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污水管道顶管施工方案_secret

市政工程污水管道顶管施工方案_secret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03.6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市政工程污水管道顶管施工方案_secret

1、顶管机安装前作一次安装调试,清洗油管,防止灰尘等污物进行油管,保持电路系统干燥,机头运转调试各部分动作正常,液压系统无泄漏。

2、顶管机的尺寸和和结构应完全符合实际工作要求,在吊装前做详细地检查。

3、顶管机采用钢丝绳外套橡皮吊放,吊装时应平稳、缓慢、避免任何冲击和碰撞。

4、顶管掘进机安放在导轨上后,测量前后端中心的方向偏差和相对高差,并作好记录,顶管机的接触面必须相互吻合。

GBT 24474.2-2020标准下载5、按设计要求进行定位。

6、将顶管掘进机和电路、油路、水路、气压、泥浆管路和控制系统等进行统一连接,各部件安装正确、连接牢固、不得渗漏,安装后对各分系统进行认真检查和试运行,以达到正常运转。

7、顶管掘进机下坑后,刀盘离开封门1m左右,放置平稳后重测导轨标高,高程误差不应超5mm,然后开始凿砖封门,砖封门尽量凿除干净,不要遗留块状物,使掘进机刀盘贴住前方土体。

4.2.6泥水系统的安装

1、泥浆沉淀尽量靠近工作井边,减少排泥管路过长而产生的管路摩阻力,沉淀池的配置可沉淀块状物,防止块状物直接进入排泥泵引起排泥泵堵塞和损坏。

2、注浆系统使用螺杆泵以减少脉动现象,浆液保证搅拌均匀,系统应配置减压系统。在注浆泵出口处1m外以及掘进机机头注浆处各安装一只隔膜式压力表,便于准确观测注浆力。

(1)根据监理单位审核批准的桩点施测污水管线的中心线和高程桩。

(2)根据中线控制桩用全站仪将顶管中线桩分别测设在顶管工作坑的前后,使前后两桩互相通视,并与管线在同一条线上。

(3)顶管工作坑内的水准点由坑上一次引测,经过校核,误差不得大于±5mm。每座顶管坑内设2个水准点。

4.3.2顶管测量与纠偏

在顶第一节管时,以及在校正偏差过程中,测量间距不应超过30cm,以保证管道入土的位置正确;管道进入土层后的正常顶进,测量间隔不宜超过100cm。中心测量、高程测量与纠偏均采用激光导向定位系统(ELS)进行。每班工作要做好顶管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中心位置与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其错口的高差。

(1)在顶进过程中,管道一直处于动态,加强顶进施工中的动态管理,是提高顶进质量的首要保证。顶进施工记录则是反映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动态情况的依据,因此,应认真填写顶进施工记录,做好交接班,掌握顶进的动态,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有对策、处理及时。

(2)顶进中每班必须如实填写记录,记录中应包括顶进长度、土质情况、顶力数值、每次的测量记录、校正情况、机械运转情况及其它注意事项。

(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时当班的负责人必须向接班负责人交清记录,并说明在顶进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4)整个施工段的顶进分阶段的进行自检,不可等到全段顶完再全面检验。日常的顶进原始记录(交接班记录),只反映了当班的情况,但顶进的管道在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则应掌握,所以每顶进20m时即全面检验一次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应在继续顶进中得到解决。

(5)顶管记录由质量检查人员每日收集一次,并将顶进质量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1)地面沉降测点布设

根据监测内容和目的在道路两侧设置基准点和监测点。

水准基准点(又称监控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本工程要求精度较高,拟布设深埋砼结构水准基准点4个,其为埋设的永久性标志,形成监控网。基准点设置在距所观测施工部位50m。

4.5.2基准点的保护

(1)监测点是一切测试工作的基础,因此特别加强对各监测点的保护工作,完善检查、验收措施;

(2)在每个监测点埋设完成后,立即检查埋设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确认埋好后,埋设人员及时填写埋设记录,并准确测量,作为开挖时监测的参考;项目负责人应进行实地验收,并在埋设记录上签字确认;

(4)对于所有预埋监测点的实地位置应做精确记录,露出地坪的做出醒目标志,并设保护装置;

(5)加强与施工单位的联系,作好双方的配合工作;

