工具、机具及绳索质量是否良好,不符合要求者严禁使用。卡子的数量和间距符合规定要求。起吊物体必须绑牢。起吊必须由有经验的人统一指挥。吊车、扒杆及绳索严禁超负荷使用。在起吊,牵引过程中,受力钢丝绳的周围、上下方、内角侧和起吊物的下面,严禁有人逗留和通过。起重臂下严禁站人。
11.2.4.3、交通安全技术措施
经常组织机动车驾驶人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
机动翻斗车在施工现场内行驶,限速10km/h;卸料时,先察看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方可卸料;往坑、沟、槽内卸料时,车距坑边10m处应减速行驶,在坑边1~2m处卸料,卸料处设车挡;严禁机动翻斗车载人。临时道路严格按照设计的标准修建,弯道、坡度以及会车道的设置满足安全行车的要求。临时道路与其它公路、人行道交叉时,在交叉道口设置警示牌,车辆、人员繁忙的道口,派专人看守,并设围栏。装运易燃、易爆和危险品的车辆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的要求,除必须的行车人员外,不得搭乘其他人员。
11.2.4.4、机电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所有施工设备和机具在投入使用前均由机械技术人员组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各种保险、限位、制动、防护等安全装置齐全可靠,确保状况良好。定期检查所有施工机具设备和高空作业设备,并有安全员的签字记录,保证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大型和专用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持证上岗,严格按规程操作,杜绝违章作业。严格坚持定期保养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带病运转和在作业运转中进行维修。施工用主要电力线路架空安设,从主线路至用电设备间使用电力电缆,严禁电力线随地拖拉或置于脚手架等临时装置上。所有电器开关都必须完好无损、接线正确、绝缘良好、标识明显,确保用电安全。
12.1、全力做好征地配合及拆迁工作
准备阶段和开工前期,指派专人及专业迁改队伍提早介入,根据总体施工进度,积极主动配合业主及地方有关部门,做好建设用地征地和构筑物迁改工作,并征得业主当地政府支持做好临时用地的租地、补偿工作,确保本工程按期、早日开工。
12.2、超前进行施工准备
超前作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布置临时工程设施,做好水、电、路、通信、场地“四通一平”、工程试验室筹建和检查验收工作,确保进场快、安点快和开工快,抓住有利施工季节,为施工创造良好开端。
12.3、选派专业施工队伍
调集技术熟练、作风过硬并承建过客运专线工程的专业队伍承担主体工程施工。挑选具有长期类似工程施工操作经验,有较高专业技能的青壮技工担任现场主要工序操作手和工班技术骨干。
12.4、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
按照施组要求配足匹配合理的成套施工机械设备,以精良的机械设备,高效的机械化施工保障工期。
12.5、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生产
隧道掘进采用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衬砌台车浇筑混凝土等成熟工艺施工。
12.6、规范工程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建立健全安全质量工作体系,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加强考核,使利益与进度、质量、安全三挂钩,贯彻实施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以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12.7、保证关键线路工期措施
优先保证关键线路控制工程的机械、人员、物资材料供应,合理组织,精心安排,保证控制工程工期。
12.8、雨季保证工期的措施
施工安排充分考虑雨季对工期的影响,雨季来临前制定相应的物资、机械储备和保养工作计划,针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工艺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和准备工作,对受气候影响较大的项目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工期目标实现。
12.9、农忙季节施工保证工期的措施
在农忙季节到来之前,全线统筹规划,充分做好各种工程用料的采购和储备。备足发电设备,发电设备在平时要进行经常性的保养和维护保证正常的施工用电。合理调配工、料、机,确保各项工程按计划完成。
13、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措施
13.1.1水污染的防治
施工现场修建沉淀池和气浮池,先将污水排入沉淀池,除砂的进入气浮池内,除去悬浮物、油类物质并进行中和处理,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河流。现场存放油料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混凝土地面、铺防油毡等措施。在使用过程中,要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防止土壤受到污染。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污水排放设置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工地临时厕所的化粪池采取防渗措施,并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物内的水冲式厕所,同时做好防蝇、灭蛆工作。化学用品、外加剂等应库内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污染环境。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配合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搞好舆论宣传和监督工作,加强对沿线施工废水的控制,发现新的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水质恶化。
13.1.3大气污染的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是控制施工产生粉尘、废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配备一定数量的洒水车,对未铺筑的临时道路和灰土拌和站进行洒水处理,以减轻扬尘污染;易洒落粉状物料的堆场,采取防风遮盖措施YD5178-2009标准下载,以减少扬尘;水泥、砂和石灰等易洒落散装物料的运输,采取防风遮盖措施,尤其在干旱和大风天气,以减少扬尘。对尾气超标的汽车,限制在本工程中使用;加强交通管理,有力疏导,使车辆尽量用最低油耗车速运行,减少尾气排放。使用清洁能源,生产、生活所用能源,以煤气、天然气和电为主,降低煤炭使用比重,减少SO2排放量。尽量使用新能源,如浴池使用太阳能供热等。严禁在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及有毒废料(废机油、废塑料等)。生活营地使用清洁能源,保证炉灶烟尘符合标准;对施工机械车辆加强维护,以减少废气排量;对汽油等易挥发物品要密闭存放,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主要施工场地进行硬化处理,施工便道定期压实地面。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清扫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13.1.4施工噪声防治
施工噪声防治措施主要用来保护铁路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如农村居住区、学校及医院等环境敏感点,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机械加工点远离居民集中区或其他敏感点;夜间不安排噪声大的机械施工,尤其是打桩机和发电机等高噪声施工作业;按当地政府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学校、医院的敏感时段。尽量将高噪声施工作业安排在周末或假期进行;在施工期间密切监视学校、医院的噪声情况,如果噪声超标采取降噪措施;注意保养施工机械,使机械维持最佳工作状态,使噪声维持最低噪声水平;自费配备便携式声级计,以便对施工点尤其是敏感点处的噪声级进行常规的监测。
13.1.5临时工程的环保措施
临时工程用地按照批准的施组设计规划、业主要求和当地环保的要求进行实施。临时工程设施修建不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不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或负地形。因工程施工而堵塞的沟渠、河道予以疏浚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流水畅通。弃碴场按设计要求对坡脚进行工程挡护,碴顶平整,用表层土恢复植被,并做好排水。生产、生活房屋的四周设通畅的排水系统,并对空地进行绿化,同时混凝土拌和站、料场、料库采用15cm厚的C15混凝土进行场地硬化,减少水土流失。拌和站及隧道施工产生的废水,采用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冲洗拌和站及沉淀池中的废碴,集中弃往设计指定的弃碴场,完工后统一对弃碴场进行复耕或绿化。施工营地、场地、便道在使用完毕后立即恢复原貌,或按业主要求办理。
我方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规划”原则,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做到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维护施工地域内的自然环境和居民清洁适宜的生活、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限界内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护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甲方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用植被加以覆盖。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耕地采取措施进行复耕,其它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树进行绿化。对路基工程的取、弃土场、隧道弃碴场按设计实施工程防护,并尽量平整造田,任何时候都不得向河流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土、弃碴。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国家《文物保护法》和铁道部及当地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有关规定,增强文物保护意识JB/T 13462-2018标准下载,提高自觉保护文物意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各项规定,杜绝任何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
积极与当地和上级文物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文物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与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签订文物保护协议书,并严格执行协议条款。在施工中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按国家文物管理的有关规定采用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任何人移动或损坏上述物品。并尽快报告业主和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并积极协助配合好文物部门的工作。并将对文物遗迹的各类现场保护情况及时书面报告给业主和当地文物保护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