(6)详细了解施工动态,预先作好预埋件的保护。

4.5.3采用仪器设备

序号/名称/精度/作用/产地

1蔡司精密水准仪/0.01mm/路面、桥梁测量沉降/德国

2铟钢尺/路面、桥梁测量/沉降/

注:铟钢尺,其原理就是一根用铟钢带尺刻划,并按一定条件固定在尺框内,主要用于精密水准测量。该尺主要精密在:用铟钢带作刻划读数的基质,热膨胀系数较小,材料很贵;另一个是刻划精度较高(并不要求刻划等分很细),一般水准尺是做不到的;再一个就是固定铟钢带有讲究,基本上是正好自由状态,用手触动可以感觉到。

综合以上要素,铟钢尺刻划很严密,精度高,热膨胀系数小,受外界温度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正常工作范围内,极限条件另论),所以,精密水准测量首选该类尺子。

4.5.4工作计划安排

本次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观测随现场施工进度进行。自顶管施工开始至顶管施工完毕后,沉降稳定为止,在顶管施工过程中,每天进行监测,顶管施工完后,减少观测频率,当连续两周沉降速度小于0.2mm/d时,则判断为沉降已经稳定,可以结束观测。具体安排随工程进度。初估约18个工作日。

4.5.6质量保证措施

(1).监控量测小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有关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真实可靠的量测资料;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

(3).成立专门监测组承担施工监测,量测人员保持固定,保证资料的连续性;

(4).仪器的管理采用专人专用,专人保养,专人校检的方法;

(5).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经严格的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在监测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测试细则及相应的规范要求;

(7).量测资料均应经现场检查、室内复核两道程序后方可上报;

(8).量测资料的储存、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

(1).五固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

(2).每次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

(3).烈日下观测使用观测伞;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

(4).常规水准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5).在线路上预先测量距离,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分别在水准尺和水准仪摆设处作相应标志。

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测得所有观测数据,均实行信息化管理,由富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绘制不同的变形或形变

曲线,预测沉降发展趋向,定期以简报的形式汇报,分为周报、月报

等。根据工况,监测人员做到随叫随到。

4.5.8安全保证措施

(1)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戴安全帽,佩带标识,服从指挥;

(2)未经工地批准,备,不得擅自拉引电源线;

(3)监测人员登高时,应使用坚固可靠的工作梯,不得登踏斜木板或木箱;

(4)监测人员在有车辆通行的路面工作,应穿好安全背心,必要时要设置车辆绕行或缓行标志。

4.6.1管道轴线偏差过大

管道轴线与设计轴线偏差过大,使管道发生弯曲,甚至造成管节损坏,接口渗漏。

地层正面阻力不均匀,形成导向偏差,造成管道轴线偏差。

顶管后背发生位移或不平整,使顶力合力线偏移,造成管道轴线偏差。

顶管施工前对管道通过地带的地质情况认真调查。通过仪器,指导纠偏。纠偏按照“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的操作方法进行。加强顶管后背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后背不发生位移,并使后背平整,以保证顶进设备安装精度。顶进过程中随时绘制顶进曲线,以利指导顶进纠偏工作。

重新调整千斤顶行程、顶力、顶速,或重新调整千斤顶的安装精度。对顶管后背进行加固,防止位移进行发展,并确保后背平整。纠偏前认真分析顶进曲线的发展趋势,采取适当的纠偏量,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适得其反。

4.6.2钢筋混凝土管道接口渗漏

管节和密封材料质量不符合技术标准或运输、装卸、安装过程中管节被损坏。管道轴线偏差过大,造成接口错位,间隙不均匀填充材料不密实。接口或止水装置选型不当。接口密封胶圈安装操作失误。

严格执行管节和接口密封材料的验收制度。

严格控制管道轴线,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在管节的运输、装卸、码放、安装过程中,做到吊(支)点正确,轻装轻卸,保护措施得当。

认真进行接口和止水装置的选型和操作:接管前要将橡胶圈和垫衬板用硅胶牢粘在管材上,确保接管时橡胶圈稳定,不反转,不被挤出管外。

可采用环氧水泥砂浆的方法进行处理:在管节连接好以后,先用水淋湿管口,用1:2环氧水泥砂浆填塞,用铁锹插实,抹成带形,完成后用湿麻袋养护;当管径D≥800mm时,在管内用1:2水泥砂浆勾缝。

4.6.3钢筋混凝土管节裂缝

管节纵向和环向有明显裂缝,造成管道渗水漏水。

顶进过程中顶力超过管节的承压强度使管节损坏。或轴线偏差过大,致使管节应力集中而损坏。

运输、装卸、码放安装方法不当,造成管节损坏。

严格执行各管节质量验收标准。验收不合格要及时退货。

顶进时严格控制管道轴线偏差,控制顶力在管节允许的承压范围以内。

在管节运输过程中采取管垫等保护措施,并做到吊(支)点正确,轻装轻卸。

认真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根据不同受力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处理后能保证原有的承载能力、整体性。

4.6.4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应急措施

由于本顶管工程顶管距离长,因此本工程在顶管施工时,可能遇到意外情况,如土质突然变化、塌方现象、遇到障碍物、机械故障等,必须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处理。

(1)顶管上部土体出现坍塌、现况管道出现渗漏:在顶进过程中控制每次顶进的长度,不得超过30cm,并在管道前上部加设帽沿,长度30cm,以防止土体塌塌。

(3)施工现场出现异常情况应急响应措施

a.一旦发生事故,紧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紧急上报。保证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b.及时切断电源、供水,立即组织抢险队按预定分工到场抢险,实施应急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

c.项目经理部立即通知有关管线(网)主管部门到场抢修;通知医疗单位到场救护人员或组织伤员输送救治。

d.项目经理部应设专人协助现场抢修,协同疏导交通,保护现场,提供人力、物资支援,恢复现场。

f.项目经理部按其职责分工,对责任部门采取处置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并验证实施效果。

质量控制和质量验评标准

(1)管材: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柔性企口钢筋砼管,接口采用橡胶密封圈。

(2)管材与接口验收:选用优良管材并处理好管子接口对顶管施工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成套管材,要按有关规范对管材作现场检查验收,如发现不合格品坚决予以退回。

(3)管材运送、起吊均应有专用夹具,搁置时应用方木垫高,防止F型管接口的套环受压变形。

(4)接管前再次检查管子接头的承插口尺寸,橡胶圈和衬垫板的外观和质地。确认合格后可在接口处均匀涂抹薄层硅油等对橡胶无侵蚀性的润滑材料以减少摩阻力。承插接管时要保证与上节管的钢套环同轴度,并且加力要均匀,应保证橡胶圈不移位,不反转,不露出管外。顶管结束后要按设计要求在管内间隙处填充弹性密封膏,并与管口抹成一个光滑的渐变面。密封圈的胶结应在使用前两天完成并检查其牢固性。

(5)施工期间的复验:施工前再次检查接口尺寸,橡胶圈和衬垫板的外观和质地,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接管前要将橡胶圈和垫衬板用硅胶牢牢粘在管材上,保证接管时橡胶圈不移位,不反转,不露出管外。

2、顶进管道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内清洁,管节无破损。

(2)、允许偏差见下表:

顶管工作坑、后背墙、导轨允许偏差表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值(mm)

(3)、钢筋混凝土管道接口应填料饱满、密实,且与管节接口内侧表面齐平,接口套环对正管道,贴紧不脱落。

(4)、顶管时地面沉降或隆起的允许量应符合施工设计规定。

钢筋砼管最大偏角0.5°;

管线轴线偏差L≤100m;50mm。

相邻管节错口≤15mm无碎裂;

接口抗渗试验应达0.11MPa;

内腰箍不渗漏,橡胶止水圈不脱出;

顶管在纠偏过程中,应勤测量,多微调;

对每项纠偏角度应保持10′-20′,不得大于1°。

顶进过程中地面沉降控制

1、测量放线员持证上岗,测量仪器检测合格。

2、设备材料进场有验收记录,产品质量证书齐全。

3、施工技术资料必须与工程进度同步,内容真实准确。

4、认真执行“三检”责任制,符合优良标准,允许进行下道工序。

5、工程必须按图纸安装规范施工。

6、管理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各负其责。

7、电阻及接地、等测试必须合格。

临时用电危险源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用电安装严格实行三相五线制,即TN—S供电系统且按规定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用不同颜色分开,不符合要求严禁使用。

2、施工现场配电系统严格实行三级供电逐级漏电保护,漏电开关定期进行检测,开关定值必须与负荷相匹配。

3、各种电力设备严格实行一机一闸制。

4、为确保人身安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少于三处重复接地保护。

5、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重复接地不得大于10Ω。

6、维修时遵循停电、验电、挂地线等技术措施,电源侧开关悬挂安全警示牌并设专人看护。

2、施工现场变压器、固定电闸箱均应设硬质围挡,悬挂“高压危险”、“非工莫入”等警示标志,保证门、锁齐全有效。

3、施工中严格按照规程规范要求标准进行电器设备的安装。

施工电器做到三级供电两极漏电保护的要求,并对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做好接零保护。

4、用电人员经培训了解电器知识,其他人员严禁动用电气设备。电器设备使用前,必须由专业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搬迁或移动电器设备时,切断电源。

6、施工现场按规定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在特别潮湿和易燃易爆场所,使用12伏安全电压。

7、施工现场必须昼夜有电工负责检查巡视工作,并做好记录。

8、作业中遇现况电缆必须保护起来,并及时向项目部汇报,作业人员不得踩踏被保护的线路。

9、顶坑内的照明电压不得不得高于24伏潮湿时应使用12伏。

10、检查作业前,必须停机、卸压、切断电源。

11、每班启动顶进设备前,应检查电气、液压系统和管路,确认连接正确、无楼电、无漏油方可进行顶进作业。严禁带电、带压进行设备检查作业。

1、雨季施工,电器设备有防雨设施,(苫盖或支搭方雨棚),以防雨淋;

2、电闸箱安装在平坦或地势较高的场所,已防水淹发生危险。

3、雨后对电器设备进行绝缘摇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4、施工现场严禁使用一类手持电动工具。

5、雨后对电闸箱及漏电开关进行检测,保证机构灵敏可靠,不合格严禁使用。

6、潮湿场所使用照明灯具,必须使用12∨安全电压;工具必须使用三类手持电动工具。

1、施工用电线路,严格按照负荷的大小,经计算选择导线,防止过负荷,致使导线过热引起火灾。

2、专业人员认真选择合格的电器设备,按规范要求安装,定期进行检查巡视,防止过载或短路引起火灾。

3、对施工现场的用电防火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深槽施工及地下保护设施危险源控制措施

1、顶管工作坑支撑宜形成封闭框架,矩形工作坑四角设八字撑。严格按施工方案执行,主要预防土方坍塌事故。

2、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一律戴安全帽,并接受入场教育。对职工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教育,施工中确保不发生任何责任事故。要有详细的安全交底单,一式三份,施工员、安全员、施工队三方签字有效。

3、深槽施工做好土方施工的确认、检查和验收后方可施工,作业前应了解地下管线和其它构造物情况,依据项目部质量环境体系文件规定的“地下管线保护预案”,做好现况管线各项保护工作。

4、作业人员作业时,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带班人员的指挥,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根据作业要求,正确佩戴合格的防护用品。

5、工作坑上的平台空口必须安装护栏,护栏不得低于1.0m;出入口护栏不得低于1.2m。上、下人的地方在合理的位置设置牢固方便的爬梯及安全指示灯。工作坑周围夜间设彩灯标识,设置钢制围档封闭施工现场,保证市容整洁。

6、坑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停放施工机械。夜间设置警示标志灯,以防人员坠落。

7、施工时加强对边坡和支撑的检查,如有异常情况要撤离险区,待排除险情后在进行工作,以保证施工安全。

8、顶进作业时挖土人员在管内作业,每次挖土量:砂质土20cm,加设帽沿后不得超过30cm,严禁超挖。顶进长度超过60m时管内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9、作业人员作业时遇呼吸异常,有异味或发生流沙、渗水、塌方等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管外,立即向上级报告。

10、一旦发生事故,紧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保证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11、工作坑拆除必须按照技术安全交底的要求进行,要随填土随拆,回填不到位时不得将支撑全部拆除进行作业。

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

2、起重设备安装完毕后在正式作业前必须试吊,吊离地面10cm左右时,检查重物、设备有无问题,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

3、下管作业必须统一指挥DB63/T 1600-2017标准下载,下管前检查起中设备、卡环、钢丝绳、吊钩、支架、平台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下管。

4、顶管坑上施工人员禁止随意向坑下仍硬质物体,以防坑下作业人员受到物体打击。

施工机械危险源控制措施

1、根据施工机械危险源和中高度风险清单及职业健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组织施工。

2、机械设备操作保证专机专人,持证上岗,在工程开工前将人员证件上报项目部,进行统一管理,并报监理进行审核。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清洁、润滑、坚固、调整、防腐的“十字作业法”;行驶过程中严禁一切施工机械载人。

3、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作业,设专门指挥人员,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前规划施工作业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专职的监护人员。机械回旋半径与高压电线保持安全距离。

罗曼瓦施工方案4、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证齐全、灵敏、可靠。

5、下管时必须设专人指挥,司机人员和槽下作业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人员指挥,不得蛮干。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